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考试大纲【模板】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重点考察考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的情况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考试时间微生物学复试考试为笔试(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考试范围和要求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要求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微生物特点及微生物学研究内容。
2、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要求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菌种保藏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3、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要求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原核微生物细胞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组成和功能;了解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5、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要求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掌握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了解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6、病毒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病毒的种类;掌握微生物病毒噬菌体的组成、结构和复制方式。
7、微生物遗传要求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及方法;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方式;了解证明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机理和突变的分子基础。
8、微生物的生态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9、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分类依据、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原则10、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掌握微生物染色与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活菌计数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及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
四、试题类型及比例1、名词解释约10%2、单选题约20%3、简答题约40%4、综合论述题约30%五、主要参考书目1、沈萍陈向东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第二版2、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5 第二版3、路福平杜连祥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9 第一版。
医学各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精)
医学各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医学微生物学》考试为笔试。
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1.细菌形态与结构重点掌握:细菌的典型与非典型形态,G +与G -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一般掌握:测量细菌的单位,细菌的基本结构,革兰氏染色的意义及方法。
了解内容:细菌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2.细菌的生理重点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一般掌握:细菌的生长曲线,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了解内容: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
3.消毒与灭菌重点掌握:消毒、灭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一般掌握:常用的热力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了解内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4.噬菌体重点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噬菌过程一般掌握:噬菌体的特性了解内容:噬菌体的应用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重点掌握:遗传、变异、质粒的基本概念。
一般掌握:细菌的常见变异现象及变异的机制。
了解内容: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重点掌握:细菌毒力、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构成细菌侵袭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及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皮肤粘膜、胎盘及血脑屏障的抗菌作用,吞噬细胞吞噬杀菌的过程及结果。
一般掌握:感染的来源及方式,体液与细胞免疫的抗菌作用及特点。
了解内容: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与致病的关系,体液中抗菌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7.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重点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一般掌握: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完整word版)851微生物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真核微生物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病毒和亚病毒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病毒的宿主范围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病毒的复制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
次生代谢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
615微生物考纲
615微生物考纲
1.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 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微生物对环境和生命的影响
- 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
-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
-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限制因素
4.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机制
- 微生物的基因变异和进化途径
-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 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 微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6.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 微生物的常规检测方法和快速鉴定技术
- 微生物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
-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7.微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 微生物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 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考研《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4.掌握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控制方法。
5.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和菌种选育的方法;菌种衰退与复壮;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周德庆1.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839 微生物学
二、招生学院(盖学院公章):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本内容: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概况。
2.掌握四大类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特征、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分类鉴定以及与人类实践的关系;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基本特点。
《微生物学》入学考试初试(复试)大纲一、考试说明【模板】
***微生物学》入学考试初试(复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强调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原理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与运用。
1.参考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考试内容比例
总分100分,其中名词解释30分;单项选择20分;判断题10分;论述题40分。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等。
不但考察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程度,也重点测试学生是否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1。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
通过微生物学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环境生物工程专业水平,满足新世纪环境工程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普通微生物学70%微生物生物技术30%(四)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填空题约30%问答题约30%综合分析题约20%(五)参考书目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赵开弘等.环境生物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的特点、共性二、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1、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2、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3、病毒的形态和构造。
三、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培养基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五、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七、微生物的生态八、传染与免疫九、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1、通用分类单元2、微生物的鉴定十、现代生物技术基础要求掌握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基础。
十一、环境生物检测主要要求了解PCR技术、DNA重组技术相关的生物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
十二、污染物的生物处理主要要求了解污水的生物处理。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研究生 微生物学 考纲.doc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
