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多篇《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吴音、相媚好、翁媪、无赖”等词。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了解词人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诗词比较了解词1师生对诗: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对诗游戏。

2我们刚才对的诗,你有什么发现?点击:乡村生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

(板书课题:清平乐yuè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板书:词牌名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汇报收集到的词牌名。

“村居”是题目,书写时中间空格,读时也要停顿,教师示范,学生读。

3出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词和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词牌名(2)长短句(板书)(3)上阙和下阙。

(板书)二、了解词人1这是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板书:辛弃疾)你了解他吗?2请看:介绍词人。

3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呢?三、自读课文读准音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每个字读正确!2你会读了吗?出示,指名读。

相机正音:翁媪(看图,知道什么意思吗?) 剥(bao)莲蓬:指去掉外面的皮、壳,还可以剥——3教师范读,体会押韵。

指导读出韵味、节奏4指名读5齐读四、了解大意1现在请同学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句子你能自己读懂?2有读懂的地方吗?好!同桌先交流交流!五、品词析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集体的智慧,你读懂了哪个句子呢?A 茅檐图1指名汇报,说说你的理解,请你读。

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读慢点!2你听到什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都听到!3用力吸气!你仿佛闻到了什么?4这是乡村生活的朴素恬静之美!(板书:朴素恬静)一起读!B翁媪图1指名汇报读,谈理解。

2这对老夫妻在干什么?(喝酒聊天),从哪个字看出来?(醉) 3他们是用普通话在交谈吗?从哪里看出来?(吴音)资料4让我们猜一猜老两口在聊什么呢?5就这样,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亲密,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就叫( ),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叫( ),“相媚好”换个成语说?(相亲相爱,亲密无间)5指名读6他们住的是( )喝的是( ),老两口却醉了,仅仅是酒醉吗?那还有什么?(陶醉沉醉)(板书:醉)C小儿(出示剥莲图句子)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1看他的姿势怎么剥的?(a“卧”是什么意思?b你认为小儿是怎么卧的?可能一会儿——一会儿又——­­­ 一会儿又——2看他的小脚丫,他还在——说不定嘴里——!3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儿?(调皮—读自由自在—读无忧无虑的—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醉”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并会背诵。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情景等方法,领悟词的大意。

4.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情景等方法,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人教网的图片资源和文本资源【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板书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2.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学。

3.检查古诗朗读,正音。

4.自学提示:再读词,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5.练读后,抽生读,评价——齐读。

三、领悟词意(一)分类找词抓重点1.自学指导:默读古诗,用横线划出描写景物的词语;圈出人物;用波浪线画出人物活动的词。

2.读,划。

3.交流,板书。

(二)扩词想象悟意境,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自学指导:选择一组,或是几组词语,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一会儿,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讲给我们听,要做到通顺连贯,能语言优美那就更好了。

2.自学。

3.交流。

四、诵读悟情1.师: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说说理由2:醉这个醉字,非常有意思,古代金文是这样的,出示:讲解字理。

指导书写。

古人是因为喝醉酒而醉了,词中又是谁醉了,为什么而醉?2.背诵。

五、积累拓展1.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表现童心童趣的诗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一首?学生说说,能够说说景,人,活动。

2.布置作业:(二选一)(1)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写一篇小短文。

(2)积累描写田园风光或童心童趣的古诗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 有感情读词并背诵下来。

2..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3. 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阅读他其它词作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诗歌,但由于诗歌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1.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2.初步了解辛弃疾,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共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背一两句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诗句。

2. 揭示课题。

在诗歌里有一种诗体是配乐而唱的,句子随歌调有长有短,也因此得名长短句,又叫做“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3. 解题。

你发现这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小结:一般来说,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间隔号分开,词牌名和词的配乐有关,而题目和词的内容有关。

请你结合题目来猜猜这首词大约讲了什么内容?活动2【活动】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读读这首词,看看刚才你们猜得对不对。

2. 师范读:把刚才你自己读时拿不准的读音标下来。

3. 出示生词卡,指导字词读音。

3. 生练习读:要求: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

5. 齐读:边读边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活动3【讲授】三、理解词意,感受和谐安宁的村居生活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小结:这些画面景中有人,人中有情,我们就一起欣赏欣赏吧。

(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 读读这句词,你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2. 这村居环境怎么样?相机指导:青青草:(1)读读这“青青草”,这是怎样的草?(2)指导朗读:绿:“青青”要重读。

嫩:“青青”要慢读。

小结: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味道。

3. 这样的美景你能联想起哪些诗句?引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1.通过回忆清代诗人高鼎所写的《村居》,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分清词牌名和题目。

2. 出示古诗《村居》及宋词《清平乐村居》,比较古诗与词在形式上的不同,进而了解词的特点。

二、初读宋词,感知词韵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词韵。

2.指名读词,读准“檐、媚、媪、翁、亡赖、剥、蓬”的读音,记住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的意思,把生字放入句子中读好。

