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之唐宋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部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部分)初唐部分唐诗繁荣的原因:内因(文学自身的因素):1、诗歌传统到汉魏古诗、乐府直到南北朝新体诗的萌芽,中国诗歌已经走过一千多年的历程,各种题材、风格、体式基本都已经出现,有的已经接近成熟;2、南北朝文学的成就对唐诗的繁荣有积极的作用,即唐诗对南北朝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外部:1、社会经济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十分繁荣;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三家并存而且兼取其长,三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3、社会风气与生活方式,唐朝以诗取仕;4、其他因素,党争,贬谪等。
杨炯诗歌成就及其特点:杨炯诗才出众,擅长五律,尤以写边塞战争诗作最为上乘,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风格豪壮。
其他唱和、纪游之作则未脱尽绮艳之风。
四杰的价值与地位:1、具有改革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有明确的审美追求;2、开拓了诗歌视野和题材;3、昂扬的诗歌感情基调;4、对歌行与五律两种体式的探索,也为唐诗在体制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中四士:初唐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五姓七家: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
律诗体制的发展过程:1、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
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诗又名“新体诗”。
2、初唐:唐太宗、唐中宗及武后时期的宫廷文人多身居高位,亲近皇帝。
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主要内容有谏规、应致、颂美、娱乐等。
内容多为台阁文学,主要成就在于发展了声律学,使律诗走向定型。
如上官仪总结六对、八对,虽较繁琐,但对于规范律诗对仗探索其内在规律有一定贡献。
3、文章四友及四杰:四友以杜审言为代表,五、七律诗及排律、绝句创作杰出。
四杰分别在五律和歌行两方面有建树。
4、沈宋:沈宋完善了诗歌音律法则:即“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要求诗歌创作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并得到时人认可。
盛唐部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王维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色彩美、布局美、意境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涵盖了诗、词、曲、赋、文言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主要涵盖了唐代和宋代这两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唐代文学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包括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
杜甫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李白则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和美酒佳人,给人以豪情万丈的感觉。
白居易则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文坛巨擘,他的作品包括了诗、赋、骈文等多种文体,尤以其诗歌作品最为卓越。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人外,唐代还涌现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继承了唐代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代文学强调了实用性和现实主义。
宋代文人以文化的功用为重,注重文学对社会的实际作用。
他们关注社会变迁、人情世故,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宋代文学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表达。
宋代文人追求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
他们以巧妙的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宋代文学兼收并蓄,吸收了前代文学的精华,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诗歌有了新的变革和突破,如陆游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如苏轼的《东坡居士文集》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重点知识整理(大二上)模板
古代汉语(大二上)题型:填空:10题(10分);选择5题(5分);名词解释4选3(5分/题);简答题3选2(10分/题);论述题3选2(15分/题)一、名词解释►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等人。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甚至以丑怪为美,追求新奇,倡导古拙。
►花间词: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其中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以及韦庄等十六位词人的五百首词。
词集产生于西蜀,词的题材内容多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也有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语言艳丽精美,富有宫体诗的气息。
后人因称《花间集》中所收词人为“花间派”词人。
►《花间集》:是西蜀赵崇祚所编的现存第一部文人词集。
收录了唐代温庭筠、皇甫松以及韦庄、牛峤、毛文锡等十六位词人的五百首词,其中以温庭筠为首。
题材大抵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主,语言艳丽精美,是一部带有宫体诗气息的词集,因此受到后代具有正统意识的人们的严厉批评。
《花间集》的出现,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预示宋词繁荣期的即将到来,其中男女爱情题材,既树立了“词为艳科”的樊篱,而集中的题材,则为跳出这一樊篱开启了门缝,他们的婉约风格,确定了词的“行当本色”。
►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白体:所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王禹偁等人。
代表诗人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追求平淡美,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唐宋文学知识点总结
1.钟嵘《诗品》称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2.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陶渊明的田园诗
