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医术——骨头移植

合集下载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大致意思似乎是魔鬼或神仙修炼到了一定的程度,身体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比较出名的例子,是唐僧到了灵山脚下,被孙猴子推到无底船上,渡河后,回头看见了自己的尸体,算是正式脱离了肉骨凡胎,可以腾云驾雾了。

我觉得,之所以用一个“换”字,表示身体的实体还是存在的,不像鬼魂一般虚无缥缈。

就不知用现代解剖学来解剖已经成佛的唐僧,还有没有全套的骨骼和人体器官?这个词如果用在现代人身上,就象征着一种境界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有点难以描述,但大多数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以前费尽精力都对付不了的问题,忽然能够驾轻就熟,一挥而就,而且能够触类旁通,不再拘泥于一种东西。

比如榨干脑细胞都记不住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不知怎么的就能自由读写,还会奇怪“为什么这么简答的东西那些家伙怎么记不住和理解不了?”回想起自己可能一年半载前也是这副德性,更觉不可思议:以前我怎么这么笨?令人沮丧的,是脱胎换骨这个境界虽然与勤修苦练有关,却并不是像某位卖油翁所说的“但手熟尔”,有些人穷一辈子努力,依然无法突破瓶颈。

正如我有很好的记忆力,英语却差得一塌糊涂,多年前已经放弃了努力;也曾经想练成佛家“五心向天”的双盘坐,险些掰断了腿也没法如愿。

因此有些人总是说能否脱胎换骨与天赋有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其实吧,天赋当然有一定的作用,勤奋也必不可少,但我觉得做个什么事要到达脱胎换骨的境界,最重要是做到两点:乐此不疲和偷懒。

对一样东西有足够的兴趣,自然会孜孜以求,废寝忘食,你让他休息估计他都不乐意。

只要喜欢,勤奋就不是问题了。

和天赋相比,兴趣有一个绝大的优势,就是未必从娘胎里带来,可以培养,甚至可以通过自我催眠来以为自己喜欢这事。

有了兴趣,一些枯燥无味的工作也可以其乐无穷。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一些恶心的家长就打着兴趣的旗号逼自己的孩子练琴下棋学书法啥的,砸一堆钱,没看见培养出几个艺术家来。

偷懒嘛,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不少高等学府的学霸似乎都不用太努力读书,松松垮垮的却偏偏考第一,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1.体位侧俯卧位,患肢在上,患髋屈曲45°,便于术中各方向活动[图1⑴]。

根据病情需要,须用前外侧显露途径时,则病人仰卧,患臀垫高。

2.切口与显露任何途径均可充分显露,可根据病人情况和术者习惯选择。

如有髋关节屈曲挛缩,宜用前侧切口。

后侧手术显露途径较简单[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损伤小,临床多采用。

3.切开关节囊显露关节囊后,将关节囊“t”型或“i”型切开,向两侧翻开,并推开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即可充分显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图1 ⑵]。

4.探查及切除股骨头旋转患肢,探查股骨头颈骨折处,可见股骨头在髋臼内转动,继续屈曲内旋患肢,使股骨颈远折端旋开,显露出留在髋臼内的股骨头的折端[图1 ⑶]。

用股骨头取出器钻入头部,拉离髋臼,用剪刀伸入头臼间剪断圆韧带,即可将股骨头取出[图1 ⑷]。

测量股骨头直径,并结合术前拍片,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

如系股骨头坏死,则将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90°,使髋关节脱位后用线锯在预定切骨线切除股骨头[图1 ⑸]。

