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土纲

合集下载

6-4-土壤类型特征

6-4-土壤类型特征

中干旱土纲和漠土纲中的各种土壤类型。世界
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发育,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
和荒漠,我国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
350mm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 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省区。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2、成土过程
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钙积过 程、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中因矿物中度风化、强 烈盐基淋失作用、明显脱硅导致铁铝氧 化物富集作用。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3、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低活性富铁层,土体构型为Ah-Bs-C。
诊断特性:
①厚度≥30cm; ②质地为极细砂土、壤质细砂或更细的土质,有5YR或
更红的色调;
③该层中部分亚层厚度≥10cm,CEC<24cmol/kg(+) 黏粒; ④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或强酸性,土壤质地黏重, 黏粒硅铝率在2.0~2.4之间,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三)富铁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指中度富铁化作用,矿质土表至125cm有 低活性富铁层,但无铁铝层的土壤。相当于 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燥红土、黄壤、黏淀红壤、 红色石灰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
多见于长江以南温热气侯条件,植被为常绿
阔叶或常绿针叶林。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2、主导成土过程
3、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铁铝层。
诊断特性:
①厚度>30 cm; ②黏粒含量>80 g/kg;
③CEC<16cmol/kg(+),ECEC<12cmol/kg(+) ;
④ 50~200μm 粒级中可风化矿物<10%,或细土全 钾含量<8 g/kg。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土壤学提纲

土壤学提纲

土壤学水解作用(P26)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脱盐基阶段:K2Al2Si6O16+HOH=KHAl2Si6O16+KOHKHAl2Si6O16+HOH=H2Al2Si6O16+KOH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4H2SiO3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结构、大块状结构。

氮有机物的分解: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P4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P49)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土壤腐殖质(P43)●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它是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土壤腐殖质的作用(P45)●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富里酸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

●胡敏酸和富里酸能多次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地管理与法规:初育土纲土壤

土地管理与法规:初育土纲土壤

七、初育⼟纲⼟壤初育⼟纲⼟壤主要包括黄绵⼟、红粘⼟、新积⼟、龟裂⼟、风沙⼟、⽯灰(岩)⼟、⽕⼭灰⼟、紫⾊⼟、磷质⽯灰⼟、粗⾻⼟、⽯质⼟11个⽅⾯⼟类。

(1)黄绵⼟代码:G11。

黄绵⼟是黄⼟母质经直接耕种⽽形成的⼀种幼年⼟壤。

因⼟体疏松、软绵,⼟⾊浅淡,故名黄绵⼟,其实质为岩成⼟或原⾊(质)⼟。

分布地区:黄绵⼟⼴泛分布于我国黄⼟⾼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其中以⽢肃东部和中部、陕西北部、⼭西西部⾯积较⼴,宁夏南部、河南西部和内蒙古境内也有分布,常和⿊垆⼟、灰钙⼟等交错存在,是黄⼟⾼原上分布⾯积的⼟壤。

主要特征:剖⾯发育不明显,⼟壤侵蚀严重。

黄绵⼟区多属地⼴⼈稀地区,可农、林、牧并举,但需修筑梯⽥,挖沟打坝,积蓄秋⾬,以控制⽔⼟流失;深耕、多施有机肥料以加厚活⼟层。

黄绵⼟适耕期长,适种作物⼴,尤宜种⾖;⼀般以种⼩麦、棉花和⽟⽶为宜,产量与所处地形部位有关;⽩绵⼟可种糜⼦、粟、马铃薯和春⼩麦等,但产量不稳定。

(2)红粘⼟代码:G12。

红粘⼟是由碳酸盐类岩⽯或其他富铁岩⽯在湿热⽓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般呈褐红⾊。

分布地区:我国的红粘⼟以贵州、云南、⼴西等省区最为发育,分布⼴。

主要特征:红粘⼟具有表⾯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

在天然状态下,红粘⼟孔隙⽐⼤,多处于饱和状态,天然含⽔量接近塑限,多呈坚硬、硬塑状态。

强度⽐较⾼、压缩性⽐较低,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

(3)新积⼟代码:G13。

新积⼟是⾃然⼒及⼈为作⽤将松散物质堆叠⽽成,⼤多分布在地势相对低平地段,如河床、河漫滩、冲积平原、洪积扇、⾕地或盆地,以及沟坝地等。

分布地区:新积⼟分布于全国各地,故其⽓候条件也差异甚⼤。

主要特征:⼟体结持疏松,沉积层理明显,原⽣矿物清晰可见,受地下⽔位的影响,其⼼底⼟层有时可见锈纹锈斑。

其成⼟特征主要受⽔⽂条件和沉积规律的影响。

⼀般来说,主流带流速快,沉积物质较粗;缓流带,沉积物质较细,其间过渡地段可出现壤质⼟或砂、粘间层⼟壤。

土纲重点

土纲重点

(一)森林土纲系列森林土纲系列是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这些土纲主要分布在湿润气候区,其土壤的共同特征是酸性或强酸性、土壤水分状况多为湿润土壤的水分状况、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

