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pdf
初中物理 电现象 教案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和防止。
2. 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1.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和防止。
2. 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难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和消失。
2. 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静电现象的图片,如摩擦起电、静电吸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二、探究静电现象(15分钟)1. 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
2. 静电吸引实验:让学生用带电的塑料尺靠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3. 讨论实验现象:为什么摩擦起电会产生静电?为什么带电的塑料尺能吸引气球?三、解释静电现象(15分钟)1. 静电的产生:电子在物体表面的转移。
2. 静电的消失:电子重新分配,达到平衡。
3.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粘附灰尘、梳子梳头发时产生的静电等。
2. 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和消失的原因。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应用和防止。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摩擦起电和静电吸引的现象。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题背景电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平时生活和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将深度探讨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以增强同砚对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够观察、描述和分析各种电现象的发生和过程。
3. 培育同砚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电现象?2. 电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形式。
3. 电现象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电现象的试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5分钟)**1. 引入电现象的观点,让同砚沉思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电现象。
2. 展示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砚的爱好和好奇心。
**第二阶段:知识进修(30分钟)**1. 介绍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电流等观点。
2. 分组谈论自然界中或生命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电现象,并分享谈论结果。
**第三阶段:试验设计(40分钟)**1. 同砚依据谈论结果和个人爱好,设计一个与电现象相关的试验。
2. 指导同砚合理设置试验步骤和参数,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四阶段:试验操作(60分钟)**1. 同砚按照设计好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操作。
2. 老师适时提示同砚注意安全和试验环境卫生。
**第五阶段:数据分析与总结(45分钟)**1. 同砚收集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2. 同砚总结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享给全班同砚。
**第六阶段:作业安置(10分钟)**1. 作业要求:依据试验结果,撰写一份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开始。
五、评判方式1. 试验报告内容的完备性和逻辑性。
2. 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 试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结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将能够深度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培育他们的实践和沉思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自然界的电现象(课件ppt学案)
一、静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会带上静电,这种现象称为 静电现象。
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 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静电。 试一试: 梳子、塑料壳的圆珠笔等学习用品在发头上摩 擦几下了能产生静电。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 小物体。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观察: 连续摇动韦氏起电机的手柄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韦 氏 起 电 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现象一:)火花放电
当连续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两带电球之间 出现发光又发声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就是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 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中:
锯条摩擦塑料泡沫块时,这两种不同物体带上 了异种电荷,使泡沫与锯条相互吸引而贴在一起;
塑料细丝与绸布摩擦后,细丝与绸布带的是异 种电荷,但每根塑料细丝受到摩擦后带的电荷是同 种的,它们相互排斥而使细丝飞散开来。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观察与比较:
1、用锯条去断一块泡沫塑料块。 现象:锯条上沾有许多泡沫颗粒
2、用绸布摩擦塑料细丝。 现象: 细丝一根根飞散开来
同样是摩擦起电,为什么现象不同?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火花放电
2
比较缓慢的 局部电中和 现象。 (尖端处电 荷集中)
《自然界的电现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自然界的电现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导问题:1. 电现象是如何产生的?2. 什么是静电现象和动电现象?3. 电荷的基本特性是什么?4. 电场是如何形成的?5. 什么是电力和电势能?二、导学内容:1. 电现象的产生:- 电现象是由于物质中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等)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当带电粒子移动或聚集时,就会产生电现象。
2. 静电现象和动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电荷不流动的现象,如摩擦充电;动电现象是指电荷流动的现象,如电流。
3. 电荷的基本特性:-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守恒,不会自然消失或增加。
4. 电场的形成:- 电场是由带电粒子周围产生的场所形成的,它是一种物质的性质。
在电场中放置一个带电粒子,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5. 电力和电势能:- 电力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是电场中的一种物理量;电势能是电场中带电粒子的势能,与带电粒子的位置有关。
三、导学案练习:1. 以下哪种是静电现象?A. 电流B. 摩擦充电C. 电场力D. 电磁感应2. 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A. 相互吸引B. 相互排斥C. 相互中立D. 无相互作用3. 一个带正电荷的物体放在电场中,它会受到什么力?A. 电场力B. 引力C. 磁场力D. 惯性力4. 电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A. 电场强度B. 电荷量C. 电势差D. 电阻大小四、导学案拓展:1. 电容器的原理和作用;2. 电阻的种类和电阻的计算方法;3. 光伏效应和太阳能的利用;4.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结构。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现象的产生原理,静电现象和动电现象的区别,电荷的基本特性,电场的形成和电力、电势能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电学知识,探索更多电现象背后的奥秘。
第二课时一、导言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探索自然界中的电现象,了解电的起源、性质和应用,以及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4.1《电路图》(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电路图》为初中电学首节知识,与小学的电学相比深度和难度大大提高,从心理角度分析,如果这里孩子们没有喜欢上电学知识,没有学习电学知识的愿望,那么可能孩子将一辈子学不好电学知识。
另外从知识的角度《电路图》作为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更是学习八下的《电和磁》、九上的《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器》等知识的基石。
本节两个课时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和学会看电路图、画电路图等知识与技能。
我设计的是本节的第一课时,包含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③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④初步学会动手连接单个用电器的简单电路与两个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⑤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②采用学生独立动手组内竞争、组内协作和组间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
③教师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感受电对现代人类的重要作用,形成节约用电意识。
