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强夯法地基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其施工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现场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测、测量和清理,确定夯击点位和夯击深度,并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2. 夯击机架设:将夯击机搭设在施工现场,并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夯击:将夯锤通过起重机吊起,然后放置在夯击点位上,通过起重机的升降控制夯锤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夯击。

4. 监测:在夯击过程中需要对夯击点位和周围地面进行监测,以确保夯击效果和施工安全。

5. 填充:在夯击完成后,需要对夯击点位进行填充和压实,以缩小地基沉降。

6. 验收: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验收和记录,以备后期查阅和管理。

以上是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的主要步骤,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规定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规定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理砂性土、碎石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堆集土等地基可采用强夯法。

2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的荷载,必要时可铺砂石垫层。

有防渗要求的地基,夯实后应清除砂石垫层。

3 强夯加固地基应控制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土时,可填O.5~2.O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进行夯击。

4 夯锤重不宜小于80kN,落距不宜小于6m,锤重和落距可按式(3.4.3)估算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w——锤的重力,kN;h——锤的落距,m;a——折减系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砂性土可取0.7)。

5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求得单点夯击次数。

最优夯击次数应使夯击有效影响深度内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基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宜为3~10击。

6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宜为2~5遍。

最后,以低锤满夯一遍,并整平。

对地下水位低、透水性好的土层可连续夯击。

7 夯点应按设计布置。

夯点间距应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夯坑的形状及泵房基础结构特点确定,宜为5~9m。

8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标志及观测仪器的埋没。

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观测和记录。

主要观测项目应包括孔隙水压力、夯坑下陷量和坑周隆起量等。

9 强夯效果的检验,可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后进行。

检验方法如下:1) 比较夯前和夯后场地的平均高程变化和地基变形量。

2) 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了解夯前和夯后场地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

3) 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了解场地土夯前夯后的强度变化。

10 强夯法施工应预防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夯击点应离建筑物15m以外,必要时可采取防震措施。

特殊土地基处理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

2 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上的泵站地基,宜采用浸水预沉法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3 浸水预沉法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施工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规范强夯工程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 50202-2018)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强夯施工。

1.3 强夯工程施工应遵循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本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强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施工措施,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2.2 施工单位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3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

2.4 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密切配合,共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三、施工工艺3.1 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确保施工场地符合要求。

3.2 强夯施工应按照预定的夯点布置图进行,夯点位置、间距、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强夯施工应采用合适的起重机械和夯锤,确保夯锤质量、落距和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3.4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夯击效果和设计要求,适时调整夯击参数。

3.5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检查。

4.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4.4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反馈施工中的问题,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 强夯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法施工1.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

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个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士进行动力挤压。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的不同,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两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和动力固结。

1.2动力密实机理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强制压密地基,使土中气相体积大幅度减小。

13动力固结机理强夯加固细粒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固结机理,即强大的冲击能,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土的结构,使土体局部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作为孔隙的排水通道,加速土体固结土体发生触变,强度逐步恢复。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阿强夯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和锤重和落距有关外,还与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置JII页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表1单击夯击能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湿陷(kN∙m)等粗颗粒土性黄土等细颗粒土IOOO 4.0-5.0 3.0〜4.02000 5.0-6.0 4.β~5.03000 6.φ-7.05∙0~6.040007.β~8.06,0s7.050008.0-8.57.0-'7.560008.5-9.07.5~8.080009.0-9.58.0~9.0100009.5-10.510.071O1200011,5S12.511.0-12.01400012.5S13.512.0SI3.01500013.5〜14.013QS13.51600014.074,513.574.01800014.575.5—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3.强夯法