清除髋臼内所有的软组织,以纱布填塞止血。

将患肢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颈、髓腔显露于手术野。

5.修正股骨颈切除多余的股骨颈,切线上端起自股骨颈基底上缘。

切向内下方,止于小转子上1.0~1.5cm,保留股骨距,切骨面向前倾斜15°~20°,以保持人工股骨头植入后的前倾角。

切骨后用湿纱布将股骨颈周围软组织覆盖保护,在切面纵轴刮一长方形孔,相当于人工股骨头的柄的基部[图1 ⑹]。

再用特制的髓腔锉扩大髓腔至相当于假体柄的大小[图1 ⑺]。

注意在扩大髓腔过程中要掌握方向,切忌从股骨干侧壁穿出。

最后插入股骨头柄检查,切除多余的骨质,以保证假体有切实的机械学的安置与骨性支持。

6.安放人工股骨头将选用的股骨头直接安放在髋臼内,测试是否合适。

应与该头臼大小一致,活动自由,在拔出髋臼时有一定的负压。

国产ⅱ型人工股骨头的柄上有两个孔供植骨或骨水泥强化固定用。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刘岩;陈庆泉;吴海山;徐青镭;周维江【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2(022)003【摘要】目的通过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探讨骨膜间充质细胞对关节透明软骨组织全层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成年兔胫骨内上侧的骨-骨膜组织作为供体,镶嵌式植入兔自体髌股关节之股骨滑车关节软骨等大、相同形状的全层缺损区,术后4~24周分别对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自体骨-骨膜移植组织与缺损周围组织完全愈合,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显示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组织.结论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补关节软骨缺损可以诱导关节软骨缺损以透明软骨方式进行修复,这为临床应用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总页数】4页(P206-209)【作者】刘岩;陈庆泉;吴海山;徐青镭;周维江【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5【相关文献】1.自体骨-骨膜复合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病人的术后护理 [J], 刘喜梅;张志成;徐英;何海春;袁太珍2.自体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J], 张志成;袁太珍;刘喜梅3.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修复成年后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白金柱;刘晓民;王润生;李力;李文琪;黄涛;马志新;其木格4.活动对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实验研究 [J], 刘谟震;陈维钧5.自体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J], 米坤龙;段王平;李兵;李鹏翠;焦强;卫小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移植术与移植骨课件

骨移植术与移植骨课件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适 当的止痛措施。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Hale Waihona Puke 查,评估手术 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移植骨的愈合与效果评估
移植骨的愈合过程
初始阶段
移植骨植入后,首先发生出血和 炎症反应,形成血肿和纤维组织
包裹移植骨。
骨骼形成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逐渐被吸收, 并由肉芽组织取代,接着形成软骨, 最后转化为硬骨。
详细描述
人工骨材料可根据缺损部位和形状进行定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压力性能, 适用于关节置换和骨折固定等手术。
骨移植术的应用场景与效 果
骨折不愈合
总结词
骨移植术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手段,通过移植健康骨组 织替代病变或损伤的骨组织,促进骨折愈合。
详细描述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部位无法正常愈合,可能导致长期疼痛、 功能障碍和残疾。骨移植术通过移植富含活力的自体骨或异 体骨,为骨折部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支撑和骨诱导环境, 促进新骨形成和骨折愈合。
通过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如关 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可以判断移 植骨的治疗效果。
患者自评
患者自身对疼痛、功能、生活质量的 评价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移植骨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感染
感染是骨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使用 抗生素和清创治疗。
供区并发症
供区可能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以及外观畸形 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术后康复指导
提供个性化的术后康复指导方案,包括康复 锻炼、生活调整等方面。
展望未来发展
探讨骨移植术与移植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提出改进与创新的方向。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进展,人工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式。

即便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虽然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明显有取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趋势,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仍然被较多骨科医生所乐于采纳。

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4月对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中意,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70~88岁,平均75岁。

致伤原因:跌倒摔伤61例,车祸伤2例。

按Garden分型:Ⅱ型4例,Ⅲ型27例,Ⅳ型32例。

合并高血压20例,心脏病34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脑血管疾病7例,7例伤前均可下地行走。

63例中,很多患者数病并存。

入院后即予患髋牵引制动,完善各项检查,协同相关内科医生积极诊查和治疗内科疾病,操纵血糖、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营养支持,术前请内科和麻醉科医师共同会诊,并使之成为常规,对有冠心病史或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功能测定,综合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创伤的耐受水平。

对高血压患者尽量操纵收缩压在15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要操纵在9mmol/L以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一般在骨折后3~7d即应采取手术治疗,对于内科疾病尚未得到操纵的患者,不可牵强手术,经积极治疗后,一旦情况同意,则应尽快手术以减少卧床时间。

手术采纳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经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纳骨水泥技术。

术后将患肢抬高15°~30°,并置外展中立位防止假体脱位,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等张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以促动下肢血液回流,减少DVT发生机会。

根据引流量,术后24~48h内拔除引流管,第2天可在床上坐起,叩背以促排痰。

术后抗生素应用5~7d,10~14d后逐渐下床,扶双拐下地锻炼。

三次取骨!父亲要给女儿“一辈子的骨头”(2)

三次取骨!父亲要给女儿“一辈子的骨头”(2)

