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城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通过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大学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
通过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大学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专题研究|通过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大学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文/刘晗茵摘要:随着我国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全国各地也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由此大学城应需而生。
通过近些年各地大学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城建设发展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本文将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来探析大学城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城矛盾分析法发展大学是一座城市高等教育的标志,但是我国目前许多高校建校时间都比较早,学校校区的大小和硬件设施都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求,为了解决高校早中心城区布局过紧的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各个地区的高校纷纷整合资源扩建校区或者建设新校区,大学城也就渐渐成型。
随着2000年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廊坊市东方大学城的交付使用,我国各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已经将近一百多座。
一、大学城建设发展的优点(一)大学城的建设解决了高校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大学城都是有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用地面积充足,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大学城内各个高校的面积基本均在1000亩以上。
有宽阔的校区作为支撑,学校的教学楼、寝室楼等建筑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所需设备,这也解决了老校区因为校舍陈旧无法进行设备更新的问题。
(二)大学城的建设带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学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校招生的需要,大学城将会聚集大量的学生,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1]。
花溪大学城目前已以容纳师生将近二十万,且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员。
学生的到来为贵阳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贵州交通业的发展。
(三)大学城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的文化和创新发展大学城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教育空间,学校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更多的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 校 区建设 的另 一个 主要 原因是 地方 政府 力量 的推动 。西 色的施 工单 位和 材料 供应 商 。 按照规 定 , 乎每个 项 目 要进行 几 都 安未央 区地方政府 规划把 西安多所 大学 的新校区集 中在一块 , 建 招投标 , 还要 与数 十家 单位 接触谈 判 , 这样 很有 可能产生各 种有 设成 北郊大 学城或 者北 郊 高校 园区 。这样做 既可 实现各 高校 基 损干 部廉洁 自律 规 定的 问题 。假如 在新 校区建 设 中发 生违 法违 础 设施 的共建和共享 , 能在大规模 的大学 城建设 中给 未央政府 纪或腐败 问题 , 又 则会从 根本 上危害 工程 建设 , 害学校 的利益 , 损 造 带 来很 多外部效益 , 如 : 动 了草滩镇 的 内需、 例 拉 给当地 提供 了很 成 资金流 失 , 学校 和广 大 教职工 带来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 给
并提 出了操 作性较 强 的政 策建议 .
关键词
高校
基本建设
基建管理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9(090-4 —1 10 —5220)92 60 等 。要 完成 这个 工程 , 就要动 用数 十支工程 队 , 数千 人在 工地上
中 图分类号 : 6 7 G 4
一
、
高校 新校 区建设 的动 因
展 空 问上看 , 都具 有重 要 的历史 意义 。 新校 区的建 设如何 , 质量 、 由于新校 区建设 时间紧 , , 因此 设计方案 跟不上施 工需要 , 有 安全和 进度 如何 , 将直 接关 系到学 校将来在 学术 、 研等方 面 的 科
的设计与 实际严 重脱 离 , 在施 工过程 中才发现 有严重 问题需要再 发 展 。 新校 区建设 中要 把握好 整体 与单体 的关系 , 了保 证新 在 为 重 新改动 , 导致很 多不按规范程 序操作 带来 的工 程质量 不保证等 校 区建 设又好 又快 , 须严格 按照政 策规 定的程序 来 。 必 同时既要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改进路径
4中国高校科技2011・12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水平大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较为明显改善,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
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
