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遗传与变异
食品微生物 第5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第二节
携带供体部分遗传物质(DNA片段)的噬菌体称为 转导噬菌体。
普遍性转导
细菌转导的二种类型:
特异性转导
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 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普遍 性转导。 (1) 意外的发现
保藏期 3-6 月
1-2 年 1-10 年 5-15 年
菌种保藏机构
ATCC采用的菌种保藏法:
(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冷冻干燥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CCCCM采用的菌种保藏法:
( China Committee for Culture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
转化(transformation)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DNA片段, 并与其染色 体同源片段进行遗传物质交换,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 状的现象。
转化因子
吸附吸收
受体细胞 高1000倍 感受态
整合
转化子
(2) 转化过程
供体(strR)
ds DNA
感受态受体(strS) 酶解与吸收单链
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菌(种内、间、属间)融合 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
五、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工业菌种改良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基因克隆、DNA重组。将含 目的基因DNA片段经体外操作与载体连接,转入一个受 体细胞并使之扩增、表达的过程。
•目的基因 •载体选择 •体外重组 •导入细胞 •筛选 •鉴定
分离、合成、逆转为cDNA、PCR扩增等 质粒、噬菌体、病毒
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1.经典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
S型菌株: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 R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无荚膜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1.出发菌株选择:对诱变剂敏感、变异幅度广、产量高 的菌株。
2.同步培养:使菌悬液中细胞达到同步生长状态 3.单细胞悬液制备:先收集菌体并洗涤,然后用生理盐
水或缓冲液配制,振荡使分散度90%以上。 4.诱变处理:物理诱变、化学诱变 5.中间培养 :使细胞内原有酶量稀释,以得到纯的变
h
36
普遍性转导过程: 噬菌体侵染供体细胞 供体染色体断裂,
噬菌体蛋白质衣壳和DNA合成 衣壳包裹供体 DNA片段 侵染受体菌株
供体DNA片段整合到受体DNA上——完全转导
供体DNA片段不能整合到受体 DNA上,也不能复制,但能表达 ——流产转导
特异性转导过程: 噬菌体侵染供体细胞 供体细胞溶源化 噬菌体和供体菌染色体间发生交换 转导型 噬菌体(转导颗粒) 侵染受体菌
R菌+S菌 只有R菌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R型转化为S型。且 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 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2.噬菌体感染实验
h
8
85
3.植物病毒的拆开与重建实验
将TMV拆成蛋白质外壳与RNA,分别对 烟草进行感染试验,结果只有RNA能感染 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 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
(2)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不生长 活R 菌———长出R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答案:C分析:6个不同的突变体均为隐性纯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AB、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与③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C、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是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C错误;D、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①与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②×⑥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锯齿状,说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则④与⑥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基因遗传病D.多指和白化病都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答案:B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是由基因导致的,有些可能是环境导致的。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C、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而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 五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2 节 染 色 体 变 异 (共52张PPT)
↓
ddtt
第 1 年
F1
F1
配子
高杆抗病 DdTt
↓ ↓
↓
DT
Dt Dt
dT
dt
第 花药离体培养→ 3 6 年 秋水仙素→
↓
↓
↓
↓
dT
↓
↓
dt
第 2 年
× ddTT
↑ 需要的矮抗品种
DT
~
纯合体 DDTT DDtt ddTT ddtt
↑ 需要的矮抗品种
④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2年。
(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个染色体组中有两 条染色体
A a b b b b
AA a a
e.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 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有几种,则 每个染色体组中就含有几 条染色体。
1个染色体组中有三 条染色体
A
A b b
C c
思考:下列细胞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 体组有几条染色体? 2个; 1条 A、Aa B、AABb 2个; 2条 C、AaBbXWY 2个; 3条 D、AAa 3个; 1条
1个染色体组
2个染色体组
3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
不一定。如雄峰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 组;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3: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一定
不一定
4、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 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 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吗?
