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政治学》作业: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政治学原理》形考四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四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ddcee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1.png)
《政治学原理》形考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与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是:国家社会2、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正确答案是:合法性危机3、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正确答案是:军人集团4、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是:伦理5、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政治改革。
正确答案是:政治革命6、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政治管理7、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得以传播和沿袭。
正确答案是:政治社会化8、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的政治行为。
正确答案是:普通公民9、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正确答案是:专制君主制10、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正确答案是:政治稳定1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正确答案是:公民的意志12、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正确答案是:政治合法性13、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正确答案是:理性经济14、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正确答案是:法家15、19世纪,由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正确答案是:市场经济16、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正确答案是:经济自由17、政府以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正确答案是:法律制度18、现代社会科学把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178a0ed428ea81c758f57815.png)
亨廷顿和尼尔森认为 , “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 影响政府决策 。”① 政府控制着公共产品的再分配 ,
的特点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受到精英的控制 , 他们被 排除在公共产品公平分配的范围之外 。④
而公民 、利益集团或政党进行政治参与的目的是最 大限度地在再分配中实现自己的利益 。而也有的学
根据政治参与主体发展的不同情况 , 政治参与 可分为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和自下而上的政治参
⑤ 李明德主编 : 《拉丁美洲和中拉关系 ———现在与未来 》, 北京 , 时事出版社 , 2001年 , 第 100~112页 。
政党在民主环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也采取了选举的
新世纪之初 , 在传统政党对民众参与的精英主
方式 , 如 1970年智利社会党和共产党等左派政党 义控制 , 不能反映人民因经济和社会变化而产生的
杨
阿根廷的庇隆政权 ( 1946 ~1955、 1973 ~1974 ) 。 以说明这一点 。前者虽然仍然参加选举 , 但已经丧
建 民
由于拉美中间阶层非常软弱 , 在面对革命有可能危 失了传统上的重要影响 , 在议会中已经没有自己的
收稿日期 : 2006 - 11 - 10 作者简介 : 杨建民 , 男 , 200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 院 , 获法学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室 助理研究员 。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 北京 100007)
= 41_ 03 ④ M itchell A1 Seligson and John A1Booth, “Politics and the
① [美 ] 戴维 ·伊斯顿著 :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89年 。
② [美 ] 亨廷顿著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北京 , 华夏 出版社 , 1988年 , 第 8页 。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13d1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3.png)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问题B. 政治权力C. 文化问题D. 社会问题答案:B2.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起点是()。
A. 政治行为B. 政治制度C. 政治思想D. 政治理论答案:C3. 政治权力的来源是()。
A. 经济基础B. 文化传统C. 社会结构D. 政治制度答案:A4.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 法律体系B. 政治组织C. 政治文化D. 政治权力答案:D5.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
A. 投票B. 抗议C. 游说D. 所有选项答案:D6. 政治文化的功能包括()。
A. 社会整合B. 社会控制C. 政治动员D. 所有选项答案:D7. 政治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
A. 问题识别B. 政策制定C. 政策执行D. 所有选项答案:D8. 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A. 经济增长B. 政治稳定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9.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
A. 法律B. 传统C. 绩效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政治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导政治行为B. 塑造政治认同C. 影响政治制度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政治权力的表现形式包括()。
A. 强制力B. 影响力C. 权威性D. 合法性答案:A、B、C、D2. 政治制度的类型包括()。
A. 君主制B. 共和制C. 联邦制D. 单一制答案:A、B、C、D3. 政治参与的障碍可能包括()。
A. 政治冷漠B. 政治不信任C. 政治压制D. 经济不平等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区别。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过程中对他人或资源的控制能力,而政治权威则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认可和服从。
2. 描述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
答案: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政治决策、促进政治参与和维护政治稳定。
(9101)《政治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101)《政治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8f2f7700abb68a982fb93.png)
[9101]《政治学》第一批次作业[判断题]弹劾案通常是由议会或议会的下议院通过决议提起弹劾起诉,而由相应的机构进行审理并裁决。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神权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所有的民族问题都是阶级问题。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亚里士多德把少数人掌权的变态国家称作寡头国家。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两党制最初产生于美国。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以权力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政策的研究。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美国是实行总统制行政机关体制的典型。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包括独立的外交权。
参考答案:正确[论述题]如何理解政治的科学涵义?参考答案:[判断题]国体相同,政体不一定相同;国体不同,政体一定不同。
参考答案:错误第二批次作业[单选题]10、政治发展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起源于( )A:近代B:20世纪初C:二战之前D:20世纪50年代参考答案:D[单选题]9、压力集团在议会中施加影响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
