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创作心理研究_文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PPT课件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PPT课件

“白日梦的一个必要成份”;他还认为许多英雄故事
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白日梦的主角。因此,他认为:“一
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
2019的/11/2游3 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19
白日梦说
白日梦就是人的幻想,它源自儿童时代的游戏,儿童 靠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获得快乐。人长大后不 再做游戏了,但不会放弃那种快乐,而只是换了一种 形式而已,这就是幻想及其潜在根据。所不同的是儿 童并不掩饰他们的游戏,而成年人的幻想由于都是在 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羞于启齿的愿望,因而必须 加以掩饰。弗洛伊德认为,睡眠中的梦也是幻想,因 为它与幻想同理。幻想的原动力是没有得到满足的 愿望,每一次幻想是一个愿望的满足,就是对令人不 满意的现实作了一次改正。
2019/11/23
21
虚静与参禅说
“至虚极,守静笃。”——《老子》 涤除心中一切欲念,使精神变得澄澈平和,杜绝各
种感知刺激的干扰,才能认识最高的道。 知问无为谓——不知道——真正的正确 知问狂屈——忘了——接近于正确 知问黄帝——无思无虑——无法认识
2019/11/23
22
虚静与参禅说
17
白日梦说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在清醒状态下做梦,即白日梦。 艺术家的创作是儿童游戏的继续。 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艺术家未获满足的欲望。 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自三种时间:当时的印象, 早年的回忆和未来的憧憬。 艺术就是用技巧来改变和伪装其白日梦的性质, 以提供给人美的享受。
2019/11/23
2019/11/23
29
虚静与参禅说
“人物就是不让我安宁,总是纠缠不休,做出各种姿 态,我听得见他们谈话的片段,——愿上帝宽恕, 我常常感到,这都不是我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在 我周围的空间活动着的,我要做的只是观察和思索 而已。”——冈察洛夫

《勃洛克诗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勃洛克诗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 3
“我孑然 一身,来 找你……”
0 4
“我记得 那无眠之 夜的寂静 时分……”
0 5
“你在高 山之上燃 烧……”
0 6
“我还在 对你占 卜……”
0 1
“有谁在 窃窃私语, 在笑……”
0 2
“天上的 东西理智 无法揣 测……”
0 3
“我预感 到你的来 临。岁月 流逝匆 匆……”
0 4
“在云雾 那边,在 森林那 边……”
04 抒情诗第二卷 (1904—1908)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俄国诗人。是俄国贵族的大艺术家,是享誉世界的 抒情大师。他的创作是俄国诗歌辉煌的现象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普希金时代以来俄国诗歌传统 的基础上,构筑了一座宏伟的象征主义的艺术殿堂。本诗集选取了勃洛克的诸多重要作品,包括早期代表作品 《美妇人集》,转折时期作品《白雪假面》、《城市》、《可怕的世界》、《报应》、《抑扬格》、《竖琴与小 提琴》及著名的代表作长诗《十二个》。勃洛克的创作道路是复杂的,但同时又是完整的。这一完整性是由勃洛 克创作中的许多根本性和实质性问题、题材和主题的共同性决定的。它们在诗人的不同创作阶段得到不同的处理, 既与诗人新的生活和创作经验相对应,又在某些方面保持始终如一。通过这本诗集,可以分别看到作者在不同时 期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变化。
0 1
骗局
0 2
“永恒朝 城市里扔 出……”
0 4
“生活的 帆船搁浅 在……”
0 6
看不见的 妇人
0 3
“城市把 自己垂死 的脸……”
0 5
“在酒馆, 在小巷, 在街 头……”
0 1
集会
0 2
“高悬在 世界之城 的上 空……”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

