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最新-枣核教案最新4篇

2023最新-枣核教案最新4篇

枣核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枣核教案最新4篇,欢迎借鉴。

《枣核》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枣核》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

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

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

学情预估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拳拳爱国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枣核这一线索来带动全篇。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对其精神实质加以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理解文章主题之目的。

整体感知,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找出有意义的、难以理解的语句;品读课文,明确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的能力。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3篇】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3篇】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一其次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听写字词2梳理课文结构3引导同学深化课文二、连续学习课文1、阅读第一段。

提问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加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方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宝玛瑙还珍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白什么?同学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方了修辞手法,表明白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感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白什么?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感动,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加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伴侣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白什么?同学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同学依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熟悉仆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白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同学阅读思索后明确: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示意。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伴侣事业家庭都如意,更肤浅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详细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肤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a)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b)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齐读末节,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学生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并归结全文:1、有关背景及作者2、有关主题。

《枣核》公开课教案

《枣核》公开课教案

《枣核》公开课精品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枣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和创造性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枣核》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讲述枣核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善良,传递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鲜明,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对故事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

解析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4.2 讲解与解析分段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形象。

解析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5.3 创造性写作assign学生写一篇关于《枣核》的短文,可以是续写故事、角色评价或感想分享。

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开放性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

“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

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

他还是一个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闹衙门,为百姓夺回牲口。

(勤快聪明)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生的难度。

枣核教案十篇

枣核教案十篇

枣核教案十篇枣核教案十篇枣核教案篇1 枣核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体会课文通过朴实的叙事来表现海外华人对故土深切依恋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理解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海外华人对故土深切依恋的感情教学重点: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教学难点:品味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课时:一教时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正如歌词中所唱,洋装所以、虽然穿在身我心仍然是中国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爱国情怀,大家在电视上看过海峡两岸的亲人相团聚的场面吗?那是怎样的冲动人心!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带着枣核走进海外华人的心中!介绍萧乾〔1910-1999〕,出生在一个____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蹊跷山坳胡同揣掀起镶嵌衣兜嫣红玛瑙国籍2.生读课文,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考虑全文的线索是:【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二.深化探究画出文中可以表现老人思乡的句子【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她托在掌心,想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着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长进,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第____小节】【她告诉我……在北海泛舟的日子】三.拓展延伸1.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思乡之情会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年龄增长而淡忘吗?【沿途美丽的风光,优越的家庭条件】【朋友不好意思】【年纪越大,思乡越切】2.朋友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北海泛舟的情景、打算种家乡的枣树】【朋友是常居海外,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呢?】【朋友是常居海外,当因为种种原因〔上学、探亲、旅游等〕而离家之后,时间稍长一点,你会有什么感受?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呢?】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

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

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三年级《枣核》的主题教案1一、导入: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

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全班交流,明确:(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a)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b)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

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齐读末节,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学生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及作者,并归结全文:1、有关背景及作者2、有关主题。

3、设置悬念。

4、有关以小见大,以物传情,及烘托手法的运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

2、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导入课题。

1、出示枣核,导入新课——枣核,齐读课题。

师:一对夫妻在期盼中得到了他们的孩子,(出示),看到他们的孩子,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1:这个孩子好小。

生2:这个孩子能做什么呢?师:这个孩子就是枣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枣核。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有导入,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更能让理解文本内容。

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清文中的生字词,读懂内容,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词。

a、齐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说意思;进行识字游戏。

b、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齐读、个人读,以图佐意,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多种教学形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

分组形式的出现,的辅助,更能解决识字难点。

在兴奋的情绪中,孩子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更高。

三、精读课文,品趣处。

1、学习枣核的“勤劳能干”。

师:枣核虽然小,但是却有很多本领,说一说。

生答。

师:想一想他还会哪些本领?生1:洗衣服。

生2:插秧。

师:真是个——生接“勤劳能干”的孩子。

师随机板书。

2、想一想后面哪些内容你觉得有趣,做上标记,并且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哪里有趣。

a、捉弄衙役,牵回牛羊师:哪些内容有趣?怎么有趣,用自己的话说。

生回答。

师:体会到枣核的——?生:聪明。

师:用你们的朗读,把这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好吗?别急,读也是有学问的,想想该怎么读?出示读书小法。

(课件)学生自读,个别读。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枣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分析: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

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

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

“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设想: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二、作者简介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qiā)嫣红(ān)倘若(tǎng)山坳(à)掀启(xiān)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安顿感慨良深精致匀称泛舟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共有三处: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枣核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

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故事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民间色彩。

主人公枣核虽然长得奇小,却能发挥他的力量,惩罚恶人,帮助乡亲,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教学时,首先,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其次,我抓住“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人物形象。

最后,我借助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等方式,引领学生感悟枣核惩恶扬善的美好品质,并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语文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然后教师展示枣核:同学们,见过枣子吧?那么它的核能有多大呢?2.出示教材插图中那个枣核般大的孩子的。

激趣: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他的传奇故事。

相机板书课题《枣核》。

教师提示:“核”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hú,多用于口语。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让学生感受枣核之小,枣核孩子之小,激发学生探究枣核孩子传奇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枣核hé夫妻qī爹diē扶犁lí折zhē腾困kùn得很牲shēnɡ口官府fǔ善罢bà甘休涨zhànɡ得通红2.出示多音字“折、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折shé()zhé()涨zhànɡ()zhǎn ɡ()3.去拼音,男女生比赛读生字词。

枣核夫妻爹扶犁折腾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涨得通红4.检查学生生字词理解、识记情况。

