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

合集下载

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

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

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前言儒教与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思想体系,它们在传承与发展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在本次读书报告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一、儒教与道教的基本概念1.儒教儒教,又称儒学,是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道德、政治和哲学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人看作是社会化的人,对个体人格有高要求,强调情感、美德、仁德、义务、忠诚等宏观目标。

儒教强调尽量做到“中庸之道”,主张克己复礼,“天人合一”,强调人道、道德原则,更关注个体性的价值。

2.道教道教,古称道家,是中国的一种原始哲学和文化体系,源自于先秦时期无名老师的思想,并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发展成形。

道教重视个体真我,强调自我修炼、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显现天道等目标。

道教的基本概念是“道”和“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跟随、追寻宇宙本源的秩序,寻求人类与宇宙、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儒教与道教的共性儒教与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也有许多共性,以下是它们的共同点:1.重视伦理道德儒教强调个体道德、人际关系,在礼制、德育方面有着较为完整的规范,而道教也是重视伦理道德的,追求的是自身精神道德上的提升。

2.推崇安定社会儒教和道教都认为,它们应该为安定社会做出贡献,儒教强调通过仁德来化解矛盾、团结人心,道教则主张通过宗教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3.注重个体内心体验儒教和道教都强调内心体验,特别是道教更加重视个体的修炼和感悟。

三、儒教与道教的不同儒教与道教总体上有很多共性,在细微之处则两者相对存在着区别。

1.关注重点不同相对而言,儒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德性,强调克己复礼;道教则注重个体内心体验,主张跟随天、地、人、道的规律,追求永生不死。

2.理念上有区别儒家思想的主要途径是道德、教育、伦理规范、政治运作等方面,主张社会秩序及生命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而道教主张通过不断修炼提高个人内心境界,追求长生不老。

晋朝的宗教信仰道教儒教与民间信仰的纷争

晋朝的宗教信仰道教儒教与民间信仰的纷争

晋朝的宗教信仰道教儒教与民间信仰的纷争晋朝的宗教信仰:道教、儒教与民间信仰的纷争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宗教信仰体系也极为丰富多元。

在晋朝时期,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是三大主要宗教信仰流派,这些信仰之间的纷争和交融,对于晋朝社会及后世的宗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儒教的兴盛与道教的崛起儒教在晋朝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儒家思想主张礼义之道,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儒教经典如《孝经》、《论语》等深受晋朝统治者的推崇,晋室皇族多是儒家学者,推动了儒教的繁荣发展。

然而,道教也在晋朝逐渐兴起,成为与儒教齐名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吸引了一大批追求长寿的晋朝士人。

晋代道教经典如《道德经》、《老子问刍》等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二、道教与儒教的影响力争夺晋朝时期,道教与儒教成为社会上两大有影响力的思想和信仰流派,两者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相互影响与竞争。

尽管儒教在晋朝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道教在社会上的势力不断增大。

有些儒家学者开始吸收和融合道教的元素,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统一的思想体系。

其中,王弼是晋朝人士中融合儒教与道教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借鉴了道家的观念,将其纳入自己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儒家里外道”的理论体系,试图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入道家的思想,以达到理论上的修正和统一。

三、晋朝民间信仰的兴盛除了道教和儒教之外,晋朝时期的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多以追求神灵保护和祈福为目的,包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对祖先灵魂的崇敬以及对各类神仙和佛陀的信仰。

在晋朝社会,俗称“神仙”的道士或神祇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被视为能够诸事可求、决定人生命运的存在。

晋朝时期大量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都与这些神仙的故事有关,显示了民间信仰在晋朝社会中的重要性。

四、纷争的和解与融合晋朝时期的宗教信仰纷争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对立局面,而是更多地体现了相互交融和相互借鉴的特点。

阅读经典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阅读经典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阅读经典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1915)一书是马克斯·韦伯在完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转而研究“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后所著的第一本书,该书与同系列的《印度教与佛教》(1916-1917)和《古犹太教》(1917-1919)的写作目的相同,即通过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探索,来凸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

在本书中,韦伯在经过细致的分析并与西方进行比较之后认为,中国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发展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在于缺乏一种特殊宗教伦理的鼓舞力量。

本书的前四章,作者以“社会学基础”为名按照西方的逻辑分析了中国在制度层面上可能影响到资本主义产生的内容。

货币在西方经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贵金属的缺乏以及没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率的货币制度阻碍了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城市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摇篮,相比于西方,中国的城市与行政尤其是治河的行政管理密切相关,对外缺乏独立性、对内缺乏统一性;中国的行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也有其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法律保障,无法成为进一步规范的工商组织;中国古代的政权与经济都和水利密切相关,统治者享受一种政教合一的权威地位而不用像西方一样受教权掣肘。

