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alcohol中文名称2: 酒精英文名称2: 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 393CASNo。

:64—17-5分子式: C2H6O分子量:46.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一、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二、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三、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2、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3、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4、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5、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二、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四、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一、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一、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二、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一、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酒精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妆品、卫生杀菌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化学品,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定一份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基于酒精乙醇的安全操作规程,供参考:一、酒精乙醇的基本属性和危险特性1.酒精乙醇是一种易燃液体,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爆炸极限,需存放在远离火源和热源的通风环境中。

2.酒精乙醇有毒,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操作时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酒精乙醇在与空气接触时能够自燃,因此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酒精乙醇的泄漏和蒸发。

二、酒精乙醇的存储和运输1.酒精乙醇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等易燃物品。

存储容器应密封,防止泄漏。

2.运输酒精乙醇时,要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包装容器,保持车辆稳定,避免碰撞和摩擦。

三、个人防护措施1.酒精乙醇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和防护手套。

如不慎接触酒精乙醇,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2.操作酒精乙醇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或呼吸器,避免酒精乙醇进入呼吸系统。

四、操作规程1.操作前应经过相关培训,了解酒精乙醇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程序。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防止因工具散落或摔打等造成火花和火灾。

3.操作结束后应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容器密封,并将废液和废物按规定处理。

五、应急措施1.若酒精乙醇泄漏,应立即将泄露物清除,可以使用吸收剂或干净的细沙进行吸收。

2.若酒精乙醇发生火灾,应立即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切勿使用水灭火,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火灾。

3.发生人员伤害时应进行急救,必要时立即就医。

通过制定和执行上述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可以大幅减少事故的发生,并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平稳进行。

为了让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和遵守规程,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同时,对于违反规程的行为应严肃处理,以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秩序。

工厂使用乙醇安全规定(3篇)

工厂使用乙醇安全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

然而,乙醇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易燃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为确保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使用乙醇的工厂,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

三、乙醇的储存与保管1. 乙醇应储存在通风、阴凉、干燥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地面应平坦、防滑,不得积水。

2. 乙醇仓库应配备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3. 乙醇仓库的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4. 乙醇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0℃至25℃之间,避免阳光直射。

5. 乙醇的储存量应合理,不得超过仓库最大储存量的80%。

6. 乙醇的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泄漏。

7. 乙醇仓库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如“易燃液体”、“严禁烟火”等。

四、乙醇的运输与装卸1. 乙醇运输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容器,如槽罐车、铁桶等。

2. 运输乙醇的车辆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3. 运输乙醇的车辆应保持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

4. 乙醇装卸作业应在通风良好的场地进行,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5. 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用铁器、金属工具等硬物碰撞乙醇容器。

6. 装卸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防止乙醇泄漏。

五、乙醇的使用与操作1. 乙醇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乙醇的性质、用途、安全注意事项等。

2. 乙醇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现场通风良好,避免乙醇蒸汽积聚。

3.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4. 乙醇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如“易燃液体”、“禁止吸烟”等。

5.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乙醇的使用,避免误操作。

6. 乙醇使用过程中,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物质接触。

7. 使用乙醇的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泄漏。

六、应急处理1. 发生乙醇泄漏事故时,应立即切断泄漏源,隔离泄漏区域,防止火势蔓延。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 alcohol中文名称2:酒精英文名称2: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 393CAS No。

:64—17—5分子式: C2H6O分子量: 46。

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流速,避免静电产生。

二、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的仓库内。

储存温度不超过30℃。

储存区应设有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储罐应接地并定期检查。

储罐与其他物品应隔离。

储罐周围应设有防溢漏设施。

储存区应有专人管理,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

三、其他注意事项: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了解产品性质和危险特性。

在使用中应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产生静电和火源。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工具和设备,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如有意外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1.制流速,并配备接地装置以防止静电积聚。

同时,应备有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因为倒空的可能残留有害物质。

2.储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选择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源和热源,保持库温不超过30℃,并保持密封。

