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模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97928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9.png)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模版为掌握人群慢病分布情况,扎实做好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主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特定本制度。
l、慢病管理的对象。
所有户口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
2、凡年龄在____岁以上,首次门诊就诊的,必预测量血压,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根据入户门检查及门诊就诊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康档案与各全科诊室密切联系,及时为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管理,并有详细的记录。
4、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定期发放慢性病宣传材料。
5、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报告记录,并按要求统一上报。
6、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奖惩范围。
新坡卫生院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____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及规范化管理。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针对老年人开展规律的生活起居、合理的膳食营养、适度的体能锻炼及健康的情智心态的教育和指导。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2.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3.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为社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医院慢病评定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慢病评定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7038e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f.png)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评定工作,确保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提高慢病管理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病防治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内所有慢病评定工作,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评定。
三、评定原则1. 依据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慢病诊断标准和评定流程;2. 保障患者权益,确保评定过程公开、公正、透明;3. 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隐私;4. 注重专业性和规范性,确保评定结果准确、可靠。
四、评定机构及人员1. 成立慢病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评定标准、监督评定工作,并定期对评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慢病评定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1)主任委员: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2)副主任委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3)委员: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慢病评定知识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担任。
五、评定流程1. 患者向医院提出慢病评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病历资料;2. 评定委员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初步审核,确定评定范围;3. 患者到指定科室接受专业评定,评定人员根据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4. 评定人员将评定结果反馈给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5. 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确认评定结果;6. 将评定结果录入医院慢病管理系统,并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六、评定标准1. 评定标准依据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慢病诊断标准和评定流程;2. 评定标准应包括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3. 评定标准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
七、监督管理1. 慢病评定委员会负责监督评定工作,确保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2. 医院对评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评定人员业务水平;3. 患者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医院提出申诉,医院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2024年门诊慢病管理制度
![2024年门诊慢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e01dd2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0.png)
2024年门诊慢病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门诊慢病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门诊慢病管理制度,以保障慢性病患者的权益,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一、门诊慢病管理制度的背景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阻肺等。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死亡总数的70%以上。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开始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并逐步建立起门诊慢病管理制度。
二、门诊慢病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慢性病诊断和登记制度门诊慢病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并建立慢性病档案。
医疗机构应当对慢性病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
2. 慢性病治疗和用药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规范的用药服务,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
3. 慢性病随访和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进行随访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4. 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宣传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5. 慢性病医保报销制度我国政府不断完善慢性病医保报销制度,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根据医保政策,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治疗费用、用药费用、检查费用等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
慢病报告工作制度
![慢病报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2c07f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5.png)
慢病报告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从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报告内容1. 慢性病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诊断标准,及时将新发慢性病病例信息报告至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 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给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3. 慢性病防治工作年报: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每年总结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形成年报,提交给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报告时限和方式1. 慢性病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应在诊断后及时报告。
2. 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半年提交一次调查报告。
3. 慢性病防治工作年报: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每年1月底前提交上一年度的年报。
4. 报告方式:采用电子报表、纸质报表或在线填报等方式。
五、报告资料的使用和保护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综合分析慢性病报告资料,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2.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妥善保管慢性病报告资料,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六、考核与奖惩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对慢性病报告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照规定报告慢性病信息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八、实施日期本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7e46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0.png)
慢性病管理制度一、引言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且难以治愈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由于慢性病的特殊性,需要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医疗负担。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慢性病管理制度,以便于医疗机构和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慢性病。
二、慢性病管理制度的目标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匡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减轻医疗负担: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率和就诊频次,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3.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和指导,匡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慢性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慢性病管理制度的内容1. 慢性病患者的登记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的登记和评估系统,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等,以便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管理和评估。