从政治结构看,古代中国经历了由最初的家父长制向封建国家、再向俸禄国家的演变,作者探讨的重点是俸禄国家。

秦汉时期,原本的采邑秩序被俸禄官僚体系所取代,意味着封建秩序被全面废除,而新的体系则被韦伯称之为“家产官僚制”。

在家产官僚制之下,皇帝可以用家产制特有的手段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比如通过科举选官、使官员不得在家乡任职、必须定期调任别处等等,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地方再次出现封建势力。

但家产官僚制也有十分重要的负面影响:官员们对地方胥吏和幕僚日益倚重,俸禄的有限和赋役的配额给了他们获取其他利益的理由和机会,这样形成的庞大的利益集团成为内向改革的最大阻碍。

也就是说,货币经济与俸禄的结合导致了“僵硬化”。

儒教与道教文化比较

儒教与道教文化比较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结业论文——儒家和道家的管理智慧比较作为国学中最经典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同源于易经,生于乱世,兴于乱世,其后的几千年,虽各有千秋,也屡遭困厄,亦能绵延不绝至今,且已走出国门,迈向全世界。

两者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处世之道囊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在管理方面也是心得独到,成为许多知名企业的制胜利器。

然而两者给人的印象却是有着“入世”与“出世”的截然不同。

那么这两种国教又是如何殊途同归,在商品经济中大显神威的呢?首先说儒家,作为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创始人孔子也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而作为封建时代统治者最为钟爱的学说,其主张的道德修养标准及价值取向也成为择人用人之标杆,也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金科玉律。

首先是“仁”,这一点在孔子和孟子的著作中出现得最多。

孟子说:“施仁政者,万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同样对于企业管理者,下属不是你的奴隶,没理由无条件服从你。

只有你仁以待人,才能让大家人心归服,竭诚以待。

再者是“义”。

这里的“义”可不是哥们儿义气,而是“不义之财”的“义”。

这么说吧,孔子不反对追求富贵,他认为“富贵乃人之所欲,贫贱乃人之所恶”。

但他同时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很显然,这对于管理中同样适用。

古谚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如果是靠贪污诈骗,即使是富可敌国,也会被满门抄斩,遭万世唾骂。

到现如今甚至更严格了些,比如垄断,看上去是正正当当,童叟无欺,但在行业内则是欺人太甚,一方独霸,而且自身极易僵化,导致整个行业停滞不前,同样属于贪“不义之财”之举。

为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法律限制垄断。

一般来说,法律是行为的准线,但有时天网恢恢,也有疏漏。

法律不是绝对健全的,有许多“不义”行为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尤其是在经济这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对此我想说公道自在人心,这种“不义”可能替你谋得一时之利,但恶心了好多人,形象一落千丈,长路必将坎坷,得不偿失。

说我们仇富,不对,我们仇的是不义之富!至于“礼”,也不只是繁文缛节,而是人与人之间相待的法则,维系一个“礼”,使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使原本纷繁杂乱的事务变得井然有序。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其实刚从学校图书馆借到这本书时,很困惑。

虽然书名是《儒教与道教》,我国自古也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深受儒教与道教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孔子和老子、庄子,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刚开始,我把他和马克思混为了一谈。

结果查了下才知道: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人们都说马克斯·韦伯的这本书是经典之作,说他是个伟大的外行。

先抛开其他不讲,就只从书名来看我不能够直接知道作者写他的意图以及想表达什么?我一有时间就拿出这本书看一看。

这本书先是有作者说明、然后是这本书的导论、中间是正文分为8个章节,而且它的的前四章基本上没怎么提到儒教与道教,反而讲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制度。

从第5章开始到第6章重点讲了儒教,第7章和第8章讲的则是儒教与道教、清教的异同点。

最后一部分是过度研究。

儒教与道教说到底就是宗教,马克斯·韦伯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研究这两个宗教。

其实是通过研究他们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来探讨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这是一本西方学者通过西方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宗教与社会历史的著作。