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人《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
1.田园诗数量最多。
4.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壁”。
1.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2.全书共130篇。
3.创作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毛遂自荐》《屈原贾生列传》
《信陵群窃符救赵》。
2.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法、术、势为一体的法制学说。
二、秦汉文学
类别
作者简介、代表作
内容(特点)
地位、评价
司马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称为“史圣”。
2.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班固并称“班马”。
3.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周文王
研究对象是天、地、人,以人为根本。八卦
诸子百家
《论语》
孔子后人称为“至圣”(儒学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1.记载孔子及少数弟子有关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2.孔子提出“文道一体”的思想。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
品和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唐宋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
1.唐宋诗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广
阔的社会视野、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
-诗的题材多样,有田园诗、山水诗、咏史诗、抒情诗等。
其中,咏
史诗是唐代特有的创作形式,以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代表作有杜
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唐代还出现了律诗,它是一种严格的诗体,有特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
代表作包括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审言的《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
古代文学唐宋史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唐宋史内参梦回大唐1.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思想的宽松活跃,为唐代文学辉煌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
唐代开科取士,士人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南北文化的合流、儒、释、道思想融合,创造、促进了唐代文学发展。
2.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
创作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继承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批判齐梁藻饰的文风,倡导风骨和兴寄思想,创建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附注:“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4.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内容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空明境界、宁静之美} 孟浩然{自然平淡、贴近生活}5..边塞诗派: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诗风悲壮,格调雄浑、粗犷豪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李颀、王之涣王昌龄。
6..李白诗歌的特征:(1).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人格力量(2).想象奇特,变幻莫测(3).雄奇飘逸,兼擅胜扬,各臻极致,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2).蔑视权贵,追求自由(3).揭露现实,抨击时政(4).情绪起伏,充满矛盾7..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1).沉郁顿挫、深沉忧思、感情悲慨(2)语言上汇集众长、兼采百家,对后世的影响: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是受杜甫影响最大的朝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和体裁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里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新诗体,在两宋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作家;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从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也称北曲。
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就是单一制的只曲,它原来就是盛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存有一定的腔格。
它和词相同的地方就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必须押韵;而且平、上、回去三声互叶,不象诗词通常平仄韵无法通押。
其次就是没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调。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在本阳入之外提衬字,象下面两支〈醉酒太平〉:——张可久《金华山中》风流贫最出色,村沙富难交,滚灰泥补砌了旧有砖窑,上开一个教导乞儿市学,缠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着一领半长不长黄麻舱盖,系则一条半联及不断皂环绦,搞一个愁风月训异。
——锺嗣成《失题》前一首就是依照〈醉酒太平〉本调写的,只有八句四十五字。
后一首本阳入还是八句,但每句都提了衬字(提重点的就是衬字),就减至六十五字。
衬字多数用在句首和句子的两个词组之间,用在句子中间的大都就是虚字,用在句首的则十分多样。
存有了正字(即为按照本调该用的字)和衬字的协调,既可以维持这些曲调的腔格,又可以减少语言的生动性,更民主自由有效率地抒发作品的思想内容。
衬字的现象在敦煌曲子词里本已发生,经过宋金时期民间艺人以及散曲、戏曲、说唱文学作家的长期积极探索,终于化解了词调、曲调存有紧固腔格,而语言的抒发必须活泼生动的矛盾,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特别就是民间歌曲以及戏曲、说唱文学的歌词部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中国古代文学史文选重点篇目整理
