第一篇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管理活动和管理理论

管理活动和管理理论

定额
差别工资率
(二)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 1、企业经营中的六项基本活动 技 术 活 动 财 务 活 动 商 业 活 动 会 计 活 动 安 全 活 动
管理活动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管理的14条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 ;(6)个人 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报酬合理;(8)等 级链与跳板;(9)集权与分权;(10)秩序 ; (11)公平;(12)人员稳定;(13) 首创精 神;(14)集体精神 。
古典管理理论缺陷:


对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把人当成“机器” 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组 织是一个“无人的组织” 对组织:只关注组织内部问题,而忽视组织与外 部环境的关系。组织是一个封闭式组织。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人际关 系理论 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 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及他和 周围人的关系
各种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高层
中层 基层
概 念 技 能
人 际 技 能
技 术 技 能
三、管理学及学习方法
(一)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精 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劳资双方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而 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盈余增加了,如何分配 的争议也就不必要了。

管理学第一章知识点

管理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及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二、管理的职能本书讲述的管理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五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它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对此图可作如下理解:(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管理者在行使其它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它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管理者所扮演的四种决策者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方法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基础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识记:(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

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

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

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①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

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全第⼀篇绪论(⼀)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的活动,使他⼈同⾃⼰⼀起实现既定⽬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种⽂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种环境,使在这⼀环境中⼯作的⼈们能够⽤尽可能少的⽀出,实现既定的⽬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

6、管理学:是⼀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般⽅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定社会⽣产⽅式下进⾏的,其研究内容分为:⽣产⼒⽅⾯、⽣产关系⽅⾯、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员的重要⼿段之⼀。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是它从属的⼀个更⼤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际关系学说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问题是提⾼劳动⽣产率。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色: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远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本、能源、原资料经常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拦生产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成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远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获取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该是有效的不但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见效。

(三)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面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所有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定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别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详尽形式和特色。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所有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靠。

(三)领导需要有声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经过沟通加强者们的相互理解,一致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吻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能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色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别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学 第一篇总论思维导图

管理学 第一篇总论思维导图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管理导论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组织与管理I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内涵II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工作的内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本质III管理是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I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II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管理的基本工具III作为管理工具的权力作为管理工具的组织文化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I信息化II市场化III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研究——泰勒I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一般管理研究——法约尔II经营与管理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科层管理研究III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I管理思维的系统观——巴纳德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II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决策过程决策的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明茨伯格组织的协调机制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III第三节 当代管理流派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I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梅耶道格拉斯迪马吉奥和鲍威尔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II流程再造的原则业务流程再造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愿景目标。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判断)2、人类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

(单选)3、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简答,单选)4、管理的含义包括: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论述)5、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单选)6、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单选)7、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填空)8、管理的有效是有效率(相对尺度【率】)和效果(绝对尺度结果)来衡量的。

9、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量,利润】10、管理的分类:①高层管理者②中层管理者③基层管理者。

11、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1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13、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14、管理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不精确性③实践性④历史性⑤发展性。

(单选)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反应我国古代管理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尧典》、《孙子兵法》、《周礼》、《管子》、《货值列传》、《梦溪笔记》、《天工开物》。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一、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选择题1。

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

描述性模型B。

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

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E.创新3。

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

计划 B.组织C。

领导D。

控制 E.创新4。

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

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

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__________。

A。

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C。

资源分配者7。

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

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8._______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9.__________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10。

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A。

归纳法B。

试验法C.演绎法1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C。

演绎法12.作为_____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____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学的初步认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

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社会中,都离不开管理。

他的角色,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自我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管理是在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一、组织与管理(一)组织的概念组织:它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如:乐队;大学;军队;企业等。

(二)组织类型1.营利性组织:工业企业(如汽车厂、纺织厂)、商业企业(如零售商店、外贸公司);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M万生公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通信广播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其他各种服务性单位(如餐馆、洗衣店) 2.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公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医院、诊所和医疗;保险单位研究所、报社、博物馆、画廊;大众性广播、邮电和交通服务单位;各种基金会、联合会、俱乐部;政治党派、学术团体和宗教组织等3.组织的终极目标:(1)营利性组织以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终极目标(2)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主要终极目标(3)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4)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使命都是:使得组织获得经济效益(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2】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1.资源筹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工作2.资源转换: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3.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借助特定渠道把特定产品利用特定方式转移到需要这种产品的特定消费者手中【3】企业是在下述背景下进行经营活动的:1、资源稀缺——与人们的无限需求相比,企业活动所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表现在:一方面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获得稀缺资源的手段是有限的。

2、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资源转换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企业既要协调好与外部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内部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贡献。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2012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2012

周三多(1933年)Fra bibliotek 研究方向
1、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2、当代战略管理思想;
3、中小企业管理;
4、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著作有: 《管理学》《管理学 原理》 、《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 理理论丛林》等。 孔茨的《管理学》这部著作,奠定 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之一的学术地位,从而在西方管理学 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其对管理学发 展所作出的贡献,孔茨被列入《美国名 人录》 、 《金融和工业名人录》和 《世界名人录》
d、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差别计件工资制之前,泰勒详细研究了当时的工资 制,如,日工资制和一般计件工资制。 经过研究后,他 发现现有工资制的主要缺陷是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泰勒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 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这种 工资制度对工人和雇主都是有利的。
对管理的理解: 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个人对管理的理解
管理=管人+理事
好的管理是把人管理好,把事理顺。 管人是理事的前提,因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 管人很复杂,因员工的喜怒哀乐都要牵挂。
周三多: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总 计 组 领 控 创 论 划与决策 织 导 制 新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明确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思 想、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
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 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 藏特定的信息。
图 1-3 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答:(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指中国古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的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比较零星分散,可以归纳为组织、 经营、用人、理财和管物 5 个方面。 ①组织。中国关于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起源较早。《周礼》一书,相传是周公为周朝制定的一套官僚组织和 制度。自周朝以后,历代朝廷封官定职,都编有详细的职官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 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距今已 2500 年,是战略战术的杰作。这本书提到的军队编制,层次关系明晰,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答: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三大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如图 1-2 所示。
图 1-2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 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 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学第一篇复习题(含答案)

