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https://img.taocdn.com/s3/m/05a81b88ec3a87c24028c4b6.png)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1922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8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1923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6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1924年5月15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1月22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1931年1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193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1936年1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1941年1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1945年8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 1924.5.15-1925.01 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 1925.01.22-1927.05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 1927.05-1927.09 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 1927.09-1927.11,1928.07-1929.02;罗章龙 1927.11-1928.07;项英 1929.02-1931.01;徐锡根 1930.9-1931.1,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 1931.01-1931.07 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 1931.07-1932;1939.04-;康生 1932-1932.07.31;1937.08-1939.04;林育南【张浩】 1936.01-1937.08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 1940-1946.04.08 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 1946.05-1949.10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 1949.10-1953 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去职李建国2013.3.1-2013.10.21 主席十五届执委会七次会议选举16 李建国2013.10.21- 主席十六大 2013.10.18-22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1925.05-现在林伟民第一任1925.05-1926.0538-39岁海员出身1924年入党1887.10-1927.09.01享年40岁广东珠海人苏兆征第二任1926.05-1929.0241-44岁同盟会会员1925年春入党1885.11.11-1929.02.25享年44岁广东珠海人项英(项德隆)第三任1929.11-1941.0331-43岁苏联东方共大1922.04入党1898.05—1941.03.14享年43岁湖北武昌人陈云第四任1948.08-1953.0543-48岁1925年入党1905.06.13-1995.04.10享年90岁上海青浦人赖若愚第五任1953.05-1958.0543-48岁延安中共中央党校1929.10入党1910-1958.05.20享年48岁山西五台人刘宁一第六任1958.08-1966.1251-59岁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25.09入党1907.12-1994.02.15享年87岁河北满城人倪志福第七任1978.10-1993.1045-60岁上海青工第四机械班1958.10入党1933.05-2013.4.24享年79岁上海川沙人尉健行第八任1993.10—2002.1267-76岁上海交通大学1946.04入党1926.08.17生江苏扬州人王兆国第九任2002.12-2013.0261-72岁哈尔滨工业大学1965.12入党1941.07生河北丰润人李建国现任2013.3.1-至今67-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山东大学1971.06入党1969.09参加工作1946.04山东鄄城人。
开国前后国家领导人最全任职资料
![开国前后国家领导人最全任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c2caed6294dd88d0d26b12.png)
1、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候补书记:陈云、彭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康生、高岗、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中央委员还有:林彪、徐向前、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张云逸、贺龙、陈毅、刘伯承、郑位三、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聂荣臻、邓子恢、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薄一波、王明中央候补委员: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王首道、黎玉、邓颖超、陈少敏、刘晓、谭政、程子华、刘长胜、粟裕、王Zhen、宋任穷、张际春、乌兰夫、李葆华、王维舟、万毅、古大存、曾镜冰、陈郁、马明方、吕正操、罗瑞卿、刘子久、张宗逊、陈赓、王从吾、习仲勋、肖劲光、刘澜涛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刘少奇中央纪委会书记朱德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中央编译局局长师哲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蔡畅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冯文彬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廖鲁言《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新华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克寒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党外)、李济深(党外)、张澜(党外)、高岗秘书长林伯渠委员: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刘伯承、吴玉章、叶剑英、林彪、彭德怀、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饶漱石、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陈云、康生、林枫、张云逸、邓小平、习仲勋、何香凝、赛福鼎、陈嘉庚、刘格平、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南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外长副总理董必武兼政法委主任、陈云兼财经委主任兼重工业部长、郭沫若兼文教委主任(党外)、黄炎培兼轻工业部长(党外)秘书长:李维汉兼民族事务委主任政务委员兼部长(或主任):谭平山兼人民监察委主任(党外)、谢觉哉兼内务部长、罗瑞卿兼公安部长、薄一波兼财政部长、曾山兼纺织工业部长、滕代远兼铁道部长、章伯钧兼交通部长(党外)、李立三兼劳动部长、马叙伦兼教育部长(党外)、政务委员还有:陈劭先、王昆仑、罗隆基、章乃器、邵力子、黄绍竑主任及部长还有:贸易部长叶季壮、燃料工业部长陈郁、法制委主任王明、食品工业部长杨立三邮电部长朱学范、农业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长梁希、水利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长沈雁冰(茅盾)卫生部长李德全、司法部长史良、华侨事务委主任委员何香凝、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情报总署署长邹大鹏、海关总署署长孔原、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副检察长李六如、蓝公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党外),副院长吴溉之、张志让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党外)、沈钧儒(党外)、郭沫若(党外)、陈叔通(党外) 