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合集下载
2021年秋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复习课件(共38张PPT)

_________
稀有气体
可以制作__________
_
探空气球
0.03% ③氦气化光合学作性用质很稳定、密
度很小,可用来填充
____________
3. 空气污染源
污染源
工业污染 交通污染
生活污染 污染物固气体体::一氧可化吸碳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防治措施空采气取质措量施日:报改变列空能入气源空质结气量构质指量数,监级开测别发标分利准为用的新6项能目源级有;,颗级粒别物越高、二,氧空化气氮质、二量氧化越硫差等
使用无铅汽油;植树造林等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
概念 能否
保化持学物性质质 __________的
一种微粒
可以再分
化学变化中
原子
离子
化学
化学变化中,原
得失
________变化 子________电子
带电荷
中的最小微粒 后形成的
不能再分
________微粒
化学变化中 原子团在某些变
2.原子的结构
原子虽然很小,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却是由更小的微粒构
成的。原子的结构可表示为:
(带原子正核电)质子:正每一个电质荷子带 一个单位 的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一个电子带 一个单位 的 负
电荷——是分层排布的
在原子中,__核_电__荷__数___=__质__子_数___=_核__外__电_子__数__(不__限__顺_序__)__。
构成 物质 电性
共性
水、__氧_气_____、 ____铁____、
_二__氧_化__碳__
___汞_____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实验突破(0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所以装
(1)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的实验现象
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是
置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了
。
约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
的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图S4-2
2021/12/12
第八页,共二十页。
。
2. [2019·石景山一模]用图S4-2所示装置进行( jìnxíng)
实验突破(四)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1/12/12
第一页,共二十页。
回归教材
一般使用集气瓶、燃烧匙、橡皮塞、止水
1.实验仪器
夹、胶皮管、玻璃导管、烧杯等进行实验
及装置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的压强
2.实验原理
减小
,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S4-3
2021/12/12
第十页,共二十页。
×100%
4. [2019·门头沟一模]用如图S4-4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
[答案] (1)导热
氧气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左侧直玻璃管中液面以上平
[解析] (1)加热( jiā rè)铜丝来引燃
分为5份。
白磷利用的是铜具有良好的导
(1)加热铜丝可以引燃(yǐn rán)白磷,利用的是铜有良好的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6. [2017·北京节选]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shíyàn)(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实验内容
交流与讨论:
【思考2】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瓶空气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1)装置漏气;
(2)红磷的量不足; (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实验内容
交流与讨论:
【思考 3】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 瓶空气总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 (1)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入集气瓶,有空气逸出;
课 堂 练 习
课堂练习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 的是( C )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 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 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老师:XXX 班级:XXX
实验内容
实验用品: 红磷、水、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实验装置:
红磷:暗红色固体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 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 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 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
空气与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

点燃
•3Mg + N2= Mg3N2
点燃
•2Mg + CO2= 2MgO + C
铁
选择除氧剂
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变成铁锈
点燃
•3Fe + O2= Fe3O4
反应在纯氧中进行
铜、 钠、钾
选择除氧剂
加热
• 2Cu+O2=2CuO • 4Na +O2=2Na2O • 4K +O2=2K2O
将铜、钠、钾预先放在试管中,塞紧塞子 后加热。
为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
把钟罩内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为五等份,在燃烧匙内盛红磷,
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放入钟罩内,同时塞紧皮塞,试说明
视察到的现象,原因及结论。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恢复至室温,钟罩内水面上升至 。
总体积的1/5处
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使气压降低,水面就上升。 。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1/5体积是氧气。
。
若水面上升不高,则可能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①_气__密_性__不_好________②_红__磷_不__足___
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至少两点)。
___①_不__燃_烧__也_不__支_持__燃__烧___②__不_溶__于_水_
练习1、小亮和他的同学们用图4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 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 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视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 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
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再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的进行探究
2020山西中考化学实验复习(课件)实验突破(0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共30张PPT)

