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轻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治

2023年轻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治

2023年轻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治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1ineovariantumor,BOT)以往又被称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约占卵巢上皮的中瘤的10%-20%,以非典型的上皮细胞增殖,无破坏性间质浸润为病理表现,临床上常以发病年轻(1/3在40岁之前被诊断),进展缓慢,预后良好,复发时大多数仍为交界性为特征[1]。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1dHea1thOrganization,WHO)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BOT分为6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即浆液性(serousborder1ineovariantumor,SBOT∖黏液性、浆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交界性W瘤和交界性Brenr1er•瘤。

其中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最为常见,约占BOT的95%以上[2,3]。

SBOT是最常见的交界性卵巢肿瘤亚型,是一种非浸润性、低级别、增殖性浆液性上皮附中瘤,占所有BOT的50%-55%,普遍预后良好,约70%的患者在早期(FIGOI期)被诊断,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0%[4]然而,一些具有特殊病理特征,如微乳头结构,微浸润和卵巢外种植等被证o实与SBOT预后不良有关。

SBOT的诊断是我们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主要原因在于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病理学诊断准确性有限。

手术是治疗SBOT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常将根治性手术作为BOT 的治疗选择。

然而,近些年来,BOT的手术范围已趋向越来越保守,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已成为主流。

SBOT从诊断到治疗存在一系列的难点与困惑,加之患者大多较为年轻,除了需要治疗肿瘤之外还要尽可能保护其生育力,这无疑给临床工作带来挑战,现将其相关知识与思考总结如下。

01、SBoT的诊断1.1 SBOT几种特殊的病理学特征1.1.1 SBOT的卵巢外种植文献报道约有20%-35%的SBOT可出现种植,SBOT的种植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种类型,其中浸润性种植约占10-15%。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标签: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检查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一种性索一间质肿瘤。

它约占卵巢肿瘤的1%~1.4%,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笔者收集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病理科确诊的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

所有标本均由4%甲醛液固定,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

2结果2.1临床资料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22~70岁,平均45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2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11例(64.7%),腹部包块7例(41.2%),下腹胀痛13例(76.5%)。

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9例,双侧1例,其中7例合并卵泡膜细胞瘤。

临床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期14例,Ⅱ期2例,III期I例。

随访结果:15例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2~8年,随访病例中2例死于肿瘤,其余13例生存。

2.2病理检查2.2.1 巨检肿瘤直径为2~30cm,平均7.5cm。

肿瘤表面有包膜,边界清楚,部分病例呈分叶状,切面实性或囊实性,灰白或稍带黄色,质地中等,部分伴有出血坏死,囊内含血性或透明水样液。

2.2.2镜检肿瘤细胞小,呈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质少,呈嗜伊红色,细胞界限不清。

细胞核卵圆形或圆形,可见小的核仁,染色质细网状,核膜清楚,常见纵形核沟,细咆异型性小,核分裂较少。

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索状或弥漫成片。

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本组肿瘤分为3种类型,其中滤泡型5例.弥漫型8例,小梁型4例。

其中10例瘤组织中见到Call-Exner小体。

3讨论3.1临床特点卵巢颗粒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特殊间叶组织向女性性索分化的一类性索间质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

卵巢颗粒细胞瘤能分泌甾体激素,文献报道卵巢颗粒细胞瘤雌激素水平中度或显著升高。

临床常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病例也大部分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关于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关于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关于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关键词】冰冻切片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是一类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卵巢肿瘤,是低度潜在恶性(low maligant potential,LMP)的肿瘤。

该病术前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

由于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预后良好,并在生育期妇女多见,手术涉及能否保留生育能力的问题。

本文就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75例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有75例卵巢肿瘤行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经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

其中,58.67 %(44/75)为良性肿瘤,20.00 %(15/75)为卵巢交界性肿瘤,21.33 %(16/75)为卵巢恶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年龄22~74岁。

其中,患者扪及盆腔包块10例,急腹症1例(肿瘤自然破裂),自觉腹胀5例,合并妊娠1例;黏液性占80.00 %(12/15),浆液性占13.33%(2/15),生殖细胞肿瘤占6.67 %(1/15)。

2.病理学诊断方法:手术标本切下后立即送病理室,用恒温冰冻切片机将标本切成5 μm,快速HE染色,由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两级病理医师共同会诊。

冰冻剩余的组织和术后送检的标本作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检查,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者为诊断正确,不同者为诊断错误。

病理学诊断标准:(1)上皮复层化(≤3层)伴上皮簇和乳头形成;(2)上皮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3)核分裂相少见;(4)无卵巢间质浸润。

3.手术方式[1]:冰冻切片证实为交界性肿瘤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绝经前Ⅰ期患者[根据1986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病理学分期原则]可行保守性手术,即卵巢肿瘤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ⅠC期同时行大网膜切除;而绝经后患者则行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切除术,黏液性交界瘤同时切除阑尾。

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卵巢Brenner瘤发病率低,仅占卵巢肿瘤的1.5-2.0%,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

