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效果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真菌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生殖器的真菌性疾病较为常见。
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通过性接触传染,故需要规范化治疗,以减少真菌的繁殖与上行感染。
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并可缩短疗程,为治疗真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观察病例共50例,均为男性病例。
25例服用伊曲康唑,另25例服用特比萘芬,4周后疗效对比:伊曲康唑治疗组治愈率为87.88%(χ2=4.44,P<0.05),特比萘芬治疗组治愈率为63.64%(χ2=4.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使用;疗效分析1抗真菌药物的现状1. 1多烯类药物1 .1 .1制霉菌素脂质体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等均有良好作用,经皮肤黏膜用药不吸收,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注射用药肾毒性大。
临床上仅限于局部治疗口咽部、胃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
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与制霉菌素相仿,对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曲霉、根霉、镰孢霉、毛霉、梨头霉和球孢子菌属等均有抗菌活性。
本品体外不但对白色念珠菌有效,包括对部分耐两性霉素B的白念珠菌亦具有良好活性,而且对非白念珠菌如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具有活性,但不及对白念珠菌。
能有效抑制全部受试曲霉株包括伊曲康唑耐药株;对黄曲霉的抗菌活性略优于两性霉素含脂复合制剂,但不及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
本品对临床常见真菌分离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F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相差不大,在人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药物终末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相应延长,给药剂量范围在0 25~0 75mg/kg时,AUC呈线性增长;剂量增加至0 75~1 0mg/kg,AUC不再改变,代谢达饱和状态。
本品易于和网状内皮系统结合,在肺、肝、脾组织中达到较高浓度,由于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肾组织中也有较高的浓度。
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作者:吕佩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究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12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疗法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55/60)和71.67%(43/60),治疗后第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57/60)和76.67%(46/6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甲真菌病采用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适合推广。
【关键词】甲真菌病;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序贯疗法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48Effect and security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LYU Pei-sh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onychomyc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91.67% (55/60) and 71.67% (43/60).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95.00% (57/60) and 76.67% (46/60).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equential therapy with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shows obviously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nd it is also safe and reliable. So it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Key words】 Onychomycosis; Itraconazole; Terbinafine; Sequential therapy甲真菌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科疾病,甲真菌是引起皮肤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甲真菌病治疗指南
甲真菌病⽪肤癣菌病⾜癣甲沟炎慢性粘膜⽪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甲真菌病治疗指南相关疾病:该指南是英国⽪肤科医师协会针对⽪肤科医⽣制定的,反映了当前⽂献报道中的最佳研究资料。
在解释这些资料时应慎重,因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结论或推荐⽅案。
在应⽤该指南时,需因⼈⽽异,因地制宜。
遵守指南并不能确保万⽆⼀失,因此对实施指南时的偏离不应都归咎于疏忽(该指南并不能保证⾯⾯俱到,在实际应⽤中可加以变通)。
简介: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肤病之⼀。
英国对10000⼈进⾏的⼀项⼤规模的问卷调查显⽰发病率为2.71%。
芬兰和美国最近的真菌学对照调查表明,发病率为7%~10%。
甲真菌病发病率的升⾼和有效抗真菌新药的研制使该病的治疗成为医患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但是,治疗前常常没有得到真菌感染的确证,因此很难确定其后培养出的真菌是原发还是继发感染的致病菌;由于对不同抗真菌药的抗菌作⽤了解不全⾯⽽导致⽤药种类不当和疗程⽋妥亦是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定义:甲真菌病是甲组织的真菌感染,致病菌包括⽪肤癣菌、⾮⽪肤癣菌的霉菌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
80%的甲真菌病会累及趾甲;9%以上的病例由⽪肤癣菌感染引起,其中主要为红⾊⽑癣菌。
甲真菌病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型: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 ), 浅表⽩⾊型(SWO ), 近端甲下型(PSO ), 念珠菌甲真菌病和全甲毁损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 ):DLSO 是甲真菌病最常见的类型,绝⼤多数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
此型可累及甲床,真菌通常先侵犯的是甲侧缘⽽⾮甲板,然后沿着附近的甲床扩散,导致甲下⾓质过度堆积和甲的剥离。
DLSO 可能仅局限于甲的⼀侧,也可由⼀侧扩散⾄整个甲床,直⾄波及近端的甲皱襞,使甲板碎裂。
