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

合集下载

三次科技革命(练习课)

三次科技革命(练习课)

1、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一次: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
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科 技领域硕果累累,如“神舟”飞天。
2、中国错过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 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 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建国前处于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封锁;十年文革的影响。
3、应对措施:①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等。
能力训练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 (1)请按面世的先后顺序,将材料一的四张图片所示物品排序。
②④③①
能力训练
细读材料文字、图片,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提的取变关化键。信息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慎审题干,明确问题数
贡献率 31% 33目% 、指60向% ; 80%
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规范书写答案
•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什(么1特)点用?规定的笔,在

初三下册历史第4课练习题

初三下册历史第4课练习题

初三下册历史第4课练习题(正文内容)请注意,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以题目名称的格式来进行文章书写。

初三下册历史第4课练习题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必修的课程之一。

在初三下册的历史教材中,第4课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供实践和思考的机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练习题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追求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战争的结果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范例。

无论是在拉美地区还是亚洲,后来的独立斗争都受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成为各国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楷模。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场战争后,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衰落,其他殖民国家也纷纷面临着独立运动的挑战。

这一事件打破了欧洲列强对世界的垄断,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契机。

练习题2:通过比较,分析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中,既有农耕文化的传统,也有游牧文化的影响。

这两种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长期以来,中国人依靠农业生产为生,农耕文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耕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中国历史上还有游牧文化的影响。

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例如,游牧民族的入侵促使中国王朝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

同时,游牧文化的传入也促使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练习题3:通过研究,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它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的出现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的工业经济转变。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近代科学文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2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精选习题3套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近代科学文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2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精选习题3套及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问世C.计算机的研制D.蒸汽机的改良2.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A.瓦特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卡尔•本茨3.2014年,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飞机这种当今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A.莱特兄弟B.福特C.史蒂芬孙D.富尔敦4.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5.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A.宝马B.奔驰C.大众D.福特6.“电气时代”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是()A.发电机的出现B.电力在生活上使用C.电力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广泛使用D.电能的开发和在生产上的使用7.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在()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A.蒸汽时代B.信息时代C.电子时代D.电气时代9.右图是3D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的画面。

100多年前的这场灾难中能够有600多人获得救助,是因为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A.手机通讯技术B.已蒸汽轮船C.无线电报D.计算机技术10.18—19世纪兴起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B.轮船火车的发明和发电机的发明C.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和电力的广泛应用D.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和电灯的发明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整个革命的进程缩短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C.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D.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12.人类在新能源的探索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A.煤炭和石油B.石油和电力C.电力和核能D.核能和太阳能13.大工厂与垄断组织是两次工业革命引发而生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A.影响和干预国家政治生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有标志性的成就是()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汽车的发明C.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D.电力的广泛应用15.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是()A.美国、德国B.英国、美国C.英国、法国D.法国、德国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内燃机的发明,当时的工业和交通工具都是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机器,今天大部分交通工具还是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机器,故选A。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附答案)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石油的开采量和石油的副产品越来越多。

石油大量开采主要得益于()A.电力的广泛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C.钢铁工业的发展D.垄断组织的出现2.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3.下列现象,你认为哪一项是可以发生的( )A.1392年,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B.1714年,你可以坐火车出行C.1870年,俄国工厂里农奴在做工D.1882年,在美国纽约,老百姓家里用电灯泡照明4.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在节省传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时期5.(2019•曲靖)如图为英国、德国、美国(含殖民地时期)、中国四国在世界制造产业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其中代表德国的曲线是()A.A B.B C.C D.D6.1870-1913年,英法两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劳动者生活待遇的改善B.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C.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D.使工人免于受剥削地位7.下图是英、法、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纵坐标单位%),造成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日益尖锐D.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运用8.(2019•南阳一模)[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

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该段话说明电灯得以传播的原因是()A.技术进步使电灯越来越好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C.总统等国家领导的推广和扶持D.广告大力宣传电灯的优点9.(2019•铜仁市)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五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五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近代化是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呈现的一条主线。

王刚同学整理了下列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幅图片,按近代化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讨好洋人C、维护清朝统治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

