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效果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真菌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生殖器的真菌性疾病较为常见。
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通过性接触传染,故需要规范化治疗,以减少真菌的繁殖与上行感染。
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并可缩短疗程,为治疗真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观察病例共50例,均为男性病例。
25例服用伊曲康唑,另25例服用特比萘芬,4周后疗效对比:伊曲康唑治疗组治愈率为87.88%(χ2=4.44,P<0.05),特比萘芬治疗组治愈率为63.64%(χ2=4.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使用;疗效分析1抗真菌药物的现状1. 1多烯类药物1 .1 .1制霉菌素脂质体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等均有良好作用,经皮肤黏膜用药不吸收,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注射用药肾毒性大。
临床上仅限于局部治疗口咽部、胃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
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与制霉菌素相仿,对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曲霉、根霉、镰孢霉、毛霉、梨头霉和球孢子菌属等均有抗菌活性。
本品体外不但对白色念珠菌有效,包括对部分耐两性霉素B的白念珠菌亦具有良好活性,而且对非白念珠菌如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具有活性,但不及对白念珠菌。
能有效抑制全部受试曲霉株包括伊曲康唑耐药株;对黄曲霉的抗菌活性略优于两性霉素含脂复合制剂,但不及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
本品对临床常见真菌分离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F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相差不大,在人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药物终末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相应延长,给药剂量范围在0 25~0 75mg/kg时,AUC呈线性增长;剂量增加至0 75~1 0mg/kg,AUC不再改变,代谢达饱和状态。
本品易于和网状内皮系统结合,在肺、肝、脾组织中达到较高浓度,由于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肾组织中也有较高的浓度。
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作者:吕佩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究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12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疗法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55/60)和71.67%(43/60),治疗后第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57/60)和76.67%(46/6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甲真菌病采用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适合推广。
【关键词】甲真菌病;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序贯疗法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48Effect and security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LYU Pei-sh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onychomyc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91.67% (55/60) and 71.67% (43/60).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95.00% (57/60) and 76.67% (46/60).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shows obviously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nd it is also safe and reliable. So it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Key words】 Onychomycosis; Itraconazole; Terbinafine; Sequential therapy甲真菌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科疾病,甲真菌是引起皮肤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vcol,February2010,V ol5.No.1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王爱平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34)继续教育?【摘要】医生在应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治疗真菌病时,除了需要熟悉其药物的固有不良反应外,还应重视抗真菌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7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827(2010)01-0044-04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是皮肤科常用的3种系统抗真菌药物,医生除了需要关注其药物固有不良反应外,还要重视患者的联合用药以及所用药物之问的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三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表现为疗效提高或毒性加大)或作用减弱(表现为疗效降低或毒性减轻).患者合用多种药物时,应力求避免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某药的毒性加大和(或)疗效降低,此乃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要特别注意以下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意外(心跳骤停或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休克,呼吸麻痹(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惊厥,出血,低血糖昏迷,肝,.肾,骨髓等实质性器官损害¨.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主要是经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代谢,人类有5O多种功能性CYP450基因,但参与药物肝脏代谢的主要为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抗真菌药物是一类比较容易影响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j.下面简要介绍这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便临床医生能更好的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病.作者简介:王爱平,女(汉族),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cn1特比萘芬(Terbinafine)1.1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5%.最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4.9%),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其次为皮肤反应(2.3%),主要包括荨麻疹,红斑,瘙痒;罕见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固定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脓疱型银屑病样皮疹,脱发,超敏综合征和血清病样反应等;还可以诱发某些疾病或使原发病加重,如银屑病,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LE,玫瑰糠疹.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1.2%),头晕,感觉异常,可有0.7%的味觉紊乱(低体重,缺锌,有味觉丧失史,老年人,女性患者易感).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1:40万)或血小板减少(1:20万),因此连续治疗4~6周以上时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罕见有绿视,前眼色素层炎和结膜炎,月经紊乱,血脂轻度升高,肌痛,关节痛,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化验一过性异常,性功能障碍.GarciaRodriguez等对GeneralPracticeRe-search数据库中1991~1996年间69830例20~79岁无肝病史的患者进行定群研究,结果显示特比萘芬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5/10万人.尽管如此,特比萘芬仍可导致少数人致死性肝损害.刘龙等综述了国内外报道的40例与该药有关的肝损害病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24~75岁;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d一18周;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有3例为肝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ycol,February2010,V ol5,No.1 疫性肝炎;1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肝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CYE~.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所致.因此,既往有肝损害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特比萘芬;持续应用超过4~6周时,应监测肝功能.Chang等就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连续或冲击/间歇疗法治疗手足癣,体股癣和甲真菌病的安全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122项研究,患者总数19298例.特比萘芬连续疗法(250mg/d)纳入57项,病例3563例,综合风险评估(pooledriskestimates)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3.44%;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0.34%;转氨酶升高而未终止治疗为0.70%.特比萘芬冲击疗法(500mg/d,应用1周,停药3周)纳入6项,病例514例,结果分别为2.09%,0.56%和0.92%. 特比萘芬连续疗法与伊曲康唑高剂量连续疗法相比有较好的肝脏安全性,其冲击疗法并未减低转氨酶升高的风险性.1.2药物相互作用特比萘芬经由多种CYP450酶代谢,包括CYP1A2,3A4,2C8,2C9,2C19,2D6等,如果某一种CYP450酶代谢了另外一种合并用药,特比萘芬可转由其他CYP450酶代谢.特比萘芬主要对CYP2D6有一定影响,不抑制CYP3A4,因此不影响经由该酶代谢的药物.