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_1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_1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曾国藩是晚清大儒,为现当代诸多名人所敬仰万分,所以想试读读曾国藩的书,以增裨益。

《曾国藩家书》收入了曾国藩自出仕始至终的经典家书,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中国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称之为圣贤,这也是先贤们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人不断努力,但成为圣贤的人屈指可数,可见成果之难,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从他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追求的精神。

圣贤者,首先为圣,圣者就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曾国藩也就是不断追求这种状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断地努力,纵欲的自责,自满则自遣,在不断地自省中,曾国藩他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弟兄,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范。

其次,圣贤者,贤者也,贤者,学识渊博,能力超群。

曾国藩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在为官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在清政府、外国人、太平军之间周旋,屡败而屡战,遇挫则愈强,提拔了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推动的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贤者。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2曾国藩,何许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但没有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相反,曾国藩被在中华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评价。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曾国藩家书》一书,感触颇深。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一个人处于失败与挫折时,正是磨练英雄意志之时。

起初曾国藩一个儒生而带兵打仗,失败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尤其是他曾经竟然四次想要自杀,他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么曾国藩是怎样战胜失败的呢?曾国藩一生屡战屡败,吃尽了苦头,但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调整情绪,“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尝胆,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成功。

他的不世之功,无不从屡次失败中来。

而当我们面临考试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们能不能学一学曾国藩呢,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是一味的退缩,虽说不至于“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轻松越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曾国藩》读书心得1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须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

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终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头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_2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_2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1《曾国藩传》有感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聪明人。

一位日本老科学家讲过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必须要聪明。

"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这样。

另一方面科学家的脑袋还必须笨,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的。

乍一看,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实际上,它表现出一个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不同侧面,正所谓"呆子"哲学。

我想,曾国藩的治学就是"呆子"哲学的样板。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他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理子大师。

处于众说纷纭:可能性交织的岔路口时,为了不把应该选择的道路选错,必须具有洞察未来的内察能力和直观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做人或更甚者做科学家必须聪明,但是要想从平常被人认为极普遍明了的事物中,从那些连平常所说的脑袋笨的人也容易明了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议的疑点,问个为什么,并极力阐明其原委,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可的。

在这点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是比普通脑袋笨的人更显得脑袋不开窍的死心眼的人。

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的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会遗漏路旁,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费力的把珍宝捧在手中,脑袋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推测,可以纵观路上的所有难关险阻,至少也是有这种预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伤自己的进取的勇气。

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笼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持乐观态度,即使遇到难关,他会格外的努力,摆脱困境。

脑袋聪明的人,会过于信任自己的脑力。

其结果,当自然显示给他们的现象与自己想的不一致时,大概会这样想:是不是自然错了。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5篇《曾国藩》读后感1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

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1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

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

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

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

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

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

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

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

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1870年)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

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

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再来谈谈个人对曾国藩这个人的感受,他笨拙中有精明,木讷中有机警,世故中有圆滑,两个字总结的话,就是:厉害!曾国藩实在不算天赋异禀的人,考秀才考了6次;军事方面就靠稳扎稳打;处理政务敢于“下狠手”,很果决。

他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天道酬勤」大概是一种很好的总金额归纳吧。

再有一点深切的感受是:世事弄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里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命运,人想与势斗,困难会呈指数级别的增长。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2读完《曾国藩》意犹未尽,读到后面恋恋不舍,不舍把他读完,这本书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本很值得读的书,接下来浅显总结一下本书和对自身的思索。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体察人才,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来都心存善念,当败太平军时很多人劝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继续的战争带来的杀戮,一心想结束战争还百姓安宁。

但为湘军统帅和游走于官场中的他却又心狠手辣,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杀害无辜之人。

但还是理解这位一代伟人,因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我们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大环境下去作出思考,说到底曾国藩也是凡人,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统帅,不虚伪,没有心机城府不足矣在腐败的官场立足。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1近来读曾国藩传记类书籍,很敬佩这位晚清名臣对世事的练达,对天下大势的预判。

