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程序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程序在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确定高程差和坐标的测量结果。
以下是一个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的程序,示例中使用的是简化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变量:-P:已知点的高程-D:中间点的读数差-S:视线长度-T:观测仪器常数-L:目标点的高程差-B:倒角仪观测的读数差-C:倒角仪的常数-H:目标点的高程-R:目标点基准高程程序计算的步骤如下:1.计算中间点的高程差:-L=D+((P-D)*S/T)2.计算目标点的高程:-H=(B/100)*C3.计算目标点的绝对高程:-R=P+L+H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可以得出目标点的绝对高程。
下面是示例程序的代码:```python#定义已知点的高程P=100.0#定义中间点读数差D=2.0#定义视线长度S=50.0#定义观测仪器常数T=100.0#定义目标点读数差B=5.0#定义倒角仪常数C=0.6#计算中间点的高程差L=D+((P-D)*S/T)#计算目标点的高程H=(B/100)*C#计算目标点的绝对高程R=P+L+H#输出结果print("目标点的绝对高程为:", R)```上述程序中假设已知点的高程为100.0,中间点的读数差为2.0,视线长度为50.0,观测仪器的常数为100.0,倒角仪的读数差为5.0,倒角仪的常数为0.6、通过计算,得出目标点的绝对高程为107.0。
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程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计算步骤。
同时,还需要注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与精度要求。
在实际的三、四等水准测量中,还会涉及到更多的数据处理和参数调整,程序的实现也会更加复杂。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介绍课件
- HA + HB - a + b) / 2 水准测量精度公式:σ = ±(hAB
03
- HA + HB - a + b) / √2 水准测量距离公式:d = (hAB -
04
HA + HB - a + b) / 2
数据处理
01
数据采集: 使用水准仪 和水准尺进 行测量,获 取原始数据
02
数据整理: 将原始数据 整理成表格 形式,便于 后续处理
4
测量精度
四等水准测量的精 度等级为四等
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需要精确到毫米级
测量精度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仪器设 备、观测方法、环 境条件等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包括选择高精度仪器、 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 控制环境条件等
01
02
03
04
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公式:hAB = HA -
01
HB + a - b 水准测量误差公式:m = ±(hAB
4
四等水准测量的 步骤包括:设置 测站、安置仪器、 观测、记录、计 算和校核。
测量方法
1
水准测量:利用水准 仪和水准尺,测量两 点之间的高差
3
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 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角 和垂直角
距离测量:利用钢尺或 光电测距仪,测量两点 之间的水平距离
2
高程计算:利用测量 数据,计算各点的高 程和坐标
03
使用正确的 计算公式和 算法,避免 因计算方法 错误导致的 计算错误
04
对计算结果 进行验证, 确保计算结 果的准确性
计算精度
计算精度是内业计算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的准确性
计算精度与观测数据、计算方法、计算软件等因素有 关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步骤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较长距离的水平线路。
内业计算是四等水准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涉及到繁琐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整理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首先需要整理好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测量设备的读数、高程点标识、基准点标识等等。
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按照既定的格式整理统一,以便后续的计算工作。
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会设计测量闭合环,通过比对回程观测和去程观测的结果来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一种评估测量精度的指标,它可以用来判断测量是否存在误差或系统性偏差。
通过计算闭合差,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
第三步:高差改正数的计算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测量或者无法测量的点,比如河流、建筑物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计算和推算,得到这些点的高差改正数。
高差改正数可以用来修正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步:高程平差的计算高程平差是指将测量的高差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使其满足一定的平差条件。
通过高程平差,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并消除测量误差的影响。
高程平差的计算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算法,需要仔细、耐心地进行。
第五步:级差计算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测量结果表示为一系列的等差数列,以方便统一和比较。
这就需要进行级差计算。
级差计算是通过将测量结果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计算每个点之间的高差差值,使其满足等差关系。
级差计算既要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数学规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第六步:数据输出和报告撰写最后一步是将计算好的结果进行输出和整理,并撰写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是对四等水准测量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它应该包含详细的内业计算过程、修正值、平差值和测量精度等内容。
同时,报告应该以清晰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和正确的数据呈现,以便于他人理解和使用。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外业测量步骤:
1. 设站: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
2. 观测: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
3. 收站: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
4. 控制测量: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 高差观测值 - 折差 - 改正数
其中,折差是由于视线折射引起的高差修正值,改正数是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的纠正。
2.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
高程改正数= Σ高差观测值 / 测站数
3. 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差 = 高差观测值的代数和
4. 高程调整值的计算:
高程调整值 = 闭合差 / 测站数
5. 最终高程的计算:
最终高程 = 基准点高程+ Σ高程调整值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还涉及其他一些参数和计算公式,如观测误差的计算、闭合差限差的确定等。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测量手册、标准和指南,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6.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1)计算方法 改正后的高差=测段高差hi +高差改正数vi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2)计算改正后的高差及其总和
