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初探_0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质疑作业自主式学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撰文以飨同仁。
一、“质疑”教学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31.08÷0.3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初探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它提供了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的一般化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能给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
数学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查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合适的科学是数学和物理。
广大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活力;于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一些探讨。
一、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够有效得驾驭课堂,更有效得实施教学。
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过去,人们在学习方面常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励志,那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学习是意见艰苦的事。
的确枯燥的知识,乏味的学习会给人带来沉重感。
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会从愿学变“厌学”,发展到最后就是逃学。
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变得轻松一些、容易一些,如何将“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我在学生说话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创新设计的积极探索。
我的教学理念是:课堂上不让学感到疲惫,学习中不让学生感觉吃力。
我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训练设计成有趣的教学活动,努力让学生火药起来,尽量学生兴奋起来。
记得我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说话能力时,为了使一些不愿开口的、怕开口的学生自觉参加到教学中来,如我把一个童话故事印发给全班同学,让他们看完后把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内容,使其相互补充,能说的同学可以多讲,不能讲的同学一句也行。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小学数学教案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0,理解0的意义。
2. 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0的认识:介绍0的数字表示、意义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2. 0的加法:讲解0加任何数等于那个数,任何数加0等于那个数。
3. 0的减法:讲解0减任何数等于0,任何数减0等于那个数。
4. 有关0的计算:举例讲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认识0。
2. 采用讲解法,讲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0的数字表示、意义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让学生认识0。
2. 讲解0的加法:讲解0加任何数等于那个数,任何数加0等于那个数。
3. 讲解0的减法:讲解0减任何数等于0,任何数减0等于那个数。
4. 讲解有关0的计算:举例讲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练习。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0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0的加减法的能力,评价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0的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3.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0在数学中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和作用?2. 介绍0的其他相关知识,如:0的乘法、0的除法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初探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主要从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追问,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创新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促使学生产生无限学习动力的源泉,而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在讲解“圆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各种各样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被设计成了圆形,而不设计成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因为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正是抓住了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能在后续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适度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严格要求,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思考空间。
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答案就能够脱口而出,就会失去课堂提问真正的教育意义;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启蒙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课程,学好数学。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在教学中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理念给教学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可喜成果。
学生在学习上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观点等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就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来看,核心是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只有教而无学,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无学生的能动,这种现象应该变革。
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也就是把学生做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最终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句话,在学科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可动摇。
然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此消彼长的“消长”关系,而应是“相长”关系,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主体作用的。
教师与学生,犹如导演与演员,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表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育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火花。
教师恰似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使学生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之中,时而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饱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攀登时的疲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终生获益。
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学习的需要。
《数字0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数字0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0的概念,知道0在数字中的意义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0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0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运用0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
2.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
3.课后作业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问:这是什么数字?2.学生回答:1。
3.老师再出示一张数字卡片,问:这是什么数字?4.学生回答:2。
5.老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片,直到出示0。
6.学生回答:0。
(二)探究0的意义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1、2、3、4,问: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表示数量。
3.老师再问:那0表示什么意思?4.学生思考后回答:0表示没有。
(三)探究0的作用1.老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字。
2.老师问:计数器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数字从1开始,依次增加。
4.老师再问:那0在计数器上表示什么?5.学生回答:表示开始。
(四)练习运用0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0进行计算。
2.例如:1+0=?2-0=?3×0=?4÷0=?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老师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回答:0的意义和作用。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题。
2.作业题包括:填写0的运算规律、运用0进行简单计算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了0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在练习环节中,能够运用0进行简单计算,掌握了0的运算规律。
3.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探索0与其他数字的组合规律。
2.学生尝试用0创作有趣的数字故事或数学游戏。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探索成果。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会写“0”,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0”和学习0 的加减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0”的含义。
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及在加减法中的特殊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盘子里的苹果、小鸟飞走等,引导学生认识“0”,理解“0”的含义,并学习0 的加减法。
教材还安排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加深对“0”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 1 -9 这几个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对于“0”这个特殊的数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0”。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0”的认识。