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

他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张之洞D、李鸿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与他相关的活动有(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②开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④率军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奕?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以下是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开平矿务局D、汉阳铁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这里评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某历史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其中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请你给这段宣传材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B.“汽车时代”的到来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2.英国作家查尔斯·穆雷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在历史上最知名的229位发明家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第一。

瓦特与爱迪生对社会的共同贡献是()A.开启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时代B.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使交通运输业发生革命性变化D.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3.观察下图,1870—1950年石油消费的比重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4.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要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福特汽车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D.新技术保证产品质量5.九年级(1)班准备举办以“发明家故事会”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下面不能入选的故事是()A.现代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B.赛璐珞制造技术的发明者——夏尔多内C.汽油内燃机的研制者——戴姆勒D.“发明大王”的故事——爱迪生6.某同学搜集整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见下表)。

观察该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的显著变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发明成果科学家或发明者科学发现或发明成果凯伊(机械师) 飞梭法拉第(物理学家)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哈格里夫斯(纺织工) 珍妮机西门子(工程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直流发电机瓦特(仪器修理工)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家)耐用的白炽灯泡、留声机、放映机等,取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斯蒂芬森(煤矿工人) 蒸汽机车本茨(工程师)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A.动力以原子能为主B.侧重于高科技领域C.美国的发明者居多D.发明者的身份专业化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4)传统工业的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原因: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 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 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 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 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 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 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 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 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史称“钢铁时代”。
.
从背景看:
1.都是在资产阶级政权稳定的基础 上开展起来的; 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3.都有充分的自由劳动力;
4.都有必要的科技积累;
5.都具备雄厚的资本; 6.都有广阔的市场,市场的需求对科技 提出新的革新要求。
.
从影响来看:
1.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使社会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都引起了 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 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
垄断组织的出现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 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 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 积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影响 消极: 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2) 表现:P36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产 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②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下列科技发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诺贝尔—现代炸药B. 海厄特—柴油内燃机C. 夏尔多内—放映机D. 爱迪生——人造纤维2.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

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第一架发电机;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

以内燃机为动力,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材料着重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A. 科学和生产紧密结合B. 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C.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D. 是以电为核心的科技革命4.“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与这段话相关的史实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5.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最具活力的地区是()A. 亚洲B. 欧美C. 非洲D. 拉丁美洲6.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电力的广泛应用B. 内燃机的应用C. 蒸汽机的改良D. 飞机的迅速发展7.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兴职业是()A. 纺织工人B. 火车司机C. 飞机驾驶员D. 网络工程师9.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下列发明前后对应错误的是()A. 瑞典的诺贝尔——现代炸药B. 法国人夏尔多内——人造纤维C. 美国人海厄特——塞璐珞D. 德国人奥托——汽油内燃机10.“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图)PPT课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图)PPT课件

生产:电力取代“蒸汽” ,成为机器主
要动力,促进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
的诞生。
钢铁工业出现
生活: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
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电冰箱
电饭煲
畅言教育
围绕“电”的发明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你 能













“发明大王”爱迪生(1847—1931) 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畅言教育
主要发明: 电灯、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 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2000多项。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爱迪生为什么 会取得如此辉煌的 成就?
畅言教育
·发展与危机交织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 | 上册
畅言教育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如果没有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畅言教育
自主学习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1 、
世纪下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工业革命。
•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
为核心的革命,此后电力取代 成为工
蒸汽动力 哪个更有优势?
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耗煤量大、效率低、污染严重
电力作为动力的生产车间动力强劲、环保
电力干净、方便、安全、造价低廉、传递速度快、 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按户按需分配能量
畅言教育
中国地图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课后精练》及答案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课后精练》及答案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0、21、22课)课后精练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A.水力B.风力C.电力D.煤炭2.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

这位发明家是()A.亨利·福特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3.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4.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相符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水力织布机B.史蒂芬孙——发电机C.爱迪生——耐用碳丝灯D.莱特兄弟——内燃机5.1876年,美国为纪念其独立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国际博览会。

假如你参加了这次博览会,你在会上见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可能是()6.交通工具的发明和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的发明者分别是()A.瓦特、莱特兄弟B.史蒂芬孙、卡尔·本茨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茨D.史蒂芬孙、莱特兄弟7.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