②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理解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电路状况中的短路和断路以及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学难点①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用电器不工作的原因。
②会用串联和并联的两种连接方式使两盏电灯亮起来。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科学中已初步感知了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对串并联电路有点印象。
不过,除部分参加电子百拼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的印象还是非常模糊的。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2.掌握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2.电荷、电场和电流。
3.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
4.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电荷和电场的理解。
3.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互动: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学生提问与讨论。
2.实验观察与分析:进行与电现象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结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电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电现象,如静电、电磁感应等。
2.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3.带领学生探讨电现象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电场和电流的概念。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电荷、电场和电流。
1.教师讲解电荷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演示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电场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的概念及特性,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应用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实验探究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
1.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不同材料之间的静电现象,讨论相关原理。
2.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设计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纵元件,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六、作业要求:1.完成课堂上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对电现象的理解。
2.撰写电现象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3.参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应用领域。
七、评价方式:1.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课堂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现象的掌握程度。
新华师大版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案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知道科学技术知识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体会科学知识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原理。
用电荷间作用规律解释一些电现象。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教具:塑料捆扎带一段/人,手帕一块/人,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丝绸布若干,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及其他轻小物体若干装于纸杯中,带尖嘴的塑料瓶(装水),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引入:1.闪电视频;述;闪电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电现象。
2.形形色色的用电器图片。
随着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索,人类渐渐认识了电,并创造出许多用电器造福人类。
可以说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
问:那么电是怎么产生的呢?电能够产生怎样的作用呢?激发起学生思考述: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自然界的电现象。
板书:自然界的电现象一、静电现象活动一:1.梳子吸纸。
从纸杯中取少量轻小物体,置于白纸上,用梳子靠近轻小物体。
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
用梳子往同一个方向梳头数次,再将梳子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轻小物体有没有被梳子吸引。
学生做完后述:梳子梳头其实是梳子与头发发生了摩擦。
问:梳子在摩擦前过后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小结:梳子在摩擦过后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现象。
板书:一、静电现象问:其他物体在相互摩擦后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演示:1.橡胶棒吸纸。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小物体,观察纸片有没有被橡胶棒吸引。
学生描述,教师评价。
演示2:玻璃棒吸引水流。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4.1《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2
《空气的存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新课讲解:一、找空气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2、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观察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由实际的现象结合实验来了解尖端现象和韦氏起电机以及雷电的现象原理。
并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电现象。
2019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下《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
2019最新华师大版科学八下《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八(下)教案 3章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
教学过程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演示1: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结论)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板书)演示2:完成活动3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想一想: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解析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
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
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
《自然界的电现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浅析配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改造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网的不断发展,配变电所的远程监控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配变电所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配变电所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目标1. 实现对配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包括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
2. 可以在线监测电网负荷变化,及时调整电网电压,实现对电网的动态管理。
3. 实时监测变电站各项指标,如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预防事故发生。
4. 能够将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为电网运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5. 增强设备管理与故障维护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系统组成1. 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3. 通信模块:将变电站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至调度中心,同时也接受调度中心的控制指令。
4. 客户端:提供设备监控、运行管理、故障报警等功能,支持多种终端设备。
5. 数据存储:用于保存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系统特点1. 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可扩展式的组网结构,可以快速添加或删除各种设备,与电网发展同步。