中编第一册隋唐五代部分诗歌中唐:1,冷静思考,忧时拯世2,创新开拓前期:元结,韦应物,顾况1元结:人民疾苦,朴素简淡,感情真挚舂陵行P1552韦应物:田园山水诗。
郡齐雨中与诸文士燕集P158滁州西涧P159寄李儋元锡赋得暮雨送李胄3顾况后期:大历十才子——相对停滞。
以王维为宗。
格律规整,字句精工。
形式主义诗风1李益诗两首:边塞春夜闻笛P162夜上受降城闻笛P162“韩孟诗派”——奇绝险怪:2孟郊:诗囚,情感浓烈秋怀P164古文运动——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
3韩愈:笔力雄健,新奇。
开“以诗为文”风,对宋诗影响大山石P167听颖师弹琴P1734柳宗元:幽冷奇峭,孤寂简淡登柳州城楼……刺史P17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课外5刘禹锡:竹枝词P183西塞山怀古P184玄都观桃花课外再游玄都观课外“新乐府”运动,现实主义(文坛改革)1元稹:连昌宫词P196离思一首课外遣悲怀课外2白居易:诗经,杜甫.主儒家,三教杂糅井底引银瓶P213大林寺桃花井底引银瓶琵琶行钱塘湖春行3李贺:李昌谷。
意象虚幻荒诞,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语义奇峭。
哀激,晦涩李凭箜篌引P228金铜仙人辞汉歌P233晚唐:艳丽芊绵,洒脱深情1杜牧:咏史,抒情写景题宣州开源寺水阁课外泊秦淮江南春2李商隐:政治,感怀,爱情诗。
宋代西昆派行次西郊作一百韵P244安定城楼P2561/11无题·昨夜星辰课外贾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散文古文运动(转折点):打垮骈文长期统治1王勃:骈文滕王阁序P2722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P2823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P2884韩愈原道P301原毁P308祭十二郎文P336柳子厚墓志铭P3425白居易文一篇与元微之书课外6柳宗元文三篇三戒P366始得西山宴游记P368钴鉧潭西小丘记P370至小丘西小石潭记P72传奇1李朝威:柳毅传P398-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龙女成婚。
古代文学史唐宋复习资料详解
(一)背诵篇目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台阁重臣--普通士人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边塞诗派--高、岑、王、李浪漫诗人--李白中唐:杜甫--深沉强烈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晚唐:内敛、细腻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
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
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边塞诗派;沈宋;李杜;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唐宋文学知识要点
唐宋文学知识要点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称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这一流派成员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也称“高岑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隋朝:薛道恒:被认为是隋朝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吕思道的作品《过去的盐》:他的杰作《参军》;杨苏的代表作《走出国境》初唐诗坛:贞观后期,上官义形成了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大英雄:王勃、杨炯、卢兆麟、罗斌旺。
提倡齐梁的诗风。
歌曲风格:李白、杜甫、陈子昂、爬山幽舟之歌、刘喜一、白头翁一代、张若旭、春江花、月夜盛唐诗坛: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宿建德江》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边疆诗人: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x雀楼》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道路艰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是“沮丧”中唐诗坛:袁杰:强调诗文的“美政治”,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驱,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谷匡,刘长清:芙蓉山的主人在每一场雪中都称自己为“五字长城”。
魏义武:滁州西溪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
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白居易与袁真: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秦中音》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是《新乐府歌》50首、《秦中音》10首,以及感伤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寓言诗:“卖木炭的人”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
《离思五首》其四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张籍:《野老歌》《山头鹿》王健:既有新的乐府,也有古老的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
《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颂》,奇险难思。
韩愈:“岳阳楼,不要让窦思志”,奇怪而危险。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课件
中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一、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
中唐时期出现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诗派。该诗派发展了杜甫“即事名篇”的 优秀传统,大量创作新题乐府诗,反映民间 疾苦,抨击种种弊政,掀起了又一次现实主 义诗歌创作的高潮,元稹、白居易、张籍、 王建等是其杰出代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沈铨期、宋之问 、张若虚
沈铨期和宋之问,声望颇大,他们不仅 使五律的体制完全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 走向规范。
张若虚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 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 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 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 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涌 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 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 峰。
唐诗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岳飞、李清照、陆游
