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介绍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介绍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工人阶级组织,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也是中国工会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华全国总工会进行介绍。
1. 历史背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组织之一。
它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后来经过几次改组和发展,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工会领导机构。
2. 组织结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全总委员会、全总党组、全总秘书处等。
全总委员会是全总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国工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全总党组是负责领导全总工作的党组织,负责制定工会政策和决策。
全总秘书处则是全总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运行和执行。
3. 职责和任务: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工会工作的开展。
它的任务包括,组织工人群众,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建设;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社会管理,代表工人阶级参与国家决策和社会事务;开展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等。
4. 工作内容: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它积极组织和参与工人权益维护活动,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同时,全总还开展职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全总还关注工人的生活福利,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5.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工会组织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它参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推动国际劳工权益的保护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
同时,全总也与其他国家的工会组织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加强团结,共同促进全球工人阶级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组织结构。
它的职责和任务涵盖了工人阶级的各个方面,致力于维护工人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升工人的生活福利等。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1922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8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1923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6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1924年5月15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1月22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1931年1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193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1936年1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1941年1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1945年8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 1924.5.15-1925.01 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 1925.01.22-1927.05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 1927.05-1927.09 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 1927.09-1927.11,1928.07-1929.02;罗章龙 1927.11-1928.07;项英 1929.02-1931.01;徐锡根 1930.9-1931.1,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 1931.01-1931.07 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 1931.07-1932;1939.04-;康生 1932-1932.07.31;1937.08-1939.04;林育南【张浩】 1936.01-1937.08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 1940-1946.04.08 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 1946.05-1949.10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 1949.10-1953 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去职李建国2013.3.1-2013.10.21 主席十五届执委会七次会议选举16 李建国2013.10.21- 主席十六大 2013.10.18-22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1925.05-现在林伟民第一任1925.05-1926.0538-39岁海员出身1924年入党1887.10-1927.09.01享年40岁广东珠海人苏兆征第二任1926.05-1929.0241-44岁同盟会会员1925年春入党1885.11.11-1929.02.25享年44岁广东珠海人项英(项德隆)第三任1929.11-1941.0331-43岁苏联东方共大1922.04入党1898.05—1941.03.14享年43岁湖北武昌人陈云第四任1948.08-1953.0543-48岁1925年入党1905.06.13-1995.04.10享年90岁上海青浦人赖若愚第五任1953.05-1958.0543-48岁延安中共中央党校1929.10入党1910-1958.05.20享年48岁山西五台人刘宁一第六任1958.08-1966.1251-59岁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25.09入党1907.12-1994.02.15享年87岁河北满城人倪志福第七任1978.10-1993.1045-60岁上海青工第四机械班1958.10入党1933.05-2013.4.24享年79岁上海川沙人尉健行第八任1993.10—2002.1267-76岁上海交通大学1946.04入党1926.08.17生江苏扬州人王兆国第九任2002.12-2013.0261-72岁哈尔滨工业大学1965.12入党1941.07生河北丰润人李建国现任2013.3.1-至今67-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山东大学1971.06入党1969.09参加工作1946.04山东鄄城人。
工会历史综述总结范文
工会,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工会的历史,总结其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工会历史的起源与发展1. 工会历史的起源我国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我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为争取自身权益,我国工人阶级开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罢工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随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2. 工会历史的分期(1)初创时期(1921-1949年)这一时期,我国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
在此期间,全国总工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会组织的正式建立。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会组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会组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会取得的辉煌成就1. 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水平我国工会组织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参与国家立法、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规,以及开展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工作,为职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保障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
同时,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活动,促进企业领导层廉洁自律。
3. 提升职工素质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中国工会章程(2008年修正)
中国工会章程(200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08.10.21•【文号】•【施行日期】1993.10.30•【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中国工会章程(1993年10月30日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2008年10月21日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正)总则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中国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中国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工会的历史