2. 采用分布式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3. 系统具有高可靠性,能够自动识别异常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4. 采用了可视化的图形化界面,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5. 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加密和安全存储等多项安全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性。
四、问题分析1. 系统传输数据的延迟问题:在系统设计时,要尽可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减少系统运行的延迟时间,这就需要选择具有高速传输和先进技术的通信设备。
2. 数据量大的存储问题:由于系统需要存储各种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高性能和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进行数据的存储。
八年级科学上册《4.1 电路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四章电路探秘课题:4.1电路图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4、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2、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
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知道吗?--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
各种电池(认识各种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一、电路【设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
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1、电路的组成: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能的;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能有无的。
2、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继续刚才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发现,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电现象(最新)
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精品 PPT 可修改
11
三、验电器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 结构:如右图 ❖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原理:
金属箔
金属球 金属杆
精品 PPT 可修改
4
精品 PPT 可修改
5
引入新课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精品 PPT 可修改
6
一、摩擦起电
(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
(2)将摩擦过的梳子靠
能___吸__引____轻小物体。
近细水流附近,水流将
会 被吸引 。
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3)一硬棒经尼龙绸摩擦后与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那么 这硬棒带__负__电__。
精品 PPT 可修改
20
1.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用丝线悬挂着的铜金属 小球。 (1)如果小球被吸引 [ 图(a)],那么小球带__正__ 电或 不带电 。 (2)如果小球被排斥 [ 图(b)] ,那么小球带_负___ 电。
–
+ ++
–
–
核外电子
精品 PPT 可修改
原子核 15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4.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4.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设计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
3.科学态度目标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重点能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人和动物为什么要不断地摄取食物?绿色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明确:食物能为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提供能量,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满足生长需要。
2、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能量能使物体运动或“工作”起来。
在我们的身边,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这些能量让身边的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回答回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探究车的能量1、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车动起来?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展示普通汽车、太阳能车、电动车、磁悬浮列车图片。
明确:普通汽车动起来必须加汽油,能量来自化学能。
太阳能车动起来必须有太阳光的照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能)。
电动车动起来必须充电,能量来自电能。
磁悬浮列车动起来必须有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量来自磁能。
2、小结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能量,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等。
二、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看图回答了解让汽车动起来的能量,热、磁都是能量表现形式。
找一找我们身边都有哪些能量形式,它们最终使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吸引铁钉的磁铁,能量来自于磁,磁能使铁钉运动。
《自然界的电现象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自然界的电现象》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电现象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摩登社会,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能源之一。
那么,电是如何产生的?电现象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更深度地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为我们进一步进修电路和电器打下基础。
二、目标设定1. 理解电荷的基本观点,精通正负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2. 精通物体带电的方法,了解物体带电后的互相作用。
3. 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和试验方法。
4. 理解电流的观点,精通电流的计算方法。
5. 精通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观点,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三、知识点梳理1.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 物体带电的方法包括:摩擦法、接触法和感应法。
带电物体会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3.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带电后产生的现象,如静电粘附、静电放电等。
静电现象的试验方法包括金叶电度计试验和杨氏双缝试验。
4. 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
电流的计算方法为I=Q/t。
5.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路中的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四、进修方法1. 勤勉阅读教材,理解观点和原理。
2. 多做练习题,精通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参与试验操作,加深对电现象的理解。
4. 与同砚谈论沟通,共同解决进修中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
2. 探究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3. 进修电器的应用和维护知识,了解电安全常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自行设计一个简易的电路,试验验证串联和并联的电路特性。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电现象在摩登科技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电现象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为今后进修物理进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师大版科学八下4.1《自然界的电现象》ppt课件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 电正、负电荷能互相 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知识拓展
静电好处不少
静电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方便 一、农业上利用静电喷药和静电育种 二、纺织、印染工业利用静电纺纱 三、生活上还有静电球、静电体验等 利用静电为人们娱乐。
利用你身边的 器材产生“电” 并证明“电”。
汇报1
汇报2 汇报3
。。。。。。
--静电现象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聚集于物体上不流动的电荷,叫静电
生活中“静电”现象
包装纸粘住
冬季干燥天气 穿衣时放静电
天干物燥手触 碰金属放静电
“顿牟掇芥”
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关于静 电现象的记载。 “顿牟”就 是琥珀, “掇芥”就是吸引 芥籽,就是说摩擦过的琥珀能 够吸引如芥籽这类轻小物体。
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 燃物体而发生爆炸。
加油站墙壁上写着“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 油罐车为什么拖着“小尾巴”?