常委:刘少奇、李维汉、王昆仑、蒋光鼐、张澜、章伯钧、黄炎培、章乃器、马叙伦、张奚若、杨秀峰、乌兰夫、朱德、林彪、刘宁一、邓颖超、冯文彬、沈雁冰、梁希、吴鸿宾、陈嘉庚、邵力子3、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党外)委员: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涑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裴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参谋长徐向前,副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副主任傅钟4、共青团中央名誉主席任弼时,书记冯文彬,副书记廖承志、蒋南翔5、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宋庆龄(党外)、何香凝(党外),主席蔡畅,副主席邓颖超、李德全、许广平6、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陈云,副主席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7、其他团体: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中国文协:主席茅盾,副主席丁玲、柯仲平8、六个大区党政军负责人:东北政府主席高岗,副主席李富春、林枫、高崇明东北局书记高岗,副书记李富春,常委张闻天、林枫、张秀山兼组织部长、李卓然兼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副政委李富春,政治部主任周桓,参谋长伍修权,副参谋长段苏权黑龙江省委书记兼主席范式人,后书记张启龙,主席于毅夫,军事部长于天放松江省委书记张策,主席冯仲云,军事部长季铁中吉林省委书记刘锡五,主席周保中后周持衡,军事部长邱会魁辽东省书记张闻天,主席刘澜波,军区(三级)司令员胡奇才,政委张闻天辽西省书记郭峰,主席杨易辰,军区(三级)司令员程世才,政委郭峰旅大市委书记欧阳钦,行政公署主任韩光华北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党外)、杨秀峰中共华北局书记薄一波、聂荣臻、刘澜涛,常委兼组织部长王从吾,内蒙古分局书记乌兰夫,宣传部长周扬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副司令员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朱良才,政治部副主任蔡叔藩、张南生,参谋长唐延杰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原政委李井泉后李天焕北京市书记彭真,市长聂荣臻;天津市书记兼市长黄敬河北省书记林铁,主席杨秀锋,省军区(三级)司令员孙毅,政委林铁内蒙古分局书记兼主席乌兰夫,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山西省书记兼主席程子华,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绥远省委书记高克林,主席董其武,省军区司令员傅作义,政委薄一波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主席晁哲甫,省军区(三级)司令员刘志远,政委潘复生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主席张苏,省军区(三级)司令员王平,政委杨耕田热河省委书记兼政府主席李运昌,省军区(三级)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西北政府主席彭德怀,50.1副主席习仲勋、张治中(党外)中共西北局书记彭德怀、习仲勋,副书记马明方,常委马文瑞兼组织部长、张稼夫兼宣传部长、贾拓夫,新疆分局书记王Zhen一野前委书记兼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参谋长阎揆要,副参谋长李夫克、王政柱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后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员王维舟(后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甘泗淇,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参谋长张经武(后阎揆要),副参谋长朱早观、王政柱一兵团王震司令员兼政委,政委徐立清,政委张子意(未到任) ;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震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王震,主席鲍尔汉,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王震陕西省委书记兼主席马明方,省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主席邓宝珊,省军区司令员王世泰(后许光达),政委张德生(后王世泰)青海省委书记张仲良,主任廖汉生后主席赵寿山;省军区(三级)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宁夏省委书记兼主席潘自力,省军区(三级)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潘自立西南政府主席刘伯承,50.6副主席贺龙、邓小平、王维舟、龙云(党外)、熊克武(党外)、刘文辉(党外)中共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常委张际春兼组织部长、宋任穷、李井泉,宣传部长张子意二野前委书记兼政委邓小平,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西南军区50.2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兼副司令员李达,副司令员陈赓、周士第,副政委宋任穷、李井泉,政治部副主任张子意、王新亭,副参谋长张经武、李夫克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贵州省书记苏振华,主席杨勇,省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云南省书记宋任穷,主席卢汉,省军区司令员陈赓,政委宋任穷川东区委书记谢富治,行政公署主任阎红彦,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川南区委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李大章,军区(三级)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大章川西区委第一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李井泉,军区(三级)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川北区委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军区(三级)司令员韦杰,政委胡耀邦西康省委书记兼主席廖志高,军区(三级)司令员刘忠,政委廖志高华东政府主席饶漱石,50.1副主席曾山、粟裕、马寅初(党外)、颜惠庆(党外)中共华东局书记饶漱石、陈毅,副书记兼山东分局书记康生,常委舒同兼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刘晓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前委书记兼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粟裕,前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参谋长张震,副参谋长周骏鸣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舒同,政治部副主任唐亮、钟期光,参谋长张震,副参谋长周骏鸣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上海市书记饶漱石,市长陈毅,淞沪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郭化若南京市书记兼市长粟裕,南京警备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山东分局书记兼主席康生,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康生江西省书记陈正人,主席邵式平,省军区司令员陈奇涵,政委陈正人福建省书记兼主席张鼎丞,省军区司令员叶飞,政委张鼎丞;浙江省委书记兼主席谭震林,省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震林、谭启龙苏南书记陈丕显,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军区(三级)司令员刘先胜,政委陈丕显;苏北书记萧望东,行政公署主任贺希明,军区(三级)司令员张震东,政委肖望东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行署主任宋日昌,军区(三级)司令员兼政委曾希圣皖南区委书记牛树才,行署主任魏明,军区(三级)司令员刘飞,政委牛树才中南政府主席林彪,50.2副主席邓子恢、叶剑英、张难先(党外)中共中