精彩摘录
“我曾在盛夏的意大利歌唱,/在阿尔巴尼亚的荒原上痛哭,/在拜占庭的残 垣断壁中祈祷,/但我灵魂的故乡何处?”这是诗人在《祖国》一诗中的深情呼 唤。她用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种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像一首动人的歌曲,回荡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精彩摘录
在《爱情》一诗中,阿赫玛托娃用简洁而动人的语言描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 苦:“我们曾并肩走过秋天的道路,/你曾在我耳边低语:我爱你!/我曾为你的 话语欢笑,哭泣,/在你的目光中寻找永恒。”这些诗句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和 纯粹,让人感到既感动又心疼。
内容摘要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是一本展现俄罗斯诗歌巅峰时期成就的佳作,对于喜爱诗歌的 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阿赫玛托娃这位伟大诗人的 创作魅力,感受到她用文字描绘出的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痛。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是一本令人震撼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俄罗 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许多优秀作品。她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还展 示了出色的艺术技巧。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摘录。
目录分析
再次,目录中还包含了一些注释和引用。这些注释对一些生词和历史事件进 行了说明,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而引用的诗歌则反映了阿赫玛托娃对 其他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进一步彰显了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目录分析
从细节上看,《记忆的声音》的目录也充满了惊喜。在每首诗歌的后面,都 有一个小图标,表示该首诗歌所属的类别。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使得读者可 以更加方便地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诗歌。目录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的插画和照片, 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目录分析
《记忆的声音:阿赫玛托娃诗选》的目录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来理解和欣赏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本书的目录,我们 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历史沉淀,进一步领略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1.古希腊罗马主义一、古希腊早期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3、德莫克利特模仿说1、艺术模仿的对象是社会的人。

要求文艺真是,反对虚假的描写。

2、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灵感”不再是“神灵附体”,意识到艺术创造和社会实践有某种联系。

认为文学艺术家只有运用准确、圣多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3、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根据文艺的职能提出“快乐说”,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追求高尚的快乐。

从实用观点出发,把“快乐”、“不适”与利害联系起来,提出“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最稀有的给最大快乐。

4、苏格拉底模仿说与功用说1、模仿说。

中心思想是神学目标论。

神创造宇宙自然和人。

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部欲望。

哲学重点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灵魂及需要;遵循“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2、功用说二、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模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

②文学艺术是理式摹仿的摹仿。

镜子说的来源③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3、灵感说①灵感的基本含义。

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③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三、亚里士多德《诗学》1、文艺本质论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②诗比历史跟富有哲学意味。

③文艺求其相似又比原物更美。

2、悲剧理论①悲剧的含义。

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③悲剧的布局。

④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一、贺拉斯《诗艺》1、古典主义原则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①人物的性格要前后一致并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人物时,要描写人物素质低性格特征。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刚雪玲马晓慧侯永强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8期摘要:“小人物”形象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19世纪俄国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小人物”形象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俄国文学。

如何有效梳理与记忆“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成为如今许多俄语学习者的难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工具,不仅能有效分析这条脉络,而且对整个俄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人物”形象梳理记忆俄语学习一、引言“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创作出“维林”这一形象,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随后众多作家开始创作这一主题。

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思想的同时,又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小人物”,从而开拓了小人物的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穷人》等作品将小人物创作推向顶峰。

他们大多对这类人寄予同情与怜悯,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的迫害,描写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激起社会对这一阶层的关注。

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出的小人物形象各异,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不同。

学生学习这一主题时,只研究单个作品是无法掌握“小人物”整条线索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梳理、联想、记忆等功能,因此在研究“小人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情况(一)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创立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①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会以多种形式呈现,通过感官刺激真正进入人的大脑,因为相对于单调的文字笔记大脑更易于接受有视觉、维度刺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层级图,通过划分层次和类别能使思维自然有序地形成。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各种意识形态 人类的意识形态多种多样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 文化的定义
各种文化样式 人类的文化多种多样
语言文化 神话文化 宗教文化
艺术文化 科学文化 历史文化
各种文化艺术 人类的艺术多种多样
文学艺术 音乐艺术 绘画艺术
舞蹈艺术 戏剧艺术 哲学艺术
马林洛夫斯基 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价值
西方
卡西尔 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形成的所有产品和价值的总和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各种丰富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物质活动+精神活动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源头
人类各种意识形态产生了各种文化形态,人类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文化
各种活动形式 人类的活动多种多样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行 ▲提出的“第二次天真” 和“健康的儿童性” ▲艺术家的“双重的视角”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
人类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1.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 2..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1.文学使绘画和音乐获得深刻的思想 2.绘画使文学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3.音乐使文学和绘画增强节奏感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呢? ①情感的诗意化 ②意义的深刻化 ③感受的个性化