时势造英雄,没有太平天国之乱,晚清不会出曾国藩,就不会有所谓的“中兴”之论。

历史向来很轻佻,玩笑间就把这人间的家国天下给弄的面目全非。

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曾国藩之论可谓确实。

太平天国14年,乱了中华半壁江山,异端邪说、残酷屠戮,有清以来最大的国乱之殇。

时至18世纪末,全球文明方兴未艾之际,中华民族却遭受如此惨遇,不能不说文明之颓,民族之祸以此为甚。

曾国藩忠君之论固然习自千年儒学之教化,然放眼当时的世界,实在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太平天国之逆正是这些自谓大儒的儒学大家教化的结果。

儒学眼里有君,权力之下养儒独权。

儒学最终异化成上位之工具,权力之势下赏玩儿的优伶戏子。

有国学大师如今讲国学,还在字挑句论、旁征博论的赞赏祖宗的英明伟大,殊不知就算一个黄口小儿,集2000年之时间,话语留存也能摘出几句人话来。

儒学之祸,异端邪说在先,才会有太平天国愚民造祸于后。

儒学之惨剧于中华民族实在是千年大殇,扼杀了文明的萌芽,终于让文明胎死腹中,错过了与世俱进的文明巨流,惨遭世界淘汰,羸弱屈辱达一个世纪之久,时到如今余祸不断。

笔者对当今的国学热很是反感,循经导轨,翻古引今,实在是文明之世的逆流。

如果我们自诩的国学大家们,能够看清如今的文明发展大势,不再故纸堆里找出路,然后引经据典的指导今世,中华民族或许会发展的更好。

儒学之妖在于傍权为美,一个个软骨头教化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愚昧的妖孽。

时到如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学识大家,能够研究透自17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潮和未来发展的大势。

动辄还以几千年所谓的文明自居,简直是愚昧至极。

曾国藩传第一章读后感

曾国藩传第一章读后感

曾国藩传第一章读后感读完的第一章,我仿佛被卷入了那个久远的时代,亲眼目睹了曾国藩的成长与挣扎。

这第一章,详细地讲述了曾国藩的出身和早期的生活环境。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家境并不富裕,但家人对他的教育却十分重视。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家里虽说不上富裕,可父母也是竭尽所能地为我创造学习的条件,就像曾国藩的家人一样,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曾国藩并不是那种天生聪慧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在读书方面有点“笨”。

书中讲到他背诵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

而躲在他家房梁上准备行窃的小偷,都听他读了无数遍,最终不耐烦地跳下来,当着他的面流利地背诵出来,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细节让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同时也对曾国藩的那份坚持和执着感到敬佩。

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可能就轻易放弃了,而曾国藩却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努力,不被外界的嘲笑和自己的笨拙所打倒。

他的这种“笨拙”精神,其实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所欠缺的。

我们总是追求快速的成功,想要一蹴而就,可真正的成就往往是需要像曾国藩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

就好比我之前学骑自行车,总是摔倒,心里特别烦躁,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连个自行车都学不会。

但后来我静下心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终于学会了。

这和曾国藩的经历有点相似,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坚持,最终迎来了成功。

曾国藩的成长环境虽然艰苦,但他的家人给予了他满满的爱和支持。

他的父亲对他的学业要求严格,却也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小时候我做作业遇到难题,他总是会耐心地坐在我身边,一点点地引导我,给我讲思路,从来不会因为我做错了而责骂我。

书中还提到曾国藩的家乡,那是一个充满了淳朴民风的地方。

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大家都为了生活努力着。

这种浓浓的乡情让我心生向往,如今生活在城市里,高楼大厦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连隔壁邻居是谁都不知道。

真怀念小时候在农村,大家端着碗就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那种亲切和温暖是现在很难再体会到的。

曾国藩传 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 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工作时,先想好怎么干,再动手,比直接动手干效果好。

•做事要有大局观,先搭好大的框架,再从细节着手深入思考,最后坚定执行,把想法变为现实。

•记日历,最重要的是反省。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改过要从速•夸人需谨慎真诚,莫要欺人自欺,违心夸赞。