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于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订的工会法,这对于推动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工会现有会员1.2亿多人,近百万个基层工会组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2年中,中国工会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职责已更明确,工会组织正在发展和扩大,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值此重要时机,回顾和分析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工会立法等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一旧中国时代工会运动的发展(一)工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情况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
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
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
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
行会与现代工会无共同之点。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25 2页。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
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
中国的新式工会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起来的。
1851年成立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是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
这个组织曾经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中国的罢工斗争。
随即遭到镇压,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
此后,中国工会运动沉寂了40多年。
但是工人自发掀起的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剥削的斗争,在鸦片战争以后,即一直不断发生。
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后两次罢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罢工(1858年) ,上海反掠卖华工斗争(1859年),自贡盐工斗争(1860年),东北朝阳矿工起义(1861年) ,上海小车工人抗捐斗争(1877年),开平煤矿罢工(1882年),汉阳铁厂罢工(1889年),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1890年)等等。
工会个人主要事迹
工会个人主要事迹张国荣,湖南岳阳市石门县人,原全国总工会第一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系,入党;历任中国总工会第一巡视员,中央巡视员;一九五六年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部长;一九六一年担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兼组织部部长;一九六六年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兼上海市委党组书记;一九六八年任中国总工会副主席,一九八五年任总工会第一副主席;一九九七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政协副主席;二零零五年十一月病逝。
在张国荣任职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工人党爱国思想为指导,用实际行动将思想落实到实践中去,在积极推进工会事业发展,加强全国总工会机构建设,提高工会工作者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他把工人党爱国理念融入到工会事业发展中,努力践行“民主集中制”,推动各级工会建立起以宣传工人党全心全意为工人服务的理念为主题的服务性管理制度,以一流的服务水平增强工人的共同精神;同时,他积极推动厅级工会把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改善工人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他着力构建起工会声音的桥梁,建立起一流的联络渠道,倾听工人声音、收集工人意见,切实维护和保障工会工作者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再次,张国荣始终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领域的经济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注重发挥工会重要的调解调节作用,加大社会保障服务领域的法制文化建设,强化工人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安全和高效的社会保障服务。
此外,他还积极推进国际劳工组织全球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全国总工会与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劳工组织、欧洲劳工组织等内外部有关机构的交流合作活动,加强各级工会对国际劳工组织的学习和研究。
张国荣的工作,对近代中国全国总工会的事业发展,为工人群众争取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为改善工人生活环境、培育工会组织的素质,为宣传和推广国际劳动组织的声音,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工会界领头羊和引领者。
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
解放后历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1948.08-1953.05)1948年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决定恢复1925年建立的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大会选举产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机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49.05-1949.09主席陈云1948.10-1953.05副主席李立三1948.10-1951.11朱学范1948.08-1953.05刘宁一1948.08-1953.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1953.05-1957.12)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会议通过新的工会单程,规定工会的全国领导机关中设立主席团和书记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53.05-1957.12主席赖若愚1953.05-1957.12副主席刘宁一1953.05-1957.12刘长胜1953.05-1957.12朱学范1953.05-1957.12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3.05-1957.12刘宁一1953.05-1957.12许之桢1953.05-1957.12陈少敏1953.05-1957.12李颉伯1953.05-1957.12刘子久1953.05-1957.12栗再温1953.05-1957.12董昕1953.05-1957.12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1957.12-1967.01)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
1966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全总被迫停止工作。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停止全总作为全国工会的领导机关的一切活动。
主席赖若愚1957.12-1958.05刘宁一1958.08-1966.05副主席刘长胜1957.12-1966.05朱学范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陈少敏1957.12-1966.05李颉伯1958.08-1962.12马纯古1962.12-1966.05康永和1966.03-1966.05顾大椿1966.03-1966.05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7.12-1958.05刘长胜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栗再温1957.12-1962.12董昕1957.12-1958.08张维桢1957.12-1966.05张修竹1957.12-1966.05顾大椿1957.12-1966.05康永和1957.12-1962郗占元1957.12-1960.12马纯古1962.12-1966.05张天民1962.12-1966.05赵国强1962.12-1966.05狄子才1962.12-1966.05黄民伟1963.12-1966.05王志杰1966.03-1966.05王家杨1966.03-1966.05栗树彬1966.03-1966.05陈宇1966.03-1966.05候补书记邵井蛙1966.03-1966.05李春明1966.03-1966.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1975.01-1978.10)1975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通知》,决定筹备组由55人组成。
为有牺牲多壮志:新中国成立前牺牲逝世的51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为有牺牲多壮志:新中国成立前牺牲逝世的51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作者:李友唐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1年第2期编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壮丽诗句,是对革命时期英勇献身英雄的歌颂和缅怀: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其中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就有51人。
这个数字或许还有出入,但昭示着后人对革命前辈的缅怀敬仰之情,■李友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召开过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选举产生了170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
他们中,有51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先后牺牲逝世,占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数的30%。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写下了浓烈的血和生命的篇章。
这些永远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员敬仰和永远怀念的同志是:高君宇:中共第二届中央委员。