病因通常为外伤,但也可由具有嗜⾓质性的⽪肤癣菌侵⼊甲板引起。
检查周围的⽪肤,往往会发现⾜癣的证据。
趾甲癣是指甲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甲的增厚有所不同。
浅表⽩⾊甲真菌病(SWO ):SWO ⼤部分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为须癣⽑癣菌。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
续服用 3 个 疗 程 。观 察 组 采 用 伊 曲 康 唑 胶 囊 联 合 特 比萘 芬 片 间 歇 冲击 疗 法 治疗 , 伊 曲康唑 2 0 0 mg + 盐 酸 特 比萘 芬
片2 5 0 mg , 口服 , 1次 ・ d ~, 连续 服用 7 d , 停药 2 1 d为 1 个 疗程 , 连 续 服 用 3个 疗 程 。对 2组 的 疗 效 、 真 菌 学 治 愈 率、 复 发 率 及 不 良反 应 进 行 比较 。结 果 观察组近期 ( 2 0 1 1 年 1 — 6月 ) 、 远期 ( 2 0 1 1 年 7月 至 2 0 1 2年 7月 ) 治 疗 总
者 按 随 机 数 字 表 法分 为 对 照 组 和观 察 组 , 每组 9 4例 。 对 照 组 给 予 伊 曲康 唑 胶 囊 2 0 0 mg , 口服 , 2次 ・ d ~, 连 续 服 用
7 d . 停药 2 1 d为 1疗 程 ; 其 中指 甲真 菌 病 患 者 连 续 服 用 2个 疗 程 , 趾 甲真 菌 病 或 者 指 甲合 并 趾 甲真 菌 病 的 患 者 连
a n d t e r b i n a i f n e o n o n y c h o my c o s i s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1 8 8 o n y c h o my c o s i s p 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效果分析
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效果分析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50 例甲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采用特比萘芬片治疗75例,对照组采用酮康唑片治疗75例。
经过2w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150例患者中,特比萘芬片治疗组有效率93.80%,酮康唑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61%。
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特比萘芬片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酮康唑片组,P值为0.003(<0.05)。
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w后,均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抽血检测,发现两组肝功能均无显著性变化,与正常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癣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服用酮康唑片的有效率。
同时,在两种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标签:特比萘芬片;酮康唑片;甲癣;疗效分析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酵母菌、皮肤癣菌,以及由霉菌,又称为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而导致的人体甲部感染[1]。
而甲癣(tinea unguium),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认为是甲病,往往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甲板而引起的指甲感染[2]。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证明大多的足癣可以直接传播,而导致患者出现趾甲癣的情况。
但是,指甲癣的传播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能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引起的指甲感染,另外一种传播方式是由手癣传播而来[3]。
2012年8月~2013年7月,作者用内服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的方法对150例甲癣患者进行对照性治疗分析,以便探索特比萘芬片和酮康唑片治疗甲癣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7月某医院的150例甲癣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4 ~73 岁,平均年龄(37.8±0.5)岁,其中女79例,男71例;平均病程32d。
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灰指甲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得了灰指甲一定要积极治疗,治疗灰指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手术治疗。
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享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物有哪些吧,仅供参考。
1、由于口服灰黄霉索治疗灰指甲疗程长达一年以上,且疗效低,治愈者不足50%,半数患者会复发,因此目前已经很少应用。
2、口服酮康唑治疗灰指甲,需要连续服药1~2个月,中毒性肝炎发生率很高,死亡病例也不少,因此目前也较少应用。
3、氟康唑主要治疗系统性真菌病,一般不应用于治疗灰指甲。
因此,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灰指甲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只有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
1、口服抗真菌药可以用于治疗临床上所有类型的灰指甲,可以应用于患有各种全身性疾病的灰指甲患者,如艾滋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
其优点是疗效好,治愈率可达80%~90%,明显高于外用涂剂,可应用于甲破坏较严重,外用涂剂治疗无效的病例。
2、口服抗真菌药也有很多缺点,因治疗灰指甲时抗真菌药物疗程较长,常会导致一定的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且药物价格相对昂贵,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二,灰指甲总是很讨人厌,不单是自己痛苦,还会传染给别人。
灰指甲的危害表现为并发症多。
灰指甲的患甲暴露于外,一旦受到各种外伤,细菌易于长驱直人,从而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
而灰指甲的偏方有:1、碘酒涂擦:碘酒涂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将病变的皮肤组织给腐蚀掉,让它重新生长,以预防甲沟炎。
