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谢莹Leabharlann 主要内容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学习启示以及应用 心得体会
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派中的一个分支。 派中的一个分支。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 也译作结构主义, 建构主义 也译作结构主义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构 (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 只是把知识 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 。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 为中心,强调的是” 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信息加工 建构主义
控制系统 论
启
示
积极的一面 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果斯基、认知信息加工学说、 皮亚杰、布鲁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 的教学思想,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 构性;对于学习做了初级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 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 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 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局限性 但是,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 分析和抽象,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要且有其合理 性的。全盘否定它,同样会犯以偏概全,以特殊代替 一般的错误,会引起教学上的混乱。提倡情境性教学, 力主具体和真实,但由此而反对抽象和概括,认为进 行抽象的训练是没有用的也是片面的。
不足: 不足: 1.把心理过程看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不利于创造 1.把心理过程看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不利于创造 性的培养,心理发展不是既成社会历史一方、 性的培养,心理发展不是既成社会历史一方、一元 机械决定的,而是在劳动过程中使对象变化的同时, 机械决定的,而是在劳动过程中使对象变化的同时, 自身也在发展变化,不仅是对象的获得, 自身也在发展变化,不仅是对象的获得,不是对象 的创造; 的创造; 2.维果茨基把儿童看成是客观的存在 教育的对象, 维果茨基把儿童看成是客观的存在, 2.维果茨基把儿童看成是客观的存在,教育的对象, 忽视了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 忽视了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 3.没有给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以足够的重视 没有给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以足够的重视; 3.没有给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以足够的重视; 4.过分强调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性 过分强调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性, 4.过分强调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忽视了人的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 5.偏重认知的发展,没有从人格的总体上进行把握。 5.偏重认知的发展,没有从人格的总体上进行把握。 偏重认知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生成学习)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 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反复 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 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 意义建构的有效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的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性加工活动(完成高水平意义建构的 关键性条件)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
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 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 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⑴ ⑵ ⑶ ⑷ ⑸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情境性教学
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
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学的过程 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 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 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形,并 指代学生的探索;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试,而 是采取融合式测试。 基本特征: 1)真实任务情境; 2)情境化的过程; 3)真正的互动合作; 4)情境化的评价。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 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兴起于
20世纪80年代,是学习理论继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 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和知识构建的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等人提出的。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内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和交流等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理1.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2. 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的。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等方式,将外界的信息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3. 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和理解。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问题导向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和理解。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
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思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更 好的学习。
谢谢观赏!
激励制度
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 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 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提倡采取发现 学习的教学方式。
此外,斯腾伯格、卡茨、科恩伯格对建构主义 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何克抗教授首先将建构主义引入了中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8月生,广东省 大埔县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 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科研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 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是什么呢?
鱼
牛
“绵羊”的故事
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结论: 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心里表征的过程 二、学习这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方式建 构对事物的理解 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 四、建构是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
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发展历史与进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教学模式(二)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
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者是谁?后来继承和发展这是谁?(1)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自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构建知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在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探索者。
一、建构主义学习方式概述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主动的行动、探索和实验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自主、积极、合作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通过与教师、同伴和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知识。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话和合作探究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3. 问题驱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发展和增进知识。
4. 实践性:学习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探索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实施1. 提供适应学生差异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来设计和提供适应的学习环境,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工具等。
2.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3. 促进学生思考与合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整合技术工具:教师可以整合教育技术工具,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优势1. 激发学生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多元智能:通过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鱼牛与建构主义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 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 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 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 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 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 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 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 Page 4
Page 21
随机进入式教学的环节
⑴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⑵ 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 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⑶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 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 ⑷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 ⑸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 同.
