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
6、篇末两句作用?有什么言外之意?
篇末两句总结全文,各有作用:“实是欲界 之仙都”,是用夸张手法对江南美景作高度概括 ,并且与文章开头相呼应;“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1)既是对谢灵运的钦慕, (2)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为自 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含来/共谈。
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读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言特点:四字句、对偶句,富有韵律美
课 文 解 读
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译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 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相跳出水面。
原 译
课 文 解 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确实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 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11 答谢中书书
部编版 八年级上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想必我们在中学时代都学习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想必大家对这两篇课文的印象非常深刻。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欢迎阅读!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赏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这一句为第一层,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仰视与俯视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山、水相映成趣,创造出一个清新雅静的美好境界。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五色。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此句用平远、高远的视角写极目远眺所见。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
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作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更加绚丽动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短文两篇》考点精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重点字词】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划线的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俱备。
....。
青林翠竹,四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此起彼伏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重点字词】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清明,仿佛水中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考点精练】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21-126题。
(16分)第一组题目:12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沉鳞竞.跃负.势竞上B.晓雾将.歇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夕日欲.颓欲.有求于我也D.四时.俱备时时..而间进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解析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解析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适应。
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差不多功,它关于牢固把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专门重要的。
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成效,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感情基调,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这一点,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传达的情感是悲依旧喜。
对文章作细致研读后,还要认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是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品味,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能够使认识更加深入。
〖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中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那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状,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觉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一辈子的感叹,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因此“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但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那个地点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一辈子的感叹呀!两人闲逛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存文言实词和虚词,记住词的差不多意义。
〖参考答案〗1、歇,消散。
2、竞,争着;跃,跳跃,那个地点指跳出水面。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公元1083年。元丰,
记承天寺夜游
宋神宗赵顼(xù)
年号(1078—1085)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门。 高兴的样子。
入户,欣然起行。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 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元丰六年 (1083)
作者在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写下这篇平淡 自然的小品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suì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什么变化。
心情
激动
①_欣__然_
②喜__悦__
遗憾
复杂
起念亦相闲
行无未与人
与寝步
为
于
乐
中
者
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比喻
月光→积水 竹柏的影子→水中交横的藻、苻
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 幻的美妙图景。这空灵的境界,正是作者彼时心境的写照。
山水之景
11 短文两篇
景:山川奇美 《答谢中书书》
情:热爱、自豪 景:清幽宁静 《记承天寺夜游》 情:悲凉、感慨、欣喜、悠闲
本课件与《状元大课堂》内容完全匹配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 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 的语言风格。(重点)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范文3篇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范文3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知识检测:1 、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 朝代 ) 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号,丹阳秣陵人。
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 、解释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合作学习(一)题文探奇,整体感知阅读题目与*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朗读背诵,品味感悟1 、听读。
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
2 、跟读。
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
以上通过伴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 、集体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 、学生自读。
结合文_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方式:同位对译,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5 、理清思路,用 3 ~ 5 分钟背诵课文。
*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 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 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 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 名作。
品味美点 语言美 结构美 意境美 情感美
品一品 语言美
色彩配合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品一品 意境美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 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 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 动。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题Hale Waihona Puke 解答谢中书书答复 谢征,作者 的朋友。中 书,是谢征 的官职。 信
陶弘景
(456——536),字通 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 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 学家。丹阳秣陵(今南京) 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 山)。武帝礼聘不出,但 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好读 书,喜道术。遍游名山大 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 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 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 等。
静
意 境 美
色彩配合 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相 衬 之 美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四字骈句 整饬生动 清丽明朗
品一品 结构美
总-分-总 结构:
发现具体写景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三、导入
中国历史上,朝庭宰相千千万,“山中宰相”只一人,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三、导入
中国历史上,朝庭宰相千千万,“山中宰相”只一人,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是《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陶弘景(公 元456—536年),南朝齐梁时道教的思想家、 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林陵 (今江苏南京)人。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并遍 历名山大川。梁武帝萧衍即位后,曾多次派使 者礼聘其到朝中为官,他坚辞不受。无奈之下, 梁武帝只能经常和陶弘景书信往来,请教治国 理政之道,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写景技法大转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十句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作者究竟 运用了哪些手法?说说你的理解,看看是否和下边转盘上的内容一致。
修辞 手法
动静 结合
视角 多样
写景
四字 短句
面面 观点
聚焦 细节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文章写成白话散文。
对比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追慕与赞赏及对世人不懂山水 风情的惋惜之情。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3.论一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添词助读,体悟情感
3.论一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康乐“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对康乐的追慕与赞赏。世人“未复有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欣赏山川之美
1.看图索句:熟读文章,为下图快速说出对应语句。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欣赏山川之美
1.看图索句:熟读文章,为下图快速说出对应语句。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 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漫步 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解的达观。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
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 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 味出山水之美, 沉浸在和古代 名人为知音而 感到无限的愉
快。——不 想为官
在赏月的欣喜、 悠闲之中,包 含着无限的感 慨、无奈,甚 至是悲凉。— —
政治上不得志, 遭到贬压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 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 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 来消解内心的愁闷,抚平心 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 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 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 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 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 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
合作探究,感悟背诵
1、以“从
,我看到了____
美”
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
三 山水映衬之美
种 意 缤纷色彩之美
境 晨昏变化之美
美
背诵比赛
山
,古
。
高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 谈论称赞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 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 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 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 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 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 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 的山水之中。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解: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都书: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注解: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欲界:人间。