这些问题和困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高水平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乃至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1.1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攀比和趋同办学定位是一所大学发展方向的根本判断,是一所大学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也是一所大学顶层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一般而言,其主要包括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规模定位、学科定位、特色定位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分层、分类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一背景之下,高等学校是否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综观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可以发现不少高校在办学目标定位的选择上存在一些误区。
这主要体现为:办学目标定位空泛、不明确,既没有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趋势和要求,也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同时对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平大学的目标定位,“然而,究竟如何体现各自的区域特色,进而解决特色学科选择与培育、当地人才培养、稳定优化师资队伍、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问题,似乎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
在办学类型和层次上,存在盲目的攀比现象,不根据当地社会需要及自身条件,一味地追求“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导致办学模式趋同,形成千校一面的状况,缺乏个性与特色。
在办学规模和学科发展上,盲目“贪”大、“求”全,从而造成师资紧缺、校舍紧张、设备不足、图书资料缺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高校校园基本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校园基本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开始建造新校区,基本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成为了重点。
笔者根据在高校多年基建工程管理工作实践,分析了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在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园;基本建设;管理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的加快,高校现有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已远远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投入的大量资金。
在新形势下,如何高效率的对新建工程进行管理,如何把正确的管理办法很好的使用在基建工程中,已经成为摆在每个高校基建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因此作者结合多年基建工程管理实践,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1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近几年来,高校基建规模在逐步扩大,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使得高校基建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不少问题主要源自高校对基建工作认识上的偏差、管理上的不规范等。
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1.1 对基建计划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国家为加强对基本建设的宏观控制,对各单位基建年度计划都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经批准的年度计划要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变更计划的,应重新申报审批。
有的高校对基建年度计划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有的因资金不到位、建设场地无法及时清场或前期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等原因;也有的因项目需提前完成、提高了工程标准等原因造成超计划投资等等诸多现象。
1.2 法规意识淡薄我国目前基本建设方面的法规比较健全,从项目立项、设计及其变更、概算、预算、开工前各种许可证的办理、招投标、开工条件,到施工、监理、签证变更、工程结算、结算审计、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入账、基建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高校基建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这些法规都是熟知的,但由于某些管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遇到一些客观原因而违反法规。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作者:司林波刘天伟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02期摘要:我国大学城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大学城的建设因基础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建设模式。
基于对大学城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可知,大学城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建设盲目性、投资主体较窄、监控不到位、规划不合理、定位不清晰等,对此应加强大学城建设的规划,回归本真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
关键词:大学城;建设模式;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115-04大学城是一种高等教育现象,是指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1],被称作“大学城(CollegeTown)”。
概括地说大学城就是“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
