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这是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及本诗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掌握本诗描写音乐的高妙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文化的热爱。

2学情分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

但学生还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鉴赏本文经典的音乐描写。

体会诗人与琵琶女产生的天涯沦落之情作为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琵琶行并序首先,我来说说我的情境导入。

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中,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琵琶语》的曲子,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在课件中我插入了琵琶女的图片,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深情吟诵:两千多年前,一曲古筝将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段琵琶凝住了时空,将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的千古绝唱奏响在了我们面前。

今天,就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一起,伴着那浔阳江的悠悠江水,走进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相信知音故事的引领、音乐、图片的创设,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本诗凄切忧伤的情境中。

我的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诗人情。

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诗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凄切悲凉的感情基调。

在这样的情景氛围中,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江州司马为谁而泪湿青衫?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对这位天涯歌女产生了如此深切的共鸣呢?层层诱导,既使学生很好的感知了诗文内容,又为局部研读,突破天涯沦落人的形象打下基础。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学习提示】《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

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单元学习任务】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

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教学目标】1、感受琵琶女的形象及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

2、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歌曲入境:播放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感受音乐的精妙绝伦。

二、知人论世1、解题《琵琶行并序》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等奖《琵琶行》是一首代表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

《琵琶行》充满了悠久文化的浪漫情怀,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赏。

为推动琵琶行并序教学,收获了一等奖,我和同学们以贴近实践创新的理念,以系统的思路,构建了完备的弹奏技能。

一、预备工作1、曲目选择《琵琶行》的编曲很丰富,有曲调高低平和、律动明快的版本,历经工匠不断改进不断炼化,形成了更加精致的作品。

在曲目选择上,要注重曲子的细节和表现力,选择一到两首不同版本的《琵琶行》,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探索空间。

2、技术熟悉学习弹奏《琵琶行》之前,要先将指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同学们要在纸上记录如何形成指法,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弹奏实践之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弹奏习惯训练1、培养专注力弹奏期间,要细心聆听,静谧深入,专注自己,将琵琶与心灵成功融合。

把握节奏,淡定应对曲抒情变化,提高节奏感,灵活把握琴音气场,让个人表现得更出色。

2、完善技能在练习琵琶之前,可以先教学生一些基本琴技,以及其他一些弹奏技巧,例如:发音、放松、抚摸琴面,减少紧张感,让良好的情绪滋润琴弦,克服屈指的障碍,从而保护掌握琵琶技巧,增强技术水平。

三、合作协作训练1、舞台表现力弹奏琵琶行并序,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协作表现,要调节好旋律的配合度,眼神接触,细腻的节奏感,给观众以精彩的表演。

2、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改变曲调,尝试用新鲜色调表现,可以用更多的乐器进行融合,将夹杂声音注入其间,丰富曲调的表现力,尝试新的音色组合和表现方式,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沉浸体验感。

总之,《琵琶行》的琴音是深沉而又灵动,把弹琴结合准确的演奏技巧和表演精湛绝伦融入自己的曲目创作中,充分展示琵琶之美,为大家带来深刻的视觉体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琵琶行》课时第 2 课时主备人上课人上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第8节总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欣赏诗歌中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内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导回顾上节课内容二、思一、详析课文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反应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三个弹奏片段中的释义、艺术手法、情感。

①江头送客闻琵琶③重闻琵琶青衫湿二、江心聆听琵琶曲1、思考:琵琶女演奏前,作者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展:一系列的动词,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

琵琶女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她含蓄、害羞、端庄的姿态。

2、第一阶段——调弦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她低头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第二、三阶段——第一、二乐曲使用叠词(切切、嘈嘈切切),特点:急切愉快大量比喻(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泉流、冰泉冷涩)特点:忧愁暗恨4、三、议讨论一2四、展一、2①③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五、练配套练习对应部分课题《琵琶行》课时第 3 课时主备人上课人上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第 6 节总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欣赏诗歌中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内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导听琵琶乐曲二、思一、赏析音乐描写1、思考:《琵琶行》中正面描写音乐的这个部分,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部分妙在哪里?展;②拟声词、叠词:使诗句增加了音乐性和节奏感;使音乐悦耳动听,更加形象。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教案【素养目标】1、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参考导学提示,能准确说出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学生参看课文注释,记住生字读音、重点实词的意思并背诵全文。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准确翻译诗句,并能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流利朗读并当堂背诵全诗【教学难点】能准确翻译诗句,并能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家轶事顾况戏白居易唐朝的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载:“白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