1·灰土(1)含义:灰土是具有灰化淀积层的一类土壤。

(2)地理分布:灰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呈现纬向地带性分布,包括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波兰北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地区,其中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境内灰土分布面积最多。

中国灰土分布的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端。

另外在世界各地高山垂直土壤带谱也有灰土分布,如中国长白山北坡及青藏高原南缘和东南缘的山地垂直带中就有灰土分布。

(3)主导成土过程:针叶林对土壤的物质循环、有机物积累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每年将大量的掉落物归还于土壤表层,形成枯枝落叶层。

在暖季温暖湿润的条件下,这些灰分含量很低的针叶林掉落物被微生物不断地分解,在土壤上层形成了较强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导致土壤酸度升高,并促进会化作用的发展。

2·淋溶土(1)含义:淋溶土(2)地理分布:全球淋溶土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北纬60°向南跨越迟到,一直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的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南端及新西兰岛。

都有广泛分布。

中国淋溶土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到北亚热带甚至中亚热带都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区为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某些山地的垂直带。

(3)主导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中部存在黏化层是淋溶土的必备条件,黏化作用是形成淋溶土的重要成土过程。

3·富铁土(1)含义:富铁土是中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产物,其上界在矿质土表至125cm范围内有低活性富铁层,但无铁铝层的土壤。

(2)地理分布:富铁土广泛分布于世界亚热带地区,在亚州东部、北美洲东南部、南美洲的中南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欧洲地中海沿岸均有分布。

四川的所有土壤

四川的所有土壤

四川的所有⼟壤四川的所有⼟壤按照全国划分标准四川主要⼟壤类型划分为8个⼟纲,25个⼟类,63个亚类、137个⼟属。

其中⼟纲包括铁铝⼟、淋溶⼟、半淋溶⼟、初育⼟、半⽔成⼟、⽔成⼟、⼈为⼟和⾼⼭⼟⼟类包括⾚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棕壤、暗棕壤、棕⾊针叶林⼟、燥红⼟、褐⼟、紫⾊⼟、⽯灰(岩)⼟、新积⼟、风沙⼟、粗⾻⼟、⽯质⼟、潮⼟、草甸⼟、⼭地草甸⼟、沼泽⼟、泥炭⼟、⽔稻⼟、亚⾼⼭草甸⼟、⾼⼭草甸⼟和⾼⼭寒漠⼟。

1、⾚红壤、⾚红壤包括⾚红壤、⾚红壤性⼟,⾚红壤全省有55.00万亩,占⼟壤总⾯积的0.07%。

其中耕地3.97万亩,占耕地总⾯积的0.02%。

主要分布于⽶易、盐边境内的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等河⾕地带,德昌县永郎乡、会理县六甸乡也有少量分布。

2、红壤红壤包括黄红壤、⼭原红壤、红壤性⼟,红壤全省有⼟664.87万亩,占⼟壤总⾯积的 2.24%。

其中耕地163.46万亩,占耕地总⾯积的0.98%。

分布于北纬29.5。

以南的川西南地区,在秀⼭盆地、涪江、嘉陵江沿岸的四、五级阶地,川西台地也有零星分布。

在海拔360⽶⾄2200⽶的⾼度范围内也有。

(⼗三)⾚红壤全省有55.00万亩,占⼟壤总⾯积的0.07%。

其中耕地3.97万亩,占耕地总⾯积的0.02%。

主要分布于⽶易、盐边境内的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等河⾕地带,德昌县永郎乡、会理县六甸乡也有少量分布。

3、黄壤黄壤包括黄壤、漂⽩性黄壤、黄壤性⼟。

黄壤全省有6782.51万亩,占⼟壤总⾯积的9.13%。

其中耕地1548.85万亩,占耕地总⾯积的9.27万亩。

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边缘的中低地区,除渡⼝市和⽢孜州外,其余市地州均有分布,以涪陵地区分布⾯积最⼤。

