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成土过程的系统分析:从系统研究的观点出发,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属于开放系统。
对土壤系统的研究侧重于分析物质的运动和转化。
我们将其概括为四个基本过程:(1)输入土壤系统的物质输入主要有:岩石风化后疏松碎屑物的加入;水分通过降水、径流等形式进入土体;随水加入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源自植物与动物的有机质;来自大气中的O2等。
(2)输出土壤系统的物质输出主要有:表层土壤的侵蚀;水分向大气的蒸发和向地下的渗透;随水流发生的溶解和悬浮物质的损失;土壤矿质化和反硝化作用导致的CO2和N2的释放等。
(3)转移转移是指物质在土壤内部的位置移动,在大部分情况下移动是向下进行的。
其中包括粘粒、有机质、铁铝氧化物等胶体物质及较大的矿物颗粒以水中悬浮状态进行的向下淋洗,以及简单盐类与其他离子以溶解状态发生的向下淋溶,但有时也发生向上的转移(蒸发较强时)和侧向的移动(坡度较陡时)。
上述的物质转移主要是由土壤内部的水流带动和控制的,因此可说是物理的或机械的转移。
与此相对的是生物转移。
这包括一部分土壤动物的搬运活动和植物根系对养分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引起的物质转移。
(4)转化土壤中的物质转化主要是指在土体内物质存在形式或性质的改变。
如残落物转化为腐殖质、原生矿物转化为次生矿物;养分元素从封闭状态转化为自由状态;铁锰结核的形成;结构体的组织,等等。
从整体上来说,输入和输出过程代表的是土壤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而转移和转化则主要反映的是土体内部的物质位移、变动与重新组合。
四种过程是土壤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概括。
在实际工作中,土壤学家发现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都表现出某种独特的成土作用,因此细分出了许多方面。
根据主因的不同,土壤的形成过程又分为生物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两大类。
下面将择其要者阐释如下:1.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是一种生物成土过程。
指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转化为腐殖物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
土壤形成四个基本过程
土壤形成四个基本过程
1. 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藻类◊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2.灰化过程: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冷湿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与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螯合,土壤中的硅、铁铝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失并淀积于土体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于土体上部,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
3. 黏化过程:土体中黏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主要在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溶,在土体中下部明显聚集,形成一个较黏重的层次。
4. 富铁铝化过程: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
由于铁的染色作用,土体呈红色。
- 1 -。
成土的过程
成土的过程
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才得以形成。
土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地球的表面或土壤中。
大气影响、气象影响、地表影响以及生物影响,这4种力量是土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气影响主要通过风力和水蒸气来产生,风力可以将岩石粉碎,然后悬浮在空气中,水蒸气则可以在岩石表面上形成一层水滴,日夜变换加温带来了结晶膨胀,地壤层中的物质逐渐分解,最终形成尘土和土颗粒。
气象影响则表现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刷,如洪水和风沙,大量的水和风力可以把岩石粉碎,然后使之悬浮在空气中,有些岩石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直接分解,微小而不可见。
地表影响是指植物和动物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植物会促进岩石粉化,动物活动也会将土壤层中的物质搅动,使之重新构成新的颗粒。
最后,生物的影响是指生物的代谢会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细胞内的勃识,并转化成生物燃料,同时也会将其他物质回归环境。
由此可见,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出一个复杂的土壤系统。
只有理解中土的形成来源史,才能充分发挥土壤的潜力,实现美好的生活未来。
(完整word版)土壤成土过程
第五节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经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形成过程实质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和统一(教材P158)是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的综合过程,母质与气候之间的辐射能量交换是这一综合过程的基本动力,土壤内部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则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实际内容。
土壤形成过程有以下特点:(1)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随着时间进行的。
(2)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球重力场之下进行的。
地理位置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方向、速度和强度,地球重力场是引起物质能量在土体中作下垂方向移动的主要条件,地形则引起物质能量的水平移动。
(3)土壤形成过程是个动态系统,由一系列生物的物理化学的基本过程构成。
(4)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一、基本成土过程一般把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
概括起来,各种基本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加到土壤中。
2、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
3、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
4、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转化。
(一)淋溶(eluviation)与淀积(illuviation)过程是指土壤剖面中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运动。
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淀积都是以溶解在水中的形式的淋溶淀积过程。
如脱钙与钙积,脱盐与盐化。
溶解迁移(lixiviation transport)是地表风化壳或土体中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真溶液,并随水溶液迁移的过程。
溶解迁移与化合物或矿物的溶解度相关,受重力作用元素以向下迁移为主,某些土壤中也有受毛管力作用而向表土聚积迁移的现象。
常见盐类溶解迁移顺序是:CaCl2> MgCl2>NaCl>KCl> MgSO4>Na2CO3 > CaSO4>CaCO3。
土壤成土过程-2013.10.11
土壤基本成土过程(12+2)2013.10.111、原始成土过程(1)形成条件:在冰雪覆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
(2)形成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3)剖面表现:淀基层(B)(4)概括:指低等生物(真菌、地衣苔藓)开始在岩面上着生,促使岩石风化和成土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
(5)主要特点:土体浅薄,无明显的腐殖质层。
2、腐殖化(生草化)过程(1)形成条件: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作用下(2)形成过程:分为两个过程①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部的各种高分子和低分子成分,以及他们代谢产物的分解过程。