因此,特比萘芬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与西咪替丁合用,可抑制特比萘芬的血浆清除及代谢;与咖啡因合用,可延长特比萘芬的半衰期.与苯巴比妥,利福平合用,可加快特比萘芬的清除和代谢.与主要由CYP4502D6介导代谢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型合用,因特比萘芬可抑制CYP2D6代谢系统,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心血管系统用药普罗帕酮,恩卡因及美西律的代谢中,CYP2D6起主要作用,尽管没有合用的报道,最好避免之J.特比萘芬无禁忌用药.一项25884例患者参与的特比萘芬上市后不良事件监测研究,有38.6%的患者有伴随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42.8%的患者有伴随用药,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降糖药物,他汀类等; 22.7%的患者年龄>60岁;72.2%的患者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平均疗程l2周,但无药物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引.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2.1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1%.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6.5%),呕吐,腹痛(2.7%),腹泻(3.2%),厌食(3.3%),腹胀,口干及便秘.其次为皮肤反应,包括皮疹(4.8%)和瘙痒(1.6%),罕见血清病样反应,超敏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紫癜样皮疹,脱发等.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2.1%),头晕,疲劳,嗜睡,偶见幻觉和眩晕,有周围神经病变的个案报道.0.4%~3.5%的患者出现可逆性四肢水肿.在大剂量使用本药时致低血钾症高达6%E9],可引起心室纤颤.罕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轻度高血压,肾上腺机能不全,男性乳房增大,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高甘油三脂血症等J.罕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告,即使如此伊曲康唑在用于这类患者应权衡利弊使用J. GarciaRodriguez等研究显示伊曲康唑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0.4/10万人.症状性肝酶升高均发生在连续疗法,冲击疗法无类似报道.引起的肝损伤多以小叶问胆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特点,但也有混合类型,既有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又有肝细胞损伤,有个案报道出现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不清楚.因此,持续应用伊曲康唑4~6周以上时需要进行肝功能监测;除非患者有潜在肝病史,或有肝功能不良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否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时不需要监测肝功能.对有肝病及特异质患者最好不用伊曲康唑治疗.Chang等研究显示伊曲康唑连续疗法(100mg/d)纳入29项,病例1307例.综合风险评估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1.96%;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0.11%;转氨酶升高未终止治疗为1.24%.伊曲康唑连续疗法(200mg/d)纳入14项,病例2183例,结果分别为4.21%,0.70%和1.90%.伊曲康唑冲击疗法(400mg/d,应用1周,停药3周)纳入25项,病例2856例,结果分别为2.58%,0.39%和1.04%.结果显示伊曲康唑200mg/d连续疗法由于不良反应和转氨酶升高而终止治疗率较高,而冲击疗法较低,且风险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vcol,February2010.V ol5.No.1 2.2药物相互作用伊曲康唑是CYP3A4酶抑制剂J,可竞争性抑制许多经由CYP3A4酶催化的药物代谢,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提高,药物作用延长,不良反应增加.在报道的不良反应中,以伊曲康唑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主10-121.合用影响伊曲康唑胶囊吸收的药物有H受体阻断药(包括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质子泵抑制药(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和抗HIV药去羟肌苷.合用可降低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的药物有抗结核病药利福平,利福布丁,异烟肼,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扑米酮,磷苯妥英等.'"'BJ.合用可提高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的药物有磺胺异嗯唑,利托那韦,茚地那韦,红霉素,甲红霉素.可被伊曲康唑提高血药浓度的药物较多,包括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14];心血管系统药物包括奎尼丁,地高辛,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尼卡地平, 依拉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抗组胺药包括阿斯咪唑,特非那定和咪唑斯汀;抗肿瘤药包括长春碱类药物,环磷酰胺和白消安;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包括地西泮,苯巴比妥,氯氮卓,三唑仑,咪哒唑仑, 丁螺环酮,佐匹克隆,阿普唑仑;磺酰脲类降糖药包括甲苯磺丁脲,格列美脲,醋酸己脲,氯磺丙脲,妥接磺脲,格列吡嗪及格列苯脲;非磺酰脲类降糖药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曲格列酮和瑞格列萘;胰岛素;抗凝药包括华法林,茴茚二酮,香草醛;其他包括克拉霉素,安普那韦(抗HtV药),阿芬太尼(麻醉用药),伊马替尼(抗信号传导药),西地那非等.因西沙必利,奎尼丁,地高辛,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斯咪唑,特非那丁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禁止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洛伐他汀和白消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增加肌病或者横纹肌溶解的风险,禁止联用.禁止与三唑仑,咪达唑仑合用.伊曲康唑在儿童中的不良反应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儿童对伊曲康唑有很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见(1.9%~3.5%),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也少见.儿童同时患几种疾病的概率较小,因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问题不及成人突出.提示伊曲康唑在一定程度上,在儿童的使用有比成人更高的安全性.3氟康唑(Fluconazole)3.1不良反应发生率5%~16%.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7%),包括恶心,腹痛,腹泻和呕吐.皮肤反应(4%)有皮疹和瘙痒,罕见多形红斑,固定药疹,血管性水肿,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逆性脱发等.神经系统可有头痛(8%),睡眠差,频繁噩梦,心情烦躁等,严重者出现幻觉和思维障碍,偶致癫痫发作.罕见低血钾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肾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不全,月经异常,关节痛等J.氟康唑无症状肝酶升高约1.3%;症状性肝酶升高约1.4:10万.急性肝坏死,暴发性肝衰竭及亚急性线粒体肝病等有个案报道.肝损伤类型为混合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性肝损伤J.对较长时间用药的患者应定期的进行血液学和肝功能检查.氟康唑还可引起QT问期延长, 因此有潜在室性心率失常危险性的患者用该药时, 应注意进行心电图监测J.Chang等研究显示氟康唑连续疗法(50mw"d)纳入5项,病例879例,综合风险评估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1.51%;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1.22%;转氨酶升高未终止治疗为1.63%.氟康唑间歇疗法(150mg/周)纳入13项,病例899例,结果分别为1.98%,0.39%和0.81%.氟康唑间歇疗法(300~450mg/周)纳入5项,病例507例,结果分别为5.76%,0.85%和不详.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相比氟康唑无论连续或间歇疗法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率均较低,但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增高.3.2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是CYP2C9的抑制剂,并有轻微的抑制CYP3A4的作用J.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氟康唑的血药浓度J.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可降低氟康唑的血药浓度.与磺酰脲类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H受体拮抗剂,茶碱和氨茶碱,2010年2月第5器第1期ChinJMvco1.February2010.V ol5.No.1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二氮卓类(如咪达唑伦,三唑伦),齐多夫定,利福喷丁,避孕药(炔雌醇或炔诺酮),双香豆素抗凝药(华法林等),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和阿斯咪唑),心血管系统药物(如硝苯啶,氟伐他汀)合用,可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升高,故联用时应谨慎,必要时需要监测后者的血药浓度.与西沙必利合用,可能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故禁止两者联用¨.氟康唑可能降低氯沙坦的药理作用.4结语Chang等研究显示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率从1.5%(氟康唑50mg/d)到4.2%(伊曲康唑200mg/d);肝脏损害需要或不需要终止治疗率均<2%.对于口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为特异体质所致,倾向于发生在治疗的前几周,其发生与时间呈非线性关系.说明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免疫正常人群使用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多数研究认为¨J,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比年轻人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发生率在2O~29岁组为3%,51~60岁组为14.3%,61~70岁组为15.7%,71—80岁组为18.3%,81岁以上组为24%.其次老年人由于多病性,多种药物同时应用的机会较多,随之而来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也多.治疗老年人疾病时的用药原则与在年轻人并无不同,但须熟悉老年期生理,解剖改变所引起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特点.