本文对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现状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
传统的大学布局规模较小、校园分散、设施配备落后,高等教育发展“小而全”体制造成的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逐渐明显。
适应高校扩展和资源集约需求的大学城建设应运而生。
廊坊东方大学城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在2000年8月正式“开城”,首批7所大学的近万名学生入驻。
自此,我国的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到了50多座。
我国大学城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工业发达地区等。
建设规模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是大学城建设的特点,比如广州大学城占地4 000多公顷,投资多达300亿元[1]。
大学城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
新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与施工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2 4 0 ・
工 程科 技
新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与施工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何 家 斌
( 鸡西市市容环境卫 生管理局项 目办, 黑龙江 鸡 西 1 5 8 1 0 0 ) 摘 要: 本文抽样 实地调研 了东北三省新建校 固的 1 0所 高校 , 针对新 建大学校 园建 筑设计 与施工 中现存 的一些 问题进行 了归纳分 析, 并提 出了对策措施。主要 内容 包括设计问题、 施工组织问题 、 招标 问题 、 验收 问题 、 资金 问题 、 安全 问题 、 重外观轻功能 、 缺 少有前瞻性 的视 角。笔者拟通过本 文的研究 , 能够对其他新 建大学校 园提供 一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 新建 ; 大 学校 园 ; 对 策
3 . 4验 收 问题 1 研 究 背 景 随着高等 教育 招生规模的扩大 和校 基本教 学条件的增 长需 从调研情况来 看 ,很 多新建大学校 园虽然存 在诸 多的质量 问 求, 很多大学 的发展 受到原校 硬件建设局 限性 的限制 , 为此选 择 题 , 但是这些质 量问题最终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得 以N* J l “ 解 决” 。 了迁校 。 如何新建一所现代化 的大学校阔? 笔者据此 日标 , 抽样实地 存施 丁质量监督 与验 收方面 , 要建立第 三方工作 体制 , 聘请 々业 化 调研 了东北三省新建校 园的 1 O所高校 ,针对 新建 大学校园建筑设 组织进行第三方管理 , 有利于质量 监控工作水平的提高。 计 与施 l T 中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 了归纳分析 ,并提 出了对策措施 。 3 . 5资 金 问题 笔者拟通过本文的研究 , 能够对其他新建大学校同提供一些指 导和 些高校 , 盲 目的追求校 园建 没规模 “ 大” , 忽视 自身资金 储备 借鉴。 和财务 收支基本 状况 , 造成校园建 设负债 累累 , 影响学校 的教育投 2新 建大 学 校 园的 发 展 趋 势 入和健康发展。 2 0世纪末至今 , 伴 随着我 国高等 教育 高速发展 的脚步 , 旧l ^ 】 高 高校应该 积极 响应教育部要求 , 在 高校 中设置 总会计 师 , 全局 校掀 起了一场空前 的新校区建设高潮 。 新建 大学校同具有 如下 的趋 审视整个学校的资金运作情况 ,做好 风险评估 工作 和预算 工作 , 量 势: 身定制新校 建设规划 , 避免陷入资金 问题 。 3 . 6安全 问题 第 一, 多在郊 区。 因为市 I 艾建成成本较高 , 冈此更多的高校选择 在郊区选址建设新校区 。 据调查 , 在 新建大学校 园 中, 初期建 设阶段 内经 常发 生威 胁一 第二 , 大学逐渐集 中 , 有大学城 的结集化发展趋 势。 大学城具有 线施T 二 r 人健康 、 生命安全 的施工 安全问题 ; 在校园投入 使用后进 教育资源 、 基础建设 和配套 市场资源共享 的优势 , 越来越 被地方政 人后期 1 二 程 施工阶段容易发生 威胁师生财产 、生命安全 的治安事 府重视 , 因此在政策上引导新建大学校 冈向大学城 的规模方 向上 发 件 ; 在施工材料使用方面 , 安 全环保性 能不 达标 , 造成长期 的影 响师 展。 尘身体健康的安全隐患。 3新 建 大 学校 园现 存 问题 与 对 策 分 析 对此 , 应 该在不 同的施_ T阶段 有针对性 的开展风 险预案 , 初期 3 . 1 设 计 问 题 施 下注重施一 安全教育和安 全风 险排 查 ; 投 入使用后 的后期施工 阶 通过调研 发现 , 很多新建 大学校园的规 划设计是 采用招标 外包 段加 强安保 _ r 作, 保障校 同治安 的稳 定性 ; 对施丁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 强监控 和 的方式。虽然 , 从设 计规 划的角度来看 , 设计方很专业 , 但 是往 往校 验收 , 保证安全环保质量 。 总之 , 采 用一切办法 力求将可预见的风险 园实际建成投入使用后发现存在诸多不足 , 甚至留下了不可挽 回的 降低到最低 。 已成事实的遗憾 。 3 . 7重外观轻功能 如何更好的规划设计一所新建大学校 尉? 笔 者认为应该有如 下 没有 任何 一所新建 大学校园不是雄伟壮丽 , 在单体建筑设 计上 的必 要 环 节 : 卡 ¨ 整体布局 设计上外观设计费尽心机 。但是 , 在 功能 性设计方面还 第一 , 取外 。 应该组织各相关部 门剑国内 、 甚 至周外知名大学进 存 在 …些 不 足 。 行实地走访调研 , 从校园各建筑单体设计方 面获取一些兄弟院校的 高校校园建筑 t程设计应本着“ 以人为本 , 可持 续发展” 的设计 经验 。 将兄弟院校的成熟做法 与经验融合到设计规划要求 中交付给 原 则 , 力争建设 成宜教 、 宜学 、 宦居 、 宜行 的人文生态校园 。 除考虑美 设计方 。一所成功的新 建大学校 园不是凭空想象设计h 出来 的, 要博 学思想外 , 更要注重功能 J 的实用性 。 览众家之长 。 3 . 8缺少有前瞻性 的视角 第二 , 问下 。校 园建筑设计不能是一味 的迎合某些校级领导的 有的学校 在新 校 区建 没规划时 , 把土地 全部利用 开发 , 束缚 了 喜好 , 要广 泛调研听取各建筑单体使 用部¨的意 和建 c 义, 科 学合 学 校 未来 的发 展 。 理 的改进设计图纸。 在新建校区规划设计时 ,要川发展 的H } { 光前 瞻性的看 问题 , 为 3 . 2施 工 组织 问题 学校未来发 展留有后续建 设宅 州。预留的土地可 以先安排成 停车 因为大学校园建设项 目庞大 , 此通 常分 段 进行 标 外包 。 场、 驾驶训练场 、 景观公 等 , 避免荒废 。 在施 工中容易产生各标段重复施 C 的问题。例如 , 供暖管路 的地下 参 考 文 献 施1 二 刚刚结束 , 又开始进行通讯 网络的地下施T , 地面挖了填 , 填r [ 1 I 严曙光. 高校新校 区建设研 究『 M】 .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7 .