②土壤微生物利用上述代谢产物合成腐殖质的过程(3)剖面表现:腐殖质层(A h)(4)概括:是指腐殖质形成并累积于土体中尤其是表层形成腐殖质层的过程。
3、土壤泥炭化过程(沼泽化过程)(1)形成条件: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地方的有机物质的厚层聚集(2)形成过程:湿生植物因嫌气环境不能彻底分解,而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累积于地表,形成一个泥炭层或粗腐殖质层。
(3)剖面表现:泥炭层(H)(4)概括:在低洼积水的沼泽土中,在厌气条件下,有机残体进行不彻底的分解和微弱的腐殖化过程,而以泥炭的形式聚积形成泥炭层。
4、土壤灰化过程(1)形成条件: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2)形成过程:有机酸(主要是富里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质中的硅铁铝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失,并淀积于下部,而SiO2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灰化层。
(3)剖面表现:灰化层(E、A2)(4)概括:是指在冷湿的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下,土壤表层尤其是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失的过程。
5、土壤富铝化过程(1)形成条件: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
(2)形成过程: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硅铁铝氧化物在次生黏土矿物中不断形成造成铝、铁、锰氧化物且相对累积,使土体呈鲜红色,甚至形成铁盘层。
主要成土过程共39页
12、退化过程: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 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 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两 个方面。
➢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 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 的质量下降。
5.3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5.5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和演替
土壤统一形成过程实质是土壤与环境 因素,特别是生物因素统一发生和发展的 过程或与生物进化、协同演化的过程。
—— 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 B.P.威廉斯)
一、土壤个体发育(单个土壤类型) :
土壤从母岩风化产物或其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间起,到目前
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模式如图5-17
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 环则使土壤的形成成为现实。
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 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
5.4 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的一段垂直切面。土壤剖 面的构造(或土体构型),是指从上到下不 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5.4 土壤剖面
一、自然土壤剖面的形成 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原来均质
图5-16 土壤剖面构型的一般综合图式
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观特征,就是我 们所说的形态特征,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 中形成的。据此可反映土壤属性。包括: ① 土壤颜色 ② 土壤质地 ③ 土壤结构 ④ 新生体
土壤质地:土壤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百分率组合。野外通常用搓片法 来鉴定。
新生体与侵入体
新生体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 如各种 铁锰结核、盐斑等。而侵入体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而是 外来入侵土体中的物质,故称作侵入体。如砖头、瓦片等,在森 林土壤中的炭屑等。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图 盐化过程图解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N素固定
自养型微生物(地衣、苔藓等) 有机体形成
异养型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有机残体分解 腐殖质合成
土壤N素+腐殖质 矿物、岩石风化释放出矿质养分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一节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发育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 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 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 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 的形成和发展。
2. [化学淋溶]由于新化学组分的产生导致淋溶发生
(1)灰化
Fe、Mn有机络合、螯合物形成, 导致Fe、Mn淋溶, 伴有原生、次生矿物的分解、合 成;
灰白色层
灰化过程
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 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 机酸性物质螯合而淋溶淀积的 过程。
在强酸性淋溶作用下,土壤矿 物遭受破坏。铁、铝和有机质 发生化学迁移,二氧化硅在表 层残留,形成灰白色的淋溶层 (灰化层)和铁、铝氧化物的 淀积层。
土壤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在各种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影响下发生 物质迁移和转化,致使土 壤发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过 程。
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 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 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 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 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主要成土过程
论述主要成土过程我们说,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这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究净是什么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成土过程。
在成土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关系最大的就是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所以在介绍主要成土过程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土壤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淋溶和淀积特点。
土壤中常见成分的淋溶难易程度:一价盐;二价盐;三价盐.难:Fe、Al、Mn: 强酸及强碱条件下易淋溶;Si: 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硅酸失水析出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析出在土体表层。
如果不是强酸或强碱条件,在淋溶强时会以硅酸形式淋溶。
多数成土过程的形成都与不同矿物的淋溶与淀积过程密切相关。
1、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原始土壤的基本特点是土层浅薄,腐殖质积累少,无明显的腐殖层。
2、灰化过程:冷湿气候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纲:灰化土指在土壤表层 SiO2残留, 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主要特点是强酸性淋溶。