2. 患者的定期随访: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的定期随访计划,包括随访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等。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患者的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应开展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疾病知识的普及、生活方式的指导等。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患者的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的购买、存储、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的药物管理,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5. 患者的营养管理:医疗机构应提供患者的营养管理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营养补充等。
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匡助患者控制体重,改善病情。
6. 患者的体育锻炼: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的体育锻炼方案,包括锻炼的时间、强度和方式等。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7. 患者的心理支持: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通过心理支持,匡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四、慢性病管理制度的实施1.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责任人。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4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3809d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0.png)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一、制度概述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慢性病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慢病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慢病工作管理流程1. 慢病患者登记(1)慢病患者通过医疗机构注册或门诊挂号登记。
(2)医疗机构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录入慢病登记系统,并办理慢病登记证。
2. 慢病管理服务(1)慢病管理团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2)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复诊随访等。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3. 医疗服务协同(1)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管理联动机制。
(2)医疗机构向社区提供慢病患者的档案信息和健康管理计划。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汇报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效果。
4. 报告与分析(1)医疗机构定期对慢病管理工作进行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人数、健康管理计划执行情况、随访效果等。
(3)医疗机构将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5. 宣传教育与促进(1)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慢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针对患者的特点,定期开展慢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慢病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机构责任分工(1)成立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安排。
(2)设置专门的慢病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3)组织慢病培训和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水平。
(4)定期与社区、医疗机构交流,加强慢病管理协同。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分工(1)建立慢病管理档案,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计划执行。
(2)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随访,并记录相关信息。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管理计划或及时转诊。
3. 慢病管理团队责任分工(1)医生负责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2)护士负责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中医院院慢性病管理制度
![中医院院慢性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ee23e7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中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中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组织实施各项防治措施,监督、检查慢性病防治工作。
2. 慢性病防治办公室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包括病例管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治疗管理、康复指导等。
3. 各相关科室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好病例报告、随访、治疗、康复等工作。
三、慢性病病例管理1. 病例报告各相关科室在发现慢性病病例时,应及时向慢性病防治办公室报告,并填写《慢性病病例报告表》。
2. 病例随访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对慢性病病例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例资料管理慢性病防治办公室对慢性病病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保管,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安全。
四、慢性病健康教育1. 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
2. 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3. 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海报、微信等,宣传慢性病防治政策、措施和知识。
五、慢性病预防干预1. 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2. 对慢性病病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3. 针对不同慢性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六、慢性病治疗管理1. 根据慢性病病例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加强药物治疗管理,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3. 开展非药物治疗,如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等。
七、慢性病康复指导1. 对慢性病病例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2.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方案。
3. 建立康复档案,跟踪康复过程。
八、监督与考核1. 慢性病防治办公室定期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各相关科室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慢性病人报告和管理制度
![慢性病人报告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60e6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d.png)
慢性病人报告和管理制度
1、“慢五病”是指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
2、凡在医疗机构诊治的病人,诊断为以上疾病的必须登记在“慢五病”登记簿中;
3、责任医生每周查阅“慢五病”病人登记本,并登记入慢性病月报表中。
对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情况录入电脑系统管理。
4、每月28日前各单位将“五病”月报表及新发慢性病人名单报卫生所。
5、卫生所整理、汇总分类后将慢性病人月报表报送县疾控中心。
6、各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慢性病人进行系统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提供包括:询问病情、基本的体格检查及提供用药、饮食运动心理、血糖监测等健康指导。
死因和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和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1a37e8f90f76c661371aef.png)
医院死因报告管理制度报告对象: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以及在辖区外死亡的本辖区户籍居民均为监测对象报告责任人:责任医生及临床医生报告程序:1、在医院死亡的所有病例,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在24小时内向防保科上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疾控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并通过《浙江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在家中或外地死亡的病例,由乡镇、村卫生室医生入户调查后,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及时上交单位防保科,防保科医生对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后,合格的卡片在填报30天内通过《浙江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管理措施:死因漏报纳入科室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范围,并与科室奖金挂钩。
医院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报告对象:浙江省户籍居民报告责任人:首诊医师报告内容:1.糖尿病2.冠心病急性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冠心病死亡)3.脑卒中发作(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4.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报告方法:本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病例;或经外医院确诊后来本医院就诊,且在本医院尚未报告的上述四种慢性病病例,均需报告。
管理措施:慢性病漏报和卡片填写规范均纳入科室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范围,并与科室奖金挂钩。
死因慢性病报告自查制度及处罚制度1、疾控科人员每月对门诊日志及住院部开展自查,将发现的死亡病例、慢性病病例与已报死亡、慢性病病例进行核对并如实记录报告与漏报情况,并将漏报的慢性病告知责任医生进行补报。
2、社区死因报告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
3、慢性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报告制度,死因和慢性病漏报及卡片填写规范均纳入科室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范围,并与科室奖金挂钩。
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一) 指标要求:初访及时率≧95%(初访时间与医院录入时间之差≦30天为及时)。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8a955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1.png)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慢性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对社会的危害。
