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然资源法的特征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3.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下是本节课需要重点梳理的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等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水、土地、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等。
-时间变化:自然资源的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
4.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质量性、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可持续性。
3.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保障人类生存、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但仍有不足之处。我采用了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结合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和互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一、引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资源。

本文将从法律的特征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法律的适用范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活动。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渔业等;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该原则强调预先采取措施,预防污染和损害发生。

2. 污染者付费:该原则强调污染者需要承担治理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所需费用。

3. 公众参与:该原则强调公众有权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并且可以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合理利用:该原则强调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5. 综合治理:该原则强调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协调解决环境问题。

四、法律的主要内容1. 环境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实施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2. 资源保护:该部分规定了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和管理措施。

3. 生态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

4. 管理措施:该部分规定了法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五、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对于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2. 民事责任:对于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六、法律的优缺点1. 优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化了行政管理和法律责任,从而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缺点: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行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不足等。

七、结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明确、内容详尽等特点。

自然资源整理

自然资源整理

第一章概论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首先,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同一自然实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联系。

其次,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第三,自然资源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功能与特性功能:1) .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物质资料2) .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资源特性:1)综合性和整体性一、自然资源是有多种单项资源组合而成的庞大的自然系统,即自然综合体,各资源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二、各项资源内部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三、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 )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律性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所制约,因而自然资源分布亦有强烈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域有不用的资源组合和资源优势。

受自然地理环境时间尺度上节律性演化规律的制约,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性资源,亦有节律性变化规律。

非可再生性的矿产资源,在地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形成和发展亦有节律性的阶段性差异。

3)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4)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数量的有限性表现在:1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再生性资源亦属于此;2 一定技术水平下,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是有限的;3 虽有多功能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仍有局限性,在某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其中一个方面,在另一种条件下只能利用其另一方方面。

潜力的无限性表现在:1 多数资源可以更新和循环利用;非耗竭性资源可以常用不衰;2 非再生性资源,一种资源枯竭了,常可有另一种资源取而代之,随着材料工艺的进步,替补性或具有新功能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5)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第二章土地资源1 、土地的基本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2020法考备考考点: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2020法考备考考点: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2020法考备考考点: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一)概念和表现形式
1.概念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表现形式
形式上的自然资源法是指土地法、水法、矿业法、林业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防止水土流失法等自然资源立法。

(二)法律渊源
1.宪法
宪法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髙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自然资源立法就是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产生的。

《宪法》第9条和第10条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产权关系和利用都做出了规定。

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依据。

2.单行法律
自然资源单行法律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以某种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水法等,是我国建设自然资源法治的主要依据。

3.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自然资源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等。

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如《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

4.规章
自然资源规章包括两部分:一是部门规章;二是地方政府规章。

最新自然资源保护法

最新自然资源保护法

其一,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和水资源。 其二,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矿藏资源,例如, 铁、铝、煤、石油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其三,恒定性资源,主要是自然界中尚未被充分 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辐射能、空气、海潮、风 力等。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概念 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过 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 一般是由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 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法和渔业法、海洋法、 空间法等法律、法规组成。 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自然规 律的法律。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调节人类在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家制定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整自 然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科学技术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的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许多新 的课题,采取更科学、更先进的措施,保护管理各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表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环境问题的解决是超越国家界线的。有些资 源的开发利用也不是一国所能完成的。因此,对自 然资源的保护,人类负有共同的国际义务。
(三)对耕地实行的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对 耕地实行特殊的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 1.严格控制将耕地转为非耕地使用。 2.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耕地总量 不因非利用计划的原因而减少。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按照《基本农田保 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 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 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

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
环境
第一节 环境法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境法所确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并构成环境法基础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发
展需求的同时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 是环境法中首要的基本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是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放在采取各种 预防措施、事先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恶化上,同时积极治 理已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 与社会物质财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原则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必需的手段与措施。
由于特殊区域环境具有特定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特征,加强对 特殊区域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整体环境的改 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就开始了 这一方面的立法。目前我国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立法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 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 办法》等。特殊区域制度主要有:
2.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
风景名胜区是指依法划定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具有观赏、文 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 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国家对风 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环境法
(1)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 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 作。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 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 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 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 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法