灰化土发育冷湿气候条件的寒温带针叶林下。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了酸性淋溶特征。
(1)淋溶型: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冬季低温,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此外,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有机质分解缓慢,形成厚的枯枝落叶层和泥炭层,也有强的蓄水作用,使地表水分充足,因些有利于淋溶作用的进行。
(2)酸性环境: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树脂类物质。
在针叶叶下占优势微生物真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强有机酸-富里酸。
又由于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中盐基含量较少,富里酸得不到中和,使土壤表层呈强酸性。
主要成土过程
论述主要成土过程我们说,土壤就是成土母质在一定得气候条件与生物得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得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得过程,经过长时间得演变而逐渐形成得。
那么,这系列得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得过程,究净就是什么样得过程呢,这就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得内容:主要成土过程。
在成土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关系最大得就就是土壤中物质得淋溶与淀积过程。
所以在介绍主要成土过程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土壤中主要矿物成分得淋溶与淀积特点。
土壤中常见成分得淋溶难易程度: 一价盐;二价盐;三价盐、难:Fe、Al、Mn: 强酸及强碱条件下易淋溶;Si: 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硅酸失水析出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析出在土体表层。
如果不就是强酸或强碱条件,在淋溶强时会以硅酸形式淋溶。
多数成土过程得形成都与不同矿物得淋溶与淀积过程密切相关。
1、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得岩石表面或薄层得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与微生物得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得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土壤发育得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得形成。
原始土壤得基本特点就是土层浅薄,腐殖质积累少,无明显得腐殖层。
2、灰化过程:冷湿气候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纲:灰化土指在土壤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得过程。
主要特点就是强酸性淋溶。
灰化土发育冷湿气候条件得寒温带针叶林下。
在冷湿得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了酸性淋溶特征。
(1)淋溶型: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冬季低温,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此外,在寒冷得气候条件下,地表有机质分解缓慢,形成厚得枯枝落叶层与泥炭层,也有强得蓄水作用,使地表水分充足,因些有利于淋溶作用得进行。
(2)酸性环境: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树脂类物质。
在针叶叶下占优势微生物真菌得分解作用下,产生强有机酸-富里酸。
又由于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中盐基含量较少,富里酸得不到中与,使土壤表层呈强酸性。
主要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
1. 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即后生长藻类,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2. 灰化过程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3. 粘化过程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4. 富铝化过程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5. 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6. 盐化过程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集过程。
7. 碱化过程土壤吸收复合体上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30%以上,pH大于9,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8. 潜育化过程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还原的过程
9. 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0. 白浆化过程土壤表层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11. 腐殖化过程在生物因素影响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12. 泥炭化过程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的累积过程。
13. 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在人类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性培育下,使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土壤的形成过程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8时11分4秒
11
2
母质影响土壤矿质养分
岩浆岩:花岗岩形成的土壤富钾而缺磷;玄武岩 形成的土壤缺钾而富磷; 沉积岩:砂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贫乏;页 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丰富。
3
母质影响土壤发育和形态特征
例如,花岗岩风化体中 → 石英沙砾于土壤 中 →使土体疏松而易渗水→土壤不易发育 ;其 风化盐基成分较少 →在强淋溶 下完全淋失,使 土壤呈酸性反应。基性岩上形成的土壤则相反
风化天数指日均温在 0 ℃以上的天数。赤道 高温带的风化强度约比温带强3倍,比极地寒冷 带强9~10倍,因而热带和寒带的成土速率差异 极大.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8时11分4秒
14
3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有机质含量随着降水量增 加而增加。 当湿度一定时,有机质含量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减少。一般是草原气侯条件下,其C/N比 与 H/F 比均高,向湿热、湿冷和干燥过渡,其 C/N比与H/F比均会下降。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8时11分4秒
29
(六)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演变的影响 (1)人为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影响是快速的,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 影响的速度、强度都将加快,而且会出现更多的 熟化土壤。
(2)人为影响是在各自然因素仍在发生作用的 基础化),也可能产生破坏性的负效应 (剥削地力、加速侵蚀、沙化、污染)。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8时11分4秒
12
4 母质的化学组成影响土壤腐殖质特性
→ 土壤腐殖质富含 CaO, 火山灰岩母质 → 土壤腐殖质含有较多的P2O5、K2O
石灰岩母质 (二)气候 (水热条件) 水分和热量直接影响成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 生物作用. 1 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emigration) 在热带、亚热带条件下,土壤中钾、钠、钙 可全部淋出土体;而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一 定土体中淀积;在干旱地区,碳酸钙基本上未移 动,在土壤表层聚积。