A:投票B:贿赂C:院外活动D:诉讼参考答案:C[单选题]8、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A:亚里斯多德B:阿尔蒙德C:马克思D:伊斯顿参考答案:B[单选题]7、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人民民主专政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考答案:A[单选题]6、区分专制君主制与立宪君主制的主要依据是( )。
A:君主是由世袭还是由选举产生B:是否允许女性后代继承王位C: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程度D:君主的权力是否受到限制参考答案:D[单选题]5、多党制最早产生于()A:意大利B:德国C:瑞士D:法国参考答案:D[单选题]4、体现国家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是()A:政体B:国家结构形式C:国体D:政党制度参考答案:A[单选题]3、实行委员会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A:瑞典B:瑞士C:芬兰D:爱尔兰参考答案:B[单选题]2、亚里士多德把少数人统治的正宗政体称为( )A:君主政体B:贵族政体C:专制政体D:寡头政体参考答案:B[单选题]1、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雅维里B:戴维•伊斯顿C:孙中山D:毛泽东参考答案:C第三批次作业[单选题]10、在我国,有权选举最高法院院长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国家主席参考答案:A[单选题]9、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参考答案:D[单选题]8、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A:政党的政治纲领B:、群众基础C:政党的决策D:政党的党员构成参考答案:A[单选题]7、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B:《国家与革命》C:《论列宁主义基础》D:《共产党宣言》参考答案:D[单选题]6、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法国B:德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单选题]5、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典型国家是()A:加拿大B:法国C:英国D:美国参考答案:B[单选题]4、体现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是()A:国体B:国家结构形式C:政体D:政党制度参考答案:B[单选题]3、实行半总统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A:瑞典B:瑞士C:法国D:印度参考答案:C[单选题]2、自行消亡的国家类型是(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参考答案:D[单选题]1、政治学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时间是()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参考答案:C第四批次作业[论述题]3、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英国的两党制主要是通过下议院选举来实现的,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这个组阁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形式上界限分明。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683ab1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1.png)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参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参与涵盖了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政党的竞争和选举等多个方面。
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是政治冷漠,即公民对政治事务缺乏兴趣和参与的态度。
然而,政治参与恰恰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政治参与在实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政治参与能够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自治意识。
当公民关注政治并参与其中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性。
政治参与不仅是一种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也是展示公民身份和权利的表现形式。
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公民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和听见的,这样的体验会激发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从而形成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从而,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政治参与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发展。
民主政治建立在公民参与的基础之上,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监督,才能保证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政治参与不仅是表达个人意见和权益的方式,也是集体参与的形式。
通过选举、公民投票等途径,公民可以选择自己的代表和领导人,进而参与政治决策。
这种参与能够促进意见的多样性和民众利益的平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就在于,不同的声音得以被尊重和容纳,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的稳定。
此外,政治参与还能够激发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活力。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不仅关注个人权益,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
政治参与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创新的方案和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与政治决策的公民往往是社会中最关心公共事务的一部分人,他们对政策的实施和效果了解更深,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
他们的参与不仅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也有助于政府更加科学地决策和治理,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政治参与对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社会的稳定性。
政治学基础作业 (2)
![政治学基础作业 (2)](https://img.taocdn.com/s3/m/56b8751fa8114431b90dd8bf.png)
1、论述政治参与的作用。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的问题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的把握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二是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
根据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和对于政治参与的论述,可以认为,政治参与产生于政治权利关系。
作为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其政治作用来说,主要体现在:(1)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利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政治权力承担这社会资源分配的功能,政治参与是公民于政治权力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形式,因此,它必须影响到政治利益的分配。
每个公民都想通过政治参与来主张和实现其利益。
事实上,他们也是能够得到或部分得到相应的满足为限度的。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的。
对国家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政治统治的承认,也就是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
同时,政治参与在形式上体现着公民的政治权利,从而使劳动群众误以为国家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统治的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政治参与直接体现这一原则。
(3)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
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主体的制约。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并参加政府的政策制定。