现将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3岁,因“下腹胀痛伴小便自解困难5天”于2010年12月1日就诊我院。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伴小便自解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无阴道异常流血、排液,无肛门坠胀等不适,于2天前就诊当地县医院,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囊性肿块(考虑来自卵巢),于昨日就诊漳州市医院,彩超检查示:盆腹腔囊实性包块(范围约16.0cm×21.0cm)、盆腹腔积液,遂转诊我院。

患者孕4产4,绝经34年,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及排液。

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下腹可扪及一囊实性肿块,上界平脐,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专科情况:外阴萎缩,阴道畅,宫颈尚光滑,无接触性出血,下腹部可扪及一直径约20cm大小囊实性包块,压痛明显,子宫扪诊欠满意。

检查:①血常规示:WBC21.6×109/L、N88.46%、RBC2.86×1012/L、HGB97g/L;C-反应蛋白:>160mg/l;血沉:79mm/H;肝肾功:T-BIL63.62umol/L、D-BIL31.07umol/L、I-BIL32.55umol/L;电解质:K3.49mmol/L、Na132.55 mmol/L、Cl95.08 mmol/ L;肿瘤标志物:CA-125 181.3U/mL。

②盆腔彩超:子宫前位,宫体大小:3.5cm×3.1cm×3.0cm,宫壁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显示不清,宫腔无分离,内未见异常回声。

未探及正常双侧卵巢回声。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分析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分析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分析摘要: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又称为低度恶性潜能浆液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均不同于浆液性囊腺瘤和浸润性癌。

自1973年国际卫生组织分类以来,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着较多的争议。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作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本文通过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做相关的综述。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病理学;分析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其生物学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低度恶性潜能,以上皮细胞明显增生而无间质浸润为主要的病理特点。

自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以来,便在学术界引起巨大的争议。

本文就关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研究进行如下的综述。

1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临床表现1.1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依据镜下组织学检查为主,病理学特点为无破坏性间质浸润[1]。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规定:(1)上皮增生,并且呈现复层、丝状以及筛孔状和微乳头状。

(2)细胞异型性,呈轻度到中度之间。

(3)分离的细胞簇。

(4)具有较少且程度不同的核分裂。

(5)缺乏破坏性的间质浸润。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呈囊性,囊内具有数量不等的赘生物,或者呈现出乳头的实性包块。

也呈现出囊实性。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一般不会出血或者坏死,囊腔内含有浆液性液体,肿瘤的进展和分级为I期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并且仅限制在卵巢囊腔的内表面,无任何的卵巢外蔓延[2-3]。

1.2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表现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多发于年龄35岁到45岁的年轻妇女,平均的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4]。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有23%的患者无任何的表现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腹部的不适、增大和包块,阴道不规则的出血以及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异常症状,有些患者检查时为偶发[5]。

约30%~50%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为双侧性,临床症状表现为肿瘤生长缓慢,病情发展较长,转移率低,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晚期复发率较高,很少发生恶性病变[6]。

临床医学-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医学-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病理学[关键词]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病理学关于卵巢交界性肿瘤,自从国际卫生组织(WHO)采用这一诊断名称以来,对其命名及病理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8月,在美国马兰州贝塞斯达举行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工作会议,就其某些病理学方面的分歧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1]。

本文分析了28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一肿瘤的病变特点。

1 材料和方法复查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1996年至2005年病理档案中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28例常规石蜡切片和记录,并对部分病例重新制片。

诊断标准按照黏液上皮有复杂性增生,细胞组织结构的非典型性要较囊腺瘤明显,并且这种结构至少占到肿瘤的10%[1]。

肿瘤不出现间质浸润,即使出现也不超过微浸润的界限。

2 结果2.1 一般表现28例病例中年龄17岁~65岁。

同期黏液性肿瘤398例,交界性占14%,局部癌变的占2%。

同期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5例。

2.2 首发症状发现盆腔肿块 23例,发现时间半个月~5 a;腹胀3例;月经改变2例。

2.3 病理特征大体检查双侧 1例,对侧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27例为单侧。

肿瘤直径7 cm~20 cm。

直径≥10 cm19例;直径<10 cm 9例。

多房22例;单房6例。

28例患者中囊内壁有单个或多处乳头状结构(乳头细小或菜花样) 8例,单房及多房结构均有出现。

2.4 预后28例患者随访至今,生存率100%。

3 讨论3.1 临床病理学特征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47岁,超过 90%的病例为单侧肿物[2],肿瘤体积较大,切面多为多房性,也可单方。

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和腺体组成,被覆的上皮为复层增生的黏液性上皮,桥状及复层结构,并可有绒毛及乳头状突起,即使是在同一肿瘤中,细胞核异型性的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也有较大差异性。