或使用桦南灰指甲修护液涂擦,效果更佳,它能有效消除因真菌、霉菌感染引起的指甲发黄、变色、增厚、变形、易碎等问题,让指甲恢复健康光泽有弹性!2、灰指甲据医学检查是由真菌引起的,而真菌生存的环境是碱性,我们正常的指甲应该是中性才对,所以我们就调节导致灰指甲的真菌场所的酸碱平衡度,我们用醋精将真菌的碱性场所破坏掉,使其场所呈中性,将真菌抑制,这样将有效摆脱灰指甲的折磨。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陈慧【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amorolfine liniment combined with oral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in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Method:4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nychomycosis from Jan. 2014 to Aug.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morolfine lin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or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8.3%(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mycolog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use of combined oral antifungal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can effectively kill or inhibit fungi, conducive to the consolidation effec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used.%目的:观察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傅媛媛;王亮;陈晓平【摘要】目的比较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2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特比萘芬0.25g,qd,指甲真菌病组连服6周,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12周.另一组给予伊曲康唑0.2g,bid,连服1周,停药3周为1个冲击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服2个冲击疗程,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服3个冲击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0%和95.7%,伊曲康唑组为73.9%和78.3%.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愈显率特比萘芬组为87.5%和95.3%,伊曲康唑组为75.0%和82.8%.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优于伊曲康唑(P<0.05).【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2(037)008【总页数】3页(P后插2-后插4)【关键词】甲真菌病;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作者】傅媛媛;王亮;陈晓平【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皮肤病医院,杭州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皮肤病医院,杭州311200;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我院为皮肤病医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甲真菌病220例应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其中指甲真菌病92例,趾甲真菌病48例,指甲真菌合并趾甲真菌病80例。
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标准为临床诊断为甲真菌病[1],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患者,三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一个月内未接受局部抗真菌药治疗。
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肝、肾、心、肺、神经系统病者,对唑类、丙烯胺类抗真菌药过敏者,不能按时服药者,不能定期复查者。
所入选的患者,男性为134例,女性为86例,年龄为18~55岁,病程3个月~14年。
其中指甲真菌患者92例,趾甲真菌患者48例,指甲真菌合并趾甲真菌患者80例。
指甲扁平苔藓怎么办好呢
指甲扁平苔藓怎么办好呢指甲扁平苔藓是一种让人非常苦恼的疾病,它会让你的指甲变得脆弱、凹陷,甚至有可能出现指甲掉落的情况。
那么如何有效地治疗指甲扁平苔藓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一、治疗方法1.使用外用药膏在指甲扁平苔藓的初期,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外用药膏对症治疗,一般使用一些含有维生素A、凡士林、钙离子和水杨酸等成分的药膏对指甲扁平苔藓的初期症状进行缓解和治疗。
2.口服药物如果病情严重,口服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抗生素主要是指一些针对感染细菌的药物,这种治疗方式常常用于感染引起的指甲扁平苔藓。
抗真菌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指甲扁平苔藓。
3.外科手术如果指甲扁平苔藓导致指甲的变形、压迫神经及血管,妨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消除畸形、重建指甲形态和功能。
二、注意事项1.保持指甲的清洁在治疗指甲扁平苔藓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指甲的清洁。
指甲扁平苔藓会让指甲变得脆弱、易于感染,因此保持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地防止进一步感染和疾病的扩散。
2.避免随意涂抹指甲油尽管涂指甲油可以美化指甲,但是在指甲扁平苔藓的治疗期间,应该避免使用指甲油。
指甲油会对指甲造成一定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疾病的症状,可能还会导致感染等问题。
3.饮食调理在治疗指甲扁平苔藓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
合理的食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
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B、C、D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4.避免受伤在指甲扁平苔藓治疗期间,我们应该避免使指甲暴露在外面的东西容易对指甲造成损伤,如使用钥匙时,可以用背面插入。
如果要进行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应该选择指甲不容易发生损伤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登山等。
总之,指甲扁平苔藓虽然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坚持治疗并且注意保健,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的疗效观察与治疗成本比较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的疗效观察与治疗成本比较目的:观察比较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
方法:随机选取趾甲癣患者分二组,A组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口服伊曲康唑200㎎、每日二次、连用七日、停药三周为一疗程,重复五个疗程;B组口服特比萘芬250㎎、每日一次、连续20周。
停药后48周,进行疗效评估和观察不良反应,并做二组之治疗成本分析比较。
结果:A组有43例,完全治愈29例、显效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31例(72.1﹪)。
不良反应为3例(6.9﹪);B组有41例,完全治愈31例,显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33例(80.5 %)。