首先作者的视野很开阔,所站的高度很高。

世界性的视野,通过欧洲、中国和印度宗教的相互比较来分析中国的宗教历史,与国内众多作者仅仅在本国文化背景内探讨二者的关系不同。

更大气和具有吸引力。

相比之下,中国作者著书似乎都过于谦虚、谨慎。

缺少突破的勇气,观点大多温和,言语上也和教科书一般引不起我的兴趣。

但这本书不再单纯地按部就班马克思那一套,而从宗教和精神层面解读我们这个社会。

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借鉴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更好地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探索,让我们这五千年的文明充满活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不断在文中出现所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笔记读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中国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中国江苏苏州独墅湖图书馆一马克斯.韦伯简介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犹太人,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作为享誉全球的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之一,被众多学者视为现代社会学最重要的奠基者,有资产阶级的卡尔.马克思之称。

在很多社会问题理解上,他和代表工人阶级的卡尔.马克思有着几乎对立的理论观点。

韦伯在宗教文化对经济关联的理论研究上贡献卓越,特别是1904年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成为他一生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正是在这本书中,韦伯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并认为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壮大的关键因素,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诚信为本。

信用好的个人,比较容易借来大笔资金,由于借贷杠杆作用,如果经营得当,会取得超额利润。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也说过,“人无信不立。

”说的是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更不用谈财富累积。

2.勤俭节约。

有了勤俭节约,财富才能够积累。

富兰克林指出:要当心,不要把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视为己有,生活中要量入为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P34)3.积累财富。

韦伯指出,“在任何一个宗教成分混杂的国家,只要稍稍看一下其职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几乎没有什么例外的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工商界领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他们把赚钱本身当做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天职。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

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积累财富的天职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拥护和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

但这种理想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在中国和印度也都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萌芽。

仅靠个别的企业家的资本主义精神无法搭建新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流拥有共同的资本主义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1.不好读。

整体上我觉得这本书不是特别的好读。

这个不好读到不是说它的主旨不好把握,而是它里面的句子不够通顺。

本书考察的面过宽,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强。

本来是比较熟悉的儒教与道教,在韦伯的笔下,变得是那么的遥远与陌生。

2.错误颇多。

在具体的细节上,韦伯的不少论述都是有待商榷的。

比如韦伯对儒教的理解。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韦伯的理解是“不管怎么说,孔子本人总认为妇女是彻头彻尾地非理性的人,同妇女打交道就如同跟小人打交道一样困难,对这两种人宽容一点,他们就会失去距离;对他们严一点,他们又会抱怨。

(第212页);“三人行,必有我师”,韦伯的理解是“据说是孔子说的,意思是:我服从多数。

”(213页);论语中有“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韦伯的理解是“据说,孔子自己声明,他曾试图从自己胸中创新,通过单纯的思索前进,但直到晚年都无所获,因此重新读书。

”(第214页)类似这样的表述很多,通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出,韦伯对儒教和道教的认识是不准确的。

所以,整本书看下来,韦伯的错误非常多。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儒教和道教稍有了解就能找出他的一些毛病。

3.把宗教简单化(1)从纵向来看,不管是儒教还是道教,在中国历史上都不是一层不变的。

那么,探讨宗教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就非常有必要要区分不同时代其产生的影响,而不能忽略宗教影响的时代性。

(2)儒教和道教在中国不同阶层所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但是,韦伯好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儒教和道教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铁板一块的。

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4.一个伟大的外行韦伯对我们的启发,不在于他对宗教的具体论述,而是他的提问方式。

他把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归因于中国所信奉的儒教与道教,是这种特有的文化抑制了中国产生理性资本主义。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提问方式。

以往,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的生产力太过落后,当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也会顺理成章地产生资本主义。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篇1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儒教与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要宗教,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哲学、道德和信仰体系,并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读书笔记将探讨儒教与道教的基本理念、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基本理念儒教主张“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其核心思想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五常。

儒教注重教育,提倡读书明理,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

道教则强调“道”、“气”、“无为”等理念,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世界的本原。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其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道可道非常”,即道是万物的始源,同时也是宇宙的本质。

二、历史发展儒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完善于两宋。

在秦汉时期,儒教成为官方哲学,奠定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两宋时期,儒教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理学”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道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吸收了儒、释、巫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修行方法。

在隋唐时期,道教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状儒教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儒教的信仰和实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社会中,一些儒者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将其融入到儒教的哲学思想中。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道教也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例如,一些道教寺庙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儒教和道教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儒教与道教.pptx