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A.卡尔·本茨B.莱特兄弟C.史蒂芬孙D.富尔顿8.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依据右图提示,指出与形成这种状况有关的发明是()A.瓦特改进蒸汽机B.卡尔·本茨发明汽车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D.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9.某班举办“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图片展”,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几张历史图片。

其中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0.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收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瓦特”“蒸汽时代”“爱迪生”“电气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便捷C.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对立尖锐 D.恐怖活动日益猖獗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B.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D.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4.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

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两次工业革命推动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5.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哪个国家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是?()A.英国、法国 B.美国、英国 C.法国、德国 D.美国德国6.“曾经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该内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材料讲述的是()A.环境破坏问题越发突出 B.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C.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D.自然灾害的严重7.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8.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促进社会发展 D.推动城市化发展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某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为了悼念他,全美国熄灯一分钟,甚至连自由女神手上的火炬也不例外,人们送给他‘照亮世界的人’的美誉。

”这位发明家是( )A.哈格里夫斯B.爱迪生C.瓦特D.法拉第3.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①石油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生产原料以棉花为主③交通运输业从地面向天空发展④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6.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飞机9. 18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车展,它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为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德国工程师有( )①戴姆勒②瓦特③卡尔•本茨④亨利•福特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8. 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9.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试飞成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洋务运动练习题1.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2.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

这里的“他”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4.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奕②张之洞③李鸿章④洪秀全⑤左宗棠⑥曾国藩A.①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6.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B.安庆内军械所C.福州船政局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7.美国人华莱士曾指出:“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这里评述的是左宗棠()A.创办福州船政局B.收复台湾C.镇压太平天国D.收复新疆8.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

其中有称他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的评价。

这是因为李鸿章()A.签订了《南京条约》B.镇压太平军C.签订了《北京条约》D.兴办洋务企业9.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虎门销烟D.金田起义10.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时作业:九下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基础巩固1.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2.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约为80万吨;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约为2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良C.发电机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3.下面的“发明者与成就”不相对应的是()A.斯蒂芬森——火车B.戴姆勒——汽油内燃机C.夏尔多内——无烟炸药D.莱特兄弟——飞机4.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

为流水线生产汽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B.亨利·福特C.卡尔·本茨D.法拉第5.伦敦市场1907年5月2日的物价变化情况当天就传到了纽约。

这是由于发明了()A.飞机B.电报C.轮船D.网络6.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以蒸汽为新动力B.首先在英国发生C.以电力为新动力D.近代工厂的开端7.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

材料表明美国()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拓展延伸8.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

这种机器很快在全国广泛应用。

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
一、选择题
1.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史蒂芬孙
2.1895年,从英国伦敦到曼彻斯特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你不可能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是( )
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的纽约街头有了路灯
C.可以有一天用电话向家人拜年
D.出现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和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基本条件是( )
A.蒸汽机的不断改进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制
5. 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仅为80万吨,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猛增到2000万吨,你认为导致世界
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
6.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开始时间是(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初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远影响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强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D.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9.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
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10.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们出行更为便捷。

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运行于陆上、海上和空中的交
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陆——海——空
B.海——陆——空
C.陆——空——海
D.空——陆——海
11.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以——为核心的革命。

( )
A.蒸汽
B.电
C.信息技术
D.内燃机
12.标志着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事件是( )
A.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B.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C.原子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3.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是在( )
A.20世纪初
B.19世纪末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中期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请回答:
(1)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2)材料三中图一、二所示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三中图一、二同时发明的新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4)说一说两次工业革命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

2.【答案】A 解析:按时间段掌握交通工具。

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答案】D 解析:1903年出现的莱特兄弟飞机,所以十九世纪末是看不到的。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大大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6.【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解析:发明成果的先后时间。

11.【答案】B 解析: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到电气时代。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案】
(1)爱迪生、贝尔、马可尼、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等。

(2)蒸汽机和内燃机。

(3)火车、汽车。

(4)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人们物质文化上的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弥补了交通领域的不足;人类实现在空中飞翔的梦想;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