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论文]

合集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的问题。

而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渠道。

从六个方面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要求,为社会创造财富。

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建立和谐民主关系,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教师只有怀着十分信赖的感情尊重学生,才能形成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多给以鼓励:没关系,你能行,试一试等。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让学生判断正误。

大部分同学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学生认为是正确的。

这时,我让两种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演示后,得出结论:在等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我表扬了答对的同学,也鼓励了答错的同学:“你很勇敢,虽然你答错了,老师还是谢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讨论的机会!”这些同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错误并掌握了知识。

从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不知不觉中被唤起。

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其首要任务是开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友好而亲密的关系。

二、指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皮亚杰曾提出: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可见,操作是多么重要。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移等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创新情趣一堂课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艺术特征能引起学生的认识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学习世界,创造一个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因此,我在导入时,讲究导入的艺术。

二、讲究读的技巧,启迪创新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

在教者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独立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就是逐字逐句地自学阅读材料,做到一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二想:教材中大致讲了哪几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自己如何理解?三总结:即把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用语言概括总结出来。

四拓展:从眼前的新知识,你还能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不同解决方法。

通过这四个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整理、比较和求异能力。

三、注重合作与讨论,培养协作能力学生自学以后,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有的学生已经能把教材深刻理解,有的却只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还一片模糊,不知所以然。

研究一番,说说各自心得或疑惑,目的在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使信息的多向交流产生效应。

因此,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亲密协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56.28÷0.67的计算中,学生是这样讨论的:“通过自学讨论,我知道这是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从书写形式看,它与旧知识一样,而新知识点在除数是小数,我喜欢书中小林的想法,我认为这样的计算道理在于……”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不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自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和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一、增大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思考与创造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多动脑筋、动口、动手,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主异,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

1、注重探索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

即使是提问,看似启发,实际也是填空式的回答,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们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人人成为学习上的“研究生”。

如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以往常常是教师直接演示周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这个方法、公式去套去算。

这样学生虽然知道了计算方法,但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乏自身对这知识的感悟、体验过程,因此不可能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篮球场走一圈,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球场四边的长,回教室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及计算周长的结果。

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2+宽×2,还有的是(长+宽)×2,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仅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计算的公式时,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一、营造创新的氛围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1.爱心是“催化剂”。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起主动学习、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和激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积极自觉的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

所以,创设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推动力。

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教材,努力创设情趣盎然的情境之中,就已经将学生带到了创新之路的起点。

3.疑问是“启发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只要创设带有疑问、矛盾的问题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而这本身就是创新。

二、留出创新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思维空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独立思考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因此,老师不可滔滔不绝,问得过小过细,而应提一些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思考的方向和目的,然后尽情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三、留出创新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处方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

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我选择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主动去获取、形成、发现知识。

四、提供创新的机会数学课程强调:在数学课程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造最好的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教育应以素质为核心。

要求学生具有现代人的语文素质。

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扩展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掌握了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

教师在自身素质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充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把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的能力,使之变为学生已于接受的东西。

同时,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一、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来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1.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全面地而不是形式主义的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中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1)创设时空条件,促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是呆坐静听,处于被动的应付地位,而是动手、动口、动脑,具有积极探索的动机和意志。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基础,安排探索道路,指引路径,要留有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造必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先学后教,先尝试后指导,多让学生直接感受,吸收课文语言,并领悟语言规律,以至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2)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会合作就不会学习”,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数学绝不等同于数学教科书。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拓开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设计富于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这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最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设置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及其成果表明,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待、宽荣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促使全体同学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形成创造性学习集体。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有重要作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自由的学术空气,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的延迟评判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创造力的开发,特别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回忆自己在瑞士阿劳州立中学的一年学习生活,并说是这个学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依赖外界权威的教师的淳朴热情大大地发展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从我国学生参加重大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看,计算力、解题水平高,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差。

主要原因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从小抓起,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是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向创新。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让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四条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分析能力,是一种冲破旧习惯旧思维的束缚,进行多向、多维、多层面地思考,富有创意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作文部分的教学一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从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假、大、空的内容充斥其中,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生文章中出现非常普遍,这远非是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作文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有效表达自身情感认识的目的。