儒教与道教.pptx

货币制度
在这里,我又要吐槽一下中国的货币 制度了,就两字儿——混乱
铜币作为主流货币,存量却经常不稳 定,因为不管是战争时的武器需要,或者 日常生活的工具制作,还是宗教仪式制像 的需求,都需要大量的铜资源
货币的滥发与存量的不稳定,使得物 价也跟随着波动,通货量的改变必然带来 膨胀或者紧缩
关键是你丫的量的不稳也算了, 每一个铜币或者其他钱币的成色 与质量居然都不一样,你又怎么 证明价值的定量呢
• 韦伯的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学有关,但他最 知名的贡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 上的研究
已完成的家庭作业
经济、制度与社会
《学术与政治》 《法律社会学 非正当性的支配》 《支配社会学》 《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
宗教与社会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的宗教》 《古犹太教》 《印度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
姓名:马克斯·韦伯 性别:你猜 国籍:德国 年龄:人家好害羞的, 大概也就一百五十多吧
保质期:1864. 4. 21----1920. 6. 14 状态:已过期 成分:50%政治经济学家 &
50%社会学家 出产地:海德堡大学
•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并 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相对与其他两人, 韦伯喜欢走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而他的著作开始 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革命。
别欺负老子不晓得技能是耗魔法值得,“英雄光环”不补 充魔法始终会用光,到时候就是被秒杀的局面了
行政与农业制度
简单说一说那个农业制度的特征吧 分散,氏族性的,庞大的税务与徭役
统治者会给予极大的优惠给农民,并且极 度压抑地主的买卖土地,目的就在于迫使更多 的农民能直接向国家提供税收与徭役人员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①对于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的研究,不少中国学者从中国没有出现西方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不可否认,这个问题是贯穿《儒教与道教》始终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史学界已经有过相当详尽的研究,甚至部分版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也会涉及到。

根据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的论述,笔者想探讨的问题是,科举制度全面施行前后,士阶层特征的变化以及其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关系。

一、内容梳理首先,笔者先对第五、六、八章的内容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梳理。

第五章的标题是《士阶层》,韦伯系统地阐述了士阶层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与儒教的关系;第六章标题为《儒教的处世之法》,主要介绍了儒教的特征以及与西方对比的不足;第八章标题为《儒教与清教》,把儒教与清教进行对比,突出儒教与现世的紧张性较弱,最后落脚到儒教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士阶层、儒教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根据笔者对第五章的梳理与个人理解,士阶层、儒教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大致可以用下图展示。

图 1 士阶层、儒教与科举制度的关系①文中出现的页码均为《儒教与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出版,悦文译,2010年版。

(一)儒教由士阶层创造首先,中国的士阶层早已有之,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周游列国的候补官员,一般都是只受过初级文学教育的人”(P156),这类官员可以被视为中国士阶层的雏形。

在韦伯看来,中国的士阶层是卡里斯马的化身,但是特殊之处在于,中国的士阶层的威望来源并非是神的意志(卡里斯马式的权威),而是“他们认识文字和拥有文学知识的结果”(P159),换句话来说,是一种世俗化的特质。

而这一世俗化的要求,“认识文字和拥有文学知识的”(P159)为儒教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甚至可以大致认为,儒教的教义或者所倡导的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士阶层精神的体现。

其次,儒教的产生是有着深刻的阶层基础,也就是士阶层。

由于国家统一,旧的选官制度不适应统一的国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正统和统一的教义来完善新的选官制度,儒教随之应运而生。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PPT课件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PPT课件

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
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
展呢?韦伯专注于早期的中国历史,
尤其是诸子百家和战国,在这个时期
主要的中国思想学派(儒教与道教)
开始突显而出。
.
5
书简介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
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
,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
《儒教与道教》 —马克斯·韦伯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 (MaxWeber,1864-1920),德国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
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创立以来最
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
之一(其他二者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与爱米尔
·杜尔凯姆(Durkheim),早期流行的另一说为马克斯
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
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
?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
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
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
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
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
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
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
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
.
6
义的发展。
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
著之一。
.
7
• 学术界对其在社会学界、管理学界、历史学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 贡献评价很高。
•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用一句话赞扬韦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 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英国传记作家D·G麦克雷说:“我相信,韦伯对我们来说的确就

