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扬大修古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扬大修古籍传统工艺后继无人

141101132 张华珺2016年1月7日,《我在故宫修文物》首集播出后在弹幕视频网站意外走红,除了收获超高的网络点击量,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5分。由此也唤醒了众多网友对匠人匠心的憧憬与热忱。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引发一时社会热议。

对“工匠精神”的解读,网友们用“择一事,终一生”一句来概括。这些传统手工艺匠人们坐得了冷板凳并且对于手中责任能够精雕细琢,全神贯注。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质使得不少网友为之动容。

《考工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所谓巧者就是指匠人,他们融“智”“巧”于一身,汇“述”“守”于一体。大匠无弃材,那种散发出物质性之外的温情,是现代机器大工业所无法复制的体悟。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后,“匠人匠心”成为时下人们的关键词,《了不起的匠人》、《百年巨匠》等纪录片也蜂至人们视野,并且获得了上千万的点击率。

今年3月底,扬大一部纪录片《我在扬大修古籍》进入人们视野,并引起轩然大波。拍摄主创团队——扬州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拍摄团队来到扬州大学敬文图书馆古籍特藏部记录古籍修复的故事,扬大学子们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体会到真正的匠心。历时一个月,当纪录片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阵唏嘘,然而这阵唏嘘不是因为片子不够精彩,而是因为匠人的一句话——“我带了约800名实习生,但最后没有一人成为古籍修复师”。

古籍修复

吴庭宏是扬大敬文图书馆古籍特藏部资深古籍修复师,他是《我在扬大修古籍》这部纪录片的主要拍摄对象,从2009年至今,他已经带了约800名实习生,但并没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在常人眼里,修复古籍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一个熟练的修复师一日之内也只能完成数十页的修复,这需要从事的匠人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这也让许多后继之人望而却步。纪录片中,吴庭宏表示,修复古籍就像治病一样,也讲究望闻问切,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我们要拟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看似简单的古籍修复,实则要经历几十道不同的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打磨,而这些是当今人们依赖的机械无法完成的。

当被问及《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之后是否对修复古籍行业有一定的影响时,吴庭宏表示“这对古籍修复是一件好事,可对修复师来说并没什么大的改变,这不是光靠兴趣就能坚持下来的工作。”“锤子、剪刀、镊子、棕毛刷……每天面对这些冰冷的工具,若不是对行业内心的火热,实在是太难熬,所以才更显得这些匠人难得伟大。”同为扬大的学子周晨曦表示。

纪录片中,展现了古籍修复的工作,其中镜头语言讲述了吴庭宏拯救一本100多岁的古书的过程。古书封面斑驳,蒙上厚厚的灰尘,还有密密麻麻的黑色虫卵,而就是这样一本书,在修复师的手下能够获得重生。吴庭宏用蘸好稀浆的毛笔在书页上轻轻拂过,附上宣纸,用镊子将边毛一点点挑干净。

望而却步,后继无人

“每次面对成果的时候,我都能感到自豪和欣喜,但是想到一辈子都要坐在修复桌前,我就觉得太枯燥,我还年轻,还有力气去闯。想到一直修复古籍,就觉得这样的人生太没有

劲头了。”档案专业的学生曾雪倩表示,她在选择就业时,走向了与专业大相径庭的方向,比起“独守空房”,她宁可去拼去闯,以求得晋升的空间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在扬大修古籍》的主创人员卞雨佳表示,学校档案专业只有大二的时候才会安排去实习,之后也没有相关的课程和就业指导。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科大学中没有修复古籍的专业,只有档案管理专业会有所涉及,而通过短短的课时,学生们只能了解皮毛,无法体会其真正的精髓,如果只能依赖短短的实习期,后继之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兴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真正感受古籍修复的魅力,这些学子们半只脚进门,半只脚还在门外,自然没有勇气抬脚跨入这个半未知的行业。

非遗传承匠人,扬州雕版大师沈树华表示“我们这个行业,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待遇太低,国家投资的少,学徒至少要给个饭碗给他,要吃饭。”而古籍修复行业,其实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或许是国家给予的关注还不够,使得这些传统工艺行业渐渐走向了社会的边缘,只有少数的老匠人们还苦守着传承的责任,而后继之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也只好却步。

如果说,人们对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匠心纪录片的追捧是因为生活与之远离,才更令人心生向往,那么《我在扬大修古籍》这部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将年轻的血液注入了传统工艺,讲传统手工艺带到青葱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更真切、更近距离了解古籍修复。“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纪录片,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个行业。”卞雨佳说,“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帮助我们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在扬大修文物》表面上是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延续,其本质还是一场久违的文化觉醒。让大学生这些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不再挣扎于钢筋都市,换一种面朝大海的简单生活,也就会更思慕磨刀砍柴捏陶罐情趣。

人们总追捧“慢节奏,慢生活”,扬大学子用纪录片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叫“匠心”,告诉人们匠人匠心并不遥远,传承亦不是难事,只要像这些匠人们一样,心静下来了,生活才能慢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