•尚拙,有恒(持之以恒)•在向领导提出问题的同时,最好附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建立湘军,有想法,有野心,且敢于付诸行动,不畏艰险,敢于跳出封建制度,不循规蹈矩,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洪秀全领导的天平天国运动,教科书上过于美化此农民起义!实际上,他们所过之处破坏损毁古建筑、寺庙、孔子庙、烧毁卷宗文物等,他们信奉上帝教,罪行不亚于八国联军!晚清政府虽腐败不堪,农民起义也不是什么好鸟,毕竟小农思想,见识不足非常狭隘!教科书也就是国家只想让我们知道他想让我们知道的!多读书才不至于被蒙蔽!•想成功,可以分析一下失败经验,反向思维。

•失败不可怕,要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将失败吃透。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的不成功等,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态度•死中求生,祸中求福,困而修德,穷而著书•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国藩非常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善于反思,找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并立即执行,行动力特别高,且能坚持下去!致敬学习!•曾老前期为人耿直,自傲,导致官场混不下去,做事处处受阻,后来通过反思自己顿悟,为人处事变的圆滑谦逊,人缘也渐渐好了起来。

官场如职场,大环境所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得同流合“污”,真诚待人,谦逊有礼才好。

•曾老打仗,从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从来都是做足了准备,把每一种可能都算进去才打。

所以,自己在工作或者其他事情上也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心里才有底,才不惧。

•以弱示敌,先让一步,退后一步看——其实做任何事都应如此,你让一步,看清楚了,再去准备再去做,会更好。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_1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_1

2023年《曾国藩传》读后感5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虽是囫囵吞枣式读完第一次,却也是获益良多。

以前了解甚少,读完却被曾文正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无论从学识、人品、性格还是格局,都深深被折服。

感触最深之处有五:一是其立志做圣人之后,几十年如一日的自省自律;二是对于左宗棠,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相比于左,足现其胸怀;三是对于大局的思考以及当前形势的预判及把握,足见其格局;四是其开放的心态以及对知识的学以致用;五是其与家人及朋友的联系,书信的往来,也让我佩服。

喜欢读人物传记,正是喜欢从别人的人生阅历,去提取丰富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读完已经深深地被曾文正公所折服,这是值得多翻阅的一本书。

不过读来可以觉察,作者写作中的个人感情色彩还是很浓的。

最后,也发现了历史的了解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切入,正如这之前对于太平天国的了解就知之甚少,只有历史书上学到的,只知道被镇压而失败,所带的感情色彩都是偏向太平天国一方。

而从本书所处的角度,却让我认识到不同的另一方,也是读本书最大的一收获。

《曾国藩传》读后感2今天读到曾国藩在军事、政治上都不顺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47岁陷入人生低谷,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静下心来反思过往。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此时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在家蛰伏两年的曾国藩不断反思自我,再出山时为人处世脱胎换骨,待人接物,前后势若两人。

惊叹于曾国藩的“中年变法”,自我反思得那么彻底那么奏效,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

的奋斗目标豁然开朗!其实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过程!读着曾国藩,随着他的起起落落也时时刻刻在重审着自己,虽不能做曾国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学的。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一说起《曾国藩传》,想必许多爱读书的朋友都耳熟能详。

这本书全方位地展现了曾国藩的人生历程。

他出身平凡,天赋也不算出众,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拼搏,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在政治领域,他力推改革,为拯救晚清的衰败局势尽心尽力;在军事方面,他组建湘军,历经重重艰险,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书中还深刻描绘了他在为人处世、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

曾国藩在面对困境时的坚毅不屈,给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极大的鼓舞。

就像我们在工作中,项目推进遇到阻碍,若轻易放弃,必然无果。

但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或许就能迎来柳暗花明。

曾经,我负责的一个项目,一度陷入僵局,想要放弃,但想到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只是遇到瓶颈,不甘就这样放弃,于是想到曾国藩的坚持,我重新调整策略,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曾国藩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懂得谦逊包容,这让他在复杂的官场中得以立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若能学会换位思考,多些包容,人际关系必然更加和谐。

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曾国藩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他的后代大多成就非凡。

