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意义及其意义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其中列宁物质理论是构成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
从19世纪末开始,列宁在他的《资本论》中,提出了一套新的物质观,即“列宁物质观”,他将物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列宁物质观是一种辩证唯物论,它提出“物质万物”的原则,把万物归结为物质,并以物质为基础,以辩证的方式来研究客观世界。
它把物质的特征、物质的变化、物质的交互关系和物质的发展观念概括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观。
一、物质万物:物质万物原则是列宁物质观的基本原则,也是列宁物质观的核心理论思想。
它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实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无论是实体还是精神,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因此,物质是万物的基础,万物都是物质的变化。
二、物质的特征:列宁物质观以物质的结构特征为基础,以物质的特征为研究对象,把物质看作是由各种不同结构和性质的粒子组成的复合体,即所谓的“物质的特征”。
它认为,物质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变化规律,也决定了它的性质和性能,从而影响其发展趋势。
三、物质的变化:列宁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辩证的过程,它把物质的变化看作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可见的物质变化,即物体的表面特征;可测量的物质变化,即物体的内在特征;不可见的物质变化,即物质的潜在特征。
它们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物质的变化循环,使物质能够不断转变。
四、物质的交互关系:列宁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交互关系决定的。
它把物质的交互关系看作是物质的变化的本质,认为物质之间的交互关系是物质的变化的基础,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是动态的,而且是辩证的。
五、物质的发展观念:列宁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过程,它把物质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由物质的变化不断发展,形成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物质达到最高点。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听起来有点拗口的词汇,其实就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
我们常说“科学改变世界”,其实这背后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理念,一探其背后的奥秘吧!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1.1 物质观的核心物质观,其实就是对物质的基本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你看到的、摸到的、甚至是你感受不到的,都是物质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就像是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台大机器,所有的零部件都在运作,只有了解了这些零部件,才能真正明白这台机器是怎么运转的。
1.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另一个关键点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意识不过是对这些存在的反映。
打个比方,如果你肚子饿了,你的意识就会想着吃东西。
但这并不是因为你想吃东西才让肚子饿,而是因为你的身体确实需要能量,才会产生这种意识。
2. 辩证法的运用2.1 矛盾与发展辩证法,就是一种看待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方式。
它特别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非常沮丧。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促使你不断进步,让你变得更加成熟。
所以,矛盾其实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力量,不是阻碍。
2.2 量变与质变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量变与质变。
量变就是事物的逐渐积累,质变就是这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根本变化。
比如,你在学习上不断积累知识,一开始可能只是一点点进步,但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发现自己掌握了很多东西,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际意义3.1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科学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必须要明白,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气候变化研究就要考虑到地球的物质系统是复杂的,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到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最佳答案:(1)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区别开来。
唯物主义本身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
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1.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听上去可能有点拗口,但其实它不难懂。
简单来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这些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1.1 物质的定义先从“物质”说起吧。
物质就是指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能看到、摸到的,比如桌子、椅子,也包括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空气。
它们都属于物质的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一切都源于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
1.2 物质的变化而且,这些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你看,树木长大了,河流流动了,天气变冷了,这些都是物质变化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是自然界的本质。
所以,我们要理解世界,就得懂得这些变化的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实很有趣。
它不仅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还强调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1 物质决定意识第一个要点是“物质决定意识”。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思想、感情等意识活动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饿的时候很难有好心情,这就是物质(食物)对意识(心情)的影响。
这说明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和物质有密切的关系。
2.2 变化和发展第二个要点是“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中前进。
比如说,科技的发展从蒸汽机到智能手机,社会的进步也是一样。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些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内在规律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永远不会停歇。
3.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它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我们的行为方式。
3.1 对世界的认识首先,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比如,了解了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改进生活条件。
比如说,科学家们研究气候变化,就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帮助我们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和)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它体系框架的基础,它给了人们一种理解
和探索世界运转规律的新方式,赋予了人们更多深入世界的勇气,指导着人类高度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物质统一性原理,科学家提出了“只有一种物质存在于世界中,它具有
多种性质”的观点。
它表明,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物质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内
在统一由外在实现,物质之间没有真正的绝对分开和绝对分离,然而,物质的多种属性仍
然保持一定的区分性。
据此,认识论和具体的科学探究都以物质统一性为基础,强调物质
中的内在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当代的科学及非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指明了科学活动及研究的方向,它让科学者能够跨越实验室,大胆探索世界,改善实验
室手段,发展更多样化,多元化,更有效的技术来改造和发现宇宙中的联系;其次,它促
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改善了人的社会关系,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持续发展;最后,它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使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事物,促使社会不断前进,以达
到发展社会新秩序的目的。
物质统一性原理既作为哲学理论,又作为科学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但丰富了人们对
宇宙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
物质统一
原理的存在,让人们能够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更高级的生
存和发展思维方式,促使人们更深入地发掘宇宙秩序,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定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3.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4.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5.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1、否定式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式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 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独立性,是物质运动的载体和基础。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和变化,它永恒地处于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之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
物质是多样的、具体的,有形态和结构的,是物的总和。
物质是能够被感官感知的客观实在,包括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也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积累和成果。
2. 物质的意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是一切的基础和来源,是整个世界的物质基础。
物质是唯一的现实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第三,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它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整个世界观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理论意义。
它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物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更在于它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对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的探讨,我们对物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物质作为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承载了整个世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
在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要不断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切实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拓展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和意义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和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和实在的存在,物质是自然的和社会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自然物和人造物。
它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严密的哲学思辨和理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含义是,一切物质都是有内在矛盾性的,包含着由它自身的矛盾推动着运动和发展,这就是物质的辩证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任意的想象和主观的臆想。
物质不是机械简单的存在形式,而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不同性质和结构的物质,如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等等。
这些物质有自己的规律性和特点,受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调整,相互作用和协调,形成了多样性的世界。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也重视历史和社会变迁中物质的作用和影响。