主要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论述主要成土过程我们说,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这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究净是什么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成土过程。
在成土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关系最大的就是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所以在介绍主要成土过程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土壤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淋溶和淀积特点。
土壤中常见成分的淋溶难易程度:一价盐;二价盐;三价盐.难:Fe、Al、Mn:强酸及强碱条件下易淋溶;Si: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硅酸失水析出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析出在土体表层。
如果不是强酸或强碱条件,在淋溶强时会以硅酸形式淋溶。
多数成土过程的形成都与不同矿物的淋溶与淀积过程密切相关。
1、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原始土壤的基本特点是土层浅薄,腐殖质积累少,无明显的腐殖层。
2、灰化过程:冷湿气候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纲:灰化土指在土壤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的过程。
主要特点是强酸性淋溶。
灰化土发育冷湿气候条件的寒温带针叶林下。
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了酸性淋溶特征。
(1)淋溶型: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冬季低温,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此外,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有机质分解缓慢,形成厚的枯枝落叶层和泥炭层,也有强的蓄水作用,使地表水分充足,因些有利于淋溶作用的进行。
(2)酸性环境:在针叶林植被下,残落物富含单宁、树脂类物质。
在针叶叶下占优势微生物真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强有机酸-富里酸。
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红壤在土地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适宜农业生产,还能够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
红壤的形成过程复杂而独特,主要包括物质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等一系列成土过程。
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之一是物质的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是土壤形成的第一步,包括温度变化、水分的浸润、机械运动等。
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岩石表面会受到温度的变化和水分的浸润,导致岩石表面开裂,形成细小的裂隙。
通过机械运动,裂隙中的碎石和颗粒会不断磨碾,变得更加细小。
这些细小的颗粒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土壤。
在红壤中,物质的物理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基础过程,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之二是物质的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是土壤形成的重要过程,通过水、气等介质对矿物表面的溶解和矿物结构的破坏,使岩石中的矿物质分解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矿物质。
在化学风化的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作用因素,水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形成碳酸,对岩石表面起到溶解和反应的作用。
在红壤中,物质的化学风化能够释放出许多养分元素,如磷、铁、钾等,丰富了土壤的肥力。
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之三是有机质的分解。
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植物残体、微生物和动物等有机体的分解。
在红壤中,有机质的分解是土壤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有机质分解的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氮、磷等养分元素,丰富了土壤的肥力。
有机质分解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红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物质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等一系列过程共同作用。
在这些过程中,土壤的肥力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希望通过对红壤的主要成土过程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土壤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成土过程
7、潜育化过程
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 土层缺氧,还原占优势,高价铁锰转化为 亚铁锰,形成一个颜色呈蓝灰或青灰色的 还原层。
8、潴育化过程
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 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 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 由于地下水雨季升高,旱 季下降,土层干湿交替, 引起土壤中铁锰物质处于 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
2. 试分析重要成土过程特点及其发生的环境条件。 3. 据有关资料:【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灰土(相当于
漂灰土)剖面表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低于2%; 而在心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超过4%;底 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在3%以下】。试结合 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寒温带针叶林条件下,土壤中 Fe2O3和Al2O3迁移转化特征。
泥炭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3、灰化过程
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 铁铝氧化物及腐殖质 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针叶林下最发 育。
形成两个差别明显的淋 溶层和淀积层。
P代表年均降水量;PE代表年均陆面蒸发量
与土壤矿物迁移转换相关的成土 过程有:
黏化过程(clayification) 富铝化过程(alitization)
4、铁铝化过程
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发 育,在弱酸条件下,盐基离子和硅酸根离 子随水淋溶,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起来。 红壤、砖红壤上表现最突出的一种成土 过程。
5、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 溶、淀积的过程。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发育。
淋溶作用较弱,易溶 性盐类大部分淋失,硅铁 铝氧化物在土体中基本不 发生移动,钙在土体中淋 溶淀积,在土体中、下部 层位形成一个钙积层。
11、人为熟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和演替
土壤统一形成过程实质是土壤与环境 因素,特别是生物因素统一发生和发展的 过程或与生物进化、协同演化的过程。
—— 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 B.P.威廉斯)
一、土壤个体发育(单个土壤类型) :
土壤从母岩风化产物或其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间起,到目前
