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表述(综合版)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克服、拥护、 帮助等。
精选ppt
10
3.表现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所谓表现性目标,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
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
的水。平目标 水平描述
行为动词
表现
复制水平: 按照教师的提示重复某项活动;
利用可得到的资源,复制某项作 品、产品或某种操作活动;
面已包含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
第三学段“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默读:起始阶段“学习”默读方法,再要求“初步学会”这种方
法,然后是默读有速度,养成习惯。“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
是默读的具体要求,由第一学段移至第二学段,作为初步学会默
读的一个具体标志。
语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感知整个故事的主线,即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崖上歼敌—— 英勇跳崖”及其背后展露出来的爱国、爱民与革命精神。
精选ppt
6
四:各水平目标对应的“行为动 词”
1.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所谓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在设计时所 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 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中包含的理念



四:各水平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


五:教学目标的表述

六: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七:谈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矫正
精选ppt
1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清晰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客观、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尽量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要客观明确。

目标要具体,不能笼统。

目标的表述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能做什么。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所期待和努力。

2.可操作性、可达成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目标的表述应该具体到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做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

3.结果导向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结果导向的。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结果导向的目标表述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方向和目的,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4.分层次、递进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分层次、递进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该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层次、递进地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层次,来逐步改善自己的学习水平。

5.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的。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取得学习成果。

6.可量化、可检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可量化、可检验的。

教师应该将目标分解为若干要求、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小目标,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整体目标。

7.具体、直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直观。

目标的表述要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行为和表现来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表述(最新完整版)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表述(最新完整版)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表述(最新完整版)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表述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应该具备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以下是具体的表述:1.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语言思维等方面。

2.思维发展: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分析、思考和解决。

3.审美创造:学生能够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4.文化自信: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上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定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各个层次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各个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注重语文课程整体目标。

2.科学性原则: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3.全面性原则: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全面、完整,涵盖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层次性原则: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5.突出重点原则:每篇课文、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6.可行性原则: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一、前言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所学的汉字、词语、成语和俗语。

-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 运用讨论、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 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三、教学内容- 课文教学: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各类文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写作教学: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语法教学:通过语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通过考试和作业的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观察和交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验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上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希望能够对教学过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怎么写(完整版)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怎么写(完整版)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怎么写(完整版)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怎么写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单词和短语,以便于阅读和写作。

3.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6.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情操。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素养教学目标高中英语阅读素养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够理解*主旨和重要信息,包括事实和观点,并能理解和分析长难句。

2.思维品质目标:学生应能够理解*主旨和重要信息,并基于证据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分析论证过程。

3.文化意识目标:学生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事件和现象,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学习品质目标:学生应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探究。

这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学习品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终身学习者。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怎么写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语法知识,词汇量达到2000个左右,并了解一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如何表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是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结束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

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就是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说来表述规范、明确的具体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情境、行为标准五个部分,通常把它们叫做具体行为目标的五个要素。

一个规范而完整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如下:学生(行为主体)在通读完全文后(行为情境),找出(行为动词)至少找出三种(行为标准)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行为对象)手法。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具体行为目标陈述的内容。

许多教参中的目标陈述通常表现为“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的范式,其实这种陈述方式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但教师并不是学习行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

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该是“学生……”的模式。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

含义明确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辨别、比较”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

例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4.行为情境。

行为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例如“读完全文后”,“新课学习前”“课堂讨论中”等。

5.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最新完整版)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最新完整版)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最新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和语调: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发音,掌握标准的汉语语调和声调,并且能够流利地读出并理解课文。

2.词汇和语法:学生应该学习并理解基本的词汇、短语和语法规则,以及运用这些规则进行简单的表达。

3.阅读理解: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

4.写作技能:学生应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写简单的作文。

5.文化知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地理、科学、文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日常生活。

6.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如日常问候、购物、旅游等。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具体的表述和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而有所不同。

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____15____个字,会写____8____个字。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3.了解字义,正确书写汉字。

4.能在生活中识字。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您需要更近一步的了解,请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小学语文有多少个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识字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阅读。

2.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理解,能辨别*中的错别字,能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能把握*的主要内容,概括*的主要思路,体会*的基本思想感情。