与:参与。
这里指欣赏。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1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2无与为乐者,遂3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解:欲:想要,打算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相与:共同。
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答谢中书书》一、重点词语•四时俱备:俱,全都•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颓,坠落。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答谢中书书》原文和翻译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3/6
4/6பைடு நூலகம்
5/6
6/6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 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 集》。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11 短文两篇★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晓雾将歇(xiē)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项寝qǐn;B项遂suì;D项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古来共谈(共同)B.夕日欲颓(坠落)猿鸟乱鸣(纷乱)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盖竹柏影也(只是)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高峰入云(耸入)但少闲人(只是)【答案】C【解析】C项中的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盖:大概是。
故选C。
3.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 水中藻、荇/交横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A【解析】A项的正确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选A。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C 项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
D项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故选B。
5.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一项(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五色交辉。
C.念无与为乐者。
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案】B【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故选B。
6.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 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答案】A【解析】A项之:的/代词;B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之:的/的;D项之:代词/之:代词。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角度——仰视
角度——俯视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 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景物状态:有 静景(高峰……具备)
,有 动景(晓雾……竞跃);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 有 听觉(猿鸟乱鸣)。
_感官——视觉 景物——静景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 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 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 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 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其五:俯仰结合之美。
品味探究
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
yù
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指人间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俯
仰 视
视
视
角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Nhomakorabea四
季
早
晚
时
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
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 夕日拟人化 了,表现作者对山川 喜爱的情感。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课文重要知识讲解《答谢中书书》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背 诵 课 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背 诵 课 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学 习 方 法 移 迁 展
拓
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常见于古 代散文、诗歌中。 代散文、诗歌中。请你找出下文融情于景或借 景抒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景抒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两岸石壁,
静
意 境 美
色彩配合 之美
五色交辉。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晓雾将歇,
相 衬 之 美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沉鳞竞跃。
教 学 目 标
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研读,品味结构之美、 2、研读,品味结构之美、 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 探究,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 然自得。 水之怡 然自得。 背诵,积累文言语感。 4、背诵,积累文言语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 入 云
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1.默写课文 2.阅读 与朱元思书》 赏析其写景特色, 阅读《 2.阅读《与朱元思书》,赏析其写景特色,体会作品情 感。
品味美点 语言美 结构美 意境美 情感美
品一品 语言美 四字骈句 整饬生动 清丽明朗
品一品 结构美
结构: 总 结构: -分-总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具体写景的句子了吗?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2篇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2篇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2篇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诗词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
《答谢中书书》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目标牌】[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背诵并默写全文。
(重点)2.把握文意,领会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
(难点)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辨文体]“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1.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2.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3.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4.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5.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6.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
[知作者]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朝代)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著有《陶隐居集》。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查背景]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立基础[记音形]夕日欲tuí(颓)沉lín(鳞)jìng(竞)跃(yuè)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四时jù(俱)备[释词义]1.一词多义(1)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欲望)(2)与:①未得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3)自:①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自康乐以来(从)2.词类活用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3.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精神萎靡)[译文意](一)逐句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释:共,共同。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解释:入,耸入。
见,看见。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交辉,交相辉映。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释:四时,四季。
俱,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
乱,纷乱。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争相,争着。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二)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划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感知石】三、划结构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总”。
1.第一层(第1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抒情、议论)2.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描写山川中四季和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之美——人间仙境。
(1)(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 :四季之美。
(静)①山川(山高水净):高峰入云(仰视)、清流见底(俯视)。
②石林(石绚林青):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平视)。
(2)(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早晚之美。
(动)①早:雾歇猿鸣②晚日颓鳞跃3.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收束,自豪得意。
(抒情、议论)四、概内容本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解读园】五、析文本[导向厅]寄情山水悟愉悦(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赏析语言品意境(四)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五)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善思堂]寄情山水悟愉悦(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1.以感慨发端,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二)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1.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2.特点: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1.顺序:由朝而夕(朝、夕)。
2.视角:(1)观察角度: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仰、俯)(2)感官角度:形态、色彩、声音(3)状态角度:动静结合①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②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③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赏析语言品意境(四)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高峰入云”,仰视,极力描写山之高;(2)“清流见底”,俯视,极力写出水之清。
(3)描写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充满异彩、活力,境界清新,情味盎然。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又改用远望的视角极目远眺。
(2)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生机勃发的景象,写出了缤纷的色彩配合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1)“歇”“颓”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2)“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3)“沉鳞”用借代修辞手法,指潜游在水中的鱼,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4)这四句由静(动、静)景转入对动(动、静)景的描写。
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写出了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
(五)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2.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我”是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肩。
作者以抒情、议论收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
六、探主题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
表明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
七、绘板书【拓展林】八、拓思维类文拓展“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
此人诗画双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抽”。
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一)写法鉴赏1.意境美。
(1)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4)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结构美。
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2)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