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1. 目标的描述:明确表述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这些目标应该清晰、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某个技能、理解某个概念或应用某种方法。
2. 目标的层次:将目标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初级到高级或从简单到复杂,以便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
3. 目标的条件: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所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包括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已掌握的技能、相关的学习经验等。
这些条件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4. 目标的标准:明确学生达到目标的标准或要求。
这些标准应该具体、可衡量,并能被学生和教师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学生能够在某次测试中达到一定分数,或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成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清晰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客观、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尽量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要客观明确。
目标要具体,不能笼统。
目标的表述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能做什么。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所期待和努力。
2.可操作性、可达成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目标的表述应该具体到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做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
3.结果导向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结果导向的。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结果导向的目标表述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方向和目的,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4.分层次、递进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分层次、递进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该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层次、递进地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层次,来逐步改善自己的学习水平。
5.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与学生现实需求联系的。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取得学习成果。
6.可量化、可检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可量化、可检验的。
教师应该将目标分解为若干要求、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小目标,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整体目标。
7.具体、直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直观。
目标的表述要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行为和表现来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及步骤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及步骤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如何表述,是判断一位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材、是否了解学情的重要标准。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目标依据步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以九(下)册“戏剧单元”为例。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依据学段目标。
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确定的失当。
关于戏剧阅读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与之相关的总体目标是:①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②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戏剧单元,结合这一实际,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培养欣赏戏剧文学基本能力,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愿望”就已达到初中阶段的要求,不需要“让学生能解读名家名剧,并尝试着改编或创作戏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依据单元重点。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依据。
选为教材的文章,大都内涵丰厚,语言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训练要解决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
九(下)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阅读作品你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比较,鉴别,在不同作品中寻找共同之处,在同类作品中辨析出不同之点,哪怕是微小的区别。
小学语文各学段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语文各学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研大讲堂讲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小学语文各学段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到教学目标,我想每一位老师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大家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却不甚了解,于是在闲暇时和几位当老师的同学、朋友谈到了这个话题。
其中一位男老师是这样说的:“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只是在写教案的时候,才看看教材和教参,把这个教学目标填在那里。
”我想这位老师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老师的想法,他们认为教学目标好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最后不得已了,为了教案的完整性,才把教学目标放上去了,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而另一位女教师认识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她是这样说的:“在备课中,我也感觉到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但是具体到一节课的时候,我却无从下手,无法制定一个特别完善的教学目标。
”这位老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制定呢?却没有可行的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是因为她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没有做到了然于胸,甚至可以说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不甚了解。
说到这儿呢,我也想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在以前呢,我也觉得教学目标不很重要,只是认为教参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写,上课时也就那样做,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才知道这样理解是很片面的,这次国培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核心地位,或者换句话说教学目标是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目的地,试想,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都不明确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也许有时候还会闹南辕北辙的笑话,所以说,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应该非常清晰明确并深深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abcd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abcd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1.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是明确而具体的,确保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内容和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
2. 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来判断他们是否达到了目标。
3.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可以使用量化的评估工具(如考试、作业、项目等)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4.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不确定的词汇。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以便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
5. 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水平相匹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能力水平来确定相应的目标。
6. 目标应该是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资源限制,并确保目标是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内实现的。
7. 目标应该是有序的,建立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之上,并为将来的学习提供支持。
8. 目标应该是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9. 目标应该是与课程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
教师应该将每个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
和连贯的。
10. 目标应该是适应性的,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展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应该监测学生的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教学⽬标的表述⽅式──⾏为⽬标的ABCD表述法教学⽬标应规定学⽣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为,并限定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式及变化效果的量度。
对每节课教学⽬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
表述教学⽬标时⼀般要慎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为主体。
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教学⽬标时,⽆论是⼀般的⾏为⽬标或是具体的⾏为⽬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的学习⾏为⽽不是教师的教学⾏为,⼀般不⽤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让学⽣……”“提⾼学⽣……”及“培养学⽣……”等描述,⽽⽤“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标的⾏为主体是学⽣。
2.⾏为动词。
根据《⽣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标应采⽤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为动词来描述。
⽽传统应⽤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内部⼼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法检验。
⽽“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为动词。
《⽣物课程标准》第44页在“学习⽬标的说明”中列出了⼀些常⽤的知识性⽬标动词、技能性⽬标动词及情感性⽬标动词,可作为⽣物教师备课时的参考。
3.⾏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设计⼩实验,体验……”等。
4.表现程度。
指学⽣对⽬标所达到的表现⽔准,⽤以测量学⽣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能准确⽆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标⽔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案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其核心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清晰和明确的目标,是指教师所希望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认知、情感、技能等领域的目标。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可操作,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1、关注一人一策,个性化定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相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条件以及学习习惯,而学生会因人而异,这意味着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同一届学生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关注一人一策,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定制,这将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并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清晰明确教育目标意味着学生应当在教学结束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是一些“动词”形式的知识和能力描述,例如文字笔迹的写作就可以归为运用知识的范畴内。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清晰、精确和可操作性,而且应当体现一定的时效性,让教学目标产生可操作性实用性。