银川市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探讨及建议论文
银川市大学城发展规划问题的研究及改进措施的探讨Study on Yinchuan City University City DevelopmentPlanning Problem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指导老师:张居平摘要:《教育大词典》将大学城解释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为高等教育提供生存发展的适时的充足的物资与精神资源。
大学城总体特点是:第一,建设模式多样化(有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多元发展型等);第二,大学城空间布局集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带;第三,大学城建设规模大化,占地庞大,耗资惊人。
大学城这一新生物的迅猛发展有于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提高办学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发展现实中大学城建设扩大了区域的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然而现如今大学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思考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必要条件以及对国内外优秀大学城建设案例的思考和借鉴,对银川大学城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希望实现银川大学城对银川乃至宁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资源共享Abstract: "education" will be interpreted as a dictionary of University City: around the University established in the commun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5-10 million, can provid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onvenient accommodation for students. The traffic condition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ly provide enoug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City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first,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pattern (a government dominated society. Leading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Etc); second, university city space layout set,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such a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ird, University City construction scale big, sprawling, too cos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ity this new creature there is in favor of "expanding the supply of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city development".University City Community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has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The lif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cialization.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y town construction expands the area of consumer market,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city development. But now the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University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inking and thinking of cas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university city and the model, propose a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University City of Yinchuan, hope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Yinchuan University City of Yinchuan and Ningxia. Keywords: University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sharing目录第一章:大学城的概述1.1大学城的概念1.2大学城的发展规划建设模式1.3大学城建设的必要性1.4大学城的特性第二章:银川大学城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银川大学城的规划定位1.2银川大学城的规划政策及定位1.3银川大学城现状1.4银川大学城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国内外大学城发展建设优秀案例综合分析1.1日本筑波大学城1.2斯坦福大学城1.3广州大学城1.4国内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实现银川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调整建议1.1大学城的发展趋势1.2宁夏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及其政策支持1.3实现银川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措施第一章、大学城的概述1.1大学城的概念"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
大学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03
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实现大学城内部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提
高整体运行效率。
功能区划分与配套设施建设
01
功能区划分
根据大学城的发展定位和功能需 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如教学区 、科研区、生活区、商业区等。
02
配套设施规划
03
道路交通系统
针对各功能区的需求,规划相应 的配套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 、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
大学城作为文化高地,能够提升区域的文化 品位和形象,增强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 力。
02
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 优化
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土地资源总量与分布
分析大学城所在区域的土地资源总量 、分布特点,包括土地类型、面积、 权属等。
土地资源潜力评估
评估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包括可开 发用地、后备土地资源等,为规划提 供依据。