其⼤部分作为基带⼟壤分布在盆边⼭地的下部,⽽盆地底部⼟壤由于以紫⾊⼟和⽔稻⼟为主,黄壤较少。

其中黄壤⾯积为340.08万公顷,占黄壤总⾯积的75%,其中耕地⾯积65.14万公顷,占黄壤耕地的63%。

中国土纲与美国土纲的对应及比较

中国土纲与美国土纲的对应及比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有机土(Histosols)人为土(Anthrosols) 灰土(Spodosols)火山灰土(Andosls)铁铝土( Ferralosols) 变性土(Vertosols)干旱土(Aridosols) 盐成土(Halosols)潜育土( Gleyosols) 均腐土(Isohumosols)富铁土( Ferrosols) 淋溶土(Argosols) 雏形土(Cambosols) 新成土(Primosols)土壤系统分类十四个土纲1.有下列之一的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

* 有机土(Histosols)2.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人为土(Anthrosols)3.其他土壤在土表下100cm 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

灰土(Spodosols)4.其他土壤在土表至6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具有火山灰特性。

火山灰土(Andosls)5.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铁铝土( Ferralosols)6.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粘粒≥30 %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变性土(Vertosols)7.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化层或雏形层。

干旱土(Aridosols)8.其他土壤中土表至30cm 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土表至75cm 范围内有碱积层。

盐成土(Halosols)9.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厚度≥10cm 有潜育特征。

潜育土( Gleyosols)10.其他土壤中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且矿质土表下18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范围内盐基饱和度≥50 %。