3.全班齐读(配乐)。

4.划分节奏后再读,读出韵律感。

5.男同学读词,女同学重复每行最后一个字,了解词的押韵。

6.每行两拍,边拍节奏边读词。

7.每行两拍,同桌互助,边拍手边读词。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根据字义,理解词意。

2.结合插图,想想画面3.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读宋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赏析村居的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低小的茅屋,清澈的溪水,青青的小草,接天的莲叶,红艳的荷花,饱满的莲蓬。

)这就是词人眼中优美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一起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吧!2.分析词中的人——这五口之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抓住“卧剥”一词体会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抓住“最喜”一词,体会词人、家人对小儿的喜爱;感悟大儿的勤劳、二儿子的懂事、心灵手巧;体会白发夫妻的幸福生活,想象他们的对话内容。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词时,我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诗词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在课堂的最后,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全文,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感受田园风光,体味作者情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农村画面。接着,我让学生关注词中的情感词汇,如“喜欢”、“悠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如“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你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体验?”,让学生主动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农村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并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词人辛弃疾,以他的视角来描述农村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

谈谈你的感受。

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

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1、指导朗读。

(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感知人间美好,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2)学习并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乡土的热爱,感悟家乡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1)情感与意识:通过观看图片、朗读、鉴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味;(2)启发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爱与热情,认识家乡的美好;(2)培养学生对农村乡土生活的热爱与敬仰;(3)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与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提取出诗人对乡土生活的描绘;(2)学习诗词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家乡的美好。

2.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掌握鉴赏方法;(2)培养学生对乡土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回忆;(2)通过提问:“你们家乡的农田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家乡的农民是怎样工作的?”等,激发学生对乡土生活的关注。

2.学习课文(20分钟)(1)诗词朗读: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清平乐·村居》,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2)诗词理解:学生跟读课文,并依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乡村的场景,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3)诗词鉴赏:教师根据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指导学生鉴赏诗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3.创作活动(30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诗句,要求学生发挥创意,编写续写乡村场景的段落;(2)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近村居”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品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中描绘的乡村场景和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描绘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和深层意义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特别是如何将这些手法与诗人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举例解释:
-在讲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这里的对比不仅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谐、生活有序的向往。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4.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5.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探究欲望,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
6.结合古代村居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清平乐·村居》全文,掌握诗句的含义和诗中的关键词汇。
-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的意象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中的对比手法。

《清平乐村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清平乐村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会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热身 (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兴趣和想象力。

Step 2 作者背景介绍 (10分钟)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及其特点,介绍诗人约翰·福克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Step 3 课文阅读与理解 (20分钟)1.分段朗读《清平乐村居》,学生跟读,重点标注生词和重点词句。

2.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Step 4 修辞手法分析 (20分钟)1.讲解诗歌中出现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找出诗歌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Step 5 意象解读 (20分钟)1.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如自然景色、村庄生活等。

2.分析意象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Step 6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清平乐村居》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让学生谈谈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和联想。

Step 7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总结课上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清平乐村居》的理解。

拓展阅读其他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诗歌作品,并对比分析。

五、课后作业1.默写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学会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通过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和讨论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衡水杯”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衡水杯”一等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3.情感目标:感受农村田园风光的秀美,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学习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一)①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②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二)解决措施:1、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课文,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2、改变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名读、师生评;相互读、相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实行评价主体、评论指标多元化,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变。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忆江南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完整版)《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完整版)《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4 个生字,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词。

2.经过朗诵、借助说明,认识词意,想象词中描述的情形和农家人的生活情态。

3.感觉词中田园生活的情形,领会作者对安逸和睦的田园生活的神往之情。

教课要点:经过朗诵、借助说明,感知词意。

边读边想象词中描述的情形和农家人的生活神态。

教课难点:感觉词中田园生活的情形,领会作者对安逸和睦的田园生活的神往之情。

教课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全词,并课前收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解题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过第 5 课《古诗词三首》中两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一同背诵——(复习背诵《牧童》《舟过安仁》)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此中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2.题:清平乐·村居词的标题一般分为两部分:“清平乐”是词牌名,(正音:清平乐“ yuè”)。

“村居” 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指引学生说出与村居有关的画面、诗句:矮小的房屋、勤奋的人们、寂静的气氛、高鼎《村居》确立全词基调)在寂静的乡村里过着安家乐业的日子,可真幸福呀!经历了宋金乱世的辛弃疾,能描述出如何的“村居”呢?让我们走进《清平乐·村居》。

二、感知词韵出示:《清平乐·村居》1.字正腔圆,指名读。

(1)翁媪:重申读音。

(2)剥: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念bāo。

(3)亡赖:同“恶棍” ,“亡”读作 wú。

(夸奖学生关注说明。

)2.读出停留,师生齐读。

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诵时,上、下阙之间要停留,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留。