把静电导走
学以致用:秋冬季节,如何避免脱衣服时的火花放电?
说一说
这堂课你有什么 收获?
两种起电方式比较:
起电类型 起电方式 不 同 点 摩擦起电 相互摩擦 接触起电 接触带电体 带电原因
通过你的探究,你发现与纸巾摩擦过后的 负 电荷 吸管带____
比一比:物体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的前提是:一个物体本来就已经是带电的。
金属球上的电荷
接触
转移
头发带同种电荷
接触起电的实质: 电荷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
接触以后的两个物体总是带 同种 电 荷,电荷的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2020春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第4章 电与电路-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华师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电与电路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1 2 3 46789电子;质子;中子摩擦;放电;避雷针DBCAC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5A10B见习题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11213①负②正(1)B (2)一定(3)两;排斥;吸引1415梳子;正16见习题17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蓬松B 、C 、D ;A 、F ;E B1.静电现象(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电荷的种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电子质子中子3.丹东地区每年有很多雷雨天气,雷雨云通过________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的一种剧烈的________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要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面安装________。
摩擦【点拨】雷雨云通过摩擦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产生雷电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会对建筑物带来损害,因此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以防止雷电对人类的伤害。
放电避雷针4.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主要原D因是()A.冬天气温低B.冬天灰尘多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A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点拨】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存在的电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适用对象:初中生物、物理或化学课程的学生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 一块新鲜的蔬菜(如土豆、胡萝卜等)- 一块小块金属(如铝片、铜片等)- 电压表- 电源- 电线2. 实验步骤:a. 将蔬菜切成薄片,并将金属片与蔬菜片交替叠放成一层片层。
b. 将电压表连接至电源,并将电线一端连接至金属片,另一端连接至蔬菜片。
c. 打开电源,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3. 实验观察与记录:- 记录在不同组合下电压表的读数,并观察金属片和蔬菜片的表面是否出现气泡等现象。
- 分析不同组合下的读数和观察结果,讨论其中可能存在的电现象。
四、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将金属片和蔬菜片进行交替叠放,并通过电源的作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组合下的电压表读数和表面现象,引导他们了解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存在的电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技能。
五、实验要点与注意事项:-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短路等事故发生。
-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记录,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 学生可以在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总结,深化对电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六、实验效果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实验后的讨论与总结,评估学生对电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通过实验成果的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延伸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在此实验基础上,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或方式进行探索,如更换金属材料、改变电源电压等,以进一步深化对电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通过本次实验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探寻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隐藏的奥秘,不断成长和进步。
自然界的电
2、实质:电荷的转移。
1、举例静电现象
二,直流电
2.通常是存在于电路中的(由大到小可为:直 流输电线路,电瓶,电子产品使用的干电池等)
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一、火花放电
闪电
1、实质: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伴随 有发光、发声)。
2、电荷的中和:等量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二、尖端放电
避雷针
1、比较缓慢的局部的电中和现象。(尖端处电荷集中)
避雷针通过金属 导体与大地相连 接,利用尖端放 电,使建筑物上 积聚的电荷逐渐 释放,以避免建 筑物遭受雷击。
告示
小心使用,谢谢!