南局书记林彪、邓子恢,副书记谭政、李雪峰兼组织部长、李先念,常委赵毅敏兼宣传部长,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张云逸、方方四野兼华中军区:四野前委书记兼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林彪,四野前委副书记罗荣桓,政委罗荣桓、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参谋长萧克、赵尔陆,军区副参谋长聂鹤亭,四野副参谋长陈光,四野暨中南军区第二副参谋长李聚奎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萧华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二十一兵团司令员陈明仁,政委唐天际河南省书记张玺,主席吴芝圃,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张玺湖北省书记兼主席李先念,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先念湖南省书记黄克诚,临时政府主席陈明仁,省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政委黄克诚广东省书记兼主席叶剑英,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广西省书记兼主席张云逸,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云逸。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https://img.taocdn.com/s3/m/05a81b88ec3a87c24028c4b6.png)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1922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8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1923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6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1924年5月15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1月22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1931年1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193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1936年1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1941年1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1945年8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 1924.5.15-1925.01 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 1925.01.22-1927.05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 1927.05-1927.09 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 1927.09-1927.11,1928.07-1929.02;罗章龙 1927.11-1928.07;项英 1929.02-1931.01;徐锡根 1930.9-1931.1,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 1931.01-1931.07 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 1931.07-1932;1939.04-;康生 1932-1932.07.31;1937.08-1939.04;林育南【张浩】 1936.01-1937.08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 1940-1946.04.08 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 1946.05-1949.10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 1949.10-1953 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去职李建国2013.3.1-2013.10.21 主席十五届执委会七次会议选举16 李建国2013.10.21- 主席十六大 2013.10.18-22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1925.05-现在林伟民第一任1925.05-1926.0538-39岁海员出身1924年入党1887.10-1927.09.01享年40岁广东珠海人苏兆征第二任1926.05-1929.0241-44岁同盟会会员1925年春入党1885.11.11-1929.02.25享年44岁广东珠海人项英(项德隆)第三任1929.11-1941.0331-43岁苏联东方共大1922.04入党1898.05—1941.03.14享年43岁湖北武昌人陈云第四任1948.08-1953.0543-48岁1925年入党1905.06.13-1995.04.10享年90岁上海青浦人赖若愚第五任1953.05-1958.0543-48岁延安中共中央党校1929.10入党1910-1958.05.20享年48岁山西五台人刘宁一第六任1958.08-1966.1251-59岁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25.09入党1907.12-1994.02.15享年87岁河北满城人倪志福第七任1978.10-1993.1045-60岁上海青工第四机械班1958.10入党1933.05-2013.4.24享年79岁上海川沙人尉健行第八任1993.10—2002.1267-76岁上海交通大学1946.04入党1926.08.17生江苏扬州人王兆国第九任2002.12-2013.0261-72岁哈尔滨工业大学1965.12入党1941.07生河北丰润人李建国现任2013.3.1-至今67-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山东大学1971.06入党1969.09参加工作1946.04山东鄄城人。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https://img.taocdn.com/s3/m/e43ae255c850ad02de8041be.png)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开放分类:中国制度国家机关地理政治组织经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简称总工会。
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
全国总工会是各地方总工会和各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领导机关。
全国总工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
目录1 概述2 历史沿革3 主要职责4 组织机构5 管理体制1 概述2 历史沿革3 主要职责4 组织机构5 管理体制6 历届主席7 相关内容8 工资集体协商制中华全国总工会- 概述会徽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简称总工会。
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历史沿革旧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爆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特立任总部主任。
1922年7月迁到北京后,邓中夏任总部主任。
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到会代表173余人,代表有组织工人30余万人。
会议决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团体的总通讯机关,并由它负责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10项决议案,其中的《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规定了筹备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方法和步骤。
1925年5月1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到会代表281人,代表有组织工人54万余人。
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介绍_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介绍_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6e4a7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3.png)