管理学第一篇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B)A.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A.亚当·斯密B.泰罗C.韦伯D.法约尔3、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A.提高工资B.使用标准化工具C.实行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4、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C)A.职能工长制B.工作定额原理C.例外原则D.心理革命5、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实行了(B)A.平均奖金制B.差别计件工资制C.平均工资制D.计件工资制6、管理的本质是(C)A.是一种手段B.是一项职能C.是活动或过程D.是一种资源7、管理的核心是(B)A.协调人力物力B.处理好人际关系C.建立组织机构D.尽量减少支出8、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B)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梅奥9、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学科的成果属于管理学的(B)A.一般性特点B.多样性特点C.历史性特点D.实践性特点10、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A.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D.社会人11、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B)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12、(C)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A.铁锹实验B.金属切制实验C.霍桑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1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

这里有两种不甚规范但耐人寻味的解释;一种是“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另一种解释是“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

对这两种解释,你的看法是:(B)A.前者代表了典型的集权倾向,后者反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

B.两种解释都片面地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控制职能,只是思考和表达角度不同而已。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

第一篇总论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定义、五种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项职能活动 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 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 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职能 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1) 信息获取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 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 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

3)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4)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

5) 管理就是这些职能的不断循环2、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代表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 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 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L.甘特等。

a. 泰罗的贡献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基本内容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b. 其他人的贡献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 创造了“甘特图” 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2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补(1)管理的二重性内涵: ①自然属性=>生产力=>无阶级性(一切社会制度共性的部分)指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体观出的性质②社会属性=>生产关系=>阶假性(与社会制度相联系)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本质: 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要性: 生产过程的固有属性是组织劳动所必需的目的性: 是管理过程中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的,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组织劳动的目的(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性②管理具有较强的创造性③管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④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3)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反映管理过程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根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艺术性:管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灵活的运用。

普遍性:对于所有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的,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个国家,这种性质称为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有机统一体,有着各自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既有科学又有艺术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4)管理学的特点:①一般性②多样性—边缘学科③历史性④实践性研究方法:①唯物主义辩证法②系统方法③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5)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与他人一道,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①管理的载体是组识。

②管现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

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⑥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管理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学家法约尔在着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写道,所有管理者都行使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位教授孔茨和奥唐内尔在教科书中,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大多数当今流行,管理职能一般被压缩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根据前面对管理下的定义,本书讲述的管理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五种管理职能: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角色(见课本p5图1-2)亨利?明茨伯格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归入三大类:①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代表人角色: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联络者角色:与外界建立联系。

②信息角色在角色信息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他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监督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监督者角色:获取有用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发言人角色:例如必须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必须向消费者保证组织在切实履行社会义务,以及必须让政府官员对组织遵守法律的良好表现感到满意。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企业家角色: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或发明新工艺等。

冲突管理者:如平息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调解员工之间的争端。

资源分配者:除时间外,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谈判者角色: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产和其他组织。

(二)管理者技能(见课本p7图1-3)罗伯特?卡茨研究(1)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城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

补:(1)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层次)1)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工作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者。

职责: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2)中层管理者处于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者。

职责:贯彻执行高层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与高层相比,更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3)基层管理者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管辖的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职责: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管理者的角色(彼得?F?德鲁克)1955年提出“管理者角色”,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1)管理是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管理管理者3)管理人和工作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周礼》,该书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着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一一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一一科学管理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一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四)欧文——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六)亨利?汤一一收益分享制度(七)哈尔西一一奖金方案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补:(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概括: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3)行政组织理论(科层制;官僚制)(韦伯)(2)“管理理论丛林”——哈罗德孔茨众多管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涌现了大批管理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称为该阶段管理理论特点。

(3)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泰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罗科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它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强调的是一种与传统的经验方法相区别的科学方法。

(4)社会系统学派①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为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内容:1)经理人员的职责(信息系统、每个人贡献、有明确组织目标)2)组织两大类型:正式和非正式组织。

3)正式组织的三大条件:明确目标、协作意愿、良好沟通。

(5)决策理论学派①赫伯特?西蒙②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6)经验主义理论①彼得德鲁克②管理学就是研究对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7)管理过程学派①法约尔,最着名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②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及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有五个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8)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派又叫数量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管理科学学派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这个学派还提倡依靠电子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率。

管理科学学派似乎是有关管理的科学,其实它不是探索有关管理问题,而是设法将科学的管理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强调数量分析,主张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对管理学进行研究,其意义又是十分明显的。

但管难活动纷繁复杂,并非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定量化,能用模型来分析。

因此,过分依赖模型,也会降低决策的可信度,所以在管理活动中,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来对待数学模型。

(9)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英国特李斯特等人根据对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研究结果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这一学派认为,就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而言可以发现:①企业产品的市场变动在多大程度上可为企业所承受,而不至于引起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变动,取决于企业的技术系统的灵活性。

②一个企业对它所需的资源市场的变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也取决于它的技术系统的灵活性。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其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1、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

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得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又称“劳动定额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