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号君宇,山西静乐(今娄烦县)人。
1920年冬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共党员。
历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总务股主任。
1925年3月5日病逝于北京,年29岁。
李大钊:中共第三届、四届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共创建人之一。
原名李耆年,字守常,河北乐亭大黑坨村人。
曾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长、北方区委书记。
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杀害,年38岁。
邓培:中共第三、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原名邓配安,字少山,广东三水邓关村人。
1922年入党。
曾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北京区委委员、京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广东省总工会主席。
1927年6月22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年44岁。
陈延年: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
又名遐年,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1922年入党。
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书记,江浙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1927年7月4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年29岁。
赵世炎: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
北京市党政领导
北京市党政领导历届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 真(1902~1997)李雪峰(1907~2003)谢富治(1909~1972)吴 德(1913~1995)林乎加(1916~ )段君毅(1910~2004)李锡铭(1926~2008)陈希同(1930~ )尉健行(1931~ )贾庆林(1940~)刘 淇(1942~ )历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庭三(1912~1984)赵鹏飞(1920~2005)于均波(1941~ )杜德印(1951~ )历届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叶剑英(1897~1986)聂荣臻(1899~1992)彭 真(1902~1997)吴德(1913~1995)谢富治(1909~1972)林乎加(1916~ )焦若愚(1915~ )陈希同(1930~)1983年4月至1995年4月担任北京市市长。
陈希同,1930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
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5年9月,被中共中央清除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1997年8月29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
李其炎(1938~)贾庆林(1940~ )刘 淇(1942~ )孟学农(1949~ )王歧山(1948~ )郭金龙(1947~ )历届北京市政协主席刘 仁(1909~1973)丁国钰(1916~ )赵鹏飞(1920~2005)刘导生(1913~ )范 瑾(1929~ )白介夫(1921~ )王大明(1929~ )陈广文(1936~ )程世峨(1940~ )阳安江(1945~ )。
现代著名教育家
曹靖华【现代】(1897—1987)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教育家。
河南庐氏人。
1921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
1933年回国后,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东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任系主任。
为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工作作者协会副会长。
他从20年代起,即与鲁迅、瞿秋白共同致力于传播俄罗斯和苏联文学,是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其教育思想:(1)坚持“外为中用”原则,学习外国经验、介绍外国文学需考虑中国的实际与需要;(2)学生要在知识广泛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3)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精通外国语言,而且要掌握好祖国语言;(4)要实地劳作,专心致志,“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
著有《曹靖华散文选》,翻译有《铁流》、《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苏联作家七人集》等。
陈望道【现代】(1891一1977)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家、教育家。
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
浙江义乌人。
1914年金华中学毕业,翌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和中央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1919年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从事新文化运动,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参与发起筹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翻译出版了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接编《新青年》杂志。
1923年起兼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中华艺术大学校长,安徽大学教授。
1934年在沪创刊并主编《太白》杂志,发起以群众语言为基础的大众语运动。
后任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
抗日战争初期返沪,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
1940年赴重庆,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
抗战胜利后,继续推动爱国民主运动,任上海市大学教职员联合会理事会主席。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倪志福同志留下的纪念
倪志福同志留下的纪念作者:李年贵来源:《老友》2013年第08期这两张照片,是我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的合影。
一张是在1983年10月29日,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我向他敬酒祝贺;另一张是在10年后的1993年10月29日,在中国工会十二大第一次执委会上他同我的合影。
这两张照片,既记录了我作为新华社记者,自中国工会“九大”到“十二大”的采访经历,更记录了倪志福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这20多年中,这位工人出身的党和国家领导对我提出的采访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但他同我的每次谈话都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职工群众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1991年3月,他在北京西郊宾馆同我谈话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不时重现眼前。
“职工群众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倪志福开门见山地这样提出问题。
他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离开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此,要切实尊重和发挥职工群众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作用。
他说:“职工依照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管理社会事务,是《宪法》赋予的根本权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体现。
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权利,应该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各级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的全过程。
”他怕我听不明白,进而详细地阐述说,制定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以及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分配、廉政建设等重大方针政策,都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贯彻执行情况要及时向他们通报,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予以高度重视。
他殷切希望全国各族职工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弘扬主人翁精神和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刻苦钻研,善于创新,为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宏伟目标献计出力,建功立业。
今年春天,倪志福同志离我们远去了。
今天公开这两张照片,也是我对志福同志的最好缅怀。
陈云生平简介
陈云生平简介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陈云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陈云简介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陈云人物生平早年革命陈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
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2岁丧父(陈梅堂)、4岁丧母(廖顺妹),由裁缝出身的舅父(廖文光)抚养。
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升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
同年8月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后为职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胜利。
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的活动。
