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本质区别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11e4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8.png)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或心房纤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的状态。
以下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心房:心脏的上腔,布满心房肌,是心脏的两个腔室之一。
2. 心房颤动:心房在不停止的抖动,导致不规律而快速的心脏收缩。
3. 颤动:快速而不规律的震颤运动,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抖动。
4. 心动过速:心脏搏动的速度过快,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快速收缩。
5.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和规律性。
6. 电活动:指心脏中发生的电信号传导和激活的过程。
7. 紊乱:指无规律性、混乱和无序性。
8. 心脏节律: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规律性。
9.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0. 心房扑动:一种类似心房颤动的心脏节律失常,更规则但仍然快速。
11. 心房颤动发作:指心房颤动出现和进行的过程。
12. 心房颤动时限: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13. 心房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于确诊心房颤动。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激光和放射频信号,将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以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治疗方法。
15. 抗凝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结的过程,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
以上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到您!。
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
![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https://img.taocdn.com/s3/m/b6edf7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7.png)
房扑的症状
心悸:感到 心跳不规则 或心跳加速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或
呼吸困难
头晕:感到 头晕或眩晕
疲劳:感到 疲劳或乏力
胸痛:感到 胸痛或不适
焦虑:感到 焦虑或紧张
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心悸:感到心跳加速,心慌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头晕: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 疲劳:感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胸痛:感到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 出汗:感到出汗,冷汗,皮肤湿冷
01
心房传导阻滞: 心房内膜炎:
心房传导阻滞 心房内膜炎可
可能导致房性 心动过速
能导致房性心 动过速
03
05
02
心房扩大:心 房扩大可能导 致房性心动过 速
04
心房肌病:心 房肌病可能导 致房性心动过 速
06
心房内血栓: 心房内血栓可 能导致房性心 动过速
两者的共同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病史 心脏疾病:如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炎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药物因素: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其他因素:如紧张、焦虑、疲劳等
03
射频消融术:通过 导管将射频能量传 递到心脏,破坏异 常传导通路
04
外科手术:对于药 物和电复律无效的 患者,可以考虑进 行外科手术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02 电复律:通过电击的方 式恢复正常心律
03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 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破 坏引起心动过速的病灶
两者的相似症状
心悸:感到心跳不 规律或心跳加速
01
出汗:出汗过多或
06
02
异常出汗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757fa63f482fb4daa58d4b44.png)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
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
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
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
本病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
二病因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他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少数阵发性房颤找不到明显病因,称特发性房颤。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导组织退行性变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1.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
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除原由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亦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四检查1.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绌。
心房扑动时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视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例而定,若规则地按比例传导如3:1或6:1等。
则心室律规则。
(1)心房扑动①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规则,呈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
频率每分钟250~350次。
②房室传导: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2:1,产生每分钟150次左右快而规则的心室律,其次是4:1的房室传导比例,形成每分钟70~80次的心室率。
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对因治疗
![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对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0a9443a58fb770bf68a5503.png)
扑动与颤动
3.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与颤动 可有可无。 房颤易诱发心衰,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或脱落。
ECG:窦性P搏的频率﹤60bpm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差异﹥0.12s
窦性停搏
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如无逸搏发生, 可出现脑缺 血症 状 Adams – Stokes 综合征甚至死亡。 病因:迷走神经张力、急性心梗、窦房结病变 治疗:→SSS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不齐+ P-P间期不等 +最长与最短P-P间期>0.12 S
若有,病人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胸 闷、心绞痛;头晕、乏力、晕厥;尿少等 症状。
窦性心动过速
咖啡、酒精、情绪;甲伉、贫血、心肌缺 血、心衰
治疗:病因、β 受体阻滞剂
ECG:窦性P波频率在100~105次/分,偶至2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见于运动员、睡眠、颅内疾病、甲减、急性下壁
心梗等 治疗:心排量不足--阿托品、异丙肾 长期--起搏治疗
病窦综合征 地高辛中毒
(3)心房扑动:
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 “F”波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不整齐.
