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行业知识]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
④手术区10万级
布放5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12
⑤手术区30万级
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避开送风 口正下方) 。
13
2)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
沉降法(平皿暴露法);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时间:Ⅱ类环境15min,Ⅲ、Ⅳ类环境5min;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采样布点数量(如下)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 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
皮肤黏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10CFU/ml,《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A.7.2.2);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 得检出致病菌。
18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19
打开第一个平皿
1
平皿20
打开第二个平皿
1
2 平皿21
打开第三个平皿
1 3
2 平皿22
打开第四个平皿
1
4
3
2 平皿23
打开第五个平皿
1
4
3
2
5
平皿24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5
2
3
4
1
1
4
3
2
5
采样人员进(出)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方置(向打开) 单向的、不交叉的! 25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一监测的原则
(一)普通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不再进行,感染高风险部门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与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监测。
(二)感染高风险部门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消毒供应中心、MECT 室、检验科、老年科等。
二监测项目及结果
(一)空气的消毒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或=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cmz,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方法和报告方式新进展
医院获得性水源性致病微生物有哪些?
细菌Bacteria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嗜肺军团菌 Legiomella Pneumophila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spp 窄食单胞菌属 Stenotrophomonas spp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spp 真菌 Fungi 寄生虫Parasites 小球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parvum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ia 棘阿米巴原虫 Acanthamoeba spp
江西省肿瘤医院微生物室
病 房 电 脑 键 盘 的 细 菌
上海中山医院ICU病房
• 检测方法: 充分振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 ml
接种营养琼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 皿倾注15mL~20mL,35℃±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加种羊 血哥仑比亚琼脂平皿和麦康凯平皿等。
空气采样器法计算:
空气采样器法
空气菌落数 (cfu/m3)
=
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
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 ×1000
报告方式: 0≤计算的数值<1 cfu/m3时,报告为: 空气细菌菌落数 <1 cfu/m3 1 ≤计算的数值≤150 cfu/m3时,报告为: 空气细菌菌落数: 实际计算值 cfu/m3 计算的数值 >150 cfu/m3时,报告为: 空气细菌菌落数>150 cfu/m3 Ⅰ类环境空气细菌 ≤150cfu/m3为消毒合格
≤5
≤5
Ⅲ类
≤10
≤10
Ⅳ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爆发流行时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往返涂 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 子投入10ml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 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3.采样面积:
常规监测时被采面积<100cm2时,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时取100 cm2。爆发流行时采样 不受此限。
4.结果判断:
I、II类区域≤5cfu/cm2 III、IV类区域≤10cfu/cm2
无菌器械监测
1.采样时间:灭菌后存放至有效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 物体表面往返涂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采 样完毕后将棉拭子投入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 立即送检。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院感科
监测的目的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的暴发 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主要内容
一、空气监测 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三、物体表面监测 四、灭菌物品的监测 五、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六、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七、口腔器械卫生学监测 八、注意事项和科室要求
消毒剂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使用中消毒剂。 2.采样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被检样液3ml 注入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3.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l磷酸盐酸冲液或%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5、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及意义讲义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 监测频率:
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 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 9mL中和剂中混匀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监测
监测频率: 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 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 9mL中和剂中混匀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
注意事项: 采样后4h内检测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 量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 检测;
•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测定可用上述方法,也可 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批准的消毒剂浓度纸(卡) 进行监测。
环境分类及卫生标准(老标准)
类 别
范围
空气 Cfu/m
3
物体 表面 Cfu/c
m2
手 Cfu/c
m2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
Ⅱ
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 无菌区、烧伤病房、ICU
≤200
≤5
≤5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Ⅲ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 急疹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应该在什么时间采样?