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
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
个人简历之时政简历
时政简历赵树丛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男,汉族,1955年3月生,山东诸城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9年6月参加工作,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6月山东省诸城县都吉台大队赤脚医生;1972年4月至1975年7月在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医疗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山东医学院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团委干事;1978年6月任山东医学院团委副书记;1985年2月任山东医学院团委书记;1985年8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6年1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山东省青联主席,其间: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挂职任山东省临邑县委副书记;1992年8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党组书记;1993年2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1996年2月任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7年4月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7年12月任泰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任泰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1998年12月任安徽省安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1999年4月任安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00年10月任安庆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01年2月任安庆市委书记;2003年1月任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6年10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11年4月任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12年3月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袁家军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男,汉族,1962年9月生,吉林通化人,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0.09~1984.07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学习;1984.07~1987.07在航天工业部五院501部攻读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07~1990.08航天工业部五院501部结构室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助理(1989.03~1990.08在德国宇航院机构力学研究所进修学习);1990.08~1994.08航空航天工业部五院501部结构室副主任;1994.08~1995.04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五院501部副主任;1995.04~1996.06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五院院长助理;1996.06~1999.06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五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99.06~2003.0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0.04~2004.02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2003.01~2007.1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2.10~2006.10兼国际宇航联全会副主席,2005.07兼十届全国青联常委,2006.01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2006.05兼第七届中国科协副主席,2006.07 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2007.10当选为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7.1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8.02兼任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会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2008.09兼任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副总指挥,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总指挥;2011.4.28 当选中国宇航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
【今日人物】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今日人物】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创非常历史非常历史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
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
曾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
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会。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李立三De大事记·1899年11月1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阳三石1899年11月1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出生于醴陵县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先后就读醴陵渌江中学、长沙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
·1919年9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9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5月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当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1922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在安源建立党支部,并任书记。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当选主任。
·1922年9月14日李立三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9月14日,李立三和刘少奇、蒋先云等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罢工胜利后,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
参与他建汉冶萍公司总工会。
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期间,常回醴陵县立中学、开元学校、县立女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工人运动情况。
·1922年9月李立三陪同毛泽东来醴陵师范讲习所发表演说1922年9月,李立三陪同毛泽东来醴陵师范讲习所发表演说。
·192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
·1924年1月李立三当选为国民党武汉区代表1924年1月,李立三当选为国民党武汉区代表,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同名9159)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年月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年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年月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年月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年月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年月日月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年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年月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年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年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年月日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年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年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李立三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罗章龙;项英;徐锡根,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康生;;林育南【张浩】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届次姓名时间职务备注张特立(张国焘)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总部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林伟民委员长1925年5月1日至7日,工会二大在广州召开。
爱国民主人士朱学范