5.能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独立地识字,会用学过的词语、成语。

6.注重听说训练,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转述内容要点,能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7.课内要有大量的阅读,要求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抄写或背诵指定的课文及精彩片段。

8.注重语文实践,开展好语文活动,加强说话、写话训练。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本文档旨在列举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综合教
学目标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
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听懂教师的教学
内容。

- 培养学生的听力记忆能力,能够听懂并记住简短的听力材料。

- 锻炼学生的听力判断能力,能够根据听到的内容做出正确的
判断。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流利的
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 培养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能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口
头交流。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能够流畅地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其中的信息。

- 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所读文章的可信度和价值。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提高学生的写作规范性,能够遵循语法规则、写作结构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 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性,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出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作品。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教学目标。

通过达成这些目标,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一、行为主体:是指学习者,是学生不是教师。

若写成“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这样,行为的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而教师的行为不是教学目标加以描述的对象。

教师的行为应放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

二、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用以表述“知道”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说出、填出、指出、写出”等。

例如,讲述《中法战争》一节,如果把目标表述为“使学生清楚中法战争的过程”,就显得比较模糊,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清楚。

如果改为“学生能在《中法战争形势示意图》上指出战争开始、结束的地点,并能标明时间;能指出四场重要战役的地点(马尾、淡水、镇海、镇南关、临洮中的四个)”,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掌握。

用以表述“理解”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分类、归纳、举例”等。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使学生理解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危害到底是理解了还是没理解,教师往往当堂难以明确验证。

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学生能举例说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再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A、用自己的话说出战争爆发的一般原因及侵略战争爆发的一般原因;B、在课本上找到有关战争原因的内容;C、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用以表述“应用”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有:“示范、评价、修改”等。

例如,《鸦片战争》一节,如果把目标表述为“教会学生分析战争性质”,就有问题。

若改成“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关系,归纳出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就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三、条件或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

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地图”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没有思维涌动的课堂;
没有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尊重、友好、 协商、宽容的课堂;
没有相对稳定的、公共认同并自觉遵守 和维护的“活动、交往、合作、反思性 学习活动”的基本规范的课堂,
概而言之: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文化的 课堂。
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二):
以激励为形式的课堂管理,如开展游戏 活动、发小红花、在脑门儿上贴卡通小动物、 可以比别人提前几分钟下课、“你真棒!”、 “长大后你一定是个科学家!”等等。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
1、保证总体的课程目标的完成; 2、有效指导教学过程; 3、对学生的导向与激励; 4、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不要从教师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表述教学目标。
2、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
3、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
4、对于用于评价和检查教学效果的具体目 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 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
1.1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1.2能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 1.3能说出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 2.1愿意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 2.2能人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做出评价。
规范的目标陈述一般应包括两个步骤: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 ·了解……基本术语
▪ ·理解……概念/意义/公式 ▪ ·(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原理) ▪ ·表现出科学的态度 ▪ ·表现出批判的思维能力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

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

1、依据课标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前有很多学科的课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改以来通常说的三维目标也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在写教学目标时要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写,2、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要全面。

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

具体到一节课中,可以适当地增删,有所侧重。

要明确。

是指不要过于随意拓展。

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一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二要能体现四要素。

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要难度适中。

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

要便于检测。

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将被用于编制检测题目,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目标太笼统、含糊、不符合要求。

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试)语句来陈述目标。

要有一定的层次。

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表述(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并限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方式以及变化效果的量度,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的作用。

判断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详情)

判断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详情)

判断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详情)判断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希望评估的目标的表述方式。

然而,我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并解释其背后的含义: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标强调了阅读技能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可能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以及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写作技巧:这一目标强调了写作技能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可能包括提高学生的写作流畅性、语法和拼写准确性,以及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和有说服力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强调了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可能包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以及评估文本的准确性。

4.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一目标强调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这可能包括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学形式,以及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5.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这一目标强调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这可能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和写作风格。

这些都是常见的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你可以根据你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来调整这些目标。

语文教学的二维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二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语文的基本目标,是“三维”的基础。

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素养,为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要求,是“三维”整合的纽带。

它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要由学生学会学习,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表述(综合版)

教学目标表述(综合版)