《契诃夫文集 1 16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契诃夫文集 1 16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终身大 事
05
歌女
06
教师
契诃夫文集 6
”这句话道出了契诃夫的一个心机,即他前往萨哈林是去朝觐苦难,同时也 是检阅自己,检阅自己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检阅自己的意志和良心。
契诃夫文集 6
一八八七年
文前插图
题解
一八八七年
02
香槟
01
新年的 苦难
03
严寒
04
乞丐
05
仇敌
06
善良的 日耳曼人
一八八七年
契诃夫文集 8
托尔斯泰在契诃夫去世时说过的话:“契诃夫的去世是我们的巨大损失,我 们不仅失去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失去了一个杰出的、真诚的、 正直的人……他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人,一个谦虚的人,一个可爱的人。
契诃夫文集 8
02
— 八八九 年
01
文前插 图
03
— 八九〇 年
04
— 八九一 年
06
02
六六
01
六五
03
六七
04
六八
06
七〇
05
六九
一八八八年
02
八五
01
八四
03
八六
04
八七
06
八九
05
八八
一八八八年
02
九一
01
九〇
03
九二
04
九三
06
九五
05
九四
一八八八年
02
九七
01
九六
03
九八
04
九九
06
— 〇一
05
— 〇〇
一八八九年
02
— 六二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 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靠的不是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 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但更是受害者。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特点。他善于透过平凡的日常 生活揭示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多采用幽默这一艺术手法来嘲讽丑 恶的社会现实。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读者在忍俊不禁的也能 对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小说结构上,契诃夫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以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的聊天为引子, 引出了别里科夫的故事。这种轻松的聊天与沉闷的故事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小说更具讽刺 意味。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契诃夫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描绘了别里科夫的行为和形象,他的笔下将这个人 物描绘得淋漓尽致,从他的生活习性、行为举止到思想观念,都极其生动鲜明。这种独特的讽刺 手法和幽默风格,使得《装在套子里的人》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精彩摘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是俄国著名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一部经典作 品,以其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深刻地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对社会的毒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部小说以别里科夫为主角,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人。他极力维护现行制度, 想做一个纯粹的“守法良民”,但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 辖制着大家,让大家精神上压抑,甚至透不出气来。这个人物既是被沙皇专制制度毒化的受害者, 同时也是这个制度的维护者。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
读书笔记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刚雪玲马晓慧侯永强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8期摘要:“小人物”形象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19世纪俄国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小人物”形象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俄国文学。

如何有效梳理与记忆“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成为如今许多俄语学习者的难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工具,不仅能有效分析这条脉络,而且对整个俄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人物”形象梳理记忆俄语学习一、引言“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创作出“维林”这一形象,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随后众多作家开始创作这一主题。

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思想的同时,又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小人物”,从而开拓了小人物的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穷人》等作品将小人物创作推向顶峰。

他们大多对这类人寄予同情与怜悯,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的迫害,描写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激起社会对这一阶层的关注。

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出的小人物形象各异,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不同。

学生学习这一主题时,只研究单个作品是无法掌握“小人物”整条线索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梳理、联想、记忆等功能,因此在研究“小人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情况(一)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创立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①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会以多种形式呈现,通过感官刺激真正进入人的大脑,因为相对于单调的文字笔记大脑更易于接受有视觉、维度刺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层级图,通过划分层次和类别能使思维自然有序地形成。