这就意味着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如何让学生们自由作文,培养创新精神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从快乐出发正如“你可以把一只鸡抱到鸡窝,你却不能强迫它下蛋“一样,习作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来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他们自愿自发地主动参与,习作又如何写好呢?因此,作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

如果学生能对作文产生兴趣,视习作为快乐的一件事,自觉自愿地写,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只要我们肯用心去发掘,激发兴趣的天地是宽广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因此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激发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

问问学生吃的、看的、想的什么;看看他们穿的、玩的、用的什么;听听他们说的、谈的、唱的什么,作文题材就会取之不竭,学生兴趣也会永涨不低。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

活动中,学生参与率高,且人人亲身经历,也自然有内容可写。

我们老师要多组织学生活动,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能力、显露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必定会童趣盎然。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飞翔小学阶段本身就是一个爱做梦的年代,孩子们爱幻想也是必然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地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

三、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将“死学”转为“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本文中笔者就着重针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强烈,所以,好奇心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客观基础。

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好奇心转化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而教师只需在旁边注意引导,做好辅助的工作即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思考,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我认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基础的工作,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掌控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进取,通过各种渠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节奏始终紧跟时代,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始终新鲜有趣,使自己的课堂始终轻松、有序。

这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必要要求,也是创新课堂对于教师的根本要求。

试想一下,一个始终不思进取的教师,在一个毫无生气的课堂上,又怎么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呢?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主要园地,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做具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做能始终带给学生新鲜感的教师。

三、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以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课程标准》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指出: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 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实际上, 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 甚至成绩优良, 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在一些学生中间,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 创新意识不足.”鉴于此, 数学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学习需要模仿, 但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 创新的特点是非模仿性.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宽松的学习情境中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收到了颇好的效果.一、激发兴趣法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 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数学教师,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状态告诉我们, 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从兴趣出发的.浓厚的兴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 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 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 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活动.在教学中, 我常常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某个数学结论产生的过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初中数学往往有一题多解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引发兴趣, 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遇到这类题目, 我常常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不同形式解题,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考虑到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我努力创造合适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他们学习的情趣和信心.比如用创设情境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数学习题课或复习课, 等等.二、提问质疑法教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激励、启发、引导.古人曾经说过,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质疑, 努力让学生敢想敢问.学生有疑问, 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探索、讨论,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学生质疑法.一堂课, 无论是讲代数还是几何, 我都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 师生共同讨论, 大多情况下我都让学生讲, 只有在大家讨论觉得有难度且确实需要老师讲解时, 我才采用启发式进行讲解.一堂课, 从学生的有疑问开始到学生没有了疑问结束.比如, 我曾经讲过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当我用多媒体打出了课题的字幕后, 问:“你们预习了课文, 又看到这个课题, 你有哪些需要提问的?”紧接着, 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 提出了诸如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类的问题.这时, 我举出了一个例题, 让大家通过具体问题来答疑解惑.当立好方程组并解题后, 有学生又提问:用代入法求出一个未知数值后, 把它代入哪一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值比较简便?对于这些提问的学生, 我都给予积极的鼓励, 赞扬他们的探究精神.因为这种不停的探究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是创新的起步阶段.不断地质疑, 不断地鼓励,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发展起来.三、鼓励辩论法数学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有时可能是粗糙的, 甚至带有某些错误, 经过教师适当地点拨, 他们可能会获得创造性的见解.因此, 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在这个方面做得越到位,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越活跃.教学中, 我常常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即将一个不是正确的推理或结论交给全班学生, 鼓励同学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不断地辩论, 错误的一方会逐渐认识到错误, 正确的答案也会渐渐地浮出水面.对于这种辩论, 不少同学记忆深刻, 不易忘记.所以, 运用辩论式教学既能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不同意见, 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在课堂或课后作业中, 学生做错某个问题不足为奇, 但如果其他学生也有类似错误, 这个信息就值得教师注意了, 因为这将是提示班级有共同的倾向性错误.遇到这类问题, 我也常采取辩论式教学法.就是将这错误提交课堂讨论, 让学生解剖、分析、归纳, 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同一数学问题, 师生解法常有差异, 学生的解法胜于课本或教师的解法也屡见不鲜.我采取的策略依然是鼓励.鼓励有独到性的见解.实践使我认识到, 鼓励不同意见, 表彰独立思考, 确实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多种方法, 比如强化学习的过程性, 融洽师生关系, 进行趣味数学教学, 成立课外数学兴趣小组等,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只要教师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改革教学方法, 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极大的张扬.。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创新力是这场竞争的制高点。