(1)学生交流不懂的词语,老师解答。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枣核》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枣核》全文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枣核》的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进行文学鉴赏。

2.3 教学准备教材:《枣核》文本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资源: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枣核》的插图或相关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枣核》的故事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枣核》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3.3 课堂讲解与互动教师对《枣核》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阅读理解练习和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表现: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

阅读理解练习:正确回答问题,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枣核》教案六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枣核》教案三篇

《枣核》教案三篇

《枣核》教案三篇《枣核》教案三篇《枣核》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构造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详细化。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月之故土》的音乐与画面,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 蹊跷(qī qiāo) 嫣红(yān) 倘假设(tǎng) 山坳(ào) 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故弄玄虚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旧时同窗分开祖国五十年在美国事业家庭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带几枚枣核让她试种。

3、课文的题目是《枣核》,找出文中提到枣核的句子。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二、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说枣核。

学生读课文,师生交流,屏幕显示索枣核——设置悬念。

见枣核——加深悬念。

说枣核——解开悬念。

三、深化研读,体会情感“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详细感人。

请大家齐读课文,考虑老人的哪些行为语言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呢?(齐读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1、学生读课文2、老师示范第七段:语言描写“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思乡之情是高级住宅、满意如意的家庭和事业所无法替代的。

3、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板书)明确:植睡莲、栽垂柳、堆北海、【关键词】:^p 句:“几十里外”、“论公斤买下”、“一块块亲手”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表达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

说明优越的物质生活、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的。

四、打破难点,拓展延伸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三年级统编版《枣核》教学设计

三年级统编版《枣核》教学设计

三年级统编版《枣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等8个生字,会写“枣、核”等12个字,会写“枣核、夫妻”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体会枣核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和趣味性。

4.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把握枣核的形象特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民间故事中蕴含的丰富想象力和智慧,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枣核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默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复述训练法、想象创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枣的形状和大小,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枣吗?枣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枣有关,但主角不是枣,而是一个像枣核那么大的人,他叫枣核。

(板书课题:枣核)2.讲述一个简单的民间故事片段,如《田螺姑娘》的开头,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枣核、夫妻、爹娘、勤快、扶犁、牲口、官府、罢了、涨红、折腾、困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

结合图片、实物理解。

做动作理解。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用词语造句理解。

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虽然身材很小,但他聪明机智、勇敢善良,帮助乡亲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还惩治了官府的恶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最新3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民间故事是充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

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该)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生—牲(牲口)—胜(胜利)(2)多音字。

折zhē:折腾、折跟头zhé:折断、损兵折将shé:折本、枝折花落涨zhàng:涨红、头昏脑涨zhǎng:涨价、水涨船高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ē,如“折腾”;表示“断”“亏损”或姓氏时读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é,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ɡ,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nɡ,如“水涨船高、涨价”。

枣核教学设计优秀9篇

枣核教学设计优秀9篇

枣核教学设计优秀9篇枣核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三)理解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情感,六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三、教学难点: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四、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三)课型、课时:教读一课时(四)教具:投影仪五、活动内容及过程(一)导语: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投影检查预习:1、给下列文字注音蹊(qi)跷(qiao)掐(qia)嫣(yan)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乾(qian)喏(nuo)2、词语解释: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师生订正,齐读两遍)(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①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明确:枣核②课文是怎样揭示枣核的用途的?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③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明确: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

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六枣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11段:点明主题。

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

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

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

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枣核》教学设计[大全][修改版]

《枣核》教学设计[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枣核》教学设计[大全]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枣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枣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枣核》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难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文本引读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整体感知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蹊跷()()qiā()指一算故弄xuán()虚mǎnǎo()()姹紫yān()红殷切()匀称()镶嵌()líba()()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3、读完全文,你认为能表达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文中的哪一句?五、研读探究1、文章的前六段有没有交待同窗要枣核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在同窗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3、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六、品读鉴赏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应用拓展: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班彪《北征赋》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枣核》教案篇2[教学目的]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
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方法】
齐读,分读,讨论,总结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
1. 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蹊跷(qī qiāo)掐指一算(qiā)故弄玄虚(xuán)
殷切(yīn)嫣红(yān)玛瑙(mǎ nǎo)山坳(ào)厂甸(diàn)
核潜艇(qián)匀称(chèn)镶嵌qiàn 国jí籍。

理解词意并会用“托付、安顿、蹊跷、分量”组成短语。

2.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如:
(1)正音方面:“分量”中的“分”是多音字,在此读“fèn”,不读“fēn”。

二、课文学习的导入
师: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每一颗花草树木,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水的思念之情呢在我们眼里几颗普通平常的枣核在海外游子起了怎么样的作用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所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效的作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引导:
“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理清文脉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枣核”
2.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她带几颗枣核。

索枣核
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见枣核
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说枣核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点名主题。

议枣核
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棵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

2.开头是怎样巧设悬念的有何作用
索要急切,不明用途。

一设悬念
如获至宝,不宣用途。

再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胜。

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
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3、想厂甸,想隆福寺
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4. 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
选材特点:以小见大。

探究
一、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对比,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二、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
•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

结尾的内涵:
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质疑: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咬文嚼字: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她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领“我”踏访后花园,
别的什么都不问,“劈头”就问“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
道”,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归纳课文内容:
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

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用途蹊跷。

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

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

“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

拓展延伸:
思念自己的国土、思念自己的家乡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的情感之一。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真正的领悟到了不管我们走到哪儿,身在何方,我们的思乡爱国之心永远都不会变的。

最后我们边听边欣赏无数海外游子向往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凝聚
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结束这一节课,会唱的同学们一起唱。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作业】
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把它写成一篇故事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