3.强夯法

三、施工要点
⑴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 防振措施; ⑵按规定起锤高度、锤击数的控制指标施工, 或按试夯后的沉降量控制; ⑶注意含水量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⑷注意夯锤上部排气孔的畅通 ; ⑸注意施工安全,防止石块伤人; ⑹雨季施工注意排水。
作业题2
1.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有什么不同?
2.夯击点间距
夯击点间距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加固深度 确定。 第一遍一般可取5~9m,对于处理深度较深 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夯击点间距应适当增大。 3.夯击点布置范围 由于基础应力扩散作用,夯击点范围应大于建 筑物基础范围。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 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加固深度的1/2~1/3,并不小于 3m。
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
等综合考虑并通过试夯确定。
3.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次数)
⑴最佳夯击能: 由动力固结理论,使地基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达 到土的覆盖压力时的夯击能称为最佳夯击能。 ⑵最佳夯击次数: 当单击夯击能一定时,与最佳夯击能相对应的夯 击次数称为最佳夯击数。
⑶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次数)的确定
①由孔隙水压力确定 a.对于粘性土地基,可根 据有效影响深度孔隙水压力的 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 b.对砂性土地基,可根据 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 数的关系曲线来确定最佳夯击 次数。
②由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确 定
a.确定原则:夯坑的压缩量最大,而夯坑的隆 起最小。 b.确定方法:当△S-N趋向趋于稳定,接近常 数,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取相应夯击次数为 最佳夯击次数。
①锤重与落距
对于某一单击夯击能,夯锤在接触土体瞬间 冲量的大小是影响土体压缩变形的关键因素,冲 量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夯锤着地时的冲量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点布置应根据基础的形式和加固要求由设计确 定。对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图 4.6.2.1);对 条形基础,夯点可成行布置;对独立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 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夯击点间距取决于基础布置、加固土层厚度和土质条件。通常夯击点间距取 夯锤直径的 3 倍,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为 5~9m,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
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 (1) 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 (2) 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3) 填土采取将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
原土上铺 500mm 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 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 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 得明显的加固效果。
系,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 30°。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的表土推平、压实等
辅助工作。
5 经纬仪、水准仪等。
4.6.2.4 作业条件
1 施工技术参数已确定,已对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 现场道路已修筑完毕,机械设备已进场并经试夯后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场地已平整,并作好排水沟;
4 距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较近时,做好隔振或其他措施;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8 冬期施工应清除地表的冻土层再强夯,夯击次数要适当增加,如有硬壳层, 要适当增加夯次或提高夯击动能。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艺标准!强夯地基施⼯⼯艺标准1 施⼯准备1.1 主要施⼯机具1.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150t,底⾯形式宜采⽤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钢板壳内填混凝⼟。

夯锤底⾯宜对称设置若⼲个φ250~300mm与顶⾯贯通的排⽓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坑底的吸⼒。

锤底⾯积宜按⼟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和碎⽯填⼟,采⽤底⾯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般第四纪粘性⼟建议⽤3~4m2;对于淤泥质⼟建议采⽤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锤底静接地压⼒宜取较⼩值。

1.1.2 起重机具宜选⽤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腿的⽅法,起重能⼒应⼤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其他安全措施,防⽌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够强度,起吊时不产⽣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便、迅速。

1.1.4 推⼟机:⽤120-320型,⽤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静载荷试验、静⼒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1.2.1 应有岩⼟⼯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松散⼟层已经预压。

⾬期施⼯周边已挖好排⽔沟,防⽌场地表⾯积⽔。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案。

1.2.5 当强夯所产⽣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桩或点⽩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个⽔准基点。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得施工要求、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与度得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不适用于饱与及高含水量得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nZlDk。

1、2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Puch。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3 术语与符号1、3、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得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得湿陷性、膨胀土得胀缩性、松散砂土得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得人工处理地基得方法。

eCRIt。

1、3、2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与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得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fak——承载力特征值;Es——压缩模量;Eo——变形模量;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1、4、1、1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得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

Z962m。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得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得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得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得预防措施。

n4HD6。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一、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二、施工工艺1、确定施工参数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⑶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1普菱(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强夯施工技术要求一、强夯施工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填方密实度93%以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8Mpa 。