本文将从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1. 明确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目标和任务。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应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对社会的危害为目标,明确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2. 制定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具体内容。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应包括慢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随访、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制定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措施。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措施应包括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等方面。
二、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1. 建立慢性病管理工作队伍。
慢性病管理工作队伍应包括慢性病管理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慢性病管理工作流程。
慢性病管理工作流程应包括慢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随访、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实施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应通过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对社会的危害。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 建立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监督机制。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监督机制应包括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制定详细的监督和评估指标。
2. 实施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评估。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评估应包括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效果评估,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对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估。
四、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1. 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高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效果。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c916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8.png)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慢性病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的工作,且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详细介绍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慢性病信息管理制度1.建立慢性病电子病历数据库,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信息,便于医生进行随时查询和调整治疗方案。
2.制定慢性病病历管理规定,明确病历填写的要求和标准,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准确,避免信息缺失和差错。
3.实施个人医疗健康档案管理,定期对患者档案进行更新和补充,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慢性病健康宣传制度1.建立定期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的制度,包括宣传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生活方式的科学调整、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
2.设计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材料,并定期向患者发放,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利用社交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推广,扩大健康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慢性病预防和筛查制度1.建立慢性病预防和筛查制度,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目标。
2.制定慢性病筛查方案,在全面检查基础上,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及时发现和防治慢性病。
3.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潜在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和维护患者健康。
四、慢性病评估和干预制度1.开展慢性病评估工作,制定差异化的评估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建立慢性病干预和管理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干预方案,保证患者治疗方案的执行和效果。
3.持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五、慢性病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流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保障医疗安全。
2.建立患者投诉和建议的反馈机制,定期对投诉和建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改进和解决问题。
3.实施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评估,及时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
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
![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bbed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a.png)
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1、是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础,乡、村级医疗单位是慢性病报告的责任单位,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责任报告人。
2、慢性病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即村卫生室按旬上报、我院按月(季)汇总本级及村级资料上报市疾控中心。
3、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慢性病病人登记薄,发现病人及时登记。
4、慢性病病人发现采取日常门诊、定期集中筛查、体检、上门访问等方式进行。
5、门诊应对所有35岁以上病人实行首诊测量血压制度,测血压率100%;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
6、我院定期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筛查工作。
对发现辖区内的慢性病人及时建档及时纳入系统管理。
7、村卫生室医生每月入户走访,将本地发现慢病病人(含本级诊断、市级医院诊断、外地其他医院确诊后回家休养治疗的所用病人)分类登录慢性病非传染病登记薄。
季辖区人口覆盖率达100%。
8、我院明确专职慢性病诊断医生负责本院对村卫生室转诊的慢性病人的确诊及诊疗方案制定,及时将诊断的慢性病病例分类登录慢性非传染病登记薄,上报市疾控中心。
9、我院于村卫生室建立慢性病报告双向反馈制定,村卫生室每旬将发现的慢性病病人上报乡医院,医院将其诊断的慢性病病人按时按旬反馈给各村卫生室,以便及时建档及时管理。
10、村卫生室建立疑似慢性病病人转诊制定,对其无法确诊的慢性病病人,应转到乡医院进行确诊。
同时填写转诊单和转诊登记薄。
11、医院防保科相关人员搜集乡村医生和本院医生报告病例,填写慢病月报表,于每月25前,报送至市疾控中心。
2017年1月7日浚县中医医院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2017-04-22 20:54 | #2楼1、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是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础,我院是慢性病报告的责任单位,本单位的医务人员是责任报告人。
2、慢性病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即各科室按旬上报、我院按月(季)汇总各科室资料上报县疾控中心。
3、我院及各科建立慢性病病人登记薄,发现病人及时登记。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e2a5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6.png)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栎城卫生院慢病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乡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预防保健组长和医疗服务组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李森副组长:徐华东成员:陶洁田效森徐华丽展启梅田斌吴峰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四、报告内容1、2、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卫生院、各村卫生室确诊新发Ⅱ型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2、漏报调查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给____岁以上的居民测量血压,接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日志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签章,在____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____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
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及时报送区疾病控制中心。
3、疾病防治于每月____日前向区疾病控制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
七、奖惩办法1、对认真学习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报告慢性病,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予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规范慢性病员工的工作管理,确保其健康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慢性病员工,以及需要常规随访和管理的员工。
三、管理措施1. 必须提供医生出具的慢性病证明,并在入职时进行面谈,详细了解员工病情、就医情况和用药情况等。
2023慢性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精简版)
![2023慢性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deb7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f.png)
2023慢性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精简版)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2023年慢性病统计报告的制度,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流程,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效率,为相关部门和决策机构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慢性病统计报告的人员和相关机构。
1. 报告编制1.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含详细的慢性病统计数据,如患病率、死亡率、治疗情况等,并配以相关的图表和解读文字。
1.2 报告周期:报告的周期为每年一次,报告截止时间为当年的12月31日。
1.3 报告编制责任人:由指定的慢性病统计报告编制责任人负责报告的编制工作。
2. 数据收集2.1 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
2.2 数据准确性:收集的数据应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来源可追溯。