(4)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 350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1、窦房结外的心肌细胞所形成 2、见于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等病理情况 1、后除极的振荡电位引起的反复激动 3、如早搏、心动过速、逸搏等 2、低血钾、高血钙、洋地黄中毒、儿茶酚胺 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病理情况 3、导致持续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触发活动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https://img.taocdn.com/s3/m/e214e100a8114431b90dd836.png)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一)基本概念
•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 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 部位产生激动。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 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 (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 结(P波在Ⅰ、Ⅱ、aVF、V3V6直立,aVR 倒置); • (2)P-R间期≥0.12s; •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 。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 员):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 在3±1分钟内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 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 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 ,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 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 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 ~5%。
发
展
•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飞走 •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 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电击 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 方法
•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 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 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 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a98287ffcc17552706220872.png)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纤颤(房颤)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逸搏是基本心搏延迟或阻滞,下级潜在起搏点被动地发出冲动产生的心搏。
最常见的是房室交接处逸搏,室性或房性逸搏较少见。
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逸搏称为逸搏心律。
逸搏和逸搏心律是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理现象。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可发生于右房或左房或呈多源性,心电图表现为延迟出现的个别或多个、一种或多种畸形P`波,PR间期>0. 12s,逸搏周期固定于1. 2s左右(多源性时周期不等),Q RS波与基本心律相同。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
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异位心律。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以为起源点发生在心房的异位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期前收缩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
期前收缩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多次心搏后有长间歇。
期前收缩插人两次正常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电图表现】期前收缩的共同心电图特征为较基本心律提早的一次或多次P-QRS波群。
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早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s。
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者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期前收缩鉴别。
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畸形QRS波群前可见提早畸形的P`波。
提早畸形P`波之后也可无相应的QRS波,称为阻滞性房性期前收缩,需与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静止鉴别。
中国心律失常疾病定义及分类标准
![中国心律失常疾病定义及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e2a5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9.png)
中国心律失常疾病定义及分类标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正常的疾病,即心脏的起搏点或传导组织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出现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ESC)的推荐,心律失常分为下列几大类别: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点为心脏起搏点异常,心脏的起搏来源于心房而不是正常的起搏点,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则、不可预测。
心房颤动常伴有心动过速、心绞痛、疲乏和气短等症状。
2.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心脏搏动极其不规则,心房和心室无规律的收缩。
心室颤动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心室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室节律异常的心律失常。
其特点为心室收缩过快,每分钟搏动频率通常超过100次。
心室心动过速病人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
4.差异性心房扑动/颤动(Atrial Flutter):差异性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类似,也是心脏的节律异常,但是其特点是心脏搏动较为稳定,搏动频率较高。
5.心动过缓(Bradycardia):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较慢,通常低于每分钟60次。
心动过缓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头晕、昏厥、乏力等。
6.窦房结功能低下(Sinus Node Dysfunction):窦房结功能低下是指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导致心动过缓或心动不齐。
7.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组织的阻挡或阻滞,导致心脏的搏动节律异常或心脏的传导速度变慢。
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 Reentry Tachycardia)、房室结内文氏型阻滞(Wenckebach)等。
心律失常的种类和药物治疗选择
![心律失常的种类和药物治疗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c426a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d.png)
心律失常的种类和药物治疗选择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这些异常节律可能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胸闷、晕厥甚至严重的心脏事件。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一、常见类型的心律失常1. 心房颤动(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心脏上室部分紊乱地快速震动。
AF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率快速、不规则和无规律,并且可能伴有房室传导延迟。
2. 心房扑动(AFL)与AF相比,AFL呈周期性定向性异常冲动活动,特点是呈规则节奏出现在心房中。
这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率增加。
3. 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AVNRT是由于窦房结区域异步兴奋引起的一种窦房结传导系统旁路异常,在年轻人中比较常见。
这种心律失常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和突然停止,心率通常介于120-240次/分钟。
4. 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在室间隔、束支、分支系统等异常途径传导时引起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冲动活动。
这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病理性后果。
5. 心室颤动(VF)心室颤动是一种非同步、高频率且无序地震荡活动,会导致心脏骤停和丧失意识。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二、药物治疗选择1.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药物治疗对于控制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限效果,主要目标是减少症状并防止血栓形成。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1)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可降低心率,改善症状。
2) 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硷达林,可干扰心房传导。
3)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并避免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对于长期持续性的心房颤动,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2. 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通常可以通过采取体位转换、Vagal刺激(如按压眼球、按摩颈部)或用咳嗽来中断。
这些方法均能通过干扰折返环路来恢复窦性节律。
如果需要药物治疗,则可使用类似于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
心房扑动的治疗
![心房扑动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a189d402b160b4e767fcf51.png)
心房扑动的治疗作者:王桂璠纪春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心房扑动为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为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
其病因大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动为折返机制所致。
根据体表心电图的表现分为:Ⅰ型心房扑动、Ⅱ型心房扑动。
其治疗包括:直流电转复、食管心房调搏术、抗心律失常药、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等。
【关键词】心房扑动;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2-02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指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
为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往往有不稳定的趋向。
多为阵发性,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更长,或恢复至窦性心律或发展为心房颤动。
少数为持续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称F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心室律可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2心房扑动的病因主要2.1大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
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扑动者占0.8%-5.3%。
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
2.2预激综合征当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很易发生心房扑动。
2.3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
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https://img.taocdn.com/s3/m/3ccf855a561252d380eb6e53.png)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房扑,房颤,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病因】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它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少数阵发性房颤找不到明显病因,称特发性房颤。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导组织退行性变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症状】(一)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
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二)体检发现:除原由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亦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房扑者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颤时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QRS 间距绝对不规则。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扑、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高和最低心室率。
心脏超声检查除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变化外,还能了解心房内有无附壁血栓存在。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本病主要是要预防复发:房扑与房颤反复发作,用药物或电转复后,需长期口服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维持。
病因未去除者复发率较高。
其次是要预防血栓栓塞:持续房颤,伴心功能不全和(或)二尖瓣病、心肌病者,宜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检查】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础。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https://img.taocdn.com/s3/m/be54f0735acfa1c7aa00cc22.png)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c411c0c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6.png)
抗心律失常药物
1. 种类和作用:常用的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它们能够控制心律失常,并帮助恢复正常心跳。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需要注意剂量调整和药物副作用的控制,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One More Things
2. 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来说,药物治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方法,而对于心房颤动则有需要进行消融手术的可能。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治疗原则与常见药物介绍
03
病因及分类
房性心律失常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如心脏病变、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根据心电图表现,房性心律失常可分为房早、房颤、房扑等不同类型。其中,房颤是最为常见和危险的房性心律失常,会增加心源性猝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良好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非药物治疗措施
1.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缓解心律失常的发作。
2. 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过多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控制饮食中的盐分和糖分摄入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3.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等身体锻炼,有益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Overview of Atrial Arrhythmias.