警惕15服多种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无疑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同时口服多种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选择药物相互作用比较少的药物.[2]参考文献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42,489-490.王仁云.抗真菌药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1):52-55.[3][4][5][6][7][8][9][10][12][13][14][15][16][17][18]47?王爱平,王亮春,李若瑜.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98-499. GarciaRodriguezLA,DuqueA,CastellsagueJ,eta1.Acohoa studyontheriskofacuteliverinjuryamongusersofketocon- azoleandotherantifungaldrugs[J].BrJClinPharmacol,1999, 48(6):847-852.ChangCH,Y oung?XuY,KurthT,eta1.Thesafetyoforalantifun- galtreatmentsforsuperficialdermatophytosisandonychomyco- sis:ameta-analysis[J].AmJMed,2007,12O(9):791-798.刘龙,景宝洁,吴璐.特比萘芬引致的肝损害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4):271-273.VickersAE,SinclairJR,ZollingerM,eta1.Mutiplecytochrome P-450sinvolvedinthemetabolismofterbinafinesuggestalimit—edpotentialfordrug—druginteractions[J].DrugMetabDispos, 1999,27(9):1029—1038.HallM,MonkaC,KruppP,eta1.Safetyoforalterbinafine:re—sultsofapostmarketingsurveillancestudyin25,884patients [J].ArchDermatol,l997,133(1O):1213-1219.陈平.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 (11):12—14.GuptaAK,ChwetzoffE,DelRossoJ,eta1.Hepaticsafetyof itraeonazole[J].JCutanMedSurg,2002,6(3):210-213.周琼.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机制[J].医药导报,2002,21(增刊):76_77..徐海涛,翻秀勤,韩瑞顺,等.与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处理[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 17(4):283-285.吴绍熙,郭宁如.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5):350-354.李新平,马红钗,昝日增.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5):320—324.张善堂,钱启辉,江国庆.伊曲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39-741.罗权,林玲,张锡宝.伊曲康唑在儿童真菌病中的应用[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5):273-275.KatzHI.Druginteractionsoftheneweroralantifungalagents [J].BrJDermatol,1999,141(Suppl56):26-32.GuptaAK.KatzHI.ShearNH.Druginteractionswithitraeon—azole,fluconazole,andterbinafineandtheirmanagement[J].J AmAcadDermatol,1999,41(2Pt1):237-249.[收稿日期][本文编辑]2009-08施慧。
甲真菌病治疗指南
甲真菌病⽪肤癣菌病⾜癣甲沟炎慢性粘膜⽪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甲真菌病治疗指南相关疾病:该指南是英国⽪肤科医师协会针对⽪肤科医⽣制定的,反映了当前⽂献报道中的最佳研究资料。
在解释这些资料时应慎重,因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结论或推荐⽅案。
在应⽤该指南时,需因⼈⽽异,因地制宜。
遵守指南并不能确保万⽆⼀失,因此对实施指南时的偏离不应都归咎于疏忽(该指南并不能保证⾯⾯俱到,在实际应⽤中可加以变通)。
简介: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肤病之⼀。
英国对10000⼈进⾏的⼀项⼤规模的问卷调查显⽰发病率为2.71%。
芬兰和美国最近的真菌学对照调查表明,发病率为7%~10%。
甲真菌病发病率的升⾼和有效抗真菌新药的研制使该病的治疗成为医患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但是,治疗前常常没有得到真菌感染的确证,因此很难确定其后培养出的真菌是原发还是继发感染的致病菌;由于对不同抗真菌药的抗菌作⽤了解不全⾯⽽导致⽤药种类不当和疗程⽋妥亦是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定义:甲真菌病是甲组织的真菌感染,致病菌包括⽪肤癣菌、⾮⽪肤癣菌的霉菌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
80%的甲真菌病会累及趾甲;9%以上的病例由⽪肤癣菌感染引起,其中主要为红⾊⽑癣菌。
甲真菌病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型: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 ), 浅表⽩⾊型(SWO ), 近端甲下型(PSO ), 念珠菌甲真菌病和全甲毁损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 ):DLSO 是甲真菌病最常见的类型,绝⼤多数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
此型可累及甲床,真菌通常先侵犯的是甲侧缘⽽⾮甲板,然后沿着附近的甲床扩散,导致甲下⾓质过度堆积和甲的剥离。
DLSO 可能仅局限于甲的⼀侧,也可由⼀侧扩散⾄整个甲床,直⾄波及近端的甲皱襞,使甲板碎裂。
病因通常为外伤,但也可由具有嗜⾓质性的⽪肤癣菌侵⼊甲板引起。
检查周围的⽪肤,往往会发现⾜癣的证据。
趾甲癣是指甲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甲的增厚有所不同。
浅表⽩⾊甲真菌病(SWO ):SWO ⼤部分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为须癣⽑癣菌。
灰指甲的危害 治疗灰指甲迷信偏方信不得
灰指甲的危害治疗灰指甲迷信偏方信不得偏方或致甲沟炎,拔甲易感染去年6月,大三学生小敏穿凉鞋时,突然发现右脚大脚趾甲一侧变成灰黄色,摸上去还有些粗糙、变厚。
她在网上检索,发现自己得了灰指甲。
小敏便用指甲油掩饰,但今年一入夏,她发现灰指甲已经蔓延到第二个脚指头,而且最初的病甲明显凹凸不平,很难看。
她求助网络,发现有很多病友提供治疗偏方,有的建议把大蒜去皮拍碎后敷在患处,有的建议把病变的指甲拔掉,还有的建议每天早晚用一定浓度的冰醋酸溶液浸泡病甲十分钟。
甚至还有超级组合版,即晚上把蒜泥泡在米醋里,次日敷在经过局部修剪的病甲处,连敷几个月就能治愈灰指甲。
由于发帖者言之凿凿,小敏如获至宝,立即尝试超级组合版。
然而,蒜泥刚敷上去,指甲边缘的皮肤组织便红肿刺痛。
小敏忍痛坚持了一周,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得了甲沟炎。
用醋和蒜来对付灰指甲没多大效果,而且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引发甲沟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表示。
有些美容店、修甲铺号称可采用亮甲疗法对付灰指甲。
赖维指出,亮甲只是用化学方法杀真菌,但目前国际上公认外搽效果最好的阿莫罗芬甲搽剂,有效率也只达到50%,且必须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使用。
在美容店和修甲铺治疗,效果并不好,而且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并导致接触性皮炎。
赖维说,更重要的是,甲的病变只有50%是灰指甲,银屑病甲病、甲扁平苔癣的表现与灰指甲非常相似,只有专科医生才能准确鉴别。
拔掉病甲也不会自然长出健康新甲。
致病真菌无孔不入,除了病甲,还会藏身周围皮肤组织。
病甲去除后,碉堡还在,随时可附身新长出来的指甲。
另一方面,拔除患甲时,一旦消毒不严格,容易继发感染,而且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不宜拔甲。
灰指甲症状指甲变色、增厚、翘起赖维指出,甲真菌病不是由单一真菌感染所致,它是由许多类型的真菌如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等引发,这三类真菌既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混合感染致病,混合感染约占病人总数的10%,治疗更为棘手。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
续服用 3 个 疗 程 。观 察 组 采 用 伊 曲 康 唑 胶 囊 联 合 特 比萘 芬 片 间 歇 冲击 疗 法 治疗 , 伊 曲康唑 2 0 0 mg + 盐 酸 特 比萘 芬
片2 5 0 mg , 口服 , 1次 ・ d ~, 连续 服用 7 d , 停药 2 1 d为 1 个 疗程 , 连 续 服 用 3个 疗 程 。对 2组 的 疗 效 、 真 菌 学 治 愈 率、 复 发 率 及 不 良反 应 进 行 比较 。结 果 观察组近期 ( 2 0 1 1 年 1 — 6月 ) 、 远期 ( 2 0 1 1 年 7月 至 2 0 1 2年 7月 ) 治 疗 总
者 按 随 机 数 字 表 法分 为 对 照 组 和观 察 组 , 每组 9 4例 。 对 照 组 给 予 伊 曲康 唑 胶 囊 2 0 0 mg , 口服 , 2次 ・ d ~, 连 续 服 用
7 d . 停药 2 1 d为 1疗 程 ; 其 中指 甲真 菌 病 患 者 连 续 服 用 2个 疗 程 , 趾 甲真 菌 病 或 者 指 甲合 并 趾 甲真 菌 病 的 患 者 连
a n d t e r b i n a i f n e o n o n y c h o my c o s i s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1 8 8 o n y c h o my c o s i s p 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效果分析
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效果分析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50 例甲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采用特比萘芬片治疗75例,对照组采用酮康唑片治疗75例。
经过2w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150例患者中,特比萘芬片治疗组有效率93.80%,酮康唑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61%。
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特比萘芬片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酮康唑片组,P值为0.003(<0.05)。
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w后,均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抽血检测,发现两组肝功能均无显著性变化,与正常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癣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服用酮康唑片的有效率。
同时,在两种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标签:特比萘芬片;酮康唑片;甲癣;疗效分析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酵母菌、皮肤癣菌,以及由霉菌,又称为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而导致的人体甲部感染[1]。
而甲癣(tinea unguium),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认为是甲病,往往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甲板而引起的指甲感染[2]。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证明大多的足癣可以直接传播,而导致患者出现趾甲癣的情况。