三次取骨!父亲要给女儿“一辈子的骨头”(2)一年三次取骨,无私父爱动人心魄两天后,杜波被推进了大坪医院手术室,进行取骨手术。

医生从杜波腰间取出了50克髂骨,随后,医生准备将这些髂骨移植到欣欣的小腿胫骨上。

由于杜波刚刚进行了取骨手术,腰间剧烈的疼痛让他不能守候正进行手术的女儿。

躺在病床上,读着手机上妻子陈木英发来的短信:“老公,欣欣被推进手术室了!”想及女儿欣欣正进行的移植手术,杜波心里充满了期待:“欣欣,你一定会好起来。

爸爸不会让你有事的。

”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女儿欣欣进行移植手术的那几个小时,对于杜波来说,像过了一万年那么长。

良久,高度紧张的他等来了妻子陈木英的短信:“老公,医生说从手术的情况看,移植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

”读着妻子的短信,杜波情不自禁地笑了:“女儿,老天一定会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无事的!”然而,事情并未朝着杜波夫妇预想的方向发展。

复查时,医生摇头叹息的情景,让他们心里禁不住一沉:“医生,不理想吗?”医生告诉杜波夫妇,欣欣恢复的效果并不明显。

“医生,欣欣不会有事吧?”杜波一脸紧张地问。

医生沉吟半晌告诉夫妇俩,欣欣最终的恢复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必须注意一点,不能让欣欣摔倒,哪怕是轻轻摔倒,都可能再度导致骨折。

接下来,杜波和妻子陈木英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女儿,生怕她出现意外。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明白这对年轻夫妻的心境。

三个月后的一天,蹒跚学步的欣欣不慎再次跌倒。

女儿不停喊痛的哭声,让杜波感到情况有些不妙。

医生详细诊断后告诉夫妇俩,他们的女儿右脚再次骨折,伤好后,还要进行骨头移植手术。

看着妻子陈木英轻轻地擦拭着女儿脸颊上的泪痕,杜波喃喃自语:“老天,你要折磨就折磨我好了,不要折磨欣欣,她还小。

”欣欣养伤期间,感觉度日如年的杜波和妻子陈木英不敢离她左右。

一天晚上,陪女儿玩耍的杜波,看她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顿时涌出了眼眶。

不想女儿看到自己流泪,杜波侧头擦眼泪。

骨骼再生医学发展现状

骨骼再生医学发展现状

骨骼再生医学发展现状骨骼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骨骼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和细胞治疗等技术,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以治疗骨折、骨缺损和骨关节疾病等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骨骼再生医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首先,生物材料的进步为骨骼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传统的骨骼修复材料通常使用自体骨移植或人工骨替代物,但这些方法存在供体局限性、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而生物材料的出现,如生物可降解材料、合成骨和骨替代物等,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在骨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骨骼组织再生更加可行。

生物工程是将工程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学科,通过使用细胞、生物活性物质和支架材料,重建和修复组织或器官。

在骨骼再生医学中,生物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培养和扩增骨细胞、构建三维细胞支架、模拟生物环境等手段,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

例如,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支架,为骨细胞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促进骨骼再生和修复。

此外,细胞治疗也成为骨骼再生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细胞治疗是将活体细胞引入患者体内,通过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实现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骨骼再生医学中,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等细胞类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可以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和质量。

然而,目前骨骼再生医学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骨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生物和生化因素的调控,难以完全模拟和控制。

其次,目前的骨骼再生医学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材料的降解速度、细胞扩增和转化的效率等方面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骨骼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长期效果的评估和严格的监管等问题。

总之,骨骼再生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骨骼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骨移植替代材料

骨移植替代材料

骨移植替代材料——国外专家讲座发表者:王呈1710人已访问2011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学术大会(CO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在12月4日早晨的教程讲座上,德国柏林创伤中心Michael Wich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骨替代材料在创伤骨科的应用”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骨与骨替代材料移植的原则和理念,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为报告翻译,我有义务将它整理出来,为提高创伤骨科的学术水平尽微薄之力。

自1862年Jobi MeeKren冒教会之大不韪,利用犬颅骨为一名颅骨缺损士兵进行移植修复,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到世人公认,骨及骨替代物移植技术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成为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欧洲,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就超过50万例。

应用的移植物材料品种也越来越多,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

不过,应用最多的依然是自体骨移植,所占份额几乎达到2/3。

在创伤骨科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结构性骨缺损,骨折塌陷的关节面复位后会遗留软骨下骨缺损,还有骨折愈合不良和萎缩性骨不连等。