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介绍_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事件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
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
![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b7d5ac4a0912a21615792920.png)
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1948.08-1953.05)1948年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决定恢复1925年建立的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大会选举产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机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49.05-1949.09主席陈云1948.10-1953.05副主席李立三1948.10-1951.11朱学范1948.08-1953.05刘宁一1948.08-1953.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1953.05-1957.12)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会议通过新的工会单程,规定工会的全国领导机关中设立主席团和书记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53.05-1957.12主席赖若愚1953.05-1957.12副主席刘宁一1953.05-1957.12刘长胜1953.05-1957.12朱学范1953.05-1957.12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3.05-1957.12刘宁一1953.05-1957.12许之桢1953.05-1957.12陈少敏1953.05-1957.12李颉伯1953.05-1957.12刘子久1953.05-1957.12栗再温1953.05-1957.12董昕1953.05-1957.12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1957.12-1967.01)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
1966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全总被迫停止工作。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停止全总作为全国工会的领导机关的一切活动。
主席赖若愚1957.12-1958.05刘宁一1958.08-1966.05副主席刘长胜1957.12-1966.05朱学范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陈少敏1957.12-1966.05李颉伯1958.08-1962.12马纯古1962.12-1966.05康永和1966.03-1966.05顾大椿1966.03-1966.05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7.12-1958.05刘长胜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栗再温1957.12-1962.12董昕1957.12-1958.08张维桢1957.12-1966.05张修竹1957.12-1966.05顾大椿1957.12-1966.05康永和1957.12-1962郗占元1957.12-1960.12马纯古1962.12-1966.05张天民1962.12-1966.05赵国强1962.12-1966.05狄子才1962.12-1966.05黄民伟1963.12-1966.05王志杰1966.03-1966.05王家杨1966.03-1966.05栗树彬1966.03-1966.05陈宇1966.03-1966.05候补书记邵井蛙1966.03-1966.05李春明1966.03-1966.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1975.01-1978.10)1975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通知》,决定筹备组由55人组成。
中国工会
![中国工会](https://img.taocdn.com/s3/m/9343d8f6f61fb7360b4c6582.png)
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组织动员职工群众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力量。
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转变。
一、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会的产生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工人阶级在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魏源在海国图志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展洋务运动,提出“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先后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约有260万人。
在“五四”运动中,以上海工人“六三”大罢工为中心的各地工人罢工斗争,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早期工会运动萌生于辛亥革命期间。
1920年11月21日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的第一个革命工会组织。
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即努力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于正式成立。
党的第一个决议提出把建立工会作为党的基本任务之一。
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工会秘书处),作为党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会运动的领导机关。
中华全国总工会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刻。
当时,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60万人,还有近2000万的手工业工人,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工人阶级队伍。
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召集下,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总部主任:邓中夏, 162名代表了100多个工会组织、23万余名会员。
这次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纲领。
在成立全国总工会以前,把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工会的通讯机关。
但是,由于1923年发生了二七惨案,北洋政府取缔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二次劳大和成立全国总工会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历史上最早的57名中国共产党员
![历史上最早的57名中国共产党员](https://img.taocdn.com/s3/m/288ce5c62cc58bd63186bdec.png)
历史上最早的57名中国共产党员一,上海党小组,计十五名: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主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江西九江召开“八七”会议。
罢免了他的领导职务。
后因在党内搞非法小组织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沦为托洛茨基派的首领。
一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42年客死于四川江津。
他是一个在学问和人格上无可挑剔的卓越志士。
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思,湖南潜江人。
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
“三大”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后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退党去湖北,北伐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省教育厅长。