Page 12
(六)维特洛克生成学理论
维特洛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 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 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从环境中接 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地 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 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Page 13
(七)乔纳生知识获得三段论
Page 14
Page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六个方面。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不到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到内转移和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且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学生观。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要素
•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
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 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 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 义建构。
•
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 验,缺乏抽象性;
• • 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 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
•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
•
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 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
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 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 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的逻辑思维阶段。
(二)布鲁纳结构主义(认知-发现)
•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 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 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 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 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 的结构。 •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 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 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 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 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 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 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我们学生都有原有的基本知识体系,就是听课有原有的知识,强调老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上生长成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它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
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取向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存在着不同的取向。
在目前的各种建构主义思潮中,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泰费为代表。
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和科布为代表。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
(2)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社会性的过程。
(3)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58的知识”。
(4)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的公共文化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3.社会文化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也受到了维果茨基的影响。
(1)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
(2)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
(3)这种观点提倡师徒式教学,就像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去教学。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ocx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 、“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第五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院冯维建构(construct)一词通常运用于建筑学,指把事先造好的材料,诸如钢筋、水泥之类,通过合成建造成为一个新的结构性产品。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1、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知识是现存的,是独立于认识者的。
2、知识只有在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正确的。
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2、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2、学习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3、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4、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学习种类一是初级学习(结构良好领域),有明确的解题途径和可期的有限答案。
要求学生了解事实性的概念、原理等,学习角度比较一致。
二是高级学习(结构不良领域),没有明确解题途径和现成答案,要求学生解释、归纳、综合、推论、迁移或应用所学概念、原理去解决问题。
学习情境是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学习资源组合,主要有:(1)信息库,指知识信息的来源和信息仓库。
如教科书、教师、光盘(2)符号薄,指建构和处理符号与语言的媒介。
如笔记本、索引卡片(3)任务情境。
即呈现给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情境。
强调真实性的任务。
(4)建构工具包。
指寻找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设想的手段和工具。
如计算机、实验室设备。
(5)任务管理者。
指确定任务,提供指导和反馈的成分,这些职责由教师和学生承担。
真实性的任务(authentic task)指教学不能做简单化的处理,要弱化学科界限,注意学科间的交叉,提出的学习任务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有意义。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1、教学目标是激励和支持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代表人物: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1.知识观(1)知识不绝对: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如: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的概念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但是现实情境中并没有这样的两条直线。
(2)因情境不同,知识也会发生变化: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如:数学上我们学习:1+1=2,但是这也只有在数学计算时是可行的,当变换了情境,比如,一杯水倒在桶里,再倒一杯水在桶里,此时还是一桶水,1+1=1了。
(3)因人而异:知识会因为学生经验世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比如:我们学习的小鸡是有两条腿,一对翅膀,但是小明的爸爸是某快餐养鸡场的员工,因为给鸡注入了激素,小明看到的小鸡就是4条腿,两对翅膀。
结合实例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结合实例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本文将结合例子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解读。
一、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例如,古代时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又有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现在看来,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错误的,他们都只是当时的一种解释,所以,他们都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例如,我们经常会说“人多力量大”,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也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例如,对于同一篇文章,基于不同的经验背景,学生们的理解和看法也会不尽相同。
二、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主动解决问题而进行学习。
例如,家长告诉孩子父母很不容易,但是小孩理解并不深刻,于是学校让每个学生守护一个蛋,要求不能让它破碎,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
只有亲身经历主动构建,学生才能建立深刻的理解。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例如,学生们是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而完成学习的。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构建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在我过去的学习和教育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构建主义的价值和效果。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构建主义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进程,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个讨论班上,我们讨论了一个与社会公正有关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
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回答问题,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还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学到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其次,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记住和重复。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个实践项目中,我们被要求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然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进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思考问题本身,还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孤立的,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有限。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24
谢谢观赏引自 李志厚《变革教学方式》
6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区别
相同点: 建构主义和结构主义一样,将学习视为任何情景下建构知识
的过程。