医院环境监测的意义
医院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 施。监测是评价消毒效果的手段 因而环境卫生监测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真实 的检测结果才能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监测——要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指导性 监测——不应流于形式,不能弄虚作假!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3.3.3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菌落计数≤10 cfu/cm2 外科手消毒:菌落计数≤5cfu/cm2
make a type specimen book
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感染 综合性监测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细菌耐药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 研究医院环境与医院人群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重点是研究医院中各种有 害因素,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对患者、医务人员及社会人群的危害及 预防措施的科学。 ※ 我国医院感染监测是在1988年开始建立序: ①从房间最靠里的点开始布置,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 然后人员撤出。
②收培养皿的顺序相反,从门附近的培养皿开始收关时 采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由内向外放置,高度距地面0.8m-1.5m,采样 时将平皿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时间后(Ⅱ类环境15分钟、Ⅲ、 Ⅳ类环境暴露5分钟。)由外向内盖上平皿,及时送检。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
目录
一、环境卫生监测相关知识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全体人员依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努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而 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行动。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临床科室、消毒 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 ◆检验科承担着疾病诊断、辅助检查、健康检查等日常检验工作。同时,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 有着重要作用,承担院感监测等职能。 ◆从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医院感染管理涉及的消毒灭菌监测、 耐药性分析、感染指标 (白细胞、降钙素原、CRP等)检验等都需要检验科的配合。 ◆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医院感染监测所涉及的许多病原微生物检测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 行,无菌试验则需在洁净实验室进行。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1)空气
监测方法:洁净部门参照GB50333;非洁净部门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 处。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暴露时间重点部门15分钟,普通科室5分钟。
标准:非洁净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房、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使用中的消毒剂:
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标准: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3)物体表面: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标准:I类环境≤5cfu/cm2,2类环境≤5cfu/cm2,3类环境
≤10cfu/cm2 ,4类环境≤10cfu/cm2。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02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结果判断:
常规监测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爆发流行时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采样时间:
1
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往返涂抹,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结果判断: 消毒后的内镜菌落总数≤20 cfu/件消毒剂卫生学监测
采样时间:使用中消毒剂。 采样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被检样液3ml 注入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
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常规监测时被采面积<100cm2时,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时取100 cm2。爆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采样面积:
I、II类区域≤5cfu/cm2 III、IV类区域≤10cfu/cm2
结果判断:
无菌器械监测
01
02
03
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
采样方法:监测 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无菌生理盐水,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一次性无菌采样拭子管从活检口收集,及时送检。内镜活检钳、附件等采样参照无菌器械采样方法。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的布点位置距墙壁1m处,布点的高度距离地面。
4.效果评价 Ⅰ类: 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4(cfu/30min ) II类: 环境为非洁净手术室、骨髓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区、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血液病病区≤4 (cfu/15min) III类: 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4(cfu/5min) Ⅳ类: 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4(cfu/5min)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在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很多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媒介物侵入病人体内,引起感染。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
特别是发生感染流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医院日常需开展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内窥镜、透析水及反渗水等。
各科室采样频次根据细菌室环境卫生监测安排拟定,原则上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安排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1.1 监测方法1.1.1 物理监测法:压力蒸汽灭菌监测(预真空)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0C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入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生物监测法: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2 灭菌方式监测频次1.2.1 每锅每次必做:物理监测(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监测);化学监测(随锅放置化学测试包-内放有指示卡(通常为辅料包)或爬行卡(通常器械包)。
1.2.2 每锅每周:生物监测(随锅放置综合挑战包一内有爬行卡和生物试剂(小长试管))。
1.2.3 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及放置5类爬行卡。
1.2.4 预真空(含口腔科小型预真空):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医院空气质量的监测包括细菌和真菌监测。
常用的方法有空气采样与培养方法和PCR方法。
前者通过采集空气样品后在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目标微生物,后者则通过检测DNA特征序列来定性和定量微生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溶胶检测仪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监测,以评估空气质量。
2.水质监测:医院的自来水、用水和污水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细菌(如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采样后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3.医疗废物监测:医院需要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监测。
分类主要是将医疗废物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例如感染性废物、注射器等。
监测则包括对医疗废物的重量、储存和处理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4.表面清洁监测:医院表面的清洁状况直接关系到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控制。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采用接触传递培养法、稀释涂布法或PCR 等方法对不同表面进行拭子采样,然后在培养基或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或检测。
5.噪音监测:医院中可能存在的噪音源包括机器设备和人声等。
医院需要定期监测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以确保噪音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噪音测量仪器对不同区域的噪音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6.光照监测:医院中的光照水平对于患者的舒适感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医院需要定期监测不同区域的光照水平,以确保光照符合相关标准。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光照度计对不同区域的光照水平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的方法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医疗废物、表面清洁、噪音和光照等方面。
这些监测方法的定期进行,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因此在检测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
如果是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则应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如果是针对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应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在常规检测时,被采样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时,应取全部表面;大于等于100平方厘米时,应取100平方厘米。