❖ 岳飞所作《满江红》,其真伪尚有争议。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 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 易安居士文集。 ❖ 陆游,自号放翁。其诗歌、词、散文有一定 成就。在南宋比较成功,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二、孟郊、韩愈、贾岛、李贺
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他们 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孟郊所作,多 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 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韩愈的七言古 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影响很大。
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一·<唐>诗歌诗词:诗初唐(618~713):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
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盛唐(713~765):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
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2、高、岑边塞军旅诗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中唐(766~859):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歌诗词:词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元代:一、历史文化背景:1、统治者对汉民族文化的接受;2、经济空前发展(地域、重商)3、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色目、汉、南四等人)4、轻忽科举:八娼九儒十丐二、文学概况元代戏剧繁荣,原因:文学创作活动的生产与消费,市民阶层消费,失意文人生产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元曲审美特点:浅露酣畅,自然直白(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戏剧欣赏:元杂剧一一结构:一本四折如窦娥冤唱词宾白科范发展:话本一一诸宫调一一杂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重点!西厢记:林黛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唐代元稹《莺莺传》(《会真记》)一一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一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始乱终弃、发补过者一一对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报德一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形式上的突破:突破一本四折的通例;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酬韵、赖婚、听琴、闹简(分析戏剧冲突,原文看作品选)、传书赖简、拷红、长亭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P231)元末•高明•琵琶记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改编自南戏《赵贞女》一一琵琶记:赵五娘,蔡伯喈,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三不从”内容,目的:元代文士地位低,同情文土;更好地宣传儒家伦理观念成功之处:剧情分两条线发展;细腻而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五娘吃糠》白朴《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主题变化:止淫奔一一赞淫奔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明代(前中后期):前期一一政治经济:朱元璋独裁,大肆杀戮功臣朱惟庸、蓝玉…,废丞相制,重农抑商,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八股文,剥夺文人“隐”的权利,文字狱(方孝儒)文学概况: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消失,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兴起,高启是明初及整个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水浒传》是该时期通俗文学的最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盛唐诗坛
孟浩然
生平与思想:
• 赴洛求仕(36岁)——应举落第(40岁) ——干谒张相( 45 岁)——荆州入幕 (49岁) • 隐居襄阳鹿门——“为学三十年,闭门 江汉阴” • 心存用世之志而命运不济——“欲渡无 舟楫,端居耻圣明” • 盛世遭遗的隐士、浪子——“不才明主 弃,多病故人疏”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 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 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 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 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 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 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 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诗中有乐感
“喻无声处于天籁” “此时有声胜无声”
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孟诗清幽旷古,朴素纯净;王诗意 象丰富,色彩鲜明,富于空间结构 感。 (2)孟诗 “有我” ;王诗“无我”。 (3)孟诗有一个时间、空间流动的过 程;王诗富于静态感。 (4)语言上,孟浩然朴素;王维工巧、 锤炼。
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李白《赠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的内容:
• 绝对以山水田园诗占优势,田园诗260 多首; • 少数宫体诗; • 边塞诗极少。 苏轼云:“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 而无材料。”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
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
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
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
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
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
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
