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其中物质的理.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IJ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正确答案】D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正确答案】A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真正的相对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正确答案】A4.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5.认为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的观点,其错误在于认为()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正确答案】D6.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正确观点是()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C.根据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根据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正确答案】CD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xx至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勤学出xx,实践长才干【正确答案】AD二、单选题8.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人民群众和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同等的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C.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正确答案:C,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正确答案:B,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正确答案:B,11.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正确答案:D,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正确答案:C,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正确答案:C,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 )A.矛盾性B.客观实在性C.规律性D.可知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客观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绝对性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4.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物质和运动是同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A.运动的绝对性B.静止的绝对性C.运动的有条件性D.静止的无条件性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9.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 )A.无限性B.有限性C.可逆性D.不可逆性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连续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不可逆转性11.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B.事物之间的距离C.物体的体积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12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相对主义D.不可知主义13.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1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对象B.思维的器官C.思维的产物D.思维的源泉1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把意识当作大脑的‘分泌物’,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是( )A.诡辩论B.形而上学的唯物论C.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 )A.客观外界的反映B.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脑发展的产物D.社会的产物19.在意识的本质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混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20.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 )A.人脑的产生B.工具的发展C.生产劳动实践D.语言的发展21.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都是( )A.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D.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2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浙江)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展示]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易错提醒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1.正确理解物质概念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考向1物质概念典例1(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
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答案 C解析“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应选C。
考向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典例2(2017·台州中学统练试题)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而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受人的意识的影响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D.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答案 B解析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是因为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方法点拨因果优选法。
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
1.(判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F。
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没有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神舟”号系列飞船②“十三五”规划纲要③第七届山东省文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第十六届浙江省运会2018年举行,湖州为主办城市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①②⑤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物质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的说法错误,因为物质概括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这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的说法错误,因为人脑也是物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 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 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是对辩证法思想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有以下全面看法:
1.物质和意识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
物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意识是人类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人类的意识是由物质的反映和改变形成的,同时人类的
意识又可以通过实践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
2.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世界是一个复杂、发展、变化的世界,它是由许多
矛盾和冲突构成的。
意识也是一个复杂、发展、变化的世界,它也是由许多矛盾和
冲突构成的。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在
实践中,人类的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而物质世界的发展也可以
推动人类的意识的发展。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复杂的。
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
复杂的。
在实践中,人类的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但同时物质世
界的发展也会对人类的意识产生影响。
因此,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需
要辩证地分析和理解。
4.物质和意识是相互转化的。
物质和意识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这意味着物质的发展可
以推动意识的发展,意识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物质的发展。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转化的,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第一章章节测试

马克思第一章章节测试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08.10】 [单选题]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正确答案)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08.10】 [单选题]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正确答案)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08.10】 [单选题]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08.10】 [单选题]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正确答案)5.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09.1】 [单选题]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9.1】 [单选题]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09.1】 [单选题]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答案)D.质量互变规律8.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单选题]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正确答案)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09.4】 [单选题] *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正确答案)D.可知性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09.4】【13.1】 [单选题]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09.4】1-70 [单选题]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正确答案)12.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09.4】1-71 [单选题]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13.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09.4】【13.1】1-75 [单选题]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09.4】1-94 [单选题]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答案)1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09.7】1-79 [单选题]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正确答案)D.世界是统一的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9.7】【09.10】1-64 [单选题]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C.可知性D.广延性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09.7】【12.10】1-74 [单选题]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答案)18.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09.7】1-75 [单选题] *A.同一性(正确答案)B.客观性C.普遍性D.特殊性19. 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09.7】1-78 [单选题]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确答案)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20.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殴计图施工,建成大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部分的选择题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部分的选择题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感觉C.理性认识D.客观世界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的规律B.客观物质世界C.社会实践D.物质统一性3.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5.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7.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D.认识来源于精神8.认识之所以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创造发明B.社会实践的需要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C.真理和谬误相互调和的过程D.真理和谬误相互斗争的过程1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是否承认矛盾是世界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1.获得知识的途径是:A.只要参加社会实践B.只要刻苦读书C.既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12.真理和谬误相互贯通的含义是: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13.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14.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对于其反映的特定事物和对象来说:A.都是不受任何限制的B.都是完全符合的C.都不需要进一步深化D.总是近似的15.思维中的具体的两个最明显的特点是:A.生动性和具体性B.多样性和统-性C.直接性和表面性D.分析性和综合性1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抽象到具体C.从实践到认识D.从认识到实践1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活动C.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1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19.“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理论本身”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否认客观真理的唯心主义观点D.反辩证法的观点20.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D.创立科学理论C.揭示客观规律21.认识的客体是:A.自然存在物B.人类意识的创造发挥C.客观存在B.进人实践活动领域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2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有:A.普遍性B.直接现实性C.社会历史性D.自觉能动性23."一切真知都发源于直接经验”这是:A.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错误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2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B.抽象性和间接性D.条件性C.普遍性25.相对主义在真理问题上:A.坚持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强调真理是一个过程C.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D.否认真理的绝对性2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能动性27.“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9.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A.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B.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否相统一C.对人们是否有用D.能否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和接受30.从物到感觉到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的对立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31.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论的错误D.类似形而上学的错误3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B.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不包含错误的与包含错误的两种真理的统一3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人认识论D.指出现象可以表现本质34.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反映论C.不可知论D.影像论35.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A.内部联系的本质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C.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D.现象的直接的反映36.客观事物本身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38.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39.迎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A.阶级性B.客观性C.主观性D.相对性40.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是:B.从一般到个别A.从个别到一般D.从部分到整体C.从整体到部分41.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检验真理的一一个标准是:A.对实践标准的补充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已由社会实践证明了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42.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怀疑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4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体的自由创造和重构D.客体的能动反映4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二)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物质和意识★重要知识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概括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离开运动讲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讲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一切物质运动的(两方面属性);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5、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客观规律)。
规律的本质特点——(客观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提供了(根本动力)。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是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4、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为突出的表现。
(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5、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6、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规律办事,又要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
7、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2)世界统一于(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哲练习答案第二章