测段
BM-A~1 1~2 2~3
3~BM-B ∑
测段高差(m) +2.331
高差改正数 (mm)
-8
+2.813
-10
-2.244
-9
+1.430
测段距离 测段高差 高差改正数 水准点高程
0.1 km
0.001 m
0.001 m
0.001 m
测段距离较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至0.01km。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6.内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①绘制水准路线略图 ②计算路线长度(或测站数)和高差总和 ③计算差闭合差 ④计算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⑤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⑥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⑦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813 2.1km
-2.244
2
1.7km
3
+1.430 2.0km
BM-B HB=49.579m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2.计算路线长度(或测站数)和高差总和
(1)水准路线长度的计算 水准路线长度L=∑Li
Li ——测段距离,等于测段前、后视距的总和。
本例L=1.6+2.1+1.7+2.0=7.4 km
vi
fh n
ni (山地)
产生高差闭合差是因为高差的观测值存在误差。
高差观测值的误差与测段的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高差改正数应满足下式:
vi fh
由于高差改正数只能取到0.001m,而长测段的误 差相对较大,当上式不能满足时可将余数分配到长测 段对应的高差改正数中。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操作方法0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两点间垂直放置的水准标尺的读数,以此来确定两点的高差。
通过已知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四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给地形测绘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点。
技术要求包括:视距不得超过100米,前后视距差需小于3米,累计视距差应小于10米,红黑面读数差应小于3毫米,红黑面高差差应小于5毫米。
步骤1:瞄准后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后视距离,公式为:后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步骤2:瞄准前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前视距离,公式为:前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计算视距差,确保其小于3米;计算视距累计差,确保其小于10米;计算黑面高差,公式为:前视黑面中丝读数 - 后视黑面中丝读数。
步骤3:瞄准前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
步骤4:瞄准后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计算红面高差,公式为:前视红面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中丝读数;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确保其小于5毫米;计算高差中数,公式为:((红面高差 ± 100) + 黑面高差) ÷ 2,单位为米。
如果这一站数据合格,可以进行下一站测量。
步骤5:关于限差的解释。
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是为了确保读数精度,同时考虑人眼分辨力和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影响;水准面的曲率导致超过100米时高程误差增大,因此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
步骤6:关于观测顺序的解释。
四等水准观测采用“后前前后”的顺序,这有助于减少仪器下沉的影响,并且较小的前后视距差有助于削弱i角的影响。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和测量技术,可用于测量地表高程。
它常用于大范围的高程控制和工程设计中,具有精度较高、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并从基本公式到误差计算逐一进行阐述。
H1-H2=Δh1-Δh2+ΔH其中,H1和H2为两个相邻测站的高程,Δh1和Δh2为同一测站的相应高差观测值,ΔH为测站之间的水准差。
步骤1:将所有的高差观测值进行平差,得到修正数。
步骤2:将修正数与相应的高差观测值相加,得到修正的高差观测值。
步骤3:根据修正的高差观测值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程。
步骤4:利用测站高程和测站之间的水准差计算出所有测站的高程。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步骤1:平差高差观测值平差是四等水准测量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消除观测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最小二乘平差和中误差法。
最小二乘平差是基于误差方程的求解方法,可用于综合各种观测误差。
中误差法则是基于测量误差的分布规律,以中误差为准则进行高差观测值的平差。
步骤2:修正高差观测值修正数是通过平差结果与原始观测值相加得到的。
修正数的作用是使观测值与平差结果保持一致。
修正方法有常数法和距离比法,其中常数法适用于程控测量,而距离比法适用于自由网孔的高差观测。
步骤3:计算测站高程根据修正的高差观测值,可以计算每个测站的高程。
对于起始测站,需给定一个已知高程值,然后根据公式H2=H1-Δh1+Δh2计算出第二个测站的高程。
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程。
步骤4:计算所有测站的高程根据测站之间的水准差,可以计算出所有测站的高程。
假设第一个测站的高程已知为H1,测站之间的水准差为ΔH,那么第二个测站的高程可以通过公式H2=H1-ΔH计算出来,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所有测站的高程。
以上就是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测量误差的评定和控制,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
常见的误差有人为误差、仪器误差、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等。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在测量学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计算闭合差来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下面介绍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闭合差=∑△Hi其中,闭合差表示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际高程差异,即所有高程差的代数和。
∑表示求和运算,可以将所有测量结果相加。
△Hi表示第i个基准点与上一个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异,也可以表示为Hi-Hi-1,其中Hi表示第i个基准点的高程,Hi-1表示上一个基准点的高程。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的解释: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过对基准点的高程测量,可以计算出各个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当这些高程差异相加时,如果结果等于0,则说明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果结果不等于0,则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调整或重新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1.计算闭合差时,需要保证所有的高程差绝对值相等,否则测量结果会有误差。
2.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四等水准测量通常采用三重闭合的方式,即从起点出发绕行一圈后返回起点,再绕行一圈返回终点,最后再绕行一圈返回起点。
这种方法可以减小因环路测量带来的误差。
3.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大气压力、温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补偿或者校正。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主要应用于一些对高程要求较高的工程建设中,例如道路、桥梁、隧道等。