39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彩超

39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彩超
随访 5 ~1 O年 , 生存 率 为 1 0 0 ; 术 后 复 发 5例 , 其 中术 后 2年 复 发 3例 , 术 后 4年 复发 2例 。 结 论 卵 巢 交界 性 囊
腺 瘤 预 后 一 般 情 况 下较 好 , 但 部 分 患 者存 在 复 发 风 险 , 生 长在 卵 巢表 面 的 交界 性 囊腺 瘤 常 常伴 有腹 膜种 植 。
林淑 端 ( 广 东省佛 山市 南海经 济开 发 区人 民 医院病理 科
【 摘 要】 目的
5 2 8 2 3 4 )
探 讨 卵 巢 交 界 性 囊 腺 瘤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 分 析 肿 瘤 不 同组 织 学 改 变 的 意 义 。方 法 回顾 性 分 3 9例 卵巢 交界 性 囊腺 瘤 中有 5 例 为 黏 液性 , 3 4例 为 浆 液 性 。 3 4例 浆 液 性 囊腺 瘤 中 有 2 4
o g y, Pe o pl e S Ho s pi t a l o f Na n h a i Ec o n o mi c De v e l o p me n t Di s t r i c t , Fo s h a n, Gu a n g d o n g 5 2 8 2 3 4 ,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 o v a r y ; b o r d e r l i n e ; c y s t a d e n o ma ; p l a n t
卵 巢 交 界 性 肿 瘤 是 临 床 比较 特 殊 的肿 瘤类 型 , 不 能 够 简 单 归 结 为 良性 或 者 恶 性 肿 瘤 , 大多数均 为低度 恶性 肿瘤 , 通 常 不 会 转移发生卵巢外扩散 , 而 是 经 过 患 者 的腹 腔 、 盆 腔 进 行 种 植 和扩散_ 1 ] 。卵 巢 交 界 性 囊 腺 瘤 的 主 要 病 理 类 型 为 浆 液 性 和 黏 液性两种 , 临 床 以 卵 巢 交 界 性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最 为 常 见 。 ]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本 院 2 0 0 2年 1 月至 2 0 1 3年 2月 术 后 病 理 诊 断 为 卵巢 交 界 性囊 腺 瘤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探 讨 卵 巢 交 界 性 囊 腺 瘤 的临床 病 理特 征 , 分 析肿 瘤 不 同组织 学 改变 的意义 , 现 报 道

曹登峰-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诊断

曹登峰-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诊断
第二十五页,共110页。
微小间质浸润
第二十六页,共110页。
微小间质浸润
第二十七页,共110页。
微小间质浸润的意义
• Seidman et al:101 病人(15个研究)94/101平均随访6.7年 1复 发,1带病存活,100%的存活率(Hum Pathol 2000;31:539-557).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总体存活率
文献复习
2,104 cases
Stage I
99.5%
I期: 99.5%
II-IV期: 70%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10年存活率(2818例) I期: 97%
II-IV期: 82%
Seidman JD, Kurman RJ Hum Pathol 31:539-557, 2000
abnormalties but without infiltrative stromal invasion
borderline malignancy or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伴有上皮增生和核异型但是没有间质浸润的腺瘤肿 瘤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交界性),或者恶性潜能低
第四十一页,共110页。
浸润性种植
• 不浸入下面的组织但是有大量的微小乳头状结构
第四十二页,共110页。
浸润性种植
• 实性的细胞团与周围组织之间伴有间隙 (其实也是微小乳头)
第四十三页,共110页。
浸润性种植 • 腺体融合性生长
第四十四页,共110页。
种植类型与467例病人预后分析
研究系列数目
(budding) 占据肿瘤10%区域时,这个肿瘤就是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张琳;黄向华;张明乐;豆贝贝;张暄琳【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602-605)【关键词】卵巢肿瘤;诊断;治疗;预后【作者】张琳;黄向华;张明乐;豆贝贝;张暄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临床研究·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又称低度恶性卵巢肿瘤,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是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

BOT病理特点是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核分裂象及异型性,但缺乏破坏性间质浸润,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总体预后良好。

BOT发病年龄比上皮性卵巢癌低10~15岁,目前对其治疗仍有争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4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BOT,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BOT患者,均住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44例患者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39.8岁。

组织学类型及年龄分布: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25例(57%),年龄18~67岁,中位年龄39.8岁;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17例(39%),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39.9岁;卵巢交界性混合型肿瘤2例(4%),年龄36~58岁,中位年龄41.0岁。