但是,指甲癣的传播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能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引起的指甲感染,另外一种传播方式是由手癣传播而来[3]。
2012年8月~2013年7月,作者用内服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的方法对150例甲癣患者进行对照性治疗分析,以便探索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7月某医院的150例甲癣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4 ~73 岁,平均年龄(37.8±0.5)岁,其中女79例,男71例;平均病程32d。
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灰指甲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得了灰指甲一定要积极治疗,治疗灰指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手术治疗。
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享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吧,仅供参考。
1、由于口服灰黄霉索治疗灰指甲疗程长达一年以上,且疗效低,治愈者不足50%,半数患者会复发,因此目前已经很少应用。
2、口服酮康唑治疗灰指甲,需要连续服药1~2个月,中毒性肝炎发生率很高,死亡病例也不少,因此目前也较少应用。
3、氟康唑主要治疗系统性真菌病,一般不应用于治疗灰指甲。
因此,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灰指甲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只有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
1、口服抗真菌药可以用于治疗临床上所有类型的灰指甲,可以应用于患有各种全身性疾病的灰指甲患者,如艾滋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
其优点是疗效好,治愈率可达80%~90%,明显高于外用涂剂,可应用于甲破坏较严重,外用涂剂治疗无效的病例。
2、口服抗真菌药也有很多缺点,因治疗灰指甲时抗真菌药物疗程较长,常会导致一定的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且药物价格相对昂贵,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二,灰指甲总是很讨人厌,不单是自己痛苦,还会传染给别人。
灰指甲的危害表现为并发症多。
灰指甲的患甲暴露于外,一旦受到各种外伤,细菌易于长驱直人,从而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
而灰指甲的偏方有:1、碘酒涂擦:碘酒涂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将病变的皮肤组织给腐蚀掉,让它重新生长,以预防甲沟炎。
或使用桦南灰指甲修护液涂擦,效果更佳,它能有效消除因真菌、霉菌感染引起的指甲发黄、变色、增厚、变形、易碎等问题,让指甲恢复健康光泽有弹性!2、灰指甲据医学检查是由真菌引起的,而真菌生存的环境是碱性,我们正常的指甲应该是中性才对,所以我们就调节导致灰指甲的真菌场所的酸碱平衡度,我们用醋精将真菌的碱性场所破坏掉,使其场所呈中性,将真菌抑制,这样将有效摆脱灰指甲的折磨。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陈慧【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amorolfine liniment combined with oral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in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Method:4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nychomycosis from Jan. 2014 to Aug.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morolfine lin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or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8.3%(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mycolog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use of combined oral antifungal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can effectively kill or inhibit fungi, conducive to the consolidation effec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used.%目的:观察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傅媛媛;王亮;陈晓平【摘要】目的比较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2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特比萘芬0.25g,qd,指甲真菌病组连服6周,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12周.另一组给予伊曲康唑0.2g,bid,连服1周,停药3周为1个冲击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服2个冲击疗程,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3个冲击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0%和95.7%,伊曲康唑组为73.9%和78.3%.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5%和95.3%,伊曲康唑组为75.0%和82.8%.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优于伊曲康唑(P<0.05).【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2(037)008【总页数】3页(P后插2-后插4)【关键词】甲真菌病;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作者】傅媛媛;王亮;陈晓平【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皮肤病医院,杭州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皮肤病医院,杭州311200;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我院为皮肤病医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甲真菌病220例应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其中指甲真菌病92例,趾甲真菌病48例,指甲真菌合并趾甲真菌病80例。
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标准为临床诊断为甲真菌病[1],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患者,三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一个月内未接受局部抗真菌药治疗。
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肝、肾、心、肺、神经系统病者,对唑类、丙烯胺类抗真菌药过敏者,不能按时服药者,不能定期复查者。
所入选的患者,男性为134例,女性为86例,年龄为18~55岁,病程3个月~14年。
其中指甲真菌患者92例,趾甲真菌患者48例,指甲真菌合并趾甲真菌患者80例。
指甲扁平苔藓怎么办好呢
指甲扁平苔藓怎么办好呢指甲扁平苔藓是一种让人非常苦恼的疾病,它会让你的指甲变得脆弱、凹陷,甚至有可能出现指甲掉落的情况。
那么如何有效地治疗指甲扁平苔藓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一、治疗方法1.使用外用药膏在指甲扁平苔藓的初期,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外用药膏对症治疗,一般使用一些含有维生素A、凡士林、钙离子和水杨酸等成分的药膏对指甲扁平苔藓的初期症状进行缓解和治疗。
2.口服药物如果病情严重,口服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抗生素主要是指一些针对感染细菌的药物,这种治疗方式常常用于感染引起的指甲扁平苔藓。
抗真菌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指甲扁平苔藓。
3.外科手术如果指甲扁平苔藓导致指甲的变形、压迫神经及血管,妨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消除畸形、重建指甲形态和功能。
二、注意事项1.保持指甲的清洁在治疗指甲扁平苔藓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指甲的清洁。
指甲扁平苔藓会让指甲变得脆弱、易于感染,因此保持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地防止进一步感染和疾病的扩散。
2.避免随意涂抹指甲油尽管涂指甲油可以美化指甲,但是在指甲扁平苔藓的治疗期间,应该避免使用指甲油。
指甲油会对指甲造成一定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疾病的症状,可能还会导致感染等问题。
3.饮食调理在治疗指甲扁平苔藓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
合理的食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
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B、C、D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4.避免受伤在指甲扁平苔藓治疗期间,我们应该避免使指甲暴露在外面的东西容易对指甲造成损伤,如使用钥匙时,可以用背面插入。
如果要进行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应该选择指甲不容易发生损伤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登山等。
总之,指甲扁平苔藓虽然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坚持治疗并且注意保健,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的疗效观察与治疗成本比较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的疗效观察与治疗成本比较目的:观察比较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
方法:随机选取趾甲癣患者分二组,A组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口服伊曲康唑200㎎、每日二次、连用七日、停药三周为一疗程,重复五个疗程;B组口服特比萘芬250㎎、每日一次、连续20周。
停药后48周,进行疗效评估和观察不良反应,并做二组之治疗成本分析比较。
结果:A组有43例,完全治愈29例、显效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31例(72.1﹪)。
不良反应为3例(6.9﹪);B组有41例,完全治愈31例,显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33例(80.5 %)。
不良反应4例(9.7%),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未见与其它药物间之交互作用。
二者总有效治疗率70%以上,疗效相似。
结论:口服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皆相近,是治疗趾甲癣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以口服伊曲康唑较为经济。