第一章第五节(普希金)思维导图

第一章第五节(普希金)思维导图
共 880 首,形式多样,包括颂诗、赠答、寓言诗警句等。 清新、凝练、感情真挚。分为公民诗歌和个人抒情诗歌。
1830 年,回波尔金继业途 中,霍乱爆发,堵车三月, 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被 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
“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诗坛的太阳”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诗人和
民族文学创始人,19 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杰
屈辱

性格:喜爱大自然,同情农奴,追求个
人 ”
性解放,具有俄罗斯人民的纯朴气质。
1836 年 11 月,得知法国流亡贵族丹特士对妻子的追求。1837 年 1 月 27 日,决斗在彼得堡近郊举行,决斗条件十分苛刻,普身受重伤,两天 后逝世,年仅 38 岁。
决斗
爱情:怀着少女的真诚和纯洁的感情大 胆地给奥涅金写表爱信。 悲剧: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纯朴真挚的性
格,却限制了思想能力的发展
以奥涅金为主人公,概括出 19 世纪 20 年代俄 国进步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提出俄国解放运 动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这一问题。
诗与散文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自由形式的“诗体 小说”。
抒情性。通过大量的“抒情插笔”对人物、事件、 场面的评论。
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间的对照中, 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
思想意义
艺 术 特 色
奥 涅 金 形 象 分 析
取材:18 世纪普加乔夫起义。
人物:改变以往的写法,将他塑造成热爱自由,宁
《上尉的女儿》
俄罗斯灵魂 俄
死不屈的英雄,
诗人之死
达吉雅娜


从正面描写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
学 中



1831 年,普与冈察洛娃结婚,婚后他家迁彼得堡,重新进入外交部任 职。沙皇赐予他宫廷近侍一职,使他深感屈辱。

《卡拉马佐夫兄弟 套装上下册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套装上下册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15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文前辅文
重要人物表
第一卷 一户人家的历史
一 费奥多 尔·巴甫洛维
1
奇·卡拉马佐

2
二 甩掉第一 个儿子
3
三 续弦与续 弦所出
4 四 老三阿辽

5
五 长老
第二卷 不该举行的聚会
一 到达修道院 二 老小丑
三 信女
四 一位信仰不坚 定的女士
五 定当如此,定 当如此!
六 干吗让这号人 活在世上?!
第十卷 大男孩和小男孩
一 郭立亚·克拉 索特金
二 小家伙
三 预备生 四 茹企卡
六 早熟
五 在伊柳沙的 病榻旁
七 伊柳沙
第十一卷 伊万
01
一 在格 露莘卡家 里
02
二 纤足 有恙
03
三 魔崽
04
四 一首 颂诗和一 个秘密
05
五 不是 你,不是 你!
06
六 第一 次走访斯 乜尔加科 夫
七 第二次走访斯 乜尔加科夫
七 野心勃勃的宗 教学校毕业生
八 丑剧
第三卷 酒色之徒
01
一 下房
02
二 黎萨 维塔·斯 乜尔加夏 娅
03
三 一颗 炽热的心 的自白 (诗体)
04
四 一颗 炽热的心 的自白 (故事体)
06
六 斯乜 尔加科夫
05
五 一颗 炽热的心 的自白 (局面倒 了个过儿)
1
七 争论
2
八 微醺之余
3
九 色情狂
九 洋洋洒洒的心 理学高论。飞驰 的三驾马车...
十 辩护人的演说。 一把双刃刀
十一 钱本来就没 有。盗案也没有 发生
十二 谋杀也是没 有的事

《罪与罚》心理分析与写作任务

《罪与罚》心理分析与写作任务

《罪与罚》心理分析与写作任务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心理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揭示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主题。