通过对工程区域内的高程测量,可以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介绍。
通过对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测量学中与高程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高相关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你想想看,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得放对地方,这四等水准测量也是如此!
比如说吧,水准测量时得先立好水准仪,这就好比搭积木的第一步,得稳稳当当的。
然后观测读数,那可比作仔细挑选合适的积木块呢!在计算的时候呢,可不能马虎,得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把数据拼起来。
看,高差怎么算?不就是后尺读数减去前尺读数嘛!就像减掉一块积木,得到一个高度差。
然后累计高差,这就是把一块一块的高度差堆积起来呀。
再说啦,闭合差怎么处理?那不就是发现搭积木过程中有不合适的地方,咱得调整调整嘛!咱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结果呀。
哎呀呀,掌握了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就像是掌握了一门超级厉害的技能,能让我们在测量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结论: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做好测量工作。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对于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1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 )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 2 )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 3 )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 )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 ——后(红) ——前(黑) —— 前(红) 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 —— 前(黑) —— 前(红) —— 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 、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 1 )视距部分后距=:(1)项一(2 )项]X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一(6 )项]X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 d =( 9)项 —(10)项,记人第( 11 )项;后、前距差累积值 Xd=本站(11 ) +前站(12),记入第(12 )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后视尺(3)项+K —(4 )项=(13)项;前视尺(7)项+K —(8 )项=(14)项;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
在本例中47号尺的K = 4.787米;46号尺的K = 4.687米。
由于测量有误差,(13 )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一(7)项=(15 )项(黑面尺高差);(16)(4)项一(8)项=(16 )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 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 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 )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 得超过i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 ±3毫米),并记入第(17 )项。
四等水准闭合差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闭合差计算公式四等水准闭合差是指在四等水准测量中,从起点测至终点再返回起点所得的高差闭合误差。
四等水准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 所有测量值之和 - 末点高程 + 起点高程其中,所有测量值之和是指从起点至终点再返回起点的所有高差测量值的总和。
末点高程和起点高程分别是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测量值。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基础测量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地面高程和地形地貌。
它通过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安装水准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高差差值,从而得出地面的高程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仪器精度、人为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测量中,四等水准测量需要精心安排和细致操作,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四等水准测量技巧:1. 选择合适的地点:测量起点和终点时,应选择有利于水准仪稳定和准确测量的地点,如平坦、硬实、无风、无震动等地区。
2. 保持水准仪稳定:在安装和使用水准仪时,应注意细节,如水准仪的水平、脚架的稳定、镜头的清洁等。
确保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
3. 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控制测量误差,如检查和校正仪器误差、降低环境影响、对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等。
4. 细节决定成败: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耐心和细心,及时记录数据、保存记录、检验计算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四等水准闭合差计算是四等水准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为四等水准测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应用保障。
同时,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测量技能和工作水平,为水准测量和地学地貌研究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四等水准计算
四等水准计算(1)测站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后视距离:(9)=100×{(1)-(2)}前视距离:(10)=100 ×{(5)-(6)}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计算前、后视距累计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后视距离(9)=100×{(1)-(2)}=100 ×(1743 - 1292)=45.1m前视距离(10)=100 ×{(5)-(6)}= 100 ×(2399 - 1943)=45.6m最大视线长度≤100m。
前、后视距差(11)=(9)-(10)= 45.1-45.6 =-0.5m前、后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本站(11)=0 +(-0.5)= -0.5m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3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假设后视红面水准尺K1=4.687m,后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13)=(3)+K1-(4)前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14)=(7)+ K2 -(8) K2 =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后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13)=(3)+ K1-(4)=1519 +4687-6207 =-1前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14)=(7)+ K2 -(8)=2171+4787-6958 = 0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3)高差计算与检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7)红面高差(16)=(4)-(8)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00】=(13)-(14)对四等水准测量,(17)不得超过±5mm高差中数计算:当上述计算符合限差要求时,可进行高差中数计算:(18)= {(15)+ (16)±100 }÷2在计算(17)时,如果(15) >(16),则+100;反之,如果(15)<(16),则-100。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普通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采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和计算方法如下: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最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之一,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设施作为高程基准面的点,用水准仪测定相邻测点之间的高差,以此计算出整个测区的高程值。