这些情况均需要移植骨骼或骨骼替代品进行治疗。

至于如何重建骨骼,促进骨愈合,则要遵循所谓“钻石法则”[1],即从4个基本要素出发加以考虑:①骨传导基质,系提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黏附和增生的基质,为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提供支架;②骨诱导因子,包括BMP、肿瘤生长因子(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能够刺激原始、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③成骨细胞,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或骨祖细胞),一旦植入合适的环境,就能够直接形成新骨;④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有助于将自然的生物力学应力传递到周围的正常骨结构上,增强植骨部位对内固定物的把持力,满足力学支撑的要求。

骨移植名词解释

骨移植名词解释

骨移植名词解释骨移植,这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把骨头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种医学操作。

你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座房子,骨头呢,就像是房子里的大梁和柱子,支撑着整个房子的结构。

要是哪根大梁或者柱子坏了,房子就可能摇摇欲坠。

这时候骨移植就像是找来一根新的大梁或者柱子,把坏的部分替换掉或者加固一下,好让房子重新稳稳当当的。

比如说,有的人不小心摔断了腿骨,而且这个断骨的地方损伤得特别厉害,自己愈合很困难,就像一根柱子从中间断成了好几截,而且有些碎块还找不到了,这时候医生可能就会考虑骨移植。

他们会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个部位就像是一个“骨头仓库”,取出一块合适的骨头,然后把它移植到受伤的腿骨那里。

这个“骨头仓库”可能是髋骨啊之类的地方,就像房子里有备用的材料一样,身体有时候也会有这种备用的骨头资源。

那骨移植的骨头从哪儿来呢?刚刚说的从自己身体里取是一种,这就叫自体骨移植。

这就好比从自己家的仓库里拿材料来修自己家的房子,自己的东西嘛,兼容性特别好,身体也比较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是从别人那里取,就像从邻居家借材料来修自己家的房子,这就是异体骨移植。

不过这异体骨移植就有点麻烦了,身体可能会觉得这个“外来户”有点陌生,会有排斥反应,就像你突然在自己家里放了个别人家用过的东西,总会有点不习惯。

这时候医生就得想办法让身体慢慢接受这个“外来户”,就像让家里人慢慢习惯新东西一样。

骨移植的过程也不简单。

医生得像一个非常精细的工匠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取出来的骨头放到受伤的地方,还得把它们拼接好,固定住。

这就好比工匠把柱子重新立起来,还得用东西把它撑住,让它稳稳地待在那儿,等它和周围的结构融合在一起。

这个融合的过程就像两块泥土慢慢合为一体一样,需要时间,也需要合适的条件。

骨移植之后呢,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刚修好的房子,虽然大梁换好了,但也得小心呵护,不能马上又去折腾它。

患者得按照医生的嘱咐好好休息,补充营养,这样才能让移植的骨头更好地生长。

骨移植的名词解释

骨移植的名词解释

骨移植的名词解释1. 骨移植呀,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块骨头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就好比你有个宝贝要从一个盒子挪到另一个盒子里。

比如说,有人腿骨受伤严重,医生就可能从别的地方取块骨头来填补,帮助恢复呢!2. 嘿,骨移植可不是随便弄的哦!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呢!就像搭积木一样,要把合适的那块放上去才行。

要是有人骨折后一直长不好,这时候骨移植可能就派上用场啦!3. 骨移植啊,那可是能救命的呀!想象一下,身体里的骨头出了大问题,就靠它来拯救啦!好比一辆车坏了个关键零件,得找个合适的换上。

像有些严重的骨病患者,不就靠骨移植重获健康嘛!4. 哇塞,骨移植可神奇啦!它就像是给身体打了个补丁一样!比如有人牙齿掉了,还可以用骨移植来为种植牙做准备呢,是不是很厉害!5. 骨移植呀,这可是个厉害的招儿!可以把健康的骨头移过来解决大问题呢!就像给房子换个坚固的大梁。

要是有脊柱有问题的人,说不定就需要骨移植来改善呢!6. 嘿哟,骨移植可别小瞧它!这可是能带来大改变的呢!好比给机器换个核心部件让它重新运转。

像有些骨头坏死的病人,不就靠它有了新希望嘛!7. 骨移植啊,真的超重要呢!它就像一场及时雨,能滋润受伤的骨头。

比如说运动员受伤后,骨移植可能就是他们重回赛场的关键呢!8. 哇,骨移植这玩意儿可不得了!它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呀!就像变魔术一样。

