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

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

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政策)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

②民族征服战争。

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

②贸易。

③会盟。

④通贡。

处理方式(政策):①战争。

②设管理机构。

③册封。

④和亲。

⑤会盟(“议和”)。

⑥互市。

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

②元:设辽阳行省。

③明:设奴儿干都司。

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

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

④元:设岭北行省。

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

③清:确立对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

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

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

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一、中国古代历史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中国历史朝代的时间和特点。

2.炎黄子孙、夏朝的建立、禹治水、尧舜禅让等中国古代传说和史实。

3.周朝的分封制、西周的天命观、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学说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流派。

4.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等重大事件。

5.汉朝的文景之治、王莽的新政、三国时期的割据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

6.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梁、陈、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创和发展等历史事件。

7.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儒学复兴、维持海防的重要措施等历史事件。

8.元朝的统一、元朝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历史事件。

9.明朝的开国和弘治、景泰、成化、嘉靖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海外航海等历史事件。

10.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嘉庆、道光、咸丰等时期的历史事件。

二、近代中国历史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3.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要的思潮和文化运动。

4.国共合作和蒋介石的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长征等历史事件。

5.抗日战争的全民抗战、重庆国民政府、八路军、新四军等历史事件。

8.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0.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历史事件。

三、世界古代历史1.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东古代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2.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帝国等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3.远古时代: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远古时代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4.古代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罗马帝国等古代帝国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5.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等世界宗教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四、世界近现代史1.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第一单元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权利:在诸侯国的世袭统治权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局限: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形,周天子权威受到削弱。

(2)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也是其最大特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1.“始皇帝”的来历(3)、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封国制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西汉中期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战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诸侯国问题;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包括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后期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

(4)、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准是孝廉。

察举制为西汉的强盛提供了人才条件。

2.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学习思路及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经济二、政治制度实质: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实质: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嫡长子承王位,庶子封诸侯,嫡子庶子,大宗小宗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内容:王畿以外,裂土分侯,王族功臣,建立侯国,拱卫王室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埋下了隐患(诸侯分裂割据)井田制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统治力量大大加强,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宗法制 秦朝分封制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个州,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以小驭大) 刺史制度的变化(东汉):州(监察区) (行政区),刺史(监察官) (行政长官) 推恩令: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土列侯,列侯归郡管辖 “附益之法”:限制藩王,王侯分土而不治民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王国问题 内容:乡举里选,皇帝征召 变化:东汉中后期声望影响被门第族望代替,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 编户齐民制:既是户籍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西周 政治:①皇权至高无上;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③《秦律》经济:①土地私有,按亩纳税;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货币;④统一车轨;⑤修驰道 文化:①书同文;②焚书坑儒;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郡县制:36个郡,中央直接管辖,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命△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 内 容 刺史 制度 郡 国 并行制 察举制 两汉内容:①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②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不可行可驳回),尚书省(执行政令);③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三省下设机构 作用: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提高了效率;③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 三 省 六部制 发展过程:分科考试(隋文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隋炀帝) 增加进士、明经两科(唐太宗) 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殿试 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唐玄宗) 作用:抑制了门阀,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知识点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知识点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知识点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是考生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巩固的关键阶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在复习时抓住重点:1.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包括百家争鸣和各国的变法。

-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长城的修建。

- 汉朝的兴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隋唐时期的繁荣,特别是唐朝的开放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完善。

- 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民变和反侵略斗争。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以及苏联解体和全球化的兴起。

5. 历史人物和事件:- 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贡献和影响,如孔子、秦始皇、拿破仑、华盛顿等。

- 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如十字军东征、新航路的开辟、美国南北战争等。

6. 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和综合。

- 史料的解读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历史材料。

- 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结合教材、历年高考试题和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练习,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一、绪论高考历史科目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高效复习,本文将整理归纳高考历史科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