对照当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盯着成绩,而应更注重其品德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像身边有的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高分,却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曾国藩传》犹如一座智慧的宝库,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指引。

它让我们明白,只要怀揣梦想,并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论起点高低,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注重品德塑造,用智慧经营人际关系,以正确的方式培养下一代。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在这个暑假中,我看过许多著名的图书,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曾国藩传》这本叙述了清代时期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国学之书。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末年,原来的曾国藩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曾子诚,乳名则叫“宽一”。

曾子诚出生在湖南的荷塘二十四都,从此一代忠臣来到了人世间。

此书主要讲述了他在年轻之时发奋图强、日日夜夜不停地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

随后又建立了湘军,帮助咸丰皇帝抗击太平天国,经过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终于战胜了太平军队。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英国的神教而引发了天津教案,在此期间,因为这事他被老百姓骂成了卖国贼。

事件平息后,过了几年他却病死在总督衙门,终年六十二岁,他为了大清事业奉献了一生。

我很敬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朝忠臣,他从不离职。

文学修养更是了不得,从小就能熟背《逍遥游》、《史记》、《文选》等古今名作,从这一点看,我很是敬佩他的记忆和耐心,因为就拿史记这本书来说,这本书非常厚、非常难读,如果换作是我,早就扔在一边玩了。

而他却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更让我敬佩的原因是他组建的湘军在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的时候,他的意志却没有被打散,而是东山再起,重整军队,继续抗击。

在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前往恩师的墓前进行祭拜,读到这儿你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这时他才想起他的恩师,他的孝心在哪呢?我只能说忠孝两难全。

这是一本记载历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让我学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错。

这本书很奈人寻味,还有很多道理有待你去发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如果说出不出兵的纠结,是曾国藩迈入大清国艰难的第一步,那么以后都是步步艰难,步步惊心啊。

咸丰四年(1854)一月,曾国藩带着皇帝的期望从衡州出发了。

岳州首战,船毁人亡,退守长沙。

以此来看曾国藩之前的多次拒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湘军建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曾国藩湘军退守长沙时,本该是上下一心团结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公开嘲笑他无能无用,有人公开建议解散湘军,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态度也不能不热。

这种境况,在出征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现实比想象更艰难。

初次带兵,求胜心切,难免缺乏经验,曾国藩连细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师遭遇太平军,再次遭遇惨败。

曾国藩气急交加,该如何面对寄予厚望的咸丰皇帝,该如何面对湖南官员的冷嘲热讽,该如何面对支持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爱将江忠源如此,恩师吴文镕如此,于是曾国藩跃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时。

兵败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际,陆师取得了“湘潭大捷”,暂时拂去了靖港战败的愁云。

这次胜利,挽回了一些名声,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官员也不敢小觑,就连湖南巡抚的态度也转变了。

如果战争一劳永逸该多好,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岳州首败,靖港惨败,湘潭大捷,曾国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整顿的`湘军,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实力不断增强。

咸丰四年八月,湘军再获佳绩,夺取了太平军据守多年的重镇武昌,连咸丰帝都表扬曾国藩:“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朱笔一辉,就赏赐了一个湖北巡抚之职。

哪知刚发出谕旨,咸丰皇帝就反悔了,最终赏赐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兵部侍郎衔,还被咸丰皇帝警告“严行申饬”,不等湘军修整,就急促命令东下剿匪。

有功受赏,理所应当。

国难当头,满清需要汉族官员,但又要防他们觊觎大清的江山。

曾国藩这次夺下武昌,应该算是湘军出道以来的一次小辉煌了。

他虽然没有得到湖北巡抚这一实职,但他在大清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曾国藩传》读后感(2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2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其人,“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爱之者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通过阅读,我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首先要有历史之同情,在保有时代的分析。

近年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和讨论,不断热议。

热议人身历程的励志、热议他一封家书“保全”曾家一段时间的繁荣、热议到诸多名人伟人的赞赏。

阅读,并非简单的看看古人是有什么故事,阅读是希望能汲取他人的经验,完善自身。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回顾了曾国藩的一生,了解到这个先天“不聪”的顽童,一路荣至天下重臣。