Q:联会时,在形成四分体时,常会发生四 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这 是否染色体变异? 不属于, 这属于基因重组
易位:染色体的某 一片段移接到另 一条非同源染色 体上。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一起生命特点。
细菌亦是一种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代谢、致病性、耐药性、抗原性等性状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维持相对稳固,且代代相传,使其种属得以保留。
另者在必然条件下,假设子代与亲代之间和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显现不同称变异(variation)。
变异可使细菌产生新变种,变种的新特性靠遗传得以巩固,并使物种得以进展与进化。
细菌的变异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变异,前者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如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与重组等,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后者是细菌在必然的环境条件阻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样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阻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固的遗传给后代。
相反,表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阻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显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阻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恢复,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进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阻碍也可发生变异。
如鼠疫耶尔森菌在陈腐的培育物或含30g/L NaCl的培育基上,形态可从典型的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变成多形态性,如球形、酵母样形、亚铃形等。
又如许多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阻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点型细菌(细菌L型变异),L型的革兰染色多为阴性,呈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在含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培育基(含20%血清、5%NaCl、%琼脂)上能缓慢生长,形成中央厚而周围薄的荷包蛋样小菌落。
细菌的一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等也可发生变异。
肺炎链球菌在机体内或在含有血清的培育基中初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代培育后荚膜慢慢消失,致病性也随之减弱。
将有芽胞的炭疽芽胞杆菌在42℃培育10~20d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同时毒力也会相应减弱。
0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分类: (1) 插入序列(IS) 最简单的或序列较短的转座子(长度 <2kbp),仅携带自身转座所需酶及蛋白的 基因。 存在于多种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中。
13
14
(2)转座子或复合转座子
序列长度一般超过2kbp,除携带与转 座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他特殊功能 的基因(耐药性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 肠毒素基因和其他结构基因等)。
聚乙二醇 原生质体融合
47
小结: 细菌-细菌
转化:供-受(直接) 接合:供-受(性菌毛) 转导:供-受(噬菌体) 原生质体融合:原-原(PEG)
噬菌体-细菌 溶原性转换(前噬菌体)
48
第四节 基因突变
概念 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
改变,是DNA序列的永久性变化。(不考虑 细菌表型是否有可察觉的改变)
整合后的细菌有可能提高转移染色体基因的频率,
故称高频重组株(Hfr)。
33
Hfr接合F-菌→F- 菌→F-菌(很难获完整F质粒)
质粒
切开
Hfr与F-菌的接合
34
从Hfr菌中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质粒有时会携 带相邻的染色体基因或DNA片段,称为F’质粒 (该菌被称为F’菌)。
F+菌、Hfr、F’菌都有性菌毛,均可通过接 合方式进行基因的转移。
22
基因重组: 被转移的基因在受体菌胞质中能自行复制
与表达,或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 ——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
23
重组:
同源重组:发生在紧密相关的DNA之间。 非同源重组:发生在无关的DNA之间。
24
1.转化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 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知识讲解
第五章微⽣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知识讲解第五章微⽣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名词解释1.遗传型(genotype)遗传型⼜称基因型,是指某⼀⽣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它是⼀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
2.表型(phenotype)表型是某⼀⽣物体所具有的⼀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它是遗传型在⼀定环境下通过⽣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其特点是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出现(约10-9-10-5),性状变化幅度⼤,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4.饰变(modification)饰变是⼀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只发⽣在转录、转译⽔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乎每⼀个体都发⽣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
5.基因(gene)基因是⽣物体内的最⼩遗传功能单位,其本质是⼀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编码多肽链(通过mRNA)、tRNA或Rrna.6.操纵⼦(operon)操纵⼦是原核⽣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7.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结构基因是决定某⼀多肽链⼀级结构的DNA模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8.遗传密码(genetic code)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核苷酸三联体)9.质粒(plasmid)直⽴式⼀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复制能⼒的⼩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cccDNA)。
10.F质粒(F plasmid)F质粒⼜称F因⼦或致育因⼦。
是⼤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能⼒的质粒。
病原微生物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2.关于噬菌体的表达,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C.含DNA和正RNA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A B.mm C.μm D.nm E.dm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以下哪种微生物相似?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立克次体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E.DNA或RNA6.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E.带有F质粒的细菌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A.毒性噬菌体B.溶原性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前噬菌体E.以上都不是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A.毒性噬菌体B.前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β噬菌体E.λ噬菌体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外表受体分子构造的互补性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C.噬菌体的形态D.细菌的种类E.噬菌体的核酸类型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A.快速繁殖B.停顿繁殖C.产生毒素D.基因突变E.裂解11.细菌的HO变异属于:A.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C.鞭毛变异D.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12.BCG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以下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13.SR变异是指细菌的:A.