土地管理与法规:高山土纲土壤

土地管理与法规:高山土纲土壤

⼗⼀、⾼⼭⼟纲⼟壤⾼⼭⼟纲⼟壤主要包括草毡⼟、寒钙⼟、冷钙⼟、寒漠⼟、冷漠⼟、寒冻⼟6个⽅⾯⼟类。

(1)草毡⼟代码:M11。

草毡⼟原名⾼⼭草甸⼟,是发育于4700—5300m处⾼寒草甸植被下具强度⽣草腐殖质累积与弱度氧化还原特征的⾼⼭⼟壤。

分布地区:青藏⾼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准噶尔盆地以西⼭地和天⼭⼭脉。

主要特征:剖⾯由草⽪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

⼟层薄,⼟壤冻结期长,通⽓不良,⼟壤呈中性反应,(2)寒钙⼟代码:M21。

原名⾼⼭草原⼟与莎嘎⼟,是在⾼寒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弱腐殖化和积钙的⼟壤。

寒钙⼟是⾼⼭⼟壤系列中分布⾯积,且有现实利⽤价值的⼟类。

分布地区:分布于西藏、新疆等⾼寒草原地区。

主要特征:寒钙⼟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

寒钙⼟钙积过程明显,碳酸钙含量因成⼟母质⽽异,⼀般在表层含量较低,向下有所增⾼,有的剖⾯以中部(钙积层)含量。

(3)冷钙⼟代码:M22。

分布地区:冷钙⼟是青藏⾼原⼜⼀重要的牧⽤⼟壤资源。

冷钙⼟区的温度条件优于寒钙⼟,⼤多可作冷季牧场,在有灌溉条件的河⾕平原,尚可建⽴⼈⼯草场和饲草基地。

主要特征:冷钙⼟具有⼀定强度的腐殖质积累过程。

在西藏局部河⾕区有灌溉条件的冷钙⼟已开垦为农⽥,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

冷钙⼟区的光温条件较好,主要限制因素是⼲旱缺⽔,风蚀和⿏⾍危害严重,保⽔肥⼒弱,⼟壤氮、磷养分缺乏。

(4)寒漠⼟代码:M31。

寒漠⼟是⾼⼭特有的冰碛地⾐和流⽯滩植被下发育的⼟壤。

分布地区:在中国,寒漠⼟分布于青藏⾼原及新疆等⾼⼭现代冰缘地区,海拔5200—5600⽶。

主要特征:寒漠⼟所在地形多为分⽔岭、古冰⽃和古冰碛平台。

脱离冰川影响最晚,成⼟年龄最短,⽣物作⽤和化学风化过程都很微弱,寒冻风化作⽤强烈,岩流、⽯海、倒⽯堆⼗分发达,⼟壤⽯质化,⼟粒常填充于⽯缝,故不能形成连⽚⼟被。

⼟层极薄,剖⾯分化不明显。

⼟表常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冻结壳,或绳纹状融冻泥流痕迹。

表层呈暗灰棕⾊,⼟壤呈中性⾄碱性反应。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土纲
1.有机土 2、人为土纲 3、灰土纲: 4、火山灰土纲 5、铁铝土 6、变性土纲
7、干旱土纲 8、盐成土纲 9、潜育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亚纲
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
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 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 寒性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土 湿润铁铝土
潮湿变性土 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
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
碱积盐成土 正常盐成土 永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
土类
落叶永冻有机土 纤维永冻有机土 半腐永冻有机土 落叶正常有机土 纤维正常有机土 半腐正常有机土 潜育水耕人为土 铁渗水耕人为土 铁聚水耕人为土 简育水耕人为土 肥熟旱耕人为土 灌淤旱耕人为土 泥垫旱耕人为土 土垫旱耕人为土 简育腐殖灰土 简育正常灰土 寒冻寒性火山灰土 简育寒性火山灰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 简育湿润火山灰土 暗红湿润铁铝土 黄色湿润铁铝土 简育湿润铁铝土 钙积潮湿变性土 简育潮湿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腐殖湿润变性土 钙积湿润变性土 简育湿润变性土 钙积寒性干旱土 石膏寒性干旱土 粘化寒性干旱土 简育寒性干旱土 钙积正常干旱土 盐积正常干旱土 石膏正常干旱土 粘化正常干旱土 简育正常干旱土 龟裂碱积盐成土 潮湿碱积盐成土 简育碱积盐成土 干旱正常盐成土 潮湿正常盐成土 有机永冻潜育土 简育永冻潜育土 有机滞水潜育土 简育滞水潜育土 有机正常潜育土 暗沃正常潜育土 简育正常潜育土
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 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
饱和红色正常新成土 永冻寒冻正常新成土 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 钙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覆沙磐状富磷岩性均腐土 普通黑色岩性均腐土

干货 _ 中国土壤分类,土壤问题有“八怪”,预计会成为今年的热门考点!

干货 _ 中国土壤分类,土壤问题有“八怪”,预计会成为今年的热门考点!

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地球陆地表面上的各种土壤,都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在地球陆地表面,一方面,由于在不同纬度上,接受太阳辐射能不同,从两极到赤道呈现出寒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有规律的气候带;另一方面,由于海陆的分布,地形的起伏,又引起同一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再分配。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和降水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气候条件变化所造成的水热条件的差异,必然会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植被类型,并呈现地理分布规律性,而生物气候条件在地理上的规律性分布。

土壤类型分布随地理位置、地形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类型的分布,既与生物气候地带性条件相吻合,表现为广域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又受地域性、局部性的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地域分布和微域分布,并分别称之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生物气候条件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具有沿纬度方向,也有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属湿润型土壤带,土壤分布基本上与纬度相符,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灰化土带。

但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分布基本上沿经度方向排列,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高级分类表—土类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高级分类表—土类

土纲 初育土
亚纲 土质初育土 石质初育土
土类 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 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 石质土、粗骨土 草甸土 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潮土 沼泽土 泥炭土 草甸盐土、 漠境盐土、 滨海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寒原盐土 碱土 水稻土 灌淤土、灌漠土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山地灌丛草原土 高山漠土、亚高山漠土 高山寒漠土 半湿温钙层土
钙层土 干旱土
半干温钙层土 半干温暖钙层土 温干旱土 暖温干旱土 温漠土 温暖漠土 土质初育土 石质初育土 暗半水成土 淡半水成土 矿质水成土 有机水成土 盐土
漠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碱土 人为土 人为水成土 灌耕土 湿寒高山土 高山土 半湿寒高山土 干寒高山土 寒冻高山土
土纲 铁铝土
亚纲 湿热铁铝土 湿暖铁铝土 湿暖淋溶土 湿温暖淋溶土 湿温淋溶土 湿寒温淋溶土 半湿热半淋溶土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黄壤 黄棕壤、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白浆土
土类
淋溶土
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灰化土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栗褐土、黑垆土 棕钙土 灰钙土 灰漠土 灰棕漠土、棕漠土 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 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 土、粗骨土 草甸土 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潮土 沼泽土 泥炭土 草甸盐土、漠境盐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寒原 盐土 碱土 水稻土 灌淤土、灌漠土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山地灌丛草原土 高山漠土、亚高山漠土 高山寒漠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暗半水成土 淡半水成土 矿质水成土 有机水成土 盐土 碱土

土壤名词解释

土壤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在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土壤具有保护环境质量的能力。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的原始成岩矿物。

(来源于母岩,以岩浆岩为主,可分为四类: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酸盐类)次生矿物: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颗粒直径一般小于0.002mm,在土壤中主要存在于粘粒部分,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风化后分解或重新形成的矿物,其化学组成、构造和性质都发生改变。