教学⽬标表述(综合版)1.知识和技能⽬标,是对学⽣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叫结果性⽬标。

这种⽬标⼀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

2.过程与⽅法⽬标,是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标,⼜叫程序性⽬标。

这种⽬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是学⽣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叫体验性⽬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技能⽬标(1)(学⽣)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正确绘制三视图。

主体条件标准⾏为动词教学内容⾏为(2)(学⽣)能⽤万⽤表正确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

主体条件标准⾏为动词教学内容⾏为(1)(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正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主体过程与⽅法标准⾏为动词教学内容(2)(学⽣)联系⾃⼰及同学的学习实际,深⼊理解、感悟主体过程与⽅法标准⾏为动词成为⼀名优秀的中⼩学教师所需的条件。

教学内容(3)(学⽣)通过个别朗读、分组朗读等⽅式,主体过程与⽅法标准体会本⽂⽩描和拟⼈⼿法的运⽤以及⽐喻句的表达效果,⾏为动词教学内容把握形象⽣动的写景技巧。

⾏为动词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学⽣)亲历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主体⾏为动词教学内容⾏为动词情感⾏为⾏为(2)(学⽣)体味⽂章所表现出的浓浓的⽗⼦情谊。

主体⾏为动词情感⾏为(3)(学⽣)体会加⼯⽅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养成严谨认真的⼯作习惯。

主体⾏为动词教学内容⾏为动词态度⾏为⾏为如:“通过实训,使学⽣掌握检测电容器的⽅法。

”这样的⽬标表述就存在很⼤的问题。

⼀是主体是教师⽽不是学⽣;⼆是⾏为动词和⾏为条件模糊;三是⾏为结果不确切。

如果改为:“通过实训,能识别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会使⽤万⽤表判断电容器有好坏。

”就符合要求了。

三、教育⽬标表述的要求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为动词的使⽤,⾏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学段的⽬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实际,不拔⾼,不降低要求。

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由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是三位一体的,是全面的。

教学目标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表述,一般可表述为以下形式:学生(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学生”可以略去。

教学目标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努力做到:
1.显性行为动词,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朗读、背诵、概括、修改、独立阅读、写话、作文,等等。

2.对于不好用外显性行为动词表述的目标,可以用内隐性行为动词加上有关说明或实例来表述。

如“开始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乐于拼读。

”“乐于拼读”就是“开始体会到”的有关说明。

3.行为条件。

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就是影响学习结果“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的特定课堂情境。

4.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程度,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正确朗读课文”,“正确”就是“朗读课文”的表现程度。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如何编写教案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要看教案、听课。

课后与教师交谈,发现不少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疑虑。

编写教案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描述“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下面针对这几项谈几点看法。

今天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本人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具有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明确、具体、可测”的特点,其表述中要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并且是以陈述句表述。

目标三要素与陈述句结构关系如下:(1)行为主体(陈述句的主语部分),即教学对象,一定要是“学生”,但大多在不会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掉。

(2)行为(陈述句的谓语及宾语部分),即通过学习后学生能怎样。

包括行为动词和教学内容:行为动词(陈述句的谓语动词)必须具备准确、明确、可测的特点;教学内容(陈述句的宾语部分)要尽可能具体。

(3)条件和标准(陈述句的状语部分),条件是说明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标准是表明行为要达到的最低表现程度。

此项在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为了有针对性的说明表述的方法,我以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为例说明(黑体字为原目标,括号中是省略部分,楷体字为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Na、Mg、Al元素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主体条件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2)(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撰写出广告词。

主体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3)(学生)能描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轴向间隙的调整原理和方法。

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正确绘制三视图。

主体条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2)(学生)能用万用表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

主体条件行为动词教学内容标准行为(3)(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垂头上的内外圆弧及圆弧连接的加工。

主体行为行为(4)(学生)能灵活完成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

教学目标表述用语

教学目标表述用语
6)习惯化
适应
适应、调整、调节、改变、调制
4)分析
分解
分析、争论、区别、归纳
推导、组织、分解、用图显示、分开、细分、联系、比较、检测、推演
5)综合
整合、创建
创建、整合、计划、设计、产生、编辑、发展、组成、发明、更改、组织、重建、重组、推理
6)评价
评价
评价、判断、讨论、推断、认为、比较、发展标准、批评、支持、决定