形态变异B.构造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变异E.菌落变异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C.核质、核糖体、质粒D核质、质粒、转位因子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K质粒16.关于质粒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具有自我复制的才能C.可自行丧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D.是细菌必备的构造E.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可以自然发生B.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E.药物仅起挑选耐药株的作用 , , , , , , , 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A. GriffithB. AveryC. LuriaD. LederbergE. Delbruck19.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称为: A. F + 菌 B. F 菌C. F’菌D. Hfr 菌E. 溶原菌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 转化B. 接合C. 转导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染色体突变B. R 质粒的转移C. 转座子的转位D. 溶原性转换E. 插入序列的插入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B. B.RTF 与 F 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 转化B. 接合C.转导D.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通过鞭毛B. 通过性菌毛C. 通过噬菌体D. 直接摄取E. 细胞交融25.关于转位因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E. 转位因子能在 DNA 分子中挪动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构造是:A. 鞭毛B.性菌毛C.中介体D. 核糖体E. 普通菌毛27.细菌的性菌毛:A. 化学成分为多糖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C.是接合时的必要构造D. 是转导时的必要构造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构造28.Hfr 菌是:A. 含有 R 质粒的细菌B. 含有 Col 质粒的细菌C. 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E.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A. 转导B. 接合C. 转化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 R 质粒参与B.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C .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D. 需 F 质粒参 E. 由性菌毛介导31.接合与原生质体交融的共同特点是:A. 需性菌毛介导B.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C. 需 R 质粒参与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E. 需处于感受态32.Hfr 菌与 F 菌进展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A. R 质粒B. 游离的 F 质粒C. F 质粒D. 染色体上的 F 质粒E. 染色体基因 33.F + 菌与 F 菌的主要区别是:A. F +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B. F 菌含性菌毛,F + 菌不含性菌毛C. F 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 + 菌的 F 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D. F + 菌可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E. F 菌能与 F 菌接合,F +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A.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B. 质粒上的基因C.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E. 噬菌体基因35.关于流产转导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B. 外源性 DNA 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 ’ ’ ’ C. 外源性 DNA 不能自身复制 D.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36.以下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表达是错误的?A. 又称特异性转导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A. 细菌染色体基因B. 噬菌体基因C. 转座子D. 插入序列E. 质粒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才能,这种基因转移方式属于:A. 转化B. 接合C. 转导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39.溶原性转换:A. 由 R 质粒参与B. 由性菌毛介导C.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E. 受菌与供菌直接交融而发生基因转换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A.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B.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C.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D.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展基因转移E. 前者进展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那么否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质粒参与B.需处于感受态C.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E. 需性菌毛介导42.关于 R 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B.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C. 为接合性质粒D.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43.原生质体交融: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交融C. 交融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非常常见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B. 少量屡次使用抗生素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D. 长期、大量、结合使用多种抗生素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45.以下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A. 转化B. 溶原性转换C. 普遍性转导D. 原生质体交融E. 接合46.以下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A. Aems testB. transformation testC. fluctuation testD. replica plating testE.Widal test47.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F +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B. Hfr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C.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 F + 菌并不失去 F 质粒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48.细菌 L 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 B. 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C. L 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D. L 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E. L 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49.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 DNA 片段:A. 不能进入受体菌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C. 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D. 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E. 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50.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A. R 质粒B. F 质粒C. 细菌染色体D. 噬菌体E. 插入序列51.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展接合B. 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质粒 DNAC. R 质粒为接合性质粒D. F 质粒丧失,细菌接合的才能随之消失E. 