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色彩与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 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 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 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 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 “山”“径”前冠之以数量“千”“万”,对突出人物坚 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
二、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 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 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 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 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 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 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 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 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贾生 唐 ·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 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 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 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 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 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 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 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 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源自文库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情?(6分)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 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 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 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 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 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 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 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 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 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 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 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 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 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 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 行赏析。
②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 而突出中心的。 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解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 绪。下阙实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 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抑扬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 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 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 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 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 出了“闺怨”的主题。
五、观察角度的变化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山远景-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近景-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角度——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动-静,感官:视听嗅触味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 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 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 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 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 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 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 、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 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 遗。 •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 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 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 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 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 生中的诗意美。
竹轩诗兴 张镃
•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 绕如篆文。 • 1)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 析。(4分) 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四、色彩的渲染——
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 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 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 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 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 “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 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 • 【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 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 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 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 告慰。 • 【解析】 • 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 眼前月景,需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 •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虚实结合。 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 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 本诗虚实结合,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之苦。
诗歌表达技巧(3)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抑扬结合 色彩渲染 角度变化
一、虚实结合—— 1、虚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日月照耀金银台”、“霓 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 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 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 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 虚景。
2、实 诗歌中,“实”是指(眼前的)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 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等。 3、虚实关系: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 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增 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 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 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 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 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 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 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c.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设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