自然保护法

自然资源法中的自然保护规范
渔业制度与水生生物保护
概述——《渔业法》 《渔业法》 概述 (86/00/04) ) 我国《渔业法》 我国《渔业法》中的保护措施 方针、 方针、养殖业使用证 捕捞作业限制 增殖保护费 捕捞的禁限措施
自然资源法中的自然保护规范
草原制度与草原保护
概述——《草原法》(85/02) 《草原法》 概述 ) 草原保护措施 方针、规划、 方针、规划、调查制度 监测、 监测、建设方面 利用方面、 利用方面、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法
自然区域
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包括人文遗迹、自然遗迹、 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包括人文遗迹、自然遗迹、 珍贵景观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和《 文物保护法》 和 文物保护法》 1982/91/02 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措施:分级、规划、 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措施:分级、规划、保护措施 自然遗产的文物法保护措施:所有权、 自然遗产的文物法保护措施:所有权、文物保护单位 制度 城市景观与绿地: 城市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景观与绿地:《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
生态保护法
野生生物
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 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 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 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制 度 有关外来物种入侵散见于某些法律规范中: 有关外来物种入侵散见于某些法律规范中:《海洋 环境保护法》 农业法》 畜牧法》 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畜牧法》等
自然资源的立法
我国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对自然资源利用都是通过国家公权力干预实现 森立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 》《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 《森立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集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集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集锦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 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 )A. 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B. 秦朝的《田律》C. 《唐律》D. 西周的《伐崇令》2. 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

( )A. 日本B. 美国C. 法国 D. 中国3. 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A.20B.30C.60D.904. 珍稀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属于 ( )A. 资源开发许可证B. 资源利用许可证C. 资源进出口许可证D. 养殖使用证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 )A. 故意B. 过失C. 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D. 违法行为6. 负责灯塔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因疏忽造成海洋污染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 )A. 船舶所有者B. 该主管部门C. 两者共同承担D. 不存在责任的承担7. 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

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 )A. 行政责任B. 民事责任C. 刑事责任D. 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8. 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

该行为违反了 ( )A.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B. 大气污染防治法C. 水污染防治法D.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9.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谁可以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 ( )A. 国务院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 国务院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0. 依《草原法》规定,哪些开发利用活动是被禁止的 ( )A. 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等B. 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C. 在半荒漠草原挖灌木D. 在草原上拉肥土11. 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 ( )A.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B. 《伦敦倾倒公约》C. 《马波尔公约》D.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2.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多少倍的树木 ?( )A.5 倍B.10 倍C.15 倍D.20 倍1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B. 环境影响报告表C. 环境影响登记表D. 环境现状评价书14. 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 )A. 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B. 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C. 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D. 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15. 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 ( )A. 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B. 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C. 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D. 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16. 谁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 )A. 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B. 各级交通部门的行政机关C. 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D.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17.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 )A.15 天B.30 天C.2 个月D.3 个月18.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 ( )A. 客轮B. 货轮C. 油轮D. 一切船舶19. 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 )A. 国务院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20. 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 )A. 生物富集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生物量金字塔 D. 生物放大2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1987 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 )A. 《我们共同的未来》B.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 《人类环境行动计划》22. 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 )A. 私人所有B. 集体所有C. 开发者所有 D. 全民所有23. 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 )A.19 世纪 50 年代B.20 世纪 50 年代C.20 世纪 70 年代D.20 世纪 90 年代24.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许可证制度C. 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D. 经济刺激制度25. 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 )A. 强制取得B. 法定取得C. 自然添附 D. 天然孳息26. 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 )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基准D. 环境基础标准27.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 )A. 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 缴纳超标排污费C. 停产整顿D. 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8.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 )A. 限期治理制度B. 排污许可制度C. 浓度控制制度D. 总量控制制度29.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 )A. 公安部门B.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 卫生部门D. 人民政府30.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 )A. 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 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 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D. 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31.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 )A.50% 以上B.60% 以上C.70% 以上 D.80% 以上32. 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 生活用水的需要B. 农业用水的需要C. 工业用水的需要D. 航运用水的需要33. 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 )A.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B. 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C. 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D. 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34.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 ( )A. 国务院B. 国家环保总局 C. 国土资源部 D. 地方人民政府35.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 )A. 缓冲区B. 实验区C. 核心区 D. 外围保护地带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 )A. 大气B. 海洋 C. 矿藏 D. 自然保护区 E. 人文遗迹2. 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 )A. 综合性原则B. 区域性原则C. 协调性原则D. 预测性原则E. 技术性原则3.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 )A. 内水、领海B. 毗连区 C. 大陆架D. 专属经济区E.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4.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 " 三化原则 " 是( )A. 无害化B. 减量化 C. 工业化 D. 资源化 E. 回收化5. 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 )A.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B.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C. 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D. 非法出租土地罪E. 非法占用耕地罪6. 为了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的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措施 ( )A. 实行渔业限制制度B. 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C. 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D. 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E. 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7. 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管辖范围以外地区 " 主要是指 ( )A. 公海及其海底B. 南极 C. 大气空间 D. 外层空间 E. 月球8. 我国对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A. 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B. 征收排污费制度C. 限期治理制度D. 水污染事故E. 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9.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 ( )A. 资源税B. 所得税 C. 资源补偿费D. 资源利用费E. 资源开发费10. 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分类主要有 ( )A. 土地利用规划法B. 环境利用防治法自然保护法C. 自然保护法D. 环境标准法E. 环境管理保护法11.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是 ( )A. 征收自然资源税B. 征收自然资源费C. 出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许权D. 向收益者收费E. 征收自然资源税和征收自然资源费12. 在下列环境纠纷中,当事人有仲裁协议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 )A. 船舶污染B. 海上石油开发勘探C. 涉外经济贸易D. 涉外运输E. 其他海事纠纷13. 从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分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 )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烟尘D. 氮氧化物E. 铅1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将固体废物分为 ( )A. 可降解废物B. 工业固体废物C. 城市生活垃圾D. 危险废物E. 不可降解废物15.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有 ( )A. 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B. 可再生性C. 生长的周期性D. 易受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E. 森木覆盖率低16. 下列社会组织中哪些属于国际环境法的主体 ( )A. 国家B.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C. 欧洲联盟 (EU)D. 根据环境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E. 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17 .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A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受制和服从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 .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D .人类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18·属于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