接合是革兰阴性菌中 F 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52.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以下哪项表达不正确?A. 临床别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B. 临床别离的致病菌,须进展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C.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D.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E. 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53.转位因子不包括以下哪种成分?A. 转座子B. 插入序列C. 转化因子D. 前噬菌体E. 转座噬菌体X 型题1.噬菌体的特点是:A.非细胞型微生物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C.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 宿主D.可通过滤菌器E.对人致病2.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A.蝌蚪形 B .微球形C .棒形D .砖形E .丝形3.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A .能正常繁殖,不产生噬菌体,但能将产噬菌体的才能传递给后代B .溶原状态有时 自发地终止C .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D .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E .能产生细菌素4.以下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 .大肠杆菌B .白喉棒状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破伤风梭菌E .肉毒梭菌5.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A .能诱导细菌变异B .能寄生在细菌内C .寄生作用具有种、型特异性D .能裂解 细菌E .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6.噬菌体的应用包括:A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B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C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D .用 于治疗某些部分感染性疾病E .用于追踪传染源7.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A. F + 菌 B. F 菌 C. Hfr D. 含 R 质粒的细菌 E. 雄菌8.以下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C. F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 ’ ’ 9.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以下哪些表达是正确的?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 DNA 的任何部位C. 能转导质粒D.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10.以下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A. 染色体B. 质粒C. 插入序列D. 转座子E. 前噬菌体11.以下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A. 染色体基因B. F 质粒C. F 质粒D.Col 质粒E. R 质粒12.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溶原性转换E. 原生质体交融13.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A. 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B. 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C. 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D. 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E. 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14.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A. 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B. 足够剂量用药C. 几种抗生素结合使用D. 少量屡次用药E. 使用广谱抗生素15.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选项是:A. 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B.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特异性 DNA 序列C. 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DNA 分子上D. 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展转移E. 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16.SR 变异可伴有以下哪些变异?A. 抗原变异B. 毒力变异C. 构造变异D. 耐药性变异E. 生化反响的变异17.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A. transformationB. transductionC. conjugationD. protoplast fusionE. lysogenic conversion18. 关于接合的表达,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 F +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被转移B. Hfr 菌与 F 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 ’ D. F + 菌与 F 菌接合后,F + 菌失去 F 质粒而变为 F 菌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不变为 F 菌19.以下关于转化的表达,哪些是正确的?A. 被转化的 DNA 片段称为转化因子B. 转化转移的 DNA 片段比转导要小C. 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D. 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展转化E. Ca 2+ 与 Mg 2+ 处理,可增加感受态细菌摄取 DNA 的才能20.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选项是:A.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B.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C.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自身复制D. 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E. 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一样21.关于局限性转导,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C.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D.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22.关于原生质体交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两种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而形成B. 交融后的原生质体缺乏细胞膜C. 交融细胞的胞质可互相混合D. 交融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互相交换E. 交融仅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23.关于质粒的表达,以下各项哪些是正确的?A. 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B. 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 一个细菌内只能含有一种质粒D. 可自行丧失或经人工处理后消除E. 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构造24.细菌间进展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外源性遗传物质包括:A. 核质B. 核糖体C. 质粒 DNAD. 转座子E. 噬菌体基因二、填空题1.噬菌体有 、 和 三种形态,大多数噬菌体呈形。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5章 微专题五 遗传变异相关的解题方法
遗传变异相关的解题方法一、生物变异类型的辨析1.类型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注:表观遗传虽碱基序列未改变,但属于可遗传变异。
2.关系辨析3.利用四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1)关于“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或增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的缺失、增添(增加),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质”和“量”: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不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会改变基因的量或基因的排列顺序。