25、“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B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6、时间是指( B )
D、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8、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9、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A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C )。
A、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B、为意识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C、为人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透应自然
3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D、时间是不可逆性
34、时间的无限性是指( C )
A、时间是瞬息万变的 B、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C、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D、时间是不可测量的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关系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唯物论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论,而认识论则是辩证法的基础。
本文将从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的哲学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唯物论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实践来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本质。
而辩证法则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张矛盾的对立统一,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要求我们以全面、具体、历史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避免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规律,探讨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能力。
认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把握。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唯物论提供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辩证法则通过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深化了唯物论的认识论。
其次,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通过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和发展性。
最后,认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把握。
总之,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
唯物论提供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认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运用唯物论的观点和辩证法的方法,以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每题2分)(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
(A、B、D)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
(B、C)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
(B、C)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的哲学。
(C、D)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C、D)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
(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C、D)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
(C、D)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 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C、D)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C、D)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B、D)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
(A、B、D)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FM[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FM[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6be01bceb19e8b9f6ba2d.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正确答案】C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A.理论脱离实际B.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二、单选题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D.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正确答案:B,6.“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此诗错在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C.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正确答案:B,7.真理的发展过程是A.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的过程D.主观真理向客观真理转化的过程正确答案:A,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的对象是A.劳动者的社会需要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正确答案:D,9.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理论的认识路线B.先验论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正确答案:D,10.货币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A.生产剩余价值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C.通过商品的售卖活动,实现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价值D.主要起调节作用,随时补充生产资本或商品资本的不足正确答案:B,1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正确答案:C,1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正确答案:B,13.只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正确答案:A,14.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正确答案:B,15.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正确答案:D,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实物性B.运动性C.实践性D.物质性正确答案:D,17.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A[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A[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e6786b4afe04a1b171de37.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正确答案】D3.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C4.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正确答案】AC5.价值的客观性在于(BCD)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6.B2.D3.B4,A5.B6.A7.D8.C9.D10.A11.D12.A7.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8.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二、单选题9.“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答案:C,10.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六)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构成一定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内在矛盾所决
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形式则是事物要素的结构和内容的表现形式。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内容和形式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于一定的具体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目录content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2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44坚持按唯物辩证法办事55part0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PART 物质世界0的2 永恒发展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
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 处在永恒的运动当中。古希腊伟大的 辩证法思想家赫拉克利特用“万物皆 流”四个字概括了物质世界的这一 性。
运动是指物质的一般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量变质变规律
(二)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这就是事物 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一)现象和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高二哲学题

金桥双语高二年级3月份月考试题(满分:80分时间:40分钟)总分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2、《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3、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4、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5、“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7、“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8、“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10、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马原第1章 选择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D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正确答案】A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C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答案】D6、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正确答案】C7、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正确答案】D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C9、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答案】D10、“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正确答案】C1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其中“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事物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56、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正确说明这一论断的选项是①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③人类思维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④意识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7、法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58、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②新陈代谢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④昼夜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59、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60、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劳动和社会交往
61、一些动物可能会“望梅止渴”,但不会“谈虎色变”,而人却会“谈虎色变”。
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意识
B、动物没有反射性活动
C、人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D、人有意识
62、下列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它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③它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具体方法④需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55、B 56、B 57、B 58、B 59、D 60、D 61、C 6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