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6课 三民主义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部编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是指: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这些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列表等方法,写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主要背景,分析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及其影响。

【知识要点】2.时间:1905,《民报》发刊词3.内容:“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4.意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5.实践: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但是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挫折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屡遭挫折(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需要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3.内容:增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质是联合广大民众,反帝反封建节制资本:限制垄断资本发展4.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重点难点解析】1.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失败,走上革命道路。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精选-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word文档

精选-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word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旧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

孙中山还受法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欣赏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资本论》、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受到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唐朝民族和睦思想、黄宗羲等反君主专制思想、洪秀全均田思想的影响。

以知难行易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然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孙中山《民报•发刊词》①积极: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迅速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②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此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宣传上重民族主义轻民权主义。

4、实践: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②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内容)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教训)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可以萌发。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doc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doc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一、背景:1、政治: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2、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3、阶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4、个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兴中会、广州武装起义、流亡英国考察西方政治等)二、提出:1、1905年,创立同盟会,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内容四、评价:1、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五、实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临时约法3、捍卫共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中的又一次重要飞跃,将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六、新发展(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回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中来。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降卖国,推行专制统治。

孙中山的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图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3、内容:4、评价进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 纲领 《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课
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
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Leabharlann 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精品教案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精品教案

第六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第一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2、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学生网络提问、留言、讨论 集中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三者之间的关
系、局限?
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
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重点突破: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增价归公
没有从根本 上触动封建 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
三 活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结果
失败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2、阅读课文P80第四、五段,指出新三民主义与旧三 民主义相比有哪些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用“革新命”推在翻有帝明国确 主反义帝支要持求清王朝
推建主“遍共翻立新平封资和”等建产国在的帝 阶强 民制 级调权, 民普;
核“定新地”价在,更增能价体 归现公反封建以及关 注农工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 田节制资本(控制私 人资本)
1840年----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抵抗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19世纪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5-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5-人教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导学工具
设计人:郭春霞审核人:于国平
【学习目标】学生应该学会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应该学会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技能
学生应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思想上向伟人学
习其可贵的品质
【重点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学法提示】我该如何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进行具体指导;
【学习材料】分层次阶梯式设置学习活动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训练思维、体验感悟;
【学习过程】问题情境—情境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自主学习—研读教材及所示材料,预计用时15分钟
合作探究—设计2个探究问题,预计用时15分钟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预计用时8分钟
总结提升—课堂小结及检测预计用时5分钟
【达标检测】设计达标检测题以练习和巩固、拓展、提升学习并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还有小组计分;
【拓展延伸】在小结环节,我用课堂问答的方式带领大家回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点。

那么,三民主义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905年11月,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民;也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还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

并提出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的具体设想,即“五权宪法”,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一)历史背景:1、政治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时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主观努力: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国外,一边学习资产阶级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要理论指导。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注意——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1、条件: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③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④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党一大宣言》内容:①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3、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自学指导】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材料三:The gover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

……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民有”、“民治”、“民享”。

……这就是兄弟(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材料四: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近代史》材料五: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及强化训练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及强化训练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知识梳理1.三民主义:1905——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背景: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个人因素:孙中山的革命探索,由改良转向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实践: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评价: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1924内容:(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评价: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3.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二、强化训练1.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 C 从材料中“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选修二: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课程提纲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历史纵横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

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用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统治危机。

孙中山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一)背景: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阶级状况: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实践状况: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历史纵横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二)提出:1、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

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学思之窗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必修3)(教师用)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必修3)(教师用)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1、背景①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 各种改良方案屡屡碰壁△在三民主义出现之前,屡屡碰壁的各种改良方案不包括( D )A.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D.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世纪末,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2、形成:《民报·发刊词》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分别是指(B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D.“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同盟会纲领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清王朝3、内涵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 ,涨价归国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相互关系如何?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权主义是核心, 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回答“学思之窗”思考题:◎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三种革命是对三民主义的革命性质及其原因的补充说明。