二、强夯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划分强夯区域→确定强夯参数→主夯(点夯)→推平后再回填→主夯→推平→满夯→检测1.1 划分强夯区域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形图,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划分强夯区域。

1.2 确定强夯参数分层强夯每层填筑厚度7m 。

主夯(点夯)击能采用3000Kn.m 。

满夯夯击能采用2000KN.m 。

具体夯击能的选用,还应在施工前通过试夯确定。

1.3 主夯(点夯)主夯采用下图布置,2遍,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7天;第一遍3000Kn.m 第二遍3000Kn.m21.4 满夯 满夯锤印满足1/4搭接,2遍;夯锤应使用带有透气孔的圆形平底锤。

1.5 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 不小于8Mpa ;2、 强夯施工2.1 试夯2.1.1 试夯区选择在强夯范围内不同区域各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约20mX20m ),作为试夯区,由各方现场共同确定,采用夯锤D=2.0-2.2m,夯锤重15-20T,夯击能量和每点夯击数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证后最终确定。

2.1.2 试夯目的通过试夯检验土的加固效果、考核施工设备性能、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的施工参数,最终依据试夯结果指导强夯施工。

2.1.3 试夯收锤标准总击数≥15击(4000KN.m以下),总击数≥20击(4000KN.m以上)或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0mm;2.1.4 试夯区检测试夯区检测包括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动探、土工试验检测等,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压缩模量Es不小于8Mpa;2.1.5 确定和调整强夯施工主要参数确定夯击能量和最佳夯击数,调整夯点布置、夯点间距以及间歇时间。

2.2 强夯施工2.2.1 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测量高程→设点定位→第一遍点夯→平整场地→重新放点→第二遍点夯→修整场地→第一遍满夯→修整场地→第二遍满夯→修整场地→测量→检测→验收如需分层强夯则重复上述点夯步骤。

基础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基础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位于某市某区,为新建住宅小区项目。

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基承载力不足,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决定采用基础强夯施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强夯施工完成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 工程测量规范。

三、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规范、标准,掌握强夯施工技术;2.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 准备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4. 配备强夯设备、施工机械、测量仪器等。

(二)材料准备1. 检查材料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2. 准备足够数量的碎石、砂石、水泥等材料;3. 准备混凝土、砂浆等配合比。

(三)场地准备1. 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开阔;2. 设置施工道路,方便材料运输;3. 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如办公室、宿舍、仓库等。

四、施工工艺(一)强夯设备1. 采用履带式强夯机,设备性能稳定、可靠;2. 强夯设备配备有自动记录装置,实时监测施工数据。

(二)施工步骤1. 根据施工图纸和勘察报告,确定强夯施工区域;2. 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强夯点,间距一般为3-5m;3. 首先进行低能量强夯试验,确定最佳夯击参数;4. 在确定最佳夯击参数后,进行强夯施工;5. 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地基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确保施工安全;6. 施工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五、质量控制1.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2.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4. 施工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六、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4. 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防触电等工作。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4 回填土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低于最优含水量,可钻孔灌 水或洒水浸渗。
5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保稳,夯位应准 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在每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6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控制最后
数。夯击 遍数指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
叫一遍,单点的夯击 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即整个场地的夯击遍数。单点夯击
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 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
100mm;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特点是:使用工地常用简单设备;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 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 2~5 倍; 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 2~10 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 6~10m;土粒结合 紧密,有较高的的结构强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一套设备每月可加固 5000~ 10000m2 地基);节省加固材料;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耗用劳动力少和现场 施工文明等。
(5) 两遍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 水压力 单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两遍之间间隔 1-4 周。对渗 透性较差的赫性土不少于 3-4 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一 5m 以下,或为含水量 较低的碎石类土,或透一参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隔 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 将土推平,随即进行连续夯声,而不需要间歇。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地基强夯处理是一种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艺,通过机械对土壤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地基强夯处理施工的工艺流程。