公民的政治参与通过选举、罢免公职人员,通过意见表达和舆论监督活动,或者通过直接介入管理过程等,来制约政府的政治管理活动,从而保障政治管理的廉洁和效能,同时促进公民的制度化建设。
2023春期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2023春期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3eb1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4.png)
2023春期国开电大行政管理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
形考任务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1.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在理论内容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政治研究从属于伦理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多数联邦制国家倾向于采取两院制,多数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采取一院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按地域来划分共同体范围,作为国家区别于原始氏族制度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
论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_杨晓雨,郭超
![论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_杨晓雨,郭超](https://img.taocdn.com/s3/m/0f6eacfa19e8b8f67c1cb9fc.png)
政治参与程度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保持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关键词: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2589(2015)28- 0058- 0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进 入了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阶段。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 育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政 治参与热情也随之不断高涨起来,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局面 提出了新的考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 求。因此,有必要对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三者 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再次,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对政治权利的监督和制 约。政治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人民谋福利、成 就千秋伟业,运用得不好就会祸害百姓、殃国殃民。如果权 力不被监督就容易形成专制,为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 来为人民谋利益,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需要对政治权 利进行制约和监督。而政治参与正是对政府官员权力进行
本之木。政治稳定并不意味着政治系统内各要素不发生变 化,而是系统内各要素比较持续或比较平缓的变化,是一 种积极的、动态的稳定。具体来说,政治稳定是指没有全局 性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的发生,政权没有发生突发性的质 变,公民不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政权,政府也不 采用强制或暴力的手段压制公民的政治行为,而是以一定 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58
收稿日期:2015- 06- 24 作者简介:杨晓雨(1990-),女,山东沂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郭超(1991-),男,吉林公主岭人,硕 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Zh e n g Zh iYa n J iu
政治学原理作业(形成性考核)之二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形成性考核)之二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5e4214caaedd3382c4d34a.png)
政治学原理作业(形成性考核)之二及参考答案:第四章至第七章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第四章国家与政府第五章政党与社团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第七章政治参与与监督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分)1. 全民公决是直接民主的一种手段,它始于16 世纪的瑞士。
2 .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尊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3. 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力的过程。
4.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
5 . 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权威国家。
6. 按照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
7.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8.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
二 . 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BCD )。
A 平等选举原则B 直接选举原则C 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C )。
A 政治稳定性B 政治治理C 政治合法性 D善治3 . 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被认为是( AD )。
A 全能主义B 多元主义C 有限国家D 一元主义4. 统治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 政治色彩浓厚B 政府职能包罗万象C 治理方法单一D 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5. 古希腊的政治学家亚里斯多德从掌握国家权力人数的多少出发,认定国家的类型有( ACD )。
A 共和政体国B 君主国C 贵族国D 共和国6.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 ABCD )。
A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 组织政府的手段 C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7. 下列国家中采用比例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的国家有(D)。
兼论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
![兼论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8aecf3d528ea81c758f5786d.png)
兼论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杨亚佳陈晓玉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社会政治过程,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周光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载《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1期)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政治体制得以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政治参与能使政治体系获得公众的感情支持,促进政治的稳定,而无序的政治参与则可能导致权威的迅速流失,造成政治的不稳定。
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变革必然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要求的增加,这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如果这些国家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不能相应地提高其本身的政治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就有可能带来政治的不稳定。
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实行社会经济变革的同时,通过法治化的途径,疏通参与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以有效地吸收和疏导公众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要求。
一、政治参与法治化--在发展中保持稳定的客观要求。