1927年11月,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承认其为革命烈士。
他与妻子王会悟是中共得以问世的最大功臣之一。
又是一个倔强、有个性,而命运极其不幸的人。
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零陵人。
1913年到日本留学,1920年回国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大”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
由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转任湖南大学教授。
1923年退党。
北伐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
后展转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任教。
1949年北上解放了的北平,重新入党,后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
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去世于武汉。
俞秀松:(1899-1938)字柏青,浙江诸暨人。
1919年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三月,前往苏联参加第二次少共国际会议。
归国后在浙江建党、建团,团的”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后追随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5年去苏联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3年被派往远东伯力,1935年到新疆任新疆学院院长。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王兆国同志《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王兆国同志《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f9b56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4.png)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王兆国同志《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07.07.19•【文号】总工发[2007]27号•【施行日期】2007.07.19•【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王兆国同志《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总工发[2007]27号)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中华全国总工会2007年7月19日在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上的讲话(2007年7月13日,根据记录整理)王兆国这次召开全总领导班子务虚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用讲话精神指导和推动工会工作;二是抓住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有利时机,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三是积极做好工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和谐的环境和条件;四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问题,从重大理论、原则、工作经验等方面总结和研究工作,为中国工会十五大召开做好准备。
两个半天的务虚会开得很好。
书记处的各位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发了言,既总结了工作,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当前工会的总体形势、主要任务等问题谈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下面,我再简要讲几点。
第一,继续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团结广大职工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工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工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4591a104431b90d6c85c740.png)
中国工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在80年中,中国工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亿万职工自己的组织。
中国工会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己任,以助推社会发展为目标,指导思想日益明确,工运理论健康发展。
中国工会的作用日显,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为国家经济发展助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现阶段的中国处于变革的年代,新矛盾、新问题不断衍生,把握现实的脉搏,着眼未来的辉煌,是新时期工会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汲取历史的经验,而重温历史,正是为了今天的感悟,明天的发展。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将工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浓缩于读者面前,既是纪念,更是希望,希望人们在历史中总结,在发展中扬弃,使工运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922年5月1日~6日地点:广州代表人数:162人,代表100多个工会组织、23万余名会员。
总部主任:邓中夏主要内容: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联络全国劳动界之感情,讨论改良生活问题,讨论各代表提案等。
会议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等10项决议案,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以前,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各地工会总通讯机关。
大会还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宣言》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处境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工人阶级要联合起来。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1925年5月1日~7日地点:广州代表人数:281人,代表166个工会组织、54万余名会员。
委员长:林伟民副委员长:刘少奇刘文松秘书长:邓中夏主要内容: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确定国民革命中工人运动的策略、方针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
会上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等30多个文件,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成立了全总执行委员会,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
中国工会发展历史及趋势 PPT
![中国工会发展历史及趋势 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7fa44ea58da0116c1749e1.png)
•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甫定、百废 待举的繁忙情况下,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工会 法》,足见党和国家对工会运动的重视。这部工会 法的颁布,深刻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 翻身解放后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工会法与前 后不久颁布的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并称为建国初 期的三大法律。
thanks!