《环境资源法》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是指什么时期的环境资源法?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B.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C.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2.我国确立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法》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C.《环境保护法(试行)》D.《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试行)》颁布于 [ ]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4.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分为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资源公诉,是根据[ ]A.提起诉讼的原告身份B.提起诉讼的被告身份C.提起诉讼的方式D.提起诉讼的理由5.下列有关环境资源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行为违法是构成环境行政责任的一个必要条件B.危害后果仅包括物质性危害后果C.危害后果是构成环境资源行政责任的选择性要件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6.下面选项中关于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报告后,应当进行调查B.只有电磁辐射就有电磁污染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D.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7.物种平等原则的伦理学基础是生物平等主义的伦理观,其代表人物是 [ ]A.辛格B.施韦泽C.公罗伦·威尔金逊D.奥尔多·利奥波德8.我国环境权利义务研究的开端的标志是 [ ]A.罗典荣、陈茂云发表的《环境权初探》B.杜钢建发表的《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C.吕忠梅发表的《论公民环境权》D.李艳芳发表的《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政府环境义务? [ ]A.清洁生产义务B.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义务C.政府环境信息公开D.环境管制义务10.最常见的环境资源公诉是 [ ]A.环境民事公诉B.环境行政公诉C.环境刑事公诉D.环境损害公诉11.世界环境日是 [ ]A.6月2日B.6月3日C.6月4日D.6月5日12.将环境资源法律责任分为财产性环境资源行政责任和非财产性环境资源行政责任,是依据 [ ]A.责任内容的不同B.责任承担的主体不同C.责任承担的目的不同D.承担法律后果的不同13.环境的四大公害不包括 [ ]A.噪声污染B.固体废物C.化学品污染D.水污染14.下面选项中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体性B.多用性C.地域性D.无限性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环境资源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A.1B.2C.3D.416.最早确认代际公平原则的国际文件是 [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D.《人类环境宣言》17.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形式? [ ]A.行政收费B.行政复议C.监督检查D.行政处罚18.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于( )召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的构成: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制裁分为两类:司法制裁和行政制裁。

2、我国法的渊源及其表现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和共同性四大特征.(多选或简答)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第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社会性:解决人同自然的矛盾。

共同性:污染没有国界的限制,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5、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包括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多数国家主张环境法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即“目的二元论"。

也有的国家,如日本、匈牙利等法律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即“目的一元论”.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和内容的社会关系.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简答或论述):主体、内容和客体。

★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

★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种。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法

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

我国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法律是 1988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此外与保护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立 法还有:《河道管理条例》、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防汛条例》、《取水许可制度 实施办法》、《水污染防治法》 等法律、法规。
、陆地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 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关系




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许多不同 之外,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二者的保护对象具有交叉关系 二者的立法目的各有侧重 二者的保护方法和手段不同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 有偿利用原则 整体性原则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 度




主体法律制度 权属法律制度 价格制度 交易制度 宏观调控制度 法律责任制度
森林权属: 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 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全民所有制单 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 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 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 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 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 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 包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
我国现行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缺陷