进步性:表达了 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 理论 指导 局限性:没有 明确 的反帝口号和 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推翻 清王朝 , 建立 中华民国 , 颁布《 临时约法》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① 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② 共产国际 和 中共 对孙中山的帮助③ 孙中山 与时俱进2、形成标志: 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下列关于国民党一大的表述, 正确的是( C )①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②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③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④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 解放 (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3、内涵 民权主义:民权为 一般平民 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节制 资本 ,“ 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之“新”,不包括( B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明确反对封建主义C.民权具有普遍性D.更加关注民生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反对 帝国主义4、影响:成为 国共合作 的政治基础和 国民革命 时期的旗帜,推动 国民革命 在全国展开 △新三民主义的影响不包括( D )A.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B.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成为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D.推动国民革命在全国取得了彻底胜利△本课知识网络同盟会纲领:《民报三民主义形成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发刊词》对纲领的阐发主义内涵民族主义:用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 现价归, 涨价归评价进步性:表达了要求, 成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的反帝口号和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彻底新三民主义实践:推翻, 建立, 颁布《》形成标志:内涵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民权为所共有一般平民平均地权,节制,实行“有其田”政策资本耕者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政治基础旗帜中国民族自求;各民族一律(反帝)解放平等革命清王朝原主国家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清王朝民族民权民生。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近代爱国者谢缵泰的《时局图》,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 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面对这一危局,以孙中山先 生 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作何反应? 一、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种种救国主张屡屡碰壁(1900,1901),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上历史舞台;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 3、思想(外因):西方民主、民生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主动吸收西方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05 年,日本东京《民报》发刊词 2、内容
四、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内容
学无止 境
3、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 1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最大的“新”】 2 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3 新三民主义关注农民、工人的生计 【合作探究】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有何异同?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发展,是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体现,反 映出孙中山先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继承 和 发扬这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 三 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 面反 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具有 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无止 境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维目标】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课标要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考点落实】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都失败。

(2)孙中山选择了道路。

2.提出孙中山把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的三民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3)民生主义:主张,现价归所有,革命后涨价归所有。

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系统完整的资产阶级。

(2)进步性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和的愿望。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局限和局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1911年,爆发,建立了,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制定并颁布了《》。

3.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和两次“”等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1)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陷入苦闷与彷徨。

(2)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3)孙中山决定改组。

2.提出国民党一大确立“”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实践: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反对,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展开。

【重点突破】1.新旧三民主义比较相同点:⑴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⑵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纲领;⑶作用,都对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同点:⑴内容:①民族主义中,旧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及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②民权主义中,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③民生主义中,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 学案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 学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整体感知】【考点要求】1.识记并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其实质性的飞跃,认识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1:根底知识梳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提出背景:〔1〕经济:初步开展。

〔2〕政治:A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进一步加深;C .各种方案的失败;〔3〕思想:孙中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丰富了思想。

2、提出:〔1〕 同盟会的成立:①时间:②地点:③纲领:④性质:〔2〕阐发——?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3、根本内容:4、评价:〔1〕性质:〔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人民实现的愿望,指导了。

〔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和,没有提出明确反,没有彻底的,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5、概括革命实践:〔1〕政治革命:〔2〕法制建设:〔3〕保卫民主:二、旧三民主义开展为新三民主义1、提出背景:〔1〕一系列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斗争的失败教训,使孙中山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和的帮助,孙中山决定改组。

〔32、提出:年,“一大〞召开〔广州〕一大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内容:4、意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即指导思想〕,有力推动了的开展。

【活动2:知识运用与思维训练】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的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前途?材料二(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材料三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新导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新导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

专题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学法指导】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尤其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过程,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重点把握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异同,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评价其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4.以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为载体,提炼关键语句,学会将史料阅读与教科书所述相互引证和彼此说明。

5.分析新、旧三民主义作用时,从理论与实践、进步性与局限性、结论与史实等方面去条分缕析。

6.联系必修1中的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必修2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必修3中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史实。

【学习过程】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___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________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1)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____________。

(2)民权主义指“____________”,就是通过________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________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⑵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⑶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⑷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1、20C三位伟人三次巨变: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⑵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⑶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20C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⑴三民主义、⑵毛泽东思想、⑶邓小平理论、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⑸科学发展观。

★有人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分别把苏联搞僵了、搞死了、搞垮了。

第16课三民主义
【课前导学】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把握四点
1、时代呼唤:辛亥革命前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都行不通。

2、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①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②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③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3、基本内容:①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解决土地问题。

4、评价: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把握两点
1、民主革命和进程进展: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失败。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把握两点
1、原因:①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活动教训;②苏俄和中共的帮助;③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内容、影响及评价:①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发展。

②评价: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

但在理论、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整合拓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改变社会现状的方法:先采用和平手段,后毅然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才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2、《时局图》:⑴绘制者:革命党人谢缵泰;⑵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