要是有人骨头缺损严重,骨移植不就能让他重新站起来吗?9. 骨移植呀,这可是医学里的宝贝呢!它能解决很多大难题哦!好比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像有些骨肿瘤患者,不就靠它有了新出路嘛!10. 骨移植啊,绝对是个神奇的存在!它能给人带来新的生机呀!就像给干涸的土地引来泉水。

要是有人遭遇严重车祸骨头损伤,骨移植也许就是那救命稻草呢!我的观点结论:骨移植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神奇的医学技术,能在很多关键时刻拯救患者,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健康。

移植身体零件,让你焕然一新

移植身体零件,让你焕然一新
人造阴道的支架是用胶原蛋白制作的,能够在手术数 月后自然降解。与此同时,支架上的阴户细胞会逐渐发展成 为正常的阴道壁组织,生成适当层数的肌肉以及表皮细胞, 最终与身体原本的神经以及血管结合起来。6个月后,阴道 便已经发育完全,患者会开始来月经,也可以过性生活。她 们的新阴道能够感受到正常的性欲、性兴奋和性高潮。已经 有4位先天无阴道的MRKH严重患者接受了这种手术。研究者 认为,在未来,这种手术还可用于因为癌症、车祸而失去阴 道的患者,并不仅限于先天缺少阴道的女性。
等其长到3x4厘米大小时,便将其移植到患者的膝盖处。 手术至今,9位患者的膝盖功能都有进步,而且疼痛也
缓解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临床试验中接受这种手 术,研究者也一直在观察手术的长期效果,收集更多的临 床数据。研究者相信,这种手术也适用于上百万因为骨质 疏松而膝盖软骨受损的患者。
用鼻子的细胞来代替身体其他部分受损的软骨是一个 令人惊喜的开始,因为这给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相同 的细胞除了用于修复膝盖,可能还可以用来重塑面部,让 那些车祸后毁容的受害者恢复原来的面部轮廓。
Upfront 前沿
·医疗·
因为捐赠者必须要接受手术摘除子宫,这对她们的身体肯 定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捐赠者的健康,是否值 得呢?这毕竟不是为了救命。希望医学的进步能够为这些 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实验室中长出的阴道
一些患有MRKH综合征的女性因为发育障碍而先天缺少 阴道,但现在可以利用自体细胞先在实验室中培育一个阴 道,然后再移植,让患者拥有完整的生殖道和性功能。
膝盖软骨不幸受损的人通常都只能接受手术,用金属 制造的人工关节来置换整个膝关节。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医 院的组织工程学家则发现了受损软骨更好的替代物——患 者的鼻柱骨细胞。在鼻子中,隔开两个鼻孔的部位被称作 鼻柱骨,是一块软骨。鼻柱软骨中的细胞生长和生成新软 骨的能力很强,生成的新软骨可以移植到膝盖上。不过, 这么做,不知新软骨能否完美地融入膝关节。

一年级作文换骨夺胎

一年级作文换骨夺胎

一年级作文换骨夺胎换骨夺胎,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一个人的骨骼从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移植出来,然后植入到另一个人的身体里,使得后者拥有前者的骨骼。

这种技术古已有之,但是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但是在这个看似美好的技术背后,我却看到了许多问题。

换骨夺胎需要进行手术,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折磨。

手术过程需要切开患者的皮肤,进行手术,需要大量的麻醉药物来让患者保持昏迷状态,这对身体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手术后的恢复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忍受剧痛,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

对于一些年迈或者身体不太好的患者来说,这种手术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甚至会让他们失去生命。

换骨夺胎对于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问题。

每一次手术都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药物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而且换骨夺胎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手术,有时候需要反复尝试,这就更加浪费了医疗资源。

而这些医疗资源本来就是供给医院里其他患者使用的,如果过多地用于换骨夺胎,就将会导致其他患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不公平。

最重要的是,换骨夺胎需要供体和受体,这就引发了一个伦理问题。

对于供体来说,他们需要忍受手术的痛苦,而且有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更重要的是,供体的身体会因为缺失了一部分骨骼而受到影响,这对于他们日后的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困难。

而对于受体来说,他们也需要忍受手术的痛苦,并且面临着手术失败的风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一旦手术失败,他们所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

换骨夺胎不是一种良好的技术。

在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骨骼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好日常护理和锻炼。

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够更加强健,更加健康。

自体-骨移植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自体-骨移植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自体-骨移植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分析
王立群;刘国峰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7(12)A02
【摘要】目的观察通过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慢性周月不稳定的效果。