谁占据了创新力这一竞争的制高点,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任何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

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创新意识的人难以立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所共同探讨、研究的焦点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教学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人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创新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己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单一性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但因受“应试教育”和当前评价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迫于教改的形势,课堂上只是在口头上喊“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重覆旧辙,不敢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于学习。

即使学生参与了教学,也是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学生只是充当了教师“导演”的一个角色而已,主体性、创造性的教学只是摆的花架子,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仍然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和培养。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 篇一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 篇一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篇一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

“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

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所以,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意识;思维方式;师生关系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谈以下几点。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会鼓励学生(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础。

通过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更容易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创新意识,进而还能形成合作交往、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气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潜能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当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本出发点,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地进行。

教师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学习氛围轻松愉悦,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人格碰撞,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创新精神。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创新潜能,教师必须进一步认识现代教育的职责,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引导者。

(二)适当的鼓励会事半功倍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

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交给学习暂时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解决,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渐渐地就可以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

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世界形式的发展历程证明,一个民族的要想强盛起来,就必须要靠科技创新、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中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中国的教育必须要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适应当前中国的新形势,才能培养更多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用之才。

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改革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是中国教育必须要走的教育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式,并具有为社会造福的能力。

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教育任务。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仅从以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广大教师都知道,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语文教学都是教师的“独角戏”,用“一言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要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就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课堂的氛围压抑、刻板、沉重。

这样的教学氛围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比较死的知识,间接地,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代素质教育提出了与原来教育主导方向,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行的。

这种教育理念,明确规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根据现代教育实践证明,要想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质疑,主动感知,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也敢于在教学中,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见解。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分析,对的予以表扬,错的鼓励学生的勇气,使他敢于继续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论文

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论文

谈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摘要:具有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而只有创造性的学习才有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树立创新理想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新能力设疑提问激发兴趣设计路径树立创新理想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的反映形式,它是以思想为何核心的,是经过思维后形成的积极的富有成果的意识形式。

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诱发某种创兴的动机,表现出创新的意识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已知发现未知,使其加深理解,领悟所学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1 巧设疑,激发探索兴趣与创兴动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巴尔扎克也说:“问好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这些都强调了学习中“问”先于“学”的重要性。

尤其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不仅仅是一定量的信息、数据、概念,它更象是活生生的、正在呼吸具有生命的有机生物,因此,教学中“提问”就是这不断转变、融合、构建过程中的催化剂,设疑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1教师提问要点击关键。

如果说信息时代,成功来源于知识的掌握,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成功将取决于对智慧的掌握。

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之窗,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设问上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师的“提问”应成为创新思维的“催化剂”或“导航罗盘”,使学生在自身主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

例如学习>一文时,教学设计不仅停留在对七次谈话的概括上,这只是文章的骨架,作者在文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是否分别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两个方面来表现鲁迅的伟大人格?这些问题恰是要将学生从一种思维定是引导到更深层次的思索中去,学生将会在思索中发现:七次谈话主要是表现他对青年如何的循循善诱,文章所要表现鲁迅爱与恨的统一,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氛围,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鼓励、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就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情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化学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

学生的活动机会就是模仿,即做题。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模仿,而不利于创造。

只有调动起学生对化学学科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的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例如,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试管破裂了,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此题的设计很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可使学生的思想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他们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爆发出创新的火花,随之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论文__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文__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方向。

它更重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行为人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个性行为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有人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上。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近年来,有许多教育改革与教育革新的要求和口号,如教育现代化、愉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等,传播、流行非常迅速,十分广泛,但是,它们对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并非如此,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如我地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广大中小学教师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这种观念系统对教育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课程知识和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育才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进行创新教学,深入持久地把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进行下去。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总是与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知识过程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主体性和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

