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范文

教学目标范文

教学目标范文
教学目标范文。

一、知识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3. 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难点知识。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应用。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三、情感目标。

1.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探究的兴趣。

四、过程目标。

1.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交流和合作。

3. 学生能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评价目标。

1. 学生能够在课堂表现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 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中,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3. 学生能够在课后作业中,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本节课中,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语文情感。

以下是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份简要描述:一、语文素养1.阅读素养: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和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整体理解文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写作素养: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句式,表达清晰、连贯、有逻辑的意思。

能够有条理地组织写作内容,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口语表达素养: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手势,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自信心。

二、语文能力1.听力能力:能够正确听取和理解课文和听力材料,能够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技巧和听力水平。

2.口语能力:能够通过模仿、朗读和情景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活动和课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4.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书写规范、句子通顺、语言优美和内容丰富的写作能力。

5.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演讲、辩论和小组讨论,培养自信而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表述观点的能力。

三、语文情感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情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和艺术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4.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理解和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简要描述,通过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动机。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如:“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如:“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如:学生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主体条件动词程度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

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性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下面对一个存在问题的教学目标按以上所讲的四点要求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表述目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病例: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国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照上述四点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表述不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语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陈述要科学严密,要具体明确,要切实可行。

⑴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评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

为此,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反例:1、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应该是隐含的。

比如:初中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有:“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⑵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 1、整体把握并能复述课文。

2、在朗读中品味“我”冒险、脱险时的心理感受。

3、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以父亲、小伙伴等为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目标设定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

⑶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

行为对象要明确。

这样就会明白去做什么。

例如: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演讲词语言感情丰富、富有鼓动性的特点。

练习写演讲词,学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⑷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如“知识与技能”领域多是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两方面。

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体现在教案中

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体现在教案中

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体现在教案中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制定的明确的、具体的、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和评价依据。

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在教案中,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体现在教案中。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具备明确性,即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清晰地描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使用“学生将能够...”、“学生将了解...”等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具备具体性,即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详细描述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通过使用具体的关键词、短语或句子,可以有效地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将能够正确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事物”是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三、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具备可衡量性,即要能够通过评价或测试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明确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测评或评价方式。

通过使用“能够”、“能够正确地”、“能够运用”等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体现教学目标的可衡量性。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一个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四、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具备合理性,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能力水平来制定。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可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的有效体现在教案中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可衡量性和合理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描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描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

描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要素进行详细描述。

一、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它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

在制定知识目标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中,知识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计算方法、理解平方根的意义等。

二、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技能。

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制定技能目标时,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和学生需要具备的技能。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中,技能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等。

三、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调整。

在制定情感目标时,需要考虑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中,情感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等。

四、价值观目标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它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在制定价值观目标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例如,在一堂生命教育课中,价值观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等。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三种:(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

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

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

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

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

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

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

“ABCD”模式为例。

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

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

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

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

“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

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

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

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

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

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

马杰的“行为”、“条件”和“标准”的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

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

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题,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

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

泰勒(1950)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

在泰勒的影响下,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在他的那本简短而可读性极强的书中,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1.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

有学者(朱敬先,1987)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哪几种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表述方式:
1. 知识目标:
-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朵开放等。

2. 技能目标:
-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技能来
完成的任务。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情感目标:
- 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例如: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4. 思维目标:
- 思维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5. 实践目标:
- 实践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例如:学生
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设计和编程。

6. 全面发展目标:
- 全面发展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思维和实
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

例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目标表述方式仅为举例,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其他表述方式。

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明确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案中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案中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案中教学目标怎么写
敬启者,
针对教案中教学目标的撰写,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
1.明确和具体: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描述预期的学习结果。

使用清晰、具体的语言来定义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能力。

避免模糊或笼
统的表述,让目标能够明确指导教学。

2.可衡量和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即能够通过某种评
价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可以使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所期望的学习表现,如“能够解释”,“能够应用”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评估学习的成果。

3.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相对应:教学目标应该与所教的学科、年
级或课程标准相对应。

参考相关的教育阶段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符
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发展的需求。

目标要具备挑战性,但
也要合理,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4.分解成小目标:大多数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步骤或
子目标,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主要目标。

这有助于提供一个逐渐迭代
和可操作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和巩固知识。

5.结合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在教学目标中提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和评估方式,明确指出如何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并如何评估学生是否
成功实现目标。

这样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引导教师进行教
学和评估。

最后,写教学目标时要确保其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应该能够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撰写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指导和支持,请随时告知。

敬祝教学顺利!
教案专家。

教学目标编写范例(精选5篇)

教学目标编写范例(精选5篇)

教学目标编写范例(精选5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编写范例教学目标编写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C A B 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D教学目标的编写(2012-05-27 00:05:39)转载▼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编写是一种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回答;1、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2、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或能观察到学习者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是要向教师或学生提供教学的目的或传递期望,并作为开发教学活动和为教学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如果目标表述不精确,不仅教学的指向不明确,而且对目标的达成也变得模糊,因为无法检测或观察,那么,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证实。

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具体、明确、可操作。

下面介绍几种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一、美国学者马杰(Robert Mager)的ABCD法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美国学者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对象A(Audience)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行为B(Behavior)在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实际的行为及其结果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教学目标阐述

教学目标阐述

1、教学目标阐述: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三个的目标,关注学生差异,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2、学习者特征分析:能分析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知识的起点水平,认知风格。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方,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突出,有层次,重视学生发展。