的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多样性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 术馆等文化设施,提升大学城
文化内涵。
建设体育场馆、游泳池、健 身房等体育设施,满足师生
运动健身需求。
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师生课余生活,促进交流合作
。
商业配套服务完善度提升
01
规划建设购物中心、商业街等商业设施,提供便捷购物服务。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大学城规划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影 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出行方式与结构研究
分析大学城内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结构,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等,为制 定针对性的交通政策提供依据。
道路网络布局优化策略
完善道路等级结构
构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层次 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网络。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规划思考
立 的社 区 。人 口一般 在 5一l 。 为 大 学 生 提 供 良好 的学 习 O万
5 0万左 右 ; 中, 其 目前 已开 发 的及 尚处 建 设 中 的卓 越熙 街
( 一二期 ) 富力城 商业 、 、 龙湖地产项 目商业 , 规模约 2 0万平 8
城、 生态城 、 文明城” 大学城通常指包含几所或 一所规模较 。“
大的大学 、 以从事高等教育及 相关活动 为主的城市社 区。 大 ”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 的影响 , 的大学城经济 圈吸引了人 形成
口集聚和非农产业集 聚 , 形成一 个新城 区 , 并与 主城 区功 能 有机衔接 , 不仅促进 教育 事业 的发展 , 还大 大拓展 了 区域 消
我 国 大 学 城 建 设 的 规 划 思 考
陈 芳
( 四川 大 学建筑 与环 境学 院 , 四川成 都 60 6 ) 10 5
【 要 】 反思我 国大学城建设 问题 , 照 目 新时期 经济社会发 展 需求 , 建设规 划需要研 究的 内 提 按 前 从 容 、 划主导思想等方面进行 了初 步思考。 规
村等于一体 , 使地产 巨头大 大看好 大学城 , 学城 的土地市 大 场价值均迅速飙升。
深圳 、 珠海 以及上海杨浦大学城规划 建设 将高新技 术产
业 的展考 虑在 内 , 的将 大学城 与科技 园 区合 为一 体 , 有 依
托大学城中高校集 中的优势来发展 当地的高新技 术产业 , 带
省、 。 市
划拨方式提供 , 地价 远远低 于市场价格 。20 00年后国内正是
房地产开发热的时期 , 大学城 的建设拉 动了房地产经济 和土
大学城建设弊大于利立论
普谊立论2.0谢谢主席,大家好。
随着中国大学城项目的比比皆是,关于大学城项目讨论也日益增多。
大学城的理念最早来自于西方,大学在长期的合作交流中自发自由形成类似城市的区域,彼此之间潜移默化地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看到西方的经验,中国地方政府争相仿效,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
判断大学城项目的利弊。
(标准我不会想)我方认为,中国大学城项目弊大于利,下面,我方将从大学城建设目的,以及大学城造成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国大学城项目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达到其目的,有利之处没有充分显现。
政府进行大学城的建设规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大学城大学间距离之便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各大学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
然而,各高校资源共享的需要还不够迫切;各高校利益冲突导致资源共享的动力不足;加上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单靠政府强制要求大学资源进行共享,不顾学校的本身意愿和自身发展需求,所达到的效果必然事倍功半。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大学城除了医院地铁等少数公共设施达到了共享,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核心资源共享的路还很长。
再则,大学城项目造成了对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大学城远离市区,等于是把大学生“圈养”起来,使他们与社会发展脱节。
另一方面,造成老师“走教”现象,使身处市区的老师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健康成本均大大提高,也造成了老师上课来去匆匆,集体只教书、不育人的尴尬结果。
另外,由于大学城项目是政府的行政规划,没有了像西方大学成那样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本来各具特色的大学被分配到只具有地理方位概念的区域当中,各个区域的建筑乏味雷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变得索然无味。
最后,大学城项目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大学城项目往往不顾大学实际需要,盲目扩大规模,且有相当部分占用了耕地,土地资源利用并不合理。
由于大学城的建设规模大,不少大学城都负债累累,为了还债,开发商不仅建设了教学楼,也建起了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甚至夜总会,这些娱乐设施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关于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规划思考
我国各地大学城的兴起和建设是很有特色的。 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
时, 也 带动 了区域 经 济 的调 整 和升 级 ; 许 多 省 市甚 至用 “ 大 学城 经 济 圈 ” 来 描 述 其 作用 。 但是, 从 中也 有很 多不 可 忽视 的 问题 。 本 文通 过与 世界 上成 功 的大 学城参 考 , 分析 了我 国 大学城 在 规划 现状 并 提 出建议 和建 设 规划 的措 施 。
建 筑理 论与 设计
关于我 国大学城建设 的规划思考
摘要 : 随着 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的浪潮席卷发达城市 , 并发展到 了较落后地 区, 我国总体上 已进入
城 乡经济 社会 发展 一体 化 新格 局 的重 要 时期 , 作 者根 据 多年 的理 论 与实 践对 大 学城 的发展 进 一 步规 划 思考。
素 质作 出新 贡 献 。 3 . 3与发 展 高新技 术 产 业 紧密结 合 , 实施科 教 兴 国
、
中国大 学城 发展 的阶段
我 国从 1 9 9 9 年 开始 实 行 高等 教 育扩 招 政 策 , 经过 连 续几 年 的扩 招 , 处 于
著 名 的英 国牛津 大学 城和 剑桥 大学 城 , 已经 历 了上百 年 的发展 历史 。 围绕 剑 桥大 学所形 成 的高科 技 产业群 , 让世 界为 之瞩 目。 大 学城 与大 学科 技 园区应
一
3 . 2大 学城在 当前 区域发 展 中应 起 的作 用
当前 , 为完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的首要任务 , 大学城建设要紧紧围
绕 深入 实 施科 教 兴 国 战略 , 为推 进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进 程 作 出新 贡 献 ; 紧 紧 围
关于大学城建设的几个问题
待 深 化认 识 并 努 力 解 决 。
势 ,而 不 是 在 无 意 中削 弱 自己 的 优 势 ,进 而
再 次 与 宝 贵 的 机 遇失 之 交 臂 。
1 大 学城 的 战 略定 位
从 武 汉 地 区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的 地 域 分 布
看 , 要 集 中在 洪 山 区 、 昌 区 , 本 上 被 东 主 武 基
尤 其 是 江 南 地 区 具 有 建 设 大 学 城 的 优 越 条
