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学评论类主观题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评论类古代诗歌主观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01【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华灯纵博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①蘋洲烟雨。
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占断:完全占有。
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角。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灯纵博”三句,词人以倒叙之笔,回忆自己从前在军中的畅快生活。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的渔翁生活是词人所追求的。
C.“轻舟八尺”三句,写词人尽享烟雨空灵的风光,情景交融,心境旷远。
D.“镜湖元自属闲人”句,引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风月本就应属闲人。
16.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
02【豫东名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份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
B.“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
C.“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
D.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
16.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
”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03【湖北省宜荆荆随高三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堂成①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相去不远了。
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围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
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
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
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
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
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秘纱巾已经被揭开。
尽管咱们至今还无法细说端详,但是龙是一种原始社会中动物类型的崇拜物,确实是无法怀疑的事实。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纵观整条生命锁链,也许我们并无依据,更无资格界定谁是“害虫”。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
两者缺一不可。
任何物种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其防卫又各有绝招,有的长刺,有的含毒,有的恶臭,有的干脆以极大的繁殖力,产下成千上万的后代,只要有一二成活就不会绝种。
凭借着这两种天赐本领,在天敌存在的环境里,每个物种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侵害,在大自然中立足,生生不息,并与其他物种动态平衡,偕同繁衍。
人类不断地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
受到特殊保护的植株也逐渐自行解除武装,退化自我防卫能力,完全依赖人类的庇护。
它们按照人类的意愿,使自己长得叶肥、果大、粒饱、味美、株高,奉行“全力发展,不要防卫,依靠保护”的政策,使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物种。
它们这种体态特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口福,也成了各种动物伺机捕食的首选目标。
许多农作物原始的野生形态本非这般招摇。
经过人类调教,它们现行的生存状态,实乃生命之大忌。
这等于把自己的软腹部完全坦露给对手,又怎能不招引大批天敌蜂拥而至呢?对此局面已经难以招架的人类,无奈之际,将其统称“害虫”。
可见,是先有人类育出无防卫能力的肥美之物,然后才引出“害虫”概念。
倘它们仍是旷野中的野麦、野菜,怕什么害虫吗?对付害虫,我们人类重要的法宝——杀虫剂也越来越失灵了。
我们的对手不仅是一个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更是一个繁殖周期短、迅速更新的种群。
不管人类施用什么药剂也只能灭其一部,留下来的却成了抗药性一代胜过一代、为害能力越来越强的品种。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 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4日上午09: 00——11: 30 试卷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2024年7月10日,“萝卜快跑”连然登上热搜。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向媒体表示,“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400多辆无人车。
支持者为AI技术的运用欢呼,反对者则对无人车的高歌猛进表现出不安和抵触情绪,有出租车司机联名求助“给一条活路”。
10公里3.9元、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拒载、车内无异味……“萝卜快跑”着实不简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租车司机或网约车司机群体里,嘲讽“萝卜快跑”无人车不善“变通”的声音也高了起来,甚至盖过了最初的“恐惧感”。
7月16日前后,网传“萝卜诀跑”停运,但官方回应称,武汉系订单被自动取消,而合肥系技术原因需要调整。
短短十几天工夫,情绪的落差之大,观点的纷繁复杂,也折射着“萝卜快跑”无人车在极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丝“震颤”。
但显然,当无人车恪守规则意识“不争不抢”“安全第一”却让不少人类司机感到不适应时,我们应该展开的思考显然超越了技术层面。
首先,无人车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不必讳言,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冲撞了传统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形成直接的“威胁”。
有人说,对于新技术,就该无条件地欢迎,“有什么好嚎的?”理由是,火车和汽车代替马车时,人的感受并不重要。
这当然是一种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被類覆的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在短暂的病苦之后,从各个方面适应了残酷的现实,并重新找到了生存所需要的岗位。
争议开启的思考是有益的:发自传统产业深处的痛感,是在“呼唤”一种良性的关系。
这就是:在新技术力量“攻城掠地”之时,也要允许和倡导温情的力量进行某种改善和修补。
具体而言,关键是在政策层面保持开放和引导的态度。
既要允许“先行先试”,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也要抓紧完善相关规则,加强监管,让无人车在公共交通领域里规范地发挥作用,不至于“裸奔”。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审题单位:武汉六中语文学科组审题单位:圆创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第一中学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1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属于在认识和实践、言论和行为相结合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它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政党及其成员。
有三层内涵:一是文化自知。