不良反应4例(9.7%),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未见与其它药物间之交互作用。
二者总有效治疗率70%以上,疗效相似。
结论:口服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皆相近,是治疗趾甲癣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以口服伊曲康唑较为经济。
标签:趾甲癣;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临床疗效趾甲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患病率约4%-7%,常倂发体癣、手足癣和股癣等,外用制剂的疗效有限,因治疗周期长,少有人能坚持治疗,故治愈率极低[1]。
口服药物治疗趾甲癣,有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服药周期长、耐受性差等不足。
据文献报告,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与其它药物间交互作用很少,不良反应也少。
治愈率一般约在60%至85%之间[2,3]。
我们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趾甲癣患者84例分二组,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进行疗效观察,并做每病例的成本分析比较,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与方法1.1 病例1.1.1 入选条件:年龄大于17周岁,有典型趾甲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趾甲直接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间有并发体癣、股癣与手足癣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癣,并愿意接受定期回访。
1.1.2 排除条件:在近六个月内使用过系统抗真菌药者;在1个月内有外用过抗真菌药者;趾甲畸形者;患银屑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患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
为 口服 伊 曲康 唑胶 囊 02 ,bd .g i,饭 中或 饭 后 即服 ,
连 服 1 ,停 药 3 为 一 疗 程 。指 甲真 菌 病 组 服 药 2 周 周 个 疗 程 , 并 于 停 药 后 ,停 药 后 4 ,停 药 后 1 周 观 周 2 察 疗 效( 药 后 指2 疗程 以后1 停 个 。趾 甲真 菌 或指 甲真 菌 合 并 趾 甲真 菌 病 组 服 药 3 疗 程 ,并 于 停 药 后 , 个
停 药 后 8 ,停 药 后 2 周观 察 疗 效 ( 药 后 指 3 疗 周 4 停 个
1 临床资料 . 1 入 选 标准 为 临床诊 断 为 甲真 菌病 [,真菌 直接 镜 ]
检 阳性 的患 者 ,三 个 月 内未 接 受 系 统 性 抗真 菌 药 物 的 治疗 ,一 个 月 内未接 受局 部 抗 真 菌 药 治疗 。排 除 孕 妇 、哺 乳 期 妇 女 ,患有 肝 、 肾 、心 、 肺 、神 经 系 统病 者 ,对 唑 类 、丙烯 胺 类 抗 真 菌 药 过 敏者 ,不 能 按 时服 药 者 ,不 能 定 期 复 查者 。所 入 选 的 患者 ,男
( H n z o iohnS i i ae optlH n z o 12 0 Huh uIstt fr o da d agC nrlH z o 10 0 1 a gh uX a sa knD s s H si , a gh u3 1 0 ;2 z o ntue o F o Dr e a i n o t , u h u3 3 0 ) o
摘要:目的 比较伊 曲康 唑与特 比萘芬治疗 甲真菌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取2 0 甲真菌病 患者,随机分为2 ,一组给予 2例 组
特 比萘芬02 gq ,指 甲真菌病组连服6 .5 ,d 周,趾 甲真菌病或指 甲真 菌病合并趾 甲真菌病组连 服1 周。另一组给予伊 曲康 唑02 , 2 .g
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用药分析
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用药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抗真菌药物对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否有效,是否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个组别,分别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
结果:分析三组治疗的效果,是否产生不良差异性问题。
结论: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出伊曲康唑对短期治疗具有最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治疗流程较短且疗效好。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治疗;阴道炎引言阴道炎属于妇科炎症,念珠菌性阴道炎是较为常见的生殖阴道炎症,在女性的发病感染中占有20%的发病几率,尤其是在妊娠期的女性,因引导内部的酸度较高,其发病率较高。
念珠性阴道炎在临床治疗中的复发性较高,阴道失衡是造成此病发的原因。
念珠菌阴道炎主要的方法是使用抗真菌性的药物,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不同,抗菌范围有所不同,我院在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中,通过采用伊曲康唑、氟康唑及特比蔡芬治疗,分析三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治疗效果中分析有效提高念珠菌阴道炎的用药方法。
一诊断及治疗方法1 资料对比选取需要治疗的念珠菌阴道炎的患者90例,年龄分配在21岁至50岁,平均年龄在35岁上下,病龄在3个月至8年,平均年龄在3年左右,排除一个月内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排除两个月内存在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病例,排除哺乳期、恶性肿瘤、妊娠期等其他肾功能有损伤的病史。
将90例的患者平均分为三个组,平均分配三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确保病程基本信息资源的合理性,可以展开对比分析。
2 诊断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体征分析,引导有灼热感、水肿、引导分泌增加的是一类;阴道有凝乳水样、白色豆渣样的是一类;外阴表皮出现脱落问题的是一类;采用悬滴试验是,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真菌丝或芽孢的是一类;需要将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与其他妇科疾病相区别,排除滴虫等阴道炎病变问题的混淆。
3 治疗方法一组患者给氟康唑药物治疗,采用口服治疗的方式,三周一个疗程,一周一次;二组患者给予特比蔡芬药物进行治疗,每日中餐后,给患者于0.25g的特比蔡芬,两周为一个疗程;三组患者选用隐去康唑药物治疗,每日分两次,中餐后和晚餐后给患者0.2g的伊曲康唑,采用口服治疗的方法,一周为一个疗程。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肝素钙或钠盐 。皮下注射后能形成 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 , 快 速而持续地发挥其 降低高凝 状态 和抗血栓 形成 的作用 。此 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 内半衰期长 , 体 出血危 险性低 , 须实 无 验室检测 J 。所以广 泛应用 于临床 。但其 是一种 抗凝抗 栓 的药物 , 出血的危 险性 依然存 在 , 且注射 局部皮下 出血是其 主要 的不 良反应 , 这与其抑制凝 血因子和凝血酶 的抗血栓形 成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 部药物浓 度高有关 。从 表 12可 , 以看 出两组出血发生率和 出血程度 比较 , 差异 具有显著意义