1. 确定施工过程和目标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前,需要明确施工的范围和目标。

通过测量和勘察,确定需要强夯处理的区域,同时制定出强夯处理的目标和要求。

2. 土壤预处理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前,需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工作。

首先,将处理区域清理干净,移除表层的杂物。

其次,如有宽度较大的软土带或弱层,需要进行削切或加固处理,以确保整个地基处理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3. 设备准备地基强夯处理需要用到强夯机械设备。

在施工前,需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各项功能,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夯锤头,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需要。

4. 土壤夯实在进行土壤夯实之前,需要根据地基处理的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夯击点的位置和夯击点的间距。

然后,通过强夯机械对土壤进行夯实。

夯击时,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夯击层数,以及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夯击沉数和夯击次数。

夯击过程中,需要保证夯锤头的垂直性和夯击点的均匀分布。

5. 检测和监测在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监测,以验证处理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

可以使用现场测试仪器对地基进行采样测试和强度测试,评估处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对地基进行长期监测,以评估地基处理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6. 处理效果评估通过对地基强夯处理的检测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评估处理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目标。

如果处理效果不符合要求,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修复工作。

如果处理效果符合要求,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建设工作。

总结起来,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确定施工过程和目标、土壤预处理、设备准备、土壤夯实、检测和监测以及处理效果评估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施工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土木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处理和施工要点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处理和施工要点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处理和施工要点◎于巳城(作者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地基的加固处理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强夯法,该方法施工复杂度不高、易于操作,可以对多类土质进行加固处理,不仅所需的设备机械化程度高,而且工期较短,性价比高,所以目前强夯法在加固地基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效果显著。

强夯法是利用重量为数吨甚至数十吨的重锤在自由落下时对地基实施反复的冲击和振动,地基土壤在重夯下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发生变化,其强度与均匀程度提升,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得以降低,并且湿陷性、可压缩性以及膨胀性也大为缩减,这对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大有助益。

一、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作用目前我国应用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工程涉及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利益,首先它提高了土地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其强度可提高2-5倍左右,地基土的压缩性降至原来的0.1-0.5范围内,地基更加均匀稳固,这有助于建筑高度的不断扩展;其次它有效地防止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墙身开裂、房屋倾斜甚至倒塌等危险现象发生的几率。

二、强夯法的加固处理及施工要点1.清理、平整场地。

由于夯击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夯坑等地面变形,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地面标高,利用机械设备完成平整地基的工作,另外,为降低强夯对施工区域已有的地下设备和建筑的影响,应在施工之前完成对相应区域内的地下设备状况及位置的调查,尽量避免在其附近区域进行强夯,设置安全距离,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规划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破坏。

一定情况下,还需在场地表面铺设垫层,从而利用此层稍硬的表面材料来支承施工时所需的重型机械,以保障重型机械的移动和作业,垫层铺设材料的选定还应考虑其排水性,排水性好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垫层铺设要均匀,其厚度依据场地情况而定,通常为1米上下,垫层的铺设不仅有助于扩散夯击能,而且还能加大地表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降低夯坑积水等现象的发生概率。

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控 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必须符合GB50202的规定
按规定方法,检查检测报告
2
地基强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检查检测报告
一般 项目
1
夯击遍数及顺序
应符合设计要求
计数法,检查施工记录2来自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 围距离)
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尺检查
3
前后两遍间隔时间
应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 检查数量:
主控项目
1)承载力和地基强度: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或按经专项论证的检验方案抽样检测。
一般项目
2)夯击遍数及顺序、前后两遍间隔时间:应全数检查。
3)其他一般项目:应按10%检查。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4
夯锤落距
±300
mm
钢索设标志,用钢尺检查
5
锤重
±100
kg
称重
6
夯点间距
±500
mm
钢尺检查
7
顶面标高偏差
±20
mm
水准仪检查
8
表面平整度
≤30
mm
2m靠尺及楔形塞尺检查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大面积加固地基的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设备2.1.1夯锤:一般为8t、10t、12t、16t、20t、25t、30t,常用的是10t、16t。

