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一、项目名称
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重构技术及应用
二、候选单位
1、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2、北京交通大学;
3、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4、北京工业大学;
5、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候选人
1、张可;
2、高自友;
3、刘浩;
4、闫学东;
5、魏运;
6、李静;
7、伍毅平;
8、吴建军;
9、张建强;10、赵箐;11、赵晓华;12、高亮;13、杨子帆;14、赵净洁;15、郑宣传
四、项目简介.
针对交通领域主体众多、应用难以集成、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无法协同等长期困扰的问题,北京市通过持续整合交通行业数据和应用,初步构建了交通运行监测协调体系。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的发展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融合共享开放的理念推进与社会资源对接,重构综合交通运行感知数据体系,深化数据多元复用,重构升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项目团队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撑下,通过政府与社会协同、产学研联动,经多年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实践,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
1.创立了面向协同运行感知服务的综合交通复杂超级网络构建技术。成功解决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与协同服务的网络理论基础问题,实现了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的重构,为实现“简单的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向“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多维交通信息复合本征提取”跨越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统筹全社会资源的综合交通运行精准感知体系构建方法及关键技术。融合移动互联技术和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全新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资源的
重构,为从根本上解决综合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获取能力和感知精度不足的难题,提供了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解决路径。
3.攻克了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复合运行特征多维提取与多元复用技术。解决了高复杂度交通运行大数据在综合交通网络运行本征层面、面向多主体差异化需求实现分析和应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重构。
4.构建了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及新型业务体系。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实现了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平台重构和升级;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业务体系,实现了管理模式重大创新。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3项,取得软著60项,编制标准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其中SCI检索16篇。
项目成果立足北京、带动全国、辐射国际,成为信息化推动管理机制创新的成功案例。已在北京市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体系化应用,为尽量减少对社会影响的要求下开展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开放服务,实现了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北京交通的精品服务窗口、北京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有效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在全国具有显著的引领性,已推广至30余个省市,并在交通运输部实现国家层面的应用。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五、经济效益
5.1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汇总(金额单位:万元)
候选单位经济效益(金额单位:万元)
5.2经济效益综述
六、主要知识产权支撑材料目录(限10个)
第6页/共15页
第7页/共15页
第8页/共15页
第9页/共15页
第10页/共15页
七、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批准文件目录(限10个)
八、应用情况支撑材料目录(限10个)
九、提名意见
“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重构技术及应用”成果,面向北京市超大规模、高复杂度交通运行环境,在综合交通超级复杂网络、统筹社会资源的精准感知体系、复合运行特征多维提取和多元复用等关键技术,及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及新型业务体系的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在北京实现了常态化、体系化、规模化应用,为尽量减少对社会影响的要求下开展重大活动交通运输组织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开放服务,实现了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推荐提名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和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