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
摘要:高血压病引起早期肾损害时,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化验检查时可以发
现蛋白尿、血液中肌酐含量增高。由于肾脏本身可分泌具有升高血压作用的物质,在血压升高的情况下,这种物质分泌会增加,以至高血压病与肾脏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病情继续发展,随着血压升高及肾动脉硬化加重,肾脏的排泄功能会降低,致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彻底排出,最终引发尿毒症,这是慢性肾功能不全
的严重阶段。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诊断鉴别
高血压病引起早期肾损害时,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化验检查时可以发现蛋
白尿、血液中肌酐含量增高。由于肾脏本身可分泌具有升高血压作用的物质,在
血压升高的情况下,这种物质分泌会增加,以至高血压病与肾脏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病情继续发展,随着血压升高及肾动脉硬化加重,肾脏的排泄功能会降低,致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彻底排出,最终引发尿毒症,这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
严重阶段。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尿毒症,治疗便陷入双重困难:不仅血压不能控
制在一个理想水平,还要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等,甚至需要进行肾脏移植。
一、病史及症状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
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
液压力增高,可使得蛋白漏出,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造
成恶性循环。根据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各项检查确诊。年龄多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
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
管意外史。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
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过16Kpa(120mmHg),伴有明显心
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二、体检发现
一般血压持续性增高(20.0/13Kpa,150/100mmHg以上);有的眼睑和/或
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条纹状、火焰状
出血和棉絮状的软性渗出,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
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三、辅助检查
(一)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
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
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Ccr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功
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二)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
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
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三)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高血压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等。一旦确定有早期肾损伤,应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为首选药物,
因为这类药物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在这类药物中,有些药物(如蒙诺)的排
泄方式是“双通道途径”,即同时可通过尿(经肾脏)和胆汁(经胆道)将代谢产
物排出体外,这样就可减少肾脏的压力。
伴有轻度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可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服用利
尿降压剂,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血压过度降低就会加重肾缺血,同时利尿后
可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另外,这类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
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四、鉴别诊断
应除外各种继发高血压,尤其是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应
与急进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病相鉴别。
1、早期、轻度高血压和尿常规大致正常者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减肥、限盐、限酒、练气功及太极拳、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2、可供选用的降压药物:①利尿剂;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拮抗剂;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中钙拮抗剂、ACEI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
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优于其它的降血压药物。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
正常(18、7/12kPa,140/90mmHg)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
3、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患者短期内肾功能迅速恶化,在合并有高血压脑并
视力迅速下降、颅内出血等以及不能口服药物时,可静脉给药,常用硝普钠,力
争在12~24小时控制血压。长压定能够迅速降低血压,适合恶性高血压的最初
治疗。
4、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应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如潘生盯阿司匹林等,可能有阻止肾小动脉硬化的
作用。
5、有肾功能不全时还应给予非透析治疗和替代治疗。
6、保持大便通畅,宜用清宁丸、莫家清宁丸。中药宜用柴胡枳桔汤、天麻
钩藤饮等。
五、不可忽视的脉压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测血压时“只顾两头”——收缩压和舒张压,“不顾中间”——脉压。血压的两头当然能够反映高血压的病情,但脉压大小也是心血管病严重
程度和死亡风险的一项指标。因此,可别忽视了它。
所谓脉压,是指收缩压(简称高压)减去舒张压(简称低压)的数值。正常成年人
在休息状态下脉压介于30~40mmHg,小于30mmHg或大于40mmHg均属不正常。当脉压超过50mmHg就要密切关注,临床上多把≥60mmHg作为脉压增大的指标。
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脉压过大的危险性。脉压增大说明动脉弹性差,也就是说
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管壁变硬。由于弹性减弱,导致动脉扩张,使脉压增大。
目前认为,脉压过大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干预,不可掉
以轻心。
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收缩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长的生理现象,只要舒张压不
高就问题不大,而现在则认为这种看法不妥。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数据越高当然危险性越大,但是收
缩压超过130mmHg后,则舒张压越低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比如,收缩压为
160mmHg时,舒张压为75mmHg者(脉压等于85mmHg)要比舒张压为95mmHg
者(脉压等于65mmHg)发生心梗和中风的危险性增加10%以上。也就是说,前者
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显著大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