夯锤为钢质或钢板壳内充填混凝土制成,夯锤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必须对称均匀。

夯锤的形状主要有方柱体和圆台体夯锤,锤底形状有平底、球底和锥底,铸钢锤根据需要可以铸造成带孔锤。

夯锤的吊梁必须牢固、可靠。

2.1.2起重机:起重能力为15t、25t、30t、50t和100t的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吊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

2.1.3辅助设备:三角架、龙门架、自动脱钩装置、水准仪和塔尺、钢尺、推土机、电焊机。

2.2作业条件2.2.1强夯施工场地应达到道路畅通,水、电接通,场地平整。

强夯施工之前,清除场区内不适合强夯施工的大块物体,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

2.2.2强夯范围内的地下和空中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查清其基础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强夯时安全不破坏。

2.2.3强夯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如有居民和危房,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2.4临设房屋应整体性好,具有相应的抗振动能力。

施工场地不存放油料等易燃物品。

2.2.5设备安装及调试完毕,起重机运转应正常,起吊滑轮组与钢丝绳连接应紧固,安全可靠;起吊挂钩锁定装置与钢丝绳连接应牢固可靠,自动脱钩装置应灵敏,夯锤重量、直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夯锤挂钩与夯锤应连接牢固。

2.3技术准备2.3.1收集施工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强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做好技术交底。

2.3.2在强夯影响范围之外,事先埋设稳定可靠的水准点(基桩)。

2.3.3试夯工作2.3.3.1强夯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3.3.2试夯前,应对试验区原状地基土进行载荷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并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DDC法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点