3例合并妊娠,8例未育。

临床症状:21例为触及腹部包块、腹胀、下腹不适、腹痛;23例无自觉症状,于查体发现卵巢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
• 2.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症状为腹部 肿块,其次为腹胀、腹痛,少数患者有阴 道流血,腹水较少见,主要在晚期患者出 现,粘液性患者腹水呈胶冻状,无法放出 。术中可见胶冻壮物充满腹盆腔。
• 3.肿瘤大小:交界瘤一般肿瘤体积较大,平
• (四)诊断
• 卵巢交界瘤完全依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 。诊断的关键是有无间质浸润,并不考虑 有无卵巢外种植或淋巴转移。
• 化疗对卵巢组织的病理学影响包括:各级 卵泡数均有减少(特别是初级和次级生长 卵泡);卵巢间质不同程度纤维化、增生 或坏死;卵巢皮质增厚、纤维化;颗粒细 胞坏死损伤,也可见凋亡小体等改变。
• 如何预防化疗导致的卵巢功能损害?GnRHa类药物:GnRHa抑制促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阻断卵泡的成熟,阻止卵泡进入“化疗敏感 阶段”。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卵巢组织冷冻和移植,原始卵母细胞 的冷冻保存,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这三种方式都不很成熟,成 功率并不高。对临床来说最切实可行的是GnRHa类药物。据2013年 一个研究显示,化疗前使用GnRHa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表现为更早的月经恢复率和更高的受孕率。
• 诊断标准:上皮复层或假复层,细胞从乳 头表面脱落,形成细胞族,核分裂可见, 但所在比例少,细胞核有异形性,瘤细胞 显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无明显间质浸 润。
• (五)转移与复发
• 转移部位:交界性肿瘤可累及盆腔、腹腔、胸腔、腹膜后、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脏器实质。
• 转移的发病率机理不清,交界瘤为上皮内病变,临床表现良性,大多预后好,为什么会发生转移呢?许多学者关于转移的特点、分 型与预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交界瘤预后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因交界瘤有远期复发趋 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率逐渐下降。I期5年存生率达100%,III期生 存率仍可达66.7 %-95%。

最新: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

最新: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

最新: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相中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的中瘤与恶性浸润曲中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大多数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

主张对部分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BOT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和治疗规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及争议。

就BOT在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BOT )最早由Taylor 于1929年提出,其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年发病率约为4.8/10 000[ 1 L与卵巢癌相比,BOT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期别较早,预后较好。

文献报道I期肿瘤占50%-85%[2]o BOT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3 1但目前对BOT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BOT治疗中的不少争议。

就BOT的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进行综述。

1 BOT的病理类型及预后BOT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T ,S-BOT , 约占65% )及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T, M-BOT ,约占32%),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移形细胞肿瘤和混合性肿瘤。

S-BOT又分为典型S-BOT和微乳头型S-BOT。

其中典型S-BoT约占S-BOT的90% ,微乳头型S-BOT 占S-BOT的5%~10%。

基础研究证实,微乳头型S-BOT是S-BOT 进展至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过渡阶段,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与随访应更积极[4 ]o但也有研究未能发现微乳头型S-BOT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病理分析
[ 图分 类 号】R 6 中 35 【 标 识 码】A 文献 【 章 编 号】17 — 7 12 1 )2 9 — 2 文 6 3 90 (0 0 3 — 8 0
卵巢肿瘤是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 ,其 中大多数属于原 发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在卵巢肿瘤中的比例呈现增高趋势 , 严重
病 理检 查 的 2 1 患 者 , 龄 最 大 为 7 岁 , 小 为 1 岁 , 均 03例 年 7 最 3 平 年龄 为 4 . 。 3 8岁
12 方 法 .
231 肿 瘤 的性 质 与 年 龄 的关 系 见表 1 .. 。
表 1 肿 瘤 的 性 质 与 年龄 的 关 系
所有患者 切除的卵巢肿瘤标本均先经 1 %甲醛液 固定 , 0 然 后常规取材 、 石蜡包埋、 切片、 E染色 , H 镜下观察 。卵巢肿瘤组织 学分类参照《 妇产科诊断病理学》 的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l 】 1 。
生殖 细胞 肿瘤 8 8例 , 占 4 . %,性 索间 质肿瘤 10例 , 2 13 1 2 占
1 资料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5 6 转移性肿瘤 2 例 , 1 9 . %, 9 2 占 . %。 0
2 肿 瘤 的性 质 和分 类 与 年龄 的 关 系 . 3
本 院 2 0 年 3月 ~ 0 0年 6月经手术切 除的卵巢肿瘤送 03 21
2 1 年 1 月第 4 卷第 3 期 00 1 8 2

病理 与 临床 ・
现 。
岁 , 占 7 . %(67 ) 27 3 5 /7 ;恶 性性 索 间 质肿 瘤 为 2 4 1~ 0岁 , 占
6 . %(37 )转移 性 瘤 为 3 ~ 0岁 和 5 ~ 0岁 两个 年 龄 段 , 05 6 4/1 ; 1 4 1 6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论文: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论文: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论文: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tumors , bots)是一类易引起认识上混乱的肿瘤,不能简单地归类为良性或恶性。

bot为低度恶性肿瘤,一般不通过转移而发生卵巢外扩散(恶性肿瘤独有的特性),而是通过“种植”在盆腔内扩散,bot的种植为少量bot细胞脱落并种植到腹膜腔。

1 材料和方法复查鞍山市铁西医院1995—2010年病理档案中诊断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7例常规石蜡切片和记录。

诊断标准按照上皮浆液性有复杂性增生,细胞组织结构的非典型性要较囊腺瘤明显,并且这种结构至少占到肿瘤的10%。

肿瘤不出现间质浸润。

2 结果2.1 一般表现7例病理年龄为28-62 岁。

2.2 首发症状发现盆腔肿块5例,腹涨2例。

2.3 病理特征 7例病理均为单侧,肿瘤直径8cm—15cm,7例患者中肿瘤囊内壁可见单个或多处乳头状结构。

3 讨论3.1 临床病理学特征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30-40岁,单侧多见,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80%-90%。