同晶置换: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接近的离子替换,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有机质:是指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微生物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以及因火灾而产生的黑炭物质。

矿质化过程:有机物进入土壤之后,在微生物、酶的作用影响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转化为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根际:根系周围受植物根系生长和活动影响,而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的一层薄薄的土壤。

①吸湿水:不能被植物吸收。

无效水。

重力不能使吸湿水移动,只有在液态向气态前提下才能移动。

②膜状水:只能被高等植物利用一部分,土地周围吸湿水层外围形成薄水膜。

③毛管水:毛管悬着水,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

毛管支持水,受影响。

④重力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径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过剩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存留时间短,一般视作无效水。

吸湿系数:指干土在相对湿度近饱和的空气中吸附水气分子的最大量。

可用来粗算土壤凋萎系数,主要取决于土壤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

1:100万土壤数据说明

1:100万土壤数据说明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有关说明一、数据库简介本数据库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由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于东升和潘贤章等有关人员通过数字化、修边及编辑后完成的。

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

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特征。

二、数据参数空间数据库在储存格式上以矢量数据ARC/INFO软件下的COVERAGE文件。

属性数据库以DBF文件格式存储。

土壤数字化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Projection Albers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1st standard parallel 25 0 0.0002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 0.000central meridian 105 0 0.000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 0 0.000False easting(meters) 0False northing(meters) 0三、数据库使用本数据库的原数据是《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在土壤图和有关书籍编制过程中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许多土壤科学工作者参与其中,但整个图集由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组织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完成了数据库建设,为此在本数据市场化过程中请认真处理这些权属关系。

附1:土壤类型代码表1)中前3位码(231)为统一的分类码。

附2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项简述。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C,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第三章 土纲

第三章 土纲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 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 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 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性状和特征, 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性状和特征, 对土壤圈中的各类聚合土体 对土壤圈中的各类聚合土体所做的科学区 各类聚合土体所做的科学区 分。
1、土壤系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
①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标志是可以直接感知 和定量测定的土埌属性; 和定量测定的土埌属性; ②根据客观定量项目及类型间的所在范围 进行土埌类型的划分; 进行土埌类型的划分; ③土埌分类系统及选定的诊断层和诊断特 性均具有发生概念。 性均具有发生概念。
2、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s):基于土壤发生过 诊断层( horizons): ):基于土壤发生过 程,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 用于鉴别土壤类别, 土层。分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及其他诊断层。 土层。分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及其பைடு நூலகம்诊断层。 以美国的系统分类系统为例,诊断层可分为6个诊 以美国的系统分类系统为例,诊断层可分为6 断表层、18个诊断表下层和其他诊断层 个诊断表下层和其他诊断层。 断表层、18个诊断表下层和其他诊断层。P99 诊断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诊断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基于土壤发 生过程,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规 生过程,用于鉴别土壤类别, 定的土壤属性。P101, 定的土壤属性。P101,表3-4、3-5.
第三章 土埌分类
学习土埌分类的意义在于: 学习土埌分类的意义在于: 一是使我们了解土埌与土埌及土埌与环境间 的发生学联系,分析土埌肥力、合理利用 土埌资源; 二是能综合反映土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因此,在本章学习中,应熟悉我国的土埌 分类系统,对国内外主要的土埌分类学派 特点有所了解。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以土壤发生学为指导,土壤属性为依据的一种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采用美国马伯特制订的的土壤分类;5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苏联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

1958年-1960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时,总结农民群众鉴别土壤农业性状的经验,提出了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在此基础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时,于1979年7月提出《暂拟土壤工作分类系统》(修改稿);在此次土壤普查的野外工作接近完成时,于1987年12月在太原召开土壤分类会议拟订出《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经过修改,于1992年定稿,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的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单元为土属、土种和变种,而以土种为基本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十四个土纲:1.有下列之一的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

* 有机土(Histosols)2.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人为土(Anthrosols)3.其他土壤在土表下100cm 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

灰土(Spodosols)4.其他土壤在土表至6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具有火山灰特性。

火山灰土(Andosls)5.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

铁铝土( Ferralosols)6.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粘粒≥30 %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变性土(Vertosols)7.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化层或雏形层。

土纲名词解释

土纲名词解释

土纲名词解释土纲,Soil Order,是一种代表土壤剖面性质中最重要的分类架构,可表示特定地区土壤剖面化育性质并诊断土壤在地质演进、耕作历史与环境变迁中的变化情形。

中国目前的土壤分类中不同于美国的六级制,而是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亚种)等7级。