此外,应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物质混储,并采用防爆型照明和通风设施。

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同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身体防护措施包括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措施包括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6.该物质为无色液体,具有酒香。

其熔点为-114.1℃,闪点为12℃,引燃温度为363℃。

爆炸下限为3.3%(V/V),爆炸上限为19.0%(V/V),最小点火能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为0.735MPa。

该物质可与水混溶,可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种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包括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作为溶剂。

7.该物质需注意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应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物质接触。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产生静电,并避免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如遇泄漏或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安全处理乙醇的规定

安全处理乙醇的规定

安全处理乙醇的规定
乙醇的基本特性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场景中被广
泛使用。

然而,乙醇具有易燃和挥发性的特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
的安全措施来处理和存储。

安全操作指南
以下是安全处理乙醇的规定和指南:
1. 储存:将乙醇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阴凉、通风良
好的地方。

远离明火、热源和氧化剂。

2. 处理:在处理乙醇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通风:在使用乙醇的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中乙醇浓度不会积累到危险水平。

可以使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来增加空气流动。

4. 灭火:如果乙醇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避免使用水或干粉灭火器,以免引起火势扩大。

5. 废弃物处理:乙醇废液应根据当地的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遵循环境保护要求,将废液正确分类和处理。

总结
安全处理乙醇是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储存、处理、通风、灭火和废弃物处理等规定和指南,可以确保在使用乙醇时减少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在操作中,应始终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操作。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精品文档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第十部分第十一部分第十二部分第十三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第六部分第七部分第八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393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有害物成分乙醇化学品俗名:酒精英文名称:ethanolCAS No.:64-17-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含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CAS No.64-17-5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随意编辑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目标本文档旨在确保乙醇的安全操作,并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纠纷。

安全操作规程以下是乙醇的安全操作规程,请严格遵守: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在接触乙醇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这可以有效防止乙醇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2. 保持通风良好:在操作乙醇时,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以防止乙醇蒸汽积聚。

这有助于减少乙醇对呼吸系统的潜在危害。

3. 灭火器材准备:在操作乙醇时,必须确保操作区域内配备有合适的灭火器材,以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请确保灭火器材处于可靠状态,并且操作人员知晓正确使用方法。

4. 远离明火和高温源:乙醇易燃,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远离明火和高温源,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确保操作区域没有明火,并且操作设备的温度控制良好。

5.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乙醇具有还原性,因此与氧化剂接触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在操作乙醇时,必须避免与氧化剂混合或接触,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6. 储存乙醇安全:乙醇应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中,以防止泄漏和蒸发。

储存区域应干燥、凉爽,并远离火源和明火。

请确保储存区域有明确的标识,以便警示他人。

7. 处置乙醇废弃物:乙醇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正确处置。

请勿将乙醇废弃物排入下水道或普通垃圾桶中,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8.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如泄漏或火灾,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请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结论乙醇的安全操作至关重要,遵循上述操作规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请在操作乙醇时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并确保操作人员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一、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二、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三、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2、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3、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4、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5、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7、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8、二、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9、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10、四、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11、第五部分:消防措施12、一、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四、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五、一、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二、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XXX中文名称2:酒精英文名称2: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393CAS No.:64-17-5分子式:C2H6O分子量:46.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净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净水或心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氛围新颖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职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堵截火源。

发起应急处理职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事情服。

尽量堵截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95%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95%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95%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名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
中文名称2:酒精
英文名称2:eth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393
CAS No.:64-17-5
分子式:C2H6O
分子量:46.07
二、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乙醇
CAS No.:64-17-5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消防措施。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完整版酒精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和消费品等领域的化学物质。

由于它的挥发性和易燃性,正确的使用和存储酒精乙醇非常重要。

下面是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的完整版,包含了操作酒精乙醇的一些基本要点。

一、通风设备1.在使用酒精乙醇的场所必须安装有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中的酒精浓度低于爆炸限。

2.如果通风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酒精乙醇,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