领悟自身历史发展精髓,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今天承享着什么样的文化,明天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自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文化自行。
努力在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从容躬行和实践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
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自信的表现也不光在如何讲、怎样看,关键还在怎样行。
文化犹如空气,人们时时呼吸而不觉,对某种文化的自信,必然潜移默化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当中。
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是文化自新。
文化自信与重复式的墨守成规不是一回事情。
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由此,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规范的被动承担,而是一种科学态度。
湖北省百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2025届高三百校联盟10月联考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 Na23 Mg24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亲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不经处理可干脆作氮肥施用 B.没有医生处方可以长期服用安眠药 C.亚硝酸钠可用于腊肉、香肠的生产 D.食盐中添加碘酸钾,用作抗氧化剂2.西汉时期的青铜雁鱼缸灯造型古朴优雅、精致独特,不仅可以挡风和调整灯光强度,更有着无烟除尘的环保奇效,将中国古代灯具漂亮高雅、巧夺天工的神韵呈现得淋漓尽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代灯具多以油脂为燃料,油脂属于怪B.灯油燃烧产生的黑烟主要成分是炭黑C.青铜器深埋于地下生锈是生成了氧化铜D.青铜是我国运用最早的合金,熔点比纯铜高3.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更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化合物 B.熟石灰属于碱 C.汞是电解质D.碳酸钙是弱电解质4.以下颜色变更没有涉及化学变更的是() A.使有色鲜花褪色 B.使品红溶液褪色 C.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D.加入中呈橙红色5.下列相邻物质之间的转化能一步完成,且符合“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的是() A. B. C.D.2Cl 2SO 2Br 4CCl 22343N NO HNO NH NO →→→22323C CO H CO Na CO →→→2233Si SiO H SiO CaSiO →→→3244S SO H SO FeSO →→→6.对于下列试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氯气溶于水:B.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C.用溶液腐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7.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福建省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
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
②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
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
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
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③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
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
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
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
④可见,吃与会吃是有本质区别的。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每日需要均衡摄取的7种营养素。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金太阳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精神文化生活所包含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结构在共享中内化、保持与发展,是国家和民族作为共同体存在的灵魂与纽带,它不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人性主体意识的自然回归。
《管子·牧民》中提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论语·颜渊》中提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些古人的观念与马克思的观点殊途同归。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这一观点彰显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性。
费孝通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中提出,“所谓文化,我是指一个团体为了位育处境所制下的一套生活方式……文化只指一个团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相当一致性的个人行为……团体中个人行为的一致性是出于他们接受相同的价值观念”。
费先生所说的“位育”即为适应,位育是手段,生活是目的,而文化中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正是人类处于集体生活的凝练。
费先生认为,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匮乏经济的时代,对于物质满足的追求成为第一要务,而当丰裕经济来临时,人们自然要匹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日益乏味,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不想被物化和异化,需要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文化的浸润,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
由此,除了物质文明,如今的人们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给予高度的期待和孜孜的追求。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一次升华,现代化的本质要回归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正是在文化繁荣背景下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化和高尚化。
古希腊哲学认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外来力量统治着人,人们习惯用外在需求的满足来定位个体的存在。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3年,新中国年轻的桥梁设计师、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之一唐寰澄在《清明上河图》里发现了汴河上结构特殊的木拱桥,正应《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之称。
这一发现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世界桥梁史学界对木拱桥的研究兴趣。
唐寰澄和当时的很多技术史学者都曾经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构拱桥在历史上早已被更为坚固耐用的石拱桥取代,在世界各地都绝迹了。
但之后在闽浙等省的深山地区相继发现了各种形式的木结构桥梁,不但有古代建造的木拱桥在持续使用,还有世代相传的工匠在继续建造这种桥梁。
唐寰澄根据其构造原理,名之曰“编木拱”桥。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新一代建筑史学者刘妍的《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一书出版。