(4)关于变异与分裂方式变异类型变异水平细胞分裂方式基因突变分子水平变异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细胞水平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例1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丙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乙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 .图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图丁可能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 .如图所示的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图甲和图丙所示的变异例2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B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DNA 病毒,RNA 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二、细胞分裂异常与生物变异1.配子中染色体出现异常的原因(1)体细胞是纯合子AABB ,若形成的配子是AAB 类型,则形成的原因是含A 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或含A 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子细胞。
(2)体细胞是AaBb 杂合类型发生异常①若形成的配子是AaB 或Aab 或ABb 或aBb 类型,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她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生物变异得类型●不可遗传得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可遗传得变异(由遗传物质得变化引起)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得变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得替换、增添与缺失,而引起得基因结构得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类型:自然突变与诱发突变发生时期:主要就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
2、原因:外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碱基对得种类、数量与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得结构。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得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得不同得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得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注:体细胞得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得则可能4、意义:它就是新基因产生得途径;就是生物变异得根本来源;就是生物进化得原始材料.(二)基因重组1、概念: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得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得基因得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得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得交叉互换c、人为导致基因重组(DNA重组)如目得基因导入质粒3、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得重要原因之一;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得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得基因,但能产生新得基因型。
基因突变既能产生新得基因,又能产生新得基因型.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多样性得主要原因就是基因重组。
传统意义上得基因重组就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得,但精子与卵细胞得结合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人工控制下得基因重组(1)分子水平得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得剪切、拼接而实施得基因工程.(2)细胞水平得基因重组,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得大规模得基因重组。
再如肺炎双球菌得转化。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瞧书并理解)1●●细胞中得在形态与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得全部遗传信息得形态与功能各不相同;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得全部遗传信息(3)染色体组数得判断:★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得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32 5 1 4★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得基因个数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得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就是多少?(1)Aa______ (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4)AaaBbb _______(5)AAAaBBbb _______(6)ABCD______答案: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得个体叫单倍体.有受精卵发育成得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是遗传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突
变的种类、突变的原因、突变的影响以及其他遗传变异等。
一、突变的种类
1.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不会被后代继承。
2.生殖细胞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被后代继承。
3.点突变:发生在一些碱基上的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
义突变。
4.移码突变:由于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遗传密码子改变。
5.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转座和倒位等。
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多染色体症和少染色体症。
二、突变的原因
1.自发突变: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DNA的自发损伤导致的突变。
2.化学诱变剂引起的突变:如化学物质、药物和放射线等可引起突变。
3.活化突变:酶致突变、酶活中心突变等。
三、突变的影响
1.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从而影响
功能。
2.基因座的改变:突变可能影响基因座的位点,导致基因座的位置发
生改变。
3.遗传病的发生:突变是遗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突变可导致基因表
达异常,使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
4.进化和适应: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个体可以适应环
境的变化。
四、其他遗传变异
1.化学修饰:DNA中的碱基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而发生变化,如甲基化。
3.多态性:指在种群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4.突变体:指那些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表型变异的个体。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背诵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2)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变异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1)镰状细胞贫血①症状: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②检测:可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状确认。
正常人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③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使血红蛋白结构改变。
根本原因: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对蛋白质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类型对肽链(蛋白质)的影响对性状的影响替换影响小,只改变肽链中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性状改变:突变前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决定不同氨基酸性状不变:突变前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决定同种氨基酸增添缺失影响大,插入或缺失位点后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性状一定改变注:若基因的中部增添(缺失)1个碱基对,则出现的情况有:①在增添(缺失)部位对应的mRNA 中形成终止密码子,翻译出的肽链变短。
②使转录出的mRNA 中的密码子位置后移,翻译出的肽链变长,增添(缺失)位点后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
