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绪论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是希腊⽂“Uakpo”的意译,原意是“⼤”。

⼀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法学家,第⼀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之⼀R·弗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学家们给宏观经济学下了多种⼤同⼩异的定义。

例如,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为的——⾼潮与衰退,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产量的增长,通胀与失业率,国际收⽀以及汇率。

为了研究经济的⼀般状况,宏观经济学集中在影响经济状况的经济⾏为与政策上——消费与投资,⼯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联邦预算,利率、公债。

简⾔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当今的主要经济争论与问题。

”T ·德恩伯格(T ·Dernbwrg)给宏观经济学下的定义是:“‘宏观’⼀词的意思是⼤,⽽宏观经济学的意思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诸如总产量、总就业与失业,价格的总⽔平与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等总体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泛的总量——与单个居民户⽀出决策的决定因素相对的所有消费者⽀出的决定;什么是决定了所有⼚商共同的资本⽀出,⽽不是单个⼚商建⽴⼀个新⼚的决定;与某个⼈为什么失业相对,决定经济中总失业⽔平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衡量整个经济活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所运⽤的这些活动的决定;它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图提出旨在使预测与⽣产、就业与价格的⽬标值相⼀致的政策反应。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平、均衡、稳定、运⾏、增长与调控的⼀门经济学科。

国民经济是⼀个统⼀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科分别研究其中的⼀个部分、⼀个环节或⼀个⽅⾯,⽽宏观经济学则⾼层建瓴、总揽全局,描绘国民经济的整体图像,并要对达到社会经济最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编WORD版

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编WORD版

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时其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总需求减少的效果被称为挤出效应。

分为三种:完全挤出、完全不挤出、部分挤出。

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是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

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

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4、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5、LM曲线: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1、5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答:5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②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③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

宏观经济学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总结宏观经济学总结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P=Δ/Δ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PS=ΔS/ΔY. 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 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

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

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家庭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2、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四、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奔腾的通货膨胀3)超级通货膨胀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面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5.国民生产净值(NNP) : NNP=GNP-资本折旧6.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

7. 个人收入(PI) :指个人得到的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DPI=PI一个人所得税9.通货膨胀: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10.通货膨胀率: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1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2.劳动参与率:指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

13. 就业率:指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4.摩擦性失业: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15.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16.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7.周期性失业: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8.总需求(AD):指整个社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之和。

19.总供给(AS) :指一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之和。

20.平均消费倾向(APC) :以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

21.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22.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3.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量。

2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你收入增加的快。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中级宏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重点涉及到的名词解释(黑体为主白体为辅)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研究的变量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实际获得的可用于个人开支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三章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一单额外的资本所得到的额外产出量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后的收入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会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和第四章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的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货币的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古典二分法(重点):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棘轮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另外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货币幻觉: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法定准备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从而高估经济活动规模区别核算的范围指标体系不同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耕地、矿物、森林、水等)耗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后剩余的GDP.它不仅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程度,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支出法核算(从总需求角度,买者的支出)概念:指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内容: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C+I+G+(X-M)]消费支出[Consumption投资支出[Investment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 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进口(X-M)投资是一个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资本是一个存量,是某一时点上计算现存的资本资产的价值。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更新投资)净投资是改变现有资本存量的投资,净投资大于零表示资本存量会增加。

折旧是补偿现有资本存量的投资,不会导致资本存量的增加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GDP内容:(1)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前的,包括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等)(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4)资本折旧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部门法[Sector Approach]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的来源。

采用部门法统计GDP时要运用增值法统计,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总支出=总需求;总收入=总供给3)总需求=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GDP=C+I+G+(X—M)(总投资)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NDP]:一国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NDP=GDP-折旧=C+I’+G+(X—M)(净投资)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税前)。

NI=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较少用到)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一国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公债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是指个人直接可以支配的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消费+储蓄GDP=NDP=NI(统称国民收入)两部门指:厂商和居民户。

(政府收支)(外国(国际收支))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 I + G +(X-M)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本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支付)= C + S + T净 + K rI + G + X = S + T净 + M+K r投资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T净>G预算盈余 T净〈G预算赤字 X-M>0贸易盈余,X-M<0贸易赤字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是一种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即总需求=总供给的产出(或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含义: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均衡产出=有效需求(总支出、计划支出)(二部门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最稳定)y[总产出]=AE[总支出]=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2) y[总产出] =[总收入] 在折旧为0的情况下:GDP=NDP=NI=y在不考虑税收和未分配利润为0的情况下:总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y= y d ∴ y=y d=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计划投资 i =计划储蓄 s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有效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IS-LM模型:考虑到企业投资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边际消费倾向 [M P 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也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表示消费曲线的斜率⊿c/⊿y d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c/ y d消费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MPS):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APS):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表示。

储蓄函数概念[Saving Function]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s=s(y d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可表示为s=s(y)1.利用消费函数求解(C+I分析法)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c=a+ y d∴ AE = c + i = ( + i )+ yy=(a+ i)/(1-B)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分析法 i = ss=- a+(1-B)y dy d=y=(a+i)/(1—B)乘数[Multiplier]自发总支出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例。

K i=△y/△i=1/(1-MPC消费)=1/MPS储值100*1/(1-0.8)定量税T : y =(a+i+g- BT+ Btr)/(1—B)比例税t,T=ty : y = (a+i+g+Btr)/(1-B(1—t))定量税+比例税:T=T0 + ty ; y=α+i+g-βT0+ βtr/1—β(1—t)T-总税收,T0-自发税收(定量税),ty -引致税收(比例所得税),t -边际税率(比例税率),K=1/(1-E)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定量税:E=B三部门经济(比例税):E=B(1—t)四部门经济:E=B(1—t)-γB边际消费倾向;t边际税率;γ边际进口倾向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外净需求(NX)构成。

总需求曲线(AD Curve):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在某一价格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的轨迹。

实际货币余额:名义货币存量同价格水平的比值,即M/P。

哈伯勒-皮古效应: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凯恩斯效应: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总需求函数: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仅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状态.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AS Curve):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classical aggregate supply curve):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Keynesian aggregate supply curve):它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

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既供给弹性无穷大。

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全不能调整;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和P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

高涨:产出增加,价格也上升。

滞涨: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