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
《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其诗的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
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
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
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复习资料(超全的重点)
初唐:一、初唐四杰: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并称,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才高位低,名大官卑。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糜,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糜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二、陈子昂:A: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风雅兴寄与建安风骨相合(既有美刺比兴,又不乏慷慨,注重声律、辞采之美,提倡健康而瑰丽的文字)B:《感遇诗十八首》上承阮籍,下启张九龄;(十五):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C:《登幽州台歌》三、《春江花月夜》:A: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B:“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唐诗杂论》“以孤篇压全唐”C:诗歌意境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1、以月起题,以月结,使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2、予旧题以新意,融诗情、画意与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起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一、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常建、丘为等人。
他们的创作受陶潜、谢灵运的影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多偏重于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上偏于恬静、清淡,在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简答:♥初唐四杰的文学史意义: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出现,是唐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革命的标志,但也不免有很多问题。
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在文学实践上,一方面“长风一振,众萌自偃”,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对旧的宫廷文学进行革命,建立新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时带六朝锦色”,在理念和文学观念上更有矛盾。
卢骆主要负责革除旧弊,使用七言长篇扫荡上官体旧制的五言短篇。
在这之后,王杨才有条件从容地构建新体,建构符合规范的五言近体,这时候一直以来混淆的文体才开始清晰地分离出来,唐代文学是本质真正确立。
♥唐传奇历史地位和影响:传奇即小说,起源较晚,至唐代才形成规模。
唐代小说的创作是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转折意义。
历史地位:1、改变了六朝以来中国小说长期停留于神怪世界,唐传奇靠近现实生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主人公由神变成了人。
2、重要的文人参与传奇的写作,包括韩愈、元稹,创作主题的层次大大提高。
3、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的进展,六朝志怪小说手法单调,而唐传奇在小说结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很出彩。
影响:1、对唐以后的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小说分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条线索,唐传奇对二者皆有影响,如文言小说《聊斋》的志怪,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取材。
2、对戏曲产生很大影响,元杂剧中很多著名作品取材于唐传奇。
♥古文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历史地位?影响:1、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古文运动出现后,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古文成为主导体式。
2、总结了散文的创作经验,奠定了散文的理论基础,而不是空洞的散文说教。
3、在创作实践上,扩大了散文功能和表现范围。
古文运动在六朝古文的说理、传记散文的基础上又有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等类型几乎把古文的功能和范围扩大到文学所能表现的所有领域。
当世影响:影响当世的文体“以文为诗”、“以文为戏”。
后世影响:影响了明代的唐宋派,再远之到清代的桐城派。
桐城派被看成是古典文学的总结,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反对对象,由此可以知道古文运动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深刻影响,古文成为一种普遍形态。
♥唐代前期宫廷文学特征及演变?文学特征:宫廷文学的主要内容有:以帝王为中心的应制奉和的作品;群臣宴集;同题赋诗;艳情。
其中,前三种的共同特点是群体性、应酬性,而这也造成唐初文学的两大特点:程式化和类书化。
程式化是指,这些诗歌都有共同的创作程序,先点题,再排比句式、堆砌辞藻,最后写个人感想反映,文学创作变得简单,如小学作文般。
类书化,类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典籍,事居其前,文列于后,讲究音律和对偶。
唐初的诗歌,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却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追求声律辞藻,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
论述:♥陈子昂的文学思想、感遇诗的主要内容、《登幽州台歌》的构思方式?1、文学思想:陈子昂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书》:(1)“文章道弊五百年”。
陈子昂观念中以五百年划界,五百年之前没有坏文章,而自晋宋开始,文章衰颓。
他把建安风骨与齐梁文学分开,而不是传统“正变观”思想对汉魏六朝一并否定,他否定、批判的目标明确而集中。
(2)否定批判的标准,在于“风骨莫传”、“兴寄都绝”。
“风骨”标志建安,“兴寄”标志正史,皆指汉魏六朝。
他认为,汉魏不是变风变雅,而是雅正,雅正就是道。
在他的思想中,雅正的观念扩大,把建安包容期间。
(3)“风骨”“兴寄”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人生理想(时代特征);②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讽喻;③失意人生的忧愤(改变了人们传统对楚辞的看法);④很多对宇宙永恒和人生真谛的思考感悟。