特 比萘 芬 、 曲康 唑 和 氟 康 唑 治 疗 甲真 菌 病 疗 效 和 伊 安 全 性 观 察
黄伟
【 摘要 】 目的 研究特 比萘芬 、 曲康唑和氟康 唑治疗 甲真菌病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伊 将 20 0 7年
3月 至 20 0 9年 5月 , 就诊 的 10例 甲真 菌 病 随 机 分 为 三 组 , 比萘 芬 组 5 5 特 0例 , 服 特 比萘 芬 20 m , 口 5 g 1
次/ , d 指甲真菌病患者连用 1 , 2周 趾甲真 菌病患者连用 l ; 曲康唑组 5 6周 伊 0例 , 口服伊曲康唑 20m , 0 g2 次/ , d 冲击治疗 , 连用 1 , 周 停药 3 为 1 周 个疗程 , 连续 3~ 4个疗程 ; 氟康 唑组 5 0例 , 口服氟康唑 3 0m , 0 g 1 周, 次/ 顿服 , 3~ 共 4个月疗程。结果 服药后 3 6 M、M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7 % 、8 8 7 %和 7 % ,6 、 6 8% 特 比萘芬 、 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 甲真 菌病疗效 显 伊 8 %和 8 % , 8 4 试验中没有发生严重不 良反应。结论 著 , 异无 显 著 性 , 全 性 高 。 差 安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首先采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一个疗程:200mg,口服,一日两次,连用七天停药,三周后口服特比萘芬0.5g一次,接着按0.25g 的剂量隔日服药。
指甲癣患者连服10周,趾甲癣患者连续服用14周。
对指甲癣患者在治疗停药后24周,趾甲癣患者在停药后48周,做最终疗效评价和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486个病甲治疗结束时,完全治愈431个,治愈率88.7%,其中指甲93个,治愈91个,治愈率97.8%;趾甲393个,治愈316个,治愈率80.5% ,并发浅部真菌病感染者55例,治愈54例,痊愈率为98.2% 。
不良反应为6.7%,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药物间相互作用。
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甲癣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安全性甲真菌病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影响患者的手足美观,并常带来久治不愈的体癣和股癣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的外用制剂治疗甲癣的疗效相当有限,而且治疗周期很长,很少能有人坚持治疗,故治愈率很低。
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医务工作者开始用内服药物治疗甲癣,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仍然存在服药周期长或者耐受性差等不足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大多需要长年内服多种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时候要更加慎重,据Michael等报告,特比萘芬与其它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很少,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老年人甲癣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系统性治疗甲癣的治愈率一般约在60%至85%之间,为了提高治愈率和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我科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癣,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1.1 入选条件年龄大于16周岁;有典型甲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甲直接真菌镜检阳性;知情和同意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愿意接受定期回访。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指甲真菌病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a组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1次/日;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次,1次/日。
2组均服至第8周末。
结果2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近、中、远期临床治愈率及真菌学阴转率、复发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组均有轻度消化道症状,b组有1例肝酶轻度增高,不影响治疗。
结论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近、中、远期疗效好,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患病率高达15.15%[1-5],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酵母菌及霉菌引起,占所有甲病的50%以上[6],既往以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长而治愈率低。
口服灰黄霉素及酮康唑由于疗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又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故不能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随着新药的问世,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本院于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比萘芬(商品名:倍佳)及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这2种药物进行甲真菌病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近2个月来未应用抗真菌药物,近1个月内未外用抗真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
所有患者均有一个或数个指甲(注:趾甲不列入观察对象)变色、无光泽、甲板形成境界清楚的不透明白斑,甲板变粗糙、易脆、增厚、破损、变松、畸形等临床典型症状,并且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者培养要求阳性[7]。
年龄在18~65岁,能够完成定期随访者。
2临床资料40例病例,随机分为a、b2组,指甲受累程度相似。
a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8~64岁。
b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37.2岁。
40例患者,真菌直接镜检全部阳性。
真菌培养:22例做真菌培养,结果17例阳性,5例阴性。
甲真菌病:总的观点
甲真菌病:总的观点
秦振宇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卷),期】1998(24)4
【摘要】从甲癣到甲真菌病是对甲的真菌感染的认识走向深入的缩影。
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甲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还是一个难点。
本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致病菌种、病情和患者经济状况。
此外,甲癣如此,皮肤癣菌病是否也有发展为皮肤真菌病的必要呢?