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模式如图5-17
1、地质大循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出的各种 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 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受风化,重新 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
2、生物小循环:岩石风化中释放出的植物营养物质 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 又重新释放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12、退化过程: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 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 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两 个方面。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 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 的质量下降。
5.3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5.2 主要成土过程
基本成土过程
土壤有机质 合成、分解 与转化过程
土壤矿物迁移 与转化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壤熟化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
5.2 主要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在冰雪复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 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 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岩漆”阶段→“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5.2 主要成土过程
图5-16 土壤剖面构型的一般综合图式
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观特征,就是我 们所说的形态特征,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 中形成的。据此可反映土壤属性。包括: ① 土壤颜色 ② 土壤质地 ③ 土壤结构 ④ 新生体
土壤质地:土壤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百分率组合。野外通常用搓片法 来鉴定。
新生体与侵入体
新生体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 如各种 铁锰结核、盐斑等。而侵入体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而是 外来入侵土体中的物质,故称作侵入体。如砖头、瓦片等,在森 林土壤中的炭屑等。
9、盐化过程:指成土母质中可溶性盐被淋洗 到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流动迁移到排水不畅 的低洼地区,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 盐分由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聚集的过程。
10、碱化过程:指钠离子在土壤表面的累积, 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劣的 碱化层。
11、熟化过程:指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 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 育过程。
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 环则使土壤的形成成为现实。
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 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
5.4 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的一段垂直切面。土壤剖 面的构造(或土体构型),是指从上到下不 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5.4 土壤剖面
一、自然土壤剖面的形成 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原来均质
形状: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 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
成分: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 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 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 某一具体土壤类型,可以包括一种 或几种成土过程。
二、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土壤剖面形态包括土壤颗粒微形态、 结构体形态、土层形态、土壤剖面形态、 土被结构形态。其中土壤剖面形态、土层 形态、土壤结构体形态的观察是土壤资源 调查和土壤地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土壤 剖面构型基本图式,如图5-16所示。
5R、2O灰3淋化溶过、程淀:积在的土过体程亚。表层SiO2残留,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湿、郁闭的针叶
林植被下,真菌分解凋落物,产生酸性 很强的有机酸(富里酸),有机酸溶液 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 和碱土金属淋失。由于酸性很强, 便破
坏矿物晶格,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 发生分离。铁、铝离子 随溶液淋溶淀积 于体表层亚土形层表成下层灰部(白(SiO色B2层溶淋)解溶,度层而小次S),iO,称2则从灰残而化留在层在亚。土
所示。
图5-17 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图式
二、土壤系统发育(多个土壤类型):
土壤圈中各土壤发生类型在地质历史时 期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土壤演替: 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土壤或土壤类
型组合由一种类型转变另一种类型的过
程。
总之,从土壤发生学观点看,成土因素 是土壤形成的外部环境条件,土壤形成过程 是土壤发育内部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土壤形态特征则是土壤形成过程的 结果。土壤发生类型必然要和它们所处的环 境相统一,与成土因素处于动态平衡。
2、腐殖质化过程:土壤中的粗有机质物质,如植物的 根、茎、叶等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粒化过程: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 而形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 可分为:
① 残积粘化过程:粘粒未经移动,原地发生的粘化。
② 淋淀粘化:上部形成的粘粒经机械淋洗聚积在下部土层。
4、钙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分为脱钙和钙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6、富铁铝化过程: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 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 的作用。
7、水成土壤过程:指在潜水位较高的影响下, 在底土中进行的以还原或以氧化还原交替进 行的成土过程。分为:① 潜育化过程(长期 淹水);② 潴育化过程(干-湿交替)
8、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水分滞留,导 致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使某一土层漂白 的过程。
的母质逐渐发生分异,形成各种不同的 土体构型。
各种土壤的剖面都是由特定的,并有 内在联系的发生土层所组成,从而形成 一定的土体构型,是野外鉴定土壤类型 的基础。
—— 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会有一个 与之相适应的模式土层。
—— 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发生于土壤 剖面的某一层位,但又与整个土体的物 质运动相联系。