肿瘤体积较大,切面多为多房性,也可单房,肉眼检查类似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单乳头分支较密,可种植腹膜,累积双侧卵巢机会较多。

镜下见乳头被覆上皮增生为3-4层,核的形态不一致,染色深,核分裂像每个高倍视野不多于1个。

没有瘤细胞的间质浸润,约25%肿瘤可见砂砾体。

约16%-59%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有腹膜的浆液性细胞增生,它们是增生还是真正的种植,尚难以确定。

根据腹膜表面下的正常组织有无浸润,可分为浸润性种植和非浸润性种植两类,种植的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非浸润性种植50例中有3例死于肿瘤,而浸润性种植6例中有4例死于肿瘤。

种植灶内瘤细胞的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的多少与预后的关系较小。

3.2 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相关的几个问题:3.2.1 浆液性bot与伴微乳头型浆液性bot 一般认同这种微乳头型肿瘤是一种浆液性bot,而不是低级别浆液性癌。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现轻度 的异型性 ,间质 内可见大量 中性粒细胞浸润。
1 仪器与设备 . 2 Oy u X 1 l s 4 光学显微镜,天津天利旋转式切片机 Q T 1 。 mp C P -B
1 方 法 . 3
1 . 分析方法 .3 3
将 2 例患者的具体 临床治疗信 息及每一位患者 5
的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分别对肠型和宫颈管 内膜样型卵巢交界 胜黏液 性肿瘤的病理切片特征进行归纳汇总。
乳 头 表 面 被 圆形 或 柱 状 的黏 液 细 胞 覆 盖 ,细 胞 通 常 排 列 成 复 层
MB T一般 无 明显 的临床 症状 ,随着肿 瘤体 积 的增 大,患 O 者可 出现腹 胀 或 泌尿 系压 迫等 症状 。 国外相关 研 究 报告 指 出,
种植 f 2 】 。
将2 5例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进 行汇总发现 ,肠 型患者的癌
细 胞 排 列 层 数 多 于 宫颈 管 内膜 型 ,且 两 种 类 型肿 瘤 乳 头特 点 、肿
瘤细胞异型程度、间质内急性 炎细胞浸润 的数量均存在差 异。详
见表 1 。
表1 2 例患者肿瘤标 本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5
2 结 果
131 交界 性 黏 液 性 肿 瘤 的判 定 标 准 ..
() 以 上 的上 皮 细 12层
胞 ;() 皮 细胞 呈现 乳头状 结 构 ,分支 较 为复杂 ; 3 肿 瘤细 2上 () 胞 呈现异 型性 ;4 肿瘤 细胞 细胞核分 裂相为 0 3个 /0H F , () ~ 1 P s 未 出现 病理 性 核分 裂 ;5 腹 腔 内有腹 水 ,并 同时伴 有 淋 巴结 ()
果 报 告 如 —o F 1 资 料 与 方 法

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9( : 12 . 2) 2 — 2
【] 5 张永 才 , 永 柏 . 药 的 经 验 鉴 别 一火 试 [. 医 药 学 报 ,09 1 6) 徐 中 J中 ] 20 ,3( :
3 4 - .
和理 化鉴别等 。在本 资料 中, 性状鉴 定方 法具有简单 、 便 、 方 快
( 收稿 日期 :2 1— 4 1 0 2 0 —2)
陕西 医学 杂 志 ,08 3 7) 87 88 20 ,7( : 7— 7 .
从根 本上减少 心血管 事件 的发病率 和威胁性 , 行之有效 的办 最
法就 是加强对危 险人 群的各项 指标 的监测 , 预防疾 病发生 。临
床 中 已经 开展许 多 寻找 与心 血管 事件 的发 生密切 相关 的 临床
交 界性 浆液性囊腺 瘤与 卵巢浆液 性癌 的区别所在 , 些学者 认 一 为, 在病理学 中发现非 浸润性 浆液性肿 瘤 中出现 的微 乳头及 细 胞 簇结构 , 卵巢交界 性肿瘤 在发生腹 膜种植 时 比其 它类型 的 使
肿 瘤更 容易 出现 浸润 , 是仍 将其 归为 卵巢 交界性 肿 瘤 中 , 但 这 是 因 为这类 肿瘤 的预后 更接 近 于典 型的交 界性 肿瘤 而非 浆液 性 癌 【。因为普 通 的卵 巢交 界性 浆 液性 囊腺 瘤 与卵巢 浆 液性 7 1
2 1 年 6 I 2 第 1 期 0 2 Y第 卷 2