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唐代诗人。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

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2、写作背景《琵琶行并序》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

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他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引导学生欣赏琵琶音乐的韵味。

1.2 教学内容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讲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感受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琵琶行》的背景。

教师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琵琶的韵味。

学生分享对琵琶音乐的感悟。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诗意和意象。

解读诗中的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琵琶行》。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诗中人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准备。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诗人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诗歌手法。

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琵琶行》的诗歌手法,如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参考《琵琶行》的题材和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分享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实践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诗歌,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重点: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难点:梳理疑难字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题。

提问:《登高》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此句出处《琵琶行并序》,看看是什么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诗歌,梳理疑难字词。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7分钟)朗读古诗,思考:诗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四、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3分钟)1.自主阅读《导学案》79页“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部分,圈点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772- 846),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_,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白居易与______并称“元白”,共同倡导了______。

有______传世,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5分钟)通过诵读诗歌,完成以下任务:读准字音。

湓倡贾荻抹复挑霓裳六幺间关蛤蟆绡钿头银篦呕哑嘲哳2.熟读课文。

(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序言,关注以下字词含义。

1、元和2、予3、左迁4、郡5、司马6、明年7、铮铮然8、尝9、贾人10、悯然11、出官12、恬然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雄奇豪放、《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

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自的镇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

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

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琵琶女和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其情感并体味情感变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继承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言志”的传统。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难点分析动作、语言描写,理解其情感并体味情感变化,理解古典诗歌言志的传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的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曾祖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夙慧早现,读书不懈。

出生六、七月时,乳母抱至屏风前,就能默识「之」、「无」二字。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鉴赏音乐描写,实现与诗中人物的情感沟通教学设想:诗歌教学的方法应来源于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从创作的角度说,诗歌是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却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住诗歌中的感情,按照先“知人”而后“察情”的线索,先让学生了解人物经历,进入某种情境,再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完成读者和诗中人物感情的“对接”后,注重启发学生抒发个人感受。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到位。

我采用重点段落进行突破,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能更集中地进行“诗中之情”的研读,我将对内容的梳理布置为课前预习作业,堂上检查。

将文学常识、语言分析等放在第二个课时。

课前预习题:1.读“序”,然后请概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2.读第四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诗人“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3.读第一段,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

若琵琶女弹奏的是江南小调,对诗人能否有同样的吸引力?为何?4.读第三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琵琶女“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5.读第二段,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一下琵琶女为何会独自一人在舟中弹奏?当她听到有人询问并邀她出来演奏时,为何会“欲语迟”?为何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内心在想些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这是为一位诗人写的悼词,请问这位诗人是谁?他的名作有哪些?流传范围如何?二、点明学习目标——体味诗中之情1.全班朗读“序”2.概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琵琶女因情而弹曲,诗人听曲而动情,又因情而写诗。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谁悲失路之人——《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琵琶行(并序)》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此诗描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借其不幸的身世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欺凌,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同时,诗人由琵琶女的凄惨身世联想自身遭遇,抒发了无辜被贬、抱负难成的悲怨、愤懑之情。

学生应通过诗歌语言的赏析层层解读诗歌所含“五悲"。

【设计理念】经过初高中语文学习后,已基本具备诗歌鉴赏能力和文本概括能力,对诗歌语言和内容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本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主动交流。

但学生对诗歌背景或有不解,对诗文的情感和主旨的把握也常浮于表面,所以亦需教师及时地补充和引导。

所设计的两课时主要环节皆为学生自由阐明观点,辅之教师点评、补充。

此外,第一课时在文本分析后适当加入背景资料,以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关键人物的人生遭遇;第二课时学生交流后,加之教师理解和师生总结,便于完善师生讨论结果,使其更成系统。