美国政治学家享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会随着的利益的分化而增长,如果其政治体系无法给个人或团体的政治参与提供渠道,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政治行为就有可能冲破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由此,他得出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比率: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
即政治参与与政治不稳定性成正比;政治制度化与政治不稳定成反比。
(参见S·享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在当今法治已成为各国崇尚的体制模式的前提下,所谓政治的制度化,在政治参与领域就是政治参与的法治化。
即在政治行为法治化的前提下,开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制渠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对政治参与的管理都依据法治原则,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
政治参与的法治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民主化进程中保持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4](https://img.taocdn.com/s3/m/7d4226714693daef5ff73d6e.png)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题目1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的诉求。
答案:公共利益题目2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答案:个人题目3具有现代化和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民主意识题目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和复合制。
答案:单一制题目5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答案:公共利益题目6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答案:政治稳定题目7政治社团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答案:提供信息题目8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答案:分权制衡题目9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答案:代议制民主题目10直到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题目1119世纪,由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答案:市场经济题目12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答案:法律下的自由题目13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答案:正义观题目14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答案:仁政题目15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答案:个人权利题目16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答案:权利题目17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答案:宪政题目18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答案:滥用权力题目19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答案:军人集团题目20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政治学原理作业题
![政治学原理作业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51f8747fd5360cba1adbf3.png)
《政治学原理》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8分)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____________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
4、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__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5、_______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6、_____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7、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8、____________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
二、选择题(含单选或多选)(每题二分,共20分)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 封建B 奴隶C 资本主义D 原始2、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等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 联盟理论模式B 博弈对策模式C 制度变迁模式D 理性选择模式3、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 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 利益分析方法D 阶级分析方法4、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 合法性B 治民之术C 统治术D 治国之道5、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B 君主立宪政体C 民主宪政政体D 共和政体6、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D 民众主义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D 直接民主理论8、()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4e7c38c8d5bbfd0a795673c3.png)
20 0 2年第 4期 ( 第7 总 3期 )
黑龙 江社 会科学
He ogin o i c n e i nj gS c l i cs l a aS e
No. 4,2 002
Ge r 1 ne a .No.73
政 治 参 与 与 政 治 稳 定
夏 立忠 , 元 书 李
( .中共 中 央 党 校 , 京 10 9 ; .黑 龙 江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 龙 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哈 尔 滨 10 1 ) 1 北 0 0 12 黑 5 0 8 摘 要 : 治现 代 化 的 过 程 , 是 政 治 民 主 化 的 过 程 , 是 政 治 参 与 不 断 扩 大 的过 程 。 在 通 常 情 政 既 也 况 下 ,政 治参 与对政 治稳 定 具有积 极 的作 用 ,但 政 治 参与 与政 治稳 定之 间并不 存在 完全 的 正相 关关 系, 时政 治参 与也 会 导致政 治 不稳 定 。 因此 , 有 在我 国推 进现代 化 建设 的过 程 中, 如何 既 能够 不 断提 高政 治参 与 的水平 , 发展 社会 主 义民主 政 治, 又能 够 维护 社会 政 治稳 定 , 为社 会 现代化 发展 提 供 良好
社会 现代 化进程 的推进 , 时刻要求政治现代化 步伐与之相适应 , 治参与 的发展状况反 政
映 了一 个 国 家 的 政治 民主 的 发展 程 度 ,是 一 个 国 家 或 政 治 共 同体 政 治 现 代 化 的重 要 标 志 。二 战 以来 、 其 是 2 尤 O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以来 , 参 与 浪潮 ”不 仅 在 西 方 发 达 国家 ,而且 在 许 多 发展 “ 中 国家 蓬 勃 兴 起 。政 治 参 与 某种 程 度 上 已构 成 民主 政 治理 论 的核 心 问题 ,也 是 现 代 政 治 系 统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编 政治行为(下)【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编 政治行为(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0bc15142e3f5727a5e962e7.png)
第三章政治参与一、判断题1.政治接触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政治请愿。
(对外经贸2013年研)【答案】×【解析】在中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即公民通过来信或来访的形式同政府进行接触。
政府专门设有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接待人民来访的工作机构。
公民通过来信来访,对政府进行监督,促使政府和执政党完善政策,改进工作,更好地掌握民情。
2.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
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对外经贸2013年研)【答案】√【解析】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
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取决于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意愿和政治制度的能力。