标签:趾甲癣;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临床疗效趾甲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患病率约4%-7%,常倂发体癣、手足癣和股癣等,外用制剂的疗效有限,因治疗周期长,少有人能坚持治疗,故治愈率极低[1]。
口服药物治疗趾甲癣,有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服药周期长、耐受性差等不足。
据文献报告,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与其它药物间交互作用很少,不良反应也少。
治愈率一般约在60%至85%之间[2,3]。
我们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趾甲癣患者84例分二组,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进行疗效观察,并做每病例的成本分析比较,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与方法1.1 病例1.1.1 入选条件:年龄大于17周岁,有典型趾甲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趾甲直接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间有并发体癣、股癣与手足癣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并愿意接受定期回访。
1.1.2 排除条件:在近六个月内使用过系统抗真菌药者;在1个月内有外用过抗真菌药者;趾甲畸形者;患银屑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患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
为 口服 伊 曲康 唑胶 囊 02 ,bd .g i,饭 中或 饭 后 即服 ,
连 服 1 ,停 药 3 为 一 疗 程 。指 甲真 菌 病 组 服 药 2 周 周 个 疗 程 , 并 于 停 药 后 ,停 药 后 4 ,停 药 后 1 周 观 周 2 察 疗 效( 药 后 指2 疗程 以后1 停 个 。趾 甲真 菌 或指 甲真 菌 合 并 趾 甲真 菌 病 组 服 药 3 疗 程 ,并 于 停 药 后 , 个
停 药 后 8 ,停 药 后 2 周观 察 疗 效 ( 药 后 指 3 疗 周 4 停 个
1 临床资料 . 1 入 选 标准 为 临床诊 断 为 甲真 菌病 [,真菌 直接 镜 ]
检 阳性 的患 者 ,三 个 月 内未 接 受 系 统 性 抗真 菌 药 物 的 治疗 ,一 个 月 内未接 受局 部 抗 真 菌 药 治疗 。排 除 孕 妇 、哺 乳 期 妇 女 ,患有 肝 、 肾 、心 、 肺 、神 经 系 统病 者 ,对 唑 类 、丙烯 胺 类 抗 真 菌 药 过 敏者 ,不 能 按 时服 药 者 ,不 能 定 期 复 查者 。所 入 选 的 患者 ,男
( H n z o iohnS i i ae optlH n z o 12 0 Huh uIstt fr o da d agC nrlH z o 10 0 1 a gh uX a sa knD s s H si , a gh u3 1 0 ;2 z o ntue o F o Dr e a i n o t , u h u3 3 0 ) o
摘要:目的 比较伊 曲康 唑与特 比萘芬治疗 甲真菌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取2 0 甲真菌病 患者,随机分为2 ,一组给予 2例 组
特 比萘芬02 gq ,指 甲真菌病组连服6 .5 ,d 周,趾 甲真菌病或指 甲真 菌病合并趾 甲真菌病组连 服1 周。另一组给予伊 曲康 唑02 , 2 .g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肝素钙或钠盐 。皮下注射后能形成 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 , 快 速而持续地发挥其 降低高凝 状态 和抗血栓 形成 的作用 。此 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 内半衰期长 , 体 出血危 险性低 , 须实 无 验室检测 J 。所以广 泛应用 于临床 。但其 是一种 抗凝抗 栓 的药物 , 出血的危 险性 依然存 在 , 且注射 局部皮下 出血是其 主要 的不 良反应 , 这与其抑制凝 血因子和凝血酶 的抗血栓形 成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 部药物浓 度高有关 。从 表 12可 , 以看 出两组出血发生率和 出血程度 比较 , 差异 具有显著意义
特 比萘 芬 、 曲康 唑 和 氟 康 唑 治 疗 甲真 菌 病 疗 效 和 伊 安 全 性 观 察
黄伟
【 摘要 】 目的 研究特 比萘芬 、 曲康唑和氟康 唑治疗 甲真菌病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伊 将 20 0 7年
3月 至 20 0 9年 5月 , 就诊 的 10例 甲真 菌 病 随 机 分 为 三 组 , 比萘 芬 组 5 5 特 0例 , 服 特 比萘 芬 20 m , 口 5 g 1
次/ , d 指甲真菌病患者连用 1 , 2周 趾甲真 菌病患者连用 l ; 曲康唑组 5 6周 伊 0例 , 口服伊曲康唑 20m , 0 g2 次/ , d 冲击治疗 , 连用 1 , 周 停药 3 为 1 周 个疗程 , 连续 3~ 4个疗程 ; 氟康 唑组 5 0例 , 口服氟康唑 3 0m , 0 g 1 周, 次/ 顿服 , 3~ 共 4个月疗程。结果 服药后 3 6 M、M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7 % 、8 8 7 %和 7 % ,6 、 6 8% 特 比萘芬 、 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 甲真 菌病疗效 显 伊 8 %和 8 % , 8 4 试验中没有发生严重不 良反应。结论 著 , 异无 显 著 性 , 全 性 高 。 差 安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首先采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一个疗程:200mg,口服,一日两次,连用七天停药,三周后口服特比萘芬0.5g一次,接着按0.25g 的剂量隔日服药。
指甲癣患者连服10周,趾甲癣患者连续服用14周。
对指甲癣患者在治疗停药后24周,趾甲癣患者在停药后48周,做最终疗效评价和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486个病甲治疗结束时,完全治愈431个,治愈率88.7%,其中指甲93个,治愈91个,治愈率97.8%;趾甲393个,治愈316个,治愈率80.5% ,并发浅部真菌病感染者55例,治愈54例,痊愈率为98.2% 。
不良反应为6.7%,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药物间相互作用。
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甲癣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安全性甲真菌病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影响患者的手足美观,并常带来久治不愈的体癣和股癣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的外用制剂治疗甲癣的疗效相当有限,而且治疗周期很长,很少能有人坚持治疗,故治愈率很低。
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医务工作者开始用内服药物治疗甲癣,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仍然存在服药周期长或者耐受性差等不足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大多需要长年内服多种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时候要更加慎重,据Michael等报告,特比萘芬与其它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很少,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老年人甲癣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系统性治疗甲癣的治愈率一般约在60%至85%之间,为了提高治愈率和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我科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1.1 入选条件年龄大于16周岁;有典型甲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甲直接真菌镜检阳性;知情和同意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愿意接受定期回访。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指甲真菌病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a组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1次/日;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次,1次/日。
2组均服至第8周末。
结果2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近、中、远期临床治愈率及真菌学阴转率、复发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组均有轻度消化道症状,b组有1例肝酶轻度增高,不影响治疗。
结论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近、中、远期疗效好,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患病率高达15.15%[1-5],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酵母菌及霉菌引起,占所有甲病的50%以上[6],既往以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长而治愈率低。
口服灰黄霉素及酮康唑由于疗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又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故不能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随着新药的问世,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本院于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比萘芬(商品名:倍佳)及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这2种药物进行甲真菌病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近2个月来未应用抗真菌药物,近1个月内未外用抗真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
所有患者均有一个或数个指甲(注:趾甲不列入观察对象)变色、无光泽、甲板形成境界清楚的不透明白斑,甲板变粗糙、易脆、增厚、破损、变松、畸形等临床典型症状,并且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者培养要求阳性[7]。
年龄在18~65岁,能够完成定期随访者。
2临床资料40例病例,随机分为a、b2组,指甲受累程度相似。
a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8~64岁。
b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37.2岁。
40例患者,真菌直接镜检全部阳性。
真菌培养:22例做真菌培养,结果17例阳性,5例阴性。
灰指甲擦什么药最有效
灰指甲擦什么药最有效灰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非常顽固,不易治疗。
因为刚患有时,感觉不到不适,所以没太重视,直到感染了好几个以后,才开始重视起来,那时治疗已经很难了。
那么灰指甲除口服药外,擦什么药好呢。
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灰指甲擦什么药最有效。
一般是真菌感染引起指导意见灰指甲建议你用碘酊,一定要用浓度比较高那种,而且只搽有病的地方,其他地方尽可能避免.一定要记住不是碘伏.另外建议试试将紫皮大蒜捣烂如泥,再加少许白矾涂在灰指甲上.不要抹的太厚.然后用塑料布将指甲封好.塑料布透光封闭效果好只需七八天,觉得有涨的感觉就好了.注意皮肤上不要弄上了啊。
灰指甲建议你用碘酊,一定要用浓度比较高那种,而且只搽有病的地方,其他地方尽可能避免。
一定要记住不是碘伏。
另外建议试试将紫皮大蒜捣烂如泥,再加少许白矾涂在灰指甲上。
不要抹的太厚。
然后用塑料布将指甲封好。
塑料布透光封闭效果好只需七八天,觉得有涨的感觉就好了。
注意皮肤上不要弄上了啊。