【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了解字词义,理顺诗歌内容并背诵;2.能通过朗读,品味无声语言刻画有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中的意境;3.能了解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主张,归纳其语言的风格和特色;4.能多角度赏析诗歌所含“悲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2.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把握语言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难点1.多角度、由浅至深地分析诗歌所体现的“五悲";2.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文本细读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一位大诗人,他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你们知道这位大诗人是谁吗?(预设通过预习,学生皆可回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看看这篇胡儿都能吟唱的千古佳作妙在何处。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并序》,使学生掌握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等基本知识,理解并能够背诵《琵琶行并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并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文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等。

2.2 诗文的基本内容,如诗句的意义、结构等。

2.3 诗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3.2 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3 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等。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4.3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基本内容,掌握诗句的意义和结构。

5.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5.4 讲解与提问: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5.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延伸阅读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琵琶行并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释、译文等。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一、前言《琵琶行(并序)》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一篇文学经典作品,被认为是唐代风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受到历代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品。

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个文学经典带给学生们,让他们了解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作品简介《琵琶行(并序)》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共计24章,讲述了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

其中并序是作者的序言,意思是并,这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方式。

全文曾经在唐代广为流传,后来被宋代周密欣赏,并在他的《齐谐记》中引用大量的篇章来加以评析。

《琵琶行》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首哀乐之歌,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教学方法1.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琵琶行(并序)》这篇文学经典,了解唐代文学的美。

2.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和内涵。

3.案例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深度和广度。

4.批判性阅读,在参照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内容1.看完《琵琶行(并序)》全文后,我们可以了解到: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结构优美,音质悠扬,被称为“琵琶声彻上林”,在中国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琵琶行(并序)》通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性、爱情、情感等问题。

2.《琵琶行(并序)》讲述了一个关于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文笔生动、情感深刻,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尤其思考在古代的女性地位,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3.《琵琶行(并序)》对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在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表现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教师应先让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琵琶行(并序)》文本,掌握其基本的情节与背景知识,并提出提问,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教学时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他的诗歌( http: / / baike. / view / 656.htm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http: / /baike. / view / 67798.htm )”和“诗王( http: / / baike. / view / 2685860.htm )”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 http: / / baike. / view / 1005039.htm )》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http: / / baike. / view / 28603.htm )》、《卖炭翁( http: / / baike. / view / 33428.htm )》、《琵琶行( http: / / baike. / view / 33438.htm )》等。

奇思妙想的《琵琶行 并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奇思妙想的《琵琶行 并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奇思妙想的《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全
国一等奖)
引言
本教学设计以《琵琶行并序》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古典诗文,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教学设计获得全国一等奖,以下将详细介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诗文等方式提高汉字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及欣赏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概述《琵琶行并序》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分析《琵琶行并序》的结构和表达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

3.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并序》,加深对于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1. 创意朗读:学生分组朗读《琵琶行并序》,每组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快慢、高低音、有节奏感等)表达诗文的不同情感。

2. 想象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模仿诗文中的场景和人物,用表演形式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3.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以《琵琶行并序》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短诗或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准确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小剧场表演的表演效果和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

3. 学生创作的短诗或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结论
通过奇思妙想的教学设计,《琵琶行并序》的教学将更具趣味和吸引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认可。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3)分析并欣赏《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4)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5)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琵琶行》的价值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4)通过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4)引导学生从《琵琶行》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琵琶行》,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进行背诵训练。

3. 词汇解析:讲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内容分析:分析《琵琶行》的主题思想、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5.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3)分析并欣赏《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4)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5)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琵琶行》的价值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理解《琵琶行》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2)分析《琵琶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8-3《琵琶行 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8-3《琵琶行 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8-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琵琶行并序》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准确说出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结合掌握的意象、意境,准确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结合掌握的意象、意境,准确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检查课文背诵文本探究请概括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由来,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作为叙事诗的开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①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②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③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4、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这样写有何好处?(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激发诗人的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作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2)“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既表现了琵琶女满腹心事不便明说,不愿意见人的难言之痛,更引发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5、《琵琶行》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