能__耗__尽__氧__气_,_当__氧_气__浓__度______
_低_于__1_0_%__时__,木__炭__不__能_燃__烧_______。
图S1-5
4.[2019·福建]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
究实验。
[实验1]按图S1-6甲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现象 (2)__烧__杯__中__的___水_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__内__,进___入__集__气__瓶__内__水___的__体__积__约__占__集___气__瓶__中______ _原__空__气___体__积__的__������������__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续表)
5.实验结论 推论: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补充:氮气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作食品保护气等
(1)结果偏小: ①装置漏气 ②__红__磷__量___不__足___ 6.误差分析 ③ 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等 (2)结果偏大: ①红磷点然后,燃烧匙伸入瓶内速度过慢,未及时塞紧瓶塞 ②未夹(或未夹紧)止水夹等
。
图S1-3
2.[2017·山西百校联考二]从古到今,人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还有很多。图S1-4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a
b
c
图S1-4
3.[2019·北京顺义期末]化学课上,同学们探究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装置(左)和探究结果(右)如图S1-5所示(注:木炭足量)。
[实验2]按图乙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
_低_于__1_0_%__时__,木__炭__不__能_燃__烧_______。
图S1-5
4.[2019·福建]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
究实验。
[实验1]按图S1-6甲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现象 (2)__烧__杯__中__的___水_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__内__,进___入__集__气__瓶__内__水___的__体__积__约__占__集___气__瓶__中______ _原__空__气___体__积__的__������������__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续表)
5.实验结论 推论: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补充:氮气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作食品保护气等
(1)结果偏小: ①装置漏气 ②__红__磷__量___不__足___ 6.误差分析 ③ 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等 (2)结果偏大: ①红磷点然后,燃烧匙伸入瓶内速度过慢,未及时塞紧瓶塞 ②未夹(或未夹紧)止水夹等
。
图S1-3
2.[2017·山西百校联考二]从古到今,人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还有很多。图S1-4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a
b
c
图S1-4
3.[2019·北京顺义期末]化学课上,同学们探究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装置(左)和探究结果(右)如图S1-5所示(注:木炭足量)。
[实验2]按图乙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课件(共30张PPT)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分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 水压进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 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1、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
4.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 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不能用木炭、硫磺、镁、铁等代替红磷
【思考】 在实验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 气瓶总体积1/5 , (即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会 小于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主要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激光、 制冷以及医疗等。
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 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物理变化)
氦气可用于充气球或汽艇(比氢气安全)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 气体是( )B
A、二氧化硫磺 B、二氧化氮肥 C、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的现象是( A)
A、生成五氧化二磷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产生大量的白烟
6、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一组是: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致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 .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c .
分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 水压进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 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1、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 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
4.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 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不能用木炭、硫磺、镁、铁等代替红磷
【思考】 在实验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 气瓶总体积1/5 , (即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会 小于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稀有气体:主要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激光、 制冷以及医疗等。
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 此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物理变化)
氦气可用于充气球或汽艇(比氢气安全)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 气体是( )B
A、二氧化硫磺 B、二氧化氮肥 C、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的现象是( A)
A、生成五氧化二磷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产生大量的白烟
6、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一组是: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致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a .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c .
科粤版九级化学上册课件探究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优秀文档PPT)

探究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拓展] (4)已知镁(Mg)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
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 79p0,p′=p0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易燃烧
探究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不能
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地发生燃烧
[反思]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黄色固体。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________,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________,选择的药品为红磷(P)。 [反思]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黄色固体。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已知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探究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D.由图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________,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________,选择的药品为红磷(P)。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探究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W1-1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
79p0,p合′=p0是理因为的红磷比是木炭_易_燃烧__A____(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
探究2 如图W1-3中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2.1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本上,是用图2装置中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
CD
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中,会导致实验失败的做法有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装过量的红磷
C.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缓慢插入瓶中
D.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创新实验】有同学设计了图3进行实验。集气瓶容积 ,实验前
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结束后,容器中是
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1:有氧气剩余;
猜想2: 无氧气剩余 。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
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产生 大量白烟 ,待红磷熄灭,装置完全冷却
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
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和药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
中,塞紧橡胶塞,如图1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
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松手后,若活塞仍能返回到20
mL刻度处,则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
5
D. 燃烧的红磷一熄灭,就要立即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
刻度
1
2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如图所示。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
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
夹。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红磷+氧气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红磷燃
CD
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中,会导致实验失败的做法有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装过量的红磷
C.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缓慢插入瓶中
D.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创新实验】有同学设计了图3进行实验。集气瓶容积 ,实验前
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结束后,容器中是
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1:有氧气剩余;
猜想2: 无氧气剩余 。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
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产生 大量白烟 ,待红磷熄灭,装置完全冷却
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
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和药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
中,塞紧橡胶塞,如图1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
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松手后,若活塞仍能返回到20
mL刻度处,则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
5
D. 燃烧的红磷一熄灭,就要立即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
刻度
1
2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如图所示。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
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
夹。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红磷+氧气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红磷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反应表达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 2O 5
反思与评价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 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以上空间分为5等 分。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 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 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 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 况。
反思与评价
弹簧夹没有夹紧;
红磷量不足;
偏大
(水面上升大于1/5)
装置漏气;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 了弹簧夹; 点燃红磷后伸入广口 瓶的速度过慢;
偏小
(水面上升小于1/5)
反思与评价
药品的选择
药品 可燃物 只与氧气反应 生成物的状态 是否选择 木炭 硫 镁带 红磷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气体 气体 固体 固体
科粤版新课标(2011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镇头中学
赵静茹
拉瓦锡 A–L (1743-1794)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实验装置
弹簧夹 燃烧匙 广口瓶 红磷 烧杯 导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到室温打弹簧夹,水进 入广口瓶大约1/5处.
× × ×Leabharlann √反思与评价水瓶中水的作用-----1 降温、
2 吸收白烟
还有其他方法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