而在暴发流行时,则可以根据需要采样,不受此限制。
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使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在被检物体表面放置规格板后,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吐温-80 1g、蛋白胨10g、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配置而成,pH7.2~7.4,121摄氏度压力蒸汽灭菌20分钟)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将XXX折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XXX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使用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方厘米)的平皿,倒入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然后送检。
4、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例如,在层流洁净手术室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XXX应处于湿润状态。
如果处于饱和状态,应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应在接种前将培养皿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应在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修改全文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内镜清洗消毒后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检测方法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5*5cm
步骤(在25c㎡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连续采4个规格板面积)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消毒液的监测
七、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测试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行业知识]
二、物表监测
一类特制
1、各类环境物表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环境 类别
范围
Ⅰ类
洁净手术部 其他洁净场所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 CFU/ cm2
≤5.0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血液病病区、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
Ⅱ类 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烧伤病区等
≤5.0
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
儿室等
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 水洗脱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 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 动采样棉拭子;
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9
一类特制
第一步
50
第二步
一类特制
51
五、消毒液监测
一类特制
2
5
平皿24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一类特制
5
2
3
4
1
1
4
3
2
5
采样人员进(出)方向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置(打开)方向 单向的、不交叉的! 25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监测面积≤30㎡的房间)
26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
27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4、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库存消毒液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 使用中消毒液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
毒液浓度试纸进行检测;
5、消毒液采样方法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①室内面积>30 M2
布放5点(四角及中央), 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 1m处。
②室内面积≤ 30 M2
布放3点(内、中、外对角 线),内、外点应距墙壁 1m处;
1m 1m
1m 1m
15
一类特制
一类特制
16
手臂越过平皿×
皿盖朝上×
√
√
17
供应中心(去污区)等;
≤4.0(5min)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 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
≤4.0(5min)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
一类特制
平均菌落数 洁净用 (cfu/30min*皿) 房等级
34
一类特制
Ⅲ类环境 暴露时间:5min;
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其他普通住院病房及其配 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等;
Ⅳ类环境 暴露时间:5min;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和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 门诊和病区等。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35
一类特制
6、空气监测频度
3
一类特制
2、监测的目的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追溯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3、采样原则
采集样品准确,无污染。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
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
二、空气监测
一类特制
1、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空气监测
33
一类特制
5、空气检测暴露时间
Ⅰ类环境 暴露时间:30min;
1)洁净手术部:中心手术室; 2)其他洁净场所:介入手术室、骨髓移植病房、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等;
Ⅱ类环境 暴露时间:15min;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 儿室、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及检查包装 灭菌区);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3、填写检测申请单
备注采样时间
7
一类特制
4、空气检测方法
1)Ⅰ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洁净手术部)
沉降法(平皿暴露法);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时间为30min;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采样布点数量(如下)
一类特制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 余浩辉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1
一类特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空气监测 三、物表监测 四、手表面监测 五、消毒液监测 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 八、紫外线灯监测
2
一类特制
一、概述
1、监测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 ……
——《医院洁净手术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
8
一类特制
①手术区百级、周边区千级
手术区布放13点,周边区布放8点(每边2点)。
9
一类特制
②手术区千级、周边区万级
手术区布放5点(双对角布点),周边区布放6点 (长边2点,短边1点)。
10
一类特制
③手术区万级、周边区10万级
手术区布放3点(对角布点),周边区布放4点 (每边1点)。
一类特制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监测面积>30㎡的房间)
18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19
一类特制
打开第一个平皿
1
平皿20
一类特制
打开第二个平皿
1
2 平皿21
一类特制
打开第三个平皿
1 3
2 平皿22
打开第四个平皿
1
4
3
一类特制
2 平皿23
打开第五个平皿
1
4
3
111
一类特制
④手术区10万级
布放5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12
一类特制
⑤手术区30万级
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避开送风 口正下方) 。
13
一类特制
2)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检测方法
沉降法(平皿暴露法); 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时间:Ⅱ类环境15min,Ⅲ、Ⅳ类环境5min; 采样前,采样者须戴无菌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消毒; 采样布点数量(如下)
手术区 周边区
空气洁净度级别
手术区
周边区
Ⅰ
0.2
0.4 5(百级) 6(千级)
Ⅱ
0.75
1.5 6(千级) 7(万级)
Ⅲ
2
4
7(万级) 8(10万级)
Ⅳ
6
8.5(30万级)
6
一类特制
2、空气采样时间
1)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
从事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一类特制
2
5
平皿24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一类特制
5
2
3
4
1
1
4
3
2
5
采样人员进(出)方向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置(打开)方向 单向的、不交叉的! 25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监测面积≤30㎡的房间)
26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
27
一类特制
空气监测示意图
(放置平皿的位置)
1m 1m
平皿
28
一类特制
打开第一个平皿
1
平皿
29
一类特制
打开第二个平皿
1 2
平皿
30
打开第三个平皿
1
一类特制
2 3
平皿
31
一类特制
①平皿放置的顺序
3 2 1
②平皿打开的顺序
1 2 3
采样人员进(出)方向 人员走动的顺序是 平皿放置(打开)方向 单向的、不交叉的! 32
一类特制
环境 类别
范围
洁净手术部 Ⅰ类 其他洁净场所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 符合GB 50333 ≤4.0(30min)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血液病病区、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
Ⅱ类 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烧伤病区等 ≤4.0(15min) 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
儿室等;
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 Ⅲ类 住院病区及其配药室(治疗室)、消毒
感染高风险部门应每季度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