重点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主要特征;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等生理知识;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等相关知识;无菌操作、消毒灭菌、菌种分离、培养等基本实验技术;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发酵工业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基本内容绪论一.要求:1.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 微生物学概念及发展简史3. 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4.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2.微生物学的任务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微生物学的一般特点微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任务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奠基微生物学的发展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要求1.细菌的概念和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功能;3.细菌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4.细菌重要代谢产物的测定及应用;5.几种常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6.放线菌的形态构造、菌落特征;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8.常见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工业上的应用;9.其它原核微生物;二.内容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1)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法细胞膜、间体拟核细胞质、内含物2)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和繖毛芽孢、伴孢晶体2.细菌的群体形态特征菌落菌苔细菌的群体在液体培养中的特征3.细菌的繁殖方式4.细菌的分类1) 细菌的分类单位2) 细菌的命名3) 细菌的分类依据4) 细菌的分类系统(伯杰氏分类系统简况)第二节放线菌1.放线菌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5.放线苗的代表属:放线菌属、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第三节其它原核微生物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兰细菌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要求1.真菌的概念、形态结构、菌落特征;2.真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3.常见的真菌;4.真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5.真菌与现代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内容第一节酵母1.酵母菌的概念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3.酵母菌的菌落特征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第二节霉菌1.霉菌的概念2.霉菌的形态结构3.霉菌的菌落特征4.霉菌的繁殖方式5.真、原核微生物的比较第三节其它真核微生物第三章病毒一.要求1.病毒的特点、形态构造;2.噬菌体的定义、形态构造;3.病毒的增殖;4.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及应用;二.内容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1.病毒的大小2.病毒的基本形态3.病毒的基本结构4.包涵体5.病毒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病毒的繁殖1.病毒的繁殖过程(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2.一步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三节病毒的种类脊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昆虫病毒类病毒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要求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用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培养基的配制与应用4.物质运输的方式和机理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2.营养物质及其功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自养型2.光能异养型3.化能自养型4.化能异养型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四节培养基1.配制培养基的原则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要求1.微生物代谢的特点2.微生物发酵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4.生物固氮作用、细菌的光能自养作用和化能自养作用5.微生物代谢规律及应用技术在发酵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1.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发酵作用2.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CO2的固定作用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1.常规代谢途径2.兼用代谢途径3.代谢物回补途径第三节微生物的其它代谢途径及应用技术1.生物固氮2.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合成3.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4.酶的合成、活性调节5.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要求1. 纯培养等的概念与方法2. 细菌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规律3. 消毒、灭菌的概念和主要方法4.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5. 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及其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1.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与方法微生物的常规培养方法及应用2.细菌的个体生长3. 细菌的群体生长细菌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其他因素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2.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消毒抑菌灭菌化疗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一.要求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诱发突变、突变率等重要概念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与方式3. 染色体和质粒的特性、区别4. 基因型与表型变异的区别与联系5. 常规菌种选育方法6. 常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突变1.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点突变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2.突变的相关试验技术变量试验影印培养试验第二节微生物的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转变第三节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营养缺陷型技术及应用3.重组育种4.基因工程第四节菌种保藏1.菌种保藏的概念、作用、方法2.常规菌种保藏技术低温保藏法厌气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要求1. 微生物生态与其生态环境2. 水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及测定方法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4.微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环境保护5.微生物的相关生态技术、原理在发酵工业与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自然环境及分布1.土壤环境与微生物分布2.水体环境与微生物分布3.空气环境与微生物分布4.特殊环境与微生物分布5.水、气环境的细菌学检测原理、方法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素循环硫循环2.微生物与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第三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互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要求1. 传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基本概念2. 细菌性传染的机制、抗原、抗体、补体、二.内容1.传染传染与传染病决定传染的因素与结局2.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3.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及应用现代免疫标记技术5.生物制品及其应用自动免疫生物制品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主要参考书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
研究生微生物学考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
重点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主要特征;微生物的营养、代和生长等生理知识;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等相关知识;无菌操作、消毒灭菌、菌种分离、培养等基本实验技术;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发酵工业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基本容绪论一.要求:1.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 微生物学概念及发展简史3. 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4.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容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2.微生物学的任务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微生物学的一般特点微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任务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奠基微生物学的发展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要求1.细菌的概念和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功能;3.细菌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4.细菌重要代产物的测定及应用;5.几种常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6.放线菌的形态构造、菌落特征;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8.常见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工业上的应用;9.其它原核微生物;二.容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1)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法细胞膜、间体拟核细胞质、含物2)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和繖毛芽孢、伴孢晶体2.细菌的群体形态特征菌落菌苔细菌的群体在液体培养中的特征3.细菌的繁殖方式4.细菌的分类1) 细菌的分类单位2) 细菌的命名3) 细菌的分类依据4) 细菌的分类系统(伯杰氏分类系统简况)第二节放线菌1.放线菌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5.放线苗的代表属:放线菌属、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第三节其它原核微生物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兰细菌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要求1.真菌的概念、形态结构、菌落特征;2.真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3.常见的真菌;4.真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5.真菌与现代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容第一节酵母1.酵母菌的概念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3.酵母菌的菌落特征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第二节霉菌1.霉菌的概念2.霉菌的形态结构3.霉菌的菌落特征4.霉菌的繁殖方式5.真、原核微生物的比较第三节其它真核微生物第三章病毒一.要求1.病毒的特点、形态构造;2.噬菌体的定义、形态构造;3.病毒的增殖;4.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及应用;二.容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1.病毒的大小2.病毒的基本形态3.病毒的基本结构4.包涵体5.病毒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病毒的繁殖1.病毒的繁殖过程(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2.一步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三节病毒的种类脊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昆虫病毒类病毒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要求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用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培养基的配制与应用4.物质运输的方式和机理二.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2.营养物质及其功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自养型2.光能异养型3.化能自养型4.化能异养型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四节培养基1.配制培养基的原则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代一.要求1.微生物代的特点2.微生物发酵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4.生物固氮作用、细菌的光能自养作用和化能自养作用5.微生物代规律及应用技术在发酵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二.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1.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发酵作用2.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CO2的固定作用第二节分解代和合成代的关系1.常规代途径2.兼用代途径3.代物回补途径第三节微生物的其它代途径及应用技术1.生物固氮2.