主体性、自主性就是创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1、创新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倦甚至厌学情绪,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新的教学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

2、加强竞争,调动学生重新意识。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竞争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竞争,而是指通过学科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今我国的教学领域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它要求教师要转变课程实施方式,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

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勇于向课本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螺旋式向上发展。

对于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化学知识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条,所以化学教学创新应从实验开始。

教材上无论是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设计,都只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且教材上的实验设计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缺陷。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实验,不应认为课本上的东西都是完美的,都是一成不变的。

在实验创新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药品分析及扩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药品的选择不能局限于课本,如实验室制氯气用到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代替二氧化锰。

在选用药品时应考虑来源是否丰富,价格是否便宜,是否不污染环境,装置是否简单等方面。

课本上的药品用量不一定最优化,通过做乙醇与浓硫酸的配比为1:3、1:2、1:1三组制乙烯对比试验可得:若改为1:2产生的乙烯较多,且点燃火焰明亮有黑烟。

因此课本上的配比为1:3并不是最佳配比。

其次,设计最优化的试验方案。

(1)改进实验方案,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往往需把课本上的方案略作改动。

在进行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当集气瓶内的co2倾倒完毕后,火焰往往不熄灭,这是由于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空气温度过高,若直接往烧杯内倾倒co2,co2很可能会因此扩散而导致实验失败。

若在蜡烛和烧杯内壁之间放一漏斗,然后经漏斗将co2缓缓倒入烧杯内,即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而使实验成功。

(2)完善实验方案。

在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的实验中,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过热条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c、co、co2等,而浓硫酸被氧化成so2,so2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

所以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应把混合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验证so2;再通入10%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入品红溶液——验证无so2,最后通入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手段,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高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民主、和谐、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

小学生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为他们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他们就会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学和谐情为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的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少年儿童心灵中最旺盛而又最脆弱的角落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和重要精神支柱。

它往往经不起点滴的粗暴和冷酷,需要教师悉心培育和保护,不可轻易挫伤。

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哪怕是一点一滴也要予以肯
定。

如果错了,哪怕是奇谈怪论也不可冷嘲热讽。

如:在讲授完角的度量以后,仍有个别学生以角的边长论大小,这时我用胶筋做成两个角,伸长或缩短边长进行演示,并用对应边重合的办法进行比较,令其感悟,同时再次强调其结论,就这样,不是直接去否定或责备,而是调整方位,通过直观演示,既让学生弄懂知识,知道错误所在,又保护了学生追根问底的求知精神。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好奇心又是产生兴趣的直接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活泼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切不可轻易将他们心灵中时时燃烧的好奇好问的火花扑灭。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不失时机地牵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悬念,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新异刺激下专心致志地学习。

在讲授比例尺时,我找一名学生问:“离你家最远的亲戚在哪里?”他说:“在大连。

”我说:“我节课学完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墙上的地图算出他家离你家有多远。


3、师生关系平等。

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和谐,学生从感情深处体验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消除了心理压抑,剔除了畏惧心理障碍。

学生敢于接近老师,乐于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在师生交往中自然得到培养。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
新的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索的教材。

例如,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给出一些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实例:用边长是20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1500块,若改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需多少块?小明每分钟走50米,6分钟可以到校,若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能到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自己找出共同的规律,经过这样处理,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我在低年级讲解“9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掌握思考方法,如9+3,想9加1凑成10,就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后面的8加几、7加几就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基本知识和主干,删减繁琐内容。

例如,对教材中的乘除应加强口算训练,对估算和珠算以及一些重复知识,应删减或降低要求。

4、结合生产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息收集一些实际的购物发票,观察、仿制、然后填写单价、数量、总价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种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也加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

三、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例如,认识“9的乘法口诀”时,学“一九得九”时,可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学“二九十八”时,让学生去摆、去数数、去列式、去计算、去编口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三九二十七”时,让学生从口诀中去找出算式;把几种方法教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集体研究:5×9、6×9、7×9、8×9、9×9的口诀。

让学生自己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

四、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手段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

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等等。

这样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活动,发现了正方形四条
边一样长。

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宽松氛围、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有效开发,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