中国工会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中工来自外会简
史中
介
国
对 比
工
会
的
现中
发
状国
展
工
会
的
性
质
与
中 国 工 会 简 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 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 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 利益的代表。
中国工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互相 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方针,在 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 基础上,广泛建立和发展同国际和各国工会组织的 友好关系,推动形成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 运新秩序,同全世界工人和工会一起,为世界的和 平、发展、工人权益和社会进步而共同努力。
•1992年4月3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上新《工会法》 得到通过并自当日起公布施行。
•1993年10月和1998年10 月分别举行的中国工会第十 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认真贯彻工会 法并在适当时候修改工会法的意见。2001年10月27 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了关于修正工会法的 决定。
•截止2013年10月举行了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
《中国现代史》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现代史》第四章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2bf62a4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5.png)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四、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1927年1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 义。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 央农民运动委员会。 湖南农民运动大发展:北伐前夕,湖南有农会会 员30多万人。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成立,易 礼容为委员长。
义。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二、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5、北方人民的反奉倒段斗争 1925年11月,“首都革命”。国共两党领导,11 月28、29日连续两天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运动。 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革命军与日军冲突; 八国齐集大沽口武力示威。 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 政府制造。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辞。图中(左起)分 别为: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2、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聘鲍罗廷为顾问。 军政改革:成立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蒋 介石入选委员。整编国民革命军,建立党代表制、政 治部和政治工作制。 财政改革:财政统一,统一金融。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陈炯明;讨伐粤南军阀 邓本殷。 两广的统一。1926年6月1日;黄绍竑、李宗仁。
马林(1883—1942), 荷兰人。因帮助爪哇 人民革命斗争的成绩 而受到列宁赏识。 1921年6月-1923年10 月来华,对中共的建 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在荷兰反法西 斯斗争中被德国法西 斯杀害。
第一节 国民党的改组
【今日人物】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今日人物】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983faaa5fd0a79563d1e721f.png)
【今日人物】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创非常历史非常历史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
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
曾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
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李立三De大事记·1899年11月1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阳三石1899年11月1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出生于醴陵县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先后就读醴陵渌江中学、长沙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
·1919年9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9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5月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当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1922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在安源建立党支部,并任书记。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当选主任。
·1922年9月14日李立三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9月14日,李立三和刘少奇、蒋先云等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罢工胜利后,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
参与他建汉冶萍公司总工会。
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期间,常回醴陵县立中学、开元学校、县立女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工人运动情况。
·1922年9月李立三陪同毛泽东来醴陵师范讲习所发表演说1922年9月,李立三陪同毛泽东来醴陵师范讲习所发表演说。
·192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
·1924年1月李立三当选为国民党武汉区代表1924年1月,李立三当选为国民党武汉区代表,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宣部在北庄简介
![中宣部在北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925626d1711cc7931b71642.png)
中宣部在北庄简介1948年4月,中央宣传部随同中共中央一起来到西柏坡,进驻附近的北庄村。
此间,中宣部按照中央部署,紧紧围绕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渠道,加强新闻舆论宣传,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各战场的胜利消息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极大的鼓舞了军民士气,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开展。
同时,针对当时宣传、文化、教育、城市党报办理、新闻报道、文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制度,使我党在解放区和新区的接管上,在宣传、文化、教育方面有了统一的规范,并为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发展文化、教育、出版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3月下旬,中宣部随中共中央迁往北平。
一、北庄村简介北庄位于平山县中部山区,距西柏坡村1公里,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