他没有像常规的技术史写作那样,直接从传世文物和图像资料出发进行类型学分析,而是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对恺撒在《高卢战记》中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菜茵桥进行推测和复原,指出恺撒的菜茵桥正是一种编木拱桥。
更进一步,刘妍回到中国的闽浙山区,考察在真正的生产生活中持续使用至今的中国木拱桥。
除了完成对大量文字和图像资料的爬梳工作,他还在山涧之间、急流之上,实地测绘了一座又一座古代和现代用相同技术建造的编木拱桥;在工作室内完成了模型制作;更带着人类学者的眼界和历史学者的深思,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不止一次地全程参与造桥匠人的实际营造工作。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学校:本试卷共8页,23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
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
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
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
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对象。
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命题单位:本试卷共8页,23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7日上午9:00-11: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有一定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等,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命运的文学。
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
在我看来,生态文学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高度。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以味喻诗、以味论画无疑是中华美学叙事的一个传统。
殊不知,这样一种基于类比思维的叙事方式恰好标识出了中华审美文明的固有之处,即便到了当代,也值得颂扬,堪称中华审美文明一张亮丽的名片。
说其“固有”和“亮丽”主要是与西方同比。
审美无疑是一种感知活动,建基于感官快感。
美学叙事主要指向视听,这是任何文明的常态,但是,以味喻美则非中华莫属。
放眼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便明确拒绝了以味喻美的做法,有言“美只起于听觉和视觉所产生的”“因为如果我们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柄”。
亚里士多德虽然在很多方面批驳了柏拉图,但是,其论美还是沿袭了视觉中心主义的做法。
他在《论灵魂》中讲味觉时将味觉与触觉并列,视之为直接接触物质的感知活动,以示与视觉和听觉的区别。
狄德罗也认为,美不是全部感官的对象,只有视、听感官才是“审美感官”。
到了黑格尔那里,情形丝毫未变,正是基于物质性程度的高低他才说道:“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中国则相反,一开始就用味来喻美。
《左传》论乐之美就明确沿着“声亦如味”的思路展开,更为著名的是“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将味美与视听之美相提并论近乎成了先秦诸子的通用做法。
《庄子》曰:“声色滋味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
”(《庄子·盗跖》)《孟子》曰:“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
”(《孟子·告子》)《荀子》曰:“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荀子·劝学》)等等。
东汉《说文解字》里著名的表述“美,甘也,从羊从大”,还是在以味喻美。
单纯从用词的角度看,taste(味,味觉)一词在古希腊时还未用于审美。
新疆部分学校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10月大联考(新课标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主持人: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能够给个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李志斌: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颠覆性产品和科技将大幅度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途径极大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缩短劳动时间,使得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研发、服务、创意等工作,再加上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引入认识世界的新范式、创造理解世界的新工具、形成改造世界新业态以及构建管理自身新模式,从而不断拓展时间与空间的边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提升个体的生命存在意义。
吴浩:从衣食住行来看,新质生产力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
一是生活品质智能高效。
新质生产力通过深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带来了众多创新且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灵巧的双手和灵活的关节,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强了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交互的能力。
二是生活方式便捷充实。
例如,从深圳到珠江口对岸的珠海,以往驾车需要2个小时,而现在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空中跨海飞行只需要20分钟。
三是娱乐活动丰富多样。
新质生产力催生了数字人、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休闲方式,让人们更便利地进行娱乐体验和社交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24届高三10月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
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
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距离遥远,大约有10亿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看见卫生工作者。
”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些福祉。
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就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虽然老弱病残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间接地改善了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参与一些劳动,虽然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岗位,但是那些急难险重和肮脏的工作被取代,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
未来有可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取代相当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人类将更多地适应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火爆的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ChatGPT有望取代人类,比如从客服代表到断闻写作。
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蓝领劳动反而需要一系列实体技术。
这对我们调整国家的规划,抢占科技高地,涉及人口、就业等都会影响深远。