3、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量化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明确的描述,还需要进行量化,因为只有使用量化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通过听读、口语表达和阅读写作等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字、词、句、篇的组成知识和表述能力,达成可读、可写、可用的目标。
4、考虑教学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本次学习中的需要,还应考虑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这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诗歌之前,教师可以探讨诗歌与文学的关系,并探究诗歌的阅读和表达技巧,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机构在进行教案设计越趋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个性化和量化,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制定的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预期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来确定。
对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制定一份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以下是一份篇幅较长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参考: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方案和国家的教学要求,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
本学期我们将讲授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多门学科课程,我们希望学生在本学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够通过学习使他们了解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压力。
4.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我们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养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并且注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工作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新的学期开始之际,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我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任务1.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教学评估: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具体措施1.备课: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上课: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作业:布置适量、有效的作业,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4.辅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5.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反馈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自我提升1.不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领悟(内化)水平行为动词:
例: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
持、确立、追求等
案例:
1、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习惯
2、通过讨论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树立助人为乐的 意识。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38页
教学目标的分类:启示
教学要重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而不同
类别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行为动词和表述方式。
重点段的含义,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富饶、美丽;②概括中
心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与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活动预期yq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第一页,课件共有38页
备课的涵义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 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 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 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包括两个层次∶
2、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
在实践当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最易走向目标制定含糊、
不明确的误区。教师习惯于用“了解……”“懂得………” “掌握………”“理解……”的形式,这样很难区分达到哪
种程度是了解,哪种程度是掌握,了解和掌握之间又有 何区别。例如: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赵州桥》的教学目 标:A、懂得赵州桥的坚固、美观;B、体会本文运用比 喻写声音的写法;C、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
“懂得、体会、了解”这样的表述词很模糊,因此,为了
使其更加明确,具有科操作性,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A、说出赵州桥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最新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
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一、了解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和和分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语言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觉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
2、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3、情感态度:是指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5、文化意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双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现英语三维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工作具有方向、激励的作用。
教学目标设定的技巧有哪些
教学目标设定的技巧有哪些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调控和评价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学目标设定的技巧有哪些呢?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逻辑顺序等,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关注教材的前后联系,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前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根据教材中关于四则运算的内容,确定学生在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具体运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验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以便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如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要降低教学目标的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为能够阅读并理解较复杂的英语文章,能够用英语进行较深入的话题讨论。
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单词和基本句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三、明确教学目标的维度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与步骤
教师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与步骤一、引言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工作涉及到了解和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其中,制定一份明确、可行的教师工作计划是关键。
一份好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教师工作计划,以及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师工作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它有助于我们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确定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应该反映国家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2.制定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应该更加详细和可衡量,例如,学生在一学期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目标应该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制定教学计划和步骤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这包括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度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教学进度的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安排进度时,要考虑到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突发情况。
此外,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评估教学计划的实施是整个过程的重点环节,也是评估计划是否有效的关键。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计划: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不应偏离总体目标。
2.关注学生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可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学科知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学科知识教学目标的第一个要素是学科知识。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和深化知识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确定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二、认知能力除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还应该涵盖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和开展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将这些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三、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等品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定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技能在教案中,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如实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和学生个别差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总而言之,在教案中确定教学目标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知识、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等要素来确定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只有教学目标确定准确,才能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其中,①”、“列举”、“比 较”、“背诵”、“说明”、 “使用”都是行为动词。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
容。如,“学生能找出文章 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 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 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 胞和动物细胞”。
(3)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
以上四个要素,简单说就是谁(对象) 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了什么 (行为),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 也不可能完全机械 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 习目标。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表述 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 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一般可 以不将条件和标准一一列出。
ABCD教学 目标表述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
象,行为,条件和标准。故通俗 地称为“ABCD”法则。采用ABCD 法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 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
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 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 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 “能标记出来”是“行为” , “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 “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