测量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是地形地貌观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数据。
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按照国际标准被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四个级别。
其中,四等水准测量是精度较低的一级水准测量,其测量误差大致在2cm/√km左右。
虽然精度不如其他级别的水准测量,但是由于测量设备简单易用、测量方法成熟,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是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个测点的高程值的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通常采用后方交会的方法计算高程,即将测量数据从第一个测点开始,按照测站间的高差递推计算出每个测点的高程值。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h1 = H + ΔH12 + ΔH23 + ... + ΔHn-1nh1:第一个测点的高程值H:高程基准面的参考高程值ΔH12、ΔH23、..., ΔHn-1n:相邻测站之间的高差值根据公式,为了计算出第一个测点的高程值,必须首先设定高程基准面的参考高程值H。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采用国家测量基准面或者地方测量基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测量数据也必须经过校正,消除测量误差和系统偏差,确保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计算过程中,测点的顺序和顺序代码也是非常关键的。
必须按照系统规定的测点编号顺序逐一计算,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此外,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高差的正负号,如果高差是从低点到高点测量的,那么应该取反符号,确保计算的高程值是一个真实的高程,而不是一个相反的高程值。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施工、城市规划、地形地貌研究、水文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高程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数据,能够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的质量。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不同地点之间的相对高程差异的方法。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一条水准线被建立起来,并通过测量不同测点的高程差来确定各个测点的高程值。
为了计算高程差值,需要使用一些计算公式。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的详细说明:1.高程差计算公式:高程差是指两个测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高程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Δh=(ΔH×Δl)/L其中,Δh是高程差,ΔH是测点间的平均高差,Δl是测点间的水平距离,L是整个线路的总长度。
2.高程计算公式:高程是指其中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高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H2=H1+Δh其中,H1是起点的高程,H2是终点的高程,Δh是两个测点之间的高程差。
3.相对高程计算公式:相对高程是指两个测点之间的高度差异。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相对高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h=H2-H1其中,h是相对高程,H1是起点的高程,H2是终点的高程。
4.镜直读式测量公式:镜直读式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一种常用测量方法。
在镜直读式中,水平线的高程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Δh=(D1×D2)/(f×e)其中,Δh是高程差,D1和D2分别是起点和终点的直读值,f是望远镜的倍率,e是平仪的倍率。
以上是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计算的一些常用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测量工程师准确测量地点的高程差异,并计算出各个测点的高程值。
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项,如大气压力、温度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四等水准测量是用于测算地表高差的一种方法,其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这种测量方法通常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农业水利测量以及地理测绘等领域。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得到最终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常用的计算表,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首先,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测量基线信息:测量基线是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计算表中,需要记录每个基线的编号、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观测方向以及距离等信息。
2.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所得到的高差值。
在计算表中,需要记录每个点的编号、观测到的高差值以及测量的次数。
3.高程计算: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通过观测数据计算每个点的高程值。
在计算表中,需要记录每个点的编号、观测到的高差值、已知点的高程值、误差修正值以及计算得到的点的高程值。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1.基线计算:根据测量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可以计算出每个基线的水平距离。
通常使用坐标平差方法来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基线的水平距离。
2.高差计算:根据观测数据中的高差值,可以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高差。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误差修正值、大气压力、温度、潮汐影响等因素。
3.高程计算: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值,可以通过高差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修正大气压力、温度、基准高程差等因素。
4.精度评定:在四等水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通常采用误差理论来评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计算基线长度、高差值以及最终的高程值。