【总页数】3页(P220-222)
【关键词】甲真菌病;甲癣;病因学;免疫学;诊断
【作者】秦振宇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6.4
【相关文献】
1.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指导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 胡燕;蒋屏东;杨莉佳;戴迅毅;张海平;魏聆;华海康;戚稼;孙慧;郑渊
2.正常人甲真菌病与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比较 [J], 牛云彤;沈继春;卢涛;林春玲;徐海环;刘洁
3.甲真力病:总的观点 [J], 秦振宇
4.伊曲康唑短程间歇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及甲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J], 张迎;雷鹏程
5.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指导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 [J], 胡燕;杨莉佳;戴迅毅;张海平;华海康;戚稼;孙慧;魏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经济效果。
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自MEDLINE收集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进行评价。
结果:两种药物甲真菌病治愈率meta-分析显示:特比萘芬(73.05±16.73)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66.89±15.82)、冲击疗法(47.96±25.56),治疗费用特比萘芬(¥1420.80)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1731.6)、冲击疗法(¥865.80)。
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比优于伊曲康唑。
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甲真菌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甲真菌病是指由致病性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病变。
常见致病菌:皮肤癣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等,通常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病变称甲癣。
本文我国患病率约4%~7%,以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多见。
本文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作两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1 材料1.1费用计算甲真菌病为局部感染性炎症,一般无全身症状,无须住院治疗,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口服吸收良好,无须特殊给药方法,假设所有患者所进行的检验费用相同,为了能较好的反应药物与疗效的关系,只计算药品直接成本。
药品价格为“2002年济南市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零售价。
特比萘芬(进口:兰美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7片,单价:¥118.40/盒;国产:丁克,齐鲁制药厂,规格:0.125g×6片,单价:¥48.00/盒);伊曲康唑(进口: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14片,单价:¥144.30/盒;国产:伊曲康唑胶囊,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14片,单价:¥115.00/盒)。
1.2临床材料利用Internet 网络资源:MEDLINE网站连接(/ PubMed)、检索关键词:(terbinafine OR itraconazole ) AND onychomycosis。
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取盲法;试验至少纳入一平行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对照或药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治疗;使用单一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治疗无合并用药(包括外用药物);治疗评价应包括临床治愈和微生物学检查治愈。
按循证医学方法筛选临床证据可靠性符合级别Ⅰ和级别Ⅱ文献33篇。
见表1,表2,表3。
特比萘芬临床疗效优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疗法(P>0.05),明显优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P<0.01)。
2 成本-效果分析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治疗甲真菌病口服药物有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等4种,以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佳[1,2,4,8,23]。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治疗费用和效果,在其间找到一个最佳点。
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9.45,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18.05)相当,远小于伊曲康唑(¥25.89)连续用药。
特比萘芬比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每多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22.12,小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45.74),见表4。
3 敏感度分析国产特比萘芬与进口特比萘芬无论口服制剂还是外用制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4,35],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剂相对进口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102.27%。
该制剂与同类进口产品为等效制剂[36]。
国产两种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药相当,但价格有一定程度下降,所以,按国产特比萘芬片剂、伊曲康唑胶囊剂价格进行敏感度分析。
计算得表5。
可见国产进口特比萘芬价格相差无几,每日剂量/费用:特比萘芬进口0.25g /¥16.91、国产0.25g /¥16.00,差价¥0.91,降幅5.38%;伊曲康唑相差较大,连续用药进口0.2 g /¥20.61、国产0.2 g /¥16.43,差价¥4.18,冲击疗法进口0.4 g /¥41.22、国产0.4g /¥32.86,差价¥8.36,降幅20.28%。
两种药物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分析结果没有发生质的影响。
4 讨论特比萘芬结构中有烯丙胺结构,能抑制真菌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角鲨烯在真菌细胞中蓄积,破坏了真菌的膜结构,使其中主要成分如磷脂及蛋白质的合成与转换功能明显减退,膜功能的降低导致真菌死亡。
人体细胞对本品的敏感性为真菌的万分之一。
本品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则起抑菌作用。
特比萘芬通过甲床和甲母质两条途径向甲中进行扩散,进入指甲的药物能以较高的浓度存在较长的时间,停药后8周~12周甲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MIC[37]。
伊曲康唑是一合成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氯唑衍生物。
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有效。
其广谱抗菌活性与给药方式无关,它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必需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而抑制真菌生长的。
伊曲康唑在皮肤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独特,其主要通过皮脂输送,导致其皮肤内浓度高于血浆内5~10倍,因此适于对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指(趾)甲的感染。
治疗开始不久就可在甲片和甲床远端检测到伊曲康唑,并且其保留在甲中不循环回血,直至因指甲自然生长而使其浓度降低,故无须持续给药。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无论治疗效果还是安全性均优于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其他药物[1,2,4,8,23],并且携带、应用方便。
特比萘芬(治愈率:73.05±16.73)临床疗效优于伊曲康唑(治愈率:连续用药66.89±15.82,冲击疗法47.96±25.56),治疗成本低于伊曲康唑连续用药,因此可以认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较伊曲康唑更经济实惠。
由于特比萘芬国产化比较早,几乎与进口药同时上市,价格较低、差价较小,每日剂量费用国产进口仅相差0.91元,降幅5.38%;伊曲康唑一直仅有进口商品占领市场,国产药品2002年刚刚上市,价格较高、差价较大,每日剂量费用差价连续用药4.18元,冲击疗法8.36元,降幅20.28%,。
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9.45,与伊曲康唑冲击疗法(¥18.05)相当,远小于伊曲康唑(¥25.89)连续用药。
用国产两种药物治疗时,费用相当,特比萘芬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需¥18.40,伊曲康唑连续用药(¥20.63)冲击疗法(¥14.39)。
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降价后,对分析结果没有发生质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比优于伊曲康唑。