素下产生的 。如“通过观察,准确描 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 具体的,比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制订 “提高平衡能力和空中定向能力”这一 目标时,行为条件是“通过尝试动作组 合,改善身体姿态”。
(4)标准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 定性的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表示。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 80%的词语”。标准一般从行为的 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
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1、目标分解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
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
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
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
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
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
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
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
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
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
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
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
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第一篇: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如何设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加以把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 确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
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要认真钻研教材:(1)领会编者意图;(2)关注文本特点,制定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学情(1)了解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关注重点和难点(1)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
(2)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四)、要考虑课标的落脚点:(1)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
教学目标的必须要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
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3)还要注意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明确、集中、恰当、具体。
(五)、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在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同时,还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只有这样,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
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
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
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体明确:教育活动目标应具有明确的描述,包括目标的主题、内容和领域。
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或抽象的词汇。
例如,如果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可以具体描述为:“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2.可观测性: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具备可观测性,即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确定幼儿是否达到了目标。
这样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评估和改进教学活动的依据。
例如,“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需要”是一个可观测的目标,因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口头交流行为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3.能够量化: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能够量化,即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数量、频率或其他可衡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例如,“幼儿每天用英语说出五个常用单词”是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计数幼儿说出的英语单词数量来评估是否达到了目标。
4.适应幼儿发展特点:教育活动目标应该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
目标的表述要与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运动发展相适应。
例如,对于三岁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目标为“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单词描述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
5.切合实际: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切合实际,即目标应该符合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幼儿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目标的表述要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总之,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包括明确性、可观测性、可量化性、适应性和实际性,这些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并能够有效地评估幼儿的发展和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观点依据的合理性和观点自身的逻辑性。
回应应当是千方百计地促进交流,引发交 往和联系,回应应当把问题、思考引向深入。
交流并不是突然发出的信息,然后得到回 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准备好了与对方 的“回应”。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
1、保证总体的课程目标的完成; 2、有效指导教学过程; 3、对学生的导向与激励; 4、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不要从教师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2、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
3、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
4、对于用于评价和检查教学效果的具体目 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 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二、我们的思考
课堂学习活动,不同于学生个体闭门独 户的自学,它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 一种以“倾听”与“回应”为中心的交往关 系,并通过对这种交往关系持续不断地培育, 来实现课堂中的“思维涌动”、实现良好课 堂学习文化的建立。
我们认为:
课堂学习文化的改造,应当是“浸润式的”, 应当是 “静悄悄的”,应当是“慢而长 的”。
没有思维涌动的课堂;
没有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尊重、友好、 协商、宽容的课堂;
没有相对稳定的、公共认同并自觉遵守 和维护的“活动、交往、合作、反思性 学习活动”的基本规范的课堂,
概而言之: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文化的 课堂。
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二):
以激励为形式的课堂管理,如开展游戏 活动、发小红花、在脑门儿上贴卡通小动物、 可以比别人提前几分钟下课、“你真棒!”、 “长大后你一定是个科学家!”等等。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表述目标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不利于教学管理、评价及交流。
·在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如理解)之下列出 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描述期望学生 做出的最终表现。
·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 头,这些动词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人 们怎么知道学生“理解”了呢?他们能够进行 “识别、描述”等,就可以观察到他们“理解” 了)。
规范的目标陈述一般应包括两个步骤: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 ·了解……基本术语
▪ ·理解……概念/意义/公式 ▪ ·(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原理) ▪ ·表现出科学的态度 ▪ ·表现出批判的思维能力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人们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们涉及的那些思维 过程中的构成要素,人们看不到“理解”或 “记忆”,也观察不到“批判性的思维”或 “正确的欣赏”。
三、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
倾听---不单指整齐化一地听讲,更重要的指教师的倾 听和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尊重地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哪怕听到荒唐可笑的 表达,也能从内心里发出宽容的微笑和尊重;
思考地听---不仅能准确听出表达的意思,还能听出主 要的观点;
理解地听---不但能听懂说出来的意思,还能听懂没能 说出来的复杂想法和心情;
(3)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目标时学生的 表现;
(4)具体的学习成果中也不要涉及特定的学习内容,以便用于 不同的学习单元;
(5)对于那些难以定义的复杂成果(如批判思维、科学态度、 创造性),应从参考资料中提取这些成果的具体成分;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
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一): 缺少人情味的硬梆梆、干巴巴、冰凉凉; 沉闷的、歪身斜体地无所事事; 吵吵闹闹地忙不开交; 白热化的发言竞争……
陈述教学目标的步骤小结:
1、陈述一般教学目标。 (1)将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表述为期望的学习成果(学生 学习后的表现);
(2)每个一般目标以动词开头(如知道、应用、解释), 避免使用“培养…能力”这样的表述;
(3)每个一般目标中只包括一个一般学习成果(不要用 “知道并理解”);
(4)在适当的概括水平上陈述一般目标(它应当包括一个 易于反应的范围);
(5)一般目标不涉及具体学习内容,以便用于不同的学习 单元;
2、陈述具体学习成果。
(1)在每个一般教学目标之下列出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 本,描述期望学生做出的最终表现;
(2)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头,这些动词 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识别、描述);确保每项具体学习 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目标相关联;
数学与解决问题(美国1—4年级学生)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侧重于问题的解决, 以便学生能够: ·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并理解数学内容; ·将日常的数学情境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发展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联系原问题对结果进行证明和解释;
·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上获得自信。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表述
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
1.1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1.2能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 1.3能说出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 2.1愿意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 2.2能人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做出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一、目标系列 学科课程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二、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1、为教学过程提供方向(表达预期 的学习成果)。
2、向他人传达教学意图。
3、提供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
数学与解决问题(中国1—3年级学生)
▪·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
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具体学习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教 学目标是相关联的。
·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 目标时学生的表现。
1.理解……概念的含义(一般教学目标,说明以下的学习成果 与“理解”有关)
1.1 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 1.2 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概念的含义 1.3 区分概念的恰当和不恰当的例子 1.4 根据含义区分两个相似的概念 1.5 运用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 (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它们都是用可感受到的学生 反应来表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