通过正确使用计算表,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四等水准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应用测量结果时需要考虑其精度范围。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是一种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测量工程和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四等水准的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将水准仪放在基准点上,通过和下一设站点之间利用塔尺等仪器所测得视距差,反算出下一站点高程,并通过多次测量来逐层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二、四等水准的设站基本要求1. 所选设站点的地形地貌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
2. 设站点的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用水平仪来进行检测。
3. 设站点要易于找到,方便后续的定位和测量。
4. 设站点的周围地形开阔,可以保证测量到了完整的水准线视线。
1. 选定起始基准点和终止基准点首先要选定一个起始基准点,以这个基准点为起点,逐步往后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同样地,要选定一个终止基准点,确定测量的结束点。
通常而言,起始点和终止点要相对稳定和固定,便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等高线的高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
具体而言,从起始点开始,逐个测量每个点的高程,并继续向前推导出其他站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常会按照前进方向来选定每个测量点的位置。
3. 记录测量结果完成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后,要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通常而言,使用记录簿来记录每个观测点的编号、高程值、观测时间、测量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均值平差法等方法,对每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总结四等水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中低精度的测量工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设站、观测、记录和调整等过程,注意技巧和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
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9)=[(1)—(2)]X100m
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
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 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
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
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
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
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
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
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18)=[(15)+(16)±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3、每页计算校核
①高差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
2[(3)+(8)]—2[(6)+(7)]=∑[(15)+(16)]=2∑(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
∑[(3)+(8)]—2[(6)+(7)]=∑[(15)十(16)]=2∑(18)±0.100
②视距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
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
∑(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10)
4、成果整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的要求。
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
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
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
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
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
注:第2章2.3节介绍的图根水准测量成果处理方法是一种近似的成果处理方法,他不能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各等级高程控制网(指一、二、三、四等水
准网)应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进行成果计算,条件平差或间接平
差是符合最小二乘原理的严密平差方法,本书没有介绍它们的内容。
所以,三、四等水准测量成果处理的方法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专用平差计算软件如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发的“科傻”软件或南方测绘公司的“平差易”软件进行计算。
§7-8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leveling)
原因:1、丘陵地区和山区,地面高低起伏较大
2、水准点位于较高建筑物上。
方法: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
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图根高程控制)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已知:A点高程
观测:仪器高i、觇标高l、竖直角α、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 则可求得A、B两点间的高差hAB=DABtanα+i–l
上述公式没有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适合于两点距离小于200m的高差计算。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对于三角高程控制测量,—般分为两级,即四等和五等三角高程测量,它们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其技术要求见表。
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球气差改正数)
在做三角高程测量时,在一定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所测高差的影响,即要进行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改正,简称球气两差改正。
1.地球曲率的改正
在用三角高程测量两点间的高差时,若两点间的距离较长(超过300m),则图7-15中的大地水准面不能再用水平面来代替,而应按曲面看待,因此还应考虑地球曲率影响的改正,简称为球差改正,其改正数用
f1表示。
2、大气折光的改正
在观测竖直角时,由于大气的密度不均匀,视线将受大气折光的影响而总是成为一条向上拱起的曲线,这样使所测得的竖直角(水平方向
与视线的切线方向)总是偏大。
因此,要进行大气折光的改正,简称气差改正,其改正数用f2表示。
3、措施
球气两差在单向三角高程测量中,必须进行改正。
对于双向三角高程测量(又称对向观测或直反觇观测。
4、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先在已知高程的A点安置经纬仪,在另一B点立觇标,测得高差hAB,称为直觇。
然后再在B点安置经纬仪,A点立觇标,测得高差hBA,称为反觇。
若将直、反觇测得的高差值取平均值,可以抵消球气两差的影响,所以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用对向观测,且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拓展资料: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参考资料:
《[毕业设计]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网页链接来自筑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