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难点辨析: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

合集下载

2019年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019年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019年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
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年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
(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考研政治高频知识点问答

考研政治高频知识点问答

●问题:近代中国先出现的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解析:近代中国诞生的第一个新阶级是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中。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最早诞生于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即民族资产阶级,时间约为19世纪60至70年代。

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

●问题:关于中国人民在1840年到1919年反抗外来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为什么不是经济技术落后,而是社会制度腐败呢?根本原因不是应该从经济入手分析吗?社会制度是上层建筑。

解析: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侮过中国,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总是以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问题:为什么说按劳分配的“劳”是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解析: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即局部劳动)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都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使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即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如果企业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这一转化就不能实现。

●问题:如何理解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解析:比如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所有制),我国的土地的所有权可以是国家所有权(比如城市的企业用地、房屋用地等),也可以是集体所有权,比如农村的土地。

●问题:为什么说“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是错误的?解析: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并不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为了发展生产力,适应不同的生产力的水平,可以利用计划或市场的方式,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考研政治-两道题拿下-劳动与劳动力-这个考点

考研政治-两道题拿下-劳动与劳动力-这个考点

考研政治:两道题拿下”劳动与劳动力”这个考点
考研政治:两道题拿下”劳动与劳动力”这个考点,更多考研报考指南、考研备考经验、考研历真题及答案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研复习已经揭开帷幕,考生在复习政治的过程中不乏对一些术语尤其是一些易混概念理解不清。

考研政治教师建议考生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着重理解其不同,以“劳动与劳动力”为例,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两道题理解:
1.【单选题】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解析】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A项错误。

工人劳动实际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是商品。

因此,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实是一种假象,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

《考研政治高分突破》第2部分第2章仿真题

《考研政治高分突破》第2部分第2章仿真题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是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机制的统称,其中价格机制起着直接的作用,因而是市场
机制的核心。 6 D【解题分析】考查对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掌握。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它是简单商品经济其他矛盾的根源。A、B、C都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 题 1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 的关系中,ACD三项是对三者关系正确的表述,一般的都比较熟悉。难点是B和E两个选项。B选项“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 价值之中”可能有的人不理解,实际上这句话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一个意思,都是说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根本没 有人去交换,当然不可能有交换价值和价值,所以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E选项“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基础和前 提”是不正确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和前提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不会有价值,但是使用价值
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商品的价值量
也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因而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每件)商 品的价值量减小。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所以,应选择A。本知识点是本章乃至本 学科的一个重点问题,可变换各种角度出选择题或辨析题。 5 B【解题分析】考查对价格机制的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查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必须弄清,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生产的使用价值
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发生什么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而劳 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每件)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 越小。但是,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不管劳动生产率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所以,备选答 案中的B、C、E是正确的,而A、D是错误的。本题内容也可以以辨析题的形式命题。 4 CD【解题分析】考查对货币产 生过程出现的四种价值形式的理解。本题是一道有相当难度的问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商品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考研政治难点辨析: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

考研政治难点辨析: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

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是让很多考生疑惑的问题,因为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相似,如果不加以仔细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首先,我们看看他们的区别。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具体劳动的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是这种劳动能力的支出和耗费,也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

简单的来讲,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所使用这种能力。

其次,区别他们有何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各种形式的招聘)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劳动要当做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已经独立存在,但是在市场发生买卖关系时(被聘用),工人还没有开始为资本家做工,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这时并不存在,所以工人并不能出卖并不存在的东西,资本家也不会买。

第二,劳动力形成价值的实体和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从价值的定义可以知道)因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等于说:劳动是凝结在劳动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语反复。

第三,如果说劳动的是商品,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因为价值规律是要求等价交换,而在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中,由于劳动没有价值,资本家要付出货币来购买劳动力,是不等价交换。

所以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

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方面,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一旦采取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似乎工人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有报酬,其实,早整个劳动过程中,工人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工资的价值,还创造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这就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

政治劳动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劳动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劳动的知识点总结政治劳动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

政治劳动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政治劳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

了解政治劳动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参与政治活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一、政治劳动的概念政治劳动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劳动活动,包括了政治理论、政治组织、政治宣传、政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政治劳动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实际工作。

政治劳动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政治劳动的内容和形式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指对于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探讨。

政治理论是政治劳动的基础,它对于指导政治实践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指政治团体、政党、政府机构等通过组织和协调人们的政治活动,实现政治目标的方式。

政治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为社会的政治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3. 政治宣传政治宣传是指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品等各种方式对于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和政治政策进行宣传和普及。

政治宣传是政治劳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政治管理政治管理是指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

政治管理包括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是政治劳动的具体实践。

5.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政治劳动的基础和动力。

三、政治劳动的重要性与作用政治劳动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治劳动既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治劳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的进步政治劳动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摘要劳动者是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劳动力是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消耗劳动力的过程。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力;劳动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这三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在要求。

认清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对于驳斥企图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种种错误观点,澄清劳动价值论问题上的种种模糊认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劳动者是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三者有着不同的规定,三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三者有着不同的内涵,三者也有着不同的外延。

然而,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的,为了说明其中的一个概念,不得不动用另外两个概念。