中国土纲与其沿革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土纲与美国有些微差异,自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分类系统修改中,有鉴于早期土壤分类的方法与系统参杂美国、俄国等不同国家的土壤分类系统,加上部分中国农业界自己的分类习惯,因此在分类上颇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合理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自1958年到1960年,中国曾进行第一次土壤普查,之后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国农业土壤概论》等书籍大致沿用这一分类系统。

尔后又进行了数次科研观点上的调整,并与美国、欧洲等土壤学者做过合作性的调查与研究。

由于国际土壤学会(ISSS)下设的国际参比基础(IRB)组织,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正在通过修订1974年的FAO/UNESCO1:500万世界土壤图图例系统,并设法建立统一的图例系统。

而目前美国土壤分类系统由于其内容详尽加上分类描述与界定范围清楚等,在国际上的土壤分类体系已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

中国在此一学术界发展的新局下,也期许能建立一套既能适用于中国农业生态、具备中国特色,又能与其它国家土壤分类系统衔接的土壤分类系统。

经过一系列的改制,于2001年修订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中主要参照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思想原则、方法和部分概念,并结合过去西欧、原苏联土壤分类架构中的经验,针对中国土壤而设计的,以土壤本身性质为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分类系统,属于诊断分类体系。

中国土纲的界定标准现行中国土壤系统中,共计有十四个土纲,以下为其界定标准:⒈有机土(Histosols):含有下列性质有机土壤物质者(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玉 溪 土 壤

玉 溪 土 壤

玉溪土壤玉溪市土壤有6个土纲、9个亚纲、11个土类,主要类型有(1)赤红壤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元江、新平,海拔400~1500米的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地带。

主要植被为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以樟科、木兰科为主的偏湿性植被。

赤红壤又分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土3个亚类。

玉溪市元江、新平等地有赤红壤;赤红壤土零星分布在坡高较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赤红壤分布区水热条件好,土体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是发展双季稻、陆稻、玉米、甘蔗、茶叶、紫胶、芒果等粮经作物和经济林木的基地,是玉溪市生产潜力最大的土壤资源。

(2)红壤红壤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全市8县1区海拔2300米以下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和中低山地。

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

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以次生植被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或松栎混交林和灌草丛为主。

红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深厚古红色风化壳和古土壤。

古风化壳可以由不同母岩形成。

但以泥质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母质发育的红壤居多,红壤分布区水热条件好,耕地面积大,虽然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缺磷,但增产潜力大,是全市粮、油、烟的主产区。

(3)黄棕壤黄棕壤是红壤与棕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主要分布于本市海拔2300m以上山地。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成土母质主要是泥质岩类、酸性结晶岩类、紫色岩类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

土体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反应。

分布区雾露多,湿度大,适宜发展茶叶等经济林木。

(4)棕壤棕壤一般分布在海拔2300~3000m的山地垂直带谱中。

植被以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成土母质以紫色岩类、酸性结晶岩类、基性结晶岩类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为主。