1948年5月,中央宣传部随中共中央到达平山,进驻北庄村。
北庄人民从人、物、财方面大力给予无私支援,保障了中央宣传部机关干部的生活及正常工作的开展。
北庄村有一位开明绅士齐学韶,抗战爆发,八路军来到平山后,一次献麦800石,供八路军和新兵团使用,在其影响下,地主富户纷纷献粮捐款,支持抗战。
1937年10中旬平山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成立,齐学韶任副主任。
1940年8月平山县第二届妇救会代表大会在北庄齐家大院召开,彭真在会上作了《要努力发挥好妇女在抗日救国战斗中的作用》。
此间专门看望了齐学韶。
抗战期间,北庄共有**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老村长封兵回忆中宣部进驻北庄村时的情况:当时,我们村干部是在中央宣传部来的前一天,由上级党组织通知的。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央机关提供住房和生活用品。
当村里的群众听说中央机关要来,高兴的不得了,纷纷腾出自家最好的房间,拿出最好的粮食给中央机关使用。
不到一夜时间,全村群众已准备好上百间房屋、数百担小米和无数计的锅碗瓢盆。
后来,群众才知道是中央宣传部机关住在这里。
二、中宣部组织机构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中宣部分为数部:部长陆定一率一部随中共中央留在陕北;副部长徐特立、陈伯达率一部随中央工委赴晋察冀边区;一部留山西临县。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同名9159)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同名9159)](https://img.taocdn.com/s3/m/c512fa3b02020740be1e9b6e.png)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年月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年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年月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年月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年月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年月日月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年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年月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年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年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年月日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年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年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罗章龙;项英;徐锡根,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康生;;林育南【张浩】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届次姓名时间职务备注张特立(张国焘)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总部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林伟民委员长1925年5月1日至7日,工会二大在广州召开。
中国工会的历史
![中国工会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9dd66a76c66137ee0619d6.png)
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于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订的工会法,这对于推动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工会现有会员1.2亿多人,近百万个基层工会组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2年中,中国工会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职责已更明确,工会组织正在发展和扩大,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值此重要时机,回顾和分析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工会立法等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一旧中国时代工会运动的发展(一)工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情况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
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
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
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
行会与现代工会无共同之点。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25 2页。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
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
中国的新式工会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起来的。
1851年成立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是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
这个组织曾经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中国的罢工斗争。
随即遭到镇压,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
此后,中国工会运动沉寂了40多年。
但是工人自发掀起的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剥削的斗争,在鸦片战争以后,即一直不断发生。
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后两次罢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罢工(1858年) ,上海反掠卖华工斗争(1859年),自贡盐工斗争(1860年),东北朝阳矿工起义(1861年) ,上海小车工人抗捐斗争(1877年),开平煤矿罢工(1882年),汉阳铁厂罢工(1889年),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1890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1948.08-1953.05)1948年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决定恢复1925年建立的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大会选举产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机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49.05-1949.09主席陈云1948.10-1953.05副主席李立三1948.10-1951.11朱学范1948.08-1953.05刘宁一1948.08-1953.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1953.05-1957.12)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会议通过新的工会单程,规定工会的全国领导机关中设立主席团和书记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53.05-1957.12主席赖若愚1953.05-1957.12副主席刘宁一1953.05-1957.12刘长胜1953.05-1957.12朱学范1953.05-1957.12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3.05-1957.12刘宁一1953.05-1957.12许之桢1953.05-1957.12陈少敏1953.05-1957.12李颉伯1953.05-1957.12刘子久1953.05-1957.12栗再温1953.05-1957.12董昕1953.05-1957.12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1957.12-1967.01)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