灰指甲又称甲真菌病,是甲最常患的疾患,多由于素体免疫力低,或者糖尿病,感染皮肤癣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念珠菌(假丝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类真菌而得病。
意见建议: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等药物治疗,也可手术治疗。
平时要注意保持指甲卫生。
灰指甲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不仅顽固而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单纯的使用外用的药物,药物不能有效的渗透到甲板皮肤下,治疗的效果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建议到医院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
灰指甲是甲真菌病,因为真菌感染导致的。
意见建议:药物治疗有:系统用药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等局部用药有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经济效果。
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自MEDLINE收集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进行评价。
结果:两种药物甲真菌病治愈率meta-分析显示:特比萘芬(73.05±16.73)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66.89±15.82)、冲击疗法(47.96±25.56),治疗费用特比萘芬(¥1420.80)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1731.6)、冲击疗法(¥865.80)。
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比优于伊曲康唑。
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甲真菌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甲真菌病是指由致病性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病变。
常见致病菌:皮肤癣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等,通常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病变称甲癣。
本文我国患病率约4%~7%,以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多见。
本文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作两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1 材料1.1费用计算甲真菌病为局部感染性炎症,一般无全身症状,无须住院治疗,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口服吸收良好,无须特殊给药方法,假设所有患者所进行的检验费用相同,为了能较好的反应药物与疗效的关系,只计算药品直接成本。
药品价格为“2002年济南市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零售价。
特比萘芬(进口:兰美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7片,单价:¥118.40/盒;国产:丁克,齐鲁制药厂,规格:0.125g×6片,单价:¥48.00/盒);伊曲康唑(进口: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14片,单价:¥144.30/盒;国产:伊曲康唑胶囊,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14片,单价:¥115.00/盒)。
1.2临床材料利用Internet 网络资源:MEDLINE网站连接(/ PubMed)、检索关键词:(terbinafine OR itraconazole ) AND onychomycosis。
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取盲法;试验至少纳入一平行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对照或药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治疗;使用单一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治疗无合并用药(包括外用药物);治疗评价应包括临床治愈和微生物学检查治愈。
按循证医学方法筛选临床证据可靠性符合级别Ⅰ和级别Ⅱ文献33篇。
见表1,表2,表3。
特比萘芬临床疗效优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疗法(P>0.05),明显优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P<0.01)。
2 成本-效果分析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治疗甲真菌病口服药物有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等4种,以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佳[1,2,4,8,23]。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治疗费用和效果,在其间找到一个最佳点。
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9.45,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18.05)相当,远小于伊曲康唑(¥25.89)连续用药。
特比萘芬比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每多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22.12,小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45.74),见表4。
3 敏感度分析国产特比萘芬与进口特比萘芬无论口服制剂还是外用制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4,35],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剂相对进口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102.27%。
该制剂与同类进口产品为等效制剂[36]。
国产两种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药相当,但价格有一定程度下降,所以,按国产特比萘芬片剂、伊曲康唑胶囊剂价格进行敏感度分析。
计算得表5。
可见国产进口特比萘芬价格相差无几,每日剂量/费用:特比萘芬进口0.25g /¥16.91、国产0.25g /¥16.00,差价¥0.91,降幅5.38%;伊曲康唑相差较大,连续用药进口0.2 g /¥20.61、国产0.2 g /¥16.43,差价¥4.18,冲击疗法进口0.4 g /¥41.22、国产0.4g /¥32.86,差价¥8.36,降幅20.28%。
两种药物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分析结果没有发生质的影响。
4 讨论特比萘芬结构中有烯丙胺结构,能抑制真菌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角鲨烯在真菌细胞中蓄积,破坏了真菌的膜结构,使其中主要成分如磷脂及蛋白质的合成与转换功能明显减退,膜功能的降低导致真菌死亡。
人体细胞对本品的敏感性为真菌的万分之一。
本品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则起抑菌作用。
特比萘芬通过甲床和甲母质两条途径向甲中进行扩散,进入指甲的药物能以较高的浓度存在较长的时间,停药后8周~12周甲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MIC[37]。
伊曲康唑是一合成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氯唑衍生物。
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有效。
其广谱抗菌活性与给药方式无关,它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必需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而抑制真菌生长的。
伊曲康唑在皮肤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独特,其主要通过皮脂输送,导致其皮肤内浓度高于血浆内5~10倍,因此适于对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指(趾)甲的感染。
治疗开始不久就可在甲片和甲床远端检测到伊曲康唑,并且其保留在甲中不循环回血,直至因指甲自然生长而使其浓度降低,故无须持续给药。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无论治疗效果还是安全性均优于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其他药物[1,2,4,8,23],并且携带、应用方便。
特比萘芬(治愈率:73.05±16.73)临床疗效优于伊曲康唑(治愈率:连续用药66.89±15.82,冲击疗法47.96±25.56),治疗成本低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因此可以认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较伊曲康唑更经济实惠。
由于特比萘芬国产化比较早,几乎与进口药同时上市,价格较低、差价较小,每日剂量费用国产进口仅相差0.91元,降幅5.38%;伊曲康唑一直仅有进口商品占领市场,国产药品2002年刚刚上市,价格较高、差价较大,每日剂量费用差价连续用药4.18元,冲击疗法8.36元,降幅20.28%,。
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9.45,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18.05)相当,远小于伊曲康唑(¥25.89)连续用药。
特比萘芬比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每多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22.12,小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45.74)。
当应用国产两种药物治疗时,费用相当,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8.40,伊曲康唑连续用药(¥20.63)冲击疗法(¥14.39)。
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降价后,对分析结果没有发生质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比优于伊曲康唑。