一般土体较厚,有明显的粘化层,结构较好,自然肥力高。

棕壤区森林资源丰富,是重要林区之一。

(5)暗棕壤暗棕壤是温带山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森林土壤。

集中分布在新平哀牢山海拔2700~3137m的山地垂直带谱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机土: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累积速率 大于分解速率,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 地理分布:世界各地的有机土面积较小,但分布 极为广泛,只要是气候湿润、因地表富集水分和 养分而通气状况较差的地段,都有可能分布有机 土。
❖ 成土条件:①气候以寒冷而湿润为特征②多分布 于负地形区,地表水汇集,利于湿生植物大量生 长,形成大量有机物堆积于地表,在嫌气条件下, 逐渐形成有机表层③成土母质以第四纪堆积物为 主
森林土纲系列
❖ 灰土:具有灰化淀积层的一类土壤
❖ 灰化淀积层的条件:①厚度≥2.5cm,位于漂白层之 下;②由≥85%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其指标为: pH≤5.5,有机碳≥12g/kg,其形态和化学指标为单个 土体被有机质和铁、铝胶结;土壤基质主要由棕红 色腐殖质组成
❖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在中 国分布较少,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端;形成在寒温 带湿润气候区,要保持土壤的冷湿状态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 河流低阶地、滨湖阶地、洪积扇的中下部、滨海平 原以及红树林区
❖ 主导成土过程:盐化过程:土壤中易溶性盐分随 毛管水向表土层运移、累积的过程 碱化过程: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进 入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的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铵 离子的过程
❖ 主要诊断层:土表至30cm范围内有盐积层,或上界在矿 质土表至75cm范围内有碱积层
❖ 诊断层:土表至150cm范围内有极端风化作用形成的铁铝 层。
❖ 土壤特征: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很少且质 地黏重;黏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并 含有大量的三水铝石和氧化铁;呈强酸性 反应,同时具有较强的潜在酸性。
❖ 分类与利用:亚纲:湿润铁铝土;两个土 类:暗红湿润铁铝土和简育湿润铁铝土。 利用时注意酸碱中和与磷、钾元素的添加。
❖ 淋溶土:全球分布范围广泛,多分布在温带湿润气候区
❖ 成土环境:①温带气候②多为不同类型的森林或森林灌丛 植被③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和黄土岗地④成土母质以酸 性母岩风化物和不同类型的黄土为主
❖ 主导成土过程: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分别形成 淀积黏化层和次生黏化层。(黏化作用:土壤中黏土矿物、 次生层状硅酸盐的生成和集聚过程)
包括:中度风化作用;单、双硅铝化矿物分 解合成作用(矿物质是以部分水解,单、双硅铝化 作用兼并的方式进行合成分解);强烈盐基淋失作 用;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低活性黏粒 累积作用。呈现铁质特性和低活性黏粒特征。
❖ 诊断层:在土表至125cm内具有明显富铁铝化作用 形成的低活性富铁层。典型土壤剖面构型为暗棕红 色的腐殖质层,棕红色淋溶淀积层
过渡型土纲系列
地理分布
成土条件
主导成土过 程
诊断层/ 诊断特 性
分类与利用
主要分布 在亚热带 季节性干 旱区;中 国的福, 广,海的 玄武岩台 地
①干湿交 替的气候 条件②频 繁的土壤 扰动③风 化程度与 剖面发育 均较低
土壤扰动过 程;土壤矿 物蒙脱石化 过程
剖面通 湿潮、干润、 体相对 湿润三个亚 均一, 纲;质地黏 在上表 重,耕性差, 100cm 肥力低;要 范围内 修建水利设 具有变 施,因土因 性特征 作物制宜
分类
火山 灰土
新成 土
含义
地理分布
成土条件
主导成土 过程
诊断层/诊 断特性
分布与利 用
发育在火山喷 发物,火山碎 屑物上;弱风 化(火山玻璃 质),较强风 绕活火 与第四纪 山灰成铝 山或休眠 晚期火山 硅酸盐; 火山分布, 活动有关, 腐殖化— 属非地带 风化时间 形成稳定 性土壤 不能太长 的有机-无
❖ 诊断层:主要诊断层是以棕色为主的黏化层;土体剖面结 构依次为:O-A-Bt-C型(心土层为次生黏土矿物聚积的、 质地黏重的棕色淀积层)
❖ 土壤特性:表土层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 腐殖质组成差异大;土壤剖面通体一般无 石灰反应,土壤呈现微酸性至酸性;土质 地黏重。
❖ 分类与利用:根据水分状况分为冷凉淋溶 土,干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和湿润淋溶 土。在我国,淋溶土是重要的农业土壤资 源,除冷凉淋溶土外,都没得到很好的利 用,在利用时,要特别注意防治水土流失。
❖ 铁铝土:是高度富铁铝化的产物。广泛分布在热带雨林气 候区,热带季雨林气候区,热带海洋性气候区。
❖ 成土环境: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成土物质彻底风化 淋溶;一般分布于地势略呈起伏、坡度平缓,地表相对稳 定的低丘阶地地形上。
❖ 主导成土过程:高度风化与高度富铁铝化作用; 包括: 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盐基元素强烈淋失;硅酸强烈 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相对富集;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黏粒活性显著降低。(以完全水解、单硅铝化作用为主要 方式)
❖ 主导成土过程:土壤沼泽化过程
❖ 诊断层:泥炭层(有机表层);土壤剖面的大部 分是由植物残体积累的有机土壤物质构成,土壤 颜色以黑/灰棕色为主。土壤剖面构型为H-G型, 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
❖ 分类:按温度分:永冻;正常
❖ 利用:由于有机土过湿,土壤比热大、导热性差、 冻结期早、解冻升温缓慢、土温低、作物或树木 立地条件差,所以在农业垦殖过程中需要修建排 水系统,以降低地下水位。
❖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潜育土剖面一般为暗色腐殖 质层和灰蓝色的潜育层。土壤色调比7.5Y更绿或 更蓝,或为无彩色,并有少量锈斑纹,铁锰凝团, 结核或者铁锰管状物。
❖ 分类:永冻,滞水,正常
❖ 利用:由于潜育土的主要特征是常潮湿的水分状 况和高地下水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强还原性环境; 所以利用时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排水体系,或者降 低地下水位,或者阻击测渗和地表径流。
❖ 冻土:土壤温度低于0℃并出现冻结现象的土壤。 ❖ 地理分布: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北冰洋沿岸
是世界上冻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 大兴安岭山区。
❖ 成土条件:①气候特征为冬季漫长而严寒,日照少②植被 以藻类,地衣,苔藓为主,地表植物生长量有限③母质多 与冰碛物有关。
❖ 主导成土过程: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 诊断特性:冻土一般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表土常呈现出
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
❖ 分类:目前国际土壤学界还没有将冻土列 为一个独立的土壤分类单元。
❖ 利用:冻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 效态养分含量少,热量条件差,开发利用 条件不大。
分类
变性 土
雏型 土
含义
一种富含 蒙皂石等 膨胀性黏 土矿物并 具高膨胀 性的黏质 土壤
发育程度 较低的未 成熟土壤
❖ 土壤性状:土壤剖面分异明显,分别为暗色的枯 枝落叶层,暗灰色的腐殖质累积层,灰白色的淋 溶层(灰化层),灰化淀积层。
灰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向下锐减 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其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 为主,灰土呈强酸性反应(酸性淋溶—金属阳离 子淋失—阳离子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低)
❖ 分类与利用:根据淀积层内的有机碳含量将其划 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在利用灰土时应注意 砍伐森林所引起的土壤侵蚀;且灰土的土层浅薄, 强酸性,养分元素缺乏,不适宜大面积开发利用。
❖ 土壤特征: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少,质地黏重, 黏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 一般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富铁土结构较差,多 呈块状结构,土壤结构的水稳性差,干时坚硬, 湿时黏糊
❖ 分类与利用: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干润富 铁土;常湿富铁土;湿润富铁土。这种土壤一般 土层深厚,生产潜力很大,但由于大部分富铁铝 呈酸性反应,利用时要合理施用石灰粉,中和其 酸度,既减少铝离子的毒害,又补充钙,镁营养 元素,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复杂多样
主导成 土过程
腐殖质 积累作 用; 钙积作