二、防火设施1.使用酒精乙醇的场所必须配备灭火器,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进行紧急处理。

2.应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性,并确保其使用方法被使用者熟悉。

三、个人防护措施1.在接触酒精乙醇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皮肤、眼睛和身体受到酒精乙醇的伤害。

2.在操作酒精乙醇时,应避免直接吸入酒精蒸气,可佩戴呼吸器或使用通气设备。

四、操作要点1.酒精乙醇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和火源,并与氧化剂等容易引发火灾的物质分开存放。

2.在使用酒精乙醇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了解酒精的性质和安全操作要点。

3.酒精乙醇应使用专用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使用不当容器和工具引发意外事故。

4.在使用酒精乙醇时,应保持容器密封,避免酒精蒸气泄漏。

五、急救措施1.如意外接触酒精乙醇,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立即就医。

2.如酒精乙醇误入眼睛,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3.如酒精乙醇被误服,请不要催吐,要立即就医。

六、应急处理1.如发生酒精乙醇泄漏或泄露,请立即停止使用酒精乙醇,切勿使用明火和电源开关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物品。

当然,以上只是酒精乙醇安全技术经验操作规程的一部分内容。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合理操作,确保安全。

酒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酒精(乙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药、工业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性质,正确的安全技术操作十分重要,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酒精(乙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设备和工具准备:1.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

2.酒精应存放在特定的易燃液体存储柜中,远离火源和热源。

3.实验室内应制定防火和应急预案,确保人员熟悉应对措施。

二、酒精使用前准备:1.酒精使用前应检查容器是否完好无损,如果容器有破损或泄漏迹象,应停止使用。

2.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清洁,避免有易燃物质存在。

3.使用酒精前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4.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酒精浓度超标。

三、酒精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酒精不宜直接接触火源,如有必要,应使用专用的花洒瓶将其喷洒到目标物上。

2.酒精使用后,应密封容器,并迅速清理溅开的酒精。

3.禁止将酒精倒入下水道或排水管道中,以免引发火灾或环境污染。

4.禁止将酒精剩余物留在实验室内。

四、酒精存储注意事项:1.酒精应存放在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的地方,温度不宜超过30°C。

2.酒精应单独存放,与其他化学品隔离,防止发生意外反应。

3.酒精容器应保持密封,定期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

4.酒精存储室应清洁、干燥,并有良好的通风装置。

五、酒精废物处理:1.使用过的酒精应集中存放在密闭容器中,标明酒精废物,定期送至专门的废物处理处置站点进行处理。

2.废弃的酒精容器应彻底清洗干净后,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

六、事故发生时的处置程序:1.发生酒精泄漏或泼洒时,应立即通知周围的人员,确保他们远离目标区域。

2.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迅速报警请救火人员。

3.在火势得到控制后,应尽快清理溅洒的酒精和灭火剂,以免引起二次爆炸。

总之,酒精(乙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准备、酒精使用前的准备、酒精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酒精存储注意事项、酒精废物处理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处置程序等方面。

乙醇 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醇 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1a1coho1中文名称2:酒精英文名称2:ethano1技术说明书编码:393CASNo.:64-17-5分子式:C2H6O分子量:46.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酬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破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安全技术说明书--乙醇

安全技术说明书--乙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中文名称2:酒精英文名称2:ethanolCAS No.:64-17-5分子式:C2H6O分子量:46.07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393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完整版)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完整版)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一、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二、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三、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2、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3、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4、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5、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二、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四、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一、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一、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二、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一、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一、危险性类别:第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二、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三、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
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2、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3、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
精神病等。

4、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5、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7、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8、二、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9、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10、四、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11、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12、一、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

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四、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五、一、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二、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
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一、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二、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三、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四、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五、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一、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二、Ph值:熔点(℃):
三、闪点(℃): 12 引燃温度(℃): 363
四、爆炸下限[%(V/V)]:爆炸上限[%(V/V)]:
五、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六、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六、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一、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