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胃肠炎汇报ppt课件

急性胃肠炎汇报ppt课件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非 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应激反应等。这些因素导致胃肠黏膜受 损,引发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 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夏
秋季节。
人群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老 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为主。
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调整
避免进食不洁或变质食物,减少生冷、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胃肠道负担。
个人卫生
注意餐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同时,保持 生活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以预防病毒感染。
处理方法指导
及时就医
补液治疗
02
03
04
寒湿困脾证
治以散寒除湿、健脾和胃为主 ,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

湿热中阻证
治以清热燥湿、和胃降逆为主 ,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食滞肠胃证
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为主 ,可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
脾胃虚弱证
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为主 ,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措施
病原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急性胃肠炎病原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新型 病毒和细菌的发现。
诊断技术改进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方法不断改进,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治疗药物研发
针对急性胃肠炎的治疗药物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新型抗生素 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原体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急胃肠炎病毒》课件

《急胃肠炎病毒》课件

腹泻
腹泻是急胃肠炎病毒感染 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可 能出现水样便、粘液便或 血便等。
腹痛
腹痛也是急胃肠炎病毒感 染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为 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胀 痛或剧烈绞痛等。
全身症状
发热
急胃肠炎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 出现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等热
度。
乏力
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身体虚弱和能 量消耗,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肌 肉酸痛等症状。
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公交车等,由于人流密集,急胃肠 炎病毒的间接接触传播风险较高。因此,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物品,以及避免接触他人的分泌物和 排泄物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传播。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 ,其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病毒。
病毒变异
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了解病毒变异规律,有助于 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和制定应对策略。
3
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急胃肠炎病毒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流行病 学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谢谢聆听
场所和设施。
宣传教育
03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胃肠炎病毒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06 急胃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
针对急胃肠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旨在抑制病毒 复制和减轻症状。
免疫调节剂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是新药研发的重 要方向。
联合治疗
针对急胃肠炎病毒的联合治疗,如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在封闭的环境中,如室内、公共交通工具等,急胃肠炎病毒的空气传播风险较高 。因此,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通风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同时 ,避免在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或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急性肠胃炎ppt课件.ppt

急性肠胃炎ppt课件.ppt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抗菌治疗
抗菌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 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预后本病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预防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 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 透。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 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急性肠胃炎ppt课件.ppt
演讲人
目录
01. 病因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02. 物理化学因素
03. 04. 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嗜酸性肉芽肿
05.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06. 对症Biblioteka 疗07. 抗菌治疗急性肠胃炎ppt课件.ppt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 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 品。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 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
治疗1.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 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 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谢谢
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 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 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 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 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 眬,甚至昏迷。 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急性胃肠炎病毒介绍PPT

急性胃肠炎病毒介绍PPT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急性胃肠炎病毒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第一节 轮状病毒 第二节 杯状病毒 第三节 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
重点难点
掌握 轮状病毒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杯状病毒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Hale Waihona Puke 查了解 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1968年发现的,病毒体呈球形,直径27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诺如病毒基因组呈高度多样性,据此可分为5个基因群和不同基因型。 诺如病毒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仅感染人和黑猩猩,尚不能人工培养。 诺如病毒的抵抗力较强,60℃30分钟不能灭活。 诺如病毒是全球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经粪—口途径传播, 传染性很强,常在人口聚集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场所引起暴发流行。患者表现为恶 心、呕吐、腹痛和水样腹泻。预后好,无死亡病例。 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诱生相应抗体,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足以抵抗再次感染。
通过RT-PCR检测病毒核酸 3. 病毒抗原检测:常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上清中的病毒抗原 4. 病毒分离和鉴定:可用MA-104细胞培养病毒后再鉴定,一般很少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防治原则
1. 预防原则: 主要靠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疫苗尚在研究中,主要是口服减毒活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为主 主要是及时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
第二节
杯状病毒
caliciviru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目前 已有一些免疫调节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03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正在研究肠道急
性胃肠炎病毒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危害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治疗与护理 •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01
CATALOGUE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Acute Gastroenteritis Viru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 要引起急性胃肠炎。
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可在人体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导致腹泻、呕吐等 症状。
传播方式与途径
通过食物、水、接触 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 播。
02
CATALOGUE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消化系统损伤
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会导致消化 道黏膜炎症,引发腹泻、呕吐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
质紊乱等。
全身症状
感染肠道急性胃肠炎病毒后,患者 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 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并发症风险肠道ຫໍສະໝຸດ 性胃肠炎病毒可能诱发其他 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特别是接触食物或