当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编写内容时,务必查找核实,因为有时AI会出错。
更要思考如何避免劳动力的增长和劳动者的解放,变成对人类独特性、人类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削弱甚至剥夺。
以色列总统说:“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的精神——没有计算机……能够取代人类的DNA。
硬件和软件都不能代替人的意志。
”(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材料二:马克思认为,自由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伦理尺度,社会的理想伦理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自由是自由的根本体现。
考察劳动的伦理价值,关注的核心是劳动自由度。
劳动及其内在结构的演化对劳动自由的影响是正面和反面双向的。
一方面,劳动使人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否定,是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是劳累和疲倦,是对自由的限制乃至否定;另一方面,劳动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成就和完善自我,使劳动者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
人的自由权利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自由受到更多限制。
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摘编自黄云明窦星辰《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劳动内在结构理论的伦理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轮科技革命促使现实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B.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
C.作为新的劳动力,人工智能将优先提升“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而蓝领劳动需要实体技术。
D.劳动使生命付出体力和精力,又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也就在这样的劳动活动中受到限制也得到增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劳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是二者论述各有侧重。
B.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劳动力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
C.材料一最后引用以色列总统的话,从反面论证了劳动力的实质仍然是人,而不是机器。
D.材料二中马克思对于劳动自由所持的观点和论述符合其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是属于奴隶、工匠从事的活动,它并不能达到至善的、德性的境界。
B.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认为,每个人都对自身拥有所有权,劳动就是他的所有物。
C.黑格尔:“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既是自己的需要的满足,同样也是对其他个体的需要的满足。
D.何云峰:“人工智能挑战的是劳动权利,带来的是人的劳动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会。
”4.科技革命给劳动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4分)5.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追求“劳动自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又见香雪铁凝我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写于1982年,香雪是小说女主人公的名字。
1985年在纽约一次同美国作家的座谈会上,曾经有一位美国青年要我讲一讲香雪的故事,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
原因有二:一是我认为我的小说无法当作故事讲;其次在我的内心深处,觉得一个美国青年是无法懂得中国贫穷的山沟里的一个女孩子的世界的。
然而这位美国人把持着话筒再三地要求我,以至于那要求变成了请求。
身边我们那位读过《哦,香雪》的美国翻译也竭力撺掇着我,表示他定能把我的故事译得精彩。
于是我用三言两语讲述了小说梗概。
我没有想到在场的人们竟为这小说兴奋不已。
一家名叫《毛笔》的杂志的主编对我说:“你知道你的小说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因为你表现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
”接着他又问我是否读过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我说很抱歉我从未读过。
他说肯尼迪在演说里就向人们描述过他当年是怎样从家乡小村里走出来第一次坐火车的,肯尼迪的内心感受令人泪下。
我没有过多地关注肯尼迪的感受,令我留意的是主编前边的那句话:“你表现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
”与其说我因这句褒奖而获得了虚荣心的极大满足,不如说是这句话使我忽然有点明白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上述一切仿佛是旧话重提了。
之所以重提旧话,是因为今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将我的《哦,香雪》拍成了电影。
可以想象把《哦,香雪》拍成电影是怎样的艰难。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不仅会使人在将来的上座率、拷贝数上为之伤神,导演和摄影也会对它望而却步。
日子定在晚秋,我重返九年前曾经住过的那个小村苟各庄,当年它是河北涞水县最穷的村子之一。
《哦,香雪》的拍摄点就在这村子附近——北京房山与河北涞水交界处的十渡风景区。
我记得那年也是晚秋,我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去,就看见了路基下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户棂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白猪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土地的贫瘠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这里的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地守着自己的一份日子,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他们四周那奇妙俊美的大山是多么的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于是就有了北京人只需乘二百华里的火车,用一斤挂面到这里换一只鸡的怪事。
如今苟各庄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地等待火车,他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
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
”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我乘了一辆面包车,去看摄制组最后的拍摄。
一位在野三坡度假村当客房服务员的苟各庄姑娘小玉,因了对拍电影的好奇,也和我一同前往。
一路上小玉不停地为什么事情咯咯笑着,一只项链式电子表在她胸前荡来荡去。
我们在十渡站下了车,我看见白色站牌已换成小说中的站名:台儿沟。
这是一个卧在大山之中的山区小站,几条单薄的铁轨寂静地伸向远方。
此时没有火车通过,站台上也没有旅客等车。
只在候车室那扇小小的绿色门前,并排挤着四五个挎着荆编篮子的半大女孩,篮子里有核桃和大枣。
坚硬的山风把她们的嘴唇吹得发紫,她们把双手袖在薄棉袄的袖筒里,脚上是家做的花布单鞋。
哦,香雪!我认出了她们,也认出了饰演香雪的薛白。
现在她分明是苟各庄姑娘了,如同九年前我熟悉的女孩子一样。
这时与我同车来的小玉也发现,原来站台上这几个装束寒酸的女孩便是电影演员了。
“像!”小玉说。
她望着面前的薛白们,眼光有点惊奇,还有点居高临下:“真像!”小玉又说,“和早先我们穿的一样。
”她对“早先”二字加重着语气。
那么,香雪仿佛是个早先的故事了,仿佛已是小玉们依稀可辨的一个遥远,又仿佛是无中生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