二、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商王朝的贵族统治- 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与社会经济变革-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与兵器的发展- 孔子及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影响3. 秦朝与汉朝- 秦朝的武功与统一六国- 秦始皇及其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朝的建立与汉武帝的改革4.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兴起- 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统一5. 唐宋元明清-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政治危机- 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变革- 元朝的政治与农业经济发展-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航海- 清朝的政治压迫与改革运动三、中国古代文化1. 儒家、道家和墨家学说的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主要著作2.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4.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四、外来文化的传入1. 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对中国的影响2.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3. 文化大革命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文化的转变五、中国现代史1. 清末的政治与社会矛盾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 北洋政府的崩溃与军阀混战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现代化建设六、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3.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影响4. 当代世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七、历史对当前社会的影响1. 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1. 史料分析与历史解读的方法2. 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与应用3. 历史观点的辩证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九、历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1.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2. 当代历史学家的学术研究与成果3. 当前历史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十、复习策略与备考技巧1.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2. 多角度、多途径学习历史知识3. 针对性的做真题和模拟考试4. 合理安排休息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结语:通过对高考历史科目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的梳理和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复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核心内容,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文明1. 黄河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2. 长江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3.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特点-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和思想家-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局-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局-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孟子和墨家思想- 荀子和法家思想- 墨子和兼爱思想二、封建社会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措施- 秦朝的短暂和衰落2.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发展-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东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3.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成就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进步-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和特点三、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扩张-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海外扩张的原因和影响2. 近代和改革思潮-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改革思潮的涌现和主张3.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上是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中国古代史(上)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中国古代史(上)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中国古代史(上)历史复习0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1、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前1600年灭亡于桀。

2、王位传承: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即“传贤”到“传子”,或曰“公天下”到“家天下”。

3、夏王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4、夏朝聚族而居,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间接统治。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存,2019年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二、商朝1、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汤狩猎时网开三面,拥有仁德之心。

前1046年牧野之战,灭亡于纣。

前期频繁迁都,后期迁都于殷地(安阳),趋于稳定,故商朝亦称殷朝或殷商。

2、王位传承:有父子相传,亦有兄终弟及。

3、商朝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方式决定。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为证。

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一般认为商朝为方国联盟的形式。

5、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伯,他们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三、西周1、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都城为镐京(西安)。

2、分封制的目的:为了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封建:第一、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普遍见于古代文献及海外研究者著述;第二、指社会形态,按照马克思史观的五种社会形态来看,一般指战国至清朝时期,近代为半殖半封。

3、分封制的对象①王族,即姬姓王室成员。

如晋国、卫国、燕国、鲁国、吴国。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②功臣。

如齐国(姜尚封地)、秦国(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

③古帝王后代。

如许(神农后代)、楚(颛顼后代)、陈(舜后代)、杞(夏禹后代)、宋(殷商后代)。

4、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缴纳贡赋④朝觐述职5、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役在分封制下不存在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6、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讲解学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讲解学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远古—1840年)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见上表)
2、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封制受破坏的原因?
3、分封制与郡县制、行省制的比较?
4、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文化)
5、如何认识三省六部制?(运作、特点、影响,与西方国家分权的区别)
6、如何认识科举制?(形成发展过程、影响)
7、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认识?(概念、原因、内容、演变、矛盾、趋势、特征、评价)
8、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
(1)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不同点:
①权力来源: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②权力大小: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权力大小和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决定。

作用: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9、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
(1)性质:明朝内阁制是封建性质的专制制度;英国的内阁是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

(2)职权:明朝内阁制是协助皇帝处理问题;英国内阁就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3)影响:明朝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英国内阁维护了国家的民主政治。

10、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规律?
11、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及评价?。

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梳理--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梳理--高三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梳理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1.政治(1)夏商时期: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家从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

3.思想文化(1)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儒学思想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一、古代中国历史部分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文化特征。

特别注意井田制、分封制以及“尊尊亲亲”的礼制。

2.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变革,如铁器牛耕的出现、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等。

3.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及制度创新(如焚书坑儒、度量衡标准化),汉朝的郡县制度、察举制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玄学的兴起以及佛教的传播等。

5.隋唐时期:唐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及其影响,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6.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理学及科技发展,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对外关系,明清的专制主义强化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近现代中国历史部分1.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等。

2.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及国共合作与分裂。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

三、世界历史部分1.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影响。

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与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