评马克思韦伯的儒教与道教

评马克思韦伯的儒教与道教
评马克思韦伯的“儒教与道教”
本书内容概述
• 他问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 他的答案:中国的宗教没有产生基督新教的那种 “(可以和科学并存的)高度的理性主义精神” 和“世俗的禁欲主义”的伦理 • 全书骨干:一、社会学的基础;二、正统(儒 教);三、道教 • 论述方法:本于 “舞台/演员” (或历史结构/行 为者)的隐喻框架。先用社会建制(氏族、村落、 城市、皇朝…等等)的历史结构来搭舞台,完了 就塑造出两个主要角色上台演戏,一个叫儒生, 由他们代表儒教,另一个是道士,代表道教。然 后用这两个主角的说辞和他们演出的一些历史情 节相配,说明这两种宗教的“经济伦理”。
本书的基本概念问题 III
• 什么是“经济”?韦伯的经济观已经预设了欧洲资本主义时代 的、在现代国家架构底下的市场经济,对经济的认识主要是分 工、资本积累、大规模生产、货币、交易…等等,而他的目光 焦点尤在资本积累和大规模生产。这显然是一种制造业资本主 义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有效范围,恐怕仅限于工业革 命以后的欧洲、十九世纪后半至1970年代前的北美、日本,以 及第三波、第四波工业化国家。就算是对于以玩金融、智慧财 产权为主力的当代(晚期)资本主义,上述那套观念都是不适 用的。 • 工业革命以前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稳定而多样化的生产,其次是 平均分配,积累和交易是很边缘的问题。其根本理念在于保证 小规模的生产者能够独立自足,理想是根本不需要交易。反正 存货会坏,所以追求积累没用,不如定期将之耗尽再更新。 • 在前工业革命经济里,“理性化”的焦点不在避免耗散、扩大 积累,而在于保证再生产的稳定与多样化(使人的活动规律化 并巧妙配合季候地宜的变化),“世俗的禁欲主义”的焦点也 不在积累资本,而在于克制个体的欲望扩张以消弭可能危及这 套经济秩序的变化。——例如James Scott 所说的“农民的道 德经济”,“理性小农论”,M. Sahlins 的“Stone Age Economy” 等等,都在谈前工业时代的经济伦理。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我所读的这本著作是马克斯.韦伯所著,张登泰、张恩富所编译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230页。

该书内容丰富,除正文之外还配有彩图和解说,给人整体的感觉是辞藻华丽,阅读起来没有那么的拗口。

这完全打消了我之前的疑虑。

通过详细的阅读,我感觉到韦伯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很多“家”,例如经济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等。

说他是经济学家,因为他从货币制度着手写起,深入地分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说他是哲学家,因为我觉得他在这本书中多次反复提出“卡里斯马”(意指领袖的超人魅力,这种魅力是神赋予的,一旦失去神的眷顾,也就会失去这种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更多的带有一种抽象的神秘主义,类似于黑格尔的“质的规定性”;说他是以为宗教学家,因为在本书中他列举了很多的宗教,例如婆罗门、刹帝利、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并且将中国的宗教与这些宗教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取得发展的原因。

其他“家”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了,相信认真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发现。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君侯与神”,“封建俸禄制国家”,“行政管理与农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儒教。

第三部分是“道教”。

但令我不解的是这本书明明叫《儒教与道教》,为什么韦伯首先写的不是关于儒教与道教的知识,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法律,行政管理等关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却将儒教与道教的知识却放在了后边,加之这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若干客观条件,但最终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变革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更应该将儒教与道教的知识放在前边,更应该从儒教与道教自身所蕴含的内在因素出发,从他们各自倡导的思想体系与内在价值逻辑体系出发去寻本求源,去发掘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原因,因为事实证明儒教与道教的思想确实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不是更顺理成章吗?这位伟大的导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通过仔细的阅读,我发现这位伟大的导师眼光独到,站得很高,看得很远。

韦伯:儒教与道教

韦伯:儒教与道教

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制度——读马克斯·韦伯之《儒教与道教》吴帆 M200773689一、引子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涉及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各领域。

韦伯的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即为一本宗教社会学著作,在1904年出版这本书以后,韦伯想进一步探讨世界其他文明体为什么没有诞生出资本主义制度。

尤其对于中国——这个黑格尔认为“是一切例外中的例外”的古老国度。

1915年,韦伯写作了《儒教与道教》一书,并于1916年发表在《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文献》的第41卷第5册上。

后来经作者补充、修改收录到《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第1卷中,于1920年,即韦伯去世的那一年出版。

此外,该文还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起收入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

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延续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思路,研究了儒教伦理与东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阻力之间的生成关系。

韦伯在本书中先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接着考察了在此社会结构之上被视作正统的儒教文化,以及他所认为的异端文化——道家文化。

最后,他将儒家思想(韦伯称之为“儒教”)与新教伦理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得出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韦伯的这本书,是宗教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亦是西方经典的汉学著作。