同时还可看到市场竞争的作用以及壮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1] Arca E, Tastan HB, Akar A, et al. An open,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f oral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and terbinafine therapy in onychomycosis.J Dermatolog Treat, 2002, 13(1):3-9[2]Salo H, Pekurinen M. Cost effectiveness of oral terbinafine (Lamisil) compared with oral fluconazole (Diflucan)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enail onychomycosis. Pharmacoeconomics, 2002, 20(5):319-324[3] Sigurgeirsson B, Olafsson JH, Steinsson JB, et al.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ith terbinafine vs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a 5-year blinded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Arch Dermatol, 2002, 138(3):353-357[4] Gupta AK, Gregurek-Novak T. Efficacy of itraconazole, terbinafine, fluconazole, griseofulvin andketo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 causing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s. Dermatology, 2001, 202(3):235-238[5] Gupta AK, Lynde CW, Konnikov N.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sequential itraconazoleand terbinafine pulse compared with terbinafine pulse for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J Am Acad Dermatol, 2001, 44(3):485-491[6] Gupta AK, Konnikov N, Lynde CW.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n terbinafine and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toenail onychomycosis in the elderly.J Am Acad Dermatol, 2001, 44(3):479-484[7] Sigurgeirsson B, Billstein S, Rantanen T, et al. L.I.ON. Stud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ontinuousterbinafine (Lamisil)compared to 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Lamisil vs.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9, 141(Suppl 56):5-14[8] Havu V, Heikkila H, Kuokkanen K,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of terbinafine (Lamisil) with fluconazole (Diflucan)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2000, 142(1):97-102[9] Kejda J. Itraconazole pulse therapy vs continuous terbinafine dosing for toenail onychomycosis.Postgrad Med,1999, Spec No:12-15[10] Degreef H, del Palacio A, Mygind S,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itraconazole[11]Evans EG, Sigurgeirsson B.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study of continuous terbinafine compared with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in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BMJ, 1999, 318(7190):1031-1035[12]Drake LA, Shear NH, Arlette JP,et al. Oral terbinaf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NorthAmerican multicenter trial. J Am Acad Dermatol, 1997, 37(5 Pt 1):740-745[13]Tausch I, Brautigam M, Weidinger G,et al. Evaluation of 6 weeks treatment of terbinafine in tinea unguium ina double-blind trial comparing 6 and 12 weeks therapy. Br J Dermatol, 1997, 136(5):737-742[14]Ellis DH, Watson AB, Marley JE, et al. Non-dermatophytes in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s. Br J Dermatol,1997, 136(4):490-3.[15]Alpsoy E, Yilmaz E, Basaran E. Intermittent therapy with terbinafine for dermatophyte toe-onychomycosis: anew approach. J Dermatol. 1996 ,23(4):259-62.[16]Tosti A, Piraccini BM, Stinchi C, et al.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nail infections: an open randomized studycomparing intermittent terbinafine therapy with continuous terbinafine treatment and intermittent itraconazole 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1996, 34(4):595-600[17]De Backer M, De Keyser P, De Vroey C, et al. A 12-week treatment for dermatophyte toe onychomycosis:terbinafine 250 mg/day vs. itraconazole 200 mg/day--a double-blind comparative trial. Br J Dermatol, 1996, 134 (Suppl 46):16-7: discussion 38[18]Watson A, Marley J, Ellis D, et al. 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a novel treatment protocol. JAm Acad Dermatol, 1995, 33(5 Pt 1):775-779[19]Brautigam M, Nolting S, Schopf RE, et al.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terbinafine anditraconazole for treatment of toenail tinea infection. Seventh Lamisil German Onychomycosis Study Group.BMJ, 1995, 311(7010):919-922[20]Faergemann J, Anderson C, Hersle K, et al.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comparison of terbinafine andgriseofulvin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J Am Acad Dermatol, 1995, 32(5 Pt 1):750-753 [21]Arenas R, Dominguez-Cherit J, Fernandez LM. Open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versus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Int J Dermatol, 1995, 34(2):138-143[22]Goodfield MJ, Andrew L, Evans EG. Short term treatment of dermatophyte onychomycosis with terbinafine.BMJ,1992, 304(6835):1151-1154[23]van der Schroeff JG, Cirkel PK, Crijns MB, et al. A randomized treatment duration-finding study of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2, 126 (Suppl 39):36-39[24]Savin RC. Oral terbinafine versus griseofulvin in the treatment of moccasin-type tinea pedis. J Am Acad[25]Lecha M. Amorolfine and itraconazole combination for severe toenail onychomycosis; results of an openrandomized trial in Spain. Br J Dermatol, 2001, 145(Suppl 60):21-26[26]Elewski BE, Scher RK, Aly R, et al.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capsules vs.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Cutis, 1997, 59(4):217-220[27]Haneke E, Delescluse J, Plinck E, et al. The use of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Eur J Dermatol,1996,6:7-10[28]Haneke E, Tajerbashi M, De doncker P, et al.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 double-blindcomparison with miconazole. Dermatology,1998,196:323-329[29]Havu V, Brandt H, Heikkila H,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itraconazole pulse therapywith continuous do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oe-nail onychomycosis. Br J Dermatol, 1997, 136(2):230-234 [30]Honeyman JF, Talarico FS, Arruda LHF, et al. Itraconazole versus terbinafine(Lamisil):which is better for the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J Eur Acad Dermatol, 1997, 9:215-221[31]Jones HE, Zaias N.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capsules and placebo in the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Int J Dermatol, 1996, 35:589-590[32]Odom R, Daniel CR, Aly 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itraconazole capsules and placebo in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of the toenail. J Am Acad Dermatol, 1996, 35(1):110-111[33]Itraconazole product monopraph. Titusville(NJ):Janssen Pharmaceutica Inc.,1996[34]王爱平,李若瑜,王瑞礼,等.特比萘芬片剂治疗浅部真菌病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7,13(2):71-77[35]顾菊琳,廖万清,秦万章,等.特比萘芬软膏与疗霉舒软膏随机对照治疗浅部真菌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皮肤性病杂志,1999,13(5):274-276[36]傅强,朱珠,刘海净,等.