这不能被看成是循环论证或同义反复。

把劳动者定义为人就可以与那种把劳动者等同于物的错误观点区分开来。

然而,对劳动者这个概念究竟如何定义,理论界似乎并不统一。

现行的教科书给我们的规定是:“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

”作为对劳动者的规定,这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了。

另一本教材则这样规定:“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生产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这两个说法虽然大同小异,但区别还是存在的。

前者把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来看待,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合乎实际,有待进一步研究,事实上严格地说,居于生产力要素中的应该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者。

后者加上了“从事生产实践”的限定。

按照后者的说法,前者是不能作为劳动者的,因为他只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虽然作为“生产力要素中的”一个要素,但他可能没有从事生产实践。

在这两个关于劳动者的定义中,前者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混淆了劳动者与劳动力的区别,后者是狭义上的劳动者,只涉及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排除了从事非物质生产的人。

高二政治劳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劳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劳动知识点归纳总结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在高二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劳动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对高二政治课程中劳动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劳动使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提高生产力和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能力。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二、劳动的分类和特点1. 劳动的分类:劳动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形式。

体力劳动是指通过人体的体力努力来完成的劳动,如农民、工人等;脑力劳动则是指通过人的智力劳动来完成的劳动,如科学家、教师等。

2. 劳动的特点:劳动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劳动是社会性的,需要通过合作与协作完成;劳动是创造性的,可以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和创新;劳动是历史性的,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三、劳动的组织和管理形式1. 劳动的组织形式:劳动可以通过集体劳动和个体劳动两种形式来组织。

集体劳动是指由多个人合作完成的劳动,如工厂生产线的劳动;个体劳动则是指个人独立完成的劳动,如手工艺品的制作。

2. 劳动的管理形式:劳动可以通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管理形式进行管理。

计划经济是指由国家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统一调控的管理形式,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管理;市场经济则是指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引导和管理劳动,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管理。

四、劳动权益保障与劳动法律1. 劳动权益保障:劳动权益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利益,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条件、休假和社会保险等。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劳动法律:劳动法律是对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和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定和保障的法律。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以及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换。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使用期限,并且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使用效果。

3. 劳动力商品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他认为其他一切物品都是通过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主要通过劳动力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平均水平下所需要的时间来创造一定数量产品。

4.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报酬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对工人进行剥削获取利润。

5. 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换的商品,并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交换,雇佣者购买到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

6.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存在,在劳动力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雇佣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取利润。

而工人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7.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更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揭示。

考研政治模拟

考研政治模拟

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 ~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

下面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主张“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的观点,属于A. 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 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2 .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 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

这就是说A. 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B.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C.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D. 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3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这包括社会总产品的()A. 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B. 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C. 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D.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4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问题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5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 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6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A.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B.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 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7 .孙中山说:“ 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 .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 .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8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上海机器工会B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 .武汉工会D .长沙工会9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 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07劳动者(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07劳动者(含解析)

考点07 劳动者(一)劳动和劳动者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2.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3.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光荣属于劳动者。

(二)就业问题1.千方百计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⑤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⑥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1)国家(政府):①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改善劳动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

高中政治劳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劳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劳动知识点总结1.劳动的含义与作用-劳动是人们通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力量,创造和改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劳动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2.劳动的分类-体力劳动:依靠人的肌肉力量进行的劳动,如搬运、挖掘等。

-脑力劳动:依靠人的智力进行的劳动,如设计、研究等。

-精神劳动:依靠人的精神活动进行的劳动,如教育、医疗等。

-手工劳动:主要依靠人的手工技能进行的劳动,如木工、铁匠等。

-机械劳动:依靠机器设备进行的劳动,如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

3.劳动的价值和分配-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报酬:劳动者通过参与社会劳动所得到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由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所决定。

4.劳动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

-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多次变革,如从原始公有制到奴隶制、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5.劳动法律与权益保护-劳动合同:雇佣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最低工资制度: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

-工时制度:规定劳动者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为劳动者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

6.劳动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产品数量,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技术创新: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分工与合作:分工使得不同人才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7.劳动教育与劳动精神-劳动教育:通过参与实际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07 劳动者 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07 劳动者 含解析

(一)劳动和劳动者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2.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3.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光荣属于劳动者。

(二)就业问题1.千方百计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⑤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⑥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1)国家(政府):①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改善劳动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是让很多考生疑惑的问题,因为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相似,如果不加以仔细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首先,我们看看他们的区别。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具体劳动的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是这种劳动能力的支出和耗费,也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

简单的来讲,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所使用这种能力。

其次,区别他们有何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各种形式的招聘)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劳动要当做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已经独立存在,但是在市场发生买卖关系时(被聘用),工人还没有开始为资本家做工,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这时并不存在,所以工人并不能出卖并不存在的东西
,资本家也不会买。

第二,劳动力形成价值的实体和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从价值的定义可以知道)因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等于说:劳动是凝结在劳动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语反复。

第三,如果说劳动的是商品,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因为价值规律是要求等价交换,而在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中,由于劳动没有价值,资本家要付出货币来购买劳动力,是不等价交换。

所以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

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方面,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一旦采取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似乎工人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有报酬,其实,早整个劳动过程中,工人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工资的价值,还创造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这就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