《急性胃肠炎病毒》课件

《急性胃肠炎病毒》课件
《急性胃肠炎病毒》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 • 急性胃肠炎病毒的危害 • 急性胃肠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治疗 • 急性胃肠炎病毒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急性胃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CHAPTER 01ຫໍສະໝຸດ 急性胃肠炎病毒概述定义与特性
急性胃肠炎病毒
保持饮食卫生
01
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煮熟食物
02
确保食物完全煮熟,特别是肉类、蛋类和奶制品。
均衡饮食
03
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来源,增强
身体免疫力。
运动与休息
适量运动
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疲劳和过度压力。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 处理食物、上厕所后, 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 底洗手至少20秒。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急性胃肠炎病毒 感染者接触,特别是避 免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 和排泄物。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和 工作环境,特别是高频 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 把手、桌面、卫生间等 。
饮食习惯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探究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病变和疾病的发生。
研究成果
开发出针对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有效疫苗
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手段 。
发现病毒的受体和入侵机制
揭示了病毒如何识别和进入宿主细胞,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病程
通常持续数天至一周,但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数周恢 复。

急性胃肠炎PPT课件

急性胃肠炎PPT课件
【分期饮食】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恢复期 由于胃肠道尤其是肠道病理生理的改变,此时肠道对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饮食上宜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复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Thanks!
【分期饮食】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好转期 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蒸蛋羹、咸饼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治疗】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分期饮食】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初期 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细挂面、烩薄面片等。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胃肠炎并发疾病;(阑尾炎、胰腺炎、肿瘤、穿孔、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脱水电解质不平衡、肠穿孔、败血症。
【治疗】

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课件
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 ,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病毒体球形,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脊 髓 灰 质 炎 病 毒 形 态
5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成。 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可诱生中和抗体,VP1还 与病毒吸附有关;VP4在衣壳内部与RNA结合,有利于病毒基 因组穿入细胞。
2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1.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27nm,无包膜; 2.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 ,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3.在宿主细胞浆增殖,迅速引起明显的CPE, 4.抵抗力较强,耐乙醚和酸,pH3时稳定; 5.主要经粪---口传播,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较少引起 肠道疾病,主要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 炎、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腹泻和皮疹等。
免疫力: 不持久,主要保护性抗体为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
对异型只有部分保护作用.
23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
由于在腹泻高峰时,患者粪便中存在大量病毒颗粒,运 用电镜、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很容易检出病毒或其抗原。
2.病毒核酸检测: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根据轮状病毒11个基因片 段特殊分布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 调查中有重要意义
在肠道局部淋巴组织产生sIgA,阻止病毒入血; 血液中IgG、IgM可清除血液中的游离病毒,阻止病毒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IgG抗体可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生后6个月以内 的婴儿较少发病。
10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与鉴定:细胞培养,典型CPE *血清学试验:中和试验;早期IgM检测 *快速诊断:核酸杂交、PCR等