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5):323-325[37] 刘伟,李若瑜,陈琼,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甲真菌病患者甲中特比萘芬水平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6):435-439Table 1 Studies used in the mata-analysis to calculate cure rate when terbinafine is used to treat onychomycosis Auther Type of Study Dosage(mg/d) n c Cure rate(%) Arca E[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61062.50 Salo H[2]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48 32 66.67 Sigurgeirsson B[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743445.95 Gupta AK[4]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21191.67 Gupta AK[5]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902932.22 Gupta AK[6]S 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503162.00 Sigurgeirsson B[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078175.70 Havu V[8]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50 464189.13 Kejda J[9]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6212375.93 Degreef H[1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469867.12 Evans EG[11]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078175.70 Drake LA[12]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50 35826574.02 Tausch I[1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765572.37 Ellis DH[14]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50 1184235.59 Alpsoy E[15]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241979.17 Tosti A[16]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71694.12De Backer M[1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6311973.01 Watson A[1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564987.50 Brautigam M[1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867081.40 Faergemann J[2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433683.72 Arenas R[2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717100.00 Goodfield MJ[22]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453782.22 van der Schroeff JG[2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342470.59 Savin RC[24]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50 161275.00Table 2 Studies used in the mata-analysis to calculate cure rate when itraconazole is used to treat onychomycosis Auther Type of Study Dosage(mg/d) n c Cure rate(%) Arca E[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181161.11 Gupta AK[4]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1212100.00 Gupta AK[5]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753952.00 Gupta AK[6]Sing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513160.78 Degreef H[1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1468960.96 Watson A[1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7718641.40 Brautigam M[1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845363.10 Arenas R[21]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232295.65 Lecha M[25]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322268.75 Elewski BE[26]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1095954.13 Haneke E[27]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18814778.19 Haneke E[2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54040074.07 Havu V[29]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624166.13 Honeyman JF[30]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200 837185.54 Jones HE[31]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00 352468.57 Odom R[32]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00 381847.37 US product monopraph[33]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200 1105953.64 Sigurgeirsson B[3]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771012.99 Sigurgeirsson B[7]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1074138.32 Kejda J[9]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15311575.16 Evans EG[11]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1074138.32 Tosti A[16]Open ,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201575.00 Havu V[28]Double-blind,randomized,comparative 400 594169.49Tab 3Rank sum test of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in onychomycosisGroup Rank sum of difference αS R A-R B q P1 and 3 989.5 3 96.22 10.28 <0.011 and2 4 2 64.37 0.67 >0.052 and3 985.5 2 41.06 24.00 <0.01Tab 4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Drug Regimen Cost(C)Cure rate(E,%)95% confidence interval C/E ΔC/ΔE terbinafine 250mg/d×12weeks 1420.80 73.05±16.73 72.30~73.80 19.45 22.12 itraconazole 200mg/d×12weeks 1731.60 66.89±15.82 66.11~67.69 25.89 45.74 200mg b.i.d,1 week×3pulses 865.80 47.96±25.56 45.97~49.95 18.05 —Tab 5 Analysis of semsitivities(¥)Drug Regimen Cost(C)Cure rate(E,%)C/E ΔC/ΔE terbinafine 250mg/d×12weeks 1344.00 73.05±16.73 18.40 26.07 itraconazole 200mg/d×12weeks 1380.00 66.89±15.82 20.63 36.45 200mg b.i.d,1 week×3pulses 690.00 47.96±25.56 14.39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s of terbinafine and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YAN Jun (Jinan city 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inan 250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armacoeconomic of terbinafine tablets compared with itraconazole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ychomyc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terbinafine and itraconazole in onychomycosis were collected with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from MEDLINE.Terbinafine 250 mg/d for 12 weeks (n = 1911) was compared with itraconazole 200mg/d for 12 weeks(n = 1683) or 200mg, b.i.d for 1 week×3 pulses (n = 523) in patients with culture-confirmed onychomycosiscaused by dermatophyte infection. We subsequently used these data to calculate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 three treatment regimens. RESULTS: For each comparator the meta-analytic average cure rate were: terbinafine (73.05±16.73), itraconazole (continuous) (66.89±15.82), and itraconazole (pulse) (47.96±25.56). The cost of regimen for the drug comparators was: terbinafine ¥1420.80, itraconazole (continuous) ¥1731.60, and itraconazole (pulse) ¥865.80.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study showed that terbinafin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chieving higher rates cure. Based on the patient-level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terbinafin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KEY WORDS terbinafine; itraconazole; onychomycosis; pharmacoeconomic ;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