3.近代早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4.工业革命与全球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殖民主义与非欧洲世界的回应。

5.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冷战的形成与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6.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当代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冲突。

7.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选官时期 (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封侯、伯荣时期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注意:特征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世 官王位世袭制的确 相、卿士、卜、祝、史 家与国密切联系立;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 制比较 分封制宗法制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我国早期政治制 度。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秦 内容时 期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

(具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战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特点影响关系相同王室衰微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国密切结合。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在社会经济方面,从夏商西周的奴隶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推广,再到两汉的稻麦种植技术进步,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不断革新。同时,水利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如芍陂、都江堰等工程的建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北方也逐步恢复与发展。隋唐至明清,农业技术继续进步,新品种的引进和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在手工业方面,青铜时代、铸铁技术、制瓷业和造纸业等的发展代表了手工业技艺的精湛。政治制度上,井田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等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变化。此外,交通与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经济的繁荣。总体而言,业等多方面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整理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中国古代史【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220魏西晋十六国439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蜀西魏北周吴东晋宋齐梁陈907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1949【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阶段,以下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3. 魏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两晋的变迁,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以及唐朝的文化成就。

5. 宋元明清: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元朝的统治特点,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事件,以及晚清的民族危机。

2. 民国时期:掌握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抗日战争的历程。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

4.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

世界史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世纪:掌握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

3. 近代化进程:了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事件。

4. 现代世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进程。

历史方法论1. 史料分析: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档案、遗迹等史料。

2.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历史事件。

3. 历史观点: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学派,学会比较和评价。

结束语: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通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三实用)

中国古代史学习思路及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经济①耕作方式:奴隶、庶民集体耕作②生产工具: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③生产技术:懂得施肥(粪肥、草木灰、绿肥)④农作物:“五谷”(稻、黍、稷、麦、豆)已有种植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用于食用、祭祀、运输)夏商西周①铁农具使用(开始:西周晚期,适用范围扩大:战国)②水利技术:芍陂、郑国渠、都江堰、桔槔③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春秋战国①农具改进:牛耕推广,犁壁,播种耧车,二牛抬杠,一牛挽犁②水利发展:营建灌溉渠系,排水筑堤,坎儿井(新疆),王景治河③稻麦种植推广:双季稻、稻麦轮作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代田法、水稻育秧移植技术⑤农学研究:《氾胜之书》、《四民月令》①江南开发:农业开发地区扩大,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农作物单产提高,品种增多△原因:北民南迁,江南安定,统治者重视,民族融合,气候优越②北方恢复与发展:新农具,新技术(曹魏马钧的翻车、水碓、水磨加工谷物,二牛一人、一人一牛)农田水利兴修,边疆地区的开发(河西、辽东)两汉魏晋南北朝①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重视)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税出现)隋唐①农业技术:圆、尖头犁铧、开垦梯田、引进良稻、水稻北移(江北)、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赐牛贫民,垦荒免赋(辽代),辽海地区耕垦千余里,编户数十万③水利发展:河套、河西灌溉系统完备④元朝设专门水利、农业机构,颁发《农桑辑要》⑤畜牧业在北方空前发展辽宋夏金元①棉花种植北移②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不断推广种植,粮食产量大幅增加③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明清农业夏商西周①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2000年)②青铜铸造:金银错、雕铸③其他手工业:夹纻漆工艺、麻布、煮盐、酿酒业④《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春秋战国①冶铁业:相州军刀(北魏),百炼钢技术,灌钢法(生熟铁合炼成钢)②纺织业:八辈之蚕(吴国)、蜀锦、曹魏设专门纺织机构③制瓷业:“南青北白”④造纸业:造纸中心(长安、洛阳、扬州)纸张质、量改进魏晋南北朝手工业发展的特点:①产地分布广②生产规模大,数量多③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④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隋唐手工业①夏商西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礼器、兵器)②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③陶瓷业发展、漆工艺已达较高水平①矿冶业:“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铁器制造水平高,竖式风箱②纺织业:“两浙”,四川——丝织中心,纺车、弹弓、织机、棉布替代麻布③制瓷业:五大瓷窑(定、汝、哥、官、钧窑),景德镇——制瓷中心④造船业:万石船,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中心辽宋夏金元手工业进步表现:①生产工具革新,产品质量、效率提高(纱绸机);②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双色套印技术);③分工日益细密,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④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提高;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①交通:“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夏朝),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旅舍,并建立邮驿传递制度②商业:商朝以贝作货币,“商邑翼翼,四方之极”③城市:三朝都城都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夏商西周①商业:土特产相互交流②都市:临淄、邯郸、郢等①交通:“驿驴”,海船(水陆交通发达)②商业:胡商遍地,邸店,柜房(银行雏形)、市坊分开、夜市、草市③城市:长安、洛阳,“扬一益二”(扬州、成都)④货币:开元通宝春秋战国隋唐①交通:“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南北海运开辟,修治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大运河大杭直达②商业:北宋突破坊市限制、时间限制,行会组织发展,“交子”出现(最早纸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选官时期 (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封侯、伯荣时期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注意:特征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世 官王位世袭制的确 相、卿士、卜、祝、史 家与国密切联系立;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 制比较 分封制宗法制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我国早期政治制 度。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秦 内容时 期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