1)接受
乐意关注和接受信息
5)价值体系个性化
形成个性化价值观念
努力、计划、方法、行动、道德、人道、忠诚、成熟、冲突、欣赏




1)知觉
注意、感觉
注意、感觉、觉察、发现
2)模仿
做好了尝试准备
准备进行、准备就绪、采取步骤、进行准备、意愿
3)操作
尝试
尝试、表现、实践
4)准确
提高
提高、逐渐熟练、改变、增强、减少
5)连贯
掌握
掌握、达到完美水平
教学目标表述一般用语表
目标
一般要求
表述动词




1)知道
知道是什么
列出、告诉、界定、识别、标出、定位、区分、描述、匹配、命名、划线、再现、陈述
2)领会
理解
说明、阐述、举例说明、描述、提示、总结、详述、转换、测查、辩护、解释、重写用、解决、选择适宜程序、更改、操作、准备、产生、构建、重构、分类
倾听、意识、观察、知觉、认可、认识、宽容、分享、积累、接受、结合、控制
2)反应
乐意做出反应
反应、合作、欣赏、发现乐趣、遵守、讨论、赞同、赞扬、警告、争议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摘要:行为目标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面,即可观察、可检测的行为;行为目标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行为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共同要求,是他们都应该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兴趣确定的行为目标,在目标的类型和难度上可以有所不同。

第一,教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学困生要降低目标难度;第二,教师根据测试等评估活动来考虑学生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1.行为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面,即可观察、可检测的行为;行为目标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般来说,行为目标的表达应该包括五个要素。

第一,学生。

一般来说,它是指根据目标的适用对象或教学组织而定的全班、部分或个别学生。

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行为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共同要求,是他们都应该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兴趣确定的行为目标,在目标的类型和难度上可以有所不同。

第二,学习的行为。

学习行为一般是用动词表示的。

例如,确认、区别、设计、解释、排列、描述、应用、证明。

但是对表述学习行为的动词有不同的看法。

一派的看法是行为目标应该使用表示心理过程的术语,如掌握、领会、懂得、欣赏。

可反对的人认为,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心理活动的过程,对这类词语本身的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分歧,难以直接和教学实践挂起钩来,它们更适用于表述概括性较强的表现性目标。

另一派的看法是表述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使用可观察可检测的术语,如列举、默写、拼读、区分、比较。

由于这类行为相对易于操作,教学活动的安排一般都遵循这类行为目标的要求来做。

但是,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机械地按照行为目标来实施教学,教学会失之琐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走向更高层次的目标。

第三,学习的内容。

学生学习涉及的不仅仅是不同学科的知识,还有不同学科的老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第四,学习的条件。

它指的是学习活动的资源约束,表明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用于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正确绘制三视图。

主体条
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
行为
(2)(学生)能用万用表正确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

主体条件标准行为动
词教学内容
行为
(1)(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正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
(2)(学生)联系自己及同学的学习实际,深入理解、感悟
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行为动词
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所需的条件。

教学内容
(3)(学生)通过个别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
主体过程与方法标准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行为动词教学内容
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行为动词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亲历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
词情感

为行为
(2)(学生)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浓浓的父子情谊。

主体行为动词情

行为
(3)(学生)体会加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态度

为行为
如:“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检测电容器的方法。

”这样的目标表述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是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行为动词和行为条件模糊;三是
行为结果不确切。

如果改为:“通过实训,能识别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会使用万用表判断电容器有好坏。

”就符合要求了。

三、教育目标表述的要求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

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
《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性
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
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表述应注意的问题
1、必要时,要写出达成目标的行为条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它)。

如,“允许查字典”,“在课文中用线划出……”,“在5分钟内能默读完……”“在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的见解”等。

2、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一堂课后学生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可以从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该“学会”的就不能写成“运用”。

也可以把表现程度描述出来,如,“至少会用……造三个句子”,“80%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等。

3、表述的条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次序逐条表述,也可以表现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对于课时教学目标,不需要三维目标全面表述,面面俱到。

4、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在表述目标的句子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等。

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课标》的理解情况,容不得忽视,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衷心希望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表述日臻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