DDC法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点

基本特点
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有以下优势: (1)使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类地基处理: 如深厚层湿陷性 黄土、液化土、软弱土、腐蚀性土、不均匀地基及回填垃圾 地基等各种复杂建筑场地的处理。
(2)用料标准低,就地取材: DDC技术的最大特之一就是对 填料要求不严,可就地取材,凡是无机固体材料均可,如土、 砂、碎石、建筑垃圾、碎砖块、混凝土块、粉煤灰等工业废 料均可加以利用,而且不需要严格加工。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品质第一 持续改进
二、质量控制点
1、审查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满足DDC法处理地基设计图纸要 求。 2、普探:查清地下管网、古墓、洞穴等,确保顺利施工。 3、施工场地:平整、承载力不低于120Kpa,确保施工机具稳定 作业。 4、桩位点:按照施工图复核施工单位放置的桩位点。 5.成孔: ① 成孔机具就位:机架稳定、掏孔装置垂直;检查掏孔装置 对准桩位点,成孔中心偏差≤1/4桩径。 ② 成孔过程:观察掏孔装置的垂直度,桩孔垂直度允许偏差 ≤2.5%孔深。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品质第一 持续改进
二、质量控制点
③ 成孔结束:用测绳测量孔深(只深不浅),孔深应+500 ㎜。 6.拌合与回填: ① 检查填料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含量应≤10%径、配比,符合表4.1.9中的要求。 ③ 回填土如遇天雨要及时覆盖,避免增加其含水率,影响桩体 压实系数的达标程度。 ④桩体质量根据其强度采用动力触探或压实系数控制。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品质第一 持续改进
一、工艺流程 u1.机械成孔
成孔方法根据土质条件 确定, 宜采用钻孔、掏孔方法。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品质第一 持续改进
一、工艺流程 u2.桩孔夯填
孔内深层强夯机(夯实机)实施桩孔夯填。 (1)夯实机就位后应保持平整稳定, 夯锤对准桩孔中心, 并能自由下落至孔 底。 (2)作业前应检查成孔直径、孔深、垂直度, 孔内虚土及积水情况等, 并对孔 底强夯至设计标高。 (3)填料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填料量进行, 每次填料后, 必须夯够规定的锤击数 后方能进行下次填料。 (4)施工遇到缩孔时, 可用硬骨料夯填消除塌孔影响。 (5)DDC法施工时, 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0-1000mm, 当按设计要求挖凿至 设计标高, 填完褥垫层后, 应对场地实施低能量满夯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击能
锤重C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一般取600~3000kN.m;一般对砂质土取1000~1500kN.m,对粘性土取1500~3000kN.m。夯击能过小,加固效果差,夯击能过大,对于饱和粘土,会破坏土体形成橡皮土(需另行采取措施处理),降低强度
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布置对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网格排列;对条形基础,夯点可成行布置;对工业厂房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单点夯击,夯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一般为5-9m,一般第一遍夯点的间距宜大,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
三、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含有良好透水性夹层的饱和细粒土地基应通过试验后应采用。
四、准备工作
强夯地基施工前至少应完成下列工作:
4.1调查强夯场地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和地上管线、建(构)筑物及障碍物,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
5
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
通常待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时间间隔1~2周。对粘土或冲积土常为3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在5m以下,含水量较少的碎石类填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间隔1~2周,或采用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
6
强夯加固范围
对于重要工程应比设计地基长(L)、宽(B)各大出一定加固宽度,有设计要求的则按设计,对于一般建筑物,则加宽3一5m
4.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6强夯设计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4.7 《强夯地基专项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或《强夯地基专项施工方案》得到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监理规划》(可根据项目进展进行补充完善)得到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批准。
五、强夯施工艺工流程示意图
六、施工工艺、质量标准
6.1施工技术参数的选取
6.1.3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参考表6-1和表6-2参数。
表6-1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
项次
项目
施工技术参数
1
锤重和落距
锤重C与落距h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锤重一般不宜小于8t,常用的为10、15、20t。落距一般不小于10m,多采用10、13、15、18、20、25m不等几种
2
二、概述
强夯法又称动力加固法,它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一般10T--60T)从高处(一般落距6M--40M)自由落下,给地基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目的。它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施工方便、缩短工期、节省费用等优点,在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机场跑道、铁路和高速公路路基等工程已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
2.夯坑周围底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6.1.2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点夯2--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5--1/4,锤击数为2--4击)满夯1--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对于参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地基工程强夯法地基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一、编制说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二、概述----------------------------------------------3
三、适用范围------------------------------------------3
7
加固影响深度
加固影响深度H(m)与强夯工艺有密切关系,一般按修正的梅那氏(法)公式估算:
H=K√c.h/10
式中 C—夯锤重力(KN); h—落距(锤底至起夯面距离)(m);
K—折减系数,一般粘性土取0.5,砂性土取0.7;黄土取0.35~0.4
表6-2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单击夯击能(KN.M)
四、准备工作------------------------------------------3
五、强夯施工艺工流程----------------------------------4
六、施工工艺、质量标准--------------------------------5
6.1施工技术参数的选取---------------------------------5
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
4
夯击遍数与击数
一般为2-3遍,前2遍为“点夯”,最后一遍以低能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5-1/4或按设计要求)进行“满夯”(即锤印彼此搭接),以加固前几遍夯点间隙之间的粘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层。每夯击点的夯击数以使土体竖向压缩量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小于规范要求或试夯确定的数值为准,一般软土控制瞬时沉降量为5cm,废渣填石地基控制的最后两击下沉量之差≤5cm。每夯击点之夯击数一般为6~9击,点夯击数宜多些,多遍点夯击数逐渐减小,满夯只夯2~3击
6.1.1单点夯击击(次)数每遍每夯点的夯击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3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3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为6000--10000KN.M时为200mm;当单击夯击能为10000--15000KN.M时为25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15000KN.M时为300mm;
4.2对可能受强夯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特别是老、旧居民房),应由有资质的鉴定单位对其作出鉴定,做好记录(拍照或录相);
4.3当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4.4对振动、噪音以及粉尘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6.2施工质量控制要点-----------------------------------6
6.3 质量检验标准 -------------------------------------7
七、 质量检测和验收-----------------------------------7
一、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