当政府顺乎民心、反映民意,公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与国家保持一体感,且政治制度能够为这一切提供条件时,政治参与可以增强政治稳定。
而当政府违背民意,公民的政治挫折感日强,政府和公民间关系日趋紧张,公民要通过政治参与表达不信任感或表示不满情绪,政治制度又缺乏相应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政府缺乏制度化的疏导力而只具备非制度化的强制力,就有可能使公民与政府间关系趋于紧张,从而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而当政治参与以政治体系和制度无法容纳的形式进行,比如以无序的方式进行时,政治参与也会破坏政治稳定。
3.政治参与主体的发展方向是,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员参与。
(对外经贸2014年研)【答案】√【解析】从政治参与主体的发展变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参与。
政治参与行为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多层次的发展,也是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概念题1.政治参与(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外交学院2015年研;武汉大学2013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研;武汉大学2007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4、2003年研)答: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03cb7d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c.png)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近年来,政治参与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府决策、治理过程以及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影响的过程。
政治参与可以是通过选举、游行示威、公民投票等方式表达观点并影响决策。
然而,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方式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
首先,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当民众有机会参与政治决策时,可以通过表达意见、建议政策以及参与选举等方式,实现利益的平衡,减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政府应当建立包容的参与机制,充分听取民意,这有助于建立公正的决策机制,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其次,政治参与有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
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公民可以了解国家决策的背后逻辑,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形势和发展方向。
这不仅加强了公民的责任感,还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稳定的关注和关注度。
这样的参与还有助于培养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健康的社会秩序。
然而,政治参与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政治参与可能导致社会分裂。
政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和利益,如果政府不能善于协调和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可能加剧社会分裂。
此外,政治参与也容易滋生激进主义和极端思潮,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为了实现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政府和公民都有一定责任。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重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
此外,政府还应当通过加强社会教育和舆论引导,引导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
公民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可否认,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但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政府和公民都需要谨慎处理政治参与的问题,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只有在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之间取得良好的互动,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dc207d5acfa1c7aa00cc90.png)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从长远来看,政治参与最终推动了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的其他方 面。但是, 20 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事实表明,政治参与并不 必然导致政治发展,有时会引起“政治衰退”,造成政治动荡。 政治参与为何导致政治不稳定?关键在于社会动员产生的过 高期求与政治制度化水平低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发展经济以努力满足人民的经济要求的同时,还要 注重政治制度化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选举制度,健全人 事制度,使人民以选举的方式来实现作为民主的本义的“人民的 权力”。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虽然比较成熟, 但剧烈的政治参与仍然会带来一些政治问题。亨廷顿认为,在每 一个民主社会,都有一个使民主有效发挥功用的不积极参与政治 的边缘人群的存在,如果社会边缘群体也成为政治系统中彻底的 参与者,政治系统就会因过多的要求而引起危险,这些要求一方 面扩大了政治系统的职能,另一方面破坏了其权威。因此,当参 与的价值观增大到最大值时,就需要对之进行合理的限制。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自 要 处 ( 己 源 , 参 的 泉 参 与 角 与 对 色 的 公 满 对 本 民 意 政 身 有 ) 府 就 着 。 的 是 更 满 满 直 意 意 接 、 的 的 对 首 好 —— —— 而 不 政 且 仅 治 , 是 参 参 一 与 与 种 对 本 极 于 身 有 政 就 价 治 是 值 民 一 的 主 种 工 而 目 具 言 的 , , 实 制 制 行 , 度 统 民 , 治 众 实 。 通 际 过 上 选 是 举 一 政 种 治 程 官 序 员 或 来 机 治 何 “人 维 一 旦 民 护 被 的 和 建 权 正 立 力 常 起 ” 运 来 作 作 , 为 的 就 一 问 有 种 题 一 政 。 个 民 主 作 为 一 种 现 代 政 治 制 如 , 。 度 政 民 革 权 众 命 的 的 过 统 运 程 治 动 就 基 , 是 础 革 动 极 命 员 大 的 与 地 成 组 扩 功 织 展 使 广 了 新 大 身 要 产 程 就 。 阶 , 意 社 级 其 味 会 民 中 着 主 主 人 政 义 建 民 治 制 设 的 参 度 的 政 与 的 作 治 的 建 用 参 扩 立 至 与 大 , 关 对 , 本 重 资 革 命 , 有 一 个 相 当 长 的 成 长 过 级 阶 产 资 于 始 肇 治 政 主 民 代 现 同 参 即 样 与 政 有 , 治 赖 政 民 于 治 主 政 民 的 治 主 发 参 的 展 与 正 有 。 常 赖 运 于 转 政 也 治 至 考 少 察 可 现 以 代 得 国 出 家 这 的 样 民 两 主 点 化 结 进 论 程 , ,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f043b07b168884868762d658.png)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
这种政治行为与一个社会的利益分配与政策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政治参与关乎一个社会的成员对政治系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加政治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公共决策及其执行的活动。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每个人要实现和保护宪法赋予自己的权利时, 都要与他人、国家以及社会在宪法上和政治上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即政治参与。
脱离政治参与, 个人就很难实现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政治参与包括投票选举, 参与政治团体或某种利益集团, 在政治机构中担任公职, 参与政治讨论, 从事政治活动, 同政治领导对话等。
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合法的程序, 代表个人或所在组织, 直接参与政府政治决策及政策的执行、监督或者间接影响政策的制订、执行, 包括参与政党组织活动, 出席政治集会, 参与投票选举和公职人员竞选, 发表政治主张, 传播政治信息、请愿、游行等等。
这是公民认识社会, 表达自己和集体的政治愿望, 了解他人的政治诉求, 学习在政治生活中调和与妥协的艺术, 从而增长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能, 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施展身手做准备的好机会。