这种思想受到传统儒家学者的琵琶“本非中正之旨”,这恰恰反映了陈子昂对儒家传统思想的革新与改造。
2、感遇诗的主要内容:《感遇》组诗38篇,“感之于心,遇之于目”,非一时一地所作,几乎贯穿整个艺术生命,内容广泛,蕴藉丰富,思考深刻,集中体现了其浓缩一生的对人生、政治、哲学思想观念和感慨。
(1)按题材划分,包括边塞、怀古、咏物、抒怀。
(2)按内容表达划分,有:①功业之志,壮志难酬的慨叹;②抨击时弊,讽刺世俗愚昧;③关注民生疾苦,人生遇合的哲思;④向宇宙永恒的精神遨游。
(3)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贤人失志,以此作为所有思想表现的依据。
指向政治社会的巨人抱负遭遇现实与理想的强烈落差,则由关注社会到诅咒抨击社会,无用后转为超脱。
3、《登幽州台歌》的构思方式:♥盛唐文学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文学繁荣的原因,不外乎内外两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前代艺术经验的积累;强盛时代开明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土壤让其稳定健康发展。
但两点皆太笼统空泛,还有人学视野和社会学分析这两点值得我们探究。
人学视野:对这段时期文学发展起作用的人,是一个复合状态,有这三种不同层面的人:文坛领袖,帝王,文坛创作主体即文人。
一段文学史的形成,领袖人物起关键核心作用。
盛唐时代的文学领袖有两人:张说和张九龄。
他们是唐代历史上的贤相,品德高尚胸怀宽广,能容纳不同的文学理念,有深厚的文学积累。
主持文坛几十年,有意识的提拔后起之秀。
张说的活动时期是盛唐开端,提拔看重政治人才,而张九龄位于开元后期,着眼于文学人才,他所提拔的优秀文人是盛唐文坛的核心人物了。
他们的活动造就了盛唐文学的人才储备。
唐玄宗作为盛唐帝王,早年英明,雄心壮志,极具政治才能。
他既发扬了太宗的才能,又强化了武则天时代从下层选拔人才的门路。
在文学观念上他强调“本”,反对浮华文风,命令禁止宫廷王府的游宴活动,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人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彻底根除了宫廷文学的流弊。
玄宗本人的文学创作及素养更值得我们关注,他对文学、音乐、戏剧都有很深的造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还与盛唐文人有直接交往,帝王的引导与示范的影响力在这种交往中不断通过文学趣味的提升作用与反作用。
文人在这一时期思想境界空前提高,胸怀空前扩大,艺术修养大大提升。
文坛创作主体观念的形成有以下三个方面:1、强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
几乎所有文人竞相汇聚都城,这种动态非常重要。
2、社会空前稳定富庶,形成浓厚文化氛围。
3、通达的观念,一方面积极追求功业,另一方面胸怀开豁观念通达,不同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
这时的文学内质表现出群体性,而非个人性。
社会学分析:文学创作发挥社交功能和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
社会化程度越高,盛唐文学越繁荣。
社交功能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盛唐文人的社交大多数体现在日常应景的活动中间,这些活动形成了文学作品,作品诞生后发挥社交功能,成为交往的纽带。
盛唐文学同样具有宫廷文学的特点,但二者有明显区别:盛唐文学改变了宫廷文学的美学标准和价值观念;真正地走向社会,不拘于宫廷的小范围,形成空前大规模。
盛唐文学题材上与宫廷文学无大不同,投赠、干谒、送别、酬唱、同体赋咏,但却能早就千古名篇。
如干谒诗气象意象不落俗套,趋于上佳,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为代表;送别也完全消解了城市束缚,体现出真挚的情感,真切自然,如李白的《赠汪伦》以潭水喻深情,高适《别董大》更显豪情;游宴诗展现了文人的风貌,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社会背景:边塞背景:“大事边功”是当时重要的国策,边塞题材实际就是战争题材。
盛唐本质上是一个尚武的时代,文官不及武官晋级速度快,于是文人产生科场失意转向战场的价值导向。
但并不止写血腥战争,更多写雄奇粗犷壮美的异域风光,边塞纯粹成为文学创作的背景。
山水田园背景:盛唐文人生活的富裕化、终南捷径观念的影响、通达的人生观念,是山水田园文学走向繁荣的原因。
与传统山水诗又不同:把山水和田园两者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积极的隐逸趣尚;全身心投入山水田园,心态轻松。
行旅背景:交通不利往来耗时,优秀作品产生于贬谪漫游的过程中。
群体性漫游也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成为盛唐文学繁荣的重要背景和独特环境。
盛唐文学的意境美?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主客体、心和物、情和景是两大要素,而这两方面的大规模融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意境美成为标志性的审美形态是从盛唐开始的。
意境美的思想源头是佛教。
1、中国诗歌早期大多抒情,是“诗言志”,相对而言写景的作品的出现要晚很多,《诗经》《楚辞》的本质都是抒情,真正对景物进行审美关照的起自魏晋,玄学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他们讨论“言意之辩”,认为“言不尽意”,于是通过《周易》的象给人们启示,重视象的意识在文学、绘画等诸多艺术理论中展开应用。
2、魏晋南北朝之后,山水画和山水诗迅速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象”取得了和情同等重要的地位,谢灵运的作品是山水诗的典范,情景理三者是统一的。
六朝文学兴起时,意境美发展已达到一个重要阶段,心和物是相互对应的。
但又有弱点:(1)、情景分离,前半部分纯粹写景,后半部分单独抒情,达不到交融合一。
(2)、写景琐碎,对所写景物不加选择与提炼,散乱堆积毫无头绪。
3、唐初刘希夷、张若虚的创作致力于营造意境美,但毕竟属于个别情形,不能称之为文学现象。
直至盛唐,主客体间界限消解,完全融为一体,这才是意境美发展历程中最高成就的体现。
4、三种建构方式:(1)绘画的色彩构图和整体的情境、氛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的《终南望余雪》;(2)情思的纯化和景境的提炼,如王绩《在京思故园思乡人问》。
(3)多重意蕴的融积和丰厚韵味的追求。
“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张旭《桃花溪》。
♥词为艳科观念和花间词派的关系?花间词派诗人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
言情不离伤春离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
中心是男女情爱。
与这种情调相适应,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他的词词藻华丽,色彩浓艳,“香而软”,女性之美、男女之情成为主要内容。
他树起“诗庄词媚”的界碑,香艳词风开创了花间词派,为后人重要的词学观念“词为艳科”奠定了基础,认为词的功能在于“用助妖娆之态”,为词的发展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定位。
“词为艳科”观念的产生以《花间词集•序》为标志,把词冠名“艳”的特点作为一门学科确定下来。
诗词中描写“艳”,即女子之色、男女之情,中国文学很早就有此类传统。
到了宋代,“词为艳科”观念被北宋人普遍接受,并且更为理性又更为自觉地把词放在娱乐地位上,完成诗词的分工,对词的功能和作用更为明晰。
♥元和时代的文学革新的内涵与倾向?内涵:1、实用化。
强调文学应为政治服务,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联系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