其中故事自然精彩,但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曾国藩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

早年他给自己定了修身十三条,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他对于人格的淬炼归纳核心为:“诚、敬、静、谨、恒”。

这放置当下依然有很优秀的现实意义。

“诚”——为人表里如一,依信守诺。

这也我们现在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8个字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个人价值要求。

“以诚立人”、“依信为人”是一个共同的社会要求。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这也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敬”——既是尊敬的态度,更是敬畏的心态。

我们应该有对人尊敬的态度,平等的思想,这是为人的基本态度。

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最为恐怖的。

敬畏不是怯懦,是自律。

为人应敬畏道德,以道德为身准则;为事应敬畏法律,以法律为为事的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规矩放在心间”才能真正做到“有凭有依”有章可循。

“静”——理解很多,我理解是一种冷静和从容。

“静”只是表象,其后是对人对事的深刻准备。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2023年《曾国藩》读后感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

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模;他作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

换句话来说,曾国藩在近代中国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广为流传,乃至于他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泽东对他这位有名的老乡评价甚高,历数古代帝王无赞语,独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曾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

这些都归于曾国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学问中能流传后世的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100封家书中,每篇都是脍炙人口,每句话都耐人品味。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其中一篇——对其弟们劝学的之道。

简述了: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

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有怎么能闻道呢?“唯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

学问之道,不可轻率地区评价或讥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评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

而现在那些讲理学和汉学的人,动不动就贬评汉唐儒家,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习。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7篇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7篇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7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

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

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动荡的朝堂,至诚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

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

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

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

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报复,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用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报告一、人物简介老话说的好:"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曾国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

他帮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

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个榜样。

曾国藩德行高尚、志趣高远,不仅仅是近代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不多见的。

他始终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达到古人“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铄今,没有一个人能与之相比,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立志一定要超出普通庸碌之辈,他不断克服困难,从中求得知识,不断亲身践行知识,不遗余力,即使经历重重艰辛阻碍也无法令他失去斗志;不求成效很快显现,谦虚地接受,勤勉地奉行,以刚直自立于世,坚定而有节操,以诚意为前导,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曾国藩传》作者用现代的目光和系统的方法,为读者展现了曾国藩不凡的一生,揭示了他能从进士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的人生之路。

为什么他一介书生,却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从一个乡下秀才,却成为毛泽东、蒋介石都学习的盖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修身之道、为官之道、创业之道、治军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都可在阅读《曾国藩传》中有所领悟。

二、人物事迹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获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楼(1773年天津盐商集资修建的3层楼阁,有房152间,天津著名建筑,又称海河或河楼,当时已经荒废)旧址及其西侧崇禧观15亩土地。

但最初几年只能隐蔽在东门附近的深宅大院中,开办仁慈堂养病院。

当然,曾国藩的个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了解的不在于其事迹的多少,而是我们能真正从其身上所学到的多少。

三、个人评价(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国藩传第十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第十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第十章读书笔记读罢曾国藩传的第十章,我仿佛跟着这位晚清名臣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的旅程。

这一章里,曾国藩所面临的局势那叫一个错综复杂。

他既要应对朝廷里的勾心斗角,又得操心战场上的瞬息万变。

就拿他指挥湘军作战这事儿来说吧,那细节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当时,湘军与敌军在一片山林地带交锋。

曾国藩亲自爬上高处观察战况,那表情严肃得就像能把石头给盯出个洞来。

他手里拿着望远镜,眼睛一眨不眨,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边,这边要加强防守,那边,那边赶紧进攻。

”身旁的将领们都紧张得大气不敢出,生怕听错了一个字。

这战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

湘军的士兵们一个个奋勇向前,可敌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抵抗异常顽强。

曾国藩着急啊,急得在原地直跺脚,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令旗,大声呼喊着指挥的口令。

他的嗓子都喊哑了,脸上沾满了尘土,可那眼神里的坚定却丝毫未减。

有个小士兵受伤了,被抬到后方。

曾国藩赶忙过去查看,一脸关切地问:“娃儿,咋样啦?挺得住不?”那小士兵咬着牙说:“大人,俺没事,还能接着打!”曾国藩感动得眼眶都红了,拍拍小士兵的肩膀说:“好样的,等打完这仗,给你记功!”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湘军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