临床病理 ・
见 。不 论是 卵巢交 界性 浆 液性囊 腺瘤 还是 卵巢 交界 性黏 液性 囊 腺瘤 , 多为低度 恶性 肿瘤 , 预后较 好。据统 计研究 调查 , 卵巢 交 界性 囊腺瘤 切 除后 的 5年生 存率 高达 9 % ~ 1 0 6 1 0 0  ̄[,0年 ] 生 存率 平均 为 7 % 以 上 , 至有个 别 病例 在发 生腹 膜 种植 后 5 甚 及术后 检查复发 , 仍能 长时间存活 。 根据相关报 道 , 以将 卵巢交 界性浆 液性囊腺 瘤腹膜种 植 可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72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72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94. 4% �4 例患者复发, 均为黏 液性交界 瘤, 其 复发率为 5 . 6% , 平均复发 时间 2 4 个月�单因素 分析 期与 . 3. 1 % ; P = 0 . 05 8 ) � 肿 瘤破裂 ( 破裂与无破裂: 25 . 0% � � . 3. 1 % ; P = 0. 05 8) 和术后有残存肿瘤( 有残存与无残存肿瘤 : 5 0. 0% . 1 . 4% ; P = 0 . 05 5 ) 者的 复发 率明显高于肿瘤早期� 无破裂和手术切净者, 但经统计学处理 P 值处于临界状态�而肿瘤有浸润性腹 膜种植( 有 腹 膜种 植 与 无: 2 5 . 0 % . 4. 4% ; P = 0. 2 08 ) � 双 侧 卵 巢病 变 ( 双 侧与 单 侧 病 变: 40 . 0 % � � . 3. 0 % ; P = 0. 2 2 ) 和术前血清 C A1 99 异常升高( 异常升高与正常 : 1 3. 6% . 4. 2 % ; P = 0. 64 ) 者的复 发率明显高于无浸润性腹膜种植� 单侧病变和 C A 1 99 正常 者, 但 均无统计学 意义�另外, 患者的 年龄 ( P = 0. 61 4 ) � 肿瘤大小( P = 1 ) � 有无微 浸润( P = 0. 5 66 ) � 手术 方式( P = 0. 64 ) 及 术后辅 助化疗 ( P = 1 ) 等均不影响肿瘤的复发 �结论 卵巢 上皮性 交界性肿 瘤的预 后好, 复发 率低, 且黏 液性 患者易 复
发�肿瘤晚期� 破裂和术后肿瘤残存可能与交界性肿 瘤术后复发 相关, 而浸 润性腹 膜种植� 双侧 卵巢 肿瘤� 手术方式� 年龄� 肿瘤大小� 微浸润等对交界性肿瘤的 复发均无 显著影响 , 且 术后辅 助化疗 也不 降低肿瘤复发� �关键词� 卵巢肿瘤 ; 交界性;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分析)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分析)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分析)
林金菊;叶秀霞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1998(7)2
【摘要】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分析)林金菊叶秀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3年3月至1996年12月,住我院卵巢肿瘤患者1203例中良性肿瘤1067例、恶性肿瘤136例、上皮性交界恶性肿瘤(下称交界瘤)17例,分别占88.9%,11...
【总页数】2页(P192-193)
【关键词】卵巢肿瘤;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诊断;治疗
【作者】林金菊;叶秀霞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相关文献】
1.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分型及其临床治疗分析 [J], 刘亮;
2.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0例诊断及治疗探讨 [J], 温宏武;彭兰菊
3.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8例临床分析) [J], 王惠珍;王光敏
4.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附11例病例分析) [J], 赵宇烽;王淼
5.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3例临床病理分析 [J], 姜荣娅;邵建兰;朱长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20例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20例病理分析

用 ,它可 以防止损 伤 的 脊髓 进 一 步 溃变 ,星形 细胞 尚有 引 导神经 元迁移到 目的地 的作用 ,适 当增 殖有 利 于再 生轴 突 的生长 与延伸 ,过度增殖 所形 成 的瘢痕 则 阻止 再生 轴突 的 生长和延 伸 。我 们 推测 脊 髓 减压 治 疗促 进 神 经功 能 恢 复 可能是 因其促进 了神经 营养 因子 的运输 ,有利 于神 经元 的 恢复 和轴 突 的再 生 。
3 Uchida K,Baba H.Ma舰awinvestigation of spinal
cord le sions in the s pinal hyperostotic Hlcuse(twy/twy):mowhol ̄
d langes in anterior hom cells and inmm ereactivity to neurotrophic fac—
参 考 文 献
1 孔抗 美 ,周强 ,齐伟 力 .慢性 脊髓 损 伤动 物模 型 的研 制 .河 南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1999;34(1):94
2 孔抗美 ,齐伟力 ,周强 .慢性 压迫性 脊髓损 伤细胞 凋亡 的实验研 究 .中华创伤杂志 .2001;17(3):158~160
· 32 ·
2 讨 论
长期 以来 人们 的注意力 主要 集 中在 良性 和恶 性 病变/ 肿瘤 的研究 上 ,但 随 着 医学 生物 学 的发展 ,大 量有 关 病 例 和随访结 果的积 累 ,人们认 识 和发 现越来 越 多 的介 于 良性 和恶性 之 间 的一 类病 变 ,即交 界 性 病变 /月中瘤 。近 年来 在 国内逐渐 引起 注意 。最新 的 WHO(1999)卵 巢肿 瘤 组 织学 分 型(第 二版 )认 为形态 介于 明显 良性 和恶 性之 间 时 ,称 为 “交界恶性 肿瘤 ”或“潜 在 低 度恶 性 肿 瘤”,定 义 为 :在生 长 方式 和细胞学 特 征方 面 介 于 明显 良性 和 明显 恶 性 的 同类 肿瘤之 间 ,且 与 同样 临 床分 期 的 卵巢 癌 相 比 ,预 后好 得 多 的卵巢肿 瘤 ,组 织学上 无 明显 浸润 。卵巢 良性 粘液 性肿 瘤 衬覆高柱 状无纤 毛细胞 ,核 位于 基底 ,细胞 内富 于粘 液 ,可 类似 于宫 颈 内 膜 上 皮 或 肠 上 皮 (可 见 杯 状 细 胞 、潘 氏 细 胞 )。恶性粘液 性肿瘤细 胞 有非典 型性 ,细胞 层 次增 多 ,腺 体和乳头结 构 复 杂并 有 明确 的间质 浸 润 。交 界性 粘 液 性 肿瘤诊断 较困难 ,作 者体 会 :交 界 性粘 液性 囊腺 瘤 灶 性 区 域细胞具 有非典 型 性 ,可 呈轻 到重 度不 典 型 增生 ,核 大 小 不超过 间质 细胞核 的 3倍 ;单 或 复层 ,一 般不 超 过 4层 ;囊 腔内乳头簇 ,乳 头 间质 丰 富 ,乳 头 表 面有 明显 的细胞 芽状 突起 ,肠型 者见 杯 状 细胞 ;核分 裂 象 <4/10HPF;无 间质 浸 润 ,其 中浸润是 明确 的恶性 指 标 。在 腺体 和 间质 关 系复杂 判断 间质浸润 困难 的病例 中,非典 型性 上 皮细 胞层 次少 于 4层诊断 为交 界性肿 瘤。