时至今日,书中的很多观点及其论证引发许多讨论,褒贬不一。

读完此书,我想就我的感受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理想类型”的比较研究本书一共八章,从结构上来看,应分做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四章:在这一部分中,韦伯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如没有货币经济和独立的城市,没有发达的法律制度,宗族包揽民间一切事物,中央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在这四章内容中,韦伯开始就从中国的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起头,讨论其中有什么样的因素利于、又有什么样的因素不利于激发资本主义。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简读导论部分部分宗教起源阶层看教义1. 1.儒教是受过传统经典教育的世俗理性主义的食俸禄阶层的等级伦理。

它规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

基督教作为流动拜师的手工学徒们的教义开始了它的发展进程。

2.人们曾试图用宗教伦理解释同各方利益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前者似乎成了后者的因变量。

这种解释从尼采《道德系谱学》第一篇文章开始似乎大放异彩。

对怜悯与博爱的伦理神话是被亏待的人懂得一次伦理起义,也就是说,义务伦理是被诅咒去干活、挣钱的粗人反对无拘无束的生活通知阶层的一种由于软弱无力而被压抑的报复情感的产物。

——愤世心理学3.在多数情形下,生活方式与愤世毫无关系。

4.对苦难进行宗教神化——一定形式的苦难和由苦难引起的反常状态,是获得超人的亦即巫术的力量之途。

预言性的宣布救世主的信仰主要在受益较少的社会阶层中有着其恒久性的地盘。

5.总共有三中对命运与功劳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做出理性上令人满意的回答的思想体系:印度的因果报应论。

琐罗亚斯德的二元论、隐蔽神的预定论教令。

(不义之人之所以能在尘世过好日子,是因为等待他的是地狱,而等待诚实人的是天堂)-----疑问:这样修行有任何意义么,反正彼世快乐此世受苦,或者彼世的快乐有更大的意义?第一章-社会学基础,城市、君侯与神1、货币制度的混乱2、城里人反抗官吏的事,目的总是撤换某个具体的官,或者取消一项新规定。