( 指导朗诵 ) 我们一同来读一读。

3.读出节奏,学生齐读。

诗词是讲究平仄的。

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诵上阙。

4.踏歌而行,师生齐读。

多美的韵脚、多美的季节,我们为什么不学先人趁着春色踏歌而行呢!手拍节奏读下阙。

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

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

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正音)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

(指正读音bāo剥)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茅檐低小草最喜小大儿锄豆二儿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吴音吴地方言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

(想象要丰富)4、集体交流。

(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1)小儿卧剥莲蓬。

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篇《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且能够默写。

2、借助朗读、想象、绘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词意的理解。

2、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录音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试题(1)字音、字形。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作者有关情况2、朗读训练。

(1)听录音带。

(2)模仿录音比赛。

出示课件:录音3、书写能力比赛。

两组各派一人上黑板抄写课文。

4、理解课文。

(1)分组讨论。

(2)画出课文大概内容。

(3)教师点拨。

(4)学生纠错。

(5)归纳语言特点。

(6)教师出示有关插图,学生看图再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课件演示三、知识巩固。

(1)字、词、句。

(2)背诵、默写。

出示课件:试题四、延伸练习把清平乐·村居改成一篇记叙文。

五、作业六、宣布比赛结果。

[播放古典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反思1、以试题形式出现课件,完成有关作者、预习任务的教学,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试及知识的巩固,以补充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2、用标准录音来正音,通过模仿录音比赛,使学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突破教学重、难点。

4、使学生通过声音再一次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放松因比赛紧绷的神经。

第2篇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1.从儿童出发,在文化的视野下,引导儿童漫步诗词王国,“让学”于生,以生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2.诗词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抒情艺术,品读诗词应从形象入手,从意境入手,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把握诗词韵感,体会诗词美感,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初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4.初步感受品读诗歌,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学习遣词造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文字、图片、音乐)学生准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诗词激趣,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特殊的诗歌(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谈“村居”。

注意书写:“清、村”左窄右宽,“平、乐”注意左右对称,“居”把“古”向外写写,字成梯形)。

重点引导读好“村居”,说说“村居”在你头脑中的印象。

3. 初读正音。

4. 体会节奏。

5. 比较诗词特点。

二、诗、画结合,理解意境。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结合书中的插图,边默读边想象,你读懂了什么?2.其中,哪一幅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1)童趣图“卧”: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可以和“躺、坐、趴”等字比较。

引导读出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

无赖:可爱、顽皮的意思,对小儿的爱称(古今词义的差别)指名读(板书:趣)(2)乐趣图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这两位儿子的?(勤劳、孝顺、能干)(3)情趣图主人公是:翁媪(书写:翁,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吴音:是指中国吴地的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文中指江西上饶地区吴方言。

讲解“媚”:眉——媚——相媚好——亲热地交谈什么?引导想象老爷爷和老婆婆会说些什么,聊些什么?指名读(这对老夫妻多会享受生活的情调啊,板书:情)(4)清趣图低小:体会生活不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通过回忆清代诗人高鼎所写的《村居》,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分清词牌名和题目。

2. 出示古诗《村居》及宋词《清平乐村居》,比较古诗与词在
形式上的不同,进而了解词的特点。

二、初读宋词,感知词韵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词韵。

2.指名读词,读准“檐、媚、媪、翁、亡赖、剥、蓬”的读音,记住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的意思,把生字放入句子中读好。

3.全班齐读(配乐)。

4.划分节奏后再读,读出韵律感。

5.男同学读词,女同学重复每行最后一个字,了解词的押韵。

6.每行两拍,边拍节奏边读词。

7.每行两拍,同桌互助,边拍手边读词。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根据字义,理解词意。

2.结合插图,想想画面
3.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再读宋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赏析村居的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低小的茅屋,清澈的溪水,青青的小草,接天的莲叶,红艳的荷花,饱满的莲蓬。

)这就是词人眼中优美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一起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吧!
2.分析词中的人——这五口之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抓住“卧剥”一词体会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抓住“最喜”
一词,体会词人、家人对小儿的喜爱;感悟大儿的勤劳、二儿子的懂事、心灵手巧;体会白发夫妻的幸福生活,想象他们的对话内容。

在感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词句。

(三)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面对这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我觉得词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他们的情感,你们觉得是哪个字?(找到“醉”字)
2.陶醉其中的仅仅是这一家人么?还有谁陶醉了?(引出辛弃疾)面对这优美的田园风光,这幸福的一家五口,想起处于战火纷飞中的家乡亲人,作者会有怎样的期望?
3.我想,此时此刻,不但作者醉了,我们一定也醉了,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总结全词,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词
2.布置作业: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