公民政治参与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不仅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特征, 同时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利益不断扩展的追求,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有所增强,政治参与的途径有所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概念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她主要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稳定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具体说来,它是指没有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公民不是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权力,政府也不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政治行为,以此维护社会秩序。
简言之,政治稳定是把社会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
政治稳定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概念,亨廷顿认为,政治稳定并不意味着政治系统各要素没有变化,而是指政治系统内部的主要成分,如基本政治价值、政治文化、基本政治制度或宪政结构比较持续或比较平缓的变化。
政治稳定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包括国家的主权稳定、政府稳定、政策稳定、政治生活秩序稳定以及社会政治心理稳定方面。
二、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政治参与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政治中来。
一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的传统方式影响政治,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通过言论自由的方式表达个人或团体对政治的看法就存在,在古希腊,任何公民都可以对政治发表自己的看法。
随后,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也相继出现,以上六种形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几乎都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力;二是通过资金支持相关政治团体,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点共识,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现代世界政治中,特别是西方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都可以通过政治献金或捐助的形式支持自己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家,当政治人物竞选成功后,捐助人必将对政治人物产生影响,或者捐助人通过资助人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或政治主张;三
是通过地区代表的方式,部分民众会通过议员或代表表达或行驶自己的政治权利或政治主张,比如在西方民主社会,各级议员都会允许其所代表的地区居民或选民向其表达政治权利或政治主张,由其帮助选民或居民实现政治参与;四是通过新型媒体网络或移动媒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当代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博客和微博的兴起,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积极参与对政策的评价等等,从而实现政治参与;五是通过信访或上访的方式,在中国可以通过信访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提出自己的政治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六是通过暴力方式,对于某些情况下,公民可能会采取暴力方式进行政治参与,这包括个人的报复社会,抢劫犯罪,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示威、暴力抗法等等;七是通过其他极端方式。
在当代社会,存在一些超越暴力的极端方式的政治参与方式,如日本、韩国的剖腹自杀,部分国家的自焚,某些国家的邪教,以及广泛存在于西亚地区的人体炸弹事件。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公民也多种方式可以进行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也朝向新的特点。
如渠道越来越多,透明度越来越高,参与度越来越深。
政治参与的新变化对现代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体上说将更有利于政治朝向透明、民主、公平、公正等方面发展。
三、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在历史上政治参与伴随着政治是否稳定的情况,在古代,统治者害怕公民进行政治参与,通过各种方法禁止或减少公民的政治参与。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就是统治者害怕政治参与动摇政治稳定。
但同时由于统治者设法阻止公民进行政治参与,也导致公民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从而愈加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首先,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互相影响。
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政治中来,公民充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意愿,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和政治的稳定性,良好的公民政治参与环境和良性的公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政治稳定,反之将不利于政治稳定。
另一方面,政治稳定的情况也会反过来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如果某一时期公民的政治参与促使政治稳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动荡,必然会引起统治者对公民参与方式的干预和应对,从而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这是消极的影响;而如果某一时期公民的政治参与促使政治稳定更加成熟稳定,必然会使执政者鼓励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政治参与是政治稳定的前提。
如果公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行驶自己的政治权利,即无法进行政治参与,那么公民必然会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权利,必然会造成政治稳定的动摇,这就好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绝对不会有所谓的政治稳定。
第三,政治稳定是政治参与的保障。
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才会允许公民广泛的参与政治,也只有政治稳定了,公民才会放心的、有保障的进行政治参与。
四、处理好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在当今社会,必须处理好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成型,都促使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执政者应该正确对待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给公民政治参与必要的渠道,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但在同时也要注意不理性的公民政治参与可能会对政治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引起动荡。
第一,尊重公民的政治参与。
即对公民政治参与中表达的政治意愿和看法应高度重视,不能置之不理,对于公民好的建议应积极采纳,对公民有理的批评应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
第二,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合法参与政治的权利,特别要保障那些弱势群体对政治意愿的表达,对于侵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人或部门应仍绳之以法。
第三,拓展政治参与渠道。
由于公民不同的职业,年龄,学历,生活习惯,民族等等不同,造成不同的公民群体并不能都通过一种渠道参与政治,特别对于部分弱势群体,往往无法进行政治参与,所以应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是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合法的参与到政治中来。
第四,应注意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对于某些公民通过非法手段参与政治,应坚决依法处理;对一些公民参与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的情况,执政者应积极引导,防止出现引起政治动荡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