物质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人类通过工具和机器,改变和利用物质的本质,实现了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同时,物质对于社会的组织和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也有深刻的影响,物质存在形式的不同,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由此产生了区别和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是,它强调了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等方面,物质是基本的研究和应用对象,只有对物质进行科学严密的研究,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在哲学和文化方面,物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牵涉到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本质问题,包括自由、平等、正义、人性、人类前途等等。
在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和变化,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人们在利用和开发物质的同时,应该尊重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平衡和合理。
同时,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和实践,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和实践的水平,推进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质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他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活场所的变更,是微笑的,不是变化的,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突破,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
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关于“物质”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物质,大家可以想象成我们周围一切实实在在的东西,像那张桌子、那把椅子,甚至是空气和水。
想象一下,你正在喝水,那水就是物质,流动的、真实的,随时可以触碰到的。
这种物质观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它还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
这就意味着,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的思想、情感和意识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这不就是常识吗?”辩证唯物主义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
就像我们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变化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看看周围的自然现象,四季更迭,花开花落,这些都是物质世界中变化的体现。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甚至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你今天心情好,可能是因为阳光明媚;心情差,可能是因为天气阴沉。
显而易见,这些都是物质世界的变化在影响你的内心。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工作、学习、交朋友等等。
我们常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个观点特别有意思,意思就是说,只有在真实的实践中,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可能在实际中就不一定适用。
比如,你可能在课堂上学了很多理论,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要解决问题,得灵活应对,这才是关键。
这种实践的观念,让我们不再死板,而是能够灵活应变,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再说说辩证法。
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吓人,其实就是一种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教会我们要从整体出发,看事物的发展变化。
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好事多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这并不是坏事,反而可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让你笑得像朵花,有时候又让你哭得像个孩子。
辩证唯物主义让我们理解到,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马哲第二章唯物论

第二章唯物论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及其意义1、列宁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在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完整定义。
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像、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
第二,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哲学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质的共同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普遍的。
物质结构理论讲的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
其次,哲学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哲学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物质这个普遍性的范畴要以对具体事物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没有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物体结构的认识,物质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
哲学的物质范畴要不断地从物质结构理论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史表明,没有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没有近代哲学的物质观;没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就不可能产生。
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正确的物质观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人们要深化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指导。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恩格斯说:“支持,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因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列宁对辩证论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和意义

列宁对辩证论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和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
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把物质当作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物质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列宁哲学中物质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
在的客观实体,物质具有实体性,是客观世界的根本组成部分,它们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并且彼此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为辩证法。
列宁认为,物质不只是客观世界的基本部分,而且它蕴藏着一定的规律性,在物质积
累足够的条件下,它会发展成更高级的形态以及更加复杂的物质功能。
因此,列宁对物质
论的理解不仅包括了客观实体本身,而且将其视为了客观实体中潜藏着一定规律和功能,
它们可以为社会演化带来更多重要助力。
物质观是列宁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反映出列宁哲学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列宁哲
学强调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系统,它以物质的方式将人的活动乃至思想与客
观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展现出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的自觉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列宁物质观认为,客观世界是以物质实体为基础的,而物质又
以辩证方式存在,物质本身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变化的规律,是人类自觉活动和思想与客观
世界发展相联系的重要部分。
它揭示了一种和谐的世界观,它将人从中受益,可以有效概
括列宁物质定义。
它体现了一种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的理念,让人们在实现人的自觉
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理解世界的复杂性,有效实现对自然的践行。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
和斗争的统一,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深远的现实
意义。
一、科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统一发展,提出了“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
规律性,符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客观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有条件地、相对地、暂时地
存在的,是一种总过程。
它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复杂的、
多样的,是由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这些观点为科学研究提供
了理论指导,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二、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它强调了根据事物的
本质和矛盾的运动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提出了“实事求是”、“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等实践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实践检验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水平,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是密不可分的。
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
物质是不可分割的,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是无限多样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特点,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物质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它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和客观存在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主观意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再次,它强调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最后,它强调了物质的无限多样性,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思想,它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认真研究物质的本质和特点,深入探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对待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物质定义,认真研究物质的本质和特点,深入探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简述联系的含义及基本特点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基本特点: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同一性: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为对立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5、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6、简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发挥:⑴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为前提⑵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借助于有力的客观条件和物质手段⑷社会实践是根本途径7、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受、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意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物质的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分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意识观:从起源上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管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提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表现在恢复性上,其中有短暂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时间为人士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资本的划分及资本积累问题:资本的划分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的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5、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6、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时间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经济基础是只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促进,不适合阻碍。
总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巩固和完善。
不适合时阻碍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
7,、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