严禁触碰高压直流电。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七(5)班 章一鸣
一,静电
1、用圆珠笔靠 近碎纸屑,有什 么现象发生? 2、用圆珠笔摩 擦头发后靠近碎 纸屑,有什么现 象发生?
静电现象
• 一、摩擦起电 1、概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什么两种不同的物体摩擦会使物 体带电?
• 3、原因: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xiaohe
因为铁链是导体,它可以将油罐车上的静电 传向大地。有效防止了静电火花造成的火灾。
小结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实质是: 3.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A、验电器法:观察验电器的指针是否偏转。 B、带电体性质法: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观察物体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来判别是否带电。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电子的转移
经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现象
——静电现象
思考1:为什么选择轻小的物体? 思考2:为什么要摩擦?摩擦后的物体 跟摩擦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物体因摩擦而带电
摩擦起电
思考3:为什么通过摩擦就能使原先不带电的物体带 上电呢?这些电又来自哪里呢?
不同物质的原子,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束缚力弱的物体 束缚力强的物体
C、可利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练一练
例l: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判断这个轻小物体 是否带电?
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不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判断这个轻小物体 是否带电?
带同种电荷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的判断?
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 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因失去电子 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 而带负电
当物体摩擦时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电子的转移
电荷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电荷始终守恒
规定
①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失电子
得电子 等量负电
②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得失电子 橡胶棒 得电子 失电子 带电情况 负电 等量正电
毛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教案4章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
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
教学过程
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
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
学生动手:完成活动 1
演示1: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
(结论)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板书)
演示2:完成活动 3
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
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
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
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
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
们带上异种电荷。
(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二、电荷守恒
1.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失去—部分电子
带正电。
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质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分离和转移。
例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你知道毛皮带什么电?
解析: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毛皮的原子
失去部分核外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橡胶棒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对外带负
电。
毛皮失去了多少电子,橡胶棒就得到了多少电子。
(培养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结论)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等量异种的。
过渡:除了摩擦使物体带电,还可以是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
电,这种方法叫接触起电。
(动画课件)
三、接触起电
1.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实质是带电体上的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3.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在带电物体和不带电体之间生了转移。
接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等量的异种电荷。
观察P49图,1、看到什么现象(长发飞扬)?什么原因?(长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
电荷是哪里来的?(女孩的手接触带电的金属球壳)(设问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
的思维方式)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演示3:完成活动4:会“跳舞”的水流(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
问题加油站运送汽油的油罐车的车架底部往往有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它起着什么作用?(图片)
解析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输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
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
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大气在垂直运动中,特别是剧烈的天气变化中,由于摩擦往往会使云层积聚大量的电荷,
云层与云层之间的高压静电作用下使得云层之间的大气发生电离而引起火花放电,这就是既绚丽又可怕的闪电。
如果带电云层也能拖一根类似于油罐车的铁链,那么给人类带来灾难的
闪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什么叫火花放电呢?
探究活动:P51活动内容,可让两个学生进行操作,老师提示观察什么位置。
观察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现象,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
让学生观察几幅自然界闪电图象及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引导学生分析闪电的成因及避雷
针的作用(观察现象,自学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四、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
实验活动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现象。
实验过程:
(1)做好韦氏起电器的清尘干燥工作。
起电盘和带电球的尘埃用无水酒精擦拭干净,然
后用电吹风吹干,底座下放一块干燥泡沫塑料,教室湿度较大时,用红外线灯烘烤去湿。
这
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韦氏起电机在干燥环境中演示。
(2)摇动起电机手柄,使两个起电盘转动方向相反,保证两个莱顿瓶所带的电的性质不
同。
观察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
(1)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分析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称放电。
当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到一定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