卵巢粘液性交界性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粘液性交界性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维普资讯
第2期
庞 朗 :卵 巢粘液 性 交界 性 肿 瘤 1 9例 临床 病理 分析
第 2 卷 1
作都 能增加盆 腔炎 的发 生率 , 而 增加盆 腔粘 连 、 卵管 炎、 从 输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的 发 生 率 。 所 以主 张 对 不 孕 症 患 者 仅 行 一 次
[ ]M ARC MAHE B R E .L p rso i ug r n 2 UX S, UX R, E UB S a ao cpc rey i s
it riewo n wih mi ma rmi n me rss c n da o— n e tl me t ni lo l e d o tii. a a inc l d
标准 。
卵 巢 交 界 性 肿 瘤 是 一 种 特 殊 类 型 的 卵 巢 肿 瘤 , 生 物 学 其
镜 下见盆腔更为 明显粘 连。④提高 了复通率及妊娠率 , 为术后
进 一步 治 疗 提 供 了正 确 的 方 向 。
输 卵 管 通 液 或 子 宫 输 卵 管 造 影 术 ( G) 筛 选 检 查 即 可 , HS 作 盲 目行 输 卵 管 通 液 并 无 治疗 作 用 , 诊 断 不 可 靠 。 且 34 腹腔镜诊治不孕 症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pr d, 0 6, 2 8 21 2 o 2 0 21 09 - 0 .
认 为对 不孕时 间 1 以上 、 年 年龄 > 2 3岁及 输卵管 造影 或
通 液示 欠 通 畅 或 通 畅 或 阻 塞 者 , 排 除 其 他 原 因 引 起 的 不 孕 或 患 者 , 禁 忌 证 均 可 行 腹 腔 镜 检 查 , 腔 镜 检 查 的 禁 忌 证 是 相 无 腹 对 的 , 着 术 中 术 后 监 测 水 平 的 提 高 , 术 设 备 的 更 新 , 术 随 手 手 操 作 不 断 熟 练 、 忌证 范 围 将 进 一 步 缩 小 。 禁 3 5 腹 腔 镜 对 不 孕 症 的诊 治有 明 显 的 优 点 . ① 能早期 、 速 明确病 因 , 直 视下 准确 行针对 性治 疗 , 迅 在 融 检 查 、 断 、 疗 于 一 体 , 短 诊 疗 时 间 。② 术 后 恢 复 快 , 诊 治 缩 平 均4 d出院 。 减 少 了开 腹 所 致 人 为 因 素 的 创 伤 及 刺 激 , 者 曾 ③ 笔 对 2 开 腹 行 输 卵 管 整 形 术 后 再 次 行 腹 腔 镜 检 查 的 患者 观 察 , 例