诊断层/ 诊断特

暗沃表 层;均 腐殖质 特性与 盐基饱 和度
≥50%
分类与利用
分干润,湿 润,岩性; 有机质含量 高,注意水 土流失,保 持土壤自然
肥力
干旱土
具有低腐 殖质和特 定形态特 征表层的
土壤
全球热 带、亚 热带和 温带干 旱区
①气候干旱, 降水少和渗透 浅,土壤水分 状况为非淋溶 型②地表植被 稀少,以耐旱, 深根和肉汁的 灌木和小灌木
❖ 诊断特征:①呈柱状或棱柱状结构;②在土体下部40cm 范围以内,某一亚层中交换性钠饱和度≥30%,表层土壤 含盐量<5g/kg
❖ 分类: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 ❖ 利用:盐成土作为土地资源,面积巨大,具有较大的潜在
生产力;目前受科技水平影响,大部分无法改造利用,在 农业利用方面,要尤其注意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和田间灌 溉。
❖ 成土条件:①独特的水热情况②深刻的人为影响③ 变动的氧化还原作用
分布十分 广泛,无 温度与水 分界限
是气候,
生物,地
形,母质, 时间人为 因素综合 作用的产 物;其中
土壤矿物风 化程度低; 盐基离子淋 溶程度低
时间很重

雏土层; 有机含 寒冻,潮湿, 量变异 干润,常湿, 大;风 湿润五个亚 化程度 纲;因地制 较低; 宜,合理科 黏粒活 学利用 性强
岩成型土纲系列
❖ 潜育土:是在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形成,在矿 质 土表至50cm范围内出现厚度至少10cm、并具 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 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总和低洼地形相联系,如 欧亚大陆北部的苔原带,加拿大中北部以及中国 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质地黏重,渗透不良 的母质都有利于潜育土的发育
❖ 主导成土过程:强烈的土壤还原过程;有机质的 积累与分解
仅具有表 层面无任 何其他诊 断表下层, 呈A-C剖 面
多被改造 为农田, 要注意培 肥土壤, 增施有机 肥,防治 水土流失
人为土纲
❖ 人为土:是由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或者由人工创造出 来的,具有明显区别于自然起源土壤特性的一类土 壤。
❖ 地理分布:分布极为广泛,集中分布于人类耕作活 动频繁和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