从来不是争取哪怕是相对的、明文规定政治性的城市自由。

3、根本没有武装起来的城市人的政治同盟。

同期,英国城市的特点是明文规定的“自由”,这点在中国不存在。

-------西蒙《中国城市》4、公共权力然一再采取礼治,但是从来没有创造出一种能与鼎盛的中世纪媲美的行会特权系统。

正式由于没有这种法律保证,使中国的职业团体走上了西方前所未闻的冷酷的自助道路。

这种自助也决定了,中国没有一种互助式的调节自由工商业受到公认的、正规的、牢固可靠的法律基础,这种基础为西方所熟知并且促进了中世纪手工业中的小资本主义的发展。

儒教与道教作文800字

儒教与道教作文800字

儒教与道教作文800字英文回答: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re two major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that originated in ancient China. While they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they also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founded by Confucius, focuses on social harmony, moral valu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It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s such a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Confucianism places great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It teaches individuals to fulfill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society, promoting harmony and order.On the other hand, Taoism, founded by Laozi, advocates for a more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way of living. It emphasizes the concept of Tao, which means "the way" or"the path." Taoism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o embrace simplicity and humility. It teaches the importance of going with the flow and not resisting the natural course of events.While Confucianism focuses on the social and moral aspects of life, Taoism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and mystical aspects. Confucianism places importance o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etal norms, while Taoism value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personal enlightenment.In terms of religious practices, Confucianism does not have a strong emphasis on rituals or worship. It is more of a moral and ethical system. Taoism, on the other hand, incorporates various rituals, ceremonies, and practices such as meditation and tai chi.Overall,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They have shaped the values,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he Chinese peoplefor centuries.中文回答:儒教和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哲学和宗教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社会自治共同体分为三个:氏族、 村庙和行会,三者与世界上其他所有地域相比 均有着巨大的经济、组织、司法、政治自治性。 然而此三者与资本主义民主化的关系微乎其微, 因为他们体现的是家父长制完整的活力与无所 不能,到头来也只是重新加强家父长制这一资 本主义的天然对立制度。
中国古代的儒家始终强调‚信‛,但个人 信用仍然没有发展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士人亦重视对个人的陶冶。不同于专业性的学习培养 (学习外在的东西),他们重视对自身心灵的开发与升华 (开发内在的高尚的事物),追求更高的个人教养。 节制,行善,谈吐得体,引经据典,和谐……士人追求 种种自我提升。美其名曰“君子理想”,要的就是精神上的 完满。
李鸿章出口成章(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一个完美的文人),其 完美的文学造诣使他获得了叔父的认可与原谅,让他走上了仕途。 可以看出,修养与仕途关系密切…… “达到合于准则的完满与完美,乃是每一个学习者最高的憧 憬,也是考试所想证明的最高资格的终极判准。”——科举考试 重诗赋,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统治者认同的更多的是一个“伟大 的诗人”,而非一个普通的执行者。因为对统治者来说,卖弄笔 墨的听话温顺的国家机器比蛮横有手腕的舞刀弄枪的人更容易控 制与消灭。
官吏的威望 Judjaif44^^*!(9
自然法与形式法的阙如
*&……&%……#¥
儒教的本质 道与神秘主义
儒教的和平主义
教义与仪式在中国
道教的伦理
*&##%:“》
正统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格
太平天国运动
经过小伙伴们的努力 。
。 。
终于变成这样啦
社会的动态
士人阶层
儒教的介绍
异端宗教(道教)的介绍 总结
先不说这个专业性的问题,韦伯先生您究竟有没有顾及到 看书的普罗大众啊,您那神一般的思维混乱地到处乱碰, 完全跟不上节奏啊,我们不是大神,我们都是一颗颗小白 菜而已!
还能不能和小伙伴好好地玩啊!
血的教训!!!
有鉴于此,小伙伴们还是先恶补一下哲学与神学 范畴的知识再来好好地看这种书吧!
好了,吐槽完毕就要进入严肃的时刻。
• 较高的个人修养——过人的行政能力,满足统治者棋子的需求
• 是完美的缺乏反抗意识的行政机器
• 重文之风成为了一个即跳不出去也不想出去的死圈
• 高度的自尊以及较强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拒绝太大的改变
经济上的封闭,战争上的避战,很多时候寻求虚无 的自尊 …… 士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轰轰烈烈 出场而最后凄凉地被洪流慢慢吞噬…………
在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农业制度所造成的 1.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令得人民分散化劳作,而理性的大规模经营无法成立 3.庄园与大作坊,受到了来自氏族势力与国家行政机关 的双重压抑 4.货币经济即使存在,可传统总是支配者一切 5.产生社会平均化的倾向,技术变得狭隘而无交集,农 业技术只掌握在小作农手里,工业技术则掌握在手工 匠手里 这些结果,明显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极度地延迟