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使诗歌在严谨中见错落。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诗意是学习的基础——《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 体会精妙的音乐描写手法。

3. 感受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音乐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际诉说自己人生际遇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中华民族是如此多情而聪慧:桐木的瑶琴将《高山流水》“伯牙鼓琴觅知音”的佳话流传,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多弦的古筝演奏诗情画意,《渔舟唱晚》归去来兮,绘出夕阳下湖光山色渔舟相竞的怡人境界;再看那敦煌飞天手中的琵琶,更有《昭君出塞》的漫道黄沙、《十面埋伏》的刀光剑影……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得阳江边听到触动心灵的琵琶曲,用文字把它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重现当时的情景,听听这位大诗人想告诉我们的——心中的故事。

初读文本。

先让同学自由读一遍,避免先人为主。

初读时先抛开小序,直接接触正文,然后找学生逐段朗读,每读一段,学生点评,教师小结。

重点处理断句、轻重、快慢、长短几个问题,适当标注,结合情景加以完善。

例:浔阳江头(悠长)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稍重)瑟——瑟——(稍长如叹息)。

寻声暗(轻)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轻)。

大弦嘈嘈(重而有力)如急雨,小弦切切(轻而柔和)如私语。

银瓶乍破水浆进,(稍快)铁骑突出刀枪鸣(稍快)。

东船西舫悄(轻)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停顿时间长)【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疏通字词,读准细节,理清脉络,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在韵律,朗读依据的是情节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沉重开篇。

请用一个词概括诗人的出场情景,联系诗歌及序文解释。

惨、秋夜、醉酒、别离、谪居、卧病、滞留他乡(后补充)。

柳永写“多情自古伤别离",单纯与挚爱之人别离,用“伤”足矣;悲、愁同理。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

琵琶行并序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2)体会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3)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境。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诗意境的感悟和欣赏;(3)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让学生思考诗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2)感悟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雅的情操。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文;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意境分析和感悟;3. 推荐一首古典诗词,简要介绍其作者和背景,并阐述推荐理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意境的感悟和情感教育的体现;4. 综合能力: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方面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主旨2、理解作者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什么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继续学习白居易遭贬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作《琵琶行》二、品读
请读课文第4—6段3
1、诗歌中塑造了那几个人物?(琵琶女诗人板书)
2、上节课我们品读文中的音乐描写,三次音乐的摹写、多变的描写技法,
让我们了解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在乐音中也似乎听出了琵
琶女心酸的故事。

那么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这共
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板书)
3、除了琵琶曲,还有什么?请同学速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解答上面问题
的句子。

(音乐经历板书)
4、⑴“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找出句子后,思考“此语”指
什么?
⑵请同学细读第4段,解答上一问题。

并谈谈你从本段了解到了什么?
琵琶女的经历侧重介绍什么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今昔有何差异,运
用了什么写法?(京城名妓沦落江湖;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门
可罗雀;过去欢乐今日心酸……)
5、“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由此又叹息什么呢?邀请同学诵读第5段。

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不禁伤感,本段又侧重于什么时段?和上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侧重描述诗人遭贬后的凄惨处境。

(谪居病卧孤苦寂寞无乐无乐)
6、由听闻琵琶曲、自叙经历,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有何变化?
(泪红阑干青衫已湿板书:泪)
7、再读,体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三、悟(探究主旨的意蕴)
1、才华过人的诗人,技压群芳的歌女,他们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2、一个落魄的歌女,竟能让诗人泪湿青衫,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白居易的哪些诗歌还有这样的朴素情怀的流露?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看待“沦落”之意?相比于
“五陵年少争缠头”,琵琶女得遇诗人,曲传千古,你觉得那个更落魄?四、总结
一曲乐音,相似经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伤感和失意。

五、作业小练笔:《写给失意的白居易》
附板书:琵琶行
琵琶女音乐经历诗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