2.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统计,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3. 报告审核与公示3.1 报告审核:由慢性病统计报告编制责任人组织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报告公示:报告编制责任人将审核通过的报告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4. 报告存档与管理4.1 报告存档:报告编制责任人将每年的统计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存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查询性。
4.2 报告管理:建立完善的报告管理制度,包括报告的存档、备份和传递等环节,确保报告的长期保存。
5. 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5.1 质量监控:对报告的编制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完整性。
5.2 持续改进:根据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报告的质量和流程,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6. 附则6.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慢性病统计报告编制责任人所有。
6.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2023年的慢性病统计报告。
以上为2023慢性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的精简版本,详细内容请参阅完整版制度文件。
卫生服务站慢病管理制度
![卫生服务站慢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cd27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5.png)
一、总则为加强我站慢病管理,提高慢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慢病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站管辖范围内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三、慢病管理职责1. 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慢病患者的登记、随访、评估、治疗等工作;(2)定期对慢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3)及时向患者提供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用药指导等信息;(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慢病管理工作情况。
2. 医师职责(1)负责慢病患者的诊断、治疗、转诊等工作;(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对慢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4)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随访。
3. 护士职责(1)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2)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随访;(3)负责慢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4)协助医师进行病例报告和统计。
四、慢病管理流程1. 患者登记(1)患者就诊时,由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病情等;(2)对患者进行慢病筛查,确定是否为慢病患者。
2. 随访评估(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随访计划;(2)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3)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医师负责治疗方案的实施,护士负责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护理。
4. 健康教育(1)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2)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慢病防治知识。
五、慢病管理措施1. 加强慢病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医师、护士的业务水平;2. 完善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慢病患者的信息化管理;3.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提高慢病防治水平;4. 加强与社区、家庭、患者的联系,形成多方参与的慢病防治体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我站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等级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等级医院慢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c2c9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7.png)
一、总则为了规范等级医院慢性病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组织1.成立慢性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院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设立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慢性病管理工作。
三、慢性病管理内容1.慢性病登记与报告(1)对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等。
(2)严格执行慢性病报告制度,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慢性病发生、发展和控制情况。
2.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1)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
3.慢性病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慢性病诊疗服务(1)加强慢性病诊疗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2)严格执行慢性病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5.慢性病药物管理(1)加强慢性病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规定。
(2)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四、工作要求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严格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五、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政策规定为准。
慢性病报告管理奖罚制度
![慢性病报告管理奖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0cf42d647d27284b73518f.png)
慢性病报告管理奖罚制度
根据所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经院务小组讨论决定执行以下奖罚制度:
1、2010年月日起实行新的慢性病随访管理制度,慢性病随访对象按:高血压15 元/人/年,糖尿病20 元/人/年进行管理,随访管理率达85%以上;精神病按10 元/人/年,结核病按10 元/人进行管理,随访管理率达100%,由公共卫生科按季进行检查。
2、临床医生在诊疗或随访中新发现一例糖尿病、高血压病例,经公共卫生科核实后奖励 5 元。
3、门诊日志上登记为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若为首诊(指你本人未报告过的病例)的应于次月5日前上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按月进行检查,发现一例漏报扣10 元。
4、门诊医生35周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应达90%以上,由公共卫生科每月检查,未达90%每下降1% 扣10 元。
5、各责任医生请按时填报慢性病随访管理季报表、精神病管理季报表及慢性病管理月报表,(季报表于次季首月5日前上报,月报表于次月5日前上报)报表迟报一次扣10 元。
以上奖罚制度将于2010年月日起实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慢性病管理制度
![医院慢性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ec7b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a.png)
医院慢性病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推动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三、管理标准1.慢性病患者信息管理:a.医院建立完善的慢性病患者信息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b.对每位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并及时更新和调整。
c.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
2.慢性病治疗管理:a.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控制、运动等。
b.设立病区或门诊专属的慢性病管理团队,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患者的日常管理和监测。
c.定期随访患者,评估疗效,记录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慢性病风险管理:a.慢性病患者需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伴随疾病及并发症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b.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监测,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c.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
4.慢性病危急情况处置:a.建立慢性病危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心脑血管急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等情况的处理步骤和工作流程。
b.提供定期的急救培训和技能评估,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应对慢性病危急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考核标准1.慢性病患者信息管理:a.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评估。
2.慢性病治疗管理:a.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b.随访的及时性和随访率。
3.慢性病风险管理:a.风险评估、干预和监测的质量和效果。
b.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提供情况。
4.慢性病危急情况处置:a.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实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管理原则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实行保密制度,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泄露相关患者的秘密。
3、防保科设专人负责全院的慢病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内容
在本院确诊或初次就诊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
(三)报告程序及时限
1、在本院确诊或初次就诊的上述四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首诊医生在院内网上报告,门诊出诊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住院病例按要求确诊后5天完成网络报告。
2、防保科直报人员对上传的慢病报告卡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导出数据并在确诊后7日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报告卡要求
首诊医生要认真填写报告卡,要求项目准确完整,不得有空项、漏项。
(五)考核与奖罚
防保科科对慢病报告卡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制度,纳人综合目标管理。
对在慢病卡报告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将给予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