不同点: 结构主义把重点放在个体孤立的知识结构的发展中。 建构主义则关注知识在个人与社会层面相互联系的本质。建构主 义以一种更加分布式的视觉审视教学,认为教学是在师生参与设 计与讨论学习制品(learning artifact)的互动中建构的。如何设 计能够促进合作学习与思想分享的环境,是学习科学研究力图解 决的重要问题。建构主义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学与教的概念。
2019-5-24
谢谢观赏引自 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5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建构主义有许多理论的分支,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
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 论系统观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理论的分支: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和传统建构主义。
1.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础上的。 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认知建构主义。
2.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想。维果茨基认为, 促使人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人 的发展是受社会因素所制约的。 3.传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它认为学习是相对 持久的行为变化,倡导在学生的学习中设置具体的结构性课程。
谢谢观赏
目录
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019-5-24
谢谢观赏
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背景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流派长期论争而 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建构主义的理论源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的思
想,尤其是被称为“知识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而杜威是 最早主张把建构主义思想用于教育的现代学者之一,他认为传统 的记忆型教育方式对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建构主义思想产 生过重要影响的还有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的认知 结构主义、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1896—1934)的社会—文 化心理发展理论、布鲁纳(Jerome Bruner 1915—现在)的发现 学习思想等。1980年,佩伯特的著作《头脑风暴》(Mindstorm) 出版时,建构主义术语还未出现,在其后发展了一套学习、教学 和设计的理论,建构主义不能学习理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发现学 习,更不能就此否定一切其他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认为推动教育 变革的是人而不是计算机。但任何关于建构主义的讨论,都需要 澄清三个基本概念:结构主义、教授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
教师行为 评价结果
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
课程从部分到整体,强调基本技能 严格与固定课程联系在一起 活动非常依赖教科书和练习册 教师传递知识
教师追求“正确”答案使学习有效 评价结果是教学与测试分离的 学生单独学习
建构主义课堂
课程从整体到部分,强调大概念 追求学生问题价值的最大化
活动有赖于数据资料的初步来源 学生被看作是理论的思维者
2019-5-24
谢谢观赏引自 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著名的学习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的创始人斯皮诺认为,传统教学将复杂知识学
习混同于简单知识学习,将知识从其产生的复杂情境中抽象出来 加以孤立地学习,并通过过分简单化的方式教给学生,使他们对 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肤浅的层面,难以促进所学知识在新 情境中灵活迅速地迁移和应用。基于这种观点,斯皮诺提出了具 有建构主义思想的认知弹性理论。
2019-5-24
谢谢观赏
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学习观
3. 学习本身具有社会和文化的特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或意义是以学习者原有经验为基 础建构起来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群、积累的经验和具有的文 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 意味着,知识或意义不仅是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需要依靠 意义的社会共享和协商进行深层的建构。在多种不同观点的“碰 撞”和“融合”中,激励学习者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意义建 构。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个人发生在大脑的认识活动,因此, 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的,但个体和 文化的心理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从对学习的跨文化研究成果(比较不同社会的人是如何思考 和解决问题)来看,社会文化论把学习、智力、文化融为一体。
2019-5-24
谢谢观赏
1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学习观
2.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以有意义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每个人对世界、社会、人类有着自己的看法,而且看法与 他们建构的各自经验的表征和模型有很大的关系。知识建构是 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一种双向的建构, 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即运用其原有经验超越所提供 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过程 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而且也是新旧经验之间双 向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通过行为互动来调节环境 评价基于学生的表现和档案袋
学生以集体形式学习
2019-5-24
谢谢观赏
19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课堂观
2. 建构主义倡导的课堂环境 (1)以学习者为中心,接纳和鼓励学习者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 (2)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使学习者被吸引到挑战性的假设 和鼓励性讨论体验上来,鼓励高水平的思维; (3)课堂使用原始数据,初始(基本)资源,可操作的、物质 的和互动的材料; (4)尽量减少使用讲授、灌输、等直接教学方式,积极开展 小组探究学习,小组成员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数据和信息的 搜集与整理等。
2019-5-24
谢谢观赏
14
引自戴维·乔纳森《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学习观
6.真正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这不仅是因为真实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句法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是因为客观活动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也就是说,它一方 面表现在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个人 的认知结构实在社会教务作用以及自己经验背景相互作用中逐步 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各种情况下的知识应用不是 简单套用,而是需要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对知识进行再 创造。
2019-5-24
引谢自谢观谢赏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1用5 》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学习观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还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对所学的主题形成 或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通过外在的资源来获得他人的理解。
2. 知识是以多种方式被学习者进行以独特的、个人化的方式 建构的,这种建构是通过各种工具、经验和情境的方式进行的。
2019-5-24
引谢谢自观谢赏 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8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2019-5-24
谢谢观赏
9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念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哲学观、 学习观、教学观和课堂观。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 己的知识框架时,既可以是单独构建的,也可以是受同伴、经 验或角色扮演等因素的影响下共同构建的;在传统学习与“亲 身体验”学习的平衡中,促进了学习者包含着具体信念世界的 抽象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实践,我们 做中学”的思想,永远指导人们如何学习的光芒等等,这是从 哲学层面去阐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但我们更为关注的,是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课堂观和师生观。
2019-5-24
引谢自谢观谢赏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1用3 》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学习观
4.学习是促进思维机能发展的活动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能使学习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示自己比别人更好的思维能力。许多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人认为, 当人们能够通过分析和运用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各种批 判性思维会得到发展,包括逻辑思维(如判断句子所表示的多个 概念之间的关系)、评价性思维(如知道所陈述的一段话是否合 乎逻辑规范)和实践性思维(如考虑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起背景 或目的是什么)等。
2019-5-24
谢谢观赏
10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念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念----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不仅深入探讨了学习的本质和过程,而且也
对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以下是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一些主要观点:
1. 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学术界普 遍受到认同,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的暂时联系,是在 不断尝试错误中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和明显反应的过程; 60年代以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逐渐占据上风,认为人的学 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理解世界的心理过程。许多人愿意肯定皮 亚杰关于儿童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思维发展的理论,这些观点与 杜威的学习就是在实践行动中理解的思想一脉相承。建构主义 的学者们认为,学习是一个在顺应、同化或拒绝否定中建构新 的观念结构、有意义的表述或新的心理模式的发展过程。或者 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含义是“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 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这既是知识表征方式(超越单 一概念维度的多维表征)的功能,又是作用于心理表征的各种加 工过程(不仅对完形的修复,而且是对一整套图式的加工过程) 的功能”。其中,知识的多元表征和概念与案例的交叉表征是两 个最能体现认知弹性理论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