别欺负老子不晓得技能是耗魔法值得,‚英雄光环‛不补 充魔法始终会用光,到时候就是被秒杀的局面了
行政与农业制度
简单说一说那个农业制度的特征吧
分散,氏族性的,庞大的税务与徭役
统治者会给予极大的优惠给农民,并且极 度压抑地主的买卖土地,目的就在于迫使更多 的农民能直接向国家提供税收与徭役人员
于是乎,有助于凝聚古老的农民氏族,却 阻碍了大规模经营单位的发展
士人
士人在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作为统治阶层而存在。与 个人的血缘等先天优势相比,对一个士人的认同与评价 更多的来源于世俗教育。也就是说,当时衡量一个士人 的能力的标志,更多是士人后天获得的教养程度(精于 礼仪)以及个人能力(协助君主治理国家)。
早期,春秋时期士人作为一个共同体行动,在国家 之间游说,争取统治者的青睐(聘用)。 士人把受任于君主,为君主献策当做光荣。并把它 作为典型的士人的生存模式。
我勒个去,你选了中国你也好好写啊,不能马马虎虎拿一 大堆高大上的专业名词砸得我们头破血流啊!
虽然你的这本书是为了补充你那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什么鬼的,也不要用你们西方那边的宗教和哲学思 想进行对比来欺负中国的读者啊!一大堆不明所以的对比 看得我们头晕目眩!
我勒个去,你要表明对比是为了突出说明中国没有出现资 本主义,你TM明说啊!
所以说,不管是神学、哲学、法学、科学,你丫的什 么学都没有,你们这些依靠人民吃饭的大头们干什么 去了。嘻嘻,你们统治阶层都出来,我保证打不死你!
统治阶层的利益选择
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儒教的特色
儒教完全是一种入世的俗人道德伦理。所代表 的只不过是给世上受过教育的人们一部秩序与 礼仪规范的行为与道德伦理思想的标准。
卡里斯玛
就是对这个名词有点兴趣而已
好像是说指人的某些被认为是超凡的,具有超自然的,超 人的,至少是特殊的力量和品质的人格特性。 别欺负老子不懂‚英雄光环‛你就接着吹 而且这种权威同神意结合在一起,‚中国的君主最初保持 着一种‘大祭司’形象‛,即君权神授。但是,这个权威要保 持其统治,还需要靠自己的作为和成就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儒教的特点
• 入世的本质
• “礼”的中心概念 • 恭顺(孝)
• 经济心态与对专家精神的排斥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方面,中国古代的个人信用始终没有 发展成熟,这使近代法律产生缺乏信用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氏族与近代行会虽然 有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体色彩,但其血缘上 的禁锢导致它理性切事化经济性格始终不存 在。这两点使得中国经济里没有出现资本主 义式法律形式。 缺乏这一法律形式,一方面使得城市独 立的特权缺乏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使得经 济活动‚难以预测与计量‛,大大增加资本 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
1.
他们没有武力基础。
2. 他们一直以来的素质培养要求他们要忠于君子礼仪— —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因此“无义战”的思想、封建 思想等在士人中颇为流行。 强调不战,求和,以和为贵……在士人以此自保的同 时,也让这些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的士人学说。 马克思韦伯认为,一个有教养的士人是不会在社交场合 中与一个武官平起平坐的。
姓名:马克斯· 韦伯 性别:你猜 国籍:德国 年龄:人家好害羞的, 大概也就一百五十多吧 保质期:1864. 4. 21----1920. 6. 14 状态:已过期 成分:50%政治经济学家 & 50%社会学家 出产地:海德堡大学
• 马克斯· 韦伯与卡尔· 马克思和埃米尔· 涂尔干被并 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相对与其他两人, 韦伯喜欢走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而他的著作开始 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革命。 • 韦伯的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学有关,但他最 知名的贡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 上的研究
……………
货币制度
在这里,我又要吐槽一下中国的货币 制度了,就两字儿——混乱 铜币作为主流货币,存量却经常不稳 定,因为不管是战争时的武器需要,或者 日常生活的工具制作,还是宗教仪式制像 的需求,都需要大量的铜资源 货币的滥发与存量的不稳定,使得物 价也跟随着波动,通货量的改变必然带来 膨胀或者紧缩
本来呢,韦伯先生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 后,想继续对基督教的宗教与社会经济诸要素的关系和演 变,以及人性格的文化源流的进一步探索。
版,韦伯便转向基督教外的其他 宗教。
我勒个去,你选其他也不要选中国啊,还让我们选了你的 书来研究!
选官制度的逐步开放化与平民化到科举制度的慢慢建立 让更多的文人走上仕途还是加官进爵,士人始终作为文与政 治间紧密的一环,把两者紧紧扣在一起
• 修建了一系列学堂(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
• 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去支持、保证地方教育项目的运 行实施 • 对读书人施以读书补贴,给予优秀读书人(如进士) 更高级别的待遇 • 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社会上对读书养人、政治上对选 贤举能的重视
西方的法制化(自然法发展)有三个基本 因素: 1. 自治的商业生活 2. 法学望族阶层的理论技巧理性化产物 3. 东罗马帝国官僚体制下的产物
中国家产制政体,并没有强有力的资本主义利益支 持,也没有独立的司法机关……
所以,就是说没有法学逻辑的发展……
自然科学思维
自然科学的发展立足于三个因素:
1. 手工业基础 2. 艺术形式的发展(文艺复兴美术音 乐永恒的野心与工艺要求对西方技术 发展的作用)
关键是你丫的量的不稳也算了, 每一个铜币或者其他钱币的成色 与质量居然都不一样,你又怎么 证明价值的定量呢
最屌丝的是你发行都发行出来 了,居然敢厚着脸皮不承认,TM 的这是信用问题啊,你脑袋是不 是被门夹了!!
城市与行会
只是达官贵人的住地,同时缺乏可以进行自我 管理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实体。一切都是官僚机构的 附庸。因此缺乏自我管理的形式化的保证体制。 对江河的管理不善使得发展缓慢 行业垄断主要受制于氏族血亲集团和宗族;中 国古代社会缺乏成熟的有关行业行会的城市政策。 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法律基础及城市和行会自己 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根本不存在武装起来的城里人 的政治盟会 契约与诉讼的缺失根本不可能出现法人的身份。

。 。 。 本来呢,这本书的架构应该是这样的…………
@
氏族组织
早期儒教的激越
士人的政敌
君子理想
。。。。。。 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
村落的自治
### 城市与行会 形而上学的拜托与儒教的入世


货币制度 考试制度
士人阶层
经典的重要性 道术的生长术官吏阶层与赋税征收的配额化
%%%% 道教的教权制
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 (翻译:山的这边山的那边有只***……)
韦伯先生,您花了这么多时间研究,就 不能好好整理一下吗!
先说说社会动态吧,这其实就是韦伯先 生所谓的社会学基础,主要包括了 货币制度 城市与行会
中央君主的卡里斯玛祭司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