同时还可看到市场竞争的作用以及壮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1] Arca E, Tastan HB, Akar A, et al. An open,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f oral fluconazole,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therapy in onychomycosis.J Dermatolog Treat, 2002, 13(1):3-9 [2]Salo H, Pekurinen M. Cost effectiveness of oral terbinafine (Lamisil) compared with oralfluconazole (Difluca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enail onychomycosis.Pharmacoeconomics, 2002, 20(5):319-324[3] Sigurgeirsson B, Olafsson JH, Steinsson JB, et al.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ithterbinafine vs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a 5-year blinded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Arch Dermatol, 2002, 138(3):353-357[4] Gupta AK, Gregurek-Novak T. Efficacy of itraconazole, terbinafine, fluconazole, griseofulvinand keto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 causing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s. Dermatology, 2001, 202(3):235-238[5] Gupta AK, Lynde CW, Konnikov N.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sequential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pulse compared with terbinafine pulse for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J Am Acad Dermatol, 2001, 44(3):485-491[6] Gupta AK, Konnikov N, Lynde CW.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n terbinafineand 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toenail onychomycosis in the elderly.J Am Acad Dermatol, 2001, 44(3):479-484[7] Sigurgeirsson B, Billstein S, Rantanen T, et al. L.I.ON. Stud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of continuous terbinafine (Lamisil)compared to 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Lamisil vs.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9, 141(Suppl 56):5-14[8] Havu V, Heikkila H, Kuokkanen K,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to compare the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rbinafine (Lamisil) with fluconazole (Diflucan)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2000, 142(1):97-102[9] Kejda J. Itraconazole pulse therapy vs continuous terbinafine dosing for toenailonychomycosis.Postgrad Med, 1999, Spec No:12-15[10] Degreef H, del Palacio A, Mygind S,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short-term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therapy for toenail onychomycosis. Acta Derm Venereol, 1999, 79(3):221-223[11]Evans EG, Sigurgeirsson B.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study of continuous terbinafine comparedwith 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in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BMJ, 1999, 318(7190):1031-1035[12]Drake LA, Shear NH, Arlette JP,et al. Oral terbinaf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onychomycosis: North American multicenter trial. J Am Acad Dermatol, 1997, 37(5 Pt 1):740-745 [13]Tausch I, Brautigam M, Weidinger G,et al. Evaluation of 6 weeks treatment of terbinafinein tinea unguium in a double-blind trial comparing 6 and 12 weeks therapy. Br J Dermatol, 1997, 136(5):737-742[14]Ellis DH, Watson AB, Marley JE, et al. Non-dermatophytes in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s.Br J Dermatol, 1997, 136(4):490-3.[15]Alpsoy E, Yilmaz E, Basaran E. Intermittent therapy with terbinafine for dermatophytetoe-onychomycosis: a new approach. J Dermatol. 1996 ,23(4):259-62.[16]Tosti A, Piraccini BM, Stinchi C, et al.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nail infections: an open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intermittent terbinafine therapy with continuous terbinafine treatment and 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1996, 34(4):595-600 [17]De Backer M, De Keyser P, De Vroey C, et al. A 12-week treatment for dermatophyte toeonychomycosis: terbinafine 250 mg/day vs. itraconazole 200 mg/day--a double-blind comparative trial. Br J Dermatol, 1996, 134 (Suppl 46):16-7: discussion 38[18]Watson A, Marley J, Ellis D, et al. 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a noveltreatment protocol. J Am Acad Dermatol, 1995, 33(5 Pt 1):775-779[19]Brautigam M, Nolting S, Schopf RE, et al.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terbinafineand 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of toenail tinea infection. Seventh Lamisil German Onychomycosis Study Group. BMJ, 1995, 311(7010):919-922[20]Faergemann J, Anderson C, Hersle K, et al.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comparison ofterbinafine and griseofulvin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J Am Acad Dermatol, 1995, 32(5 Pt 1):750-753[21]Arenas R, Dominguez-Cherit J, Fernandez LM. Open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versus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Int J Dermatol, 1995, 34(2):138-143[22]Goodfield MJ, Andrew L, Evans EG. Short term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onychomycosis withterbinafine. BMJ,1992, 304(6835):1151-1154[23]van der Schroeff JG, Cirkel PK, Crijns MB, et al. A randomized treatment duration-findingstudy of 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2, 126 (Suppl 39):36-39[24]Savin RC. Oral terbinafine versus griseofulvin in the treatment of moccasin-type tinea pedis.J Am Acad Dermatol, 1990, 23(4 Pt 2):807-809[25]Lecha M. Amorolfine and itraconazole combination for severe toenail onychomycosis; resultsof an open randomized trial in Spain. Br J Dermatol, 2001, 145(Suppl 60):21-26[26]Elewski BE, Scher RK, Aly R, et al.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capsules v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Cutis, 1997, 59(4):217-220 [27]Haneke E, Delescluse J, Plinck E, et al. The use of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Eur JDermatol, 1996,6:7-10[28]Haneke E, Tajerbashi M, De doncker P, et al.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with miconazole. Dermatology,1998,196:323-329[29]Havu V, Brandt H, Heikkila H,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itraconazolepulse therapy with continuous do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7, 136(2):230-234[30]Honeyman JF, Talarico FS, Arruda LHF, et al. Itraconazole versus terbinafine(Lamisil):whichis bet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J Eur Acad Dermatol, 1997, 9:215-221[31]Jones HE, Zaias N.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capsules and placebo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Int J Dermatol, 1996, 35:589-590[32]Odom R, Daniel CR, Aly 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capsulesand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J Am Acad Dermatol, 1996, 35(1):110-111[33]Itraconazole product monopraph. Titusville(NJ):Janssen Pharmaceutica Inc.,1996[34]王爱平,李若瑜,王瑞礼,等.特比萘芬片剂治疗浅部真菌病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7,13(2):71-77[35]顾菊琳,廖万清,秦万章,等.特比萘芬软膏与疗霉舒软膏随机对照治疗浅部真菌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皮肤性病杂志,1999,13(5):274-276[36]傅强,朱珠,刘海净,等.