形 成 武 汉 市 新 的 经 济增 长点 。 目前 , 汉 地 武 区高 等 教 育 产 业 发 展 对 相 关 产 业 的 拉 动 , 主 要 体现在建筑 、 业 、 饮 、 商 餐 园林 方 面 , 其 尤
是 大 学 生 公 寓 和 教 师 公 寓 建 设 , 他 方 面 可 其 以说 才 刚 刚 破 题 。但 从 深 层 次 的 发 展 看 , 高
维普资讯
关 于 大 学 城 建 设 的 几 个 问 题
李 光
武汉 40 7 ) 3 0 9
( 武汉 大 学发展 研 究 院 , 北 湖
摘 要
题
从 战略 定位 、产业 关联 、主要动 力、着力点和 突破 口等 7个方面 ,探讨 了大学城建设的有 关问
大 学城 建 设 问题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4 (0 2 1 —0 7— 2 0 1— 3 8 2 0 ) 1 3 0
关键词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4
2 0世 纪 末 , 国 作 出 了发 展 教 育 产 业 的 我
业 发 展 的集 中度 、 模 效 应 以 及 社 会 经 济 效 规 益 考 虑 ,大 学 城 应 该 是 武 汉 市 的 大 学 城 、 湖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我 国 大 学城 建 设 模 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析 与 思 考
方 莉1 , 陶明法2
(1.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 0 83; 2.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 022 )
摘
要: 大学城的兴起是 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 象, 对 我国高 等教育 的改革 和发展 具有多 重意义。对 具有
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指出各自的发 展方向; 并针 对大学 城的发 展规划问 题, 在发展 观、 投 资体 制、 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 见解。 关键词: 大学城; 模式; 策略
一、 大学城的概念界定
“大学城” 是一 个舶来 品, 最 初在 西方国 家产 生。国外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 剑桥 大学城, 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 日本的 筑波大学城等。大学城在我国的出现既是高校扩招 的产物, 又是迎合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的新举措。目前, 对于大学城的定义, 国内 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更没有规范的定义。 我们认为, 大学城是以政府、 高校和各类民间投资机 构为主体对现有和未来教育资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规律 进行开发、 重组而形成的新 型城区。 是大学和城市的复合体, 兼具 “大学” 和 “ 城市” 的双 重功能。严格意义上的 大学城应该是 以大学为主 体, 以发展高等教育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 功能互补 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 依托于城市的管理和 服务系统, 以研制、 开 发和培育高新 技术产业为主 导, 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科技创新和可持续 发展的一种集教育、 科研、 开发服务、 生产、 居住、 旅 [ 1] 游休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化社区。 但是, 由于我国的大学城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有些所谓的大学城 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 的大学 城, 以高教园区命名或许更为合适。为了研究的需 要, 本文将这类高教园区也作为一种狭义的大学城 来进行论述。
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宇翔侯曼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5期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动因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已明显教育资源匮乏,无论是教师办公、生活住宅,还是学生教师、图书馆以及宿舍都已经特别拥挤,不但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及教师的要求,更无法达到教育部对本科教育评估时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下限标准。
所以合理扩大办学用地对学校发展意义十分深远,这也是新校区建设的动因之一。
新校区建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力量的推动。
西安未央区地方政府规划把西安多所大学的新校区集中在一块,建设成北郊大学城或者北郊高校园区。
这样做既可实现各高校基础设施的共建和共享,又能在大规模的大学城建设中给未央政府带来很多外部效益,例如:拉动了草滩镇的内需、给当地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带动草滩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大学城周边农村的土地商业价值等。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边设计边施工,论证不够由于新校区建设时间紧,因此,设计方案跟不上施工需要,有的设计与实际严重脱离,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有严重问题需要再重新改动,导致很多不按规范程序操作带来的工程质量不保证等恶果。
其次,很多我校新校区选址离咸阳老校区太远,给教职工来回往返造成了诸多不便。
本来据专家考证显示,新老校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才是科学合理的。
可事实上学校两校区之间的距离却有近一个小时,偶尔塞车,耗时更长。
另外,新校区的选址往往在城市郊区,城市基础设施很不到位,天然气、超市、学校等都不配套,结果为了解决教职员工工作学习需要就得自己要进行配套的工程建设,不但加大了校园建设复杂程度,同时也使得建筑工程造价提高,最终得不偿失。
(二)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学生、教师需要紧急入住的情况下,建设施工一味强调进度、速度而忽视了质量,使得新校区的建筑质量极为粗糙,甚至使用才一两年就存在大量诸如房间漏水、裂缝及面砖脱落等问题,在师生员工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大学城建设中的高校治安问题及对策
Vo l.32No .1J an.2011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为满足高校的扩招与合并后对校区扩张的需求,全国各地的大学城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国目前所说的“大学城”,是指在社会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高校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从办学主体分离出来,由社会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是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条件下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开发基地[1]。
大学城的兴建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对高校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治安问题(一)大学城治安任务艰巨,防范力量薄弱从资源经济节约的角度考虑,大学城的选址一般都在地价比较低廉、远离市区中心的地段或郊区。
目前在大学城建设中教工宿舍建设往往滞后,使得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入住校园。
到了晚上和节假日只有保安人员、少数辅导员和值班人员留守校园。