5、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突出,有层次,重视学生发展。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廉价内容和标准,习题练习合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总结和帮助:有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清单。

1、时间因素:时间安排基本合理。

2、环境因素:适合教和学展开顺利实施的条件。

3、教师因素: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及教法。

4、学生因素:具有接受新知的基础。

1、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兴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4、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技术的有效应用。

1、教育性:能用来向学生传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正确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了一定技术质量。

4、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完整、规范,对技术实践有明确的要求,适合双主教学模式。

以考核教师教为主。

从概述、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表述清晰具体,客观性强,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评价。

以考核学生为主。

设计过于细化,不利于操作。

没有对技术实践做明确的要求。

之所以没有选择量表一,其原因就是设计过于细化,评价起来繁琐,且不易准确把握,影响操作。

选择量表二。

表述清晰具体,客观性强,操作性强,适合全程教学模式的评价。

教师实用模板教学目标模板

教师实用模板教学目标模板

教师实用模板教学目标模板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标准。

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用的教学目标模板呢?首先,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模板应该具备明确的主题和任务。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明确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态度要求。

只有明确这些基本要素,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核心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模板应该包含具体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抽象和模糊的层面,而应该具有明确的行为表现标准。

通过列举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要求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模板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群体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学目标模板需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更有动力和成就感。

最后,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模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模板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通过设定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模板应该具备明确的主题和任务、具体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等特点。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虑和设计,才能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

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第一篇: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教学目标书写四要素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达教学目标;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目标设计经过一稿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2.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会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二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稿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忌、膑、瞪、惑、讥、讽、蔑、序。

2.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数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表述不正确)。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目标1“了解”冲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难度大,无法测评)。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精选文档】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精选文档】

备课时如何写教学目标我们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写教学目标感到有些茫然,不知究竟如何去写.有时写出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目标不明、目标过大、目标过高、目标过偏等问题。

要想写好教学目标必须先搞清一下问题:一、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

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

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

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第一篇: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如何设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加以把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 确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

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要认真钻研教材:(1)领会编者意图;(2)关注文本特点,制定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学情(1)了解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关注重点和难点(1)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

(2)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四)、要考虑课标的落脚点:(1)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

教学目标的必须要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

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3)还要注意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明确、集中、恰当、具体。

(五)、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在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同时,还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只有这样,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描述教学目标的一般模式为

描述教学目标的一般模式为

描述教学目标的一般模式为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

在描述教学目标时,通常会使用一般模式来确保目标清晰、明确。

一般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行为: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即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动作或技能。

例如,目标行为可以是“学生能够解答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或“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

2. 条件:描述学生在完成目标行为时所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经验等。

例如,条件可以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或“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实验室操作训练”。

3. 准则:描述学生在完成目标行为时应达到的标准或要求。

这些准则可以是定量的,如“学生能够正确回答80%以上的问题”;也可以是定性的,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时间:描述学生在何时能够达到目标行为。

时间可以是具体的,如“学生在本学期末能够达到目标行为”;也可以是相对的,如“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能够达到目标行为”。

总之,一般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更加清晰和明确,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以确保目标的可达性和有效性。

教案目标怎么写

教案目标怎么写

教案目标怎么写教案目标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描述了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编写教案目标的几个重要步骤和建议:1. 确定学科领域和具体的主题:首先确定教案所属的学科领域和具体的主题。

这有助于教师准确定义教学目标。

2. 确认学生目标:考虑学生的年级、知识水平和背景,确定你希望学生在本堂课中学到或掌握的具体技能、知识和概念。

3. 使用动词描述目标:在编写教案目标时,使用能够清晰表达所期望学生能力的动词。

例如,通过使用"解释"、"识别"、"分析"、"比较"、"应用"等动词可以描述学生所需展示的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

4. 量化和明确目标:尽可能量化和明确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使用"学生能够解释三个不同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学生能够理解概念"。

5. 结合教材和资源:目标应该与教材和教学资源相匹配。

确保目标既符合学生需求,又与所选教材内容一致。

6. 分级目标:对于长期的教学单元,可以将目标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教案目标的示例:主题:文学史背景介绍学科领域:语文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文学史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辨不同文学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3. 解释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4. 分析并比较两个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品。

5.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一个文学时期的特点。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编写出具有明确,可操作性和评估可行性的教案目标。

教案目标的明确定义对于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描述教学目标——说课漫谈(2)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就可以确定教学过程中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说课中,如何更好地描述教学目标呢?
下列为某老师在《硝酸及其应用》说课中描述的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的教育,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上述描述有什么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知道,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为之努力的学生学习的成果或最终行动。

因此,鲜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必须详细说明目标内容——即学习或掌握什么;(2)应当用特定的属于来描述——即目标掌握到什么程度,并用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直接观察的动词来表达。

如说出……的名称、用自己的话说明……、对……进行解释、陈述……之间的关系等。

根据上述分析,规范的目标应该如何编写呢?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1)谁?(学习者);(2)做什么?(完成的行为);(3)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水平或标准);(4)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的条件)。

当然,在具体描述中,为了简洁,通常(1)和(4)被省略,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通常是“学生”和“在学习(实验)之后”。

分析上述目标,明显可以发现行为主体定位就已经错了。

以知识教学目标为例,该目标隐含的是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又该如何较为科学规范的描述上述目标呢?下面是另一个老师的说案中的描述: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硝酸溶液及相关实验,准确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特征化学性质——氧化性,并能从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行解释;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
这样的目标陈述,不仅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异,更体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很好的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