卵巢交界性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

15岁 腹部巨大囊、实性肿块,腹水
CA 125 HE 4 CA 19.9
术前 595 103 111
术后 313 49 71
双侧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可见粘液
交界性肿瘤的诊断
依据原发肿瘤的病理 诊断 广泛取材排除浸润性 癌
临床分期
按2013 FIGO 卵巢癌分期
FIGO 2013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手术-病理分期1
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
为具有独特组织学特征的浆液性交界瘤, 主要有3种组织学改变:①粗大的纤维轴心上 有向周围呈“太阳射线”状放射的细长乳头, 其长度大于宽度的5倍以上;②少部分表面乳 头可呈筛状结构;③少部分病例为卷曲的上 皮条索,呈“迷宫状”结构;④具有上述结构 的病变最大径应≥5mm;⑤具有上述结构的 病变,其最大径小于5mm者,诊断为“具有 局灶微乳头特征的浆液性交界性瘤”
非浸润性种植 vs 浸润性种植
非浸润性种植:病变局限于器官表面, 分上皮型与促纤维组织增生型 浸润性种植:
病变浸润至深部组织,肿瘤细胞排列为实 性小巢、微乳头、筛状,癌巢周围有较大 空隙。 只要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符合,即使因活 检取材小,看不到下方组织腹膜种植病变 都可诊断。 预后不良,应按低级别浆液性癌处理。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淋巴结受累 淋巴结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可能 是受累的独立来源。 26%出现浸润性腹膜种植。 排除浸润性种植和性质无法确 定的种植灶,总生存率为97% 。
不同病理类型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处理
按交界性肿瘤处理 按低级别浆液性癌处理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非浸润性种植 交界性肿瘤浸润性种植 交界性肿瘤微浸润 微乳头亚型交界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伴微浸润性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2岁。

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常有下腹不适和腹胀、尿频等症状,有5例患者有经期延长与出血量多的症状,还有2例患者因肿瘤破溃导致急腹症。

结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患者,预后相当好,5年生存率为90%。

但仍有10%的患者预后不好。

标签:卵巢交界;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
卵巢交界性肿瘤大多都是低度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明显良性和明显恶性的同类肿瘤之间,且与同样临床分期的卵巢癌相比,是预后较好的卵巢肿瘤[1]。

组织学上无明显浸润,仅约50%左右局限在卵巢内,常伴有卵巢外扩散,最常见的扩散部位是盆腹腔的腹膜及淋巴结[2-4]。

由于其临床过程比较良性,大多数预后都很好,WHO将这种扩散现象命名为种植。

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旨在对本病有进一步的了解。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6岁,其中9例生长在卵巢的表面和囊内,另8例生长在腹膜。

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常有下腹不适和腹胀、尿频等症状,有5例患者有着长期的经期延长与量多的症状,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肿瘤的破溃导致突发性的急腹症。

1.2方法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5μm,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 结果
2.1巨检17例标本中有4例发生于双侧,有13例发生于单侧,肿瘤呈灰白灰黄色,肿瘤5cm×5cm×2cm~12cm×11cm×5cm。

17例标本中有9例肿物内有菜花状的突起,切面呈囊实性,质脆,内含淡黄色的混浊液体,其中有1例标本出现了血性的液体。

2.2镜检肿瘤大多数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分支复杂,上皮层次增多,出芽,细胞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少,无病理核分裂。

与癌相比,通常缺乏出血坏死。

乳头间质无破坏性浸润,但可有微小浸润。

肿瘤细胞出现活跃的增生现象,出现复层,一般会出现2-3层的复层结构,使乳头增多。

有4例标本的肿瘤间质发生了砂粒体,还有1例表现为腺体的搭桥与背靠背的情况,而且没有明显的间质浸
润。

3 讨论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0%,10年生存率达到75%以上。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腹膜种植可以分成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两种种植类型,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的种植的预后明显不同。

由于患者腹膜种植灶偏小,一处病灶的病变不能将整个腹部的情况代表,而且一旦出现组织的粘连导致纤维性的增生,这种情况与浸润性的种植是很难区分的。

甚至有些区域会表现为完全良性,患者有些区域会出现交界性与可见灶性腺癌的特点,因此进行术中快速冰冻检验时,如果可以,尽量全部送检。

病理医师在对检验样本取材时,要尽可能多处取材,防止漏诊的发生。

本次研究的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腹膜种植有3例出现了浸润性的种植,其中1例在手术后的第4年出现复发,这3例患者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依然健在。

3.1诊断肿瘤呈灰白灰黄色,肿瘤5cm×5cm×2cm~12cm×11cm×5cm。

17例标本中有9例肿物内有菜花状的突起,切面呈囊实性,质脆,内含淡黄色的混浊液体,其中有1例标本出现了血性的液体。

镜下肿瘤大多数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分支复杂,上皮层次增多,出芽,细胞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少,无病理核分裂[5-7]。

与癌相比,通常缺乏出血坏死。

3.2鉴别诊断①浆液性癌:有明显的间质浸润,细胞异型性显著;②浆液性癌的非浸润性种植:需与交界性肿瘤的非浸润性种植区别,主要点为癌的细胞核异型性显著。

3.3预后本病预后较好,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如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5年存活率在I期患者中可达99%,而在较晚期的患者中为0%~50%,但浆液性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30%。

参考文献:
[1]王红霞,高志安.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TRAIL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27):267-268.
[2]吴微.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28例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17(3):173-174.
[3]黄小杏,陈杰伟.Bm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6):246-247.
[4]祁淑英.卵巢交界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J].癌症,2013,22(3):320-323.
[5]何以郎,甄逸.卵巢交界性囊腺瘤17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20-121.
[6]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7]廖松林.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