随着大学城的兴建,高校校园呈现出地大、人多、事杂、信息量大等特点,日益复杂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也对高校治安提出了新的挑战,治安任务十分艰巨。
各个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并没有加强校园保安力量,尤其在大学城建设中高校普遍存在保卫机制的建立、人员编制的落实滞后现象。
一些高校安全保卫措施还不够到位,保安或安保人员配备率低,保卫人员素质不高,视频监控安装率低,防范力量十分薄弱。
同时,我国法律上并没有赋予高校保卫部门有相应的执法权力,从而也降低了保卫人员工作的权威性。
(二)学校生源多而复杂,设施欠完备,治安管理压力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学校的生源结构也日趋复杂。
大学城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内统招生、委培生、自费生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知识结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性格爱好。
对校区的建议
对校区的建议
校区的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校园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
以下是我对校区建设的一些建议:
1.更加注重绿化
在校区内增加更多的绿地和花园,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可以通过在教学楼前或办公室外种植一些树木和鲜花,增加室外的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减缓空气污染。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绿化活动中来,一起为校园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2.加强科技应用
在学校内推行智能化系统,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强教学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可以建立智能化设施和信息化平台,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让校园更具有现代化风格。
3.增加公共设施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应该更加注重学校公共设施的建设。
可以增加新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健身房、游泳馆等公共设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学生的乐趣。
4.推广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
5.加强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是学生和老师必须注意的问题。
学校应加强对校区的巡逻和安保力度,让校园更加安全。
可以安装摄像头和报警器,增加学校安全的监管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校区建设的重点是增加绿化,加强科技应用,增加公共设施,推广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安全。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才能让学校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部分城市 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伴 随着人才资源的巨大需求。而大学城是一个庞 大的人才和技术源,为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带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 转换。因此,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资源迫 切需求下,大学城的建设往往能够营运而生,得 到长足发展。
(上接第 1 9 0 页)
均为一级法人,两者为联邦制的横向管理关系,无垂直纵向 隶属关系。管委会的主要职能:一是对国有资产保、增值负责; 二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三对园区发展、管理等重大事 项( 包括资产运作) 决策; 四协调园区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园 区与社会的关系。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园区层面的协调、管 理机构,即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保证资源共享的实现。
因此,大学城的建设中,政府必须成为投资 的主体,保证各项配套设施落实到位。
②大学城的建设必须以政府为领导,在规 划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角 色。
真正建成一个上水平、上规模,市政配套设 施先进、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健全的大学城,必 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和协调,统一规划、统一设 计、统一组织建设,而且政府必须要有较大的资 金投入,保证各项配套设施落实到位,并且承担 市政和公用部分的管理责任。
郭岸柳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事之间本不存在真实的联系,却把它们硬扯在 一起,就是用幻想的主观联系代替客观联系。再 如:“只要你对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 能实现。”个人愿望的实现与否本与飞驰的流星 风马牛不相及,将二者强拉在一起,就是制造了 并不存在的联系,同样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 理。其次,人们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或无视事 物间的固有联系从而否定事物之间的联系。例 如,人类活动与环境状况之间本来是息息相关 的,但是人类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 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 些做法就是无视或漠视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 又如: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世贸组织更需要中国。世贸组织与中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可是,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在中国入世 的道路上故意设置重重阻碍,力图拒中国于世 贸大门之外,显然就是无视中国与世贸组织之 间已形成的长期经济联系,但客观的联系是不 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终究他们没有阻挡住中 国入世的有力步伐。
2.1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问题。 有些城市对于大学城的建设没有与城市的 发展协调起来,缺少必要性和条件,缺乏应有的 规划和论证,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不符合城市的 空间拓展的要求,出现“一窝蜂”的情况,各大 城市竞相上马,有的甚至一个城市在城市的四 个方向规划建设四个大学城。 2.2 大学城规划的问题 首先在规划设计上,部分“大学城”仅仅被 规划和设计成传统大学的复制品或原有大学的 放大,没有意识到要把“大学城”作为大学的特 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试验基地和示 范区来加以规划和设计,规划的理念僵化,缺乏 创新意识。其次在规划管理上,虽然有的“大学 城”有详细的规划,但是在后期的规划管理实施 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用地没有
首先,作为新兴事物,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新尝试。其后是全国各地竞相上马,一时出现神州大地处处“建城”