缺乏基本的、综合性的自然资源 保护法律 各部自然资源法的规定相互交叉、 重叠、矛盾和冲突 法制结构系统不当 基本制度不健全
完善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鉴于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相 互配合,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各 类自然资源性质的巨大差异,我 国应采取以基本法为龙头,以单 行法为基干,以各种行政法规、 规章为主体,以相邻法律为补充 的效力层次分明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法作业123456与答案

环境保护法作业123456与答案

环境保护法作业1一、单选题1、(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定义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技术性B、综合性C、区域性D、社会性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A、物B、精神财富C、物和行为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4、外国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B、法律的“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出现D、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5、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

A、1945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6、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A、宪法B、民法C、环境基本法D、立法法7、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D、环境标准8、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B、《只有一个地球》C、《我们共同的未来》D、《寂静的春天》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制度D、排污许可制度10、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是()。

A、工业生产布局B、农业生产布局C、资源开发布局D、农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开发布局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自然资源保护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
一、基本理论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对人类有用的土地。 具有如下特征:
➢ 固定性; ➢ 整体性; ➢ 生产性; ➢ 有限性; ➢ 不可替代性。
1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
(1)土地权属制度 我国宪法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
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 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
7
谢谢观赏!
Thanks!
8
当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按照规定给予补偿。 2. 申请使用土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
要使用土地的,应当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 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对 于征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以 及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须由国务院批准。
3
【案例简介】
4
【案例评析】
本案涉及我国征地审批的法律规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收下列徒弟的,由国 务院批准:
①基本农田; 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 ③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 ④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行办 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 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 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法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5
【案例评析】
根据上述条款规定,我们可知本案中郑州市政府和郑东 新区领导小组无权批准,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也无权征 用3118亩一般耕地和6417亩基本农田。他们的行为已经违 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自然资源法题目及答案

自然资源法题目及答案

自然资源法一、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及其特征。

自然资源就是天然存在的可以直接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等。

(1)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2)自然资源的动态稳定性(3)自然资源的区域有限性(4)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2.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作用。

(1)概念: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2)作用:第一,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如果自然资源一直被无偿使用,人类就不会珍惜和节约使用。

第二,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第三,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写出5部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法律的名称及其颁布或修订年份。

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2004两次修订《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文物保护法》 1982年颁布1991/2002/2007年三次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2010年修订4.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耕地保护的相关措施。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占多少,垦多少(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

5.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自然资源法学

自然资源法学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 原则
一、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概念
是指在确定自然资源的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 管理权以及其他权益的 范围、归属及其流转等 问题上,应该由国家在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相关立法予以 确定,保证国家占据决定 性的支配地位.
二、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依据
(二)是由自然资源法 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 会关系
(三)具有明显的综合 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的主体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分类
(三)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内容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 系内容的概念
一、自然资源法的法律 理念变迁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一)社会化 (二)生态化
第三节 自然资源法的部门法属性分析
一、对自然资源法部门 法属性研究现状的概括 与评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确定自然资源法部 门法属性的基本思路
(一)超越传统的法学 思维定势
(二)破除相关部门法 之间的门户之见
(三)体现自然资源法 自身的演化规律及其发 展趋势
第二章 自然资源法概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 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注意理解:
(一)自然资源法的调 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 系
(二)自然资源法是特 定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 对象
(三)自然资源的整体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自然资源法的特征
自然资源法的特征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直接利用或经过加工利用的自
然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
关重要。

为了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每个国家都会制定相
关的自然资源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述自然资源法的特征。

第一,权责明确。

自然资源法明确了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
管理权。

国家拥有自然资源的最高所有权,决定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
护政策,并确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

自然资源法对于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有明确的规定,明确了各方的权责边界,保证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不受侵害。

第二,保护为主。

自然资源法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保护自然
资源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

自然资源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了限制和规范,限
制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自
然资源法也明确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责任,规定了对自然资源进行保
护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优先利用。

自然资源法鼓励优先利用自然资源。

根据自然
资源的不同特性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法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顺序进行了规定,确保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自然资源法鼓励推行节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的发展模式,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综合管理。

自然资源法实行综合管理模式。

自然资源涉及
多个领域和多个部门,需要综合协调的管理方式。

自然资源法规定了
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并规定了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确保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协同利用。

第五,法治化。

自然资源法明确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地位,将
其纳入法治化轨道。

自然资源法将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活动纳入法
律规范,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划定和惩处,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以上是自然资源法的几个主要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全球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自然资源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法的作用,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才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