(具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战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特点影响关系相同王室衰微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国密切结合。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期实现了国家的大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一统;专制主义集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3. 地方建立郡县制秦 秦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①建立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按 军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功 赐 核心。

例如:虎符调兵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汉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为 36 郡②内容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爵,皇帝 任命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西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巩固统治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最多是同姓诸侯 )(分封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历史阶段特征时期(政治)中央政制地方政制选官制度汉三国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两晋西汉:中朝外朝制度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参与决策,原三公九卿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王权。

东汉:尚书台——中枢机构(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①郡国并行(汉初):王国威胁中央集权,出现王国问题,最终导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平定。

②推恩令(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为列候,归郡统辖,削弱王国力量,解决王国问题;③全国分为13 州,州做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郡国长官。

(汉武帝)分裂,但后来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察举制(举荐孝廉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门第北方出现了民族南北融合的趋势,江南高低)门阀兴起朝有了较大发展。

隋封建社会的繁唐荣阶段。

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宋宋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元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影响:(1)对当时①三省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分工明确,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②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对后世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袭二府三司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宰相)②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副相)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评价:设节度使,掌握(政治、军事、经济)大权,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后来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御使台作为监察加强中央集权①军事:收兵权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政治: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州郡之下设通判作为地方监察;③经济: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士族科举制(1)形成:①出现:隋炀帝分科考试。

②完善:唐朝设立进士科。

③发展:宋元明清④1905年结束(2)意义:①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1)积极方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为元明清时代的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2)消极方面:①政治上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②经济上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③军事上重文轻武、统调分离造成战斗力低下,最终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在抵御外族入侵过程中往往失败。

(应精兵简政/王安石变法)元行省制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①原因:②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为改变宋朝末期地方无权、人浮于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②内容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作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省,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及宣慰司。

③意义:对当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对后世: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历史阶段特征中央政制地方政制选官时期(政治)制度明封建社会后期1、废宰相1376 年明天祖废除行省,设立布政(1)原因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三司隶属中朝统一多民族的封①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需要进央八股一步加强中集权。

取士建国家得到进一②地方政制改革,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思步巩固,专制主义③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根本原因/目的)想控中央集权制度空④丞相胡惟庸事件。

(借口)制)前强化,封建制度(2)废除逐渐衰落。

1380 年明天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撤中书省和丞明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清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宣告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1)原因:皇帝亲自处理全国政务繁忙。

(2)过程①明太祖:开始形成,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能参政决策。

②明成祖:正式确立,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③明宣宗:地位提高,授予阁臣票拟权。

明神宗:首辅(张居正)(3)影响①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设南书房清(1)原因朝清初,虽设内阁,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削弱王权。

(2)设立:康熙亲政后,选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军机处(1)目的(最初):雍正帝时用兵西北,防止军机泄漏。

(2)成员: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

(3)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4)特点:简、密、高(5)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6)影响:①军机处的设置能快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标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1)政治上,使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并出现各种弊端如: A 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B 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