4.对后代的影响(1)配子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体细胞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多次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外因)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6.基因突变的内因:DNA分子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徐蕾《微生物学》第4、5章噬菌体、遗传变异qians
(3)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或致育性质粒 ——控制细菌性菌毛的产生,与细菌变异有关;
♂. 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编码产生性菌毛; ♀. 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 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 毒力质粒(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 )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 K质粒:决定细菌的粘附定植
3. 噬菌体
棒
状
白喉杆菌
杆
菌
噬
菌
体
4、转座元件
1)概念: 一类能够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自行移
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 的DNA 序列。
思考题
1.解释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 原性噬菌体),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经历哪两个生活周期? 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另:Phage的形态和结构 溶菌过程
第五 章 细 菌 的 遗 传 和 变异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
R质粒接合作用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有RTF,耐药性传播迅速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种间传播,使耐药性广泛传播
3. 转导(transduction)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 状。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名词解释1.基因型变异2.表型变异3. BCG4.转座因子5.整合子6.突变(mutation)7.转化(transformation) 8.转导(transduction) 8.普遍性转导9.局限性转导10.接合(conjugation) 11.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12.高频重组菌二、填空1.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均可发生变异,如、、、、等。
2.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方式有、、、和。
3.噬菌体参与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和。
4.根据所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将转导分为和。
三、选择题1.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能自行复制C.质粒可以丢失或消除D.质粒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E.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细菌某些生物学性状2.关于R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R)组成B. 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性菌毛C.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D.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重要原因E.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3.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质粒是A.Col质粒B.F质粒C. Vi 质粒D.ST质粒E.R质粒4.以接合方式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需通过下列哪种结构介导A.鞭毛B.噬菌体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5.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A.转导B.转化C.接合D.原生质体融合E. 溶原性转换6.由温和噬菌体的整合使细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过程为A.转导B.转化C.突变D.原生质体融合E. 溶原性转换7.以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使细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过程为A.转导B.转化C.突变D.原生质体融合E. 溶原性转换8.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DNA片段A.不能进入受体菌B.进入受体菌后不能与受体菌基因重组,也不能自主复制C.进入受体菌后自行复制D.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E. 以上都不是四、问答题1.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遗传与变异测试题选择题A型题1. H-O变异是指A. 失去毒力的变异B. 失去荚膜的变异C. 失去鞭毛的变异D. 失去芽胞的变异E. 失去细胞壁的变异2. S-R变异是指A.毒力变异B.鞭毛变异C.芽胞变异D.菌落变异E.抗原变异3. BCG是有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变异B.结构变异C.毒力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4. 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A. F质粒B. R质粒C. Vi质粒D. Col质粒E. K质粒5. 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K质粒6. 编码大肠埃希氏菌产生大肠菌素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K质粒7. 编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K质粒8.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E.可在细菌间转移9. 关于转座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染色体或质粒中能转移位置的一段DNA序列B.长度一般超过2kbC.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不携带其他结构基因D.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E.是转位因子的一种10.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D.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E.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11. 噬菌体可用于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型是由于噬菌体A.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B.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C.可通过细菌滤器D.能裂解细菌E.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12. 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称为A.前噬菌体B.毒性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λ噬菌体E.转导噬菌体13. 前噬菌体是指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毒性噬菌体的基因组D.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E.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14. 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E.带有F因子的细菌15. 有尾噬菌体吸附敏感菌的结构是A.尾领B.尾鞘C.尾髓、尾鞘D.尾板E.尾丝、尾刺16. 下列哪种不是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A.转化B.溶原性转换C.转导D.接合E.整合17. 转化是指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的性状18.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是哪位学者设计的?A.LuriaB.DelbruckC.LederbergD.GriffithE.Pasteur19. 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易于摄取转化因子的主要原因是A.代谢活跃B.通透性增高C.表达吸附DNA的受体D.表达特异性酶E.以上都不是20. 细菌感受态一般出现在A.适应期的后期B.对数期C.稳定期的后期D.衰亡期E.对数期的后期21. 接合是指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的性状22. Hfr与F-菌进行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A.游离的F质粒B.附加体C.R质粒D.供菌染色体基因E.F’质粒23. 