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一、课堂导入要灵活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上课时注意力容易被课堂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更加枯燥、呆板,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手段。
1.新旧知识相链接导入数学教材的编制是从易到难、由简入深进行的,前期学习的知识是后期新知识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相关联的部分,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新知识。
如,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学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整数除法”的复习,然后通过增加被除数的数量,引入“有余数除法”的学习。
2.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导入在进行一些较抽象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采用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导入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仪器中形象生动图片的观赏,再在现实生活中动手找出与图片内容相呼应的事物,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具体认识,能够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1.善于留悬念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适地地设置悬念,以悬念来激发学生对答案的追求,对新知识的学习。
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疑,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某同学今年已经12岁了,但是他真正的生日只过了3个,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比较好奇,就会竞相猜测,这时候,悬念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老师如果再说一句“学完今天的课程你就会知道”,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实际生活联系教材知识设疑,如,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平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不设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呢?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猜想就是运用现有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的一种推断,猜想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猜想,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教师根据所学基础创造一些与此相矛盾的情况让学生在猜想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激起他们猜想的欲望,让他们利用生活和学习经验合理进行猜想;最后,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进行验证,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只有验证这种猜想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地进行猜想。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释 疑 : 参 与 互 动 的 过 程 中 , 师 注 重 个 案 问题 的点 拨 。 在 教 解 惑 : 参 与 互 动 的 过 程 中 , 师 注 意 发 现 广 泛 存 在 于 学 在 教
生 之 中 的共 同疑 问 . 行 集 中 的 讲 解 进
( 论 依 据 ) 学 反 馈 原 理 认 为 , 学 过 程 是 一 个 信 息 交 流 理 教 教 的动 态 过 程 闲 此, 有 通 过 及 时 地 获 得 反 馈 信 息 . 渊 本 身 只 来 的学 习行 为 . 学 才 能 达 到 预期 目的 。 过 充 分 的 自学 和 泔论 , 教 经
对 本 节 知 识 点 的 内涵 、 延 及 本 节 知 识 的进 一 步 应 用 还 不 能 达 外
到 本 节 的 学 习 目标 这 就 需 要 教 师对 本 节 的 亟 难 点 、 节 知 识 本 点 用 精 练 的 语 言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阐述 和 强 调 . 学 生 埘 本 节 知 识 使 形成清晰的网络 . 能熟 练地 应 用 本 节 知 识 解 决 有 关 问 题 帮 助
能 , 进 学 生 思 维 、 格 、 心 等 智 力 因 素 和 非 智 力 因 素 发 展 的 促 品 身 重 要 手 段 一节 课 中好 的 练 爿 , 仅 能 给 学 牛 提 供 数 学 实 践 活 不 动和交流的机会 . 而且 能 使 他 们 在 学 习过 程 中 体 验 到 学 习 数 学
或 多 或 少 地 掌 握 了 …
本 的知 识 . 了 f 主 探 索 、 立 思 有 1 独
第 六 环 节 : 故 知 新 温 温 故 : 生 通 过 温 习 已学 过 的 知 识 . 所 学 内 容 达 成 稳 同 学 对 的 知 识 体 系 ’
小学数学_0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
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2、3、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理解0的含义。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充分理解0的含义,了解0的不同含义,如表示起点、比分等。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一个也没有时,0表示。
2、会正确书写0.教学用具:PPT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检查下昨天晚上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请同学一起背诵6和7的分合。
非常好。
师:都喜欢玩游戏吗?那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师: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都熟了,我们来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吧。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新课,既复习了6和7的分成,又导入了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认识0师:请看大屏幕,用你智慧的小眼睛来观察,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树上有5个苹果,师:非常好,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树上有5 个苹果,用哪个数字来表示现在的苹果数?生:5.师:为什么用5表示?生:因为树上有5个苹果,所以用5表示。
师: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看看我们的苹果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少了一个苹果。
师:同学们帮农民伯伯摘了一个苹果,那谁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这棵苹果树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有5个苹果,小朋友摘了一个,还剩4个,用数字4表师:同学们很辛苦,还在继续帮农民伯伯,请你继续认真观察,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观察,苹果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农民伯伯很快把苹果摘完了,可是,现在农民伯伯遇到难题了,我们来帮帮他好不好,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难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生:用0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当一个也没有时,用0来表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探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它蕴含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根据《课标》倡导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
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
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如: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模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
此外,还有类比思想、组合思想、极限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渗透”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融进”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之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或直觉,但还没有从理性上开始认识它们。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在教学预设中合理确定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不应只见直接写在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设计数学活动落实在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的暗线同时延展。
为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唤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依据教材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
激趣、探索、深入、应用-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结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设 计 充 满 活 力 的 学 习 情 境 。启 动 学 生 的 情 感 系 统 ,充 分 发 挥 情 感 因 素 的 积 极 作 用 ,使 学 生 对 学 习 抱 以极 大 的 热 情 。 自觉 地 将 训 练 内 化 为 自身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从 而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 性 。 布 鲁 纳 认 为 : “ 习 的最 好 刺激 ,乃 是 对 所 学 材 料 的 学
探 索 ,鼓 励 学 生 在 生 活 中 应 用 数 学 知 识 ,培 养 锻 炼 学 生 解
“ 方 米 ” 此 时 .知 识 的 学 习 已 经 转 化 成 学 生 的 精 神 需 平 。
要 ,渴 求 知 识 成 为 学 生 的 强 烈 欲望 创 造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使 课 堂 教 学 充 满 生机 和 活 力 。
使 学 生在 探 索 的 过 程 中 不仅 解 决 了 问题 。而 且 进 发 出思 维
的火 花 ,照 亮 通 向知 识 海 洋 的 隧 道 ,领 略 了 数 学 的思 维方 法 ,促 进 其 和 谐 发 展 。例 如 ,教 学 “ 解 质 因数 ” ,先 和 分 时
同学 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之前 ,交代几 条游戏规则 :① 写
出 两 个 数 相 乘 或 连 乘 的 形 式 , 连 乘 的 因 数 越 多 , 得 分 越
兴趣 。 ”兴趣 是影响学 习效果 的重要情 感 因素之一 ,它 是
学 生 进 行 学 习 的 先 导 ,可 以 唤 起 学 生 学 习 的动 机 ,激 发 学 生 主 动参 与 学 习 的 意 识 和 积 极 性 , 自我 强 化 学 习 的 效 果 , 从 而 使 学 生 产 生 更 加 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 例 如 ,教 学 “ 被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的归类变迁引发的教学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的归类变迁引发的教学思考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中,对0的认识界定为“0”是整数,把0和自然数归类为整数。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时严格地区分“0”和自然数:0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教材改革,在小学六年制人教版第十册教材中规定:“0”是最小的自然数。