方法随机
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腕关节疾病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0例。

其中对照组男患者48例,女患者52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胸部有
明显的外伤患者有44例,腕关节疼痛7周到10周之间前来就诊,共诊疗10月,未经过正式的治疗措施;而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5岁,采
取骨移植手术法治疗病症,观察2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结果发现,采用骨移植
组的治疗效果最佳。

结论骨移植技术在关节扭伤方面的应用性较好,值得医药人员广泛的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204-204)
【关键词】骨移植;慢性周月不稳;效果
【作者】王立群;刘国峰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17
【相关文献】
1.自体骨-韧带-骨移植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J], 刘国峰
2.膝关节软骨损伤给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李恒;张宁宁;;
3.膝关节软骨损伤给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陈书爱
4.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腓侧韧带复合体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效果观察 [J], 宫伟; 马甲升; 马晓军; 万钧; 温鹏
5.踝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杨金杰;李晓茜;张晓军;刘青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移植物在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骨移植物在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骨移植物在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阎俏梅;张富强;翁雨来
【期刊名称】《上海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3(12)1
【摘要】剩余牙槽嵴的萎缩以及由此引发的受植床骨量不足,是影响种植修复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探索不同外科术式的同时,骨移植物的开发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从生物学特性、成骨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对骨移植物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骨移植物;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综述
【作者】阎俏梅;张富强;翁雨来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倾斜种植体和角度基台在骨量不足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J], 阎旭;彭滟;芈大卫
2.两种植骨材料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J], 罗梅芬;潘钢;耿发云;李伯友
3.海奥口腔修复膜应用于骨量不足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效果探讨 [J], 赵献银;李红;林勇
4.两种骨修复材料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J], 谭健; 刘方怡; 周冬华; 邓芳成
5.BEGO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应用研究 [J], 黎锐锋; 汪祥; 张泳; 阳冬青; 王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孟叶新;蒋唯强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1)006
【摘要】@@在儿童孤立性骨囊肿的治疗中,骨移植是常用方法。

但移骨植的来
源较困难,异体骨又存在愈合慢,有排异反应等缺点。

自1994年5月至1999年4月,我们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中药治疗该病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7例,年龄7~16岁,平均12岁;男5例,女2例。

病变部位:肱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1例,胫骨上端1例。

病程2天~4个月,4例因发生
病理性骨折而就诊,3例因疼痛不适就诊。

rn X线表现活动性4例,潜伏性3例。

囊腔最小2cm×2.5cm,最大11.5cm×3cm。

7例均未进行囊腔内注射醋酸甲基
强的松龙等治疗。

【总页数】3页(P364-366)
【作者】孟叶新;蒋唯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嘉善 3 14100;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嘉善 3 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
2.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3.同种异体骨治疗孤立性骨囊肿40例观察
4.同种异体胚胎骨移植治疗弧立性骨囊肿
5.次全切除和异体骨支撑植骨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骨趋势

人工骨趋势

人工骨趋势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工骨技术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骨是指在人体内植入的由人工材料制成的骨骼替代物,用于修复骨骼缺损或骨骼功能障碍。

它可以完全替代真实骨骼的功能,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生活。

随着人工骨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人工骨趋势正朝着更加精确、生物相容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首先,人工骨技术在材料方面的改进使得人工骨更加精确和耐用。

以前的人工骨往往过于笨重,难以定制。

而现在,借助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造出定制的人工骨,精确到微米级别。

这大大提高了修复骨骼缺损的成功率。

同时,新型的材料也使得人工骨更加耐用,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使用环境,延长患者的使用寿命。

其次,人工骨技术在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突破使得人工骨更加接近真实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传统的人工骨往往无法与周围的组织和骨骼良好地结合,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引起排异反应或感染。

而新型的生物材料,如生物活性陶瓷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骨骼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并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再生。

此外,人工骨技术在生长因子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骨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蛋白质,可以在人工骨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大量生产出各种生长因子,并将其应用到人工骨中。

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再生,加速骨骼的愈合过程。

这种针对个体差异的治疗手段将极大地提高人工骨修复的效果。

随着人工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人工骨趋势正在向着精确、生物相容性和个体化发展。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人工骨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定制和精确修复,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人工骨的智能化、可重塑化和可再生化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人体提供更好的修复和保护。