爱国民主人士朱学范作者:冯晓蔚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01期朱学范(1905—1996)生于浙江嘉善县(今上海市金山县),上海法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1924年进入上海邮政局工作,先后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国劳动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长,多次参加国际劳工大会,曾任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1948年到解放区参加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朱学范历任邮电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副主席、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第六、七、八、九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等职。
在国际工会的舞台上作正义呼唤1922年,17岁的朱学范由于家中经济困难,辍学当了工人。
1924年他参加了上海邮局招工考试,被录取为邮务生。
1925年5月中旬,日本纱厂工人顾正红被日本厂方枪击逝世。
惨案发生后,沪西区一部分内外棉纱工人奋起反对日本资本家暴行。
朱学范在上海邮局栈房间动员职工募捐支援罢工工人,工友们公推他将捐款送到上海总工会。
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李立三接待了他,向他了解邮局职工反帝运动。
16日,邮局各基层单位的活动分子在闸北集会,朱学范代表栈房间工人参加,大家决定一是发动罢工,二是建立工会。
经过上海邮局全面罢工的斗争,邮工们取得了胜利。
1935年中国劳动协会成立。
朱学范作为劳协领导人之一,在组织劳工群众进行合法斗争的同时,与协会内部代表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工贼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在斗争实践中,他不断探求中国劳工运动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给他以深刻的启示,从而自觉自愿地接近中国共产党。
1936年6月,朱学范参加第二十届国际劳工大会。
随后应邀在莫斯科进行访问参观,苏联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给了他深刻印象。
1937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纺织工业会议,6月在日内瓦召开第二十三届国际劳工大会,国民党政府派朱学范出席这两次会议。
中国工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工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在80年中,中国工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亿万职工自己的组织。
中国工会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己任,以助推社会发展为目标,指导思想日益明确,工运理论健康发展。
中国工会的作用日显,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为国家经济发展助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现阶段的中国处于变革的年代,新矛盾、新问题不断衍生,把握现实的脉搏,着眼未来的辉煌,是新时期工会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汲取历史的经验,而重温历史,正是为了今天的感悟,明天的发展。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将工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浓缩于读者面前,既是纪念,更是希望,希望人们在历史中总结,在发展中扬弃,使工运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922年5月1日~6日地点:广州代表人数:162人,代表100多个工会组织、23万余名会员。
总部主任:邓中夏主要内容: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联络全国劳动界之感情,讨论改良生活问题,讨论各代表提案等。
会议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等10项决议案,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以前,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各地工会总通讯机关。
大会还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宣言》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处境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工人阶级要联合起来。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1925年5月1日~7日地点:广州代表人数:281人,代表166个工会组织、54万余名会员。
委员长:林伟民副委员长:刘少奇刘文松秘书长:邓中夏主要内容: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确定国民革命中工人运动的策略、方针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
会上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等30多个文件,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成立了全总执行委员会,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届主席:
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一个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总部设在上海。
1922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上海当局查封,李启汉被捕。
同年8月,由上海迁至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
1923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
同年6月,其工作移交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撤销。
(中央编办管理)。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称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到会代表162人。
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央工人部--中央职工部-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1924年5月15日,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1月22日,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称中央工人部。
1931年1月,中央工人部改称中央职工部。
193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职工部取消。
1936年1月,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恢复。
1941年1月,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成立。
邓发为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
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到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仍任书记,民运委员会下辖中央妇委、中央职工委员会和中央青委。
1945年8月, 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撤销。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改名中共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
书记:邓中夏 1924.5.15-1925.01 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张国焘 1925.01.22-1927.05 中央职工运动
委员会;李立三 1927.05-1927.09 中央工人部部长;苏兆征 1927.09-1927.11,1928.07-1929.02;罗章龙 1927.11-1928.07;项英 1929.02-1931.01;徐锡根 1930.9-1931.1,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卢福坦 1931.01-1931.07 中央职工部部长;刘少奇 1931.07-1932;1939.04-;康生 1932-1932.07.31;1937.08-1939.04;林育南【张浩】 1936.01-1937.08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 1940-1946.04.08 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遇难;刘宁一 1946.05-1949.10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 1949.10-1953 中央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
去职李建国2013.3.1-2013.10.21 主席十五届执委会七次会议选举16 李建国2013.10.21- 主席十六大 2013.10.18-22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1925.05-现在
林伟民
第一任1925.05-1926.05
38-39岁
海员出身
1924年入党1887.10-1927.09.01
享年40岁
广东珠海人
苏兆征
第二任
1926.05-1929.02
41-44岁
同盟会会员
1925年春入党1885.11.11-1929.02.25
享年44岁
广东珠海人
项英(项德隆)
第三任1929.11-1941.03
31-43岁
苏联东方共大
1922.04入党1898.05—1941.03.14
享年43岁
湖北武昌人
陈云
第四任
1948.08-1953.05
43-48岁
1925年入党1905.06.13-1995.04.10
享年90岁
上海青浦人
赖若愚
第五任1953.05-1958.05
43-48岁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1929.10入党1910-1958.05.20
享年48岁
山西五台人
刘宁一
第六任1958.08-1966.12
51-59岁
河北省立第四师范
1925.09入党1907.12-1994.02.15
享年87岁
河北满城人
倪志福
第七任1978.10-1993.10
45-60岁
上海青工第四机械班1958.10入党1933.05-2013.4.24
享年79岁
上海川沙人
尉健行
第八任1993.10—2002.12
67-76岁
上海交通大学
1946.04入党
1926.08.17生
江苏扬州人
王兆国
第九任2002.12-2013.02
61-72岁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65.12入党
1941.07生
河北丰润人
李建国
现任
2013.3.1-至今
6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山东大学
1971.06入党
1969.09参加工作
1946.04
山东鄄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