曾国藩得知后,那叫一个火冒三丈,把负责粮草的官员叫来就是一顿臭骂:“你们这群饭桶,这点事儿都办不好,要是因为粮草误了事,我饶不了你们!”骂完之后,他又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四处筹措粮草,那忙碌的身影仿佛一刻都停不下来。

还有一次,湘军内部出现了分歧,几个将领因为战略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曾国藩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苦口婆心地劝说:“咱们都是为了打胜仗,为了国家,别光顾着争,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让将领们达成了共识。

这一章里,曾国藩所展现出的那种坚毅、智慧和担当,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在困境中不放弃,在混乱中保持清醒,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和国家的命运。

回想起来,曾国藩的经历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

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

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400字默认。

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

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2最近,我在网上读了《曾国藩传》。

这篇__令我感动的是:曾国藩的一生好学和他的忠诚。

曾国藩一生忠诚勤俭为根本,灵活多变的处世态度。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他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小孩,但他讲究学习方法。

他要求自己遵守克己之道,不断地自新和反省自己。

最后成为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

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

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我们在生活上要学习他的勤俭作风。

在学习上要学习他的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日日不断地反省自己。

正如他所说:“人要无一日不读书。

正是他的一生好学,忠诚的品德,造就了他成为中国近代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之一。

成语赫赫有名:赫赫:显着盛大的样子。

声名非常显赫。

如:《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又如: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赫赫有名的,怕没人知道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3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近日,拜读了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感慨良多。

纵观曾公之一生,从科举“七不中”到翰林帝师,一介书生,草创湘军,平内乱,几经生死,倡洋务,开眼看世界。

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名满天下人不妒,功高盖主主不疑,无愧千古完人。

曾公之智慧值得终身学习领悟,我年少浅薄,妄自分享两点个人体会。

一是下笨功夫。

“大道至简”,“天道忌巧,去伪守拙”、“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公大智慧的最好体现。

要终生保持“笨小孩”的空杯心态,下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不走捷径,不学投机取巧,不计较眼前得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恒心和毅力扎实走好每一步。

保持韧性,日拱一卒,死磕到底,终能星火燎原、水滴石穿。

二是心诚。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有善念,方得始终”、“其身正,不令而行”,心诚要有必胜的理想信念,更要有真诚待人的坦荡从容。

曾公之一生,光明磊落,心胸豁达,内圣外王,把一个“仁”字发挥到了极致。

不耍小聪明,不阳奉阴违,不两面三刀,学会感恩,有包容万物之心,保持一份善念,恪守君子之道,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

(景天宇)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3《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

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

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动荡的朝堂,至诚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

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

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

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

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报复,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用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

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至诚待人,在维护民族大义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奋力拼搏。

曾国藩在那个年代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现在的我们又该为了什么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说了吧。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4读完这本书后,我没有急着写书评,停了一天才写的书评,目的是为了以后再回顾的时候有个参照。

原先看书的时候有时写书评,有时没有书评,后来通过看书我喜欢上了看大家的书评,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看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内容情节都忘记了,所以感悟后决定以后哪怕是一句话也要自己反思一下。

我对本书的自我看法_这本书有具体的参考日记和书信,更能真实的反馈曾国藩一生的成长和人生的结束的全过程。

以下几点可供自己参考和学习!1.从现在开始学习记笔记,可以是书写版本的也可以是手机的记录本,做笔记目的是反思自己每一天和回顾人的一生自我成长的轨迹。

2.人聪明和笨是相对的,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其实都不笨,重要是有一颗进取的心和不断的坚持。

最后可能成功的反倒是笨人!在目前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的诱惑,要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自己真诚的内心和诚实的人生态度,自己会过的坦然。