既然0是最小的自然数,它必然就应归类为自然数列,由此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概念的变化,同时,0的归类变迁也突出体现了教材改革的重大变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新教材,走进新课程,注重数学理念、数学概念的变化,才能把握教材内容,把握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一、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从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到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分别强调了六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的目的——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的作用——树立“工具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课程观。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习的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赋予数学学习活动以生命的活力。
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不纯粹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虽然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课前预习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浪费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基于此,本文对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标签:课前预习;小学数学;实践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从带动学生学习变为主动引导,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实效的目的。
因此,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数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课前预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主动学习也成为学生最有效的学习途径。
课前预习的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课前预习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在小学中高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方法,对要讲解的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例如:“多边形面积”这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内容自己去思考和理解多边形的面积,以此来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达到课堂中最好的效果。
二、在开展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而言,课前预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这不但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极不显著,同时课前预习所具备的价值及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对于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数学人才。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至关重要。
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优质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具有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手把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手把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87-01
数学推动了科学的前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文明。
数学学习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
数学这样重要,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是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
教学多年以来,我积累了点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1.重视数学阅读
数学的阅读历来被学生忽视,数学需要阅读吗?《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为我们指出了学习的方向,说明了数学的阅读之重要性。
阅读能增加对数学定义的理解,增进对解题的分析,提高了数学思维的能力。
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离开了数学阅读,必然会影响数学的学习能力。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更是鲜明地指出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他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一再重申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社会呼唤”学会阅读”的人才,学校需要”学会阅读”的学生。
我
们在很多考试中发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是认真阅读的学生,如果阅读的能力低,弄不清数学题的本意,纵有神笔妙算也只是枉然。
况且单纯的数学阅读解题,作为中考的热点也频频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
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因此,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初中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优秀的教学能力来自厚积薄发的功底,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课堂,必须有艰辛的锤炼。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习,例如,我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杂志,稍有空闲时间就细细地一页页地品读,细细咀嚼精神食粮的甘美。
有用的抄写或粘贴在读书笔记本上,之后让新的理念、方法流动于课堂上。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培训、听课,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
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中,会给予教师很大的震撼,再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把新的理念自然地与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既不生搬名家的课堂,又要吸取名家的精髓运用于课堂,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建立竞争学习机制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想让教师和家长看到自己的进步。
如果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获得的点滴进步能及时地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间的竞争,建立竞争学习机制,使全班学生形成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好学生的学习会更好,中等生和差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上进心,他们会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继续努力。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了这种竞争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组间的成员都互帮互助,在较短的时间提高了数学成绩。
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我要求学生一周比赛一次,看看哪个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并评出最优小组和进步最快小组。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
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教师可以设立评价制度,以”小红花或五角星”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4.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小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就没了学习的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面对错误总为自己找借口。
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4.1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多给学生正面的教学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最棒的。
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要及时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4.2如果学生学习有差错,总是落后时,教师不能批评说:”你这次的成绩怎么落后了”“你再不努力学习就成倒数了”“如果再出错,就罚你重写50遍”等等,这会加重学生的受挫心理。
教师消极的话让学生有沉重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情,时间长了,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没有了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身上积极的一面,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错误,耐心地给学生解释,哪里出错了,为什么会出错,应该怎么做等等。
和颜悦色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批评,自然愿意听教师教导,能学进去,改正效果好。
4.3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尊重他们,不要用尖锐的批评说教学生,或者故意挑短处教育,要不断给予积极的思想影响,让
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做个自信的孩子。
当学生畏缩时,教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
4.4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去说,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
例如,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给答案,或让学生去翻课本找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活动。
5.培养学生的有创新思维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
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出新的火花。
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
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
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
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
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
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
6.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
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
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