房性心律失常
logo/company
目录
基本概念与分类
Basic concepts and classifi房扑、房性心动过速
(十八)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十八)心房颤动、心房扑动](https://img.taocdn.com/s3/m/e3fa512b2af90242a895e5fe.png)
山羊老师课程常见心电图诊断知识讲座第十八讲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房性心律失常概述
![房性心律失常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70a31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房或左心耳血栓,则可提前进行复律治疗,复律成功后华法林4周
<48h
抗凝情况下直接复律
>48h血流动力学不稳 电复律,尽快抗凝
抗凝持续时间
取决于栓塞风险评分
3.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治疗
心房颤动
①药物转复窦性心律:
②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
ⅠA类(普鲁卡因胺、奎尼丁) 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一
ⅠC类(普罗帕酮)
评分 1 1 2 1 2 1 1 1 9
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系统
首字母 H A S B L E D 总计
临床特点 高血压 肾功能或肝功能异常(每项1分) 卒中史 出血史 不稳定的INR值 高龄(年龄>65岁) 药物或嗜酒(每项1分)
评分 1 1或2 1 1 1 1 1或2 9
心房颤动
抗凝策略: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洋地黄中毒 大量饮酒 代谢障碍 心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术后 个别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或青少年
房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无任何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胸痛、呼吸困难、乏力。 合并有器质性疾病可出现晕厥、心肌缺血、肺水肿。
房性心动过速
治疗要点
房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常不太快:无须紧急处理。 洋地黄中毒引起:心室率达140次/min以上或伴严重心力衰竭、休克时应紧急治疗。 非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病因治疗。 ➢ 洋地黄 ➢ β受体阻断药 ➢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 转复窦性心律:ⅠA、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 少数持续发作而药物无效时:射频消融治疗。
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 单位:
学习目标
1.了解房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2.了解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的病因。 3.熟悉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掌握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有何不同?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4a85333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e.png)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有何不同?
邱医生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 问:我因感觉心慌而到医院就诊,医生给我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我有心房扑动,且我经常看你们的杂志发现你们大多介绍的是心房颤动,而且医生给我的建议和你们杂志上介绍的又都差不多,请问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相同吗?【总页数】1页(P70)
【作者】邱医生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心房扑动不同消融策略的比较 [J], 郭雪原;李松南;马长生;董建增;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白融;刘念;桑才华;蒋晨曦
2.HATCH评分系统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 陈珂; 王现青; 宋卫峰; 臧小彪; 马继芳; 高传玉
3.成人先心病合并典型心房扑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陈珂;宋卫锋;王现青;臧小彪;马继芳;高传玉
4.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鉴别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价值 [J], 程兰平
5.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J], 马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就应该明白,即便f波平率不大于350次/分,只要零碎且杂乱无章,就可以诊断为房颤。
临床上鉴别房速、房扑,往往是根据P波的频率,并界定以250次/分为限;鉴别房扑和房颤时往往是根据F(f)波的大小、频率和规则程度,并界定频率以350次/分为限。 这些人为规定,经常使诊断陷入困境。如,P波的频率大于250次/分时就一定是房扑吗?房颤时的f波频率就一定大于350次/分吗?要想弄清这些问题,那就必须首先理解房速、房扑和房颤的本质性区别。 1 房速和房扑的本质区别 房速时,尽管心房的除极和复极过程都因房率较快而变得较短,但由于心房率还不是太快,以致除极和复极过程还都能达到完全的程度。也就是说这时的除极和复极动作都能进行彻底,即,心房除极后还能回到静息电位状态(心电图上表现为相邻的P-P之间存在等位线)。这时的心房机械活动表现为,收缩和舒张都能圆满完成全过程。 可以想象,心房率进一步加快时,心房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就会变得越来越短,当频率达到一定界限时,心房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就会突然不能完全,即,心房除极后就不再能回到静息电位状态了(心电图上表现为相邻的P-P之间不再有等位线)。此时心房机械活动表现为收缩和舒张都不能完成全过程。这种状态,就是房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