有时感觉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动就是静,静就是动的自然发展规律,把握规律。

3.其实曾国藩刚开始人格是不健全的,自傲,偏见,自负等问题挺多,多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但是我最想知道这种人格的形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写出来,有点遗憾,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是通过主人公自我反思和听取别人意见中,改正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的的特点,但是在骨子里的自我个性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初心,在目前的职场中也是这样的,宁直不弯的人是很难生存的,要学会职场中的人生法则。

4.通过看书,要学会明辨是非,从我的观念中认为八国联军侵华,签订各项不平等的条约,不了解当时的背景下,自己认为清朝末期是非常可怜的,但是从书中我也学到了末期的政治昏庸,不诚信,不负责的国家主要人员的真实做法。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5最早把这本书列到必读清单里面,是受到白岩松的影响,白岩松的一段话令我非常好奇。

他说:“在《曾国藩》这套书里头,让我看到了最为复杂的人性,有让我最为尊敬的曾国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国藩,也有钻牛角尖的曾国藩,在一个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复杂,让我对人,对人性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因为我也想了解一下,人性到底是怎么一个复杂法?读完《曾国藩传》,对我启发最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曾国藩的“笨功夫”和“死磕”精神。

他通过超人的努力,走通了科举之路,曾国藩本人的天资连一般都谈不上,更不用说聪慧,秀才就考了7次才考上,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最扎实彻底的功夫,一步一个脚印。

做人讲究“拙诚”,不玩心眼。

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依靠奇谋诡计,只凭坚韧踏实,死磕到底。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胖每天以60秒死磕自己,我们很多007学员,都是以日更来死磕自己。

吴军说“人的成就,都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

我们通常定计划容易,开头也很多。

但能够有恒心的,有始有终的,做完一件事或者几件事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愿意下笨功夫,不愿意死磕到底,所以你就只有开头,没有结果。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智商。

自己也是没有恒心毅力的人,所以才加入007,来死磕自己。

二是:曾国藩善于自省。

年轻时,曾国藩也有很多缺点和毛病,并且知识面很窄,眼界见识也不高,他通过写日记天天自省,高度自律,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再一次证明了人的能力和自我要求是密切相关的,官场的失利也让他痛定思痛。

写信给各位好朋友,让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自己来了一场中年变革,为后面的事业奠定了基石。

我看得到上的朋友以及我们007的战友,很多人坚持冥想,也都是善于自省的人,自己也在坚持写“”每天三件事”,里面有一个小确幸,让我提升了自己对生活的幸福感,还有个昨日收获,让我反省了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缺点。

曾国藩也是在自省中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明白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行事过于放荡的人,表面上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真正的强者,都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最后曾国藩用诱之以名,拢之以利,网络天下英才,扩大巩固湘军,完成了他的“中年变法”。

对这一点我感触最深,最主要是因为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也一直是曾国藩说那个方刚之人,做什么就凭着自己的直性子,自以为是的观点。

在工作上,不喜欢公司那些讨好领导的人,觉得任何时候以实力说话,以至于在职场中一直磕磕碰碰。

在家里,也是暴脾气,和家人有事商量一言不合,就脸红脖子粗,说话声音也很大,方刚之气溢于颜表,很多时候,也让家人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是:曾国藩对于诋毁自己,谩骂自己的人态度。

文中说到了他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左宗棠每见一个人都要谈论他与曾国藩的前前后后,然后每次谈论都必大骂曾国藩。

跟部下,朋友吃饭也是顿顿破口大骂他。

对于左宗堂的不断攻击,他做出的反应是,第一,要求朋友们及家人不要回击左宗棠,避免火上浇油,反而鼓励他们尽量与左宗棠搞好关系。

第二,对左宗棠的攻击不闻不问,不予回答。

每次都有人听不下去了,告诉他左宗堂是如何骂他的时候,曾国藩都是不温不火,你可以说他达观,也可以说他淡然,也可以说他幽默,他相信自己的拙诚,终能白于天下,不必浪费精力与左宗棠争这些口舌。

扪心自问一下。

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这么坦然。

对别人的辱骂,误解,我们总是要和他辩一个高低,争下这口气,更有甚至还会撕破脸。

最后,以曾国番家书中,本人最喜欢的金句作为结束语自勉: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6作者简介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

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曾国藩: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