的 景 象 ,而 且 规 模 面 积 一 个 比 一 个 大 , 再 到 近 期 出 现 对 以 大 学 城 建 设 为 口 号 的“ 圈 地 运 动 ”的 批 判 ,大 学 城 的 建 设 处 在 一 个“ 挫 折 期 ”。在
3.2 大学城规划建设成功的内部要求。 ①大学城建设的成功必须有好的管理制 度。 大学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园区 各高校资源共享,关键在于园区层面一种管理 部门、管理机制的完善。园区层面管理委员 会应由分别代表国有资产主体、投资主体和办 学主体的利益主体组成。管理委员会与各高校
(下转第 2 2 2 页)
2.4 大学城资源共享的问题 我国大学城的区域内外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缺乏。虽然经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学城已 吸纳了一定数量的院校,但其聚集效应还远远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大学之间还是各自为战, 没有形成真正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即使有 些大学城在硬件上勉强实现了共享,但却没有 实现诸如课程、师资等软件上的共享;大学城与 所在城市间交流太少,既不能将很多设施向公 众开放,服务社会,也不能顺利进行科研成果转 化,服务区域经济,建立适宜的产业带,形成产 ——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5 大学城投资模式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园区投资建设中所存 在主要问题是投资主体范围狭窄、政府的主导 性地位与各高校投资主体地位虚化等。各高校 地区仍没有摒除传统“等、靠、要”的思维定势, 没有意识到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投资大、回收 期长的基础性工程,建设资金的缺乏往往是制 约各地大学城建设的突出问题。 2.6 大学城文化氛围缺失的问题 首先,入驻大学城的各高校本身作为一个 文化“容器”,其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导 致各校文化相融难以进行。 其次,大学城的建设中出现“以城为本,大 学为标”的基本理念认识上的误区。它导致大学 城注重培育一个商业中心而非高等教育文化中 心,这样一种标本错位的实践做法,是大学城文 化缺失的又一原因。 最后,在我国的大学城建设中,对于开放的 内涵理解,似乎更多地拘泥于规划建设中所刻 意出来的一种“没有围墙”的标志,而没有真正 领悟或体现大学与社区、与社会间的一种互融 与互动。
目前各地兴建的大学城出现了建设规模超 大化的现象:不仅用地面积比较庞大,投资也较 大。如广州大学城占地多达 4330 公顷,投资多 达300亿元;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面积7000公顷, 相当于目前的 26 个北京大学的面积,投资 50 亿 元。
二、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为了适应 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城市 建设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免不了会犯 错误,大学城的建设在这一背景之下,也难以幸 免。总的来看我国大学城的建设主要出现一下 六个方面的问题:
课文 P49(人教版)有这样一段论述:事物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
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学生对此迷惑不 解:既然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为什么又可以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呢?这不是证明联系可以以人的 意识为转移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 了: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说,联系不以人的意 识为转移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而人们可 以根据事物间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说 明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改变联系的具体方式,建立新的 联系。如果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就否认人们可 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则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其次,人们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其 一,人们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符合客观规 律才具有真实性,才有实现的可能,违背规律、 异想天开的臆造的联系不可能实现;其二,新的 具体联系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这一客观活动才 能成为现实。所以,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 联系,只有符合了客观规律并经过人们的客观 实践活动的联系才成为现实。这就有力地证明 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联系,就其本质而言 仍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按照规划予以实施,造成规划的失效。 2.3 大学城管理机制的问题 一般而言,我国大学城中,各入住学校在教
学、行政上都是各自为政,对于共享共管制度的 考虑较少,造成设施、学科、实验室、图书馆等 建筑重复建设,违背了大学城建设的初衷。而后 勤设施采用社会融资、市场运作,但由于利益回 报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经常出现经营和服 务、管理和育人、质量和数量之间的观念、操作、 决策上的不协调;大学城的文化精神、入住大学 的特色,以及大学城的安全保卫、突发性事件的 应变机制等都需要改进。
1 . 3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学城在空间的布 局呈现密集化的趋势。
据国土资源部进行的一项有关大学城的专 题调查,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中上马大学城的少 则 1 个,最多的达到了 9 个。目前大学城多分 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东部的京津 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
1.4 从用地规模上看,大学城建设规模超大 化。
在制约我国大学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 设资金的问题。
大学城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 政府的直接与间接投入;二是企业和集团投入;三 是私人投入;四是学校自筹投入。对于后三种类 型的投入,投资主体的投资动因都是经济因素, 他们的投资都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很可能 会造成大学城的建设变成“圈地运动”、变成房 地产开发。
-190-
文 化 论 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24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ec.2005
正确认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是高考一个重要考点, 这个考点也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很难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判断材 料是否体现或违背联系客观性原理;另一方面, 对人为事物间的联系为什么没有违背联系的客 观性原理存在疑问。
③大学城的选址必须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 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