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合成3.微生物的代调控与发酵生产4.酶的合成、活性调节5.代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要求1. 纯培养等的概念与方法2. 细菌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规律3. 消毒、灭菌的概念和主要方法4.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5. 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及其应用二.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1.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与方法微生物的常规培养方法及应用2.细菌的个体生长3. 细菌的群体生长细菌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其他因素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2.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消毒抑菌灭菌化疗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一.要求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诱发突变、突变率等重要概念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与方式3. 染色体和质粒的特性、区别4. 基因型与表型变异的区别与联系5. 常规菌种选育方法6. 常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二.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突变1.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点突变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2.突变的相关试验技术变量试验影印培养试验第二节微生物的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转变第三节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营养缺陷型技术及应用3.重组育种4.基因工程第四节菌种保藏1.菌种保藏的概念、作用、方法2.常规菌种保藏技术低温保藏法厌气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要求1. 微生物生态与其生态环境2. 水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及测定方法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4.微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环境保护5.微生物的相关生态技术、原理在发酵工业与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二.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自然环境及分布1.土壤环境与微生物分布2.水体环境与微生物分布3.空气环境与微生物分布4.特殊环境与微生物分布5.水、气环境的细菌学检测原理、方法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素循环硫循环2.微生物与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第三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互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要求1. 传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基本概念2. 细菌性传染的机制、抗原、抗体、补体、二.容1.传染传染与传染病决定传染的因素与结局2.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3.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及应用现代免疫标记技术5.生物制品及其应用自动免疫生物制品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主要参考书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微生物学》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营养和代谢、遗传和变异、生长及其控制、生态、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应用等。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学专业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闭卷、笔试。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选择题;(4)简答题;(5)论述综合题四、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第8版第二部分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考试内容(1)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重要任务及贡献;(2)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复习重点(1)微生物的分类地位、特点、作用;(2)微生物学发展史中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及微生物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前沿动态;(3)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和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4)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国际前沿和动态。
第二章微生物学的经典技术考试内容(1)微生物学中的显微技术;(2)无菌操作技术;(3)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4)菌种保藏技术。
复习重点(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2)微生物学的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试内容(1)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习重点(1)原核微生物的代表类群;细菌细胞结构和功能;(2)细菌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成分;(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第四章原核微生物考试内容(1)真细菌(2)古生菌复习重点(1)真细菌和古生菌的类群多样性、系统发育情况和特性;(2)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第五章真核微生物考试内容(1)真核微生物特征和多样性(2)真菌的菌落和繁殖及多样性复习重点(1)真菌的分类地位和分类方法;(2)真菌的一般形态和繁殖特征;(3)真核微生物各代表类群的特点。
2024年专升本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修订2024.2.29)
湖北工程学院2024年专升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程度。
二、考试内容绪论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贡献;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微生物的概念;细菌概念;细菌细胞的形状与大小;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细胞壁的构造与功能;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的细胞壁结构差异;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细胞质的概念及主要成分;芽孢的概念及特性;细菌的群体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蓝细菌的概念;放线菌的概念;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及构造;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概念。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微生物的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的繁殖方式;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器;酵母菌的概念;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细胞的形态与构造(包括细胞壁主要成分、细胞膜、细胞核及其它构造);酵母的繁殖方式;霉菌的概念;霉菌与人类的关系;霉菌菌丝体的分化形式;子实体的概念;真菌孢子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三章病毒及亚病毒因子病毒的概念及特性;病毒的大小范围;典型病毒的构造;病毒的群体形态特征;三种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代表性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的分类鉴定指标;噬菌体的结构及繁殖方式;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的效价及测定;噬菌体的溶源性;亚病毒因子的概念;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的概念及比较;朊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应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几大类营养要素;微生物的碳源谱;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氮源谱;氨基酸自养微生物和氨基酸异养微生物的比较;微生物的能源谱;生长因子的概念及种类;无机盐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分类;微生物四大营养类型的比较;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特点。
《微生物学》(代码807)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代码:807)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微生物学》是为我校招收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该课程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用于发酵、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的微生物,并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先锋和奠基的双重作用。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类群、命名规则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特别是生长、繁殖、代谢调控、遗传变异等。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
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初步技能。
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1. 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2. 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3. 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4. 问答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III. 考试内容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三)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二)细菌的群体形态;(三)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群体特征;(四)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特征。
第二章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二)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三)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四)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生活史及菌落;(五)霉菌的形态和构造、孢子及菌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
通过微生物学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环境生物工程专业水平,满足新世纪环境工程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普通微生物学70%
微生物生物技术30%
(四)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填空题约30%
问答题约30%
综合分析题约20%
(五)参考书目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赵开弘等. 环境生物技术. XX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的特点、共性
二、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1、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2、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3、病毒的形态和构造。
三、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培养基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五、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七、微生物的生态
八、传染与免疫
九、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通用分类单元
2、微生物的鉴定
十、现代生物技术基础
要求掌握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基础。
十一、环境生物检测
主要要求了解PCR技术、DNA重组技术相关的生物检测基本原理和方法。
十二、污染物的生物处理
主要要求了解污水的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