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5):323-325[37] 刘伟,李若瑜,陈琼,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甲真菌病患者甲中特比萘芬水平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6):435-439Table 1 Studies used in the mata-analysis to calculate cure rate when terbinafine is used to treat onychomycosisAuther Type of Study Dosage(mg/d)n cCurerate(%)Arca E[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61062.50 Salo H[2]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483266.67 Sigurgeirsson B[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743445.95 Gupta AK[4]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21191.67 Gupta AK[5]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902932.22 Gupta AK[6]S 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503162.00 Sigurgeirsson B[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078175.70Havu V[8]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50464189.13Kejda J[9]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6212375.93 Degreef H[1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469867.12 Evans EG[11]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078175.70Drake LA[12]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5035826574.02Tausch I[1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765572.37Ellis DH[14]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501184235.59Alpsoy E[15]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50241979.17 Tosti A[16]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71694.12 De Backer M[1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6311973.01 Watson A[1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564987.50 Brautigam M[1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867081.40 Faergemann J[2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433683.72 Arenas R[2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717100.00Goodfield MJ[22]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453782.22van der Schroeff JG[2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342470.59 Savin RC[24]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50161275.00Table 2 Studies used in the mata-analysis to calculate cure rate when itraconazole is used to treat onychomycosisAuther Type of Study Dosage(mg/d)n cCurerate(%)Arca E[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00181161.11 Gupta AK[4]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1212100.00 Gupta AK[5]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753952.00 Gupta AK[6]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513160.78 Degreef H[1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1468960.96 Watson A[1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7718641.40 Brautigam M[1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845363.10 Arenas R[2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00232295.65 Lecha M[25]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200322268.75 Elewski BE[26]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1095954.13 Haneke E[27]randomized,comparative20018814778.19 Haneke E[2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54040074.07 Havu V[2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624166.13 Honeyman JF[3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200837185.54Jones HE[31]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00352468.57Odom R[32]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00381847.37US product monopraph [33]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200 110 59 53.64 Sigurgeirsson B [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771012.99 Sigurgeirsson B [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107 41 38.32 Kejda J [9]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400 153 115 75.16 Evans EG [11]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107 41 38.32 Tosti A [16]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20 15 75.00 Havu V [2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400594169.49Tab 3 Rank sum test of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Tab 4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Group Rank sum of difference α S R A -R B q P 1 and 3 989.5 3 96.22 10.28 <0.01 1 and 2 4 2 64.37 0.67 >0.05 2 and 3 985.5 2 41.06 24.00 <0.01 Drug Regimen Cost (C ) Cure rate (E ,%)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E ΔC/ΔEterbinafine 250mg/d ×12weeks 1420.80 73.05±16.73 72.30~73.80 19.45 22.12itraconazole 200mg/d ×12weeks 1731.60 66.89±15.82 66.11~67.69 25.89 45.74200mg b.i.d,1 week ×3pulses 865.80 47.96±25.56 45.97~49.95 18.05 —Tab 5 Analysis of semsitivities(¥)Drug Regimen Cost(C) Cure rate(E,%) C/E ΔC/ΔE terbinafine 250mg/d×12weeks 1344.00 73.05±16.73 18.40 26.07 itraconazole 200mg/d×12weeks 1380.00 66.89±15.82 20.63 36.45200mg b.i.d,1 week×3pulses 690.00 47.96±25.56 14.39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s of terbinafine and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YAN Jun (Jinan city 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inan 250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armacoeconomic of terbinafine tablets compared with itraconazole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ychomyc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terbinafine and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were collected with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from MEDLINE.Terbinafine 250 mg/d for 12 weeks (n = 1911) was compared with itraconazole 200mg/d for 12 weeks (n = 1683) or 200mg, b.i.d for 1 week×3 pulses (n = 523) in patients with culture-confirmed onychomycosis caused by dermatophyte infection. We subsequently used these data to calculate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 three treatment regimens. RESULTS: For each comparator the meta-analytic average cure rate were: terbinafine (73.05±16.73), itraconazole (continuous) (66.89±15.82), and itraconazole (pulse) (47.96±25.56). The cost of regimen for the drug comparators was: terbinafine ¥1420.80, itraconazole (continuous) ¥1731.60, and itraconazole (pulse) ¥865.80.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study showed that terbinafin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chieving higher rates cure. Basedon the patient-level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terbinafin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KEY WORDS terbinafine; itraconazole; onychomycosis; pharmacoeconomic ; 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