人工骨趋势的发展将不仅改变医学领域,也将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提升。

异体下颌骨移植十年回顾

异体下颌骨移植十年回顾

异体下颌骨移植十年回顾赵士芳;杨明达;吴求亮;陈关福;顾耕华;平飞云;高力【期刊名称】《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年(卷),期】1990(0)1【摘要】自1978年9月至1988年5月采用经液氮深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组织对47例各型下颌骨缺损作即期修复,其中同种异体下颌骨22例,髁状突3例,肋骨20例,髂骨2例,总成功率为91.5%。

深冻贮藏的同种异体下颌骨尤其对下颌骨大型缺损的即期修复具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10年来临床应用的经验作以下报道。

一、异体骨来源和保存异体下颌骨取自死亡时间为12小时的新鲜尸体,不强调相同血型,无菌条件下手术摘除下颌骨,去尽骨面上附丽的肌肉与骨膜。

作好标签记号,置入液氮罐内。

每月加注液氮一次,以保持-196℃的深低温。

本组采用的异体下颌骨中。

【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异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髁状突;总成功率;移植骨;死亡时间;骨面;外固定;内固定;克氏钢针【作者】赵士芳;杨明达;吴求亮;陈关福;顾耕华;平飞云;高力【作者单位】浙江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相关文献】1.冻干同种异体下颌骨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J], 张兆强;王启朋;江穗;冯航;郑卫平;肖汉耿;朱李军2.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免疫学观察 [J], 许亦权;胡敏;孙立群;王阳;肖红喜;李岩峰;姚昊3.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免疫学观察 [J], 许亦权;胡敏;孙立群;王阳;肖红喜;李岩峰;姚昊4.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的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观察 [J], 许亦权;胡敏;李其平;何义杰;尹大一;李桥5.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 [J], 许亦权;胡敏;王阳;李其平;张健;肖红喜;李岩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胎换骨的医术——骨头移植
骨骼损伤怎么办?
几千年来,骨骼伤害屡见不鲜,骨缺损一直都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人们一直在研究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来修复受损的骨头。

有证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秘鲁和古埃及就已经有骨骼修补技术了!但那时还没有高超的医术,使用的都是黄金和铁等其他材料来做填充物,而不是真正的骨头。

当今社会,骨外科的医生十分需要一种像骨骼一样的材料,来替代发生病变或被撞伤损坏的骨骼,希望能让患者的受伤部位尽可能地恢复原有的功能。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尝试了众多不同的修复方法并公认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某一些部位损伤严重,缺失较大,从人体自身提取移植的骨头, 往往不能够满足被替代部位骨骼的移植要求。

而且,从健康的人体部位切割骨头,患者还须经受另一次的额外手术打击,有手术疼痛及感染的风险,往往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当人们意识到自体骨移植的种种缺点后,就不断地探索将新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

因此,广大医师及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来替代自体骨,后来,异体骨移植就成为了骨伤骨病治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

异体骨移植术
异体骨移植是指把取自动物或他人的骨骼,移植到病患的身上。

这种移植术首创于动物骨头移植。

17世纪,一位名叫巴特林的人,头部被一把剑击中,外科医生把一块狗骨头移植到他的头骨上,修复了伤口。

他活了下来,却被他的教会逐出教会,因为教会认为他不再是完整的人类。

为了不被看成是另类,巴特林要求外科医生把狗骨头取出来。

可是,当外科医生尝试取狗骨头的时候,发现巴特林的头骨已经在周围再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物骨头移植手术。

后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使用人体骨头作为
骨移植材料。

和动物骨头移植相比,人类骨移植是目前骨骼移植的最好材料,已被广泛采用。

异体骨移植会出现排异反应,为了避免风险,除了自体骨骼移植外,捐献者的骨细胞不可以在受捐者体内存活。

移植排异反应
把异体骨头移植到人体内,首先要克服不同机体移植所带来的强烈免疫排斥反应。

这也是影响成骨并导致移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异体骨移植前都要对骨头进行去抗原处理。

研究指出,经低温保存、急速冷冻的骨骼,可以保持骨骼硬度,还能较大程度上避免病人因异体移植而产生的排异反应。

但冷却处理法并不能完全排除免疫反应,只是以慢性排斥反应为主。

相比之下,与冷处理相反的高温加工法会更彻底地清除骨头间的排斥抗原性。

然而弊端在于,经过高温处理后,骨头虽然没有了抗原性,但骨头内的可诱导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最终形成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成分也被破坏掉了,这样的动物骨头移植到人体后虽然不会相互排斥,但它只是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本身没有诱导细胞生长的作用,因而不能和人体很好地融为一体。