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B.Hfr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供菌染色体基因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D.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并不失去质粒E.F’菌与F-接合后,F’菌本身失去质粒24. 转导是指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受菌与供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受菌出现新性状25. 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A.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B.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噬菌体的基因D.F质粒上的基因E.R质粒上的基因26. 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A.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B.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噬菌体的基因D.F质粒上的基因E.R质粒上的基因27. 溶原性转换转移的基因是A.细菌染色体基因B.细菌的R因子C.细菌的F因子D.噬菌体基因E.附加体28. 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主要的区别是A.参与溶原性转换的是温和噬菌体,参与转导的是毒性噬菌体B.溶原性转换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而转导转移的是供菌的基因C.溶原性转换可引起受菌毒力或抗原发生改变,而转导不能D.噬菌体消失转导的性状消失,而溶原性转换的性状不消失E.转导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而溶原性转换则否29. 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是因为A.带有Col因子B.带有R因子C.带有F因子D.感染毒性噬菌体E.感染β-棒状噬菌体30. 关于原生质体融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融合前,两种细菌必须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失去细胞壁B.聚乙二醇可促使二种原生质体间的融合C.融合可发生于不相关的两细胞间或异种细胞间D.融合的二倍体细胞寿命很长E.可获得具有亲代细胞许多特异性的重组体31.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破伤风杆菌B.白喉杆菌C.霍乱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B型题问题31~33A.直接摄取B.通过性菌毛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D.融合E.前噬菌体31. 接合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32. 转导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33. 转化过程中转移基因的方式问题34~36A. 染色体B.插入序列C.转座子D.质粒E.转座噬菌体34. 能自行转移位置引起突变,但不带有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的转位因子是35. 能自行转移位置引起突变,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一些其他基因的转位因子是36. 染色体以外游离于胞质中可通过接合转移的基因的是问题37~40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溶原性细菌D.前噬菌体E.λ噬菌体37.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38. 能在敏感菌中增殖并使之裂解的噬菌体39.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 具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是C型题问题41~43A. 耐药性传递因子B. 耐药决定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41. 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42. 能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43. R质粒的组成问题44~46A. IS(插入序列)B. Tn(转座子)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否44. 具有插入功能的DNA序列是45 只具有插入功能的DNA序列是46. 可携带耐药性基因的DNA序列是问题47~49A. R质粒B. F质粒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否47. 可编码细菌耐药性48. 可编码细菌的性菌毛49. 可通过接合转移问题50~51A.溶菌周期B.溶原周期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50. 温和噬菌体可有51. 毒性噬菌体有问题52~53A.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B.前噬菌体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2. 毒性噬菌体的存在形式53.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X型题54~5754. 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不能自行丢失与消除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E.可在细菌间转移55. 关于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时,才能摄取转化因子。
B.转化因子首先吸附在受体菌表面相应受体上。
C.在摄入前,供体菌的双链DNA片段被受体菌表面的核酸内切酶切开,其中一链进入受体菌,另一链为进入提供能量。
D.进入的供体菌DNA片段与受体菌相应DNA进行重组,重组后受体菌两DNA序列不完全一样。
E.当重组菌繁殖,DNA复制时,分裂后的两个子代菌均可获得外源DNA而导致性状改变。
56.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只在活细胞内增殖D.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E.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57.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包括A. 吸附B.穿入C.生物合成D.成熟和释放E.细菌溶解58. 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A.形态结构变异B.抗原性变异C.菌落变异D.毒力变异E.耐药性变异59.噬菌体能侵袭哪些微生物A.放线菌B.细菌C.螺旋体D.真菌E.病毒60.细菌遗传物质的交换可通过A.转化B.转导C.结合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填空题1. 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和。
2. 卡介苗是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菌毒力减弱、但抗原性保留的变异株,可用于人工特异性预防。
3. 受体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时,才能摄取。
感受态一般出现在细菌期的后期,保持时间,仅3~4h。
加用和处理,可增加感受细胞摄取的能力。
4. 接合是细菌通过相互连接沟通,将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5. R质粒由和两部分组成,前者可编码,后者可编码。
6. 普遍性转导主要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的期,局限性转导主要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的时期。
7.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和等。
8.不同的噬菌体在电镜下有三种形态,即、和。
9. 大多数呈蝌蚪形噬菌体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10. 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增殖过程包括、、和几个阶段。
11. 温和噬菌体可有周期和周期。
名词解释1. 变异2. 转座子3. 基因转移4. 转化5. 接合6. 普遍性转导7. 局限性转导8. 溶原性转换9. 原生质体融合10. 噬菌体11. 毒性噬菌体12 温和噬菌体13. 前噬菌体14. 溶原性细菌15. 溶原性转换四、问答题1. 试述质粒DNA的特征。
2. 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3. 试述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 1.C 2.D 3.C 4.A 5.B 6.D 7.C 8.D9.C 10.D 11.B 12.B 13.E 14.C 15.E16.E 17.D 18.D 19.C 20.E 21.B 22.D 23.E24.A 25.A 26.B 27.D 28.B 29.E 30.D 31.BB型题31.B 32.C 33.A 34.B 35.C 36.D 37.C 38.A39.D 40.BC型题41.B 42.A 43.C 44.C 45.A 46.B 47.A 48.B49.C 50.C 51.A 52.A 53.CX型题54.ABE 55.ABCD 56.ABCE 57. ABCD 58.ABCDE59.ABCD 60.ABCDE二、填空题1. 形态结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2. 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3. 外源DNA 对数生长期短Ca2+ Mg2+ DNA4. 性菌毛遗传物质5. 耐药性传递因子耐药决定子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6. 裂解溶原7. 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8. 蝌蚪形微球形丝形9. 头部尾部10.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11. 溶菌周期溶原周期三、名词解释1. 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