《罪与罚》作为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著作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该小说进行心理分析,并结合作者的写作任务探讨其心理描写手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接着,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对《罪与罚》中涉及到的人物心理描写、内心斗争和矛盾以及因果关系与罪恶感进行详细剖析;第三章将聚焦于19世纪俄罗斯社会环境、地理与文化背景影响下的罪与罚主题呈现以及法律和道德观念对犯罪行为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将探讨作者在小说中对角色塑造的处理方式和目标表达意图,以及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和意义解读;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心理分析和写作任务分析所发现的重要观点,并探讨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评价《罪与罚》在研究和阅读上的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罪与罚》进行心理分析和写作任务分析,深入剖析陀思妥耶夫斯基此一伟大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情感表达与主题呈现等方面的手法,并借此探讨俄国19世纪社会背景及其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小说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并从中获得思考与启示。

同时,本文也意在评价《罪与罚》在文学界乃至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

2. 罪与罚心理分析:2.1 人物心理描写:在《罪与罚》中,心理描写是整个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通过深入刻画主要角色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他们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公罗迪昂·罗斯托夫斯基的心理描写。

通过对罗斯托夫斯基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所经历的痛苦和纷乱。

2.2 内心斗争与矛盾:《罪与罚》中的主人公罗斯托夫斯基经历了一系列内心斗争和矛盾。

《罪与罚 译文40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罪与罚 译文40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章
三 一





第二章
三 一





第三章
02
04
06



01

05
03


第四章
02
04
06



01

05
03


第五章
1

2

3

4

5

第六章
三 一


七 五


尾声


感谢观看




《罪与罚 译文40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外国文学
流放
俄国
内心
小说
宗教
陀思妥耶夫斯 基
罪恶
文豪
贵族
房东
西伯利亚
思想
规劝
所迫
投案自首
被判
放高利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计
01 第一章
03 第三章
目录
02 第二章 04 第四章
05 第五章
07 尾声
目录
06 第六章
《罪与罚》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 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 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 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 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里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的罪恶;一方面也 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 2》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 2》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1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艺术之 “新”(代序...
第2章 让娜
第3章 同班女生
第4章 耳塞
第5章 阿塞拜疆人
第6章 克雷什金
第7章 注释
感谢观看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 2》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阿塞拜疆 人
雅罗斯拉 娃
时期
普里诺维 奇
生活
让娜
克雷什金
俄罗斯
戏剧
品种
尤里波利 亚科夫
奥尔扎斯
女生
第章
同班
社会转型
耳塞
克谢尼娅德拉 贡斯卡娅
扎纳伊达洛夫
目录
01 第1章 社会转型时期 的艺术之“新”(代 序...
03 第3章 同班女生
02 第2章 让娜 04 第4章 耳塞
目录
05 第5章 阿塞拜疆人
07 第7章 注释
06 第6章 克雷什金
本书精选了俄罗斯当代著名剧作家的戏剧作品5种,包括雅罗斯拉娃·普里诺维奇的《让娜》、尤里·波利亚 科夫的《同班女生》、奥尔扎斯·扎纳伊达洛夫的《耳塞》、阿列克谢·斯拉波夫斯基的《阿塞拜疆人》和克谢尼 娅·德拉贡斯卡娅的《克雷什金》,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当代生活。

《战争与和平 全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战争与和平 全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战争与和平 全2册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俄国

列夫尼古拉耶 维奇托尔斯泰
版权
代表作
变化
生活
战争
托尔斯泰
卫国战争 成员
中心Leabharlann 和平家族年间
作家
着重描写
政治
事件
目录
01 出版说明
03 战争与和平(上)
02 导读 04 战争与和平(上)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以1812年的 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政治和军事上,托尔斯泰把表现的重心放在1812 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上。在表现社会生活上,托尔斯泰着重描写了四大家族中年轻成员的变化和探索。
出版说明
导读
战争与和平(上)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二部
第一部
第三部
1
第一部
2
第二部
3
第三部
4
第四部
5
第五部
战争与和平(上)
第三册 第四册
尾声 知识链接
第二部
第一部
第三部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一部
第二部
感谢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