因此这种做法只适用于极小的骨头移植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重新组合异种骨的方法被研究了出来。

这种方法在处理骨头时分两步走:首先,在常温下从骨头的皮质骨中取出骨形成蛋白(生长因子),然后再将骨头的其余部分进行脱蛋白处理。

进行脱蛋白处理后,这根动物骨头就不会再有抗原性了,并且骨头内有许多的小孔,就像小蜂窝一样。

再将事先取出的骨形成蛋白重新植入这些待移植骨头,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能够用于移植手术的骨头就加工好了。

由于骨头内既没有抗原物质,同时又有生长因子,这块骨头一旦被移植到人体内,生长因子就会像磁铁一样诱导病人体内骨细胞移到这块骨头上生长,而同时这块动物骨头自身还会不断降解。

就这样一边降解,一边诱导新骨生成,大约经过八九年左右,植入的骨头就会完全消失了,同时新的骨头则已完全长成了。

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高效
的成骨活性,而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骨骼移植术了。

移植骨与受体骨的结合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问了,那是用什么来连接病人骨骼与移植骨的呢?总不能用胶水吧?是的,不能用胶水,使用的材料必须是人体能接受的,安全无害的连接基质,而这种基质就是之前提到的成骨诱导成分,叫做脱钙骨基质,简称DBM。

DBM是一种是由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以及较低浓度的生长因子(如骨形成蛋白)等组成的复合物天然骨移植材料,主要取材于人或动物(猪、牛、狗、兔等)的颅骨、股骨干和胫骨干。

它具有低抗原,能被新骨替代,尤其是诱导成骨活性等特点。

为了制作它,技术人员会将骨头磨碎,然后用酸除去钙。

剩下的是一种精致的白色代糖粉,由刺激骨骼生长的骨形成蛋白组成。

这些骨形成蛋白会与干细胞进行交流,随后干细胞会分裂和复制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新细胞。

在体内,DBM是指导干细胞转化为皮肤细胞、脑细胞和骨细胞的信号。

为了增加粘合性,在临床上更加便于使用,骨形成蛋白会被混合到石膏中,然后涂在需要鼓励生长的骨头上。

在外科手术中,DBM对于填充骨缺损,实现正常的解刨关系,恢复功能,桥接缝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它在每一个骨移植手术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口腔外科医生会将其植入患者退化的下颚骨中,使下颚骨重新生长,足以支持种植牙;它也可以用来填补脊柱融合手术中椎体之间的间隙,以减轻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而当骨科医生移植长段骨头时,他们会沿着移植骨的接缝作为粘贴剂。

外科医生形容说,DBM就是“编织”在移植骨骼上的脚手架。

3D打印技术与骨骼移植
骨骼破损有多种情况,比如破损部位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为了准确地连接替换骨骼,外科医师需要精确地绘制出需要替换的部分。

于是,科学家又研制出了骨头的3D打印技术,这项技术会为精确地切割骨骼提供指南。

3D打印技术是组织工程学的一种高速仿形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利用激光引导、喷墨打印等技术,将生物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粘结,叠加塑型,最终形成仿真的骨骼形状。

3D打印技术可以让医生为每一个病人专门定制植入骨。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有颅骨缺陷的病人需要治疗,医生就可以扫描他的颅骨,然后打印出一个和病人的受伤位置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的颅骨型号。

不仅如此,这项3D打印技术还研发出了除异体移植骨之外的人工骨“超弹骨”,它是一种新的3D打印合成材料,是由有弹性的陶瓷制成的,内含牙齿和骨骼内中发现的矿物质以及聚合物。

即使挤压它,它也会弹回原来的形状。

这种材料的制成前是液体状,可以打印成医生需要的各种形状,也可以沉淀在任何一种材料上,有很强的可塑性。

和一般昂贵、太脆弱难以塑型、又担心排斥的骨移植不同,“超弹性骨骼”价格低廉,可打印出许多形状,并依照需求切割、摺叠、接合,弹性好且强韧,在手术室也能简单快速地使用。

目前临床正在积极地使用这种新科技,研究人员希望能在脊椎、牙齿、重建和骨癌手术时使用这种人工骨骼,替病患提供量身订做的骨骼移植,以给病人带来更好的疗效。

什么是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是异体组织进入有免疫活性的宿主体内后,会被宿主作为“异己”并受到其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供受体之间的白细胞抗原的差异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导致骨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