【正式版】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资料

【正式版】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PPT资料
基因组: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 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与鉴定:细胞培养,典型CPE *血清学试验:中和试验;早期IgM检测 *快速诊断:核酸杂交、PCR等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治疗效果不佳
❖人工主动免疫:
脊髓⑴灰质灭炎病活毒识疫别苗的受(体in是免a疫c球ti蛋v白a超t家e族d成员p的oClDio15v5a,c人c体in主要e是, 脊IP髓前V角, 运S动a神l经k细苗胞)等:表达此受体。
56℃经30min可灭活; 室温下相对稳定, 粪便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周
隐性感染 (约90%)
头痛、发热、 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咽痛、呕吐、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成。
颈背强直、 非结构蛋白(NSP1-NSP5)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毒力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 ,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病毒体球形,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脊 髓 灰 质 炎 病 毒 形 态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可诱生中和抗体, VP1还与病毒吸附有关;VP4在衣壳内部与RNA结合,有利 于病毒基因组穿入细胞。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肌痉挛等 在宿主细胞浆增殖,迅速引起明显的CPE,
形态: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非麻痹型脊髓 在肠道局部淋巴组织产生sIgA,阻止病毒入血;
VP6位于内衣壳,为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检查: 细胞培养
血清学检查: 双份血清
ELISA IFA
中和试验
补体试验
快速诊断 : 核酸杂交、 PCR
·
四、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
Salk灭活疫苗(IPV):
人工自动免疫
三价 (只抗麻痹,不抗感染)
Sabin减毒活疫苗(OPV):小儿麻痹糖丸
三价 (既抗麻痹,又抗感染)
第26-27章 肠道感染病毒
·
1
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ssRNA 线形)
肠道感染病毒
主要病毒种类
引起的人类疾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70 、71型
脊髓灰质炎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感染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
(dsRNA、11个节段))
·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小RNA病毒,无包膜 (24~30 nm),
单股正链RNA(感染性 核酸),
衣壳二十面体对称。
·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多能在易感细 胞中增殖,迅 速产生CPE。
·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酸,乙醚,耐蛋
白酶和胆汁作用;在污水、粪便中能存活数月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疹为特征与婴幼儿脑炎和腹泻有关 72型---甲型肝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
手 足 口 病
(HFMD
·
·
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胃肠炎V引起急性胃肠炎(V性腹泻)
特点:
1.无细菌病原 2.突发,恢复快 3.相似的中度腹泻与呕吐 4.无年龄与地域限制
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心肌炎死亡率高。 *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和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e conjunctivitis) 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起。
·
A组(1-22.24型) --疱疹性咽峡炎.手
1.柯萨奇V
足口病.皮疹.急性结膜炎
B组(1-6 型) -- 心肌炎.心包炎.不明
发热 .糖尿病
无菌性脑炎.普
通感冒.类脊灰 炎.流行性胸痛. 肌痛
1- 9 ---无菌性脑炎.皮疹.类脊灰炎 2.ECHO V 11-27---心包炎.心肌炎.普通感冒 (埃可V) 29-23---婴幼儿腹泻.流行性胸痛
疱疹性咽峡炎
·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后发现、分离到的肠道病毒。 *包括有68、69、70、71等多种血清型。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多种神经系
炎、脑炎和轻瘫有关。 *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
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 引起。
·
所致疾病:
*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
*心肌炎(myocarditis)和心包炎(peri-carditis) 主要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毒性
·
第一节 轮状病毒(rotavirus)
属于呼肠病毒科 可分为A~G 7个组 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
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B组轮状病毒引起成人腹泻,病死率低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轮状病毒(rota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
球形,60~80nm,20面体立体对称 内外双层衣壳,无包膜 外壳辐射呈“车轮状” 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婴幼儿重症腹泻、成人腹泻
腺病毒科 (dsDNA 线形)
肠道腺病毒40、41、42 婴幼儿腹泻 型
杯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星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星状病毒
·
腹泻 婴幼儿腹泻
第26章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一 类生物学性状相似、颗粒非常小的单正 链RNA病毒。
*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道外感
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 质炎);柯萨奇病毒(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心肌炎等)。·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侵 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急性弛缓性 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致病特点:
* 主要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 *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 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
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 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 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
所致疾病:
*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
主要包括了四种病毒。
·
肠道病毒分类
病毒
血清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埃可病毒(Echovirus) 新型肠道病毒(new enterovirus)
1, 2, 3 A组(1-22, 24) B组(1-6) 1-9, 11-27, 29-33 68, 69, 70, 71
一、生物学特点
*球形. 27nm. ss(+)RNA V.
20面体,无包膜.无血凝性。
*结构蛋白:VP1、VP2、VP3、VP4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0.1℅
·
(ICAM)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后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 疫,主要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 (sIgA、IgG、IgM)。
统疾病以及机体其他部位的疾病。 *抗原性方面,与其他肠道病毒有明显不
同。
·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68型---小儿肺炎和支气管炎 69型---不清(小儿直肠拭子中分出)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接触感染)
流行性强,可出现麻痹、脑炎 71型---手足口病(HFMD):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
免疫程序:三价减毒活疫苗(OPV)
三次(2月后的小儿连服三次, 间隔1月)
新的免疫程序
增效疫苗---IPV + OPV联合应用, 第一.二两次IPV,
第三次用OPV, 免疫效果稳定良好
人工被动免疫: 用丙球、胎球
·
警惕!!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