1966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全总被迫停止工作。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停止全总作为全国工会的领导机关的一切活动。
主席赖若愚1957.12-1958.05刘宁一1958.08-1966.05副主席刘长胜1957.12-1966.05朱学范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陈少敏1957.12-1966.05李颉伯1958.08-1962.12马纯古1962.12-1966.05康永和1966.03-1966.05顾大椿1966.03-1966.05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7.12-1958.05刘长胜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栗再温1957.12-1962.12董昕1957.12-1958.08张维桢1957.12-1966.05张修竹1957.12-1966.05顾大椿1957.12-1966.05康永和1957.12-1962郗占元1957.12-1960.12马纯古1962.12-1966.05张天民1962.12-1966.05赵国强1962.12-1966.05狄子才1962.12-1966.05黄民伟1963.12-1966.05王志杰1966.03-1966.05王家杨1966.03-1966.05栗树彬1966.03-1966.05陈宇1966.03-1966.05候补书记邵井蛙1966.03-1966.05李春明1966.03-1966.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1975.01-1978.10)1975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通知》,决定筹备组由55人组成。
组长金祖敏1975.02-1976.10副组长张世忠1975.02-1976.10蔡树梅1975.02-1976.10王景升1975.02-1976.10马纯古1975.02-1978.10李春明1975.02-1976.10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1978.10-1983.10)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
主席倪志福1978.10-1983.10副主席朱学范1978.10-1982.05马纯古1978.10-1979.03康永和1978.10-1982.05黄民伟1978.10-1982.05陈宇1978.10-1982.05宋侃夫1978.10-1982.05王崇伦1978.10-1983.05韩荣华1978.10-1982.05刘玉娥1978.10-1982.05章瑞英1978.10-1982.05顾大椿1979.10-1983.10金直夫1979.11-1982.05张祺1979.12-1982.04书记处书记马纯古1978.10-1979.03黄民伟1978.10-1981.10宋侃夫1978.10-1981.10王崇伦1978.10-1983.10韩荣华1978.10-1982.05章瑞英1978.10-1983.10李望淮1979.02-1981.10金直夫1979.02-1981.10张祺1979.02-1981.10顾大椿1979.10-1981.10齐平1979.10-1982.05邢方群1979.10-1982.05乌兰1980.02-1982.05蒋毅1981.10-1983.10王家宠1981.10-1983.10穆其彬1981.10-1982.05陈用文1981.10-1982.05刘实1981.10-1982.05候补书记邢方群1978.10-1979.10齐平1978.10-1979.10韩西雅1978.10-1982.05王家宠1978.10-1981.10穆其彬1979.10-1981.10王永成1981.10-1982.05王审祥1981.10-1983.10王珣1981.10-1983.10蒋永清1981.10-1982.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1983.10-1988.10)1983年10月19日至29日,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
主席倪志福1983.10-1988.10副主席顾大椿1983.10-1985.11尉健行1983.10-1984.08罗干1983.10-1988.05王崇伦1983.10-1988.10章瑞英1983.10-1988.10王家宠1983.10-1985.11蒋毅1983.10-1985.11陈俊生1984.08-1985.11陈秉权1985.11-1988.10万绍芬1988.10郑万通1988.10书记处第一书记倪志福1983.10-1988.10书记尉健行1983.10-1984.08王崇伦1983.10-1988.10王家宠1983.10-1985.11章瑞英1983.10-1988.10陈秉权1983.10-1988.10刘实1983.10-1985.07王申祥1983.10-1986.11王珣1983.10-1988.10张富有1983.10-1988.10李雪莹1983.10-1988.10陈俊生1984.08-1985.09方嘉德1985.07-1988.10李容光1985.11-1988.10于庆和1985.11-1988.10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1988.10-1993.10)1988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
主席倪志福1988.10-1993.10副主席朱学范1988.10-1989.12王厚德1988.10-1993.10陈秉权1988.10-1993.10章瑞英1988.10-1993.10郑万通1988.10-1993.10李容光1988.10-1993.10李沛瑶1988.10-1993.10于洪恩1989.12-1991.12杨兴富1989.12-1993.10张丁华1991.12-1993.10书记处第一书记朱厚泽1988.10-1989.12于洪恩1989.12-1991.12张丁华1991.12-1993.10书记王厚德1988.10-1993.10陈秉权1988.10-1993.07章瑞英1988.10-1993.10郑万通1988.10-1993.07李容光1988.10-1993.07李沛瑶1988.10-1993.07方嘉德1988.10-1993.10张富有1988.10-1993.10于庆和1988.10-1993.07薛昭鋆1988.10-1993.10杨兴富1989.12-1993.10张国祥1989.12-1993.10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1993.10-1998.10)1993年10月24日至30日,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
主席尉健行1993.10-1998.10副主席张丁华1993.10-1998.10杨兴富1993.10-1998.10李奇生1993.10-1998.10刘珩1993.10-1998.10江家福1993.10-1998.10张国祥1993.10-1998.10方嘉德1993.10-1998.10薛昭鋆1993.10-1995.12滕一龙1993.10-1998.10倪豪梅1995.12-1998.10徐锡澄1997.12-1998.10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丁华1993.10-1998.10书记杨兴富1993.10-1998.10李奇生1993.10-1998.10张国祥1993.10-1998.10方嘉德1993.10-1998.10薛昭鋆1993.10-1995.12滕一龙1993.10-1998.10肖振邦1993.10-1998.10李永安1993.10-1998.10单亦和1993.10-1994.12倪豪梅1995.12-1998.10李永海1996.12-1998.10徐锡澄1997.12-1998.10纪明波1997.12-1998.10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1998.10-2003.09)1998年10月19日至24日,中国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
主席尉健行1998.10-2002.12王兆国2002.12-2003.09副主席张俊九1998.10-2003.09卢展工1998.10-2000.12李奇生1998.10-2003.09刘珩1998.10-2003.09张国祥1998.10-1999.03方嘉德1998.10-2003.09倪豪梅1998.10-2003.09尤仁1998.10-2003.09王东进1998.10-2003.09徐锡澄1998.10-2003.09孙宝树2002.01-2003.09周玉清2002.01-2003.09苏立清2002.01-2003.09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1998.10-2003.09书记卢展工1998.10-2003.09李奇生1998.10-2003.09张国祥1998.10-1999.03方嘉德1998.10-2003.09倪豪梅1998.10-2003.09徐锡澄1998.10-2003.09纪明波1998.10-2003.09周玉清1998.10-2003.09苏立清1998.10-2003.09董力1998.10-2003.09孙宝树2001.06-2003.09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2003.09-2008.10)2003年9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