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邓稼先于1924年诞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取得博士学位后当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率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钻研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之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钻研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胜利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诱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首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整解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之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写了他的一辈子。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功臣”,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功臣”,请你罗列几条之所以如斯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当即回国”一句中“当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么的思想品质?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辈子的语句是: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钻研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胜利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诱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完整版)邓稼先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邓稼先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练习题与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 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 péng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 死而后___ 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 德高望___ 公而忘___ 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潜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他一直隐姓埋名,感人事迹xiǎn wéi rén zhī①_。

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zhì sǐ bù xiè②。

“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践行了自己许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

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充其量只是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他们胸怀天下、jū gōng jìn cuì③,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忱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kě gēkě qì④_的人生篇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要有分辨谣言的能力,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传播。

B.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C.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说是当今大学者,当之无愧。

D.面对困难,我们应锋芒毕露,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吊古战场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B.《邓稼先》是一篇属文学范畴的传记,作者在文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有虚构。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燕然勒功”是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阅读能力4.【名著阅读】(1)文学名著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完成19—21题。

(共9分)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

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

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

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

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

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

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

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

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

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

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阅读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附答案

阅读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附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

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

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

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

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

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

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

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

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

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汗马功劳:风尘仆仆:2.文中的画线句子是描写,表现了,衬托出。

3. 联系上下文,解读邓稼先说的“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仔细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全文后,你想怎样评价邓稼先呢?【参考答案】1.泛指大的功劳。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

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完成19—21题。

(共9分)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

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

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

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

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

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

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

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

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

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

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邓稼先》基础知识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邓稼先》基础知识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宰割(zǎi)筹划(chóu)鲜为人知(xiān)B.元勋(xūn)颤抖(chàn)锋芒毕露(lòu)C.摄制(shè)诞生(dàn)风悲日曛(xūn)D.彷徨(páng)殷红(yīn)燕然勒功(lè)【答案】C【解析】A项,“鲜”应读“xiǎn”;B项,“露”应读“lù”;D项,“殷”应读“yān”。

2.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断。

A.数学见地物理直觉稳健勇进B.物理直觉数字见地稳健勇进C.数字见地物理直觉勇进稳健D.物理直觉数字见地勇进稳健【答案】D【解析】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同时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如“粗估”参数关联到“物理”,“计算”关系到“数字”,“胆识”需要“勇进”的态度,而“判断”需要“稳健”才不至于出错。

这样搭配,既合乎事理,又合乎习惯。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邓稼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题)

《邓稼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题)

《邓稼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题)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60分)(一)阅读《邓稼先》,完成9-13题。

(16分)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狱先与奥本海默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邓稼先》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练习及答案
⑧瘦削的身材、黑框圆眼镜、西服加领带,面对镜头总是眯着眼微笑的贝聿铭, 既有东方人的温文尔雅,又有西方人的自信从容,他用他强大的精神力征服了世人, 他的长寿正是来源于此。
MING XIAO KE TANG
停不下来的思考 ⑨耄耋之年,本该退休的年纪,贝聿铭却没有停下工作。在贝聿铭 80 岁大寿 的晚会上,他亲手接下了苏州市政府的聘书,担任苏州城市建设的高级顾问,2002 年,贝聿铭正式接受邀请,着手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他的小儿子、著名建筑师贝 礼中对苏州博物馆设计曾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贝聿铭严肃表示:“这个设计要是 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 2006 年,贝聿铭着手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顺利落成。2008 年,91 岁的贝聿铭又 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他顶着高温在中东 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选自《特别文摘》2019 年第 6 期)
MING XIAO KE TANG
10.通读全文,你认为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以及他健康长寿 的原因是什么?(3 分)
喜欢散步,坚持清淡饮食;自信,克制,淡定从容;不断学习思考,思想意识 与时俱进。(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MING XIAO KE TANG
MING XIAO KE TANG
③离乡几十年,贝聿铭依然对儿时的鸡头米念念不忘。生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贝 聿铭,保持着南方人清淡的饮食习惯,这是流在血液里根深蒂固的乡思。虽然身在 异乡无法吃到家乡味,但贝聿铭的夫人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些蔬菜,如四季豆, 在家就可以吃到中餐。食不过饱,少油少盐,即使到了人瑞之年,贝聿铭的体型仍 与年轻时无太大差异。
语文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书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但又kě gē kě qì _的科学家。

(2)毫不夸张地说,邓稼先是学界“jū gōng jìn cuì 死而后已”的kǎi mó 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

B.父亲的众多挚友中,只有他一人是“贫无立锥之地”。

C.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3.(贵阳期末题型)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新的许多巨大贡献。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社会反响良好。

C.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燕然勒功”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为别人作传称“自传”,为自己作传称“他传”。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5.(贵阳南明区期末)名著阅读。

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掉在A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怎吗礼?”A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把四天的工钱给了他。

拉着铺盖刚一出街门,他听见院里破口骂上了。

(1)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不同的女性人物,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C.《骆驼祥子》中的杨太太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曾在杨家拉过包月,然而仅仅待了四天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请写出至少两个原因)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奠.基元勋.孕.育燕.然妇孺.皆知嫣.红挚.友彷徨..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思路解析】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

【答案】diàn,xūn,yùn,yān,rú,yān,zhì,pánghuāng,xiǎn,cuì2、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思路解析】考查文中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答案】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著名学家。

【思路解析】考查课文基本知识和人物。

【答案】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读第1节。

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思路解析】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人物形象。

【答案】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

欣然——很愉快的意思。

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⑤⑥【思路解析】对课文结构的把握,要看懂三个示意图的意思。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
【课标解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学情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来学习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七年级
语文作业纸
编制人: 使用时间:。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附答案阅读张曼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

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着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

我做的,我知道。

”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

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

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

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

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

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

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而最后获表彰的25人中,就有8位西南联大的学生。

除了有能力,这种“肯牺牲”,肯为民族大局淹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不被磨灭的气质吧?1、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魂。

《邓稼先》课后习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4、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精品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A组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āng)说.服(shuō)D.徬徨.(huáng)挚.友(chì)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B 组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邓稼先练习及答案1

邓稼先练习及答案1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背诵.(sòng)邓稼.先(jià)任人宰.割(zǎi)B.选聘.(pì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ān)C.开拓.(tuò)佩.服(pèi)可歌可泣.(qì)D.难堪.(kān)孕.育(yùn)当之无愧.(kuì)答案:B “殷红”的“殷”应读作yān,“鲜为人知”的“鲜”应读作xiǎn。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谣言元勋亡国灭种至死不獬B.彷徨竞能家喻户晓截然不同C.颤抖签名引人注目知人之名D.逝世永恒燕然勒功鞠躬尽瘁答案:D A.獬→懈。

B.竞→竟。

C.名→明。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A.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伟大胜利。

(可以歌唱,可以哭泣)的。

(可以毫无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愧疚地接受荣誉或称号)的战场……(用马皮把尸体C.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带黑的红色)D.至今热血犹殷红..答案:A “可歌可泣”的意思为“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答案:A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0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车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方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说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文革”初期,他所有的研究所(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2.“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两个句子的所表达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
12.此句中用“不要”表示人物的主观心理。

去掉要字,就变成了客观叙述,意思就变了,所以不能去掉。

1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的写,更能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性格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14.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人生道路,是他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因此,如果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这么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